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精選15篇)

欄目: 國旗下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4.24K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 篇1

家長是孩子的首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的成長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精選15篇)

現在的獨生子女一代,很多家長把孩子視為“金寶貝”、“小皇帝”。如果父母什麼都要為孩子包辦代替,事無鉅細,長期不讓自己的孩子動手鍛鍊,做做簡單的家務,容易使孩子對父母形成較為嚴重的依賴性,養成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好逸惡勞等不良生活行為習慣,會導致孩子失去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別是長大以後,孩子一旦離開了父母,自己難以獨立生存,難以面對社會,更難以面向未來,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是一種家風家教。

“柴米油鹽醬醋茶”被人們稱為“開門七件事”。很多家長除了工作外,每天還要反覆地演奏著生活的鍋碗瓢盆交響曲,承擔著繁重的家務。父母總認為自己的孩子主要任務是學習,從來也不想讓孩子動手鍛鍊一下。其實,孩子對於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還是很好奇,很有興趣學習參與的。孩子放學回家,除了完成作業外,如果有時間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家務,學做簡單的飯菜。作為家長,要多鼓勵支援孩子參與家務的行為,有意識地讓孩子動動手、獨立操作。可以從最簡單的蛋炒飯做起,讓孩子體驗到勞動的快樂和收穫。從打掃衛生、生活起居和衣食住行等方面,提高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營造良好的家風,應從孩子抓起。培養孩子艱苦樸素、勤於動手的習慣,可以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艱辛,使孩子具備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促進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 篇2

我的外婆生於1920xx年,享年96歲。

外婆是一個非常能幹又節儉的女人,她常教導我們,做人貴在自立。以外婆為例,她從不願意接受子女的回報。她一個人養大了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老年還去做保姆賺錢。

外婆身上有許多美麗的品質,常常教育我們要做一個善良、正直、孝順的好人。外婆還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她教育我們的方式也很特別,她腦子裡總有許多故事。雖然,外婆沒有讀什麼書,但卻幫你悟出人生中的各種道理。

那些簡單玄幻的故事,在千百次的重複之後,也融入了我的血液。融入的不僅是故事,還有故事中傳遞出的正能量。長大的孩子,會懷念小時候父母親人的督導。好在我喜歡讀書,已經養成廣博的閱讀興趣。外婆對子女的教育是開放式、啟發性的,希望我們自立,靠自己的努力擁有自己的人生。

外婆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記得,我相信外婆並沒有離開我,一直在我身邊的某一個角落看著我,保護著我。

每次看到書架上的書和照片,我都會感念外婆給我的一切。這些美好的回憶,還有外婆的教誨,會隨著我的足跡而延續、存在,這是我對外婆的懷念。

因為懷念,所以幸福;因為感恩,所以值得。外婆的教誨,一直存在我的心中。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 篇3

“我家四口人,個個愛讀書;都是教書匠,人人都寫書。”這四句講的是我家與“書”結緣。如何與書結緣呢?

先從兩個女兒說起。上世紀七十年代國中期,孩提時代的兩個女兒,正是學知識的最佳年齡,卻沒有學上。我的夫人東書蘭,當時是中學英語教師,她很有主見,認為時光如流水,逝去不再來。決定自己來教兩個女兒。我既高興,又擔心:家中沒有學校的氣氛,能學好嗎?時間漫長能堅持嗎?可她說幹就幹起來了。除了教語文、數學之外,還教她們英語口語。利用身邊的場景,看到什麼,教什麼。口語練到一定程度,就教她們認、寫英語單詞。規定每天學習2—3個小時,晚上檢查作業。一年四季不間斷。

這樣堅持在家學習了兩三年,1977年學校復課了,我的兩個女兒也上學了。由於家庭薰陶,耳濡目染,她們都喜歡上了英語,而且與書結了良緣,養成了坐得下來、學得進去的好習慣。所以她們在學校讀書不感到吃力,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後來兩個女兒先後考取了華中師範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英語專業。大女兒以優異的成績留校任教,先後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獨立出版了幾部專著,晉升為正教授、博士生導師。二女兒也以優異的成績留武漢理工大學任教,考取了碩士研究生,現旅居加拿大,仍教授英語。

我的夫人東書蘭,更是與書結厚緣。請看她的《自畫像》:

家父起名東書蘭,

從此與書結厚緣。

苦讀詩書十六載,

欣然選擇教書班;

刻苦鑽研勤執教,

喜得教學兩俱歡。

知識經驗多積累,

晝夜寫書樂不倦。

年老退休無暇日,

義務輔導歌舞團。

教歌教舞教英語,

大家快樂我欣然。

老年大學誠相邀,

甘把餘熱獻講壇!

