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1月黨員幹部理論學習計劃

欄目: 學習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2.87W

1、 學習“團結中國 民族共進(共和國輝煌65年)”一文

1月黨員幹部理論學習計劃

剛剛過去的西藏拉薩雪頓節,接待遊客再次創出歷史新高。其中不少遊客是坐著火車沿青藏鐵路而來。

“坐著火車去拉薩”如今已成西藏旅遊新時尚。這條“天路”,不斷上演著神奇,迄今仍保持著全年趟趟爆滿、一票難求的景象。

xx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56個民族共同的夢,要靠56個民族的共同奮鬥來實現。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56個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群眾架起一條條幸福“天路”。

政策給力,熱土湧動發展潮

今年是民族區域自治法頒佈30週年,民族區域自治,這一彰顯中國智慧的民族政策不僅鞏固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也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奠定了騰飛的基石。

如果按照發展速度點亮中國版圖,那麼,近年來最亮的地方,無疑是西部地區和民族地區。

解決民族問題,發展是關鍵。民族事業發展史上,西部大開發戰略勢必佔據特殊重要的位置。黨中央、國務院在世紀之交作出的這一重大決策,將廣袤的西部點化為發展熱土。民族地區自此進入跨越式發展的軌道,發展速度更是超過了東部,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次。

近年來,中央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更得力、更具體的扶持政策措施,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編制了扶持少數民族事業、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興邊富民行動3個專項規劃。

中央的扶持政策越來越精準,既為民族地區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更激發其內生動力,因地制宜,走出一條具有本地特色的新路子。我國先後編制實施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海南國際旅遊島、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天山北坡經濟帶發展等30多個專項規劃;還出臺了促進新疆、西藏、寧夏、廣西、內蒙古、雲南、貴州、青海等民族地區又好又快發展的專門性指導檔案。

政策給力,資金也給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對民族地區的傾斜力度不斷加大。XX年,中央財政安排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同比增長10.5%,中央財政安排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專項資金、興邊富民行動專項資金、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專項資金同比增長分別為13.1%、50%和53.8%。

最好的扶持,還是將民族地區帶入國內乃至國際市場的大流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這樣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國際區域合作成為推進民族事業發展的新策略。

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中亞地區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圖們江地區開發合作,孟中印緬、中巴經濟走廊,喀什、霍爾果斯特殊經濟開發區……對外開放呈現出的新格局,讓民族地區華麗轉身,成為擴大對外開放的排頭兵。

“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寫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上升為國家戰略,進入務實合作、全面推進階段。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偉大的歷史契機。

善政頻頻,全力提升幸福指數

不見人的發展,難以持續。發展成果必須惠及人民,才能躍上更高的發展層級。黨中央在力促民族地區經濟跨越發展的同時,廣施民生善政,著力提升少數民族群眾的幸福指數。

每年全國兩會,盛裝與會的少數民族代表總是人民大會堂前一道亮麗的風景,“80後”黑龍江女孩劉蕾便是其中的一員。她是我國4600多名赫哲族人唯一的全國人大代表。今年兩會,已經是劉蕾連續第七年坐在人民大會堂履行代表職責。

劉蕾的個人成長路,正與國家對人口較少民族的扶持相印證。從巨集觀政策上看,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已經制定實施了兩個五年規劃,“xx”規劃的扶持範圍,已從10萬人口以下的22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擴充套件為總人口30萬以下的28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重點集中在2119個人口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

專為特定區域、特定人群制定的規劃,極大改善了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狀況。一個個地處偏遠的民族,獲得了強勁的發展動力,開始擺脫貧困,奔向小康。

最新資料顯示,到XX年底,這2119個村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179元,比XX年增長47%。其中如京族、赫哲族、高山族、錫伯族、裕固族等的聚居村人均收入超過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兩免一補”政策在民族地區率先實施,新型農村養老在民族地區全面鋪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覆蓋民族地區所有縣(市、區、旗),農村低保在民族地區全面建立,免費危舊房改造、農牧民安居工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把社會建設提高到更高的高度,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民生政策安排,使得少數民族地區的公共服務水平大幅度提高,少數民族群眾真正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民族團結,凝聚在中國夢的旗幟下

xx指出,“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歌聲唱出心聲。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我國各民族休慼與共,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儘管拉薩“3·14”事件、烏魯木齊“7·5”事件等給民族團結帶來了嚴峻挑戰,但各民族在事件中展現出來的守望相助的民族親情,和事件過後面向未來的攜手並進,都證明各民族大團結有著強大的民意基礎和生命力。

“相親相愛,猶如茶和鹽巴。”這句藏族諺語,成為各族人民水乳交融的寫照。朝鮮族夫婦35年收養、扶助120多名各族孤兒和貧困生,漢族軍官十三年如一日照顧、資助回族殘疾青年,龔曲此裡被譽為“穿軍裝的活佛”,李素芝成為藏胞的“門巴”將軍,莊仕華被維吾爾族群眾親切地稱作巴郎……中華大地上,從不缺少民族親情故事,人們從這些故事裡得到啟示:“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中華民族有著多元文化,在這個共有的精神家園裡,需要各民族文化百花齊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而不少民族的文化面對商業浪潮衝擊,存在消亡的危險,保護迫在眉睫。納入法治軌道、編入發展規劃、出臺專門檔案,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政策體系。

文化產業發展浪潮中,數量眾多的少數民族文化精品和品牌也脫穎而出,得天獨厚的民族文化資源得以開發利用,煥發出奪人的神采。

黨的十八大以來,少數民族文化更加繁榮發展,不僅促進了各民族間的大交流,也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2、學習《黨員生活》XX年第9期p4頁《用民生改善檢驗教育實踐活動成效》一文。

3、學習《黨員生活》XX年第9期p24頁《國企管理者要樹立正確的業績觀》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