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五年級下冊《送元二使西安》優秀教案(精選8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5.72K

五年級下冊《送元二使西安》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五年級下冊《送元二使西安》優秀教案(精選8篇)

1、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送別元二時的依依不捨之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師生對詩匯入,營造氛圍。

同學們, 送別是古詩詞中永恆的話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有人說離別是詩,有人說離別是歌,有人說,離別是淚水。特別是古代社會由於交通不便、資訊不通等種.種原因,人們是喜歡定居而難得遠行的,因為一旦離別,人的前途和生命安危都很難預料。所以,以送行餞別表達深情厚誼便成為一種習俗,送行也因此成為詩人筆下常見的題材。我們讀過“又送王孫去,”——生:萋萋滿別情。讀過“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倫送我情。讀過“孤帆遠影碧空盡,”——生:唯見長江天際流。讀過“莫愁前路無知己,”——生:天下誰人不識君。讀過“洛陽親友如相問,”—— 生:一片冰心在玉壺。還讀過“海記憶體知己,”——生:天涯若比鄰。從這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中,我們讀出了古人那濃濃的友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板書課題。

二、理解題意,介紹時代背景和作者。

1. 指名讀題。

剛才兩位同學讀了課題,你認為誰的讀法是正確的。為什麼?

生:因為元二是一個人

師:元二就是姓元排行第二。排行第二的意思就是在元二的上面還有一個哥哥,我們稱為老大。如果姓董,排名第一,就叫董大。明白了嗎?

誰再來讀題?元二去幹什麼?生:出使安西。

“出使”指什麼?生:出差。 師:用現在的話可以說是出差,可內涵不一樣。

2.介紹時代背景。唐朝的時候,國勢強大,很多國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關係,長安城經常有人被派到國外去出使。而每一次出使,對於當事人來說是既高興又憂傷的事情,高興的是可以為國家建功立業,做出貢獻,憂傷的是要和多年的老友故交分別。這一別就是海角天涯,不知道還能不能再見面了。

安西在哪?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而設的都護府的簡稱,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附近。理解了題目的意思,誰再來讀題?

3.簡介作者。

誰送元二? 生:王維 師:誰瞭解王維?

4.出示王維簡介。

王維(公元701——761)唐代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山西永濟人。他少年聰慧,9歲以文才出名,他通音律、繪畫,長於書法,開創中國文人畫畫風,他的創作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晚年他過著退隱生活。

三、初讀詩歌,掌握節奏。

瞭解了王維,咱們來讀讀王維的這首詩。

1、生自由反覆地讀。

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多讀幾遍,注意:第一,字音要讀準確;第二,節奏要讀清楚。

2、指名讀。

3、有味道了。我請你來推薦一個你們班的朗讀高手來讀讀看!

4、師生合作朗讀全詩。

不用我說,大家一定聽出了這首詩的節奏和韻律。來!我們一起讀!怎麼讀呢?每句詩的前四個字你們讀,後三個字我來讀。

好,味道出來了。我們再讀一次,現在,前後順序調換一次,我讀前四字,你們讀後三字。

味道更濃了。我們連起來讀,我讀題目和作者,你們讀詩歌,注意節奏和韻律。

四、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師:讀詩,不僅要讀出節奏、讀出味道來,更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來。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表達你讀完這首詩的感覺,你想到的是哪個詞語?

(傷心、難過、惆悵、依依不捨、痛苦、憂愁)

五、品讀詩歌,入境悟情。

(一)感受送別景。

1、帶著這種感覺再讀讀課題。生讀題:送元二使安西 師:送別時的景是怎樣的?誰來讀讀有關詩句?

2.指名彙報並相機出示第一、二句。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3.大詩人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讀讀王維的這兩句詩,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4.指名彙報。

5.指導朗讀。

這幅畫面帶給你怎樣的感覺?用一個詞來說。

(清新 生機勃勃 清爽 明麗 欣欣向榮) 師:這就是景語。

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6.創設情境導讀。

讓我們走入景中,去感受渭城的美。

師:我們看到了春回大地,柳枝吐綠的盎然生機——

生讀“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師:看到了春雨潤輕塵的清新,聞到了雨後空氣的芳香——

生讀“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師:看到了春雨綿綿,道路溼潤潔淨,客舍青青。柳條嫩綠的清爽——

生讀“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7.渭城的景色美嗎?這麼美的景色正適合王維和好友愉快地遊玩哪,可王維無心流連這良辰美景,因為他心中裝著一個“別”字。你從這兩句詩中感受到了王維的離別情懷嗎?

