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扶貧工作計劃範文3篇

欄目: 工作計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88W

盲目的工作只會白忙活,所以制定一份工作計劃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由小編推薦的扶貧工作計劃範文。

扶貧工作計劃範文3篇

扶貧工作計劃範文一

為進一步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拓寬低收入農戶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特制訂2019年扶貧開發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xx大會議精神,立足我局實際,結合低收入戶、經濟薄弱村情況,堅持扶貧扶志、幫窮幫心、脫貧脫根的原則,堅持內外因素結合,變資助式扶貧為開發式扶貧,變輸血為造血,搶抓機遇,加大各項扶貧政策支援的力度,為推動農民增收、強化基層基礎建設、改善村容村貌作出新的貢獻。

二、工作目標

我局扶貧開發的物件主要是上岡鎮沙汪經濟薄弱村和該村11戶低收入戶。

1、經濟薄弱村的工作目標:力促600㎡的黨群活動中心儘快建成並儘快投入使用;全年新增3個以上創收專案;村年純收入達10萬元,比上年增長30%以上。

2、低收入農戶的工作目標:通過結對幫扶和資助,確保每戶農戶年增純收入2019元以上,純收入比上年增長30%以上。通過牽線搭橋,每戶原則上有1人以上在外打工,對老弱病殘、無外出打工物件的

家庭增加1個以上家庭創收專案,全年向農戶提供3條以上致富資訊以拓寬農戶致富渠道。

三、具體措施

對貧困戶主要按季節性特點因戶制宜地開展幫扶工作,對經濟薄弱村要通過組織外出學習、內部探究、掛鉤聯營、產銷服務等途徑,走高效農業之路,拓寬生財之路,拓展創收渠道。

(一)低收入戶幫建措施

春季:①引導農民發展家禽、家畜養殖,採取自籌和支助相結合的方法,發展有一定規模的家庭養殖;②推動剩餘勞動力轉移,協同有關部門對剩餘勞動力開展勞務培訓,幫助有勞動能力的農民到蘇南地區或就近的專案基地、工廠企業務工,增加就業收入;③利用地域特點推廣特種養殖,邀請農業技術員對養殖戶進行技術指導;④幫助農戶甄選發展設施蔬菜、花卉苗木、高效種養等致富專案,拓寬致富渠道,增加百姓收入。

夏季:①開展“助三夏”活動,重點幫助低收入農戶解決夏插後的防旱難題,保證正常生產,打牢秋熟增收基礎;②回訪瞭解農戶種養殖發展情況,組織邀請技術員對相關疑難進行解答。

秋季:①秋收秋種期間,組織黨員幹部和志願者成立秋收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為群眾提供農業技術諮詢、農機檢修等服務,邀請農技專家進村入戶、深入田間,指導農戶切實抓好以病蟲防治為主的田間管理等工作;②組織相關專家對農戶致富專案開展回訪顧問,幫助農戶提升產業效率。

冬季:走村入戶與農戶暢談來年致富謀劃,幫助農戶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來年發展計劃。

(二)經濟薄弱村幫建措施

為了增加村級收入,壯大集體經濟,打牢基層基礎,我局盡心盡力,幫助村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一是組織村幹部到經濟發達村學習,拓寬增收思路;二是將已流轉土地發展育種專案,增加服務性收入;三是今年再流轉500畝以上土地,以土地入股建立農業合作社發展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四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新建村部資產,加大經營和租賃收入。

四、保障要求

1.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幫扶活動的意義,切實加強對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要把做好扶貧開發工作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實實在在抓好落實,領導班子要率先帶頭深入一線,溝通感情,瞭解實情,因地制宜,確保幫扶工作取得實效。

2.做好結合。嚴格按照幫扶內容認真落實幫扶措施,將扶貧工作與黨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相結合,實現幫扶物件戶戶有專案、人人都增收,做到窮親不脫貧、幫扶不脫鉤、責任不解除。

3.嚴格紀律。在幫扶工作中,嚴禁以幫扶的名義增加基層和群眾負擔,幹部幫扶情況將納入年終科室綜合考核,作為科室和個人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之一。

扶貧工作計劃範文二

為深入落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立精準扶貧的長幫效機制,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結合我村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年度工作計劃如下:

一 、工作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遵照縣扶貧辦的工作要求,依靠幫扶單位的支援,圍繞減少農村貧困人口,壯大村集體經濟為中心目標,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力求提高扶貧工作實效。

二、村基本情況

侯村村位於凌笪鄉南部,全村總面積32平方公里,下轄25個村民組,11個自然村,民風純樸,治安良好,人文悠遠,環境秀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侯村祠堂坐落中心村,祠堂內千年牡丹與南天竹,每臨初春,如約盛放,爭相嬌豔,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曾擇居我村,四指窪林場像手掌般,環抱在全縣海拔最高的小二型水庫高草湖畔。全村人口3355人,現有貧困戶165戶,人口310人,村黨總支下設5個黨支部,現有黨員91名。因山林面積較廣,小梯田眾多,故此每戶均在田間地頭套種棗樹等經濟林木和小茶園,自給自足的田園風俗是我村最具典型的特色。主要經濟來源由:種植業、養殖業、林業和外出務工構成;主要產業為林果業,佔總產值 80%左右,其中棗樹佔70%。目前擁有蜜棗加工農戶350餘戶,且已初步形成規模產業,是我縣唯一的蜜棗生產專業村。現已成立7家家庭農場,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

