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高三下學期地理教學計劃(精選5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2.16W

高三下學期地理教學計劃 篇1

一、加強基礎知識和主幹知識的教學

高三下學期地理教學計劃(精選5篇)

1.全面、紮實地複習基礎知識

近年來,對基礎知識要求的內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考查學生記憶基礎知識或是再現基礎知識,而是考查應用基礎知識的能力。但這並沒有降低對基礎知識的要求,反而有所提升,尤其是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應用在不斷地加強。不直接考查並不意味著不考查,更不意味著學生不必要掌握,而是變相考查、深化考查。

因此在複習基礎知識時,不應該是讓學生記住地理術語、地理原理,關鍵是理解和應用。①認真、細緻地複習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對地理事物本質屬性的抽象概括,是重要的地理理性知識。近年來常大量引用課本以外的情境和素材來進行考查,要求與所學的知識建立聯絡。這就要求我們在複習時,對地理概念教學一要準確、全面、系統,二要進行適當拓展。

把握原理規律,重在聯絡應用

地理原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絡的地理理性知識,是前人對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理論概括。地理原理主要有地理事物特徵的形成原理,地理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原理,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絡的原理等。近年來對地理原理的考查主要呈現在分析應用上。

在複習地理原理時,一般先分析原理、總結規律,再結合例項、拓展運用,接著推理演繹、尋求步驟,最後強調難點,突破瓶頸。

2.把握主幹知識,提高複習效率

近年來,雖然考查的內容覆蓋面廣、但有些內容出現的頻率和分值比較高,其實這些知識正是學科裡的主幹知識。為了提高備考效率,必須弄清教材的主幹知識。高中地理學科的主幹知識主要體現在:地理學科的知識觀(地理學科特有的知識)、地理學科的價值觀(人地關係、可持續發展)、地理學科的能力觀(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地理綜合分析能力、地理圖象圖表技能)等。

二、培養學科能力,提升地理素養

1.構建思維模型,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地理原理的應用和地理問題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學習時可根據這些規律,適當建立學習模式,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如區域地理學習模式、氣候問題分析模式、日照圖的分析模式、等值線圖分析模式等。

地理學特徵的思維品質是空間思維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空間思維能力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把握空間位置、空間分佈、空間運動的特徵,與地圖關係密切。綜合思維能力表現在合理的知識結構以及與此相關聯的分析、比較、推理等思維過程。

2.重視圖表分析,培養圖表技能

地理圖表是近年來大學聯考試卷中重要的內容組成部分,201_年大學聯考試卷全卷共有各類圖表23幅,提高學生的圖表技能是提高成績的關鍵。審圖能力也是重要的地理能力。審圖的一般過程為:①看圖名定主題;②看圖例鎖定區域位置和地理要素;③看要素分佈和空間聯絡;④分析、歸納、綜合出答案要點。

3.注意創新意識,理解探究過程

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是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從201_年的試題中,可以看出,對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是探究過程的理解和實踐,體現了學習終身有用的能力和意識。

對地理事物進行探究學習,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驗證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全過程,引導考生了解探究問題的完整過程,培養探究能力。

4.指導解題方法,突破論述瓶頸

首先是提高審題能力,包括審讀文字的能力和審圖的能力。審文字材料中的地理概念要做到“因題制宜”,確定思路,做到三審:一審主題、二審材料、三審賦分。

還要注意分析題目中“句子”的成份:找“主語”——確定主題,認定答題方向;找“定語”——鎖定概念內涵外延,找出目標項,如限定的時刻、季節、月份和地理空間;找“連詞”——看看要你回答幾個問題?這也是常丟分的原因。

對綜合題中的簡答題,要重視語言表達的訓練。表達是思維的外在體現。在語言表達時要落實三要領:

①條理性:一個問題答一段,這樣條理清楚,脈絡分明,也可分點敘述,標明①②③④;不要自始至終一個段落,連標點符號也點不全。

②層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答案文字要少而精,問什麼答什麼。但如果沒把握,怕漏答知識點,根據目前的評分標準,則可以適當多答。

③完整性:答題時要求將地理原理與題目設問之間串以一個個地理鏈,使之巧妙相接,儘量具體詳細。如自然的與人文的,有利的與不利的,等等,要全面考慮。

在平時要訓練學生做到答題語言規範、一針見血、言簡意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例如“天氣和氣候”、“地形和地勢”、“水利和水力”、“城市地域形態和空間結構”、“土地和土壤”等,一定要能區分,否則就會詞不達意。

三、平時教學關注身邊、聯絡實際。

(1)體現“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這一新課程理念,以及關注家鄉、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培養。在教學中要關注地方特色、開發鄉土教學資源。

(2)關注地理科學的現實問題、熱點問題、體現可持續發展,是教學中仍需大力關注的。現實生活中的素材是大學聯考命題的重要源泉;突出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區域性特點。區域是地理科學的研究單位,區域特徵和區域差異是地理科學的研究內容,區域發展是地理科學的研究方向,因此區域也是地理學科試題的重點內容。熱點性、新聞性的問題,不必專門設立一個專題,在複習到每一個具體專題時,都要有意識地聯絡和聯想當今世界和中國發生了哪些與本課內容有關聯的新聞事件,思考一下其中含有什麼樣的地理背景和地理意義。