我也與書有不解之緣。大學畢業後,在縣市黨委辦公室和政府辦公室撰寫公文20xx年,處處不離書。我看到“公文”這門學問有數千年的實踐,尚缺系統的理論,決定棄政從教,投身研究。1985年我辭去政府公職,與夫人一起到大學教書。那幾年我們非常辛苦,熬更守夜,索典尋源,終於有收穫,出版多種專著和主編著作,為“公文學”的系統理論奠定了基礎,受到公文學界的肯定,也遂了我寫書的心願。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 篇4

母親沒讀過什麼書,但我卻認為她是“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是一本讀不完的百科全書,時時影響著我們。

記得有一次,我從幼兒園回到家,母親疑惑地看著我:“怎麼沒長出鼻子來?”我忙追問,好端端地怎麼會長鼻子呢?於是,母親就給我講了個故事:有個小孩子愛撒謊,每說一次謊,臉上就會長出一個鼻子。最後,他的臉上長滿了鼻子,話不能說了,飯也不能吃,他害怕極了。媽媽告訴他,只要不撒謊,鼻子就會消失。

故事還沒聽完,我就哭著說:“昨天我偷吃了家裡的桔子,我主動承認錯誤,我不要長鼻子。”母親欣慰地笑了。

伴隨著一個個妙趣橫生的童話故事,我成了一名國小生。在母親的鼓勵和督促下,我各門功課都還不錯,唯有作文不盡人意,母親很焦急,跑到縣城書店,給我買了好幾本作文書。母親陪我讀作文、寫作文,一起討論寫作的方法,相互背誦好詞好句,相互打分。經過不懈努力,我們的作文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母親常常教導我們,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在她的影響下,我們都喜愛讀書。一直到現在,年過六旬的她還經常讀書、看報,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啊!母親還提議將此規定為我們家的家風之一,得到全家人的積極擁護。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 篇5

小時候,我們生活在北方農村,母親不識字,但她掛在口頭上那些樸實的土言土語,雖不是登上大雅之堂的家規家訓,但卻一直影響著我的工作和生活。

每當最困頓的時候,母親總對我說“多幹點是累不壞的!”在北方農村的土話中“累不壞就是累不垮”的意思,第一次體會這句話是10歲的時候。

那年夏天,姐姐們在離家較遠的學校上學,來不及喊回來,母親讓我請一天假不上課了,幫著把5畝多地的麥子鍘麥穗鋪場院,若當天不做完,別人家就要用場院了。5畝多地的小麥,需要我一捆一捆地送到鍘刀下,母親操刀鍘斷麥穗,我將麥穗鋪場,麥秸稈碼垛。我們幹呀幹呀,三伏天的日頭讓汗水直淌,從太陽初升到晚霞映在天邊,我們終於鍘完了那個大麥垛。傍晚同村收工的大人路過場院,都覺得不可思議,就是兩個“男勞力”也得幹一天才完的活,一個女人帶個10歲的孩子是不可能完成的,是個奇蹟。只有我知道,當我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起來的時候,站在鍘刀機座上、撫起頭髮擦汗水的母親說“孩子,只要心不累,痛痛快快地幹活,多幹點是累不壞的。”就是母親滴淌著汗水的臉龐和這句話,讓我站起來,最終完成了看似完不成的活兒。

母親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我們詮釋著這句話。小時候,父親常年在外工作,家裡沒有一個“男勞力”,也養不上一頭牛作畜力拉車犁地,10多畝的農地全靠母親一人,還要拉扯著我們姐妹四個,操持全家人的生計。即使這樣的條件下,在我們姐妹四個到上學年齡時,她咬咬牙,把我們都送進了學校。

那個時候,天黑家家戶戶炊煙裊裊時,看到母親拖著疲倦的身子從地裡回來,到家又是“放下耙子又是掃帚”,餵雞、餵豬、做飯,晚上,還在煤油燈下為我們幾個裁衣做鞋,就沒看到她歇過,母親是家裡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

長大參加工作,我的第一個崗位是水電執行“四值三倒”值班員,夜間對整個電站巡迴一遍差不多要走2個多小時,每次下來兩腿像灌了鉛似的,回到電站中央控制室,還要不眨眼地繼續監控電站執行,每次半夜到水下廊道泵房裡抽水,裹著軍大衣站著都能睡著。在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母親說:“閨女,你才上班,還年輕,多幹點累不壞。”

後來,我到辦公室工作,白天腳不離地、人不落座地辦事,晚上埋首文案寫稿辦文。記得一個週末,整幢辦公樓都沒人,當我坐在靜得可怕的辦公室裡,望著計算機公文系統中滿滿一大屏“待辦公文”和“待寫材料”,無言的壓力讓我崩潰了般地不知所措,這時,想起母親常說的話:“人往往是被心累累壞的,只要有盼頭,多幹點是累不壞的。”我豁然開朗了,想到自己校對的文稿明天套上紅紅的文頭,將成為嚴肅莊重的檔案發下去執行,一種價值體現的喜悅湧上心頭,累並快樂著,就不累!

