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節日慶典 > 春節

為什麼春節要拜年的由來

欄目: 春節 / 釋出於: / 人氣:5.71K

春節的重要習俗之一就是拜年,但是許多人都不瞭解拜年的含義,為什麼春節要拜年?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拜年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為什麼春節要拜年的由來
為什麼春節要拜年

春節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拜年,又稱走春、探春。過去如果主人親戚朋友多,拜不過來,就由僕人送名片,或送福字,這是上層社會拜年“泛愛不專”的反映。

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大年七年級,人人都早早起來,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春節為什麼要拜年?關於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做“年”。

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裡,直到七年級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未被“年”吃掉。於是拜年之風便流傳開來。

春節拜年的習俗

首先要拜長輩。到長輩面前行禮祝福,這是禮道,也是規矩,更是孝心。長輩乃一家之首,揹負重任,是家庭幸福的引領者,團結和諧的軸心,理應受到尊重和擁戴。一些偏遠的鄉村現在仍保持著過年見到長輩,無論親疏,都要跪地磕頭道福的習俗。其次是拜師。俗語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師傅,導師,這些既教人知識、傳授技藝又為人師表的辛勤勞作者,是拜年的重要物件。有教師的家庭都會有這樣的記憶:七年級一大早,一撥撥學生接踵而來,給自己親愛的老師賀年。尤其是國小生,劃片上學,住得集中,成群結隊特別方便。嘰嘰喳喳的歡笑聲,像一群報春的小燕子。徒弟給師傅拜年,更多的是勾起師徒間往事的回憶,技藝的傳授,成長的印痕,都在這一刻一一重現。拜年,又多了一份感恩和激勵。給鄰居拜年也是重頭戲。割不斷的親,離不開的鄰。

過去住大雜院的多,開啟家門,全院人家盡收眼底。平日裡雖抬頭不見低頭見,一家飄香百家聞,但拜年依舊不可缺少。儘管昨晚還打過招呼,七年級卻如同多日未曾謀面的好友,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述:“男女依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拜完了親人近鄰,同事朋友不能怠慢。拜年正是增進同事朋友感情的好時機,豈能疏忽錯過?於是,十幾個小時前還在一個辦公室處理公務的同僚,轉眼就變成了登門拜訪的“貴客”。一番親密的互動,儘管有誇張渲染甚至表演之嫌,但人人為之,也就沒了做秀的感覺,反而覺得是不可缺少的“規定動作”。

直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拜年還主要靠兩腿雙腳,古人就更不用說了。馬路上熙熙攘攘,衚衕里人滿為患,村子裡人歡馬叫,大院裡笑聲鼎沸。人們在行進中感受著親情,在疲憊中回味著歡樂,心境清新如洗卻又沸騰不已。居民樓前,鄉間村落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座駕,那大都是夠得上級別的領導們在登門拜年,物件或老幹部老黨員老軍人或老模範老工人老先進。領導們把體貼和關心送到群眾中,播灑著黨的陽光,讓春節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朗清澈。誰家有這樣的貴客到來都會感到自豪和榮幸,旁觀者更是充滿羨慕,交口稱讚。這跟後來出現的萬事萬物唯領導馬首是瞻的功利歪風真乃天壤之別。

成群結隊是傳統拜年的一道亮麗風景。街坊鄰居,同事同學,老鄉故友,提前說好集合地點,然後集體行動。根據線路圖,由近至遠,逐家挨戶,歡笑一路。普遍是點到為止,因為拜年的絡繹不絕,很少能坐下來安靜說幾句話。常常是屁股還沒坐穩,下撥拜年的又來了,於是拔腿告辭轉走下家。時間雖短,但其味無窮。拜年是習俗,更多的是情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拜年雖大都並非來自遠方,但“樂”是一致的。當然,來的未必都是“好友”,也未必都是“知己”,然而拜年如同一座溫馨的橋樑,可以把曾經忽略的親情,意外丟失的友情,在一聲聲拜年的祝福裡,重新連線起來。“人生樂在相知心”,王安石道出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真諦。拜年這個大平臺,裝載得下人間各種誤會、彆扭、意見、隔閡、矛盾、分歧和恩怨。古人言相逢一笑泯恩仇,拜年則是一句問候消百怨。春節過後,許多“仇家”變“親家”,“愁臉”變“笑臉”,“矛盾”變“統一”,人與人更和睦,社會更和諧。

拜年的變革與電話普及密不可分。一場通訊革命,讓電話拜年成了另一種時尚。從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響過,通訊系統便處於“癱瘓”狀態。幾億人幾乎同時在撥打電話,超負荷的使用,什麼樣的先進裝置也難以承受。等有了手機,有了簡訊,有了QQ,有了微信,拜年更是可以足不出戶,一鍵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