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有關端午節的高中作文1000字【3篇】

欄目: 端午節 / 釋出於: / 人氣:6.14K

有關端午節的高中作文1000字(1)

有關端午節的高中作文1000字【3篇】

今晨起得很早,想去早市買些菜蔬,隨手關門的時候,竟在門楣上方發現了一束繫著紅繩的艾草,哦,我恍然想到,又是一個粽葉飄香的端午來了。也不知是哪位善意的友鄰,給我在門前掛了驅邪的艾草,滿心的感激又不知和誰道謝。

細細想來,中國的每個傳統節日都充滿了厚重的人情味,互贈禮物,互表心意,已成為每個節日的潛則,這些叫人心生溫暖的小舉動,串連起了國人傳統美德的延續,禮儀之邦的盛名也遠播海外,這也是許多外國人神往炎黃文化的所在。

每逢端午節來臨,孩童們的手腕上都繫著五彩繩,有的胸前還佩著香囊,等端午節過後,便把五彩繩扔進河裡,大人們說:“這樣做可以驅避邪氣,帶走百病,讓人健康好運。”這樣的說法雖有些迷信,但也是節日的一種習俗特色,把節日氛圍營造得更加濃烈。端午節的清早,家家戶戶的門楣上,都插上了碧綠的艾草,忘了插艾草的人家,總有好心的鄰居給插上,這時,悠長悠長的巷子裡飄起了濃濃的粽香。

東北的粽子不像南方那般精緻。我小的時候,包粽子的材料也只有江米和黃米兩種,條件好的用江米,而農村用的基本都是黃米,粽子包的雖然簡單,但蘸著甜甜的白糖,吃起來還是口齒留香,餘味難忘。如今,粽子已經是中國傳統美食的經典,大江南北,口味繁多的粽子,誘惑著我們的味蕾,但是卻再也吃不出兒時的心情和味道了。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有很多種,我只記得其中的一二。《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他抱著忠於故國的玉碎之心,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實現了“士當以死報國”的未了夙願。後人“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為深遠。

另一傳說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乃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助吳伐楚,五戰而破楚都,楚平王雖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終報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子胥佐夫差百戰百勝,吳國攻越大勝,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徹底滅越,吳王不聽,後吳國大宰,受越王賄賂陷害子胥,夫差聽讒言,賜劍與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死前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挖出懸於吳京之門,以看越國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聽說大怒,令取子胥之身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民間便有了端午節為紀念伍子胥之日的傳說。

無論是哪一種傳說,其實都是在謳歌一種氣節,紀念一種品格,自古以來中國人崇敬“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忠誠報國”,有民族氣節的名士和英雄,所以每個節日都有一個或悲壯,或美麗的傳說故事,讓我們在美好的節日裡,既能享用美食,又能經歷一次人性品格的陶冶和昇華,這也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妙處所在吧。

在這粽子飄香,艾草青青的夏日,在我們品嚐美味與家人團聚的時刻,讓我們向那些浮沉在歷史星河中的英靈們,敬上一盞淡淡的雄黃酒,奉上一枚甜甜的糯米粽,他們那些美好的傳說故事,似一座豐碑,永遠銘刻在世人的心裡,正所謂:“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人間。”

有關端午節的高中作文1000字(2)

炙熱的陽光,帶著金黃的翅膀,撲簌簌的飛濺下來。窗外的世界,那份從芳菲的四月裡一直延續下來的溫婉和清爽,顯然一日日的淡遠了。隨之而來的,是掩在婆娑之中的那些藤藤蔓蔓和枝枝丫丫罅隙裡的光和影,在午後青白的陽光下,閃爍的有些耀眼。

那日,外出辦事,聞到一股子荷韻的清涼,蠶豆的淡甜,粽子的飄香撲鼻而來,忽而曉得,一年一年的端午不知不覺悄然而至了。

就在昨日,母親打電話一再叮囑我端午節那天一定不能忘記“懸艾葉、掛菖蒲、吃粽子”的端午習慣。聽筒的那頭,母親一遍遍絮絮叨叨不厭其煩的叮嚀著;聽筒這頭,我一聲聲歡快平靜的答應著,仿若彼此間要把所有的惦記和牽掛融在這年年如約而來的端午中。

記憶裡,每一個端午節那天,一大早,母親會帶著我河塘或水渠邊有露水的地方採集一大把艾葉,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她母親說,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還可以保佑一家人無論漂泊在何處都能平安吉祥的生活下去。這種念想一直在心頭溫暖了好多年,直到今日還依舊!

