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節日慶典 > 春節

中國春節老人的“家”解說參考詞

欄目: 春節 / 釋出於: / 人氣:1.98W

中國春節老人的“家”解說參考詞

中國春節老人的“家”解說參考詞

中國春節老人的“家”

星座苑(落下閎故居)

解說參考資料

遊春節老人故里,

品千年歷史文化;

給春節老人拜年,

保一年四季平安!

大門,落下閎故居星座苑匾下

閬中鍾靈毓秀,名人輩出,宛如天空中閃耀的群星。西漢天文歷算學家落下閎,無疑是其中最為燦爛的星座。

落下閎故居具體位置史籍無明確記載。閬中有一條管星街,是紀念三國著名天文學家周群祖孫家居住於此而得名的。民間傳說周群的父親周舒,選擇鄰近落下閎住處不遠的地方修院建樓、觀天望候。就在管星街西側50米處的馬王廟街14號,便是落下閎生活或工作過的地方——“星座苑”,一個放射著星座光輝的民居古院。

院壩中

請看堂屋兩邊的對聯:

歷定太初,測推寰宇光萬世;

情居故土,迪啟人文燦群星。

上聯說落下閎測算天文、制定太初曆的功業光耀萬世;下聯說他對故鄉特別有感情,辭官回到這裡,啟迪影響後人,使閬中成了人文薈萃之地。

背後還有一副:

科學巨匠名垂千古;

春節老人福遺萬家。

落下閎是名揚世界的科學家,也是百姓愛戴的春節老人,他的貢獻使千家萬戶世代受益。

堂屋(主展館)

這一尊落下閎坐像,左手拿著28宿矩度盤,右手將寫著太初曆的竹簡放在雙膝之上,莊重睿(ruì)智,神采奕奕,充分展現了一位古代老年科學家博大的氣度和超人的風采。這尊坐像與錦屏山觀星樓前中年落下閎的站像,都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閬中籍著名雕塑家伍明萬教授的力作。

落下閎簡介板前

落下閎大約生活在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姓落下,名閎,字長公。西漢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市)人。他是世界級傑出天文學家、歷算學家。

漢武帝元封年間(公元前110-前104),經同鄉、太常令譙(qiáo)隆和太史令司馬遷推薦,他赴京城長安參加改制曆法。他與鄧平等合作創制的新曆,優於同時提出的其他17種,被漢武帝採用,於元封七年(前104)頒行,改年號為“太初元年”,新曆因稱“太初曆”。這是我國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記載的歷法。

他在天文學、數學、農學等方面有一系列開創性的貢獻,已為世界學術界公認。他的成就是我國古代科技史上的一座豐碑,影響中國乃至東方科技和農事、民俗兩千多年,也使家鄉閬中成為科技人文之鄉。

人們盛讚他的功業“炳曜千秋”,(指匾)這是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書寫的金字大匾。

太空星表板

2004年9月16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已將其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6757的小行星命名為“落下閎星”。在北京召開的命名大會上,國家天文臺領導代表國際天文學組織給落下閎家鄉閬中市人民政府頒發了命名證書和《落下閎星執行圖》。

木刻書法

這兩幅古色古香的木刻書法熱情歌頌了落下閎的功績。

右邊一幅頌揚他在天文曆法方面的貢獻:宇宙茫茫無字書,碧空星斗幻龍魚。窮推大衍(yǎn)渾天術,曆法新頒定太初。(自貢楊啟宇撰,閬中劉先湜書)

左邊一幅表達了百姓對他制歷融入節氣、確定歲首的熱情謳歌:歷循節序馭(yù)時空,農事人居瑞氣融。正月從茲為歲首,迎春接福頌長公。(閬州流澄撰書)

卓越貢獻(館一)

這裡概括介紹了落下閎的卓越貢獻——

一、主創《太初曆》。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有文字記載的歷法。

二、他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他首創的渾儀,在中國用了二千多年。比歐洲早1600多年。

三、發明“通其率”演算法。其數學原理和方法,合於近代“連分數”的原理。

四、他將24節氣納入曆法體系,改革閏法。這種置閏法一直沿用到1700年後的清代才進行了部分調整和修改。

五、確立以孟春正月朔日為歲首的歷日制度。從此有了全民族時日一致的春節(過年),這種歷日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

