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精選15篇)

欄目: 國旗下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2.3W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 篇1

常常想起父親的大口袋。父親穿的自己縫製的衣服上有兩個大口袋,裡面時常有意想不到的東西。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精選15篇)

記得那時候剛剛分田到戶,父親承包了村裡的17畝水田和10畝旱地,竭力地供養著家裡6個小孩上學。那時我剛讀國小,學校在山的那頭。在我們上學的時候,父親便要替代我們,在家與學校之間的那個山頭上放牛;每當我放學回家路過那山時,便要替下父親,父親總會從他那大口袋裡掏出許多山果呀、草根呀之類的好吃的東西給我,然後下地幹農活。這時我一邊放牛,一邊吃父親留下的山果,一邊高聲唸書,度過後半個愉快的下午。

在旱地花生收完後就進入了秋季,天氣乾旱,那些零星遺落在地裡的花生日晒夜露,即使過一個月不會爛掉、不會發芽。父親邊放牛邊拾花生,待我放學回來時,父親的大口袋都已經裝滿了花生,而且往往地上還堆了一小堆。這時我們和父親坐下來一起吃,又脆又香!父親種了很多花生,也收穫了很多花生,每年也總會扛一蛇皮袋花生給村裡的一位無子女的老人吃。但在小時候的記憶中,只見過父親這個時候吃花生;在我現在的印象中,也只有那種經過日晒夜露的花生最好吃。

父親的大口袋更有令人驚奇的東西。那時農藥化肥施用少,農田裡物種繁多。中午我們下課回家等父親勞動回來吃飯時,父親總能帶回幾條魚什麼的。“耕田時在田裡捉的”,父親淡淡地說。但這幾條魚給了我們一個美好的下午,因為晚上有好吃的了。父親手巧,經常用竹篾編一些籠子或夾子類東西,放在山上或流水裡,待兔或待魚。每次跟在父親後面去看籠子或夾子,總能給我們興奮和驚喜。

現在我們都到城裡上班來了,父親仍在鄉村。父親每次到城裡來看望自己的孩子們孫輩們時,總是要扛著一袋子自己種的瓜蔬或花生之類的農產品,我們總是跟父親說不要太勞累了,下次不要帶。父親總是說,總不能讓地荒著,總要種點什麼的。同父親閒聊,偶爾談起城裡跟父親差不多年紀的人退休工資都兩三千,每天開心地鍛鍊身體,而父親還要在田間勞作時,父親爽朗地說,現在很好,不愁吃不愁穿,你們也都大了,心裡沒有了壓力,田裡做事就是鍛鍊,一副滿足愜意的神情。這時我不禁想:父親衣裳上的大口袋,給童年、少年的我帶來了許多愉快和期望;而父親的勤勞儉樸、善良謙和,卻是已成年的我們伴隨一生、營養一生的人生大口袋。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 篇2

父親是一名有著20xx年黨齡的老黨員,他親歷了上世紀60年代國家最為艱難的時刻,生活的不易讓父親一直保持著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他身上的那件外套雖然已經打了好多個補丁,但他仍然捨不得丟,他時常對家人說,補一補還能穿。他腳上的那雙解放鞋已經褪了色,大家勸他再買一雙,他總是笑著說,洗一洗還能穿。

父親也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兒時,常聽他講,上世紀80年代初,村裡傳來了振奮人心的好訊息,原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政策已從小崗村試點,即將在全國推廣開來。得知這一喜訊後,父親充滿了期待。包產到戶後,父親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兒,他每天早出晚歸,辛勤地耕耘著。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精心呵護下,春去秋來,糧食獲得了豐收。從昔日的吃不飽到現在的不愁吃,父親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然而糧食豐收後,有時,家人會把吃剩的飯菜隨意倒掉。父親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嚴厲批評了家人的不文明行為。為了讓大家時刻牢記勤儉節約的家風,他還親自到縣裡做了一塊匾,上面刻有“勤儉節約”四個大字。多年來,它始終提醒家人要時刻保持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

在良好的家風引導下,我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兒時,每當飯後,父親都要看看碗裡是否有剩飯剩菜。上學以後,雖然家裡每月寄給我的生活費相對充裕,但我並沒有變得大手大腳起來。為了保持勤儉節約的作風,我還制定了每月的開銷計劃,做到精打細算。每到月末,我會把結餘下來的生活費交到父親手中。走上工作崗位後,我每月雖然收入不低,但依舊保持著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

去年,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勤儉,我的買房夢終於由理想變為現實。領到鑰匙那一刻,一股強烈的幸福感頓時從心底油然而生,我想這幸福感是源於勤儉節約的好家風吧!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 篇3

工作以來我一直堅持閱讀。我認為讀書有兩點很重要:一是時間分配好把握好,有計劃地讀書;二是讀書要動筆,記下自己的閱讀時間、閱讀體會等,若堅持下來,幾年後就是一座很好的個人精神家園,其間心路歷程也就清晰可見了。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作家蔣子龍說得好:“書的作用:移植生命、保持記憶、激發思想、傳播知識、交流資訊、表達靈感。”

我在想是什麼原因促使我在工作後20xx年間每天都抽時間讀書?這跟幼時父母的引導有很大關係。父親在農村寫得一手好字,刻章也刻得好,是村裡的農民書法家,他拼命幹活供我們兄弟姐妹上學讀書。母親雖然不識字,但愛聽收音機裡的傳統評書,比如《楊家將》《三國演義》《隋唐演義》《三俠五義》。我也在聽評書中獲得了大量的古代文化、歷史知識,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如天下為公、家國天下、仁義禮智信等等。20xx年7月我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懷著到艱苦地方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來到雲南省孟連縣進行志願服務。