三、脫貧面臨的主要困難

一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仍停留在傳統的種植經營模式上,主導產業蜜棗發展規模較小,總量較少,主要農產品的深加工發展緩慢;

二是村級經濟發展仍然不足。集體土地、集體山林、發展預留用地等資源價值沒有得到充分挖掘,截止2019年已流轉耕地2400畝,林地4100畝。但土地的使用收益率卻不高,專業合作社運作還有待加強;村民致富路子不寬,大部分村民收入來源主要依賴外出務工,普遍缺乏技能,收入仍然偏低,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較普遍,少數有創業投資願望的,又不瞭解有關政策和資訊,找不到合適的創業、投資專案;

三是因基礎設施落後造成公共服務能力仍然較弱。村級道路有30餘公里沒有硬化,村民日常出行非常困難。沒有規範的村級活動場所,現有村部因與教育局歷史產權問題,屬於暫住性質,且面積偏小、條件簡陋,黨員活動室、黨員議事室和計劃生育工作室達不到政策規定的面積標準和獨立議事的要求,村衛生室也達不到相關要求,農家書屋等文化體育休閒場所設施更是空白;村民組分佈較散,村容村貌髒亂差,缺乏必要的綠化、公共衛生設施、夜間照明裝置和活動場所;

四是村民整體文化素質偏低,發家致富的本領不強,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不高;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清苦的飲食造成310名貧困人口中有49.5%因病至貧、因病返貧。

四、幫扶目標任務

目標: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提高扶貧開發效益,促進人民增收、2019年計劃脫貧數60戶;到2019年底,全村實現富餘勞動力全部實現轉移就業、貧困群眾基本脫貧、實現小康水平目標。主要任務:將以解決農民生產、生活為幫扶重點,做好貧困戶建檔立冊工作,針對每戶實際情況,制定點對點的精細幫扶工作策略。發展高效農業專案,培養農民致富帶頭人,加強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提升村級班子的戰鬥力。爭取通過三年的努力,將全村貧困戶脫貧。

五、幫扶具體工作

(一)組織好宣傳工作,一是帶領村幹部和黨員認真宣傳好,貫徹好、學習好黨的xx大及兩會精神。把村黨建工作抓牢抓實,繼續鞏固黨組織在農村工作的重要作用。積極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的教育培養,建立一支能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強有力黨員隊伍;

(二)進一步調研,摸底、走訪。建立民情日記,檔案;組織召開村民小組座談會,集思廣益探索當前農業發展新路子,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走訪村貧困戶,對他們重點幫扶,力爭計劃內幫扶的貧困戶當年脫貧。

(三)依託現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遊。根據目前侯村村所處地理位置,發展鄉村特色旅遊將是我村未來發展的主導產業,也是優化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村經濟增長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可以開展農業生產觀光、農產品加工、農產品採摘等活動,促進特色農業旅遊的發展,建立特色農業旅遊基地,加大開發力度,提高其知名度,今年重點工作有:一是在自然環境優美、交通方便建立有農村特色的休閒活動場所,(需要基建上的硬體投入,重點是村組道路的路面水泥硬化);二是對現有的文化底蘊即省級文化保護單位——侯村祠堂,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父母親墓地進行整體包裝、策化,大力宣傳、提高知名度,吸引遊客;三是對我村特色產業蜜棗進行規劃,建立採摘、觀光和製作等活動專案,讓遊客充分體驗蜜棗生產製作工藝程式;四是對現有民俗文化、龍燈會、舞獅子、玩旱船進行整理與展示,突出侯村的民俗文化特色,增強侯村的旅遊可進入性。

(四) 依託幫扶單位幫扶,積極籌劃爭取專案投入。工作的強力推動,離不開基礎建設上的大力投入,我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基建上的投入主要來源是相關職能部門的投入,2019年我村將在依託幫扶單位的基礎上,積極做好專案申請,並承諾嚴格按照專案要求高標準完成專案實施。

扶貧工作計劃範文三

為深入推進我縣扶貧攻堅,切實改善農牧民群眾生產條件,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結合我局實際,特制訂2019年“雙聯”和幹部駐村幫扶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五次、州

委十屆六次、縣委十一屆四次全委會會議精神,把扶貧攻堅作為全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突破口,堅持科學扶貧和精準扶貧,堅持引領發展、服務群眾、轉變作風、鍛鍊幹部,推進農牧區加快發展,為推進建設經濟發展、生態文明、和諧幸福新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一)駐村幫扶全覆蓋。按檔案要求,我局黨支部選派駐村幹部一名,參與共建共創聯絡村的駐村幫扶工作。