落下閎的卓越貢獻,影響後世兩千多年,這是閬中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曆法樣板(館二)

這個展館著重介紹落下閎創制“太初曆”的偉大功績。

兩頁史書是落下閎為主創制“太初曆”的一項有力證據。

西漢元封年間(公元前110--前105年),漢武帝決定採納太史令司馬遷等人的建議,下詔廣泛徵聘民間天文學家,改革曆法。落下閎在同鄉譙隆的推薦下,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從四川來到了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參與了改歷的工作。落下閎一到長安,便忙著標定東西各方向的準確位置,設立測時的日晷(guǐ)儀,標定夜間測時漏儀的刻度,同時測出天上28星宿之間距離,最後來定月初的時間和月末的時間。在實測天文資料和理論計算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改歷方案。與此同時,其他民間天文學家和官方天文學家共20餘人都各自有改歷方案,一時間莫衷一是,相持不下。經過激烈的爭論,最後形成了18家不同的歷法。經過仔細比較,落下閎和鄧平的歷法"晦(huì)朔(shuò)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壁,五星如連珠",大大優於其他17家,遂被採用,於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頒行,並改元封七年為太初元年,稱新曆為“太初曆”。為了表彰落下閎的功績,漢武帝特授他以侍中之職,落下閎卻堅辭不受,而鄧平則被任命為太史丞。

從表中可以看出“太初曆”較之六種古歷有巨大的進步。中國曆代所訂曆法有近百種,圖版中羅列了主要的幾種,可以說它們全都是以落下閎所創“太初曆”為根據和樣板進行改進的成果。

渾天始祖(館三)

這個展館介紹落下閎提出“渾天說”,創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渾儀”,是“渾天說”最早的代表人物。

中國古代對宇宙的認識有三種學說:蓋天說認為“天圓地方”、天是半球形;渾天說認為天是完整的球形,地如雞蛋中的黃;宣夜說是一種朦朧樸素的宇宙無限觀。落下閎創制渾儀(包括渾天儀和渾天象),形象地展示了宇宙模型。他通過長期觀測和科學運算,用事實論證了渾天說理論和天體執行規律,最終制定出優於其它17種曆法的“太初曆”,是渾天說對蓋天說的有力的否定。

漢代大文學家、天文學家楊雄的論述,《史記》、《舊唐書》等記載,均證明是落下閎營造了渾儀。

圖中從張衡改制的“漏水轉渾天儀”到現存明清時改制的渾天儀、天體儀,都是對落下閎渾儀的改進和發展。

落下閎的天文曆法貢獻在科學界被稱為“落下閎系統”,與西方在哥白尼之前最有影響的古希臘“托勒密系統”比較,都是以地球為中心的系統,落下閎建立了天體執行的代數結構,後者構建了幾何結構,各有特點,都很出色,落下閎系統形成時間比後者約早300年。

天數在蜀(館四)

這裡介紹的是落下閎對數學、物理學等方面的突出貢獻和深遠影響。

在數學方面,他發明“連分數(輾轉相除)求漸進分數”的方法,定名“通其率”,現代學者稱之為“落下閎演算法”,盛讚“天數在蜀”。“落下閎演算法”比採用類似方法的印度數學家愛雅哈塔早600年,比提出連分數理論的義大利數學家朋柏裡早1600年,它影響中國天文數學2000年。它還啟迪了後世數學的發展,祖沖之“綴(zhuì)數求π”、秦九韶“大衍(yǎn)求一術”都受到它的有力啟發。

在物理學方面,落下閎思想上明確了對天體物理現象和規律的認識和運用,內容上形成中國古典物理學的宇宙論,方法上建立完整的邏輯體系。

思佳客落下閎星迎“神六”

命名經年正遠航,忽聞發射起家邦。渾天有術觀黃道,巨箭無弦趕豔陽。星朗聚,笑飛揚,榮殊晚輩曜(yào)天疆。後生返去傳吾話:強國尤需科技郎!