8.生齊讀一二句。

9.教師引導並介紹折柳送行的習俗。

師引導: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了飄飄灑灑的細雨和隨風搖曳的柳條,王維為什麼選了這兩種事物,他要向我們傳達什麼呢?雨給了你怎樣的感受(生:綿長、惆悵)師:愁的感覺。

而柳在古人眼裡更是有含義的,古代有折柳送行的習俗,來到送別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給行人,表示折柳贈別。從漢魏到隋唐,這一習俗相沿下來。所以,古人看到柳就會產生離別之意。非常巧的是,;柳樹的“柳”跟“留下來”的“留”音相近。表示挽留的意思。這一雨一柳攪擾著王維的情思,蒙上了淡淡的情愁。

10. 配樂朗讀一二句。

(二)體會送別情。

1.細雨如絲柳色青,離別情深意更濃。詩中有兩句直接寫離別之情的,讀一讀,你感受到了王維濃烈的離別情了嗎?

2.課件出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你感受到了什麼呢?從哪兒感受到的?王維為什麼會這麼依依不捨呢?因為這次離別可不是一般意義的離別。

3.瞭解安西的荒涼。

(1)王維要去的地方是哪兒?。生:要到安西去。

(2)在你的想象中,安西是個怎樣的地方?

(3)出示安西圖。

這裡是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那兒的生活習慣和風俗和我們大不一樣,說話也聽不懂。

4.體會渭城的繁華。

安西滿目荒涼,人煙稀少。而王維和元二喝酒的渭城又是怎樣的呢?

5.體會路途艱險。

(1)從渭城到安西有多遠呢?

(2)出示唐朝疆域圖。

從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時候沒有汽車、火車、飛機,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騎馬去也要用上半年時間。

從渭城到安西要經過陽關。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的西南。它和玉門關都是古時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王之渙在《涼州詞》中寫道:

(3)出示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可見,玉門關外是何等的荒涼啊!而陽關以西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呀?

(4)出示陽關圖、沙漠圖

陽關以西就是安西的範圍了。這一路上雲山浩渺,大漠茫茫,黃沙漫天,舉目無親,陪伴他的是無盡的戈壁和滿目的荒涼。

(5)唐朝著名詩人岑參曾經有詩云:(出示)齊讀: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岑參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6)讀了這四句詩,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6.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會王維的依依不捨。

從欣欣向榮的渭城到大漠茫茫的安西,這一路上會發生什麼事呢?到了安西,他能順利完成使命嗎?又能平安地回來嗎?張騫出使西域用了十三年,蘇武用了十九年時間才回到祖國。更何況,王維此時已到了晚年,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和元二能否再相見很難預料啊。

師:現在,你就是王維,元二即將遠行,此刻你有什麼話要對他說嗎?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7.背景音樂中學生寫作。

8.交流、評議,指導朗讀。

師:這酒中飽含著你對好友的深深的祝福,來,端起酒杯對元二說,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這酒中融入了你對好友的關心、牽掛。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這酒中溢滿了你的難分難捨之情。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這酒中飽含著你的痛苦、無奈、憂愁。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這酒中盛滿了你對元二前途、命運的擔憂,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喝下這杯酒了嗎?生:喝下了。師:可我怎麼感覺到這不是一杯酒,這裡面分明還有點別的滋味!你品出來了嗎?