不過,讓秋雨難忘的還是掛香包和拴五色絲線了。小時候,對端午三寶不太懂,也就嚮往著那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香包和手腕花線了。清晰記得無論再忙再累,母親總要在這一天抽出時間和精力,用好看的絲線和花布給我們姊妹三個做飄著艾葉香味的香包。

老屋的小院,是解放前那種又窄又深的小庭院,母親搬來幾隻咯吱響的木椅子,坐在靠牆角的那棵粗壯的棗樹下,六月的風輕輕揚揚的拂過母親年輕娟秀的臉龐。一片片鵝黃柔軟的棗花飛舞著,簌簌而下,跌落在母親眉間和髮絲上,不一會兒,那一片片碎花布就在母親手裡跟變戲法似的成了一隻只活潑乖巧的花鳥蟲草,母親再用繡花線繡出溜圓眼,紅紅的脣,彩色的羽毛或尾巴,好看極了。

裝香包的原料當時在農村真的不常見,還好,村西頭的老中醫和爺爺是至交,他平日裡捻藥材剩下的蒼朮、白芷、菖蒲、麝香、牛黃、香附等餘物會讓爺爺拿回來一些,母親小心放在碗裡,攪拌在一起,用勺子一點點裝進做好的香包裡,用鮮紅的絲線鎖邊,最後,縫在我們的鞋子尖頭上、衣服肩下五六公分處。至今還記得,我的身上跳躍的小豬頭撅著嘴巴俏皮而活泛的跳躍著,同伴眼饞和羨慕的眼光讓我覺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公主!

花絲線不是現成的,母親做起來並不容易,她要把紅黃綠藍等不同顏色的線拆成一股股,相互錯開,搭配成看的花色,然後一點點在腿上捻成一整條,截成合適的尺寸,兩頭紮成蝴蝶結掛在脖子上,手腕上,腳踝上,一圈圈的,好看之極!偶爾,慧心的母親會從箱子最底層拿出自己當年的嫁妝,從上面取下幾個彩色珠子,栓在花線繩的兩頭,走起路來,叮噹悅耳。

小時侯是早產,體弱,這種香包和花線繩在我身上直到十二歲,有一年實在有些不好意思,母親還是箍著給我帶上,還說,“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闢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你這瘦猴丫,乖乖戴上,省的病怏怏的,讓我一次次的揪心!

後來,生活越來越好,北方也有了吃粽子的習俗了,這一天,母親和奶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很多。有蜜棗的,豆沙的,水果的,還沒出鍋,已經香飄滿院了,而我站在灶臺前流口水的讒相一直讓大人們忍俊不禁。

包粽子,江米,粘而香氣濃郁。然而,那個時候,生活在北方的我們,想要吃到南方的大米,除非狠下心來奢侈一回。讓我感動的是,每每端午的前幾日裡,母親就留心那些走村串鄉的大米商販,但凡聽到村子裡有叫賣聲傳來,母親總會撂下手邊的活兒,急忙跑出去瞅瞅。碰上了,一斤大米,要用好幾斤玉米或麥子才能換到,那白白透亮珍珠般的糯米,生生換走了父母沉甸甸的辛勞和艱辛,而母親心滿意足的抱著換來的三五斤大米,臉上美滋滋的笑容卻一直沉澱在我心底。

北方少水,粽葉也是很難得的,多是用葦葉代替。蘆葦葉,窄窄的面,很脆,一不小心,會包爛的,所以一般只能包一次,不過,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河塘水渠邊到處都是。母親會將蘆葦葉子採回家洗乾淨,小心地疊在一起,舀上一勺糯米,一雙靈巧的手隨意翻轉著卷幾下,一隻只稜角分明的菱形粽子就出來了。爾後,再用一根棉線纏繞起來捆紮結實,下到鍋裡,大火旺燒半小時,隨後小火慢慢溫著,過一會兒,就有一股子清甜的香味,慢慢的滲出來。

記憶猶新的是,那時的我,踮著腳尖,站在鍋臺邊,流著口水急切的等著粽子出鍋的驚喜和饞香,惹得母親憐愛的摸著我的頭:“丫兒,馬上就熟了!”然後,就是從廚房裡溢位的朗朗笑聲,和著四下彌散而出的粽子清香,化作一縷縷炊煙,嫋嫋升騰而去。

