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家風講話稿十篇

欄目: 講話稿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7.96K

家風講話稿 篇1

我一直走在您走過的路上,似乎抬頭,就看到了您的背影。

家風講話稿十篇

記得跟您買菜回來時,遇見進城打工的雪花嬸,您拉著她的手,熱情地邀請她到我家裡坐坐。雪花嬸顯得很不好意思,說她在工地上供匠,弄得土不拉幾的,咋能到我家裡坐?您一擺手說:“沒事,幹活沾上的東西,就沒有髒的。”

我哥家重新收拾陽臺,開工前說好了,師傅們自己解決伙食,不管飯。您倒好,時不時地包餃子蒸小籠包讓師傅們留下來一起吃。每次吃飯前,師傅們都顯得很拘謹,覺得這裡乾淨那裡整齊,都不好意思坐落,不停地解釋說自己是幹活的,髒得很。您說道:“記著,幹活沾上啥,都是乾淨的。”

沒錯,在我的記憶裡,您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話。所以您幹活從不惜身,也從不抱怨髒與累。

我從來不曾小看過體力勞動者,一有機會還給他們以幫助,自然更不會覺得勞動時的他們是不乾淨的。是您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勞動的人是最乾淨的。

記得村裡有個女人,是巷子東頭一家的媳婦。她一旦跟公婆妯娌或他人有了矛盾,屁股一拍就蹦起老高,信口雌黃,滿嘴汙穢,骯髒不堪,自然是所向披靡。

您看她時,目光裡充滿憂傷,只是不住地搖頭。您總唸叨,說東頭那媳婦咋忍心把自家作踐成那樣,雞嫌狗不愛的。對那些品行不好口碑很差的人,您不是厭惡,而是可憐。您覺得他們那樣做就是不知疼惜自己,不知咋樣才是愛自己。他們那樣做,是在作踐自己。

您的話一直在我耳邊迴響,所以我一直都很小心地看守著自己,待人友善,遇事寬容,唯恐一不小心弄髒了自己,讓您傷心。

“李老師課講得很吸引人。”這是您的學生們對您的評價。“李老師多好的一個人,賢惠得找不出半個‘不’字。”周圍熟識的人憶起您還是滿心不捨。

我一直以您為榮的,我也做了老師,不成為優秀的老師都對不起您!我熱情待人實誠做事,以免讓別人因認識我而遺憾。我真的希望像您一樣,很幸福很美好地活在更多人的心裡。

我一直固執地認為,最大的孝順就是具有您的行事風格。很小心地走在您走過的路上,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和懈怠。朦朧中,似乎一抬頭就能看見您的身影。我知道,那是您在天上一直守護著我,唯恐我偏離了您的路。

家風講話稿 篇2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很小的時候就聽過這樣的話。

那時候,家中的晚飯是一天中最為重要的時候:外出勞動的爺爺、媽媽、上學的孩子都會圍坐在一張大桌子旁吃飯。儘管端上來的也只是一盤子菜園子裡的炒大蒜、菊葉湯,但是,操持家務的奶奶總是讓我們必須等到爺爺坐到桌子的最上方動筷子之後,才允許我們姊妹五個端碗吃飯。而且吃飯也有規矩:一不許說話,說是會吐沫星子亂飛不衛生;二不許晃腿;三不許剩飯,這是最重要的一條,用爺爺奶奶的話說,剩飯是糟蹋糧食。

在爺爺奶奶的薰陶下,我們姊妹幾個在各自長大成人之後,也都是這樣教育我們的下一代的。

“笑髒不笑破”,這是媽媽的規矩。小時候,家裡孩子多,媽媽在社辦企業上班,總是早起晚睡為一家老少漿洗。記憶中的媽媽,都是晚上在燈下為我們縫補衣裳,即便是在物質貧瘠的年代裡,我們家姊妹5個都穿得乾乾淨淨。

