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臘八節的起源與習俗

欄目: 臘八節 / 釋出於: / 人氣:2.09W

【起源與歷史】

關於臘八節的起源與習俗

在古代中國,“臘”是重要的祭祀活動。漢朝的蔡邕在《獨斷》中說:“臘者,歲終大祭。”秦漢臘用戌日。《說文肉部》:“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周家臺秦簡《秦二世元年視日》木牘:“以十二月戊戌嘉平,月不盡四日。”

在古代經典《禮記》中,有“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意思就是:臘月是辭舊迎新的日子,舉行盛大的慶典是為了向祖先回報一年的收穫;因為臘祭在十二月(丑月)舉行,這樣沿襲下來就把處在冬末春初、新舊之際的農曆十二月稱“臘月”。

周禮中的蜡祭的物件有八:先嗇、司嗇、農、郵表、虎(貓)、坊、水庸、昆蟲。前三者,一般認為是農神或者發展了農業而有功的先民;郵表、坊、水庸代表農業基礎設施;老虎捕食野豬,貓捕食老鼠,昆蟲是希望他們不要成災。由多種雜糧混合熬製的臘八粥,就是這種農業祭的傳承。水庸祭祀演變為各地的城隍文化。

祭祀的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避邪逐疫,而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仍有留存。至於“臘”的意思,有不同的說法:

“臘”指“合”,臘祭即合祭諸神;

“臘”指“獵”,獵禽獸作祭祀祖先之用。

公元1世紀佛教傳入中國後,大約在蕭樑時期,中國佛教將此定為紀念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這一天都要念經,煮粥敬佛,即臘八粥。清代,雍和宮的臘八盛典極為隆重。雍和宮內有一口直徑為2米,深1.5米的古銅大鍋,重約4噸,專用熬臘八粥。臘月七年級起,皇宮總管內務府派司員把粥料和乾柴運到雍和宮。

粥料品種繁多,有上等奶油、羊肉丁和五穀雜糧以及各種乾果等,到初五晚準備就緒,初六皇帝派大臣會同內務府總管大臣,率領三品以上官員及民夫到廟裡監督稱糧、運柴。初七清晨,皇帝派來的監粥大臣下令生火,並一直監視到初八凌晨,粥全部熬好為止。這時皇帝派來的供粥大臣率領官員開始在佛前供粥,宮燈照耀、香菸嫋嫋、鼓樂齊鳴、眾喇嘛進殿唸經,隨後把粥獻給宮廷,同時裝罐密封,用快馬送往承德行宮和全國各地。直到天亮以後舍粥完畢,盛典才告結束

據史料記載,每一鍋粥用小米12石,共熬6鍋。第一鍋供佛,第二鍋獻給皇帝及皇宮,第三鍋給王公貴族和大喇嘛,第四鍋給文武大臣和封在各省大吏,第五鍋分給雍和宮的眾喇嘛,第六鍋作為施捨。

道教上章書《赤松子章歷》記載五臘日:正月一日天臘(春節),五月五日地臘(端午節),七月七日道德臘(七夕),十月一日民歲臘(寒衣節),以及十二月八日侯王臘(臘日),為五帝校定生人延益的良日。

【臘八節中國各地習俗】

1、陝西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儲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甘肅

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西寧

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4、江浙

江蘇人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臘八粥裡要加入茨菰、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如果煮的是鹹粥的話,在裡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臘八粥則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據說,這種煮粥方法還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

5、西北

臘八節在陝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如果這天吃菜的話,莊稼地裡就會雜草多。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6、寧夏

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麵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和陝北一樣,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7、北京

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8、四川

四川地大人多,臘八粥做法五花八門,甜鹹麻辣,而農村人吃鹹味的比較多,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蔔、胡蘿蔔熬成的。

9、黑龍江

在哈爾濱,除了臘八粥,還有吃“臘八蒜”的。民間上把在臘月初八這天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10、河南

河南人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多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穀豐登。

11、山東

山東,“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裡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

12、廣東

在廣東,臘八很少提,沒有過這個節的習慣,臘八似是典型的北方節日。

【臘八節傳說故事】

傳說一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裡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裡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二

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