20xx年開始,我開始陪同幼兒園大班的女兒讀書,我讀,她聽。有時候,她聽著我的讀書聲就入睡了。開始用了大約4個月讀完600多頁《格林童話》,後來接著讀完《伊索寓言》。20xx年開始讀《西遊記》,女兒覺得這本書故事性強,好聽。眾所周知,《西遊記》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文中多古白話當然還有詩詞。若不預習、不備課,讀起來也有困難,女兒也聽不懂。我每天讀的時候要把這些詩詞、古文翻譯成現代漢語、大白話,這正好考驗我離開大學近20xx年後,專業知識的掌握水平。

20xx年,按照這種方式我又給女兒讀完了《木偶奇遇記》、《十萬個為什麼》的歷史部分、《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等啟蒙讀物。

每天晚上,不論家裡有什麼事,不間斷的是睡前我讀故事給女兒聽,我不在時就由妻子讀。女兒也愛上了聽書。

莫言先生說過,用耳朵閱讀。聽故事書,是一種知識的傳遞,親子的交流,也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 篇4

我的爺爺是個普通的農民,他沒有什麼文化,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但是,他正直,淳樸,善良。他對我要求非常嚴格,平時教我懂禮節,對人要禮貌,要做個厚道的人。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一顆善良的種子。

有一回天還沒有亮,我因為好奇,與小夥伴到鄰村偷瓜,不料人家在瓜田守著。一個夥伴不小心碰到他腳,把他碰醒了。那人一個鷂子翻身,抄起一根棍子向我們掃來。我們趕緊逃跑,飛也似的逃回家中。爺爺知道後,沒有多說什麼,只提醒我為人要做到“三貴氣”,就是嘴貴氣、手貴氣、腳貴氣。“嘴貴氣”是不隨便吃人家的東西,“手貴氣”是不能亂拿人家東西,“腳貴氣”是不該去的地方不要去。我那時似懂非懂,卻也記下了這幾句話。從這之後,我再沒有跟小夥伴去胡來。

我的父親繼承了我爺爺的好傳統,很樂意幫助人。那時候,村裡無論誰請他幫忙,他都答應,從未猶豫過。他說,能幫到別人是一種快樂。

父親給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請一個乞討的人在我家吃飯。那天,我們正在吃午飯,突然門口出現一個影子,仔細一看,是一個乞丐。父親起身,盛了一碗米給他,還叫他過來跟我們一起吃飯。那乞丐感動地連連說“好人好人”。

父親用他自己的行為感染著我們兄妹幾個,讓我們明白:有愛,就有溫暖;有愛,就有希望。

父親的另一個鮮明品質是公正無私。有一次正是生產隊花生收穫的季節,幾個夥伴趁大中午的無人看守,把晒在竹答裡的花生偷抓了好幾把,邀我一起在樹蔭處慢慢消受。不料還是被發現了,處罰的時候本來沒有我的份,但作為生產隊長的父親得知我也吃了,就主動加罰了自己,跟其他家長一樣,扣了一天的工分。我極力申辯,告訴他我根本沒有去偷,是人家給的,而且我壓根就不知道那花生是從生產隊偷來的。但是父親認為,無論怎樣,我總歸是吃了,身為生產隊長,自己不處罰,如何去服人。雖然當時我並不認同他的觀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父親教育我們從來不用打罵的方式,而是溫和地跟我們講道理。記得那年夏天的一個傍晚,父親突然把我叫到外面。我不知道有什麼事,心裡很是忐忑。他很平靜地問我,前天下午是不是到水庫洗冷水澡。我聽了心裡咯噔一下,完了,這事還是被他發現了。那是我永生難忘的一個下午,那次洗冷水澡的時候,因為逞能,我游到了水庫中離岸邊較遠的地方,不料突然體力下降,無法游回來,身體不由自主地下沉。要不是同遊的夥伴奮力相救,我恐怕要與這個世界告別了。上了岸後,我還心有餘悸,緊張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叮囑夥伴,千萬別把這次洗澡的事說出去。要是被我父親知道了還不知道有什麼暴風雨呢,因為他曾反覆告誡過我,不可以到水庫去洗冷水澡。面對父親的詢問,我小聲地回答了他“是”。我以為接下來是一場狂風暴雨。可是,父親的語氣依然平靜,平靜中滿是慈愛。他不是責備,而是安撫我,叫我以後注意安全。經過這次驚嚇,我哪還敢再去逞能。父親後來打了一碗麵條去感謝那個曾經救我的夥伴。

我的父親是如此平常,他沒有出色的口才,但卻有疼愛兒女的心,溫暖著我們的一生。

如今,爺爺和父親都已離去,我已身為人父。我要做一個好傳統的傳承者,讓良好家風一代代傳遞下去。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更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我有責任,更有義務,把後代培養好,使他走上正確的成長之路。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 篇5

當前,“家風”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也勾起了我對家風的思考。我是一個普通而平凡的基層幹部,如果要說有什麼家風家訓,那就是爸媽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勤儉持家”。

母親,惜糧如命。對於那塊田那塊地,那粒糧,母親不知付出過多少心血。每年的收割時節,多少個秋天的凌晨,母親和父親要殺兩擔谷的禾拉子才天亮,放倒戶桶,把禾拉子打完才回家吃早飯。放了學,我也學父母的樣兒打禾。我打了幾下,穀子全落到田裡,田裡黃澄澄的一片。母親痛惜地說:“崽兒,要曉得勤儉持家,惜糧如命。快去,把穀子撿回桶裡。”