四、二輪複習進度安排與專題設定

(1)201_年2月至3月5日,複習完選修《海洋地理》、《環境保護》(各2個教學案),不再進行二輪複習。

(2)201_年3月月7日——4月30日,完成必修1、2、3的二輪複習。二輪複習不同於一輪複習,要體現跨章節和跨版本的整合,不能照本宣科再來一遍。我們的構想是設定13個專題25個教學案:

①地球運動專題(2個教學案,地球運動的特點和地理意義等基礎知識1個,日照圖解讀與訓練1個)

②岩石圈與地表形態專題(2個教學案,地球圈層結構及地殼物質迴圈、海底擴張學說1個;內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板塊運動1個)

③大氣運動及天氣系統專題(3個教學案,大氣受熱過程與全球氣候變化1個,熱力環流、三圈環流、季風環流1個,氣候特徵、氣候成因及氣候型別判斷1個)

④氣候型別分佈與自然帶分異規律專題(1個教學案)

⑤水迴圈與洋流專題(1個教學案)

⑥自然資源及其跨區域調配專題(結合必修3及海洋地理、環境保護,2個教學案)⑦環境問題與自然災害專題(結合中國地理、海洋地理、環境保護,1個教學案)

⑧區位分析專題(6個教學案,工業區位型別與工業區位條件分析1個,世界和中國重要工業基地1個,農業區位因素(包括東北農業基地建設)1個,農業地域型別(包括亞洲水稻種植業、美國商品穀物農業、澳大利亞混合農業、乳畜業)1個,交通點線佈局與建設熱點1個,城市區位因素及城市內部功能區佈局1個)

⑨人口與城市化專題(2個教學案,人口增長特點與人口問題和人口容量1個,人口遷移與城市化1個)

⑩國土整治與區域可持續發展專題(2個教學案,水土流失(包括滑坡泥石流)與土地荒漠化(包括沙塵暴)治理1個,區域資源開發與可持續發展(包括五大湖、魯爾區、山西能源基地、長江流域等)1個)

⑾產業轉移專題(1個教學案)

⑿空間定位專題(結合世界區域地圖、中國區域地圖,1個教學案)

⒀等值線專題(自然、人文,1個教學案)

(3)201_年5月3日——28日,綜合模擬訓練

(4)201_年5月30日——大學聯考前,考前應試心理輔導,學生自主回顧、質疑問難

高三下學期地理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思想,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核心,體現課程的選擇性和時代性,以發展學生潛能;更新課程評價觀念,關注過程性評價;充分利用高中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提倡學習方式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積極探索資訊科技與物理學科課堂教學相整合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結構,開展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在優化課堂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上有新的提高;注意聯絡社會,聯絡生活實際,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探究性學習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二、教學建議

1、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改革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提高教學效率為根本,以現代教學技術為依託,以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達到有機統一。

要積極探索教學模式的科學化,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和諧寬鬆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教法的研究創新和對學生學法的研究指導,改變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提倡學習方式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注重學生對物理思維方法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檢索、遷移、演繹、推理等學習方法,學會對知識的重組、整合、歸類、總結,對知識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要重視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積極參與學校的公開課、研究課、觀摩課、展示課、探究課等活動。利用評優課、公開課等活動,做好高中物理骨幹教師的發現和培養工作,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帶頭和示範作用。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創設嚴謹務實、民主寬鬆、開放高效的教研氛圍。從整體上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中檔練習題的精講精練,做到典型例題的重點分析並及時檢查各層次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因為在新大學聯考模式下物理學科作為選測科目,更要求物理教學從以往應試教育面向重點學生轉向面對大部分學生。在高三衝刺階段,對不同班級中物理較弱學生應集中補習,補習內容應以中檔內容為主,適當增加一些較難例題。這一時期不宜過晚,考前三個月開始為佳。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在教學目的指引下,以教材為中介,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形成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認知與發展相統一的活動過程。物理教學在教與學的關係上,應強調學的核心地位,教師的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服務學生的學。有效的高中教學需要尊重高中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與國中學生相比,高中生的認知、個性、社會性都得到了更為充分的發展,這些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更適合於從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⑴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針對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自主學習是建立在學生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是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是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是建立在學生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將來的學習需要與興趣,使學習有內在動力的支援;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啟發式教學,在教學內容上切入並豐富學生的經驗系統,使學生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才能增進學生的發展。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學生成長為學習和發展的主人,進而成長為既能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又有能力實現個人價值的人,這就是教育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⑵大力倡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既是提高國家創新能力、競爭能力的客觀要求,也是學生個人發展的要求。每個教師應樹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探究教學觀念,不再把自己當作是傳統教學中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探究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探究學習的過程是:在研究客觀世界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探究能力,獲得理解客觀世界的基礎科學概念,進而培養探求世界的積極態度。應當注意,倡導探究教學,提倡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並不是要學生完全像科學家那樣去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裡所倡導的探究教學,可以說是一種“定向發現”,這樣的探究教學比完全自由的發現更有利於學生掌握探究的方法。探究教學的基本方法是:向學生提出問題,或者使之面臨問題情境,讓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在這裡不直接施教,而是注重學生自身的建立和判斷,僅僅在他似乎誤入歧途時,才給予輔助。有時還可以設計“陷阱”,設計一個要學生經過一番努力才能夠自拔的情境。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個對學習者的能力提出挑戰,儘可能發揮其創造潛能的過程。