9.指名朗讀。

師:這是一杯怎樣的酒?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痛苦、悲傷、難分難捨、祝福、牽掛、關心、友誼、難以下嚥)

10.教師創設情境導讀。

師:朋友,還記得我們一起飲酒賦詩,縱馬馳騁的快樂時光嗎?可現在,我們就要分別了。怎不讓人傷感呢?來,再飲一杯酒吧。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朋友,你這一去,路途遙遠,千山萬水,千難萬險都等著你去經歷,你要保重啊。來,我們再飲一杯。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朋友,我真捨不得你啊,出了陽關,誰陪你喝酒,誰陪你聊天?來,再飲一杯酒吧。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朋友,送君千里,終須一別,讓我們就此分手吧。祝你馬到成功,早日凱旋而歸。來,再喝一杯。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據史料記載,王維在元二離開5年後就病逝了,在這期間,王維和元二是否重逢過,我們不得而知。現在,你理解了王維的依依不捨了嗎?

六、欣賞《陽關三疊》。

師:千杯送別的酒,萬句祝福的話。此時此刻已難以表達朋友間依依不捨之情。聽,是誰唱起了這憂傷低沉的曲子。

1. 播放《陽關三疊》曲。

師:這是後人根據這首詩譜成的曲子叫《陽關三疊》,也叫渭城曲。

2.在陽關三疊的背景音樂中學生再次誦讀全詩。

聽,這熟悉的曲子再次響起,讓我們再次誦讀,讀出你的感受。

七、比較送別佳句,體會不同風格。

1.談話: 送別詩的千古名句還有許許多多,我們一起來看王勃和高適這兩位詩人的詩句。

2.出示送別名句,引導比較,體會作者感情的細膩。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師:讀讀這兩位詩人的詩句,再和王維的兩句詩進行比較,你有什麼別樣的感受?

3.指名談感受。

師:王維的兩句詩道出了我們常人的感情,所以被推為送別詩之首。

4.創設情境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師: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個春天的早晨,王維在渭城送別好友元二,真情流露,創作了千古絕唱《送元二使安西》,生誦讀全詩。

師:於是,千百年來,一代代人口中傳送著這千古絕唱《送元二使安西》,

生誦讀全詩。

師:一千二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在這裡學習古詩,誦讀經典《送元二使安西》,生誦讀全詩。

師:若干年後,當你和好友分別時,你會想起這千古絕唱《送元二使安西》

生背誦全詩。

八、總結談話,佈置作業。

同學們,送別是古詩詞中永恆的話題,不管是怎樣的送別,都書寫著同一個字——情,人間最美是真情。除了友情,還有親情、師生情等,也許,你也有一些話想對親人或朋友說,或者你也有一個分別很久的朋友,課後,把你想對他說的話寫下來。好好珍惜這份真情吧。

五年級下冊《送元二使西安》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 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時局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1 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收集送別詩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同學們, 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2.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麼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去了,汪倫很捨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4.師板書課題。(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學習古詩

(一)複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現在,讓我們根據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麼解釋?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 元二:王維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護府

(2)強調題目讀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啊?(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王維 701-761),字摩潔,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註,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彙報。

渭城朝雨浥輕塵,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雲間)

浥:溼潤(注意字型)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溼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麼?感受到什麼?(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們依依不捨)

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師小結: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麼?(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多誦讀,悟詩情

(1)複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瞭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麼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彙報:哪個小組願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三、練習

比比誰的反應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這個字讀________。

4.柳樹的顏色是________。

5.古詩前兩句是寫景還是寫送別的?

6.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同學們反應都很快, 有興趣的下課後自己出幾道題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課外拓展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生自己說說以前學過的或讀過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學習又學了一首送別的詩,這裡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五、總結

一首簡短的古詩, 往往包含著詩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學們課後能自己找幾首古詩來反覆誦讀,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生字書寫本。

3.背誦、默寫這首古詩。

五年級下冊《送元二使西安》優秀教案 篇3

一、找地名,初讀解題

(李叔同的《送別》引入古詩。)

1、(課前播放幻燈片《送別》)才華橫溢的李叔同先生創作的這首《送別》,在抒寫離情別怨的詩文中尤其膾炙人口,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在中國古典詩歌中,“離情別怨”可以說是永恆的旋律。今天,我們將要送別的是千古傳唱中的哪一曲呢?板書:

(播放課件。)