從此,為了填飽肚子,拾稻穗就成了我小時候的副業。可別小看了撿拾的稻穗,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它還是蠻管用的呢。母親告訴過我,我撿拾一年的稻穗,可足夠一家人湊合著吃一個月呢。

記得我讀七年級的時候,一天放學回家,因肚子餓了,便在路邊的紅薯地裡,偷了一個紅薯吃。有人告訴了母親。晚上,母親含著淚痛心疾首地用竹枝條把我打了一頓。邊打邊哭:“崽幾崽,家裡是窮,可不能隨便偷人家的東西呀!你曉得不,‘做賊偷瓜起,得病發痧起’,人窮可不能志短啊!”那一晚,是母親對我人生最銘心的一次教誨。

如今,每當記起老母親,就想起她對三餐的滿足,想起她對收穫的欣喜和渴望。當春風吹綠秧苗,汗水濡溼土地的時候,她深知自己付出的勞動和心血換來的收穫是多麼的不易。因而她珍惜每一粒米,每一顆糧食。她教不辨五穀的我,學會了簡單的田間勞動,讓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如今,我已經一名工作了20多年的支部書記。但母親那“勤儉持家”光榮傳統是我一生學習的典範。不管這個社會如何發展,人們多麼富有,節糧愛糧的傳統不能丟,要在和睦友愛的家庭中延續、傳承、發揚。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 篇6

紅榴根,是老家紅沙土中長岀的石榴樹留下的根。紅色的土,紅色的樹和長出的紅色的石榴果,與家鄉滿山遍野的紅葉,滿天的紅霞,組成的紅色記憶,從小到老,一直鐫刻在腦海深處,永遠不會忘懷。因為,其情其景,一直連著我們祖孫數代人。

世代居住在巴山深處老家,林多地少,到處都是城裡人說的美麗的風景。當年,如果有照相機,以藍天、白雲、青山流水和茅屋老家為背景,春夏春天,都有迷人的美照。春天,可透過挑李花叢,攝一張“春暖農家”,但別漏了懶睡在春光裡的花狗和黑毋雞啄食喂一群絨毛小仔;夏天,雨過天晴,櫻挑花滿樹時,攝-張“夏日山莊”,但別漏了笑泉繞屋;秋天,在石榴樹果實壓彎樹腰時,攝一張“山村秋景”,但別漏了母親採摘的笑臉和長串包穀掛滿屋簷;冬天,白雪皚皚,江山一寵統,可攝-張“雪源山民”, 別忘了屋頂的煙窗總是在冒煙。屋內不時有巴山民歌傳出——高高山上二斗平/包穀湯湯漲死人/窮人為啥窮人命/要吃乾飯不得行。其實,這歌詞也只是山民們歷史的回憶,在我知事記事時,父輩們的日子好多了。如果是一幅冬景國畫,可用蠅頭行書,將民歌詞寫於一角,以添其內涵。但是,因條件有所限,加之過早闊別,失去了留照的機會,只是數年後回鄉留下屋前那株與幾棵臘梅簇生的石榴樹簇生的照片,它們是紅榴根的後代。

新中國成立後,剛滿30歲的父親因讀過兩年私塾,便當了互助組組長。有一天,父親從村公所回家,像小孩子一樣,跳跳蹦蹦地,不時舉起右手,嘴裡唸唸有詞,說些什麼。剛上國小的我,總想知道父親心中的祕密,便扭著父親問究竟。父親抱起我,撫著我胸前的紅領巾說:“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拉長了聲音一字一字地說。“什麼是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入黨?” “就是為窮人、為全中國人民謀福利的黨,我入黨,也是為更多人謀福利。”“我長大了也要入黨。”從那以後,父親要按月繳納黨費,每月5分錢。當農民,當時一分錢也來之不易,吃鹽,燈油,子女學費,都得精打細算。比如每學期開學,要賣兩、三百斤紅薯,買條紅領巾,要賣二、三十斤,因為每十斤紅薯,只值五、六分錢。所以,屋前屋後的果樹的收入,都在計劃內。那一樹石榴每年結果五、六十個,總共收入不到一元錢,家庭會議定,便作為父親交黨費專款專用,決不準挪用。有一年春節,父親對母親大發脾氣:“為什麼要動我的黨費?一點組織觀念都沒有!”“節前沒有錢,買東西用了,我去借錢來還你不行嗎?”從此,再困難,母親再也不敢動用父親賣石榴留存的黨費專款。打這不久,父親被招工,到大巴山中的萬福鋼鐵廠的礦區當了工人,不久,當了工區工會主席、區長、書記,二十年後,到一個鎮銀行營業所當政治指導員,其實,是以一箇中心鎮金融、工商、稅務、供銷等幾十名黨員的支部書記為主。但是,無論在什麼崗位,總是按時繳黨費。父親進廠後,母親和子女還在老家,那石榴費的用場卻沒有變。由於爺爺奶奶去逝早,父親與叔叔分家時,姑姑分在我們家,解放時,她十七、八歲,不久,當了村的婦女主任,培養入了黨,1954年就當了老家所在的淸坪鄉鄉長,在沒有工資收入的幾年時間裡,毎年賣石榴的錢又成了姑姑的黨費專用。

在父親進廠幾年後,母親帶著弟妹進了離老家三百里外的工廠。那株老石榴樹漸漸乾枯了,但粗壯的主幹還挺拔著,昂首蒼天。我挖起石榴樹根,有一處像父親粗壯的手,舉起一面旗,較大的根系顯出不規則的兩個漢字“七一”。於是,將其去粗取精,寄放在叔叔家中,並在信上告訴遠方的父親,得到父親的表揚。信上說,物通人性,表達人心,紅榴根,忠誠之根,但願永存。我還和紅榴根一起照了像,留在身邊,成為我永久的懷戀之物。我帶著紅榴根照,到重慶就讀,後又隨同參軍,駐守雲南邊防。1962年8月16日,戍邊剛滿一年,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父親來信說,我非常高興,因為看到黨和我們家的紅榴根在續傳、延伸!