⑶組織有效的合作性學習適當採用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會使課堂上討論氣氛濃厚,同學之間互助合作,交流思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分組要合理:分組採用異質分組的原則,將不同性別、學習能力和性格的學生分在同一小組內,形成一種差異互補;每小組學生數不宜過多,以4~6人為宜;每學期還應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操作要規範:小組的學習操作者和學習檢查者的角色要輪流擔任。全班交流中,要體現地位和機會均等,培養學生平等合作的意識。小組發言人不代表他個人,應該代表整組的意見,師生對發言人的評價是對這個小組的評價。要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確保充分的交流和表現的機會。

⑷有效地進行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並不是學習者簡單的、被動的將新知識容納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它的發生需要學習者積極主動地進行一系列心理活動。不同的學習方式反映了不同的價值取向。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各種學習方式對學生髮展的作用,根據高中物理學科的特點,在教學中採用多種學習和教學方式,並將不同的方式結合使用,靈活機智地把教學引向深入。

能夠將物理學科的教學更多的與生產生活和科技發展相結合,避免學生步入”學物理幹什麼?學物理有什麼用?不算分,夠B就行,1B1C也能上”的死衚衕,將物理知識和生活及當今前沿技術結合,讓學生知道物理學對社會發展的巨大貢獻。因此,這就要求物理學科組能適當組織趣味物理,生活物理,生產物理的活動,激發廣大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物理造福人類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3、突出物理學科和物理教學過程的特點進行教學

⑴發揮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大作用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這主要表現在人類的物理知識主要來源於對自然的觀察,特別是來源於物理實驗。物理學中的重大發現及其理論的建立都離不開實驗這一基石,通過物理實驗人們可以提出課題,藉助於實驗,人們能及時發現事實、建立假說。同時,實驗也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標準,也就是說,人們總是利用實驗來驗證建立在理性推理基礎上的假說是否正確。物理學的發展充分表明,實驗不僅僅是一種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或手段,更重要的是,當把實驗昇華成一種觀點,作為一種科學的思想,他就為人們從更深層次上把握物理思維的方式、揭示客觀世界的規律奠定了基礎。

物理實驗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共同必修模組中的物理實驗,是《標準》對高中學生最基本的實驗要求。在各個選修模組中,都程度不同的體現了對物理實驗的進一步要求。可以指導對物理實驗有興趣的學生在校本課程中,選修具有更高要求的物理實驗專題。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理解。在觀察演示實驗時,不僅要學生關注所觀察的現象,同時要讓學生理解該物理現象是用來說明什麼問題和怎樣說明問題的。應該儘量讓學生了解實驗裝置的工作原理。在進行學生實驗時,應該讓學生在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現原理的前提下獨立操作實驗。

學生實驗是學生探究並獲取知識與應用知識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應該在合理的環節和預定的計劃中去完成。重視學生實驗技能的提高,使學生能正確使用高中物理實驗專案中的儀器和工具,獲得較準確的實驗資訊。教師應培養學生對實驗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如實記錄實驗資料,並把實事求是的作風帶到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實驗是瞭解、研究自然規律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不只是為了獲取資訊。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實驗操作是在相關原理的指引下進行的,學會把實驗獲得的資訊演繹、歸納成結論。新的大學聯考考試說明還要求學生“能在實驗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問題的答案提出假設;能制定解決方案,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能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理論、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去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設計性實驗。”對實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動腦不動手和只動手不動腦都是不正確的。實驗室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作風的場所,教師應該積極開發適合教學的實驗專案,充分利用實驗資源做實驗。鼓勵老師將電子計算機等多媒體技術應用在物理實驗中,同時提倡使用身邊隨手可得的普通物品做物理實驗。

⑵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是構成物理學嚴謹學科體系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因此,必須特別重視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一方面有利於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生成全方位的物理圖景,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智慧,發展其記憶力,促進知識的遷移和縮小知識水平的差距。此外,由於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是建築在觀察和實驗基礎上的抽象思維的產物,也有助於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教學中要重視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應該使學生認清概念和規律所依據的物理事實,理解概念和規律的含義,理解規律的適用條件,能夠鑑別關於概念和規律的似是而非的說法,理解相關知識的區別和聯絡。概念和規律的教學要思路清楚,使學生知道它們的來龍去脈,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領會研究問題的方法。

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應用,使學生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現象,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並在運用中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高中物理課中,應該強調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思路。與物理概念、物理規律這類陳述性知識相比,方法和思路常常稱之為程式性知識,它的特點是具有較高的概括性和廣泛的適應性。程式性知識的掌握水平,取決於能否將它自覺地遷移到新的情境。由於它比陳述性知識的遷移具有更大的跨度,因此很難用講述的方法達到掌握的目的。科學方法和正確思維的建立,要經歷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