母親常說“人不怕笨,就怕懶,早起的鳥兒有食吃,笨鳥要先飛”。每每懈怠想偷個懶時,母親的這些口頭禪就猶在耳邊,想想母親勤勞的身影,就會催促著我站起來,繼續前行。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 篇6

父親已經80歲了,仍在老家堅持耕種那幾畝田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在地裡忙活,犁地、播種、除草、打藥、施肥、收割……

前些年,為了供應我和弟上學結婚的開銷,父親和母親不分白天黑夜地在地裡倒騰,種菸葉子,種大棚蔬菜,不知流了多少血汗。現在年紀大了,還在耕種。為此,我耐著性子勸他:“爸,現在家裡不缺吃不缺喝,種地賺不了幾個錢,趕緊把它丟下,來學校跟我一塊住吧。可以去逛逛公園,打打牌,跟人家聊聊天。”他卻皺著眉頭說:“俺在鄉里住習慣了,跟地裡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去你那裡閒著沒事做心裡難受。”二弟也多次勸阻他丟下地去城裡生活,可父親不為所動。

國慶節放假,我回老家幫父親收割莊稼。清晨天還沒亮,父親就穿衣起床去東地裡割豆子去了,等我來到地裡,父親已割了好大一片地。我吃驚地發現父親雙膝跪在地上,每割一把都要大口大口地喘氣,並低下頭使勁咳嗽兩聲,然後又揮舞著鐮刀去割眼前的豆顆。見此情景,我趕緊走到父親的跟前,只見父親灰暗的臉龐上盡是汗珠,我心疼地勸他,別割了,回家歇歇吧。父親一邊割,一邊說:“不要緊,累不壞,乾點活淌點汗,我感覺身體還舒服些呢,電視裡說,運動能降血壓降血脂!”我知道父親脾氣倔,他認為正確的事八頭牛也休想拉回來,只好依從他。我彎下腰使出全身力氣拼命幹起來,不再計較腰痠腿痛,不再害怕手被豆莢扎疼,我只想自己多出些力氣讓父親少勞累一點。

一個星期的勞動轉眼間就過去了,我返回鎮上的中心學校上班。臨走那天清晨,父親依然早早起來,已經幫我收拾好兩尼龍袋子的“勞動果實”,袋子裡面裝的大豆、白菜、紅芋、蘿蔔。他一邊幫我往電瓶車上捆綁,一邊說道:“咱自己地裡種的東西沒農藥殘留,吃了不傷身體;等忙完地裡活,我就去鎮上加工豆油,然後,給你送一桶去。”

夜深人靜的時候,父親在田裡忙碌的身影時常漂浮在我的眼前。我知道我必須繼承他那種吃苦耐默默奉獻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 篇7

記得有部電影的臺詞說“共產黨員是特殊材料製成的”。父親和哥哥都是共產黨員,的確,在母親眼裡這父子倆和常人就是不一樣:特別愛多管閒事。

我家門前是一條馬路,路中央有個坑,起初很小,但是由於無人問津,長年累月,車碾雨淘,最終小坑成了讓過往司機頭疼的大坑,特別是那些拉著易碎物品的司機更提心吊膽。拉酒糟的車經常會顛簸下一堆堆的酒糟,這時那些會過日子的大娘大嬸們便立刻操起掃帚、搓鬥,連掃拾地上的稍帶從車上再扒下來些,有這些酒糟喂家畜可以省些糧食了;那些拉著重貨的大貨車,由於車身重經常側歪,這時便有村民們一鬨而搶,冬天,坑裡的水結了冰,大車一走到這裡就打滑,爬不出去,司機氣得罵爹罵娘,請求鄰路而居的後生幫忙,他們便乘機向司機要推車費,這個坑成了坑人的地方。

父親留意了這大坑,他開始每天用柳箕筐運土填坑,母親抱怨:“有時間幫我做做家務多好,你填坑斷了人家的財路,多管那閒事幹嗎?人家一定煩你!”父親說:“別看他們眼前得到一點好處,那是損人利己,以後都把小輩教壞了,那損失才叫大!我是共產黨員,不能不管!”