2、讀題,你從詩歌題目中明白了什麼?理解“使”。解讀“安西”:

唐朝的安西都護府,在現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

3、初讀全詩:

(古詩幻燈片。)

請大家大聲地讀讀詩歌,注意把生字讀準。

找一找這首詩裡還有哪些地方名?解讀“渭城”:陝西省咸陽市東北,“陽關”:漢朝設定的邊關名,在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古代跟玉門關一樣同是出塞必經的關口。這幾個地名跟送別有什麼聯絡呢?讓我們細細地體味這首古詩。

二、知詩人,以畫解詩

1、師:是誰送元二使安西?關於詩人王維你知道一些什麼?

2、課件顯示王維簡介:

王維: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3、讀王維的這首詩,你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你是從詩歌的哪幾句中看到的?

雨:什麼時候的雨?怎樣的雨?

板書:

客舍:客中送客。

板書:

客舍

柳:“留”的諧音。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

板書:

我們來讀一讀王維詩中的這幅畫:“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三、品詩意,三嘆“故人”

1、師:王維和元二是什麼關係?從詩歌哪個詞中直接可以看出?

板書:

故人

2、師:再讀讀古詩,和同桌討論一下,詩中哪些地方,還能找到元二和王維是好朋友的依據?

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裡讀出他們是好朋友。

師:(板書:酒)(播放課件)“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連心的酒,“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酒是澆愁的酒,那,“勸君更盡一杯酒”,是一杯怎樣的酒?

(離別的酒,友誼的酒,祝福的酒,連心的酒……)

引讀這是一杯( )的酒──生接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師:讀讀整首詩,再想想,元二和王維看到哪些景物,離別的愁緒會更濃?

透過客舍的窗外,他們看到了──(指板書:雨)

師:女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透過客舍的窗外,他們看到了──(指板書:柳)

師:男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指板書:客舍)王維為送友人,從長安一路送到離長安城三十里外的渭城,在此地的客舍擺上一桌酒席為朋友餞別。客舍,本來只是旅客的暫留之地啊,自己都漂泊在他鄉,卻要在這裡送別朋友,怎能不傷感別離──齊讀“勸君……”。

4、師:真的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真的記不清說了多少遍祝福的話。此次分別,不知何時相見。安西有多遠?

(課件顯示地圖。)

師指地圖:安西在遠離中原的新疆,那時的安西時局常常動盪不安。

渭城又在何處?

(陝西省咸陽市東北。)

陽關呢?

(漢朝設定的邊關名,在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古代跟玉門關一樣同是出塞必經的關口。)

從渭城經陽關到安西,有多遠?

(大約有3000多公里,橫穿了大半個中國。若是元二用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馬車,也要半年多的時間才能到安西。陽關以西,千里迢迢,人煙荒蕪。)

師:自古人生重離別。古代社會由於種.種原因,人們是重視定居而難得遠行的,因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難預料。而此次朋友遠離故人,奉命出使千里之外,此一去,固然也能得勝回朝,衣錦還鄉,然而長途跋涉,其艱難痛苦,何以想象?況且古人說: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切換到幻燈片。)

師:也許渭城這兒春雨綿綿,安西那兒卻──黃沙滿天。

也許渭城這兒生機勃勃,安西那兒卻──滿目荒涼。

渭城這兒有飲不盡的故鄉水,聽不完濃濃的家鄉話,安西那兒──舉目無親,鄉音不再有。

(切換到古詩課件。)

師:想到朋友即將遠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這種難分難捨的情緒化作──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想到朋友即將遠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前途渺茫,這種難分難捨的情緒化作──生讀“勸君……”。

5、師: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門外的馬車就要起程了,朋友之間就說最後幾句話吧!快快把它寫下來,可以是元二對王維說的,也可以是王維對元二說的。

(背景音樂。)

板書:

依依惜別

6、指名朗讀依依惜別的話。

四、明古風,體會別意

師:你在課外還蒐集了哪些送別詩?