4、關注學生差異使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要將促進學生髮展放到中心位置。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他們的基礎、對學習的情感、方式、方法,以及學習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遵循共同規律對學生進行教學的同時,教師必須打破以往按統一模式塑造學生的傳統做法,關注學生個體的特殊性,加強師生間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瞭解學生學習的差異及其成因,鼓勵學生充滿信心,正確對待每次考試,不為名次所累,總是不斷進步,越學問題越少、希望越大!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實施區別指導和分層教學,真實而準確地瞭解學生的反映並給予及時的指導與反饋。教師應根據所選擇的素材,設定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考;用具有一定跨度的問題串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就同一問題設定不同層次的開放性(在問題條件、結論、解題策略或應用等方面具有一定開放度)問題(包括課題學習、作業的層次性、鞏固性、拓展性、探索性的),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

三、具體措施

1、認真研究高校錄取要求,思想重視,理性應對

2、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⑴“考試說明”與“教學要求”的關係

“考試說明”是大學聯考複習的綱領,而“教學要求”是中學物理教學的綱領,兩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在大學聯考總複習備考時,應以“考試說明”為準,適當兼顧“教學要求”。

⑵“課本”與“複習資料”的關係

目前,各種大學聯考複習資料很多,往往會造成教師以複習資料代替課本的現象,這將會直接影響複習效果,因此,在複習備考時,應以課本為本,充分發揮課本的主導作用,並選擇適合本校具體情況的複習資料,有利於提高複習效果。

⑶“點”與“面”的關係

在大學聯考複習備考時,既要抓住本學科的重要知識點,又要全面、系統、完整地複習所有必考的知識點,既要做到重點突出、又要覆蓋面廣,只有這樣做,才能達到複習的效果。

⑷“基礎”與“能力”的關係

在大學聯考總複習中,要處理好基礎與能力的關係,特別是在第一階段的複習過程中,重點是複習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其應用,基本解題方法與技巧等基礎知識,只有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忽視基礎知識,專門做難題、怪題,是達不到培養能力的目的。

2、認真研究《考試說明》和近三年大學聯考試題

結合《考試說明》分析大學聯考命題的規律,把握命題原則和發展方向,有利於準確把握大學聯考動向,有針對性地做好複習指導工作;大學聯考試題是經過命題專家精心設計的,在考查學生的能力方面是一般試題所不能替代的。近年來,大學聯考命題不迴避陳題,並且推“陳”出“新”,及各地大學聯考試題相互借鑑等等。研究大學聯考試題的特點就是研究命題專家的命題特點,洞察命題者的命題思路。通過對大學聯考題的研究、比較、創新,體會大學聯考命題的技巧與方法,有利於指導複習備考。

⑴.研究考綱,師生人手一份,認真閱讀(知識、能力、要求),教師務必研究知識要點,滲透能力要求,使教師看到知識要點,就能選擇相關習題,看到能力目標,就能準確剖析試題的重要環節;

⑵.分工協作,收集近三年各地的大學聯考試題,研究試題的命題特點,試題考查的側重點,全卷考查的熱點等,共同研究,形成共識;

⑶.對高頻度出現的大學聯考試題,要加強訓練。經常出現的型別,一定有它的生命力,有它存在的意義和理由,加強這類題目的訓練可使複習更有針對性。

3、立足基礎,著眼能力;突出主幹,抓好重點

就日常教學而言,應避免“三高”:高起點、高難度,高密度,應摒棄“三做”:陳題死做,活題呆做,難題大做;提倡“三解”:陳題新解、難題精解、活題巧解。

突出力學和電學的主幹。力學:

①勻變速直線運動;

②牛頓運動定律;

③動能定理,能量守恆定律;

電學:

①歐姆和電阻定律;

②串、並聯電路中電壓、電流及電功率的分配;

③電功、電熱和電功率;

④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路端電壓,遠距離輸電;

⑤安培力,左手定則;

⑥洛侖茲力,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園周運動;

⑦電磁感應現象,楞次定律,法拉弟電磁感應定律。

4、集體備課,分工協作,精心挑選各地各類訓練試題

加強集體備課,搞好集體研究,通過集體備課來發揮群體優勢,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⑴在複習每一章前,共同討論複習章節重點、難點及大學聯考中經常出現的題型、物理思想方法,集思廣益,反覆推敲各知識要點的複習、典型例題的講解和練習題的收集、設定等。

⑵選擇的習題要滿足:

①能較好地加強對課本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強對基本規律的應用,做到既能較好地複習“雙基”,又能提高學生的能力;

②能彌補課本上和複習資料上的不足但不超綱;

③有一定的代表性,能代表一類的習題,有一定的拓展空間,便於教師在使用過程中進行拓展、延伸和歸類;

④能體現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通過訓練後能讓學生靈活應用物理方法解決同類習題,提煉出重要的物理思想。

