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禮儀 > 個人禮儀

德國人的禮儀禮貌

欄目: 個人禮儀 / 釋出於: / 人氣:1.57W

一般來說,德國人年齡越大越講究禮數,年輕人隨便一些,讓人感覺比較放鬆。在德國,年輕的朋友同學見了面通常是“哈羅”(Hallo)加擁抱,我花了很長時間才適應了見面擁抱的大禮,好在我的男性德國朋友們比較注意分寸,很少讓我這個東方人為難。“哈羅”完了是問候:“你好嗎?”這個問題必須回答,如果答案是“不好”,對方則會追問為什麼不好,不舒服?有困難?需不需要幫助?

德國人的禮儀禮貌

剛來德國的時候,德國人的禮儀禮貌常常讓我覺得窘迫,因為不知道怎麼應對,只好傻笑。那是我在德國過的第一個生日,我剛認識的一家德國人打電話來祝賀,我以為一個人代表全家說一句生日快樂就好了,沒想到這家四口人每個人都是長篇大論一口氣祝福了將近一分鐘,什麼祝你健康、快樂、學業順利、上帝保佑你、萬事如意一大堆,我那時聽力還不太好,所以很緊張地聽,生怕聽漏了什麼,等人家祝福完了,我還沒回過神來,差點忘了表示感謝。

去德國人家裡做客剛進門時的“歡迎儀式”總是讓我覺得有點緊張。記得我第一次和我先生去拜訪他的伯父伯母,兩位老人從廚房的窗戶看見我們的車過來,就走到街上迎接我們,這已經夠讓人不好意思的了,伯母還很莊重地對我們說:“Vielen Dank,dass ihr bei uns einen Besuch abstattet.”這是非常文雅的措辭,大概可以意譯成“非常感謝大駕光臨”,我心想,子侄輩來看望老人是應該的,不用這麼客氣吧。

有的德國人喜歡對客人說“我很高興你來看我們”(Ich freue mich, dass ihr gekommen seid.),如果是朋友久別重逢,他們會說“我很高興又見到你了”(Ich freue mich, dich wieder zu sehen),聽起來像德語課本中的會話練習,翻成中文後有點外交辭令的感覺,但是用德語說出來就很親切自然。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過分的禮貌意味著疏遠。向最親近的人說“謝謝、勞駕”常常讓人覺得難為情。但是德國夫妻之間一遞一拿都是“請”、“謝謝”、“不客氣”不離口。禮貌用語是德國人日常生活中的潤滑劑。德國人戲稱“請”(bitte)這個詞為“有兩個字母t的魔咒”(Zauberwort mit Doppel-t),每當德國小孩子向父母要什麼東西忘了說“請”的時候,父母就會對他們循循善誘:“那個有兩個字母t的魔咒叫什麼呢?”孩子們趕緊糾正自己的表達方式,這時他們才能從父母那裡得到想要的東西。

“早上好”,“晚上好”和“晚安”也是德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詞彙。在中國的一般家庭裡很少見到夫妻父母子女之間互道“早安”和“晚安”,從前中國也有小輩對長輩晨昏定省的規矩,現在當然談不上了。倒是一些西化的中國人把舶來的禮貌用語照搬過來用。譬如外企的白領早上到了公司以後都會問候同事“早安”,而且往往把“早安”簡化成一個“早”字,就像德語裡的“Guten Morgen”(早安)常常縮成一個字“Morgen”(早)一樣。

“Gute Nacht”(晚安)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德語禮貌用語,因為這個詞意味著一天勞累的結束和一個寧靜的夜晚的開始。德國夜晚的寧靜是最讓中國人驚奇的幾件事情之一,即使是在大都市,也少有“不夜天”的情形。在有小孩子的德國家庭,吃過晚飯,看完“少兒節目”之後,爸爸或者媽媽就會照管小孩兒洗漱,然後送他們上床。孩子乖乖躺下以後,大人接著開啟一本童話書,給孩子讀一個“晚安故事”(Gutenachtgeschichte),我總覺得這是德國人家庭生活中最溫馨的一幕。往往故事還沒讀完,孩子就已經進入甜蜜的夢想,去與童話中的主人公玩耍去了。這時,夫妻兩人終於可以回到客廳享受一點二人時光。

德國人在一起吃飯,不管是正式的場合還是家裡人的一日三餐,都會說“Guten Appetit!”(胃口好!),然後其他人回一句“Danke,gleichfalls”(謝謝,也祝你胃口好!)。“Guten Appetit!”可直譯為“胃口好!”,很多在德國的中國留學生吃飯的時候互相之間也說“胃口好”。我想中文裡有相應的說法,比如“請慢用”,或者隨便一點的“慢慢吃”,不過通常只限於請客吃飯的時候。但是德國人在自家人吃便飯的時候也照樣說“Guten Appetit!”,尤其是有小孩子的人家,大家還要手拉手像唱歌一樣抑揚頓挫地念:“Gu-Ten-Appe-Tit!”