父親去世後,根據父親的遺願,將其骨灰和紅榴根,一起埋在四面山上一棵大楓樹下。這裡是紅軍時期萬源保衛戰的主戰場。父親在彌留之際說過,和紅軍的忠骨在同一座山上,永遠光榮。

在我做70歲大壽時,攜兒帶孫去給父親掃墓。我、妻子和兒子、兒媳四個黨員,獻上一面黨旗,我的孫子則獻上他心愛的紅領巾,真誠地說:“向祖爺、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學習,我長大了也要入黨!”墳上青草茵茵,其間點綴著五彩的花朵,用搖曳怍歡迎;墓四周,松柏、山棗、山桃,高聳著、簇擁著;最醒目的是,幾棵石榴樹,蓬著墓碑,繁花吐豔,展示生機。紅榴根,根深蒂固,固本溯源,在故土裡,在心靈深處,定會代代枝繁葉茂花兒紅,永世不會消逝。信仰產生力量,力量堅定信仰;信仰的力量和根源,在一代接一代的傳承中,緊繫著千百萬人乃至個民族的靈魂,催生岀改天換地的巨大能量。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 篇7

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黨員幹部,要作培育良好家風的表率,真正從家庭生活的點滴入手,常“修”家風之“課”,樹起正向的標杆,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

堅持從嚴治家。家庭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細胞,家風是塑造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的基石,家庭的薰陶潤物無聲,無時無刻不塑造著一個人的心性品格。一是要定好家規。俗話說:“黨有黨紀,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全面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的語境下,要建立符合黨紀國法和傳統美德的家規,指導家人的言行,約束家人的舉止,守住紀律紅線、法律底線,養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為習慣,在內部約束上築牢清廉防線。二是要以身作則。家風的好壞,關係著個人的成長、關係著社風的形成。黨員幹部作為家長,無論言行舉止還是性格脾氣,都是子女最鮮活的教材,子女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模仿在行動裡。只有先管好自己,讓自己成為充滿正能量的父母,才能通過言傳身教在子女心裡種下"良性基因",促進子女健康成人成才。作為黨員幹部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家人的榜樣,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經常自警、自醒、自律,做表裡如一、言行一致的表率。三是要守住底線。嚴管才是厚愛,對親人的關愛十分必要,但“愛必以其道”。家事不是小事,對黨員幹部來說,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應注意抓好家風,對自己的配偶子女,經常進行政治思想與理想信念教育,一旦發現有不良苗頭出現時,要及時制止,給予批評指正;如果家人確實出現了違背黨紀國法的情況時,決不包庇袒護。在生活工作中,時時處處帶頭,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親屬樹立正確價值觀,讓其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昇華。

堅持從儉持家。勤儉持家是一種素養、一種品行,是對家庭幸福的盤算,是傳統美德的延續。一是要清正廉潔。作為黨員幹部一定要過好家庭關和親情關。近年來出現一些典型案例,貪腐“父子兵”、“夫妻店”、“全家腐”,把對家人的親情演變成對權力的濫用,把家當成了權錢交易所,家庭成員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地陷入貪腐之中,結果誤黨、傷國、損民、害己、害家。對黨員幹部來說,家風正則作風正、律己嚴,家風正則坐得穩、行得正。二是要樹德育人。儉以養德,德乃立身之本。家庭是國家、社會和個人之間一層重要結構,是個人德之生長的重要環境空間。家庭教育不僅是孩子成長的搖籃,也是孩子接受的第一課堂。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和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教育家人特別是子孫後代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德,立志高遠,淡泊名利,慎獨慎微,涵養大德大節於平常處。三是要勤儉節約。“歷覽有國有家之興,皆由克勤克儉所致;其衰也,則反是”。針對當今生活富裕而勤儉節約卻逐漸淡化、浪費奢侈明顯嚴重的情況,把勤儉節約作為興國興家之本,培育節儉意識,形成節儉風尚,積累起人生修養的牢固基石與正確的價值取向,傳承優良傳統、發揚良好家風,做到貧當克儉、富而思儉。

家庭是拒腐防變的重要防線。黨員幹部要廉潔齊家,關鍵要守好家庭這片“廉潔港灣”、當好家中的“廉潔監督員”,時刻警惕“糖衣炮彈”對自身和親人的攻擊,嚴把家庭“廉潔關”,努力作培育良好家風的表率。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 篇8

“外公,開蛋碗囉!”10歲的女兒,乖乖地把蒸蛋端到父親的面前,等他拿湯勺挖了一小勺入口,自己才開始自在地吃起蒸蛋來。從小的培養和灌輸,她早已對這一必要的程式諳熟在心。

由年紀最大的長輩開蛋碗,夾第一口好菜,這是我們家自老祖宗傳下來的家風。據父親說,他也不知道傳了多少年多少代,只記得極小的時候爺爺就告誡他:“小孩子不能開蛋碗,否則男的娶不上老婆,女的嫁不出去。”後來他長大懂事一些,明白這只是教育小孩子的一種說辭。但敬老尊長的家風,其實早已在他心中深深紮根。