的確,自從父親填大坑以後,那些後生見了父親也不像以前“大爺”長“大爺”短地打招呼了,父親卻偏不知趣,不識別人的臉色,人家不理他,他卻主動找人家說話,還給人家上起了政治課:“孩兒,那昧良心的錢咱不能掙啊!”那些大娘大嬸也在母親面前指責父親,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在別人異樣的目光中,父親仍然繼續他的義務修路,一月、二月……寒暑易節不曾間斷,真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不知什麼時候有個後生加入進來、兩個、三個……漸漸地填坑的隊伍壯大起來,他們有的用三輪、四輪車拉土,有的用鐵鍬平土。有人調侃那些後生:“把這些坑填了,可斷了你們的財路哦!”那些後生離開不好意思起來,紅著臉說:“別提那事了,這不,今天正改過自新呢!”

路,在大家的努力下終於鋪平了,那些經常路過的司機感激地向父親點頭打招呼,父親笑了,心裡充滿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路沒修好幾天,嫂子打來電話說哥哥抓小偷負傷住院了,父親和母親慌忙趕到縣城醫院,母親看腦袋纏著繃帶的哥哥,心疼地直掉淚:“傻孩子,抓小偷,有警察呢,你拼那個命幹啥?”嫂子也附和著說:“就是嘛!媽說的對,商場那麼多人,人家見小偷都不管,你偏要逞強!”哥哥淡淡一笑說:“我沒事,別人可以不管,我做不到,誰讓我是共產黨員呢!”“孩子說的對”,就知道父親要贊同哥哥的做法,“咱家的共產黨員就要像共產黨員的樣子,遇事要第一個上。我們家的,只要是共產黨員一定要將這個家風延續下去。”“你是他親爹嗎?孩子的安危也不顧,還支援他,將來要是有什麼後遺症,怎麼辦?”母親說。父親笑了“我問過醫生了,沒有什麼大礙,過幾天就可以出院了。”

哥哥出院後沒幾天,父親拿著一份報紙如獲至寶,興奮地找到母親:“孩他媽,你快看,咱那臭小子上報紙了!”說著父親戴上老花鏡給母親念起來:“黨員趙某勇擒小偷……”母親美滋滋地聽著,心裡樂開了花。父親自豪地對母親說:“看,我教育的孩子咋樣!以後還阻擋我們爺倆管閒事嗎?”母親佯裝生氣:“以後不管你們了,愛管閒事就去管吧。”“我得讓大家都看看,我兒子上報紙了。”父親說完,直奔鄰居家炫耀去了。

不幾天,一條街上的鄰居們都知道趙家的小子不僅是一個黨員,而且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 篇8

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在鄰村的一個磚瓦廠做苦工,經常很晚才回家,母親總是做好了晚飯等父親。我不樂意,腳前腳後地嘟囔著說肚子餓,母親就安慰我再等等,或者找幾塊饅頭幹讓我先墊墊肚皮,然後牽著我的手去村頭等著父親。

等父親回了家,母親樂呵呵地為他打水洗臉洗手,而後,我們家才開始吃晚飯,儘管飯菜非常簡單,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很溫馨。

後來我上學了,有時候被老師留在學校做功課,放學到了家,便迫不及待地在廚房裡找吃的,發現父母親也還沒吃晚飯,次數多了,我疑惑不解地問母親,父親回家了為什麼不早點吃晚飯呢?母親笑而不答,父親則說,我母親一定要等我回家,才能吃個安安穩穩的晚飯。

時光流逝,現如今,我已經成家立業,父母偶爾隨著我們到城裡住住,母親仍然操勞著我們的起居生活。那天單位晚上聚餐,中午在上班之前,我就告訴母親晚上不要等我吃飯了,母親應了一聲。可是,當酒足飯飽的我回到家時,一家人都在看電視,見我回來了,父親高呼一聲:“開飯了!”我一下子懵了,一家人都還在等我吃晚飯?我責怪母親:“中午我不是說過不要等我吃晚飯了嗎?”