5、精心講解,嚴格訓練,切實提高學習效率

⑴轉變觀念,教師要轉變觀點,從關心這堂課“我講了多少”,轉變為關心“學生學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學生做這個題悟出了多少”;要使學生認識到,做習題的目的,是檢查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理解透徹,能否在實際問題中靈活地運用它們;是通過做習題,鍛鍊並提高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⑵精心講解,通過教師引導對示範例題的分析,討論和解答,“以題引路,借題發揮”,引導學生髮現,歸納解題步驟和思路,歸納解題中易出錯、易遺漏、易忽視、易混淆、易忘記的地方,特別是近三年的大學聯考題,要啟發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重視解題後的反思;

⑶講練結合,多讓學生思考,注意適當做一些有一定靈活性、綜合性、有助於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題。做到練得精、講得透;

⑷重視批改:“有發必收、有收必批”,講解時要找出學生出錯的原因,要在學生出錯的根源上透徹剖析,徹底根治。還要重點講評與糾錯講評相結合,給學生排疑解難,幫助學生獲得成功;

⑸重視訂正:對學生的錯題,作講評後,要求學生認真訂正,訂正方法靈活,以提高學生的作業效率;

⑹適當佈置課外作業,試題要以鞏固前一節課知識要點為主,難度要適中。

高三下學期地理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思想,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核心,體現課程的選擇性和時代性,以發展學生潛能;更新課程評價觀念,關注過程性評價;充分利用高中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提倡學習方式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積極探索資訊科技與物理學科課堂教學相整合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結構,開展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在優化課堂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上有新的提高;注意聯絡社會,聯絡生活實際,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探究性學習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二、教學建議

1、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改革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提高教學效率為根本,以現代教學技術為依託,以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達到有機統一。

要積極探索教學模式的科學化,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和諧寬鬆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教法的研究創新和對學生學法的研究指導,改變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提倡學習方式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注重學生對物理思維方法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檢索、遷移、演繹、推理等學習方法,學會對知識的重組、整合、歸類、總結,對知識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要重視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積極參與學校的公開課、研究課、觀摩課、展示課、探究課等活動。利用評優課、公開課等活動,做好高中物理骨幹教師的發現和培養工作,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帶頭和示範作用。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創設嚴謹務實、民主寬鬆、開放高效的教研氛圍。從整體上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中檔練習題的精講精練,做到典型例題的重點分析並及時檢查各層次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因為在新大學聯考模式下物理學科作為選測科目,更要求物理教學從以往應試教育面向重點學生轉向面對大部分學生。在高三衝刺階段,對不同班級中物理較弱學生應集中補習,補習內容應以中檔內容為主,適當增加一些較難例題。這一時期不宜過晚,考前三個月開始為佳。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在教學目的指引下,以教材為中介,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形成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認知與發展相統一的活動過程。物理教學在教與學的關係上,應強調學的核心地位,教師的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服務學生的學。有效的高中教學需要尊重高中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與國中學生相比,高中生的認知、個性、社會性都得到了更為充分的發展,這些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更適合於從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⑴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針對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自主學習是建立在學生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是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是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是建立在學生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將來的學習需要與興趣,使學習有內在動力的支援;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啟發式教學,在教學內容上切入並豐富學生的經驗系統,使學生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才能增進學生的發展。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學生成長為學習和發展的主人,進而成長為既能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又有能力實現個人價值的人,這就是教育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⑵大力倡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既是提高國家創新能力、競爭能力的客觀要求,也是學生個人發展的要求。每個教師應樹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探究教學觀念,不再把自己當作是傳統教學中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探究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探究學習的過程是:在研究客觀世界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探究能力,獲得理解客觀世界的基礎科學概念,進而培養探求世界的積極態度。應當注意,倡導探究教學,提倡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並不是要學生完全像科學家那樣去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裡所倡導的探究教學,可以說是一種“定向發現”,這樣的探究教學比完全自由的發現更有利於學生掌握探究的方法。探究教學的基本方法是:向學生提出問題,或者使之面臨問題情境,讓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在這裡不直接施教,而是注重學生自身的建立和判斷,僅僅在他似乎誤入歧途時,才給予輔助。有時還可以設計“陷阱”,設計一個要學生經過一番努力才能夠自拔的情境。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個對學習者的能力提出挑戰,儘可能發揮其創造潛能的過程。

⑶組織有效的合作性學習適當採用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會使課堂上討論氣氛濃厚,同學之間互助合作,交流思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分組要合理:分組採用異質分組的原則,將不同性別、學習能力和性格的學生分在同一小組內,形成一種差異互補;每小組學生數不宜過多,以4~6人為宜;每學期還應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操作要規範:小組的學習操作者和學習檢查者的角色要輪流擔任。全班交流中,要體現地位和機會均等,培養學生平等合作的意識。小組發言人不代表他個人,應該代表整組的意見,師生對發言人的評價是對這個小組的評價。要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確保充分的交流和表現的機會。

⑷有效地進行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並不是學習者簡單的、被動的將新知識容納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它的發生需要學習者積極主動地進行一系列心理活動。不同的學習方式反映了不同的價值取向。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各種學習方式對學生髮展的作用,根據高中物理學科的特點,在教學中採用多種學習和教學方式,並將不同的方式結合使用,靈活機智地把教學引向深入。