的確,在那衣食不豐的年代,飢餓是生活的常態,人們對葷腥的渴求更是達到了極致。窮人家裡,能吃上一碗蒸蛋,不啻於一場盛宴。如若孩子不懂得孝道,待得長輩上桌,極有可能已經絲毫不剩了。但在我們這個家族,這種現象從未發生過。因為一代又一代人,都嚴格地遵循著祖上的家訓:長輩沒有上桌,孩子不能搶先吃飯;長輩沒有夾菜,孩子不能伸出筷子;長輩沒有開蛋碗,孩子不能先行舀蛋……這是家風,是對長輩的敬重,更是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秀傳統。

我仍然記得小時候,家裡窮,物資又匱乏,家裡養的母雞生的蛋都要拿去賣了換錢用。母親只有在農忙時節才會蒸幾個蛋,以犒勞大家辛苦的勞作。往往在清早割稻歸來,我們兄妹早已筋疲力盡、飢腸轆轆,恨不得馬上來一頓饕餮大餐。此時掀開鍋蓋,望見熱氣騰騰的米飯上方,平放著一大盆色澤金黃的蒸蛋,上面還薄薄地鋪著一層碧綠的韭菜葉。那誘人的香味,傳入五臟六腑,令人不能不垂涎欲滴。但是我們都不敢輕舉妄動,因為,還沒開蛋碗呢。

終於等到媽媽把蒸蛋端上桌,猴急的我第一個催促奶奶:“奶奶,快來開蛋碗呀。”這是我從小就知道的規矩,奶奶沒動手,我們就不能開吃。奶奶明白我們的心思,她總是笑模笑樣地走過來,拿起勺子輕輕地舀一點兒,咂咂嘴巴,好像陶醉在世間最美的滋味中。我和哥哥這才像下山的餓虎,你一勺,我一勺地將蛋拌進飯裡,吃得肚兒圓圓。其實,奶奶和父母,都是象徵性地吃一些,更多的,還是讓給我們兄妹吃了。直到最後剩下一丁點,按規矩也要給年紀最小的孩子拌蛋碗。當然了,我是最大的受益人,一直拌了十多年的蛋碗,直到外出唸書。我想其實在我們的家風裡,尊老和愛幼原是相輔相成的。

如今,我們全家早已告別了缺吃少穿的歲月,蒸蛋更是想吃就吃。但是長輩開蛋碗這種傳統仍然一直沿襲下來,直到我的孩子這一輩。我相信,將來它還會繼續傳承下去,因為尊老敬老的家風,永不過時。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 篇9

不知發生了什麼,啪!一個耳光下去,臉火辣辣地疼,頓時淚水湧了出來。我難過極了,可我又不敢出聲,因為我有錯。

其實我早就預感到了,那晚上的煤油燈好像比平時暗淡好多。風從窗縫裡鑽進來,把火苗吹得躁動不安,忽明忽暗。

果不其然,那人來了。門不好,很難推開,所以他推門的動作很大,帶進來的風差點把燈撲滅,我憤怒極了,狠狠地扔下筷子,不吃了。

那年我10歲,頑皮,固執,被父母寵著。那時候的鄉下很傳統,家家戶戶都掌煤油燈。人們忙完一天的農活,吃個飯,抽袋煙,然後開始串門。串門的原因無非兩個,一是聊聊一天的收成,二是節省,少用一點煤油。

可是,他不一樣,他來借錢,他又來借錢!他低著頭小聲說道,二哥我知道你也不寬裕,可是我實在沒有辦法了,二娃的學費還差好幾十,孩子不能……

沒等他說完,我就繃不住了,起身走到他面前,狠狠地跺了跺腳,然後跑到我家唯一的櫥子旁停了下來。我開始喘著粗氣,挽起袖子,不停地推拉那個爺爺拉過的抽屜,拉開,推回,拉開,推回,拉開,推回……動靜非常大,以至於旁邊的煤油燈被嚇得左搖右晃,就要滅了。

我沒敢看那個人的臉,但我覺得父親肯定同意我這麼做,因為他好不容易才湊齊我的學費,哪有錢再給他。果然,父親沒有責備我,對我的行為也沒有說一個字。讓我不解的是,父親還是答應了他,毫不猶豫地。母親從我的學費裡拿出一些給了他,他低著頭一口一個“會還你的會還你的”走了。

我不記得後來我的學費是怎麼湊齊的,但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耳光——父親唯一打我的一次,疼。那盞煤油燈亮了一晚上,昏昏暗暗的,整個屋子都跟著靜了下來。父親語重心長地說,你記住,人都有困難的時候,人家有求於你就是對你的信任,你要義無反顧的幫助他,這是我們的家風。咱們家也跟別人借過錢,咱們家借錢的時候,人家的孩子沒有像你……

父親沒有再打過我,也沒有對我說過同樣的話,但他卻用一生告訴我,人活著不能只顧自己,要相互幫助。後來家裡條件好了,不再掌煤油燈,但是上門求助的還是會有,只要力所能及,父親從來沒含糊過。

時隔多年,我跟著父親走了更遠的路,幫了更多的人,我們的家風也跟著我們繼續傳承,一代又一代。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 篇10

父親已經80歲了,仍在老家堅持耕種那幾畝田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在地裡忙活,犁地、播種、除草、打藥、施肥、收割……