母親似乎想起了什麼,連說自己年紀大了,記憶力不好,將我交代的事情給忘了,她還說,等全家人都到齊了,吃個團團圓圓的晚飯,這已經是快一輩子的習慣了。我說,為什麼不打我的手機問問呢?妻子說,她曾經提議過打手機,可我母親堅持不讓打,她怕我在騎摩托車時接電話不安全。我沉默許久。

那天的晚飯,儘管已經很飽了,但我還是強迫自己再吃了一點,不為別的,我不能讓母親感到失望。母親這個一直延續到現在,甚至一輩子的好習慣,其實就是一種期盼和祈禱,全家人的平安是她最大的心願,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吃晚飯,才是她最好的心理慰藉,不苛求飯菜的豐盛與否。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 篇9

父親是一名黨員。

剛記事時,我家生活窘迫,父親從部隊退伍後便在家鄉的農機廠當了一名司機,月收入不足30元。即便如此,父親總說自己在享受國家和黨帶給他的福。

父親是單縣一中的優秀畢業生,在村裡算是最有文化的。再加上父親在部隊時一直沒停止過學習,所以,學習的重要性父親非常清楚。他非常支援我們兄妹上學。

我7歲那年,父親花了1.2元從新華書店給我買了一本《和小林談作文》。在那個衣食緊張的年代,1.2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父親卻將它用在了我的學習上。當年的我,有種負罪感,唯有好好讀書、好好學習來回報父親的愛。在父親的鼓勵聲中,我的學習名列前茅。11歲那年,我的作文發表在了《中國兒童報》上,這讓父親著實歡喜了好幾天。

我上八年級那年,父親因工左胳膊粉碎性骨折,肋骨也斷了7根,死裡逃生的父親面對挫折與巨痛,表現出了軍人和黨員特有的品格——像青松一樣頑強。父親從北京醫治回來,我看到滿身傷口的父親,竟然哭了。母親說,父親的左臂內有大小三十多個鉚釘,還失去了兩根肋骨和一塊髖骨。想著父親的堅強,我頂住了生活中所有的艱難。

第二年,縣裡供銷社招收合同制工人,每月工資40塊。同村的姐妹都招工走了。無論別人如何說服父母,都沒能阻斷我上學的路。能夠上學真好!我的內心充滿了對父母的感激。

高中畢業,我考上了一所普通的高校,父親很高興,親自送我到學校。父親將我安頓好,心裡似乎輕鬆了許多,“我走了,常給家寫信。”我送父親到宿舍樓下,父親走幾步,回頭說:“進去吧,不用送。”然後轉身走去,那一刻,我的眼睛模糊了……

兒行千里母擔憂。父親又何嘗不是呢?聽妹妹說,我每次寫回家的信,父親都要放在床頭上,沒人時偷偷看幾眼。可父親從不給我寫回信。其實,父親寫得一手漂亮的字,在部隊裡還獲得過硬筆書法獎呢。

轉眼間,我工作了,作為黨員的父親,跟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工作”。

歲月無情。父親老了,身體每況愈下。等我有能力讓他們生活得好一些時,卻沒有了機會。“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堅韌,撫摸你的雙手,我摸到了艱辛……聽聽你的叮囑,我接過了自信,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愛心……我的老父親,人間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嚐了三分,生活的苦澀有三分,你卻吃了十分……”這就是我的父親一生真實的寫照。

父親走了,父親的點點滴滴在我的生活中不斷地延續著……當別人有困難時,我會挺身而出;當有人需要援手時,我會自告奮勇;當單位上有了重任時,我會站在最前頭;當獎勵擺在面前時,我會主動讓給別人。

因為,我的父親是黨員,我是黨員父親的女兒!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 篇10

父親是村國小的一名老師,當老師已經有30多年了。當初,高中畢業的父親在村裡種地,一邊種地一邊讀書學習,有時還向報刊電臺投稿,偶爾會有文章發表。正因這樣,後來村國小缺少老師上課,學校就找到了父親去代課。

村國小離家有幾里路,父親每天拎著他的黑手提包起早貪黑。雖然父親是代課老師,但父親教學十分認真。學校讓他教語文課。父親在課上常常講故事,學生們就喜歡他上課。過去,學校每學期都要進行期中、期末考試,全鄉甚至全縣的各個學校之間還要進行比賽,看哪個學校的學生成績好。父親所代課的那個班級語文成績幾乎年年排在全鄉前三名。因為教學成績突出,父親加入了共產黨,並且轉成了民辦教師。

父親教學的勁頭更大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有民辦教師轉成公辦教師的政策,就是說,民辦教師如果教學成績優秀,再通過培訓、考試達到公辦教師的標準的話,可以轉變成公辦教師(正式的公職人員)。為了實現做一名公辦老師的理想,父親刻苦地學習教育教學方面的各種書籍,還到專門的教師培訓學校學習了兩年。最後,經過教育部門的綜合考核,父親所學習的教育學、心理學、普通話等各門課程都達到了規定的標準。父親終於拿到了教師資格證,成了一名公辦教師。

父親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不僅教學成績一如既往的好,也保持著良好的道德品格。有的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有好的學習成績,會給老師送錢送物,希望老師在平時多教育輔導自己的孩子。一些老師見錢眼開,收了禮,或是給學生調個很好的位置,或是單獨地給學生上輔導課。可是父親就不這樣,父親從不收學生家長送的禮。