爸爸一直在外工作,總是那麼忙碌。小的時候,我很少見到爸爸,直到我上了國中之後,才知道爸爸是南京市供銷合作總社的一名採購科長。在計劃經濟時代還是很有實權的,可是我們家,大姐、二姐的學費永遠都是拖欠,以至於懂事的二姐為了讓弟弟、妹妹夠繼續升學而不拖欠學費,任憑老師上門做工作也不肯繼續上學,16歲就開始上班掙錢幫助家裡分憂解。媽媽既生氣又心疼,衝著難得回家的爸爸發火:人家都說你在外幹部,孩子都沒錢上學。

“工作就要好好幹,不能讓人戳脊梁骨”,這是爸爸的規矩。爸爸在供銷社工作,因為爸爸勤勞、認真,工作踏實,被組織任命為供銷社書記。當了書記之後,爸爸工作依然忙碌而且更加辛苦,總是騎著“二八”自行車披星戴月,家裡的晚飯也總是熱了又熱。

因為爸爸的執拗,還與他唯一的大姐夫(我的大姑父)發生了很大的爭執。當時,大姑父開了個小店,進貨都是從供銷社批發部批發,大姑父想讓爸爸幫他批張條子,想多拿幾條暢銷的計劃外大前門香菸,不想被爸爸一口拒絕之外,還再三叮囑批發部經理,沒有他的允許,不允許任何人私下做主批給大姑父,氣得大姑父當著很多人的面指著我爸爸的鼻子罵:“我看你當一輩子書記!”

是的,爸爸沒有當一輩子書記,但他當了一輩子的老實人,實在做事,實在為人。

良好的家風是心中有規矩,守住小規矩才能守住大規矩。

家風講話稿 篇3

環境對人的影響除了有形的模仿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家風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要說起我家的家風,那就是老爸從小教給我的“節儉”二字。

父親是個盡職盡責的村幹部,也是群眾眼中值得信賴的黨員。在我的印象裡,老爸一向很注重節儉。小的時候我家住在農村,他喜歡自己動手,修修補補,整理房間時會細心地把我們姐弟丟棄的小物件收起來,放在用廢木板釘的木盒裡。父親還常常把撿到的那些被遺棄的舊螺母、廢釘子擦拭乾淨,如獲至寶地放進盒子。時間長了,那隻木盒就被塞得滿滿當當的。我是一個愛乾淨的孩子,很不喜歡家中放著一堆破垃圾,幾次提出把木盒中的東西丟掉,都遭到了老爸的反對。他語重心長地告誡我說,那是家中的“聚寶箱”,說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場呢。

記得有天早上我正要出門上學,突然系在腰間的皮帶環崩斷了,這下可把我急壞了,只好提著褲子去找老爸想辦法。老爸不慌不忙地開啟木盒,伸手在裡面扒拉了幾下,就從裡面找出了一隻皮帶環,扣在皮帶上一試大小正合適,似乎是專門為我的皮帶量身定製的一般。我既感到驚喜,又非常感激,真的沒想到老爸那隻默默無聞的“聚寶箱”,在關鍵時刻為我解了圍。

後來,我發現這隻“聚寶箱”簡直成了一隻“魔盒”,總能變出我們想要的東西。大衣上的扣子掉了,盒子裡就能找到配套的鈕釦;晚上停電了,裡面就有半截蠟燭;木椅脫榫了,裡面就能找到木楔、鐵錘和釘子……日常生活中應急的小物件,總能在這隻“魔盒”裡找到相應的配件。逐漸地,我感到生活中再也離不開這隻“聚寶箱”了。

到了上中學的時候,我家搬進了縣城,我在擁有自己獨立房間的同時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聚寶箱”,將一些暫時用不著的舊物譬如電腦軟盤、資料線、電話線接頭、水龍頭墊圈、玻璃膠之類一一收集其中,以應不時之需。現在,我進入了大學讀書,又把自己的“聚寶箱”帶進了大學校園,還在寢室之中帶動室友興起了節儉之風。將來我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也要把勤儉節約作為我家的“傳家寶”傳下去。

是的,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這種無形的力量,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一生。良好的家風不僅能造福社會,還能澤被子孫,延及後世。

