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技術改造工作計劃

欄目: 工作計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27W

科技進步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的根本動力.技術改造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途徑,是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促進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措施.根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和《浙江省工業發展"十五"規劃》的總體要求,特制訂本規劃綱要.

技術改造工作計劃

一,"九五"技術改造的主要成效

"九五"時期,全省技術改造工作積極貫徹擴大投資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方針,緊緊圍繞加快工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的主線,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推進企業技術進步,保持較高的技術改造投資規模增長幅度,為"九五"浙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技術改造投資總量迅速擴大,有力地拉動了全省工業經濟增長."九五"期間,全省全社會技術改造投資2356 億元,比"八五"時期,增加1513億元,增長1.8倍,年均增長16.6%.其中引進技術裝置用匯34.2億美元,比"八五"時期增長近兩倍.全省技術改造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25.5%,技術改造投資在擴大有效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給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九五"時期,全省國有企業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稅年均增長18%,工業經濟效益評價綜合考核指標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取得重要進展,促進經濟增長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九五"期間,以培育機械,電子,化工,醫藥四個主導產業,改造提高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推進技術改造,推動了全省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通過技術改造,一大批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廣泛應用,一大批高汙染,高能耗的工藝技術裝置被淘汰,一大批小水泥,小造紙,小印染企業被關閉,促進了資源有效利用,保護了生態環境,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企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經過"九五"技術改造,工業企業的規模和水平都上了一個臺階.相當部分企業的工藝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產品的技術含量,質量檔次和附加值普遍提高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五個一批"企業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佔26.3%和40.8%,形成了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大公司,大集團和具有特色優勢的"小型巨人"企業.

(四)積極實施擴大內需的巨集觀經濟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技術改造."九五"期間,全省爭取到國家財政技改貼息資金約4億元.1998年起,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全省共爭取到國債技改貼息資金2.2億元,各級財政用於工業技改的貼息資金達25億元.國家連續降低銀行貸款利率,大幅度降低了企業技改成本.充分利用投資專案進口裝置免徵關稅和增值稅,技改專案國產裝置投資40%抵免新增所得稅等優惠政策,積極引導銀行及社會資金投向技術改造,促進企業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規模擴大.

(五)突出重點,扶優扶強,政府導向作用有效發揮."九五"時期,在促進面上企業技術改造的同時,強化對具有現實優勢和潛在優勢的行業,企業和產品的培育扶持.省政府分別於1996年和1998年下達《關於"九五"期間培育重點骨幹企業若干扶持政策的通知》,《關於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工作的通知》,XX年省經貿委釋出《浙江省當前重點行業,重點產品技術改造投資導向目錄》,加強對優勢企業的培育和全社會技術改造投資的引導.五年間,共實施國家"雙加","雙高一優"和"國債技改"等各類專項專案及省重點技改專案600餘項,其中實施國債重點技改專案50項,建成一批對結構調整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專案.

"九五"時期,全省技術改造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積累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推進企業技術改造的一些好經驗,好做法.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技術改造投入總量還不足,專案技術含量總體不夠高,高新技術產業化專案比較少;二是相當一部分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技術改造專案缺乏穩定有效的技術源;三是企業自我積累能力薄弱,資本市場發育不成熟,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不暢,資金短缺的矛盾比較突出;四是政府對技術改造的管理和引導與市場經濟的要求還有差距,技術改造投資的軟環境亟待改善;五是流通產業技術改造與流通產業現代化的要求還不相適應.

二,"十五"技術改造的發展背景和戰略任務

進入"十五",技術改造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企業技術改造產生重要影響:一方面,這有利於更直接,更廣泛地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分工協作,通過擴大與跨國公司合資合作來加速企業技術創新;另一方面,隨著國內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企業將直接面對全球市場與國外企業的激烈競爭,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面臨嚴峻考驗,迫切要求加大技術改造力度.

——新技術革命不斷加快.世界範圍內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以電子資訊,生物技術等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方興未艾,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的步伐大大加快.這既為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供充足的技術來源和強大的技術支撐,也使得我們在與技術領先的發達國家企業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必須不斷推進技術改造,以適應科技進步節奏加快的更高要求.

——市場需求約束長期存在.需求結構變動加快,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需求約束成為影響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技術改造投資的方向和重點更難把握,技術改造風險正在加大.沿海省市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對我省形成更大的競爭壓力.加快產品升級換代,提高產業競爭力,增加有效供給,促進有效需求,顯得更為重要.