在我這個中國人的眼裡,德國人的禮貌特別可貴的一點是公共服務人員,包括政府公務員,郵政、交通等行業的工作人員對於普通老百姓的尊重。我們中國人習慣了敬奉“當官的”和“管事的”,但是在德國,這些人絕對沒有那麼大的架子。我曾經見過德國某市的市長在一個節慶活動上走來走去和普通市民聊天,身邊並沒有簇擁著一大群扈從,要不是有當地的德國人告訴我,我根本看不出那個人是市長。我去市政府的一些部門,甚至是警察局辦手續或者問事情,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很有耐心,態度也很溫和。就連火車上的列車員來查票時也會很客氣地說:“您好,請出示車票。”(Guten Tag, Ihre Fahrkarte bitte.)我一直記得幾年前一位無意中幫過我大忙的德國列車員。那是我第一次在德國打工,只知道工廠的地址,但是不清楚坐哪一班火車去和下了火車以後怎麼走到工廠,問了好幾個去那裡打過工的中國同學都說不出所以然,只告訴我早上五點多去幾號站臺等著就是了,會碰見一群去打工的同學。於是我五點不到就來到火車站,那真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黑漆漆的站臺上一個中國同學的影子都看不到,火車好像快要開了。怎麼辦呢?到底是不是這班車?上車還是不上?我正在緊張地盤算,走過來一個矮矮胖胖的列車員,笑眯眯地對我說:“早上好!”我勉強回了一句“早上好”,他看了我一眼,似乎明白了我的問題,指著後面一節車廂大聲對我說:“您的同學都在那裡坐著呢。”我一聽,心裡如同一塊石頭落了地,趕緊上車,找到我的同學。此後在我打工的兩個月裡,經常能在這班從卡爾斯魯厄(Karlsruhe)開往曼海姆(Mannheim)的早班車上看到他,聽到他快活的聲音:“早上好!”。可能有人會說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在當時的情形下,如果我在猶豫不決中錯過了火車,就很可能丟掉這份工作,這就意味著半年的生活費沒有著落。恩若救急,一芥千金。

在德國有一些中國人所沒有的禮節。譬如聽見旁邊別人打噴嚏,不管是否認識對方,都要說一聲“Gesundheit!”,可以直譯成“祝你健康!”,聽上去像祝酒詞,有點怪,所以“祝你健康”沒有像“胃口好”那樣在中國留學生那裡得到推廣。有德國朋友問我“Gesundheit!”用中文怎麼說,我只好直言相告中文裡沒有相應的說法。“那麼,如果聽到別人打噴嚏,你們怎麼辦呢?”我那朋友好奇地問。“如果是熟悉的朋友或者同事,可以問他是不是感冒了。如果是年輕的朋友,可以開他的玩笑說有人想他了,如果是不認識的人那麼什麼都不用說。”聽了我的回答,朋友聳聳肩膀說:“你們中國人的禮節這麼複雜啊。”過了幾個星期,這位朋友忽然給我打電話,喜滋滋地告訴我他在一本書裡讀到北京人聽到別人打噴嚏會說:“長命百歲!”或者簡稱“百歲!”我不是北京人,也無從考證這種說法的真實性,不過姑妄聽之吧。

德國人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禮貌用語,比如他們晚上在路上和朋友偶遇,閒聊了幾句,告別的時候,或者晚上到親戚朋友家小坐,要走的時候還不晚,他們就不說“晚安”,而是說:“Einen sch?nen Abend noch.”,大意是“祝你今天晚上剩下的時光過得愉快。”中文裡沒有類似的說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可能會說:“不打擾了,你們好好休息吧。”或者“不打擾了,你們繼續忙吧”,和“Einen sch?nen Abend noch.”的意思還是不太一樣。

當然,不同語言的禮貌用語沒有辦法一一對應,實際上也沒有必要。不過它們大部分都是相通的,譬如“你好”、“請”、“謝謝”、“對不起”是任何語言中都有的詞彙,所有的外語課本里前一兩課的課文裡都少不了“你好”,“再見”,“謝謝”,它們代表著普遍的人性。但是同時也應當看到,一個國家的國民的文明程度與社會的發展水平有很大的關係,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倉廩實而知禮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德國經濟發達,國民生活富裕,受教育程度高,德國人也就表現出較高的素質。他們從小就開始學習“謝謝”、“不客氣”、“對不起”這類禮貌用語。父母和老師不厭其煩地在每個生活的細節上提醒孩子注意禮貌用語,等他們長大以後,無論從事何種職業,學識高低與否,都能夠在許多小事上體現出良好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