父親班上有個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就跟爺爺奶奶過。由於孩子在家裡沒有人管教學習成績很不好。有一次,孩子的家長送給父親500塊錢,請父親多照顧他的孩子。父親很是生氣,對送錢的孩子家長說:“孩子的成績不好有多方面的原因,作為一個老師,我肯定會對自己的學生負責,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你給我送禮就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嗎?你們做家長的常年在外,孩子得不到父愛母愛,孩子缺少學習興趣,怎麼能提高學習成績呢?你們把孩子帶在身邊比給我送禮好很多。”在父親的勸說下,這位孩子的母親放棄了打工,回到家裡一心照看孩子飲食起居,孩子的學習成績漸漸地好轉起來。

父親時常幫助班上有困難的學生。班裡有個女學生患有先天性的糖尿病,由於父母離婚母親改嫁,父親又患有肝炎等疾病,導致家裡很貧窮。這個學生天天要自己給自己打胰島素針,經濟上是不小一筆開銷。有一天,父親發現這學生這天沒有打胰島素,就問她怎麼不打針了?學生說沒有了胰島素藥水,家裡沒有錢給她買。父親二話沒說就去了醫院,買來了胰島素讓學生趕緊打針。父親平時還經常買好酒精棉球等消毒物品送給這學生,教她打針要注意衛生預防感染。

父親說:“作為一名教書育人的人,不僅要把知識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學生,更要在學生們面前端正自己的行為樹立良好的形象,這樣才是真正地對學生負責,才能引導學生走好未來的人生路啊。”

父親愛學習愛工作,真誠善良清正廉潔的良好品行深深地影響了我,平時我十分喜歡讀書學習,工作上總是勤勤懇懇。我不羨慕別人有多少財富,我要用自己勤勞的汗水去澆灌幸福的花朵。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 篇11

俗話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健康發展的根基,是一個民族文化特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得不久前,中央電視臺曾做過一個關於家風家訓專題的採訪,被採訪的多位普通百姓,有的說重學懂道,百善孝為先;有的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有人講兄弟相親,善待朋友……質樸的話語包涵了深刻的為人之道。這期節目之所以留給我深刻的印象,是因為這些道理父母都曾身體力行地向我傳達過。

我生長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母親小時家境貧寒,未能上學識字,這成了母親終身的遺憾,所以母親非常重視我們姐弟三人的教育。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輩子,日子卻過得非常拮据,時常要向鄰居熟人借錢來繳納我們姐弟三人的教育費用。我們不忍心父母如此辛苦,曾提出要退學打工改善家境。母親斷然拒絕,用母親的話說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我們上學。

記得上國小三年級時,我們全家由山東老家轉來農場,我們姐弟就近入讀分場國小,由於戶口沒有遷入本地,剛剛開學就要每人繳納300元的借讀費,那時父母兩人的工資加起來還沒有400元,繳費當天大清早父母顧不上做早飯,急匆匆分頭出去借錢。不知借了多少家,終於趕在我們上課之前將錢湊齊。這樣的情景在我們上學的期間發生過多次。後來我們姐弟先後畢業上班,家境才漸漸寬鬆。回想起那段日子,我們打趣父母,半輩子舉債過活。這段艱難的日子,讓我們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死半縷,恆念物為維艱。也真心感謝當日借錢給我們的好心人。施恩勿念,受恩莫忘。

即使自家日子過得如此艱難,父母仍竭盡全力幫助他人。父親在村上是一名赤腳醫生,母親總說別人開診所掙錢,咱家卻老虧本。父親聽之總是寬容呵呵一笑,都是鄉里鄉親的,不好意思要錢。誰誰家丈夫有病,日子一直不好過;誰誰家小孩肚子痛,一片打蟲藥不值多少錢……總之,十人看病九人免費送醫送藥,年底結賬,自然虧損不少。父親自20歲開診所,近40年來,沒贏過利。也很少能睡囫圇覺,每次半夜有人來看病,父親總是有求必應,急速前往。趕上嚴重時,還要陪送醫院。這些善舉為父親贏得了好人緣。

我家的家風在父母的一舉一動中,在日常的生活中,美好的品質隨著歲月潛入心田,融入血液。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 篇1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候,我常常聽到父親吟誦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父親的目的是要我們知道每一粒糧食來之不易,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父親常常對我們說,他在青平中學讀書的時候,家庭困難,有一次一個親戚送給他三毛錢的鹹魚,他吃了一個星期。父親不但節約糧食,而且事事處處上他都體現出厲行節約的作風。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擺設酒席的人越來越多,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大紅請柬滿天飛,人們疲於應付。父親一貫以來都反對擺酒席的,他認為那是鋪張浪費。