——經濟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加強,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市場加快發展.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主要目標的企業改革繼續深化,自主決策,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投資主體地位逐步確立.在公有制經濟穩步發展的同時,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增長,投資主體更趨多元化.在新的體制環境下,技術改造投資的融資渠道更加社會化,要求專案決策更加符合經濟理性,要求專案實施更加遵循市場經濟規律.

(一)"十五"技術改造的指導思想

以提高市場競爭力為目標,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主線,以體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為動力,以提高質量,增加品種,擴大出口,改善效益為著力點,加強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技術改造,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把我省建設成為國內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地.

(二)"十五"技術改造的基本原則

1,堅持企業主體,市場導向,政府推動相結合.引導企業在現代企業制度框架下,實行技術改造與企業改革改組和加強管理的有機結合.引進多元投資主體,優化股權結構,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 進一步鼓勵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強化企業技術改造的內在動力和投入機制.政府通過法律,規劃,政策,資訊等手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推動企業技術改造.

2,堅持扶優扶強,突出重點與全面推進相結合.政府對技術改造投資的引導和管理,面向不同型別,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實行統一的產業政策和技術進步政策.在鼓勵和支援各類企業加強技術改造的同時,堅持扶優扶強,突出重點.集中力量扶持優勢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支援技術先進,產業關聯度大,帶動效應強,經濟效益顯著的重大技術改造專案,尤其是"五個一批"企業的技術改造.

3,堅持企業自主創新與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相結合.把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引導大中型企業著力建設以自主創新為基礎的技術支撐體系,繼續大力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裝置,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實現二次創新,以引進促創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吸引更多的外資,引進更多的技術,嫁接改造現有企業.

4,堅持技術改造增量投入與存量調整相結合.立足現有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充分利用現有資產實施技術改造.鼓勵企業推進資產重組,實行兼併聯合,促使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通過技改投資帶動存量資產優化配置.把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與企業重組結合起來,在存量調整的基礎上進行增量投入,以降低投資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避免亂鋪新攤子,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

5,堅持技術改造與調整產業佈局結構相結合.實施城市化戰略,促進相對分散的工業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向城鎮集聚,促進大城市中心區的加工業向周邊地區或中小城市擴散,為大城市加快發展第三產業騰出空間.在推進技術改造與調整工業佈局的結合上,重點抓好鄉鎮工業專業區和特色工業園區建設.

6,堅持技術進步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生態效益並舉,堅持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加大環保治理投入,推廣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新裝置,推行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加強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提高資源有效利用率;優化能源消耗結構,擴大潔淨能源在生產中的運用,積極開發可再生能源.

(三)"十五"技術改造的主要預期目標

——技術改造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十五"期間,全省全社會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2%;技術改造投資總量由"九五"的2356億元增加到4000億元;技術改造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提高到30 %,技術改造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普遍提高.到"十五"期末,工業技術裝備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或二十世紀90年代末國際水平,其中一批重點骨幹企業和主導產品的技術裝備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電子資訊科技應用和企業資訊化水平在國內居領先水平.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取得重要進展."十五"期末,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對全省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體現;傳統產業的技術層次和產品附加值明顯提高,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

——重點骨幹企業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圍繞"五個一批"企業,組織實施重大技術改造專案.大公司大集團和"小型巨人"企業的技術裝備,創新能力,管理水平,經濟效益等綜合競爭力明顯增強,在國內同行確立較大優勢,在國際上開展跨國經營.力爭有5家企業年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以上,10家企業達到50億元以上.

——技術改造管理體制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按照建立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和與國際規則接軌的要求,形成市場配置資源,企業自主決策,銀行獨立審貸,政府間接調控和資本市場較發育,中介機構服務較完善的技術改造執行體系.專案審批明顯減少,專案登記備案制加快實行.政府對技術改造管理的方式,從主要依靠行政審批轉向政策引導,資訊傳導,法律監督和服務企業.

三,技術改造的重點投資方向

(一)資訊產業.重點發展通訊產品,網路產品,數字家電產品,新型元器件和電子材料等電子資訊產品製造業;以圖形軟體,cad工具軟體,工業控制軟體等具有特色優勢應用軟體為主的軟體產業;以電子商務,網路增值服務和資訊諮詢服務為主的通訊和資訊服務業.著力提高資訊產業的數字化,網路化和智慧化水平.