(課件別詩欣賞。)

人生自古傷離別──配樂誦讀別詩。

五年級下冊《送元二使西安》優秀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陸游寫的這首愛國詩。

★背誦和默寫課文。

★在拓展閱讀中體會陸游的誠摯的愛國情懷。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課件。

學習過程

一、誦讀全書,感悟詩語音韻美。

師 (板書: 秋)秋在許多文人的眼中是淒涼的,傷感的。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板書:陸游)面對秋夜(板書:夜)迎著習習涼風,他傷感(板書:感)什麼呢?我們來學他寫的一首詩,拿出本子,和老師一起把課題完整地寫下來。

師:憑感覺,你認為這個題目該怎麼讀?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出現了好幾種停頓的讀法,到底哪一種恰當呢?我們理解了這個題目的意思就知道了。我們看,這個“曉”指什麼?

生:“曉”是指天亮的意思。

師:整個題目呢?

生:秋天的後半夜,將要時候,陸游走出籬笆做成的門迎著習習的涼風深有感慨。

師:把題目的意思自由講一講。

(全體學生練講詩題目的意思)

師:根據題目的意思,我們可以再來讀一讀課題。

生:(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我們學古詩離不開一個“讀”字,請同學們放開嗓子讀課文,多讀幾遍,讀準沒個字音,把這首詩讀順口為止。

生:(自由朗讀)

師:(大螢幕顯示詩)我請幾位同學讀一讀詩。

師:這首詩中有兩個生字,請同學們抄一抄。抄寫完後再自己讀一讀,讀到背誦出為止。

生:(抄生字,並且背誦。)

師:(巡視)老師發現有好多同學都已經背誦出來了。少兒好記性,咱們是應該趁這大好時光多背誦一些詩詞名句。我們一起背一遍。

二、理解詩意,領悟詩語精練美。

師:讀了好多遍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的畫面嗎?咱們可以藉助書上重點詞語的解釋(板書:釋)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解釋。

生:(自由讀)

師:我們可以嘗試著把自己從詩中讀到的畫面說一說。

生:(自由練說,教師巡視)

師:誰能把第三句的畫面說清楚。(發現有幾位學生舉手,指一名學生上講臺說)

生:“在金兵統治地區的人民受盡了折磨,眼淚都哭幹了。”

師:難句攻克了,其他幾句表達起來應該不會有大問題,誰會?

生:三萬里長的黃河浩浩蕩蕩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西嶽華山直插雲霄與天連在了一起。可惜這大好河山落到了金人手中。在金兵統治下的人民受盡了折磨,眼淚都哭幹了,他們盼望南宋王朝的軍隊來解救他們。可是等了一年又一年,終於失望了。

師:說得真有水平!有些詞語很有畫面感,比如:“浩浩蕩蕩、直插雲霄”等

三、拓展畫面,領悟詩中表達情。

師:一首詩的畫面和內涵僅是短短的幾句話就能蘊涵?不是的。“遺民淚盡胡塵裡”又是怎樣的情景啊!

課件(音樂畫面)介紹背景:

(解說詞)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開封,第二年4月七年級,金兵俘虜了皇帝和后妃、皇女以及其他皇親國戚共三千人北去。大量皇室用品和所藏的書籍全部蒐羅一空,北宋政權滅亡。5月,宋高宗稱帝,建都杭州歷稱為南宋。祖國的一半土地被金兵佔領,淪陷區的老百姓在金兵的蹂躪下受盡了折磨。而皇室卻在杭州花天酒地。有詩寫道:

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朝廷對金採取屈辱投降的政策。簽定屈辱的條約:①南宋世世代代稱臣於金;②東淮水中流,西至大散關,中間唐鄧兩州都屬於金國;③每年向金交納銀25萬兩,絹25萬匹。陸游生活在這樣屈辱的年代,怎能不心如刀割!帶著此情、此恨,我們讀讀這首詩。

師:南望王師又一年,盼了多少年啊!他天天盼,日日盼,52歲時,他寫下了這樣的詩。

(大螢幕顯示,配有插圖)

關山月

1177年陸游 52歲作

中原干戈古已聞,

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

幾處今宵垂累痕。

干戈:戰爭 豈:難道 逆:叛逆者

師:從52歲盼到61歲,他寫下了這樣的詩作的(引讀)

