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清明節掃墓習俗優秀作文(精選6篇)

欄目: 清明節 / 釋出於: / 人氣:2.23W

清明節掃墓習俗優秀作文 篇1

我的家鄉位於浙江省青田縣嗎,那兒既美麗而又富饒。照青田的老規矩,清明節不僅要掃墓,還要做一種用清明菜做的傳統食物。在這幾天,家家忙得不可開交。

清明節掃墓習俗優秀作文(精選6篇)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時在農村是最忙的時候,家家忙著下田。都忙著些什麼呢?男人們忙著下田種茄子,南瓜,豆角,黃瓜呀什麼的。女人們忙著下田採摘清明菜。由於這種是野生的菜,所以十分稀少。大家都待到清明菜生長得最旺盛時,搶著採摘。如果去晚了,就採不著了。

我在往年的清明節,都會隨奶奶一同去摘。摘來後,將清明菜摻著米粉和成團,包上餡兒,做成半圓或餃子形狀的。餡兒一般分為甜和鹹兩種口味。甜的是用黃豆,花生,麥子,米等炒熟磨成粉,再加上白糖做成的。至於鹹味的就容易多了。它使用蘿蔔、肉、筍乾等食材炒制而成的。這種美食入口鬆軟,油而不膩,使人回味無窮。這一天,吃了吃,還得掃墓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天灰濛濛的,又陰又冷,還剛下過小雨。山路又滑又泥濘,我和爺爺提著自己製作的“元寶”去祭掃已逝的大公大婆的墓。我步上石梯,望著冰冷的墓碑,莊嚴而肅穆,心裡有一點悲哀和一絲祝福。快回家時,我採了兩束野花恭恭敬敬地放在他們的墓前,然後才緩緩離去......

清明是孩子,讓人忙亂;清明是糖果,讓人甜蜜,快樂;清明是洋蔥,使人一層層回憶,讓人悲哀......

清明節掃墓習俗優秀作文 篇2

清明已到,天上落下幾滴眼淚。天,你是否也感到哀傷?天,是你在哭?你在為你逝世的親人哭泣?

幾年前,還在陪我玩樂的曾祖父、曾祖母,為何不再陪我玩樂了?他們走了,他們上了山,長眠於地底……幾年前,他們還在給我講故事,帶我到附近的小溪邊、稻田邊1玩。可是今天,到永遠,他們再也不能陪我……我在他們的葬禮上不曾說過一句話,沒有為他們祈禱,也沒有和他們道別,只是看著他們一步一步的走,越走越遠,我也在送行的隊伍中,但卻是不帶傷感的送行。每當哀樂向起,我便想起了他們——我的曾祖母2,曾祖父。

我們上了山,幾座墓碑靜靜地躺著,似乎等待晚輩的到來。我們默默的祈禱,周圍是一片寂靜。天上下著小雨,那是天的淚水;葉子發出“沙沙”的聲音,那是樹的祈禱;小鳥的歌聲不再響亮,有的是小鳥悲傷的叫聲;空氣裡凝固著哀傷,笑聲像死一樣3的沉寂。我的眼前一片模糊,我聽見了自己的哭聲,眼淚從臉上流了下來。母親說,曾祖父曾祖母變成天使飛走了。他們會穿著白色的長袍嗎?會肩上長著翅膀嗎?父親說,他們變成泥土了。我摸摸自己,再摸摸腳下的泥土,等我老了也會變成這樣嗎?不,不會。我望著這腳下的土地,猛地想起了什麼,我把自己最喜歡的花的種子,撒在墓碑周圍,讓他們守護著這片土地……

再見了,曾祖父;再見了,曾祖母;再見了,我的故鄉。我含著淚,離開了家鄉的土地……

清明節掃墓習俗優秀作文 篇3

今年的清明節是我過得最開心最快樂的節日!

4月4日的早上,我和爸爸媽媽很快就到達雷山。隨後,又去小唐弟家吃飯。

我們吃好飯後,準備好東西上路了。我們要去固魯掛親。

固魯這有我的一位姑奶安葬在這裡。這次去跟姑奶掛親的有伯父伯母、爸爸媽媽、姑媽、大姨、米多姐、米多姐的哥哥、九里哥、樑浩鑫、小姑和我。

小姑是我姑奶的小女兒,她有一個姐姐。姐姐早以出嫁到很遠的地方去了。小姑的爸爸又一次組成了新的家庭,以後就一點都不管她的死活。她一個人獨力維持生活,日子過得非常艱苦,更談不上上學讀書了,從沒踏進學校的大門。其實她很渴望讀書。她家和我們家距離很遠,自從姑奶去世以後,就失去了聯絡。

今年我伯父偶爾一次機會聯絡上了小姑,終於在凱里見了面,於是約我們大家一起去跟小姑的媽媽掛親。知道她的身世以後,我非常同情她。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用自己的知識文化去幫助她學習。彌補她沒進過學校讀書的願望。

我們從雷山乘著伯父的小轎車到固魯寨門,下車後就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往上走,一路上我們活蹦亂跳、有說有笑。小姑也和我們一樣的很開心!走著走著,忽然下起了大雨。在大雨中我們互相照顧,小姑拉著我的手,我拉著樑浩鑫的手……,我們相互用自己的衣服去為對方摭風擋雨。一路上風風雨雨、行走非常艱難,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到達了姑奶的墓地。