能夠將物理學科的教學更多的與生產生活和科技發展相結合,避免學生步入”學物理幹什麼?學物理有什麼用?不算分,夠B就行,1B1C也能上”的死衚衕,將物理知識和生活及當今前沿技術結合,讓學生知道物理學對社會發展的巨大貢獻。因此,這就要求物理學科組能適當組織趣味物理,生活物理,生產物理的活動,激發廣大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物理造福人類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3、突出物理學科和物理教學過程的特點進行教學

⑴發揮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大作用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這主要表現在人類的物理知識主要來源於對自然的觀察,特別是來源於物理實驗。物理學中的重大發現及其理論的建立都離不開實驗這一基石,通過物理實驗人們可以提出課題,藉助於實驗,人們能及時發現事實、建立假說。同時,實驗也是檢驗物理知識真理性的標準,也就是說,人們總是利用實驗來驗證建立在理性推理基礎上的假說是否正確。物理學的發展充分表明,實驗不僅僅是一種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或手段,更重要的是,當把實驗昇華成一種觀點,作為一種科學的思想,他就為人們從更深層次上把握物理思維的方式、揭示客觀世界的規律奠定了基礎。

物理實驗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共同必修模組中的物理實驗,是《標準》對高中學生最基本的實驗要求。在各個選修模組中,都程度不同的體現了對物理實驗的進一步要求。可以指導對物理實驗有興趣的學生在校本課程中,選修具有更高要求的物理實驗專題。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理解。在觀察演示實驗時,不僅要學生關注所觀察的現象,同時要讓學生理解該物理現象是用來說明什麼問題和怎樣說明問題的。應該儘量讓學生了解實驗裝置的工作原理。在進行學生實驗時,應該讓學生在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現原理的前提下獨立操作實驗。

學生實驗是學生探究並獲取知識與應用知識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應該在合理的環節和預定的計劃中去完成。重視學生實驗技能的提高,使學生能正確使用高中物理實驗專案中的儀器和工具,獲得較準確的實驗資訊。教師應培養學生對實驗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如實記錄實驗資料,並把實事求是的作風帶到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實驗是瞭解、研究自然規律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不只是為了獲取資訊。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實驗操作是在相關原理的指引下進行的,學會把實驗獲得的資訊演繹、歸納成結論。新的大學聯考考試說明還要求學生“能在實驗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問題的答案提出假設;能制定解決方案,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能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理論、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去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設計性實驗。”對實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動腦不動手和只動手不動腦都是不正確的。實驗室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作風的場所,教師應該積極開發適合教學的實驗專案,充分利用實驗資源做實驗。鼓勵老師將電子計算機等多媒體技術應用在物理實驗中,同時提倡使用身邊隨手可得的普通物品做物理實驗。

⑵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是構成物理學嚴謹學科體系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因此,必須特別重視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一方面有利於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生成全方位的物理圖景,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智慧,發展其記憶力,促進知識的遷移和縮小知識水平的差距。此外,由於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是建築在觀察和實驗基礎上的抽象思維的產物,也有助於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教學中要重視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應該使學生認清概念和規律所依據的物理事實,理解概念和規律的含義,理解規律的適用條件,能夠鑑別關於概念和規律的似是而非的說法,理解相關知識的區別和聯絡。概念和規律的教學要思路清楚,使學生知道它們的來龍去脈,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領會研究問題的方法。

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應用,使學生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現象,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並在運用中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高中物理課中,應該強調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思路。與物理概念、物理規律這類陳述性知識相比,方法和思路常常稱之為程式性知識,它的特點是具有較高的概括性和廣泛的適應性。程式性知識的掌握水平,取決於能否將它自覺地遷移到新的情境。由於它比陳述性知識的遷移具有更大的跨度,因此很難用講述的方法達到掌握的目的。科學方法和正確思維的建立,要經歷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

4、關注學生差異使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要將促進學生髮展放到中心位置。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他們的基礎、對學習的情感、方式、方法,以及學習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遵循共同規律對學生進行教學的同時,教師必須打破以往按統一模式塑造學生的傳統做法,關注學生個體的特殊性,加強師生間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瞭解學生學習的差異及其成因,鼓勵學生充滿信心,正確對待每次考試,不為名次所累,總是不斷進步,越學問題越少、希望越大!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實施區別指導和分層教學,真實而準確地瞭解學生的反映並給予及時的指導與反饋。教師應根據所選擇的素材,設定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考;用具有一定跨度的問題串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就同一問題設定不同層次的開放性(在問題條件、結論、解題策略或應用等方面具有一定開放度)問題(包括課題學習、作業的層次性、鞏固性、拓展性、探索性的),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

三、具體措施

1、認真研究高校錄取要求,思想重視,理性應對

2、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⑴“考試說明”與“教學要求”的關係

“考試說明”是大學聯考複習的綱領,而“教學要求”是中學物理教學的綱領,兩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在大學聯考總複習備考時,應以“考試說明”為準,適當兼顧“教學要求”。