前些年,為了供應我和弟上學結婚的開銷,父親和母親不分白天黑夜地在地裡倒騰,種菸葉子,種大棚蔬菜,不知流了多少血汗。現在年紀大了,還在耕種。為此,我耐著性子勸他:“爸,現在家裡不缺吃不缺喝,種地賺不了幾個錢,趕緊把它丟下,來學校跟我一塊住吧。可以去逛逛公園,打打牌,跟人家聊聊天。”他卻皺著眉頭說:“俺在鄉里住習慣了,跟地裡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去你那裡閒著沒事做心裡難受。”二弟也多次勸阻他丟下地去城裡生活,可父親不為所動。

國慶節放假,我回老家幫父親收割莊稼。清晨天還沒亮,父親就穿衣起床去東地裡割豆子去了,等我來到地裡,父親已割了好大一片地。我吃驚地發現父親雙膝跪在地上,每割一把都要大口大口地喘氣,並低下頭使勁咳嗽兩聲,然後又揮舞著鐮刀去割眼前的豆顆。見此情景,我趕緊走到父親的跟前,只見父親灰暗的臉龐上盡是汗珠,我心疼地勸他,別割了,回家歇歇吧。父親一邊割,一邊說:“不要緊,累不壞,乾點活淌點汗,我感覺身體還舒服些呢,電視裡說,運動能降血壓降血脂!”我知道父親脾氣倔,他認為正確的事八頭牛也休想拉回來,只好依從他。我彎下腰使出全身力氣拼命幹起來,不再計較腰痠腿痛,不再害怕手被豆莢扎疼,我只想自己多出些力氣讓父親少勞累一點。

一個星期的勞動轉眼間就過去了,我返回鎮上的中心學校上班。臨走那天清晨,父親依然早早起來,已經幫我收拾好兩尼龍袋子的“勞動果實”,袋子裡面裝的大豆、白菜、紅芋、蘿蔔。他一邊幫我往電瓶車上捆綁,一邊說道:“咱自己地裡種的東西沒農藥殘留,吃了不傷身體;等忙完地裡活,我就去鎮上加工豆油,然後,給你送一桶去。”

夜深人靜的時候,父親在田裡忙碌的身影時常漂浮在我的眼前。我知道我必須繼承他那種吃苦耐默默奉獻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 篇11

親愛的老媽:

昨天,孤陋寡聞的我才從花牌上得知,學校花圃裡那種粉的、紫的像小塔一樣的美麗花兒叫魯冰花,於是就想起小時候很喜歡的一首歌——《魯冰花》。魯冰花和康乃馨一樣,是母愛的象徵。今天,接受碩士新生健康教育時,老師讓我們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恕我長了這麼大,第一次給您寫下較長篇幅的字句。

從小到大,作為大學教授的您對我很嚴格,鼓勵我做事要堅持。我小時候的夢想是當鋼琴家,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吵著鬧著要您給我買鋼琴,但那時經濟條件不允許,所以直到我上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才開始學鋼琴。不過上了國小之後,我發現很多東西都是很有意思的,比如作文、數學、美術……於是我便不再想好好學琴了。學琴幾年來,您每次都陪著我到老師家做“旁聽生”。我最感謝我您的就是,很多和我一樣大的學琴的小孩到了國中就半途而廢了,那時我也一直擔心彈琴會不會影響我的學業,尤其是考級。但您一直鼓勵我,既然當初是憑興趣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堅定地走下去。我做到了,所以我深深地感謝您。

您是個很有主見的知性女性,常常教育我要有自己的思想。您不愛化妝也不愛趕時髦,但氣質好是您的學生們公認的,您永遠知道什麼是永恆的美。您燒得一手好菜,家裡裝修也是您一人設計的。我最愛您的地方就是,您充分信任我。上學的時候,我是個和男生女生都打成一片的人,因此經常有男生打電話到我家,問我數學題怎麼做,有時還會到我家和我一起看《足球小子》,玩遊戲“超級瑪麗”,您總是熱情地招待我的同學們,讓我的那幫死黨讚不絕口。有個同事對您說:“你就這麼放心你女兒和男生一起玩啊,我接我女兒的電話時可都要問清楚那男生是誰,家裡什麼情況。”您說:“我相信我的女兒有自己的思考力,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尊重孩子,你越管制,孩子的反叛性就越強,反而以後孩子處處會和你對著幹。”哈哈,開明的老媽啊!

您很節儉,但您始終認為該花的錢一定得花。我和同學出去旅遊,您說,沒關係,不要怕花這錢,學中文的就應該出去走走,這樣視野才會寬。您勸我別吃那麼一點東西,食堂裡有營養的東西就應該買來吃,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其實在學習上,您過問得比較少,您對我嘮叨最多的就是“要真誠待人”,我們小院裡的人都很喜歡您,做衛生的大娘、賣黃瓜的大叔都認為您是一個特別容易相處的人。有一次,我們院裡掃地的蘇阿姨剛拖完樓道的地,二樓的一戶人家就把垃圾堆在門口,爛菜葉、肉骨頭掉得滿地都是,您看見後就主動幫蘇阿姨打掃。我是個很有個性的人,您常常告訴我,有的時候,在堅持自己正確觀點的情況下,說話不可傷害到別人,如果對方錯了,你也不應該罵人,而應該以理服人。

您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心,我銘記在心,而最讓我驕傲的是,您言傳身教,樂於助人。一個在愛的陽光下長大的孩子,永遠懂得如何去回報,如何去寬容,雖然她拙於言語和文辭。

