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計劃(精選7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1.26W

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計劃 篇1

一、 學生基本情況

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計劃(精選7篇)

本計劃針對八年級全體學生,通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對辦公軟體例如word、有一定了解,但是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每週只有一節課,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聽課,課後就沒有練習鞏固的機會,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生疏。

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因為資訊科技課並不像語文、數學那麼枯燥、單調,也不像歷史、政治需要死記硬背。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打遊戲、上網聊天。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是根據教育部《中國小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和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在山東省教育廳相關部門的支援和全國知名資訊科技教育專家的指導下,組織我省中國小資訊科技教育領域的優秀教研員和一線骨幹教師編寫的。教材內容包括:網站設計與製作和flash動畫製作。

三、指導思想:

根據考試規定、學校工作計劃和中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意見》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中學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資訊科技素養,為他們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四、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瞭解網站建設的一般過程,掌握網站建設的基本方法。熟練掌握網站建設中的常見操作。

3、學會使用相關工具對網站資料進行維護和更新。

4、瞭解flash動畫特點,並理解flash中的基本概念和製作flash動畫的基本過程。

5、熟練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知道flash動畫的型別及其製作方法,掌握在flash動畫中運用文字、影象、聲音等素材的方法。

6、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7、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閱讀各方面的有關參考資料,備好每一節課,每天有針對性地複習,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預習、練習,利用好課餘時間。

(2)、上好每一節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講練結合,啟發學生思考多學多練,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提高學生的電腦技能。

(3)、對於出錯的操作,不要只追求知道它錯了,把它改過來就行了,不但要知道它錯了,而且要知道它錯在哪裡,弄清錯誤的來龍去脈,保證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4)強調上機前要先預習一遍,所謂溫故知新,也許你在第一次沒有弄清的問題,第二次接觸的時候,就會恍然大悟了。預習也可以提高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將來踏上社會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

(5)老師要做到對學生不偏心,對學生一視同仁。

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計劃 篇2

一、學情分析

今年我擔任了三(1)班的《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工作。作為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剛開始學資訊科技的,他們心裡肯定會有一種說不出的開心和興奮。很多學生玩過電腦,一般是玩遊戲,知道很好玩;所以,對於這個時候的學生,要認真分析,認真引導,告訴他們電腦不是僅僅是可以玩遊戲,還可以做很多其他在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引匯出他們上電腦課不是玩遊戲,而是來學習電腦,將來好為社會做貢獻。

二、教材分析:

這學期的教材是以三年級起點的人教版教材為主,教學內容分為二個單元,分別是初步知識與基本操作和用“畫圖”畫畫,這兩個單元中,可以說畫畫是學生最喜歡的了,有些學生已經瞭解部份的,也有不會的,都要一一教他們學好,因為愛畫畫是孩子們的天性。所以,要讓他們認識電腦和學會基本使用才是最根本的,因此,在畫圖方面肯定要多下些功夫。

三、教學目標: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資訊科技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能夠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與人交住,並讓電腦成為與人交往的工具。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系統及軟體,初步學會用計算機制作動畫的技能,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1、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能夠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與人交住,並讓電腦成為與人交往的工具。

3、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系統及軟體,初步學會用計算機制作動畫的技能,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五、教學措施

1.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上好每一節常規課,提高課堂效率。

2.堅持直觀性原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繼續穿插遊戲教學將學生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

3.搞好後進生的輔導工作,與優生結隊共同進步。

4. 把問題留在課堂中,不留到課後去解決或回家中解決

五、潛能生輔導計劃和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1、以優生帶潛能生,在課上利用適當的時間讓優生輔導潛能生。

2、我在課上特有意的關注潛能生的學習狀況,並在課上進行指導。對他們不懂的地方進行手把手的教授。

3、我在上課時要求學生正確的坐立姿勢,注重他們學習習慣的培養。時常提醒他們相互協作、幫助和勤于思考的行為習慣。

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及教學目標

本學期主要通過網路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對計算機網路有個基本的瞭解;通過實踐操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網上收集、交流資訊的基本操作;通過程式設計初步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初步瞭解程式設計的基本思想與方法,初步學會把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轉換為程式。除此之外,在教學中還要讓學生了解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道德,國家有關因特網管理及資訊保安的法規;讓學生學會評價和識別電子資訊來源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相關性,抵制不良資訊,正確使用資訊;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刻苦鑽研與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學習任務。

二、情況分析

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有了一定的認識,特別是家裡有電腦的學生對基礎操作較為熟練,但是其中也有部分學生仍然沒能夠完全掌握所學的操作知識。另外,由於每班人數較多,在操作時遇到問題無法一一及時的解決。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教材實用性強,圖文並茂,但難度增加,這部分的內容對學生的數學知識、邏輯推理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對於村鎮學校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2、重、難點:重點在於對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的瞭解及應用;難點在於要在學會操作之外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與第二章的學習,再加上課本在第三週才發下來,耽誤了兩個課時的時間,時間較緊。

