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禮儀 > 個人禮儀

上海的服飾文化

欄目: 個人禮儀 / 釋出於: / 人氣:1.09W

本站網小編:服飾是人類物質生活中的一大要素,又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

上海的服飾文化

服飾除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之外,還代表著一個時期、一個地區的文化。

上海近代生活服飾,由於特定的時代及地域,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在中國服飾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一、上海海派服飾的由來

開埠百餘年,上海由一個海隅城鎮發展成繁華開放的國際大都市。其間,有腥風血雨的民族抗爭,也有潤物無聲的文明進化。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經濟地位和社會環境,上海吸引了國內外各方人士,形成兼收幷蓄的海派文化,而服飾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五彩斑斕,美不勝收。

上海服飾風格的形成大約始於十九世紀中葉,即上海開埠之初。其後,經過幾番演進,終為國人所矚目,並贏得"海派服飾"的美稱。

清代中期,中國南方的消費中心在蘇州、杭州及廣州等處,上海尚未脫穎而出。自1860年清政府在上海派駐"南洋通商大臣"起,上海很快取代廣州成為中國最大的對外商業中心。其後,隨著西方文化和外國資本的蜂擁而入,隨著民族工商業的形成壯大和市政交通的迅速發展,上海成了百年間中國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及全國經濟、貿易、金融中心。至同治光緒年間,上海服飾已形成奢華、繁雜、精緻的特點,併成為國內公認的流行服飾的中心,其聲勢遠遠領先於全國各地並左右中國服飾時尚的變化。

二、與巴黎同步的流行風

所謂“時裝”,即時髦的服裝,它不僅合乎時代,而且合乎時節,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和發展,具有較強的流動性。時裝的流行和傳播,處了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因素之外,和近代上海的風尚習俗及文化生活也有密切的關係。這一時期國內外通商交流的機會越來頻繁,歐洲進口的布匹、羽紗、呢絨、蕾絲等紡織品大量湧入,使得人們選擇的範圍廣了、著裝的觀念也改變了。加上當時上海的不少報刊雜誌,都闢有專欄,及時傳播服飾資訊;各大百貨公司、服裝公司及紡織公司,不斷舉辦服裝展演;電影業的繁榮,更為服飾的流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時裝界與文化界聯袂合作,相得益彰,致使上海成為全國時裝中心,有"東方巴黎"之美譽。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後期至四十年代,是海派服飾的一個輝煌時期。當時歐美的追最新款式僅隔三、四個月就流行到上海,加之上海人的巧手改良,上海時興服裝形成了既與巴黎同步又有獨到風格的海派服飾流行時尚。全國各地都以上海為樣板,競相模仿。

民國初年的男子服飾,主要採用馬褂、長衫。用作禮服的馬褂、長衫,在款式、質料、色彩及具體尺寸上都有一定的格式。用作便服的馬褂、長衫,顏色則可不拘。在初春或深秋之季,人們常在長衫之外,加著一件無袖馬甲,以代馬褂。

隨著西風東漸,上海男子,特別是洋行的職員率先穿著西裝,但並不排斥傳統的服飾,長衫、馬褂和西裝革履並行不悖。與此同時,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則穿一種簡便的西服,被稱為“學生裝”。穿著這種服裝,能給人以莊重、儒雅之感。孫中山先生當年頗喜歡穿這種服裝,並對此稍作改制,後流傳開來,被尊稱為"中山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