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鋼琴畢業論文:觸鍵方式對鋼琴音色變化

欄目: 畢業論文模板 / 釋出於: / 人氣:4.46K

一、決議鋼琴音色變化的觸鍵要素有以下幾點

鋼琴畢業論文:觸鍵方式對鋼琴音色變化

(一)不同的觸鍵角度。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接觸面積不同,同樣的力度所構成的壓強也就不同,即壓強與接觸面積成反比。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手指觸鍵時與鍵盤構成的角度越小,指尖與鍵盤的接觸面積則越大,產生的壓強也就越小,彈奏出的音色也就越溫和、圓潤。相反,假如在手指觸鍵時與鍵盤構成的角度越大,則指尖與鍵盤的接觸面積越小,產生的壓強也就越大,彈奏出的音色也就越集中,音色的穿透力也就越強[1]。

(二)下鍵的弧度。下鍵分為“垂直下鍵”和“圓弧下鍵”。[2]垂直下鍵有很強的衝擊力和打擊性,彈出的音色也響亮越有顆粒性。而圓弧下鍵則是在下鍵的過程中有一個緩衝的動作,從而使音色變得更優美,歌唱性更強。圓弧下鍵的辦法也有兩種:一種是由手掌內向外作圓弧運動,一種是由外向手掌內作圓弧運動。

(三)觸鍵的力度。觸鍵的力度主要取決於:

1、演奏者整個手臂的質量,質量越大,地球對它的引力也就越強,那麼它產生的重量也就越大,在彈奏時作用到鍵盤上的力也就越大。我們能夠經過對肌肉的調控來控制由於重量而對鍵盤所產生的力的大小,從而來改動音色。

2、在彈奏過程中的發力點。在彈奏過程中發力點的不同也對觸鍵的力度有著直接的影響,其主要包括以掌關節為發力點,腕關節發力點,肘關節發力點,肩關節發力點,腰為發力點,以腳為發力點,事實證明越大或越往下的關節參與演奏,其產生的力氣就越大,聲音也就越響亮、淳厚。

(四)觸鍵的速度。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依據牛頓第二定律,當質量一定的時分,物體受力與其加速度是成正比的。所以當手指觸鍵時,手指觸鍵的速度越快,琴槌所受的衝擊力越大,那麼經過鍵盤系統傳導給琴槌的力氣也會相應的更大,琴絃在琴槌的鼓勵下產生的振動頻率也會越大,同時音板的振動頻率也就越大。由此能夠看出鋼琴音色音量上的變化很大水平上取決於手指觸鍵的速度。隨著觸鍵速度的加快可取得由明快潔淨到亮堂明朗再到鋒利激烈的音色,隨著觸鍵速度的不時放慢我們可取得更溫和,更深沉,更悠遠,更飄渺的音色。

(五)下鍵的高度。在指尖觸鍵之前與鍵盤的高度落差越大,觸鍵速度越快,觸鍵時的力度也就越大,彈奏的音量也就越大。反之,假如觸鍵之前指尖與琴鍵的間隔越近,以至沒有間隔,指尖是貼著鍵盤的,觸鍵時的力度就自然會相應變小,彈奏的音量也就越小。

(六)觸鍵的深度。觸鍵的不同深淺也能夠使鋼琴的音色產生變化,越深的觸鍵產生的音越明晰,相反越淺的觸鍵產生的音越含糊。在尋求觸鍵深度的同時,演奏者一定要留意每臺鋼琴從最深到最淺的觸鍵的不同層次。

以上這些要素在鋼琴的演奏中互相組合:產生多種多樣的觸鍵方式和千變萬化的鋼琴音色。

二、鋼琴改編曲《松花江上》的觸鍵方式

每一首鋼琴音樂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和不同的作風特徵,那麼演奏者就要依據這些方面去想象、傾聽、重複嘗試尋覓最理想、最合適的鋼琴音色,這也就成為鋼琴演奏中的重要任務。下面就以鋼琴改編曲《松花江上》為例來論述各種觸鍵方式在詳細鋼琴曲中的應用。

鋼琴獨奏曲《松花江上》的引子區域性採用了三行譜表,低聲部用琶音式和絃。旋律不斷在向下停止,力度為p,似乎是在喃喃的訴說,所以在旋律聲部的音色上應該是一種暗淡的訴說性很強的聲音,為了到達這種聲音在觸鍵方面應該採用抬手指的小角度觸鍵,小角度的觸鍵會讓聲音很暗淡,抬手指會讓聲音述說性很強。低音的琶音似乎是江水的波浪。

引子完畢後進入了樂曲的第一樂段——描寫戰亂以前美麗豐饒的家鄉,作者用#f大調描寫了家鄉的美麗風光,並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懷念之情。

樂曲用小調來表現,悲怨、哭泣、催人淚下的第二樂段,表達了對祖國命運的擔憂和對敵人的憤怒之情。第二段的感情顏色與第一段的抒情的敘說性方式構成了激烈的比照,所以在音色效果上應該更多的表現鋒利激烈、淒厲幽怨的聲音。作者用帶有重音的八度半音階,力度上突變為sf的方式作為銜接,在這裡左手八度的三連音筆者以為應該採用前臂快速觸鍵的觸鍵方式,然後用進步觸鍵高度的方式表現sf在力度上所需的忽然變化。似乎晴天霹靂一樣把人們的美妙回想突破。回到了顛沛流離、悲苦逃亡的理想。當右手旋律呈現時筆者以為應該採用以伎倆帶動的大角度快速觸鍵的方式。用伎倆帶動能夠堅持旋律的連線性。大角度的快速觸鍵能夠增強音量加強戲劇性牴觸。而旋律中帶有堅持音記號的中央。這裡應該採用以手臂帶動的高抬指慢速小角度的觸鍵方式,這種聲音悠長深沉而富有歌唱性。隨著poco animate標誌的呈現,音樂逐步趨於劇烈,這裡的觸鍵應該採用大角度貼鍵,快速觸鍵的方式,產生的效果是一種很有壓榨性和急促的聲音。反映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的侵略行徑。在這之後音樂的力度又轉到了mp,這裡右手的旋律應採用貼鍵的大角度觸鍵,而左手採用貼鍵的小角度觸鍵。用不同的觸鍵角度來區別音色的明與暗。在例8處我們能夠看到作者用下行的半音階三連音和16分音符的合成和絃來烘托旋律,象是人的哭泣,這裡筆者以為應該採用手指小角度快下鍵的觸鍵方式,隨著力度的漸強和漸弱要恰當調整觸鍵的高度。

作者用連續的柱式和絃來襯托氛圍,從觸鍵角度上來說應該採用前臂的快速觸鍵。由於觸鍵動作中加上了前臂的力氣,它不只能大大的增加所彈奏的音量,在音色上也構成了激烈的光輝,它對推進作品的高潮,增加音量的比照,都起到十分大的作用。在這裡呈現了fff的力度請求,這也到達整首樂曲的最高點。為了營造輝煌響亮的聲音效果,僅用伎倆或小臂的快速觸鍵缺乏以到達需求的聲響效果,這時就需求以肩部為發力點,運用大臂帶入手指快速的觸鍵。同時再伴以恰當的延音踏板,能取得輝煌的,充溢共鳴的聲響效果,表現激烈的音樂心情和顏色效果。

在樂曲的序幕處力度的變化逐步由mf開展到mp再到pp最後開展到ppp,這種逐層遞加的力度變化,使前面劇烈、悲怨、對抗的心情逐步趨於緩和最後慢慢消融在那緩緩活動的江水之中。在這一段中的觸鍵方式一定要停止精心設計以順應這種力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