人生一世,結婚大事。記得堂兄結婚的時候還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婚禮也辦得風風光光,那情景依舊清晰如新。伯父家殺豬宰雞擺了幾十桌酒席,空中飄著誘人的香氣,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鞭炮聲震得驚天動地,好不熱鬧。

我與妻子登記結婚時,已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事了。因為我是家裡的老大,在鄉鎮機關供職,那時候父親是鎮的主要領導,所以周圍的親朋好友都認為,這麼大的事必須大擺酒席隆重慶賀!已有不少的親友在幫我們擇好佳期了,說哪天哪天是好日子。誰知道,恰恰在這個充滿喜慶時段的一天傍晚,對於是否要擺酒席,父親在徵求我的意見後,溫和地點撥迷津:“我們和親友們都不富裕,幹嗎非要打腫臉充胖子?再說,在時間上也安排不過來,不要麻煩大家啦。”父親的開導,我和妻子都樂意接受。就這樣,我們按照客家人的風俗習慣,宰了一個雞,買了兩斤豬肉,回到弘農堂祭拜了祖宗,然後炒了幾個青菜,全家人熱熱鬧鬧地慶賀一番,舉辦了結婚儀式。

“兩朵紅花一線牽,勤勞致富兩相連,只勤不儉無底洞,只儉不勤水無源。”這是客家人世代流傳的一首民歌,在父親勤儉節約思想的教育下,我們精打細算,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父親真的是小氣嗎?不是,他有著一副熱心腸,待人寬厚,對遠親近鄰,都極盡相助,至今依然有許多借出的款項成了呆賬,他卻極少提及。只是父親認為,擺酒席無論於公於私,都是極大的浪費。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兒子考上了大學,雖然不是什麼名牌大學,但也是一件值得親人們驕傲的開心事。正在這時候,妻子接到一個擺大學酒的請柬,她徵詢我們是否為兒子的入學擺酒席。誰知道,正為孫子考上大學舒坦歡笑的父親語重心長地說:“擺酒席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是作為長輩的我們要作表率,教會孩子勤儉節約。”20xx年,我們家搬進新樓房,當提及擺酒席時,他說,連中央都行文不要擺酒席,你們身為基層幹部,應該執行黨和國家的規定。自然這酒席是擺不成了。

父親以他的實際行動發揚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深深地影響到我們子孫後代。願這種傳統傳承下去。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 篇13

工作以來我一直堅持閱讀。我認為讀書有兩點很重要:一是時間分配好把握好,有計劃地讀書;二是讀書要動筆,記下自己的閱讀時間、閱讀體會等,若堅持下來,幾年後就是一座很好的個人精神家園,其間心路歷程也就清晰可見了。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作家蔣子龍說得好:“書的作用:移植生命、保持記憶、激發思想、傳播知識、交流資訊、表達靈感。”

我在想是什麼原因促使我在工作後20xx年間每天都抽時間讀書?這跟幼時父母的引導有很大關係。父親在農村寫得一手好字,刻章也刻得好,是村裡的農民書法家,他拼命幹活供我們兄弟姐妹上學讀書。母親雖然不識字,但愛聽收音機裡的傳統評書,比如《楊家將》《三國演義》《隋唐演義》《三俠五義》。我也在聽評書中獲得了大量的古代文化、歷史知識,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如天下為公、家國天下、仁義禮智信等等。20xx年7月我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懷著到艱苦地方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來到雲南省孟連縣進行志願服務。

20xx年開始,我開始陪同幼兒園大班的女兒讀書,我讀,她聽。有時候,她聽著我的讀書聲就入睡了。開始用了大約4個月讀完600多頁《格林童話》,後來接著讀完《伊索寓言》。20xx年開始讀《西遊記》,女兒覺得這本書故事性強,好聽。眾所周知,《西遊記》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文中多古白話當然還有詩詞。若不預習、不備課,讀起來也有困難,女兒也聽不懂。我每天讀的時候要把這些詩詞、古文翻譯成現代漢語、大白話,這正好考驗我離開大學近20xx年後,專業知識的掌握水平。

20xx年,按照這種方式我又給女兒讀完了《木偶奇遇記》、《十萬個為什麼》的歷史部分、《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等啟蒙讀物。

每天晚上,不論家裡有什麼事,不間斷的是睡前我讀故事給女兒聽,我不在時就由妻子讀。女兒也愛上了聽書。

莫言先生說過,用耳朵閱讀。聽故事書,是一種知識的傳遞,親子的交流,也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 篇14