走到墓地之後,一片綠色的草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位於草地中間的一個土包包就是姑奶的墳墓。雨還是下個不停,爸爸和伯父一邊吩咐我們一夥小朋友去避雨。一邊忙著清理墓地上的雜草,他們顧不上自己身上的雨水,七手八腳地忙著料理墓地半個小時後,終於完成了。然後伯父叫我們下來,我們這一夥小朋友爭先恐後地下去和大人們一起分

享祭奠姑奶的食物。每個人一手抓糯米飯,一手抓著大塊肉津津有味地吃著。我們吃得可香了!雨漸漸變小了,我們在細雨中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這個空曠而美麗的地方。

一路上我在想:這不就是活著的人對死去的親人的一種思念嗎?其實掛親就是一種孝敬長輩、關愛親人的一種活動。

雖然這次去固魯掛親很辛苦,但我還是感到快樂,正因為這次去掛親,我認識了小姑,也讓我懂得了怎樣去關心他人、關愛長輩、關愛親人的道理。每想起掛親的這一天,我就自然而然地感到開心和快樂。

清明節掃墓習俗優秀作文 篇4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

“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

關於包袱裡的冥錢,種類很多。一、大燒紙,九K白紙,砸上四行圓錢,每行五枚;二、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票之後仿製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並有□都城的圖案,多系鉅額票面,背後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錢,用硬紙作心,外包銀箔,壓上與當時通行的銀元一樣的圖案;四、用紅色印在黃表紙上的《往生咒》,成一圓錢狀,故又叫“往生錢”;五、用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有的還要用線穿成串,下邊綴一彩紙穗。

舊時,不拘貧富均有燒包袱的舉動。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設供案,將包袱放於正中,前設水餃、糕點、水果等供品,燒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行禮後,即可於門外焚化。焚化時,劃一大圈,按墳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燒三五張紙,謂之“打發外祟”。

有的富戶要攜家帶眷乘車坐轎,親到墳塋去祭掃。屆時要修整墳墓,或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祭罷,有的圍坐聚餐飲酒;有的則放起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娛樂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此即是掃墓又是郊遊,興盡方歸。

清明節掃墓習俗優秀作文 篇5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非常盛行。

清明節掃墓習俗優秀作文 篇6

清明的主要習俗,就是掃墓。掃墓在古代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周禮·春官·冢人》:“凡祭墓,為屍。”可見古人有設冢人主持祭墓之俗,祭時要立屍。屍即神主之意。唐代,寒食掃墓得到皇家首肯。宋代後掃墓移到清明,寒食反而被遺忘了。但在先秦時,掃墓時間並不固定。掃墓的主要活動,是往親人或紀念人物的墳前,除草、添土,修整好墳頭。民間普遍以為,逝者住於地下,墳穴是房屋,墳堆便是房頂。經年雨水衝涮,雜草叢生,墳堆多有破毀,所以要除草、填土,在墳沿修排水溝,防止雨水沖人墳中。在修好的墳墓後,便陳設雞、魚、肉、糕餅點心、酒、水果等供品於墳前,點燃香燭,祭罷燒紙錢,或把紙錢壓在墳頭,又酹酒。

除掃墓及祭祖外,人們對野鬼孤魂尤為畏憚,也要把酒食與紙錢分給野鬼,求得地下先祖的安寧,也防鬼魂干擾陽間。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下篇《江蘇·六合縣》之歲時:“清明插柳於門上,男女或簪之。祀祖於家,祭掃於墓,插陌錢於墓上,或掛於墓邊樹上,謂可贐(jin)野鬼。”

有的地方在上墳時還祭土地、山神。如紹興一帶多在墳堆左立一石,題“后土之神”,祈拜神保佑雙親後又拜左右鄰墓,這才拜祭自家祖先的墳墓。這自然是因為墳墓在土中受土神管轄的緣故了。

在祭墳時,民間多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及家庭健康、幸福,因為祖先是保佑自家的家神。

以上所述,多屬於舊俗。如今已多加革新,掃墓也有隻用鮮花束、花圈了。並且,由掃個人親人之墓,發展到祭掃先烈之墓,祭掃中華民族的先祖之墓如黃帝陵等,其俗也已恢復,其思想內涵就更為深遠了。

在古代,祭墓之禮是極為繁雜的,《周禮》記有“為屍”的習俗;《後漢書·明帝紀》注引《漢官儀》:“緒陵寢皆以晦、望、二十四氣、三伏、社、臘及四時上飯。”明代張岱《陶庵雜憶》記明孝陵祭祀之禮更繁。今天我們雖不必如此多禮,但於清明這一約定俗成的節日裡,祭禮炎黃二祖及孔子先祖師,追懷華人之先祖,以利世界華人的統一團結,仍是需要的。建國後,曾派人前往陝西黃帝陵祭掃,這正表示了我們對先祖的艱苦創業的尊崇追憶及對先祖的緬懷之情。如今,炎黃帝陵均已修整一新,供後人祭掃。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舊時,北京人多在清明掃墓,但祭掃儀式並不在清明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據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