家風講話稿 篇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祖父母那一輩是農民,爸爸媽媽也只是普通勞動者的一員。所以,我們家並沒有固定的家風。但即使這樣,我還是從長輩們身上學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點,那就是:誠信待人,認真做事。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是前人對於誠信的理解,這足以說明以誠待人的重要,信守承諾,是人們你來我往的最基本的紐帶。可是,小時侯的我是不懂這些的,直到那件事的發生,才讓我對於這一點有了深刻的認識。

那是一年春天,我和小夥伴們約好準備趁一個週末去春遊。但不巧的是,就在我們準備出行的'頭一天,我收到媽媽給我準備的生日禮物——一套《哈利·波特》。對它我已垂涎許久,一收到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來,一套七冊,一天哪裡能看得完?於是,第二天我便放棄了與小朋友一同出遊的打算,在家裡悠哉悠哉地看書了,全然忘了約定這回事兒。

之後,這事兒還是被家裡人明白了,雖然大家都沒再提起,可是,有意無意的,爸爸總會給我講起《曾子殺豬》《金斧子和銀斧子》這一類的故事。就在那幾天,身體不好的姥姥突然準備要回趟老家,聽媽媽說,再過幾天是二姨姥姥的七十大壽。姥姥的姊妹們以往約定過:不管是誰,七十、八十大壽的時候,大家都要聚會慶祝一下。家裡人也沒有阻攔姥姥,她還是坐了兩天的車,輾轉趕回老家了。這件事給了我深深的觸動:身體不適的姥姥都能遵守多年前的一個約定,而精力旺盛的我卻不能信守承諾,還要給自我找藉口。真是羞愧呀!這件事之後,我再沒有做過失信於人的事。

成長就是不斷地完善自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裡的長輩們,不僅僅教會了我如何誠信待人,還教會了我怎樣認真做事。

我比較喜歡手工製作,記得剛開始學摺紙的時候,喜歡折各種各樣的紙花,但往往因為不夠認真,摺疊的步驟沒有搞清楚,線條也折得不夠合理,導致最終的成品,總是和原作相差甚遠。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目睹了爸爸資訊、上交報告材料的過程。那時的他神情專注、一絲不苟,有時直到煙燒到手指頭,才會從冥思中反應過來。那個鏡頭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之中,從此,再做手工的時候,我都會格外的認真,細心的琢磨,所以此刻,我的摺紙技能也越來越出色了,很多小作品都惟妙惟肖、活靈活現。

此刻想想:有時候,家風家訓並不需要拘泥於文字的限制。這些從長輩身上,學習來的為人處世的習慣,可能要比那些乾巴巴的文字更能影響人,它們也必將一向伴隨著我成長,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使我更加出色。

家風講話稿 篇5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到底是什麼?相信很多人一口答不上來,卻又隱隱想起什麼,也許是看到的一部電視劇,也許是讀到的一個故事,也許是要堅持的一種品質,也許就是一句掛在耳邊的不經意的教導。

每個行業都有行風行規,而作為社會最基本的細胞—家庭,也有著歷久傳承的家風。家風是什麼呢?家風就是一種家庭規範,也是一個家庭內部的文化滋養,或者是有據可依的古法門規,或者是口口相傳的人生哲理。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這是中宣部部長劉奇葆的感言。是的,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也是一種有形的傳承。家風一般通過家規、家訓等有形的行為遵守,形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無形的道德精神氛圍。自古以來,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傳承,很多歷曾經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泱泱華夏文明中,很多經典古籍都留下了家風傳承的影子,成為後世學習的典範,如《國語》、《論語》等許多典籍中都蘊含家風家教精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更是成為家教典範。

不同的家庭氛圍會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和處事之道。有的家訓處事公道,積德行善;有的則自私自利,背信忘義。因此,家風的純正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風氣。

好家風、好家訓是傳家寶。一些歷史故事中,我們也能窺見家風對後代為人處世的影響。我們所熟知的張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這樣的胸襟與包容,化干戈為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鄰里之爭,傳為後世美談。而這種淡泊致遠、克已清廉的家風也獲得了其後代很好的傳承,張英兒子張廷玉三朝為官,清廉公正,學識過人,為史家公認的學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輩那裡寬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寬了萬丈,“心底無私天地寬”,無私的心胸因此坦蕩而無垠!