當前,“家風”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也勾起了我對家風的思考。我是一個普通而平凡的基層幹部,如果要說有什麼家風家訓,那就是爸媽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勤儉持家”。

母親,惜糧如命。對於那塊田那塊地,那粒糧,母親不知付出過多少心血。每年的收割時節,多少個秋天的凌晨,母親和父親要殺兩擔谷的禾拉子才天亮,放倒戶桶,把禾拉子打完才回家吃早飯。放了學,我也學父母的樣兒打禾。我打了幾下,穀子全落到田裡,田裡黃澄澄的一片。母親痛惜地說:“崽兒,要曉得勤儉持家,惜糧如命。快去,把穀子撿回桶裡。”

從此,為了填飽肚子,拾稻穗就成了我小時候的副業。可別小看了撿拾的稻穗,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它還是蠻管用的呢。母親告訴過我,我撿拾一年的稻穗,可足夠一家人湊合著吃一個月呢。

記得我讀七年級的時候,一天放學回家,因肚子餓了,便在路邊的紅薯地裡,偷了一個紅薯吃。有人告訴了母親。晚上,母親含著淚痛心疾首地用竹枝條把我打了一頓。邊打邊哭:“崽幾崽,家裡是窮,可不能隨便偷人家的東西呀!你曉得不,‘做賊偷瓜起,得病發痧起’,人窮可不能志短啊!”那一晚,是母親對我人生最銘心的一次教誨。

如今,每當記起老母親,就想起她對三餐的滿足,想起她對收穫的欣喜和渴望。當春風吹綠秧苗,汗水濡溼土地的時候,她深知自己付出的勞動和心血換來的收穫是多麼的不易。因而她珍惜每一粒米,每一顆糧食。她教不辨五穀的我,學會了簡單的田間勞動,讓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如今,我已經一名工作了20多年的支部書記。但母親那“勤儉持家”光榮傳統是我一生學習的典範。不管這個社會如何發展,人們多麼富有,節糧愛糧的傳統不能丟,要在和睦友愛的家庭中延續、傳承、發揚。

關於家風的國旗下講話大全 篇15

我父親今年60多歲了,從20歲時起,他就當上了農村生產隊的隊長。生產隊是上世紀80年代農村最基層的組織。平時,他主要的工作是督促生產隊社員開工,記工分,考勤,分配物質等。每天,他早出晚歸,任勞任怨,卻從來沒有給自己多計一個工分,也沒拿公家一點好處。

他為人正直,喜歡說公道話。不管灣裡哪家發生吵嘴鬧糾紛的事,他都會上前去說理勸架,作調解。很多人遇到難解的事,就會找他說理。他不怕得罪人,哪怕是自己兄弟有錯,他也會幫理不幫親。

父親心地善良,不管是過路的還是討飯的上門來,都必定把自家鍋裡的米飯和菜端上一大碗來給別人吃,哪怕自己還沒有吃。

前幾年,村裡搞建設,鋪路、通電、安裝水管。由於村裡的勞動力都外出打工了,在家的只有一些老人和婦女。對於鋪路通電之事,不但要出工出力,還要出錢。父親召集人力去幫忙出路基、抬水泥、拌泥土、抬電線杆、拉電線,上山下河,跑上跑下,在烈日炎炎的太陽底下,累得腰痠背痛,汗流浹背。我們都說他傻,自己年紀大了就聰明一點,把重活留給別人做嘛!他卻說,如果人人都為自己著想,那怎麼能辦成事?對於搞村建設集資,是最難辦的事,要家家戶戶找人湊錢。有的人不在家,錢湊不齊,就不能辦事。於是,父親就想盡方法,哪怕自己墊出來也要把這個事辦成。

我們那裡山多樹多,每到冬季或清明時節,由於上山砍柴和祭祖的人多,所以容易引發火災。為了保護人們的財產,父親經常破開嗓門召集人上山撲火救樹苗,每次弄得一身黑灰,鞋子都破了好幾雙。有些人去撲了幾次火,沒有好處,就不願意再去。父親最後花錢給每人買了一雙布鞋,算作鼓勵。

20xx年的時候村裡還每年發幾十元的工資,可沒發兩年,這錢就沒了。據說是村裡想節省這筆開銷。可是父親仍然繼續為村裡的人辦實事做好事。因為受到父親的影響,我也經常幫助別人。當聽到別人衝我微笑地說謝謝的時候,我領會到父親為什麼喜歡做好事了,因為做好事真的能收穫快樂和人生的意義。所以,從那以後,我再也不覺得父親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