(大螢幕顯示,配有插圖,學生朗讀)

書憤

1186年陸游 62歲作

早歲哪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氣如山:氣壯山河 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

瓜洲渡、大散關:分別指地名。

師:盼啊,盼啊,盼到了67歲,終於病倒在床,在詩中這樣寫道:

(大螢幕顯示,配有插圖,學生讀。)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192年 陸游 67歲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恩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尚:還 戍:守衛 輪臺:邊疆 夜闌:夜深人靜的時候

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

師:秋風習習,夜不能寐,恨青山落入他人之手。陸游望穿雙眼,盼到了68歲,

(大螢幕顯示,配有插圖)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193年 陸游68歲作

三萬裡河東入海,

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

南望王師又一年。

(學生一起有感情地讀完全詩)

師:盼到了86歲,還是沒有看到祖國統一啊,他死不瞑目呀,憂憤之極傷心地留下了千古流誦的詩篇,帶著生前的恨不見中原的憤恨與世長辭。

(大螢幕顯示,配有插圖,學生朗讀)

示兒

1121陸游86歲作

死去遠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我們就選擇其中一是首詩背誦下來。

(學生自由背誦後彙報背誦的情況)

師:長眠在地下的陸游一定還在盼望中原的統一。陸游死後66年,也就是1276年元兵攻入杭州(課件顯示)俘虜了南宋皇帝,實現了全國的統一。陸游的子孫雖然看到了九州一統,可那是元人統治下的中原統一,而不是陸游希望的南宋王朝統治下的九州大統,他的子孫在家祭的時如何像祖先哀告呢?假如陸游地下有知,又該是何等的感慨呢?我們再來讀一讀今天所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生:(用悲涼、高亢的情感背誦《〈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帶著這份悲憤,我們把這首詩刻在我們的作業本上。或抄寫或默寫。

四、總結全詩,激發研究興趣。

師:大家也許還不知道,陸游寫詩60年,一生創作了一萬多首詩,其中愛國詩就佔了近80%。

師:課外我們可以開展一些語文活動,哪些學習活動呢?

生:收集陸游的愛國詩。

生:開展陸游詩的朗誦會。

生:編寫有關陸游的研究報告,如“生平介紹、所處年代,詩歌歸類”等等。

師:你很有創意,是一個研究型的人才。

生:陸游詩配上簡筆畫。

生:·····

師:期盼著你們的研究成果儘快與大家見面。

板書設計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遺民苦盼

憂國憂民

五年級下冊《送元二使西安》優秀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感受我國古代進步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珍視友情的高尚情操。

3、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能正確地朗讀、背誦。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逐字逐句地理解詩的意思,邊讀邊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

難點: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1、播放黃河、華山的圖片,請同學們談談看了圖片之後的感受。(雄偉、壯觀……)身為中國人,你感到?(民族自豪感)

出示詩歌的前兩句“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這句詩中的河、嶽指的就是黃河和華山,從詩中的哪些字詞能體現出它們的雄偉壯觀?請同學們找找看。

交流,邊交流邊釋義。

重點:三萬裡五千仞摩

個別讀,齊讀

祖國的山河如此的壯美,(板書)可它卻曾被踐踏在金人的鐵蹄之下。播放視訊。

從這段影片中,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你又感受到了什麼?多請幾位同學來交流。

金兵入侵北宋時的場景讓大家……。你們知道嗎?北宋後期,民不聊生,那是因為北方強大的少數民族“金”大舉出兵,一舉攻下了都城汴州,掠去皇帝及大量財物,最終北宋王朝宣告滅亡。後來趙構稱帝,遷都臨安(杭州),恢復宋國號,史稱南宋。邊說邊出示地圖。

北宋的皇帝大臣南遷了,北方的老百姓能跟著南遷嗎?不能,這些留在北方淪陷區的百姓就被稱為“遺民”出示“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齊讀這句詩。那麼詩中的胡塵又是指什麼呢?交流。

“胡”是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這裡主要是指金兵,“塵”呢是灰塵,灰塵怎麼來的?騎馬揚起的,就像大家剛才在影片中看到的,想象一下,當時北方老百姓的生活如何?和同桌交流,之後再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說,一是百姓生活的苦,而是他們的內心還會有什麼企盼?