⑵“課本”與“複習資料”的關係

目前,各種大學聯考複習資料很多,往往會造成教師以複習資料代替課本的現象,這將會直接影響複習效果,因此,在複習備考時,應以課本為本,充分發揮課本的主導作用,並選擇適合本校具體情況的複習資料,有利於提高複習效果。

⑶“點”與“面”的關係

在大學聯考複習備考時,既要抓住本學科的重要知識點,又要全面、系統、完整地複習所有必考的知識點,既要做到重點突出、又要覆蓋面廣,只有這樣做,才能達到複習的效果。

⑷“基礎”與“能力”的關係

在大學聯考總複習中,要處理好基礎與能力的關係,特別是在第一階段的複習過程中,重點是複習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其應用,基本解題方法與技巧等基礎知識,只有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忽視基礎知識,專門做難題、怪題,是達不到培養能力的目的。

2、認真研究《考試說明》和近三年大學聯考試題

結合《考試說明》分析大學聯考命題的規律,把握命題原則和發展方向,有利於準確把握大學聯考動向,有針對性地做好複習指導工作;大學聯考試題是經過命題專家精心設計的,在考查學生的能力方面是一般試題所不能替代的。近年來,大學聯考命題不迴避陳題,並且推“陳”出“新”,及各地大學聯考試題相互借鑑等等。研究大學聯考試題的特點就是研究命題專家的命題特點,洞察命題者的命題思路。通過對大學聯考題的研究、比較、創新,體會大學聯考命題的技巧與方法,有利於指導複習備考。

⑴.研究考綱,師生人手一份,認真閱讀(知識、能力、要求),教師務必研究知識要點,滲透能力要求,使教師看到知識要點,就能選擇相關習題,看到能力目標,就能準確剖析試題的重要環節;

⑵.分工協作,收集近三年各地的大學聯考試題,研究試題的命題特點,試題考查的側重點,全卷考查的熱點等,共同研究,形成共識;

⑶.對高頻度出現的大學聯考試題,要加強訓練。經常出現的型別,一定有它的生命力,有它存在的意義和理由,加強這類題目的訓練可使複習更有針對性。

3、立足基礎,著眼能力;突出主幹,抓好重點

就日常教學而言,應避免“三高”:高起點、高難度,高密度,應摒棄“三做”:陳題死做,活題呆做,難題大做;提倡“三解”:陳題新解、難題精解、活題巧解。

突出力學和電學的主幹。力學:

①勻變速直線運動;

②牛頓運動定律;

③動能定理,能量守恆定律;

電學:

①歐姆和電阻定律;

②串、並聯電路中電壓、電流及電功率的分配;

③電功、電熱和電功率;

④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路端電壓,遠距離輸電;

⑤安培力,左手定則;

⑥洛侖茲力,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園周運動;

⑦電磁感應現象,楞次定律,法拉弟電磁感應定律。

4、集體備課,分工協作,精心挑選各地各類訓練試題

加強集體備課,搞好集體研究,通過集體備課來發揮群體優勢,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⑴在複習每一章前,共同討論複習章節重點、難點及大學聯考中經常出現的題型、物理思想方法,集思廣益,反覆推敲各知識要點的複習、典型例題的講解和練習題的收集、設定等。

⑵選擇的習題要滿足:

①能較好地加強對課本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強對基本規律的應用,做到既能較好地複習“雙基”,又能提高學生的能力;

②能彌補課本上和複習資料上的不足但不超綱;

③有一定的代表性,能代表一類的習題,有一定的拓展空間,便於教師在使用過程中進行拓展、延伸和歸類;

④能體現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通過訓練後能讓學生靈活應用物理方法解決同類習題,提煉出重要的物理思想。

5、精心講解,嚴格訓練,切實提高學習效率

⑴轉變觀念,教師要轉變觀點,從關心這堂課“我講了多少”,轉變為關心“學生學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學生做這個題悟出了多少”;要使學生認識到,做習題的目的,是檢查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理解透徹,能否在實際問題中靈活地運用它們;是通過做習題,鍛鍊並提高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⑵精心講解,通過教師引導對示範例題的分析,討論和解答,“以題引路,借題發揮”,引導學生髮現,歸納解題步驟和思路,歸納解題中易出錯、易遺漏、易忽視、易混淆、易忘記的地方,特別是近三年的大學聯考題,要啟發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重視解題後的反思;

⑶講練結合,多讓學生思考,注意適當做一些有一定靈活性、綜合性、有助於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題。做到練得精、講得透;

⑷重視批改:“有發必收、有收必批”,講解時要找出學生出錯的原因,要在學生出錯的根源上透徹剖析,徹底根治。還要重點講評與糾錯講評相結合,給學生排疑解難,幫助學生獲得成功;

⑸重視訂正:對學生的錯題,作講評後,要求學生認真訂正,訂正方法靈活,以提高學生的作業效率;

⑹適當佈置課外作業,試題要以鞏固前一節課知識要點為主,難度要適中。

高三下學期地理教學計劃 篇4

一、本學期教學目的任務及要求

高三二輪複習以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地理部分考試內容為依據,複習時,不再追求知識結構的先後順序,或學生認知結構的邏輯要求,而是對知識進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組,通過合理的專題劃分,按專題重點複習。注意提煉主幹知識和關注知識結構質量,建立更加完整、完善而清晰的地理知識體系與知識網路,達到將多個模組的內容有機地整合成為一個整體。