如今,又是端午了,由於笨拙,不會象母親那樣穿針引線的繡出活潑可愛的蟲草鳥獸香包,也沒學會母親包粽子的嫻熟和靈巧,但兒時的葦葉粽子裡裹著母親沉沉的愛,捆紮著歲月匆匆消逝時悄悄永駐的溫暖,卻一直在我心底,永不褪色。

有關端午節的高中作文1000字(3)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每每看到這個句子,心裡總想起了屈原和他的端午。

若是過節,我的記憶總在老家中徘徊,當回到老家時,又是那麼熟悉,老家感覺未怎麼變化過,而城市中卻常常煥然一新。新到令人不太熟悉,甚至無法適應。一切回到這裡,都返璞歸真了。

放下行李,打過招呼,我便發現空氣中飄蕩著一種特殊的味道——那是艾的味道!艾葉,好久不見了,我對艾葉並一陌生,曾經生過場大病,最張還是艾葉起了效果,我忽然發現各家門前都是掛著艾葉的,艾的香味飄蕩在風中,伴隨著艾葉被風吹斷的聲音,令人無比寧靜,城市中端午節似平沒人會掛艾葉到門口,不知是怕人偷拿去了,還是覺得房門緊閉的時候,放了艾葉也沒用,只不過是個植物罷了,又招不得什麼財。

回到了老家,自然是少不了吃的,更別說過節。過端午,吃得最多的肯定是粽子了,粽子與端午是無法分開的,就像屈原和他的《離騷》一樣,猶如一體。粽子是婆婆親手包的,雖不如買來的粽子美味,但吃著吃著,還是婆婆包的粽子,讓我知曉了有種味道叫做家。那是種無法形容的味道,令浪子回頭,令遊者歸家。令我為之動容。於是空氣中除了股艾香外,還加一味粽香,一位母親的思念。

暮色慢慢降臨,是時候吃飯了。老家的佈局很特殊,廚房和房子並一在一起,而是隔了個過道,而我則喜歡搬個凳子,坐在過道上,看來來往往的人們穿行於此,絡繹不絕。大都是些不認識的人,但大家臉上都洋溢著幸福。是什麼使得人人都有股笑容?是這端午的一頓飯嗎?說實話,更喜歡待在自家吃飯,並不喜歡去飯店中吃,家裡吃飯更顯溫馨,而每逢過節更是如此,雖產在家中吃飯是上佳的,但卻要花上半個下午去準備,看著婆婆進進出出的身影,卻有些餘心不忍,家裡人多更需擺上兩、三桌菜餚來招待親人,可畢竟一年也就幾次。艾葉的香味依舊飄散風中,我依舊坐在過道上等著開飯。

若是開了飯,怎能少得了酒?酒是為飯菜而生的,但我卻不覺得有多麼可口,我更喜於喝茶,老家找不到白開水,全都是茶,這茶可比不得《紅樓夢》裡妙玉那般講究,水須是冬日天上落下的雪水,也不是那蘇軾所說的“自在佳茗如佳人”般的好茶,它是世俗的,是柴米油鹽醋茶中的茶,但爺爺對茶也是很珍惜的,茶需配得自己的水,而茶水須有個配得上的人來品,而在城市中,有誰能定下心來細細品這佳茗,細細品著茶之香、茶之韻?這老家的茶水入口是淺淺淡淡的苦澀,直至漫過喉嚨,方能化去百味陳雜。漸漸的,苦味淡了,香味濃了,便如人一般,直至年過不惑,方能解開半輩子的羈絆,抱怨少了,享受多了。

品味這茶,也該品出了些道理,品出了些許人生的開端。就像早些年看到的一幅對聯: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且喝一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杯酒來,酒使人沉醉,茶卻使人清醒了。而我便忙裡偷閒,品了一天的人生百味,看了一天的世態炎涼。

若是有一天,城中人也能如此般度過端午,那時端午便不只在口中,更在心中了,希望下次的端午,莫要只要吃出來的罷。剛好,回來時是第二天中午,而各大酒店中,依舊是桌桌爆滿,今天請客,想必都是請些同事、上級吧!這飯局,大多都是弄不清的,而他們卻陶醉其中,我還不能一味就厭惡這飯局,說不定將來某時,我也需請人吃飯,那時,只望能“出淤泥而不染了。”

吃出一個端午,吃出一種精神。風中,飄來一陣香味,是艾葉?是粽香?是茶?已是分不清了,但總是印在我心中了。

Tags:端午節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