(二)紡織服裝工業.重點發展高檔服裝面料,優勢品牌服裝,產業用紡織品和裝飾用紡織品.進一步提高清鋼聯,精梳機,自動絡筒機和無梭織機等先進裝置的裝備比例,發展優質精梳紗,無結頭紗和無梭布;採用複合,改性,多組份纖維生產技術,提高化纖差別化纖維率;有重點地發展熔體直接紡滌綸纖維;採用先進印染和塗層,柔軟,抗皺免燙等後整理技術,提高化纖模擬面料,纖維混紡,複合,交織面料及純棉,呢絨等天然面料的印染後整理水平.以發展優勢品牌服裝為重點,提高服裝設計和加工製作水平,提升服裝品牌,擴大出口.發展一批市場潛力大的產業用紡織品及化學纖維;提高裝飾用紡織品檔次和附加值,促進向系列化,配套化,功能化和藝術化方向發展.

絲綢工業.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印染後整理技術和前道高精尖技術,重點發展新型絲類和複合纖維,高檔真絲綢和新一代化纖綢產品,促進絲綢產品向高檔化,功能化方向發展.

(三)輕工業.圍繞改善生活和擴大出口,適應多層次,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及消費升級趨勢,著力發展名牌產品和特色產品,壯大優勢行業規模,進一步形成一批在全國有競爭優勢的輕工產品.

食品工業.廣泛應用生物技術等新型加工技術和新型包裝技術,開發食物資源,改善食品原料,改進食品包裝,實現食品的方便化,功能化,綠色化和多樣化.重點發展綠色食品,新型特色食品,海洋生物食品,營養保健食品,方便食品,功能食品,提高食品精深加工程度.

家電工業.開發和應用數字技術,節能技術,靜音技術,感測技術等先進技術.重點發展智慧化,個性化,節能和環保型的電視機,洗衣機,空調器,冰箱冷櫃及其壓縮機等大家電和吸塵器,吸排油煙機等特色小家電產品;積極開發適合農村消費特點和國際市場需求的家電產品.

造紙工業.發展工業技術配套用紙和特種紙,重點發展資訊產業用紙,大力發展生活用紙;調整紙板品種結構,提高高檔紙板比重;開發高強度,高白度,低汙染的製漿技術和廢紙脫墨及廢水處理技術.

皮革工業.發展高檔皮革,合成皮革和新型皮革化工材料,開拓皮革製品應用新領域.

塑料製品工業.以農用塑料和包裝塑料為重點,以工程塑料和化學建材為突破口,大力發展工業配套和中高檔日用品等塑料製品.

(四)機械工業.發展以摩托車,重型車,改裝車及汽車關鍵零部件為重點的交通運輸裝置;以大型空分成套裝置,發電成套,輸變電成套,冷熱源與通風成套為重點的重大成套裝置;以新型紡織及工業縫紉機械,新型塑料機械,新型醫療器械等為特色的專用裝置;以高精度專特軸承,智慧化低壓電器為重點的關鍵機械基礎產品;以水稻作業機械等為重點的先進適用農用機械;以及高檔印刷和包裝機械等.

光機電一體化.採用光機電一體化技術,重點發展數控數顯加工裝置,提高機械製造水平.主要發展多種專用數控機床,提高機床產品數控化率和整合化水平;加快發展數控數顯機械壓力機,油壓機,數控生產線等.

(五)石化工業.進一步發揮精細化工的特色優勢,以新型合成技術,膜分離技術和催化技術為核心改造傳統精細化工,促進精細化工高檔化,系列化.重點發展氟化工,染料,農藥,醫藥中間體等精細化工產品.氟化工重點發展大噸位含氟材料,氟里昂替代品及其原料,氟產品的深細加工.加快發展高濃度複合肥,磷肥和無公害農藥及新劑型,淘汰一批小農藥企業和高毒農藥.

(六)生物工程和醫藥產業.運用微生物,基因,細胞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重點發展無公害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等新型生物化學品,動植物細胞工程產品,新型生物及化學藥物,基因工程藥物;運用酶技術,新菌種培育等現代技術進行傳統發酵,化學合成製藥工藝改造,開發新產品;大力實施中藥產業現代化工程,全面改造藥材種植,提取和製劑工藝.

(七)建材工業.廣泛採用新型幹法工藝技術,鼓勵發展日產XX噸及以上新型幹法窯水泥.發展優質玻璃和超薄超厚平板玻璃,發展特種玻璃和玻璃深加工;發展萬噸以上池窯拉絲玻璃纖維.發展建築保溫隔熱材料,中高檔建築塗料,塑料管材管件,建築裝飾木(竹)製品,中高檔建築五金件和建築鋼結構等新型建材.發展中高檔建築陶瓷和特種陶瓷等.