祝您永遠幸福健康年輕!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 篇12

記得有部電影的臺詞說“共產黨員是特殊材料製成的”。父親和哥哥都是共產黨員,的確,在母親眼裡這父子倆和常人就是不一樣:特別愛多管閒事。

我家門前是一條馬路,路中央有個坑,起初很小,但是由於無人問津,長年累月,車碾雨淘,最終小坑成了讓過往司機頭疼的大坑,特別是那些拉著易碎物品的司機更提心吊膽。拉酒糟的車經常會顛簸下一堆堆的酒糟,這時那些會過日子的大娘大嬸們便立刻操起掃帚、搓鬥,連掃拾地上的稍帶從車上再扒下來些,有這些酒糟喂家畜可以省些糧食了;那些拉著重貨的大貨車,由於車身重經常側歪,這時便有村民們一鬨而搶,冬天,坑裡的水結了冰,大車一走到這裡就打滑,爬不出去,司機氣得罵爹罵娘,請求鄰路而居的後生幫忙,他們便乘機向司機要推車費,這個坑成了坑人的地方。

父親留意了這大坑,他開始每天用柳箕筐運土填坑,母親抱怨:“有時間幫我做做家務多好,你填坑斷了人家的財路,多管那閒事幹嗎?人家一定煩你!”父親說:“別看他們眼前得到一點好處,那是損人利己,以後都把小輩教壞了,那損失才叫大!我是共產黨員,不能不管!”

的確,自從父親填大坑以後,那些後生見了父親也不像以前“大爺”長“大爺”短地打招呼了,父親卻偏不知趣,不識別人的臉色,人家不理他,他卻主動找人家說話,還給人家上起了政治課:“孩兒,那昧良心的錢咱不能掙啊!”那些大娘大嬸也在母親面前指責父親,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在別人異樣的目光中,父親仍然繼續他的義務修路,一月、二月……寒暑易節不曾間斷,真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不知什麼時候有個後生加入進來、兩個、三個……漸漸地填坑的隊伍壯大起來,他們有的用三輪、四輪車拉土,有的用鐵鍬平土。有人調侃那些後生:“把這些坑填了,可斷了你們的財路哦!”那些後生離開不好意思起來,紅著臉說:“別提那事了,這不,今天正改過自新呢!”

路,在大家的努力下終於鋪平了,那些經常路過的司機感激地向父親點頭打招呼,父親笑了,心裡充滿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路沒修好幾天,嫂子打來電話說哥哥抓小偷負傷住院了,父親和母親慌忙趕到縣城醫院,母親看腦袋纏著繃帶的哥哥,心疼地直掉淚:“傻孩子,抓小偷,有警察呢,你拼那個命幹啥?”嫂子也附和著說:“就是嘛!媽說的對,商場那麼多人,人家見小偷都不管,你偏要逞強!”哥哥淡淡一笑說:“我沒事,別人可以不管,我做不到,誰讓我是共產黨員呢!”“孩子說的對”,就知道父親要贊同哥哥的做法,“咱家的共產黨員就要像共產黨員的樣子,遇事要第一個上。我們家的,只要是共產黨員一定要將這個家風延續下去。”“你是他親爹嗎?孩子的安危也不顧,還支援他,將來要是有什麼後遺症,怎麼辦?”母親說。父親笑了“我問過醫生了,沒有什麼大礙,過幾天就可以出院了。”

哥哥出院後沒幾天,父親拿著一份報紙如獲至寶,興奮地找到母親:“孩他媽,你快看,咱那臭小子上報紙了!”說著父親戴上老花鏡給母親念起來:“黨員趙某勇擒小偷……”母親美滋滋地聽著,心裡樂開了花。父親自豪地對母親說:“看,我教育的孩子咋樣!以後還阻擋我們爺倆管閒事嗎?”母親佯裝生氣:“以後不管你們了,愛管閒事就去管吧。”“我得讓大家都看看,我兒子上報紙了。”父親說完,直奔鄰居家炫耀去了。

不幾天,一條街上的鄰居們都知道趙家的小子不僅是一個黨員,而且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 篇13

我是一個節儉到骨子裡的人。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做“齊家”的訓言;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作為出生在物質匱乏年代的農家子弟,我深知“好鋼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燒”的道理。

在貧困的年代,紅色的高粱米粥,黃色的玉米窩窩頭,用山藥面和榆面(用榆樹根的皮磨製而成)做的黑乎乎的“餄餎面”,還有榆錢、槐花、楊樹葉,這些食物恐怕是90後們聞所未聞的。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幾天白麵饅頭。

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如今經濟條件已大大改善,但勤儉之風不能丟。受父輩的影響,我養成了不亂花錢的習慣:不嗜菸酒,很少下館子,衣著簡樸、得體。堅持騎車或者步行上班。途中路過一家菜市場,我可以在擁擠的車輛中自由地穿行。

行文至此,也許您會以為我是一個了無生活情趣,花錢就像割肉的吝嗇鬼、守財奴,那可就大錯特錯了。節儉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節衣縮食”,而是一種不為物質所羈絆的也最為簡約的生活方式。節儉不但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反而使我們的生活更溫馨、更時尚、更健康。

當別人沉浸於聚會上的狂歡時,我喜歡走進自家的廚房。自制的酸奶、自釀的紅酒,還有親手熬製的山楂醬,每一道用心做的菜,都有家的味道。不但練就了廚藝,為家裡節約了開支,還提升了生活質量。炊煙裊裊,其樂融融。試想,有什麼比一家人團聚在餐桌旁更加溫馨呢?