一年過去了,他們在企盼著,讀——生讀“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10年過去了,他們在企盼著,讀——生讀“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20年過去了,他們在企盼著,再讀——生讀“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詩中哪個字最能體現他們的感受?“盡”“又”請同學釋義這兩句古詩。

是啊,北方的遺民盼了一年又一年,這首詩的作者也正是如此,他就是陸游,讓我們一起齊讀整首詩。生齊讀。

讀了這首詩,你能體會到陸游的心情嗎?生交流

師補充介紹陸游:陸游一生勤於創作,寫了大量表現抗金保國的作品,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此時,他已經身處南宋,生活安定,但當他看到“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統治者們終日尋歡作樂、昏昏度日,想到北方老百姓們水深火熱的日子,他的心情難以平靜,讓我們再讀這首詩,體會作者的心情.

寫這首詩時,陸游已經65歲,但只要一想到北方的遺民就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於是寫下了這首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邊說邊出示詩題及停頓,讓我們帶入詩題齊讀這首詩。

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請看他臨死前留下的詩《示兒》,出示,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讀讀。

五年級下冊《送元二使西安》優秀教案 篇6

努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提高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學習精神。為了有條不紊的完成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對本學期工作做如下計劃。

一、 學生情況分析:

經過上學期的學習生活,多數學生在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方面都達到了學習目標,多數學生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他們都比較感興趣。但隨著年級的增高一些學生學習數學的為難情緒也顯現出來了,也有厭學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抽測考試中孩子們的成績都不錯。平均成績在85分以上,這只是平均成績,有些孩子的學習能力不是那麼盡如人意。每個班學生都有沒達到60分的。因此平均成績不能代表所有學生學習數學的個體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每一個孩子學習數學的真實狀況。因此對學生,我還應該關注更多的是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對能力比較強的孩子要再接再勵使他們的成績進一步提高,並繼續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能在原來基礎上成績和興趣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因數與倍數,在前面學習整數及其四則運算的基礎上教學初等數論的一些基礎知識,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5、3的倍數的特徵,質數和合數。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分數的加法、減法,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圖形的變換、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變換;探索並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眾數和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知識。在學習平均數和中位數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教學眾數。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都是反映一組資料集中趨勢的特徵數。平均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比較穩定、可靠,但易受極端資料的影響;中位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但不受極端資料的影響;眾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也不受極端資料的影響。當一組資料中個別資料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眾數或中位數來表示這組資料的集中趨勢。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3.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4. 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5.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7. 通過豐富的例項,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資料的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資料的不同特徵。

8. 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資料。

9. 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 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合作探索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並體驗學習的快樂。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6、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7、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8、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9、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五、達到目標:

1、繼續提高學生的計算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85%以上的學生能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完成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能夠在數學學習中發現美和欣賞美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4、進一步感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與形都能用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逐步產生對數學的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六、完成目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資料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3、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6、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七、業務工作: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業務學習活動。學習新課改精神,使理論和教學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進步。

2、積極參加學校聽課日活動和學校的團隊活動學習同事們的教學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3、堅持向40分鐘要質量,使課堂變得高效有序。讓學校、學生和家長滿意。

五年級下冊《送元二使西安》優秀教案 篇7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的五{1}、五{2}兩個教學班,每班學生數為40人左右。由於我擔任這兩個班的數學課,所以對學生比較熟悉。學生對勞動技術課還是比較喜歡,他們喜歡動手,喜歡做實驗,這對我來說有利於上好本學期的勞動技術課。但是也有極個別的學生上課不認真,比較隨便,影響了上課,這學期對這些學生要加強教育。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級的勞動技術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社會生活為主要內容,編排了一些看看、說說、做做的內容。尤其強調實踐性,要求學生都要親自動手實踐,以提高動手能力。本冊教材內容主要有:1、茶杯套2、奇妙的針法組合3、小錢包4、植樹5、可樂瓶6、可愛的小淘童7、哈哈照相機8、常春藤插育苗法9、校服上的小標記10、養雞11、肉餅蒸蛋12、休閒躺椅模型製作13、點亮金箍棒14、噴水動力車模型製作15、獨輪手腿車模型製作16、洗衣機的使用17、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 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教師還應根據實際適當補充鄉土教材,以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教學措施: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實行)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校科技特色,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為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根據本學期五年級勞動技術課的要求、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我決定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把握綜合實踐活動各指定領域共同的價值追求。