(八)冶金工業.以建設現代化的鋼鐵聯合企業為目標推進技術改造,實現主體裝備國內一流,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國內領先;重點發展特殊效能鋼,促進以產頂進.以具有特色優勢的不鏽鋼管材,板帶材和棒線材為重點,發展不鏽鋼產品深加工.積極適應高溫工業的需求,發展優質高效耐火材料新品種和高溫隔熱節能新材料.圍繞合金化,精細化,專業化的目標,採用大型,高速,連續,自動,精密,節能和環保為特徵的先進技術,優化以銅加工為重點的有色金屬加工產品結構.

(九)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奈米材料,新型電子材料,新型合成材料,有機矽和有機氟材料等.用奈米技術對若干行業應用面廣的材料進行改性,特別是推進奈米材料在鉛酸電池,磁性材料,化學建材及塑料等產品中的應用.開發功能化,差別化化學纖維及氨綸等新型纖維材料.

(十)環保產業.大力開發應用除塵,脫硫,輸灰一體化技術,城市垃圾焚燒技術,潔淨煤技術,微電子監測技術等關鍵技術.重點發展工業廢水及城市汙水處理,燃煤汙染防治及除塵脫硫,固體廢棄物處理和綜合利用等成套技術裝備,提高成套化,系列化水平.

(十一)流通業.按照現代流通業發展的需要,重點加強流通硬體設施改造.大力發展集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資訊科技為一體的電子商務,提高流通企業資訊化水平,促進傳統交易方式向現代交易方式轉變.加強流通業技術的標準化和統一化,提高流通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加快運輸,倉儲技術改造與更新,推廣計算機在倉儲管理中的應用,促進物流過程朝專用,高速,節能和自動化方向發展,提高物流配送的現代化水平.

四,加強技術改造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進一步拓寬技術改造籌資融資渠道

1,增強企業自我積累和自我改造能力.鼓勵,支援和督促企業提足用好技術開發費和折舊資金,特別是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加快折舊.引導企業從長遠發展出發,進一步加大企業技術改造的投入力度,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2,推進企業擴大直接融資.選擇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盈利能力強,企業制度規範的企業,推薦上市;鼓勵和支援企業到境外發行股票,募集資金;鼓勵上市公司與其它企業開展專案合作,發揮各自優勢,擴大技改投入;鼓勵有實力的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通過資產重組進入證券市場,借殼上市;重視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籌集技改資金.

3,健全完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設立多種形式的擔保機構,健全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分享"的原則,採取會員制等方式成立擔保機構,通過政府財政資金支援,會員繳納風險準備金,社會募集等多種途徑籌資,開展資信評估,再擔保等方式分散風險,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信用支援.

4,增加政策性導向資金投入.在強化企業投資主體地位的同時,重視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積極爭取國家國債技改專項貼息資金等政策性資金,支援重點技術改造專案.在保持各地現有技術改造財政貼息資金規模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對技術改造的支援力度.

(二)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1,加快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與執行機制.著力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為技術改造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加大技術,管理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力度,探索技術資本化,資本人格化的實現途徑和方式.採用技術參股等多種獎勵辦法,使科技人員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

2,大力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抓住加入世貿組織的有利時機,鼓勵企業引進國外高新技術,引進國外先進而適用的技術裝置,堅持硬體與軟體並重,強化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創新.

3,建立中小企業技術開發服務中心.重視建立面向中小企業,面向區域特色經濟的技術開發服務中心,加強技術資訊交流,促進中小企業與上下游的大企業大集團的技術合作,推廣應用行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推動中小企業與相關行業的科研院所保持密切聯絡,及時掌握最新的技術和工藝發展趨勢,開發應用先進適用技術.

(三)以大開放促進技術改造大發展

1,進一步擴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繼續改善投資環境,制定落實優惠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企業技術改造.特別是引導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企業,開展國際技術合作,立足於在國際範圍內進行投資決策和結構調整.

2,引導優勢企業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合資合作.把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多種形式的合作作為擴大利用外資,推進技術改造的戰略重點.增強區域投資環境競爭力,吸引跨國公司的高新技術投資,發展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引進跨國公司的研究開發機構,緊跟國際技術發展的脈搏,實施技術國際化發展戰略.

3,加強對具有出口競爭力的產業和企業的技術改造.抓住加入世貿組織的有利時機,根據比較優勢原則,加快實施機電,紡織,輕工等一批以擴大出口為主的技術改造專案,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增強國際競爭力,擴大出口規模.

