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黨建思想的創新與意義思想宣傳(精選3篇)

欄目: 思想宣傳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1.88W

黨建思想的創新與意義思想宣傳 篇1

在博鰲亞洲論壇20xx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在總結中國改革開放40年曆史成就的基礎上,強調指出:“中國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中國改革開放的艱辛探索和偉大成就,為人類社會貢獻了中國經驗。

黨建思想的創新與意義思想宣傳(精選3篇)

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證明,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只要找準正確方向、馳而不息,條條道路通羅馬。回顧中國自1840年以來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歷史,從“睜開眼睛看世界”到“師夷長技以制夷”,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運動到自上而下的維新變法,從辛亥革命到新文化運動,貫穿其中的,是近代中國“以西方為中心”的追求現代性的努力。但是,這條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根本行不通的。以資本現代性為根本特徵的西方現代性,其核心價值取向是資本擴張和利潤最大化,“民主、自由、平等、博愛”只是其寫在旗幟上的宣言,行動上卻是殖民、掠奪、擴張與剝削。後進的中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版圖上,註定處於被剝削的地位。因此,企圖通過學習西方現代性而實現民族獨立尚不可能,更遑論民族的富強與復興。中國共產黨人洞徹到西方現代性的本質,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開始走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成就證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不僅打破了西方現代性的話語壟斷,而且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證明,改革開放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決定了誰能正確地看待自己,以敢於自我革命的勇氣,推動全方位改革,發揮出制度的最大優勢,誰就能夠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中國人民勇於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革除阻礙發展的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所具有的資本主義所無法比擬的巨大制度優勢,展現出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更高質量的發展效益、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已不可阻擋。中國人民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同時不斷探索實踐,提高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40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改革開放實際相結合,上下求索、銳意進取,把改革開放事業納入世界發展進步的歷史程序之中,承擔起與本國實力相一致的大國擔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了中國獨特的貢獻。

改革開放為人類社會貢獻的中國經驗,是中國人民在偉大實踐中貢獻給世界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它給我們帶來的歷史啟示在於:

必須牢牢把握歷史前進的邏輯,要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開拓思維、分析問題、指導行動。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真理。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在這一發展過程中,舊事物是決不甘於自動退出歷史舞臺的。我們一定要在堅定“四個自信”的基礎上,時刻準備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必須牢牢把握時代發展的潮流。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當今世界,是和平合作的世界、開放融通的世界、變革創新的世界。和平合作,要求我們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思維,通過和平發展、攜手合作,實現真正共贏;開放融通,要求我們摒棄封閉思維,以開放的姿態促進共同繁榮;變革創新,要求我們摒棄固化思維,不泥古、不循俗,大膽推陳出新。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歡迎和認同,這與一些國家提出的逆全球化主張形成了鮮明對比。

必須堅持走自己的道路。任何照抄照搬別國發展模式的道路,都不可能成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改革開放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昇華,是適應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儘管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們從來不主張輸出發展模式,我們主張各國的發展道路由各國人民自己去選擇。我們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這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的現實基礎,也是建設和平、安寧、繁榮、開放、美麗世界的必然要求。

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中國通過改革開放所展現出來的中國力量,其核心在於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以人民為中心貫穿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從而使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會主義的發展強調以人為本,是對資本主義以追求利潤為目標的發展邏輯的超越,其實現取決於我們繼續深化改革的力度、擴大開放的廣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實現的程度。

黨建思想的創新與意義思想宣傳 篇2

在什麼意義上理解馬克思主義,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科學闡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屬性,仍然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從不同視角出發,我們當然可以揭示出馬克思主義的不同理論屬性,例如其實踐性、人民性、黨性、革命性、創新性等,但從當前人們易於產生錯誤認識的角度看,需要著重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意識形態屬性。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具有科學性。眾所周知,科學之所以是科學,不僅因為其具有系統的思想觀點和理論形式,更重要的是能夠以科學的方法和理念客觀地反映事實,勇於直面矛盾,不斷追求真理,從而獲得經受得住歷史和實踐檢驗的規律性認識。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集中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具有完備的理論形式。馬克思主義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即從實踐觀點出發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學說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為核心的科學社會主義,共同構成了嚴整的理論體系。其次,具備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跋》一文中,對其方法即辯證法進行了闡釋,他說:“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實際上,唯物辯證法只是其方法論基礎,而對於具體研究,馬克思則要求自己首先“必須充分地佔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絡”,此一論述為他按照辯證法的原則敘述現實的運動提供了前提和基礎。再次,具有理論的開放性。馬克思主義總是站在時代高度,根據新情況和新問題,與時俱進,積極吸收和改造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最後,也更重要的是,馬克思主義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真理性已被馬克思主義產生170年來的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歷程所證實。當代中國所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及所展現出的光明前景,使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力量更加充滿信心。

馬克思主義又是意識形態,具有意識形態屬性。意識形態是對社會發展一定階段上的階級或集團根本利益的觀念反映,主要表現為政治法律思想、經濟思想、社會思想、教育、道德、宗教、藝術、哲學等社會意識形式。一般認為,意識形態是與階級利益密切相關的觀念體系,本質上是階級利益的觀念反映。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佔統治地位的思想。”馬克思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進行了批判,認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隱瞞了作為其產生的客觀基礎的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關係的真實本質,為社會生活中經濟和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公正做辯護。馬克思認為,我們在考察歷史程序時,就不能“把統治階級的思想和統治階級本身分割開來,使這些思想獨立化”,不能“不顧生產這些思想的條件和它們的生產者而硬說該時代佔統治地位的是這些或那些思想”,也就是說,不能“不考慮這些思想的基礎——個人和歷史環境”。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為考察紛繁複雜的意識形態現象提供了科學的認識方法。