我和妻子常年在健身中心鍛鍊。對於工薪階層而言,或許覺得這有點太奢侈了。公園、廣場在那裡擺著,為什麼要花錢去“買”鍛鍊呢?我卻恰恰認為這也是一種“節儉”。我們每天付出的代價不過是一盒煙錢,卻得到了專業的器材、場地,可以盡情享受運動帶來的健康和快樂。

有時間讀讀書,比用購物、聚餐、搓麻將來填補空虛划算得多。讀書可以開闊眼界、怡養性情,讓你的精神世界更加寧靜、更加充盈。偶有靈感造訪,只管盡情塗鴉。稿費也許微不足道,用來買書還是綽綽有餘的。

節儉、簡單的生活,會真正開啟我們的生命,讓我們感到前所未有的富足和快樂!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 篇14

兒子小文從小由溺愛他的爺爺和奶奶帶大,由於教育觀念的不同,隔代親的弊病讓小文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最突出的就是他的自私行為。

但凡家裡有好吃的東西,小文總是據為己有,誰也不能分享。別的小朋友來家裡玩,也不能碰他的玩具,而他到人家小朋友家就一定要愛玩啥就玩啥,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對小文這樣一種行為,我們感到擔心,心想如果不及時糾正的話,對小文今後的成長肯定不利,所以我和妻子商量,克服困難讓孩子暫時離開爺爺奶奶一段時間,由我們自己來教育他。

首先,我們要給小文樹立一個人人平等的觀念,誰也不能搞特殊化。第一次買了好吃的東西回來,我把它們分成了3份,我和妻子,還有小文每人一份。小文一見就不樂意了,說爺爺奶奶都讓著自己,好東西全都歸他一個人獨享。我說那是在爺爺奶奶家,在爸爸媽媽這裡或是在別的任何地方,都必須人人平等,不能獨佔。小文自然不肯接受這個現狀,哭鬧了一陣後,拒絕接受他的那一份。我對小文說:“那好,你既然不需要你的那一份,那也不能浪費了,就由我和你媽媽把它們平分了好啦。”小文一聽這話急了,馬上伸出小手護住他的那一份,乖乖地享用起來。我和妻子見狀相視一笑,這就算首戰告捷了。

對門的鄰居家也有一位小朋友,有一天他的父母給他買回來一個很好看也很好玩的大飛機,讓小文看了很眼饞,他想讓我們也給他買一個,我們不同意,小文沒轍了,他和那個小朋友又不熟悉,就央求我們領他去鄰居家玩那個大飛機過把癮。我說那行啊,可是得有個條件,你得先請人家小朋友來家裡玩,把你的那些玩具都拿出來讓他玩個夠,這樣他才會讓你玩他的大飛機,你肯嗎?小文一聽這話猶豫了半天,噘著嘴卻什麼也沒說。可是幾天後,大飛機的誘惑終於戰勝了私慾,他答應了我們的條件。這樣我們就專門請那位小朋友來家裡玩了一整天,小文儘管還有些不樂意,但還是把自己所有的玩具都捧出來給他玩了個夠。當然,第二天小文也被邀請到人家玩了一天,和他朝思暮想的大飛機親密接觸了一天。再後來,小文便和這位小朋友成了非常親密的小夥伴,好吃的東西能夠和他一起分享,好玩的東西也和他一起玩。小文成了一個健康快樂、豁達開朗的好孩子。

如今的獨生子女都是小皇帝,惹不得碰不得,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愛的成分太高,卻忽視了對孩子品德的培養,以至於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性格。作為父母,營造好的家風,教導孩子做一個品行優良的人,這是我們為人父母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精選範文 篇15

父親離開已經11個年頭了,我時時想起父親傳給我“勤勞、儉樸、善良、正直、感恩”的好家風,並常常自檢是否達標,以此來規範自己並言傳身教,讓身為黨員的女兒也能傳承我們的好家風。

父親一字不識,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一生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每天到田間勞作都忘記三餐時間,常常午後2時多才回家吃午飯,晚上七八點才摸黑回家。一生沒穿過幾件像樣的新衣服,兩塊錢的鴨肉他捨不得一頓吃完,還要留一半下頓吃。鄰居有困難求借,父親總是盡其所能,有求必應,不是借給稻穀就是借給錢,急人家之所急。村裡有些不平事,他路見不平,仗義執言,公正無私,讓人尊重。父親對待長輩彬彬有禮,對遠近親戚和藹可親,對“厝邊頭尾”(注:閩南語,鄰里鄰居)友好和睦;對自己的子女則嚴格要求,要我們勤奮努力,好好做人。

長期的耳濡目染,我秉承“勤勞、儉樸、善良、正直、感恩”的良好家風。工作之餘,我通過自學圓了“記者夢”,長期風裡來雨裡去,走遍潮汕各地,深入民間採訪各行各業的人物風采,先後發表於各大報刊。親戚、朋友、同學等需要幫助的時候,只要我力所能及,都會出手相幫。對朋友真誠,對父母孝順。父親最後的日子我一直陪伴左右。現在只要有時間我就帶母親去逛商場、遊公園,每天上網下載一部潮劇給她看,讓她開心過好每一天。

女兒在我們的管教和影響下,學習勤奮,禮貌待人。女兒從國小到高中畢業,年年被評為“三好生”。現在就讀中南大學文學院,依然刻苦努力,樂於助人,並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一有時間,她就會打電話問候奶奶、外公、外婆,還用在校獲得的獎學金給長輩買衣服、營養品。

如今,身為共產黨員的女兒也傳承著我們的好家風。我們希望,她成為知書達理、有益於社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