(四)擇優扶強,抓好一批重大技術改造專案

1,優選一批重大技術改造專案.圍繞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四大工程",以扶優扶強為原則,以"五個一批"企業為重點,以《浙江省當前重點行業,重點產品技術改造投資導向目錄》為依據,以若干優勢行業和產品的技術改造專項為主體,選好"十五"重大技術改造專案.支援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能力強,對全省經濟結構調整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公司大集團加快發展;選擇一批產業鏈長的大企業,重點支援與之配套企業的技術改造,提高整體素質.

2,加強重大技術改造專案管理.對於重大和年度重點技術改造專案,加強協調管理.強化法人責任制,加快前期工作,嚴格資金管理和施工管理,做好招投標監管工作,確保投資質量,效益和實現標誌性目標.尤其是加強國債技術改造專案管理,加強對專案實施和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協調處理好專案執行中的重大問題,嚴格追究違規責任,保證專案按照合理工期投產達效.

(五)抓好一批重點工業園區建設

1,以工業園區建設推進城市產業佈局結構調整.抓好工業園區建設,並與城市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把城市中心區的老企業向新的工業園區搬遷改造,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充分利用工業園區新的空間優勢和良好的發展條件.

2,加快鄉鎮企業向工業園區集聚發展.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優化鄉鎮企業空間佈局和產業結構的重要措施,鼓勵和引導鄉鎮企業向工業園區集聚,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形成區域規模優勢.

3,抓好鄉鎮工業專業區和特色工業園區建設.結合實施城市化發展戰略,重點建好100個鄉鎮工業專業區和100個特色工業園區.把鄉鎮工業專業區和特色工業園區作為企業技術改造重點推進區,統一規劃,配套實施,形成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技術改造專案,形成重要的工業增長點.

(六)建立和完善技術改造中介服務機構

1,健全中介服務機構.加快建立一批為企業提供資金融通,投資擔保,技術支援,市場拓展,資訊諮詢,招標投標,人才培訓,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各種投資服務的中介機構,大力培植技術改造投資服務體系.積極推動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基金等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進入企業技術改造服務市場.

2,規範中介組織制度.建立中介機構資質認定製度,完善市場準入規則,督促中介組織遵循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行事.推進各類中介機構實行政企分開,實現社會化經營,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更好地為企業技術改造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建立中介機構專案諮詢服務質量的監督跟蹤制度,完善中介機構進入和退出服務市場的機制.

(七)改進和加強政府對技術改造的管理與引導

1,研究制定技術改造投資政策.立足浙江的產業基礎,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比較優勢的原則,確定技術改造的優先領域.提出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限制淘汰的產業及技術,產品的目錄,提出優勢行業和優勢產品的技術改造專項,適時調整,滾動實施,積極引導企業技術改造投資.

2,降低企業投資的外部成本.進一步規範專案收費行為,繼續清理不合理的收費專案.對沒有依法審批的收費和搭車收費堅決取消;對一些收費過高的專案,下決心降低收費水平.加強對水,電,土地等生產要素價格的合理控制,努力降低企業投資和生產成本.

3,加大技術改造的政策扶持力度.重點用好內外資專案進口裝置免稅,技改專案國產裝置投資抵扣企業所得稅,國家和省重點技術改造貼息資金等政策.增加財政貼息資金規模,改進貼息資金管理辦法,充分發揮財政貼息資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技術改造的作用.

4,進一步改革技術改造投資審批制度.從我省實際出發,以實行專案登記備案製為目標,改革現行審批制度,確立企業的技術改造投資主體地位.重點把握好國家產業政策和可持續發展兩個關鍵控制點.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簡化審批手續,下放審批許可權.

5,加快建立技術改造投資資訊管理系統.創新工作方式,建設網上工程.通過網路辦理技術改造專案確認,招標,備案等管理工作,通過網路釋出國家產業政策,行業發展趨勢,重點支援和限制淘汰的產品目錄等資訊.

6,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政府各有關部門加強合作,協調行動,形成合力.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少干預多服務,寓管理於服務中,為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創造良好的氛圍.

(八)加強欠發達地區技術改造工作

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企業技術改造的扶持力度.運用財政轉移支付手段,在政策和資金上適當傾斜,加快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加強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健全人才,資金和技術引進機制.本著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通過地區協作,技術轉讓,聯合開發等形式,支援和促進欠發達地區企業技術改造.從欠發達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以資源開發,產業轉移為重點,制定專項技術改造扶持計劃;下大力培育欠發達地區的重點優勢企業,支援具有比較優勢的技術改造專案.省掌握的工業財政貼息資金,進一步支援欠發達地區的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重點支援有利於生態保護的搬遷改造和產業集聚,支援東部沿海地區的直接投資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梯度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