三輪複習是最後的衝刺複習階段,關注熱點,以題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點,查漏補缺,加強對學生解題能力和技巧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學期主要複習必修3的剩餘部分和選修地理Ⅲ旅遊地理、選修地理Ⅴ自然災害與防治、選修地理Ⅵ環境保護的複習,以及大學聯考地理二輪、三輪的複習。大學聯考二輪複習是對重點的綜合性專題的突破,主要針對大學聯考的大塊考點;三輪屬於大學聯考前的衝刺。

三、教學進度

第二章 區域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第二節 溼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以洞庭湖為例

第三節 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以田納西河為例

第四節 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美國為例

第五節 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程序——以珠江三角洲為例

第三章 地理資訊科技應用

第一節 地理資訊系統和遙感技術

第二節 全球定位系統和數字地球

二輪專題突破

專題一 地理基本技能

第一講 地球儀、地圖及地理資訊科技

第二講 等值線的判讀

第三講 統計圖表的分析

第四講 地理資料分析與計算技能培養

專題二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講 地球的宇宙環境和地球的結構

第二講 地球的運動規律及意義

專題三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迴圈和能量交換

第一講 大氣的運動規律

第二講 水體和地殼運動規律

第三講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專題四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專題五 人文地理事項與原理

第一講 區位因素分析

第二講 主要農業地域型別和工業地域型別

第三講 人口、交通和城市

專題六 區域地理與國土整治

第一講 區域空間定位

第二講 世界主要國家和中國主要地區

第三講 國土整治和可持續發展

第四講 區域特徵分析與差異比較

專題七 選修部分

第一講 旅遊地理

第二講 自然災害與防治

第三講 環境保護

考前衝刺

專題八 題型突破與答題建模

第一講 選擇題常用答題技巧

第二講 綜合題題型與答題建模

專題九 熱點問題

專題十 規範答題要訣

高三下學期地理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根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針對學生實際,密切關注20xx年英語大學聯考的動向,及時採取應對策略;認真研究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通過各種有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構建完整清晰的知識網路;通過強化訓練,使學生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有明顯提高,並逐步達到大學聯考要求;通過做好各類學生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心理和良好的應試能力。

二、複習教學

(一)加強研究

1、研究《課程標準》、《高中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和《考試說明》,明確複習教學要求。關注自治區《20xx年考試說明》與《20xx年考試說明》之間變化。

2、研究大學聯考試題,把握考試趨勢。認真分析近幾年大學聯考英語試題、20xx年大學聯考英語試題,特別是江蘇卷、全國卷以及廣東、山東、海南等課改地區的試卷。

3、研究大學聯考資訊和考試動向。及時瞭解20xx大學聯考動態,適時調整複習方案。

4、研究我校英語教學情況、尤其是本屆高三學生的學情。有的放矢地制訂切實可行的校本複習方案。

(二)繼續夯實基礎

1、重視詞彙的複習教學。研究《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中詞彙的內涵和外延,特別是動詞的用法。注意詞彙分級,區別對待。優化詞彙的教學方法,不能以單詞默寫來代替詞彙訓練。注意20xx年新增詞彙識記和運用。培養學生在語境中辨析詞彙和猜測詞義的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2、重視語法的複習教學。幫助學生對語法進行有效的總結、歸納和梳理。一輪複習結束前完成語法專案的複習與訓練。

(三)培養應試能力

1、加強對語篇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堅持限時閱讀訓練,確保一定的閱讀量,指導閱讀的方法和技巧,不斷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2、加強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與培養。指導學生寫作方法,重視對熱點話題、漫畫的寫作訓練,提高寫作能力。研究網上閱卷對學生答題的影響,規範學生書面表達的書寫。

(四)提高複習實效

1、精選複習材料,提高複習效率。強化訓練,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英語大學聯考詞彙的用法,教會學生解題的方法,形成規範答題的習慣,打好學生基礎,努力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練習時要做到有練必查,有查必評,有錯必糾。

2、關注非智力因素,放大複習效益。構建和諧教學氛圍,關心學生身心健康。

三、時間安排

(一)20xx年3月到4月中旬為專題訓練階段

專題訓練含閱讀、語法、詞彙以及新大學聯考題型等。這一階段要突出閱讀和寫作的訓練。注意參照《20xx年考試說明》中有關大學聯考各題型時間分配的要求,強化各種新大學聯考題型的限時訓練工作。指導學生完成《高三英語複習資料》。

(二)4月中旬到5月中旬前為綜合訓練階段

綜合模擬訓練應貫穿於高三英語教學的始終。該階段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以及應試能力,幫助學生積累考試的經驗。要重視考後的反饋和反思工作。教法上要幫助學生克服在答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積累解題經驗,確保該得到的分不丟失。

(三)5月中旬後到大學聯考前為衝刺調整階段

逐日細化複習迎考安排,精選精講試題,指導學生複習迎考的方法,調整學生的心態和生物鐘,確保他們以最佳狀態參加大學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