這幅書法用擬人法描寫被命名一年的“落下閎星”,在太空歡迎“神六”載人上天。落下閎首創渾儀用以觀黃道、測星矩,做夢也沒有想到可以上天,兩千年後家邦的裔(yì)孫卻做到了!所以他在“星朗聚,笑飛揚”,為“榮殊晚輩曜天疆”而欣喜的時候,特地要飛天的兩位後生返去傳話:“強國尤需科技郎”。

從落下閎運算轉歷的基本資料來看,金木水火土五星會合周期全部測定,與今測值比,誤差最大的火星差0.59日,誤差最小的水星僅差0.03日。兩千多年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的確是奇蹟。

落下閎還運用渾儀測定了28宿的矩度,科學界公認是精度很高的資料。

春節老人(館五)

確立孟春正月為歲首的歷日製度是落下閎又一偉大功績。

歷代封建統治階級,都是以封建迷信來愚弄人民,秦至漢初推行的顓(zhuan)頊(xu)歷就是這樣的。顓頊歷雖比其它曆法較合天象,但卻是一個以冬季十月作為歲首的政治年度,即每年開始的第一個月為十月。按照這個順序安排下去,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端月(因避秦王贏政之諱,故稱端月,到了漢朝才改稱正月)、二月到九月歲終。遇到閏年的閏月就置於歲末,稱為後九月。至於史實發生的年月,也完全按冬、春、夏、秋的順序安排。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這是根據五行學說推演來的。戰國時齊人鄒衍(yǎn)等人提倡五行學說,他們論證周朝是火德,誰滅周朝的呢?“能滅火者水也”,所以“始皇採用”。《史記•封禪書》還說:“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端也”。秦始皇聽了五行學派的意見,自以為他得了水德,遂以十月為歲首,並規定每年十月朔日受百官朝賀。漢高祖劉邦於公元前二0六年冬十月入關,在灞上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西入咸陽,為漢王朝奠定了基礎,故仍以十月為歲首,保留了十月朔日受百官朝拜的舊制度。

儘管封建專制帝王強迫推行這種日曆制度,但勞動人民為了正確掌握農時,一直仍以正、二、三月為春,四、五、六月為夏,七、八、九月為秋,十、十一、十二月為冬的順序安排生產、生活。落下閎在制定太初曆時,就根據當時政治經濟發展形勢,結合人民群眾的要求,改變了舊的歷日製度,規定每年以孟春正月朔日為歲首,被漢武帝採用。落下閎確立正月為歲首後,人們將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新年”,民間習稱“過年”,一直沿至清末。民國元年,定春、夏、秋、冬四節,正月七年級為春節,陽曆1月1日為元旦、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並正式規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陽曆1月1日為元旦。從此,春節正式成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落下閎確立的這種歷日制度,兩千多年來一直沿用到今天。

中國古代有幾種關於春節的傳說。

一是“萬年制歷”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由於曆法定得不準,天時與農事往往不能正確地配合,農作物的收成因而不理想。當時的天子祖乙見到節令紊(wěn)亂導致民不聊生,也非常憂慮。他就召集百官詢問節令失常的原因。節令官阿衡自己也不明白,就隨意編了個理由,說是人們得罪了天神;要使節令恢復正常,就得祭拜天神,請求寬恕。祖乙聽信了阿衡的話,就親自率領百官,薰(xūn)香沐浴,前往天壇祭祀天神,並傳諭全國百姓設壇祭天。可是折騰了半天,節令還是照樣的亂。

當時在定陽山下,有個青年樵夫名叫“萬年”。萬年平日以打柴採藥為生。他看到節令紊亂,莊稼人無法種田,也是急在心裡,苦苦尋思解決的辦法

有一天,萬年上山砍柴,砍罷了就坐在樹下休息。他眼望著樹影出神,心中想的,仍是如何將節令定準的事。不知不覺過了大半個時辰,他才發現地上的樹影已悄悄地移動了方位。萬年靈機一動,心想,何不利用日影的長短來計算時間呢?回到家後,萬年就設計了一個“日晷(guǐ)儀”。可是,一遇上陰雨天,日晷儀又失去效用了。有一天,萬年在泉邊喝水,看見崖上的水很有節奏的往下滴,規律的滴水聲又啟發了他的靈感。回家後,萬年就動手做了一個五層的漏壼,利用漏水的方法來計時。這麼一來,不管天氣陰晴,都可以正確地掌握時間了。有了計時的工具,萬年更加用心的觀察天時節令的變化。經過長期的歸納,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次。只要搞清楚日月執行的規律,就不用擔心節令不準了。