家風雖小事,關乎大國治。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相連形成民風,民風相融促成社會風氣。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傳承好家風,對社會而言,是一種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個社會要和諧美好,弘揚家風不可或缺。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須從一個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視家風和家教,突出價值觀和道德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每個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日常道德行為中,真正凝聚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風是祖輩經歷滄桑歲月,用智慧結晶出來的精神財富。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家風傳承內容也應與時俱進,適時補充外延,做到與時代同歌,與發展共舞。特別是要與我們倡導的核心價值觀順接,要延伸至我們今天的時代主題中去,使得諸如環境保護、低碳生活、生態文明建設等要素增添到家風家教中,為這些好的倡導增添一份遵守與執行力,同時也使美好家風獲得新的發展空間而千載傳承。

家風講話稿 篇6

前些日子回家,與父親談到家風的話題,父親一笑,“什麼家風不家風的,我就一農民,哪懂這些,重要的是你們都生活得好……”父親的意思我自然明白,當即一笑,也不再爭辯,只是看著日漸蒼老的父親,心裡充滿感激,因著這些年他的堅持與付出。

父親只是在土地上耕耘了大半生的農民中的一員,普通而平凡。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大概是父親身上那重感情、講義氣、愛拼搏、肯苦幹的品質。村裡人每每提起父親,才會豎著大拇指,由衷地稱讚“老林這人不錯”。

父親總教導我們要與人為善。春耕時節,父親帶著我們平整完自家的田地後,便開始幫助缺少勞動力的鄉親幹活。只是,我們終究比不得父親,這樣的日子久了,看著父親忙進忙出,幫著左鄰搭涼棚,幫著右舍搭雞棚,心裡總會覺得不解,看著父親時,忍不住脫口而出“可是,為什麼總是你在幫他們,而不是他們幫我們!老實人什麼的最吃虧了!”父親說:“我只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別人,不是為了什麼回報。而你們,也應當記住,人生於世,做好自己,只是立身處世的第一步,與人為善,能幫別人一把就幫別人一把。老話說得好‘天地補忠厚、老實終久在’。活在算計裡的人才是真的吃虧!”

想及此,我不由笑著對父親說“爸,其實我們家是有家風的!”

“嗯?”

“您不是說‘天地補忠厚,老實終久在’。我們就應當厚道做人、老實做事。”

“是這個理!”父親笑著點頭。

家風講話稿 篇7

常言道:懷善心,做善事,一生無愧;懷平常心,做平常事,日夜安寧;不忘人恩,不念人過,不思人非,不計人怨;心寬一分,則雲消霧散;讓人一步,則晴空萬里。

我爺爺在世時,曾多次提起這樣一件事。他說,當年家裡很窮,自己在一家旅店當夥計,日子還過得去。一年大災荒,住店的人很少,爺爺的工錢自然也被大幅減少,家中生活勉強維持生計。一天早晨,爺爺發現一位年輕人暈倒在自家門口,奶奶望著爺爺,等著爺爺發話。爺爺二話沒說,攙扶起年輕人就往屋裡走,奶奶立馬去廚房拿出一家人的口糧——三個窩頭,掰成小塊一口一口往他嘴裡送,他興許是聞到了窩頭的香味,一口氣吃下了所有窩頭。接下來的幾天,奶奶把三個人的伙食分成了四份,爺爺每天去後山採摘野菜維持生活,就這樣年輕人漸漸恢復了體能。年輕人走的時候,爺爺塞給了他好幾個窩頭,讓他留在路上充飢,年輕人跪在我家門口磕了三個響頭才含淚離開。爺爺說自己餓一點、累一點沒關係,能做善事總是好的,善心、善行能救人命。