(二)統籌整合形合力。幹部駐村幫扶工作與“雙聯”工作、對口定點扶貧、“掛包幫”、“走基層”。群眾工作全覆蓋等工作有機結合,整合大學生村官、包村幹部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駐村幫扶工作。

(三)統一安排齊推進。“雙聯”和幹部駐村幫扶工作的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為派駐單位和鄉鎮,負責組建駐村工作組,對駐村幹部實行統一安排、統一培訓、統一管理。

三、主要工作

(一)強化宣傳教育,著力引導群眾。向廣大農牧民群眾積極宣傳黨和國家法律法規,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和近期中央、省、州、縣相關重要會議精神,瞭解掌握農牧民群眾思想動態,幫助群眾轉變觀念、增強發展意識,引導群眾崇尚健康文明新風尚,幫助查爾村組織動員群眾加快發展,脫貧致富。

(二)完善幫扶臺賬,凸顯指導實效。通過調查研究,及時找準和發現問題,指導駐點、聯絡結對村立足當地實際,分析致貧原因,收集民意和掌握幹部群眾發展意見,摸清幫扶需求,理清發展思路,按照“從制動發展規劃入手,從解決民生問題破題,從完善基礎設施起頭,從發展特色產業使勁,從加強基層組織著力,從尊重群眾主體做起”的思路,建立完善幫扶臺賬,進一步完善幫扶工作措施,切實解決好駐點、結對聯絡村的共性問題。大力深化彝家新寨建設,切實解決生產生活突出問題,有效改善農牧區生產生活條件。切實推進產業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加農牧民群眾收入。

(三)加大協調銜接,力促專案落地。聯絡部門和駐村幫扶幹部在積極動員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同時,要根據駐點、結對聯絡的實際和需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落實發展資金、爭取幫扶專案,並動員和引導群眾參與規劃制訂、專案實施和工程監管,積極增加農戶收入,壯大集體經濟,切實幫助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

(四)加強技術幫扶,提升致富能力。聯絡部門和駐村幫扶幹部要充分利用群眾大會、支部共建共創活動等有效載體,大力開展送資訊、送科技進農家活動,根據農戶需求,因地制宜深入開展農業生產、農村實用技術等技能培訓活動,讓農牧民群眾切實掌握相關技能,提高致富能力,拓寬就業渠道。同時,幫助培育致富帶頭人,指導農牧民群眾通過建立、參與專業合作社等方式,發展特色產業,不斷提高經濟收入。

(五)助力基層治理,夯實基層組織。聯絡部門和駐村幹部要結合鄉村治理和軟鄉弱村整治工作,緊緊圍繞“集中走訪基層聽民意、化解矛盾糾紛促民和、多辦實事好事解民難、建強基層組織聚民心”四項重點任務,幫助基層推進問題整改、幫助群眾解決具體困難,化解基層矛盾隱患,解決好信訪問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基層治理水平提高,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大力推進黨支部結對共建共創活動,深化鄉村治理和軟鄉弱村整治工作,努力實現幫扶引領向自我提升轉變。

(六)做實結對幫扶,發揮堡壘作用。落實《關於加快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確保黨支部結對共建共創活動“深度推”,加快機關黨建優勢資源向農牧區轉移,構建城鄉黨建互動機制,實現共同晉位升級。幫助查爾村理清經濟發展思路,拓寬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渠道;按照村級活動陣地“1+6”、黨員活動室“八有”標準,幫助指導基層組織規範陣地建設;每季度深入結對聯絡支部開展1次送黨課上面活動、1次送法下鄉活動、1次正反典型宣講活動,集中開展 1次“雙承諾”述職活動,開展基層幹部培訓,物色培養儲備一批後備力量;深化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細化“n+1”“1+n”黨員幫帶內容,大力推行“雙報到”活動,推動黨員領導幹部帶頭到查爾村支部報到並認領黨員服務崗位,組織機關黨員以小分隊形式開展黨員義工日等志願服務活動,以重大節日為契機,進村入戶走訪慰問困難黨員、老黨員、“三老”幹部等,推行“黨員先富”工程,帶動一批貧困脫貧致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進一步健全工作機構,明確工作職責,細化工作任務和舉措。單位“一把手”帶頭,每年到查爾村調研指導不少於2次,充分把握社情民意,跟蹤瞭解工作情況,關心和支援駐村幹部開展工作,主動幫助駐村幹部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二)嚴肅紀律。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項規定和州委、州政府七項規定要求,認真遵守工作紀律,輕車從簡,勤儉節約,不搞迎來送往,不接受基層邀請,不接受地方贈送的禮品和土特產,最大限度減少基層負擔,樹立好黨政機關和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

(三)反饋資訊。暢通訊息溝通渠道,及時反映工作進展和工作動態。注重培養先進典型、總結工作經驗,發現和反映工作中的問題。加強輿論宣傳,努力營造良好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