萬年就帶著自制的的日晷儀及水漏壼去進見天子祖乙,說明節令不準與天神毫不相干。祖乙覺得萬年說的很有道理,就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蓋起日晷臺、漏壼亭,又派了十二個童子供萬年差遣。從此以後,萬年得以專心致志的研究時令。

過了一段日子,祖乙派阿衡去了解萬年制歷的情況。萬年拿出自己推算出的初步成果,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榮枯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聽後,非常忐忑不安,他擔心製出準確的歷法,得到天子重用,直接的威脅到他的地位。於是阿衡就以重金收買了一名刺客,準備殺掉萬年。無奈萬年全心研究時令,幾乎從不離開所住的日月閣。刺客只好趁夜深人靜之時,挽起了箭射殺萬年。只聽得“嗖”的一聲,一箭射中了萬年的胳膊,萬年應聲倒下。童子們高喊抓拿刺客,守衛的兵士及時抓住了刺客,將他扭送天子。

祖乙問明瞭是阿衡的詭計,就下令將阿衡收押,親自到日月閣來探望萬年。萬年就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報告給祖乙:“現在申星追上了蠶百星,星象復原,夜交子時,舊歲已完,時又始春,希望天子定個節名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當時祖乙見萬年為了制歷,日夜勞瘁又受了箭傷,心中不忍,就請他入宮調養身體,萬年答道:“多謝天子厚愛,只是目前的太陽曆還是草歷,不夠準確,要把歲末尾時也閏進去。否則,久而久之,又會造成節令失常。為了不負眾望,我必須留下來,繼續把太陽曆定準。”經過了數十個寒暑,萬年精心制定的太陽曆終於完成了。當他把太陽曆獻給祖乙時,已是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了。祖乙深受感動,就把太陽曆定名為《萬年曆》,並封萬年為“日月壽星”。

直到今天,人們將陽曆稱為《萬年曆》,並在春節時掛上日月壽星圖,據說都是為了紀念功高德重的萬年。

這傳說中的“萬年”不正象創制《太初曆》的落下閎嗎?

二是老人驅“年”說。

古代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到除夕出來傷人。但它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用貼紅對聯、掛紅燈龍和燃放爆竹的方法驅走了“年“獸。從此這種方法成了越傳越廣的風俗,成了民間節慶之日。

還有其它幾種傳說:如二佛交接說和阿山阿水驅年說等

這些傳說反映了古代“過年”的時間不盡一致。落下閎創制太初曆後,確定正月七年級為歲首,“過年”有了確定、統一的時間,年末歲首成了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並逐步形成了吃團年飯,除夕守歲和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鬧元宵等豐富多彩的春節文化。現在,人民群眾在歡度春節時,深深懷念這位世界傑出的民間科學家落下閎,並尊稱他為“春節老人”。

益民創舉(館六)

落下閎將24節氣納入曆法,是遺惠千秋萬代的創舉

二十四節氣的劃定是我國古代天文和氣候科學的偉大成就。兩千多年來,它在安排和指導農業生產過程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在民間流傳著許多風格各異的《節氣歌》。

下面是一首便於城鄉人民使用的簡短的《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忙夏署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niàn)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這首歌採用了陽曆記憶節氣。節氣時間幾乎年年一樣,最多相差一日。

在四川地區,還流傳著一首《節氣百子歌》,每句以“子”結尾,描述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和樂:

說個子來道個子,正月過年耍獅子。

二月驚蟄抱蠶子,三月清明墳飄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陽吃粽子。

六月天熱買扇子,七月立秋燒袱子。

八月過節麻餅子,九月重陽撈糟子。

十月天寒穿襖子,冬月數九烘籠子。

臘月年關四處去躲帳主子。

清末同治、光緒年間,蘇州著名彈詞藝人馬如飛,還新穎別緻地用節氣和戲劇名稱編寫一首《節氣歌彈詞》進行演唱,深受廣大聽眾歡迎。其詞雲:

西園梅放立春先,雲鎮霄光雨水連。

驚蟄初交河躍鯉,春分蝴蝶夢花間。

清明時放風箏誤,穀雨西廂好養蠶。

牡丹亭立夏花零落,小簪(zān)小滿布庭前。

隔溪芒種漁家樂,義俠同耘夏至田。

小暑白羅衫著體,望江亭大暑對風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處暑西樓聽晚蟬。

翡翠園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華天。

爛枯山寒露驚鴻雁,霜降蘆花紅蓼灘。

立冬暢飲麒麟閣,繡襦(rú)小雪詠詩篇。

幽闔(hé)大雪紅爐暖,冬至琵琶懶去彈。

小寒高臥邯鄲夢,一捧雪飄空交大寒。

這首彈詞可謂匠心獨運,不僅文詞典雅,巧嵌(qiàn)節氣、戲名,而且與當時物候絲絲入扣,渾然一體,聞者無不叫絕。

24節氣能得以規範流傳至今,這正是落下閎了不起的貢獻。

朗聚群星(館七)

《太初曆》頒行之後,漢武帝封落下閎為侍中(顧問),他辭而不受,回到閬中繼續研究天文;並將他的淵博知識傳給後代。在他的巨大影響下,漢唐時期的閬中成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天文研究中心,人才薈萃,群星燦爛。

西漢末,閬中出現了著名天文學家任文孫、任文公父子。公元前15年、公元元年我國相繼發生兩次日食,就是他們在閬中觀測記錄下來的。

三國時期閬中又有周舒、周群、周巨,祖孫三代都是著名天文學家。他們在庭院中建樓觀測天象,積累了大量天文氣象資料和知識,能預報風雨災變。巴蜀人稱落下閎為“前聖”,稱周群為“後聖”。周氏祖孫住宅所在街道被命名為“管星街”。

落下閎名滿天下,還吸引各地天文學家、騷(sāo)人墨客,紛紛匯聚於閬中這塊風水寶地。唐代天文學家、風水大師袁天罡(gang)、李淳風,定居閬中研究天文數學,後終老於閬,葬於他們自測的墓地。

關於他們自測墓地,有這樣一個傳說:

李淳風自測墓地行至閬中天宮鄉寶珠村,發現一處九龍捧聖之地,大驚曰:“好地,好地。”就地插了一根金針入土。並擇了一個日子,準備先修墓,待日後歸天后再葬墳。到了選定的日子,李淳風意外地見到袁天罡。袁大師詫異地問:“李大人到此有何貴幹?”李淳風說:“我到此選一寶地只為身後事。”袁大師驚呼:“我也相中一處美穴,先修墓,待我百年之後歸土於此,今日準備破土修建。不知李兄看中何處?”李淳風帶袁天罡到自己插金針的標記處,袁大師辯道:“此地我早已選中,李兄何必奪人所愛?”李淳風這一驚非同小可,急忙說:“不知大師有何憑據斷定就是此地?”袁大師說:“我在此埋了一枚金錢。”李淳風說:“我在這裡插了一根金針。”二人驚奇萬分,忙叫人把土刨開,果然看見金針就插在金錢的方孔裡。真是英雄所見略同,二人笑道:“你也願,我也願,合建一個天宮院。”

現在的天宮院是在明朝時期被火燒後重建的。袁、李去世後,先後安葬在天宮院鄉北觀稼山為袁天罡墓,南五里台山為李淳風墓,兩墓地遙相對望。當地百姓為紀念二位天文歷算家和天文算數家,為其立碑樹傳。閬中設有“淳風鄉”,建有“天宮院”,世世代代紀念他們。

永恆紀念(館八)

落下閎崇尚科學、勇於求索精神;注重實幹、實踐第一的精神;以民為本、造福人類的精神;淡薄名利、報效鄉梓(zǐ)的精神,深深銘記在人們心中。

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紀念會,到國際天文組織以他的名字命名小行星,以及各類辭書、典籍、方誌的記載,各類報刊雜誌和影視作品的宣傳,人們以各種方式緬懷、紀念和頌揚這位世界傑出科學家。閬中人民更是萬分珍惜他給家鄉帶來的榮譽,不僅以建觀星樓、命名七裡新區“長公大道”、復建“星座苑”(落下閎故居)、辦“春節老人”網站等形式紀念他,而且把他作為永遠學習的榜樣。

一個歸隱民間、默默無聞、而切切實實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巨星,在古樸的小院裡傾訴著科學的真諦,閃耀著民族精神的靈光,展示著一片沃土人文的輝煌。這裡就是沐浴著、也放射著燦爛星輝的“星座苑”!

撰稿:劉先澄王國成

200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