父親時時刻刻踐行著爺爺“常懷善心”的家風。我家鄰居家有四兄弟,老大仗著自家人多勢眾,每年春種時藉機侵佔我家田地,雖說每年佔的不多,但年復一年,我家的田地明顯減少。母親自然是氣不過的,父親寬慰母親想開些,他說咱家人少不愁吃,鄰家人口多,就讓他多種點吧。事件就這樣被父親平息下去。沒過多久,鄰家老大的老婆早產大出血被送進了重症室監護,一天上千的費用讓老大急得似熱鍋上的螞蟻。父親知道這件事後,便商量著母親要將壓箱底的1萬多元給鄰居送去,母親邊拿錢邊說:“你忘了前些日子怎麼對你的嗎?”鄰居老大接過錢的那一刻哭成了淚人,在父親的資助下,老大妻子順利出院,母子平安。父親常說:“人這輩子不容易,仇恨帶不進棺材,常懷善心才能化解恩怨,才能解開心結。”

到了我們這一代,父親也教育我們要心懷善心,與善相違的事不可為。小時候交通不方便,我每天步行上學,一路全是別家高粱地。有一次前晚下了大雨,父親擔心我摔跤便送我上學,一路上高粱苗被風吹倒在路上擋住去路。我沒多想就踩著高粱苗踏過去,哪知還未走幾步,父親的巴掌就落在我的屁股上。“高粱倒了你不扶已是大錯,還踩踏過去,大錯特錯!你踩壞莊稼,人家秋天靠什麼生活?別人踩我們家的莊稼你不心疼嗎?”我第一次見父親發這麼大脾氣,我趕忙扶起了高粱苗。

正是有了這次捱打的經歷,我再也不敢踩踏莊稼,也讓我深刻理解了什麼是心懷善心。心懷善心就是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寧願自己吃虧也不讓別人吃虧。好家風是當今社會正需要的正能量,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

家風講話稿 篇8

祖父年近90歲,生在舊社會,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在戰爭歲月中,經歷過生存的艱難;作為炊事班的一名普通戰士,他對食物有著特殊的感情。

有一年端午節在祖父家吃飯,四個菜,看到有好吃的我就管不住自己,一下子往碗裡夾了好些菜,可是吃起來就費勁了,最後還是剩下了,我特別擔心祖父會訓斥。祖父看到後,眉頭略為一皺,問道:“又吃不下了,怎麼每次都剩飯,這都是爺爺園子裡種的,都好吃著哩!”祖父不會像從前那樣給我講以前吃頓飽飯有多難,但是他眼中充滿了對來之不易的一粥一飯的心疼。

祖父很珍惜今天的生活,對衣食無憂的日子倍感滿足,從不會浪費一丁點東西。他的小院子裡有一個單人沙發,是那種人造革材質的,這個沙發是當年單位搬家時準備扔掉的,包的那層革已經破爛,爺爺把它撿回來放在院子裡。每到夏天,祖父吃完飯喜歡坐在沙發上,然後閉目小憩片刻。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是祖父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也身體力行地詮釋著這句話。耄耋之年的老人,把小院前後種滿蔬菜花卉,鋤地、施肥樣樣不落,“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精心侍弄著菜園。每年春天到來之時,我都會問他:“爺爺,今年你還種園子嗎?要是累就別種了!”不過每年爺爺都堅持種植。每逢八九月份,小園子裡的蔬菜豐收之時,祖父就會挨家送菜,他說這是自家菜園種的,新鮮、放心。

每餐飯都飽含著汗水,所以一粒米、一根菜葉都格外珍貴和珍惜。在祖父的影響下,勤儉持家、自食其力也成為了我的生活態度。

家風講話稿 篇9

母親是一本書,翻開目錄,我看到的是“堅持”“善良”“勤勞”,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是人生道路上的路標。

母親是一位普通的鄉村教師,也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從我記事起,母親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忙碌。30多年的教師生涯,培養了多少學生從小鄉村走出去,連母親自己也說不清楚。如今我走在城市的街道,有時就會碰到有人告訴我:“我是你母親的學生哩!”每每聽到這樣的話,從心底為母親自豪。

