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社科類畢業論文:我國小康社會城市

欄目: 畢業論文模板 / 釋出於: / 人氣:3.09K

論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較注意探索的問題的基礎上,寫論文主要是反映學生對問題的思考,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社科類畢業論文

社科類畢業論文:我國小康社會城市

1前言

“社群(community)”一詞最早見諸於德國社會學家藤尼斯( ferdinand tonnies,1855-1936)在1887年出版的著作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英文譯本為community and society。“社群”一詞是20世紀30年代初,以費孝通為首的一些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生根據滕尼斯的原意首創的。此後,他們在吳文藻先生的指導下,與其他學者一起致力於我國本土的社群研究,確立了社群研究在中國社會學的重要地位。此後許多社會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闡釋出100多種社群的概念。這些解釋雖有不同的角度和側重,分歧一直存在,但對這個範疇的一些基本要素還是有共識的。縱觀諸多社群概念,大體可分兩類:一類注重從社群功能上加以定義,這類社群內涵多認為社群是由共同目標、共同利益關係的人組成的社會團體;另一類注重從社群地域分佈上加以界定,認為社群是一個地區內共同生活的有組織的人群。後者在以後的社會學研究中得到更多的認同。而根據國內社會學家何肇發、黎熙元的觀點,“所謂社群就是一定地域內的人們社會生活的共同體。它是基於同類型社會生活而形成的相對獨立的地域性社會。”

這裡我們也給社群下一操作定義:所謂社群即是在一定地理範圍內,按一定的社會制度和社會關係組織起來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徵的區域生活共同體。就其外延而論,社群包括4種核心要素:其一,以一定的社會關係為基礎組成的人群;其二,一定的區域;其三,與之配套的生活服務設施;其四,成員對社群情感和心理上的認同感。人與社群之間存在有特殊的聯絡,首先人是主體,地域和生活服務設施是社群的物質保障,對社群情感與心理認同則是將社群成員凝為一體的紐帶。

所謂城市社群體育即為社群居民在其共同生活的相應區域內,以該區域或該區左近的自然環境和體育設施為條件,以本社群居民為主體,以滿足社群居民的體育需求、增進社群成員的身心健康、鞏固和發展社群感情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開展的區域性群眾體育。城市社群體育涉及內容極多,包括社群體育組織、社群成員、場地設施、經費、管理者和指導者、社群體育活動。

2017年我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0元,比1989年增加了5484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年均增長率達到7.1%,比1979年到1989年5.6%的年均增長率高出1.5個百分點,城鎮居民已經整體上領先其他人群,進入小康行列。由此城市社群體育問題也就日益突出與緊迫了。

2 研究物件與研究方法

2.1研究物件

本文以我國小康社會背景下我國日益興起的城市社群體育為研究物件。就其發生發展的機制作相關的社會學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我國目前有關小康社會、社群及城市社群有關的社會學研究資料。特別就城市社群體育的形成與發展研究作相應的文獻綜述分析。所有資料查閱主要通過體育專業期刊,書籍和中國學術期刊網加以收集彙總。

2.2.2綜合分析法

以我國小康社會發展為背景,綜合分析城市社群體育發展的社會學機制,探討各種社會因素在其中所起作用。

3小康社會我國城市社群體育興起的社會學分析

城市社群體育是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中間產物,但在我國這個長期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工業化尚在程序之中,城市社群體育仍屬新型社會體育形態。目前,“社群體育”已形成一定的約定俗成,並已被賦予了特定的內涵。可以說城市社群體育的出現是我國城市發展的必然,它的存在與發展受多種社會因素影響,現就影響其存在與發展的主要社會學因素作一分析:

3.1社會轉型帶來城市社群體育的興起

我國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都正在轉型之中。政府職能發生著改變,經濟體制更是發生著越來越大的變化。社會轉型成為中國城市社群體育的興起基石。

目前,長期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單位體制”仍相對堅固,人們“單位”的概念和意識還很強,“社群”在人們腦海中的分量尚顯不足。我國城市的社會體育也一直以單位、行業、系統為依託,致使城市社會體育缺乏組織保障。這主要是由於我國城市社會長年來的“單位社會化”現象所致。“單位社會化”使單位變成了一個綜合型社會單位,造成了單位功能泛化。且“單位社會化”現象又變相剝奪了社群的職責,使社群功能萎縮。目前,普通居民的社群意識淡薄,而單位意識極強。隨著我國社會轉型程序的逐步深入,以及單位用人制度的市場化改革發展,諸如單位注重經濟效益,政府壓縮行政事業單位的編制等,根深蒂固的“單位社會化”現象必然會受到越來越強烈的衝擊,而社群的意識、概念也會越來越根植於居民頭腦。

再有,以往單位常以職工福利形式組織職工進行一定規模的體育活動,雖然有形式主義之嫌,且活動內容上常常面臨眾口難調的困境,但體育鍛煉似乎是單位的事。經濟轉型期帶來單位逐步從一些與其自身無關的社會職能中解脫出來,職工體育活動將交給社群或職工自己管理。反觀由於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閒暇時間的增多,人們健康意識在加強,對體育需求不斷增長,當體育需求單位不能予以滿足時,人們將會把其體育利益取向轉向社群。由此可見,城市社群體育將越來越有其存在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