列寧在對社會主義的理論闡發中,把意識形態、無產階級意識形態和科學看成是一個東西,並且強調意識形態在無產階級革命中的重要功能。意識形態總要代表某種利益發聲,其性質從根本上取決於它所代表的利益的性質。馬克思主義要維護和“實現絕大多數人本身的真正利益”。從學理上說,馬克思主義作為意識形態的合理性及其所代表的利益的正義性,源於生產實踐在社會生活中的基礎性地位以及人民群眾的主體性。

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意識形態性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只是由於各種原因,人們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性質的認識上往往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維誤區。我們強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並不是忽視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屬性。因為科學不能脫離價值,特別是社會科學,雖然解決問題以客觀地反映社會事實為前提,但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總是蘊含著價值立場或利益趨向。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正是通過正確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與無產階級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和解放道路展現出來的。我們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屬性,也決不能忽視和弱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意識形態是否揭示了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運動變化中的客觀事實,是否客觀而深刻地反映了本階級或集團的根本利益,是否正確地處理自身與各種社會思潮之間的關係,其思想觀點是否構成邏輯自洽的理論體系,是否採取了適當的思想傳播方式以得到人們認同等,這些都是推動意識形態發展所不能迴避的科學問題,對馬克思主義來說也是如此。不同的是,“科學愈是毫無顧忌和大公無私,它就越符合於工人階級的利益和願望”。也就是說,從本質而言,無產階級意識形態與其他意識形態相比,更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

黨建思想的創新與意義思想宣傳 篇3

自信是開拓奮進的強大動力,是通往光明的精神支撐。足夠自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才能真正安身立命,堅定走向未來。

中國共產黨人要有“四個自信”。其中,道路自信是對發展方向和未來命運的自信。堅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為近代歷史反覆證明的客觀真理,是黨領導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中國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證。理論自信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真理性的自信。堅持理論自信就是要堅定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自信,就是要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制度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制度優勢的自信。堅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相信社會主義制度能夠推動發展、維護穩定,能夠保障人民群眾的自由平等權利和人身財產權利。文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的自信。堅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發黨和人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自豪感,在全社會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遍共識和價值認同。

“四個自信”是一個有機統一體,既相對獨立,又相輔相成。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具體表現。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信仰、信念,文化自信是支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並且滲透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中,如果缺乏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就很難支撐起來。只有堅持文化自信,才能進一步做到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也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

中國共產黨人為什麼會擁有“四個自信”呢?

首先,先進理論引領“四個自信”。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有“四個自信”,是因為有馬克思主義這一先進理論的指導。這種先進性表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對自然社會思維一般規律的科學揭示,是關於人的解放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不僅如此,中國共產黨人還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創新成果,這就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髮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標誌著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有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化成果的指導,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就有無比強大的“四個自信”。

其次,成功實踐證明“四個自信”。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侮。正是中國共產黨人進行的20xx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新中國成立後,又是中國共產黨人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最終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90多年波瀾壯闊歷史程序中的這三次偉大飛躍,是中華民族從衰落到崛起的過程,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成熟的標誌。這三次偉大飛躍,是中國共產黨人“四個自信”的資本,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四個自信”的源泉。

最後,遠大理想激發“四個自信”。中國共產黨人的近期理想是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期理想分兩個階段,即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遠期理想就是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既一以貫之,又切實可行,因而成為激發“四個自信”的力量源泉。換言之,中國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激發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和文化的自信,這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的探索和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擁有強大的內生動力;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的形成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是無可辯駁的中國當代價值和未來的最大“價值公約數”。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們就有實現遠大理想的無窮力量,就能毫無畏懼地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堅定不移開闢新天地、創造新奇蹟;只要我們堅持實現遠大理想不懈怠、不動搖、不折騰,就會進一步激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與文化的自信。

我們應該怎樣進一步增強“四個自信”?

首先,加強“四個自信”的教育。“四個自信”是黨領導人民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精神動力。然而,當前有些人不夠自信甚至有些自卑,妄自菲薄,崇洋媚外,這是一種非常糟糕的社會心理。要克服這種心理,必須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四個自信”的教育,推動“四個自信”在全體黨員和全體人民中入心入腦,促使全體黨員和人民群眾達到“四個自信”的思想自覺,使“四個自信”成為全社會的共同思想基礎和普遍價值共識,從而堅定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必勝的信心。

其次,夯實“四個自信”的物質基礎。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自信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然而這種精神力量必須有物質條件作支撐。因此,要堅持“四個自信”,首要的就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落實“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統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增強綜合國力,不斷夯實“四個自信”的物質基礎。

最後,形成“四個自信”的中國話語。“四個自信”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方面面,完全可以形成一套獨特的中國話語體系,只有形成中國自己的話語體系、具有了中國自己的話語權,我們才能在世界上更好發出自己的聲音,“四個自信”才會更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