母親從沒畏懼過什麼。她始終能給孩子們快樂的空間,也讓每個孩子有安全感。在我幼年的時候。記得那時白天母親要去學校教課,回家還要做家務,還要給我們納鞋底、做鞋。兒時的我,常常在睡眼朦朧中,看見母親在橘色的燈下納著鞋底。她右手拿著錐子或者針線,右手的中指上戴著一個頂針圈,左手握著鞋底。錐子先在厚厚的鞋底上用力地鑽下一個小小的孔,然後把錐子放在桌上,拿起針,往頭髮間一摩擦,那個動作很優美。針慢慢穿過孔,母親在鞋底的另一邊用力拔出針,一根長長的線隨之而過。夜很靜,能聽見線穿過鞋底時的絲絲聲。橘色的燈光讓我感到暖暖的,慈愛的母親讓我心裡感到甜甜的。長長的歲月裡,我始終不能忘卻燈下母親納鞋的身影。

母親為人和善,心地善良。那時我們住在鄉下,鄰居是一個身體不是很好的孤身老太太,只有一個女兒,嫁給了外地人,常年不能回來照顧她,而她又不願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家。母親就把她當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有什麼好吃的都要給她留一些,逢年過節都要打發我們去看望,一直持續了20多年,直到她離世。對於村裡的一些孩子多、生活不寬餘的家庭,母親還時常將我們不穿的衣物送給他們。母親經常教育我們要善待那些可憐人,哪怕自己少吃一口都要行善,從小就給我們埋下了善念的種子。

母親勤勞淳樸,勤儉持家。一塊破布,一件舊傢俱,一截線頭,甚至一個用過的塑料袋都捨不得扔。母親很注重儀表和整潔,在我印象中母親曾很奢侈得買過一塊“的確良”布料,母親親自裁剪縫製,由於母親每逢盛大場合才穿上它,又穿得特別仔細,這件衣服一穿就是近20xx年,直到我工作,它才正式退休。母親對於吃從不講究,常常是能省則省。然而,在禮尚往來方面母親卻很大方,母親總說,借人平還人滿。

而今,我也為人父,但在母親眼裡我永遠是孩子。每當季節變換冷暖交替,總有母親的叮嚀提醒。從牙牙學語到姍姍學步,從少年到中年,我永遠也走不出母親的愛。母親的愛不需要華麗的語言,不需要強加的責任,母親的愛就像春天萬物甦醒,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母親是一本書,感謝母親,這本書將是我一生的珍寶。

家風講話稿 篇10

父親是老複員軍人,沒有什麼文化,有著軍人的堅毅和任性。打我小的時候,就一直聽父親常說“三句話”:別洩氣,有骨氣,重新來。漸漸地,父親的“三句話”成了傳家寶。在我失落的時候,只要想起父親的“三句話”,就勇氣倍增。

別洩氣。1993年高中畢業後,我迷上了寫作,還自費訂閱了不少報刊。每天忙碌著寫作。但是,整整折騰了一年,一篇稿件也沒有發表,母親抱怨,街坊鄰居說三道四,我的信心也動搖了。這時,父親堅定地說,“別洩氣,想當作家那麼容易呀?繼續努力。”隨後,父親把我引薦給了縣文化館的任永清老師。在任老師的指導下,1994年,我參加了山西大同電臺的“94國土杯”徵文,我寫的散文詩《故鄉的春天》獲得優秀獎。至此,從開始步入了文學的大門,也摸著了寫作的門道。

有骨氣。因為我寫作水平不斷提高,鄉政府聘我成了資訊員,專門從事新聞資訊報道工作。在單位被人冤枉,自己窩火憋氣。可是,父親對我說,要有骨氣,這點委屈算啥。聽了父親的話,我繼續努力寫作,兩年後,我被縣地方誌辦公室抽調編撰《懷安縣誌》。一路走來,只要有骨氣,受點挫折沒事。

重新來。進入銀行工作後,我越發覺得自己文憑只是高中,缺乏金融專業知識,在工作中有些吃力。父親說,重新來,多學習些專業知識。我再次聽了父親的話,加強業務學習,知識增長了一大截,寫作也更加順手啦。

父親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和訓誡,也沒有循循善誘的旁徵博引,有的只是對生活的總結和感悟。父親的“三句話”就是最好的家訓,作為傳家寶,將這種家風世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