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組成部分,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在性質上,都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都直接面向學生的生活和經驗,都超越具體的體系化的書本知識。在價值追求上,都以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社會責任感,豐富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現實體驗和經驗為終極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種功利的技術和書本知識為終極目的。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製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把握各指定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絡,注意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延伸。

在實施具體的活動主題與活動專案的過程中,不應僅僅侷限在完成某一領域的具體任務上,而應注重各領域任務和內容的相互滲透和延伸。如學生開展關於綠化與環保問題的研究性學習,學生了解了綠化的分佈情況、種類、好處、破壞情況等,得出了加強綠化、保護綠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議,教師可根據實際,引導學生做些環境保護法律的社會宣傳活動,開展力所能及的環境治理的義務勞動,這樣較好地把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結合起來,使得三類活動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努力學習資訊科技,摸索資訊科技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通過運用資訊科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35分鐘教學質量。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績記錄。

6、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五、課時按排:

第一週:茶杯套 1課時

第二週:奇妙的針法組合 1課時

第三週:小錢包 1課時

第四周:植樹 1課時

第五週:可樂瓶 1課時

第六週:可愛的小淘童 1課時

第七週:哈哈照相機 1課時

第八週:常春藤插育苗法 1課時

第九周:校服上的小標記 1課時

五年級下冊《送元二使西安》優秀教案 篇8

一、教學目的:

勞動技術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勞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模式的採用,應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讓學生學習勞動的基本技知識,又要進行實踐操作,把兩者結合起來,並在這些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造性勞動教學旨在培養開拓性的勞動人才,傳統教學注重知識積累,停留于思維、想象階段,創造性教學強調教會學生探求知識、大膽實踐、勇於創新,培養學生具有時代性的創新意識。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由湖北省教學研究室組編,共有十課供選擇使用,主要有:微型手電筒、音樂門鈴、自制電池、簡易電熱切割器、花貓戲蝶、“擊劍”遊戲機、通斷檢測器、磁控轉盤、電鈴、電動機模型。國小勞動可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課堂教學要求學生既動腦又動手,手腦並用。這種教學實踐活動,正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最佳機會。創造性勞動教學終極目標是鼓勵和引導學生增強創新意識、投身創新實踐、探索創造途徑、養成創新習慣。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人,勞動創造了美。生產勞動是人類生存、繁衍和發展的基礎。國小老動教育課程是國小各科中的基礎學科,在國小各科教學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教學重難點:本學期在勞動技術課的教學中,將注重對學生自主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做到深鑽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確教學目的,把握教學難點,做到位學生備教材、備操作、備教具,讓學生全面掌握每項勞動技能、技巧。

三、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學生通過勞動課的學習、家務勞動的實踐,具有了一定的勞動技能,但是對於本冊的小電工知識還是比較陌生的。學生還不知道什麼是小電工技術。通過上冊的學習,學生對小金工工具錘子、剪子、鉗子、銼刀、螺絲刀等等的功能、用法有了解,絕大部分學生對於錘、剪、彎、折、鋸、銼、磨等基本的技術基本上已經掌握,有利於本冊的教學。教學本冊教材,要注重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傳授、基本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在實踐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思想感情。還要注重對學生將進行安全教育,確保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的安全。 四教改措施

1、教師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技術要求、操作過程、注意事項等,通過討論、講解、演示等各種教學手段傳輸給學生。

2、學生通過學習到的勞動基礎知識、方法進行實踐操作,鞏固學到的知識。

3、通過教師講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方法,,教師對學生在活動中反饋的資訊及時進行處理,並做好調整工作。

4、不斷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在各個環節中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