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碩士畢業論文答辯自述

欄目: 論文格式 / 釋出於: / 人氣:2.05W

各位評委、專家、同學們:

碩士畢業論文答辯自述

下午好!

我是文學院xx級文藝學專業畢業生。我的畢業論文的題目是《從國家意志到多元融合——試論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的“多民族話語”建構》,指導老師是李啟軍教授。

我當初之所以選擇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這個研究方向得益於李老師對中國少數民族影視研究的長遠規劃。李門弟子到目前為止一直在圍繞中國少數民族影視、紀錄片展開巨集觀的與微觀的、歷時性與共時性的學術研究,我的論文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我本人對電視劇產生研究的興趣是在XX年的秋天,一篇博士論文《喧譁與嬗變——世紀之交的中國電視劇與當代思潮研究》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從當代中國電視劇的研究中能發現電視劇的發展離不開中國當代文學思潮的推進,這種觀點在蔽塞的本科學校是不可能接受的。於是便有了我今天的“試論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的‘多民族話語’建構”的設想。

研究生這三年是我大學以來最充實的三年。這種充實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在書海中徜徉很充實。我的興趣點從本科的當代詩歌研究到五四思潮研究到最後轉移到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研究,這三個方向轉變的都很大,使我讀了很多很多的書,也購買的相當多的書。關於影視劇方面的書,至今為止已經買了60多本,比較久遠的有1982年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的《新聞記錄電影創作談》,1983年6月寶文堂書店出版的《電視劇初探》等等,很多都是從地攤上淘到的。其二,空閒的時間,我在少數民族電視劇中尋求自己的理想。很多時候是熬夜通宵,“書看累了,看會電視劇吧”,這是我的一貫想法。在這三年裡大致瞭解了1986—XX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視“駿馬獎”一等獎獲獎的電視劇作品,如《山林的霧》(1986)、《努爾哈赤》(1988)、《冼夫人》(1990)、《愛河流淌著一支歌》(1992)、《馬本齋》(1994)、《賽馬稱王》(1996)、《葉赫那拉公主》(1998)、《阿里山女兒》(XX)、《文成公主》(XX)、《風中的胡楊》(XX)以及近兩年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如《血色湘西》(1、2兩部)、《大西南剿匪記》、《香格里拉》等素材,通過這些民族類電視劇,我就想梳理我國少數民族電視劇發展脈絡,建構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的“多民族話語”,從而解決民族類電視劇的生存發展困境。其三,這三年時間,我的文學創作一直沒有間斷。詩歌、散文、小說共發表50餘篇,作品入選《21世紀中國最佳詩歌》《80後文學選》等;先後主持和參與了區級課題兩項,參加校外學術交流活動6次,完成並發表文學評論11篇。

在查詢相關資料的時候,我發現做少數民族電視劇研究的學者專家甚至研究生、博士都寥寥無幾,很多資料都要從最原始的報刊雜誌中搜尋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的發展蹤跡。這也將使本論文的原創性和創新性很強。

本文的創新點在於對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試圖做出了自己的界定,並把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視為一個獨立的整體作為研究物件。通過對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進行歷時性和共時性梳理,揭示出了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發展的基本脈絡、方向及呈現的特徵,並試圖建構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從“國家意志”到“多元融合”的話語空間。

論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首先總結了前人對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在中國當地的地位及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並對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發展歷程進行梳理,作出了總體性描述。其次通過“從群體記憶到個性顯現”、“從二元對立走向多元共生”、“從自我救贖到主動侵入”等角度來考察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以大量的文字分析來佐證中國少數民族這一“想象的共同體”在民族類電視劇中的話語建構歷程,這是本文的又一特色,也是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贏得社會認可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後引出了在新語境下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提出了只有在意識形態、少數民族自身優勢與消費者三者之間尋求某種策略性的平衡,才是發展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的健康之路。

但從目前中國城市化程序的日益加劇來看,資源、環境、民族風俗與特色等等這一切,最終要在時間戰勝空間的過程中而消亡。文化的發展趨勢也必將變成一個又一個如同年輪的文明,時間的無情流逝卻把文化嵌入了人與事的怪圈當中,唯有在電視劇這道風景中能追尋它一點一滴的印痕。這電視劇也僅僅是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隨著時間的消逝,這一風景也將是曇花一現,筆者只是在挽留即將消失的景象,作為固態的文明定格在歷史的空間之中。

以上就是我的答辯自述,希望各評委老師給予評價和指正。

謝謝!

XX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