四、主要措施

針對以上幾點,主要措施如下:

1、採用“平時分積分制度”。將期末總成績中50%的平時分分為兩個部分:50%為回答問題、交作業、做示範、等操作及參加學校舉行的計算機競賽的得分;另50%為上課、上機紀律的表現分。

2、每班上機都編好坐位。機房的機器基本上可以實現每人一臺電腦進行操作。在上機時,要求每位同學嚴格按照學號坐在自己的坐位上。詳細制定機房紀律在班上宣佈,如上機時不得下位、調位,不得大聲喧譁,有問題時舉手提出來等;如有違反則扣除平時分。

3、培養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風氣。具體每班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三人左右,從中挑選出有責任心、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成為小組負責人,小組之間展開競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解決上機操作時有些同學遇到疑難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的問題。

4、多種教學模式並存,提高教學效率。計算機課程基本上全在機房上課。對於《網路基礎及應用》這章的基本部分知識,採用“演示——操作——提問——解疑”的教學方法,藉助多媒體教學軟體及自制課件來進行教學,讓學生能比較直觀邊看演示邊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程度適當補充一些最新的資訊,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對於該章網路應用的操作部分,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有針對性的佈置任務,利用網路教室對學生的上網情況進行監控,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上網習慣。

五、教學進度

本學期大約二十週,而計算機課須在十九周結束教學。除去開學兩週(沒有課本)及十一休假後本學期計算機課每班總共約為十五個課時左右。

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計劃 篇4

我校的資訊科技教育教學工作要以黨的xx大精神為指導,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圍繞“內抓管理、外樹形象、加快發展、提高質量”的總體工作思路,以教育資訊化工程建設為重點,積極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加強學習與研究,紮紮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

加強資訊科技學科教學的研究。

1.繼續在全區資訊科技教師中開展學習教育理論活動,加強資訊科技教師業務知識的培訓,提高我區資訊科技教師整體素質與資訊化水平。

本學期我區將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重點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繼續以《走進新課改》為內容,學習課改精神和優秀的教育理念,教師之間互相交流教改資訊、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切磋教學藝術,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探索開創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新模式。通過學習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克服浮燥情緒,探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具體活動]:7月份對全區教師進行程式設計的培訓。

2.進一步加強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制度,提高集備、教研的實效性。

不斷完善教研組的管理、評價、激勵機制,提高教研的實效性,以科學的態度,潛心研究、探索符合教育規律、有利於學生髮展、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教法與學法

。每月的第一週為各片集備時間,由各片長組織實施,另三個周組織全區集體教研,教研組摒棄以往那種你說我聽、你說我記的教研模式,力求每一次交流都有新思路、新思想、新問題,依照“回顧——學習——設想——交流”的過程開展教研。

3.積極探索網上教研活動新模式,利用資訊科技教師隊伍的優勢,提高教研活動的層次和效率。並且通過活動,及時總結推廣,帶動全區其它學科教師開展網上教研,推動我區的資訊科技應用。嘗試在資訊科技課中進行“雙語”教學。確立實驗學校教師,制定實驗教學方案及實施措施。

4.抓好資訊科技教學質量檢測

根據課改新理念,倡導資訊科技課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對學生學習進行多元化評價,激勵學生髮展特長,在使學生學會資訊科技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獲取知識的能力。

在抓好開課的同時,狠抓教學質量,定期對學生的學習知識和掌握情況進行檢測,教

師組織學生各單元小測試,學期期末集中檢測學生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教學方法。

5.做好學生上機考核工作,重點抓好各種競賽活動

今年的上機考核由網路考試代替單機考試,上機考核時間全市統一於5月上旬考試,各校教師要明確網路考試的意義,學校要積極配合這項工作,提前做好各項準備。確保我區網路考核的成功。

要下大力氣抓好學生的電腦作品製作、機器人制作和程式設計競賽工作,在全區學校積極參與的基礎上,定期對骨幹學生作品進行指導。各校要成立資訊科技課外興趣小組,並做到“三定”:定學生、定活動時間、定活動內容,各校資訊科技教師要積極借用外部力量,發揮其他學科教師的優勢,努力提高我區學生的競爭能力與水平,爭取在市比賽中獲得好成績。

[具體活動]:

①4月份學生電腦作品製作競賽

②5月份教師、學生程式設計競賽

三、加強資訊科技在教學中應用的研究,推進資訊科技於學科的整合。

配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繼續開展課題研究,除推出一批優秀的教學課例外,重點研究在網路環境下,如何將學生引入到學生學的過程,如何改變學生學的方式和師生互動的方式,形成一些能體現課改新理念的教與學

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

積極探索網路環境下的計算機備課,鼓勵學校充分利用一些優秀的備課系統及資源庫進行計算機備課。

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計劃 篇5

學生情況分析 本屆七年級新生裡面,在國小裡學習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生佔90%以上,因此,學生對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有一定的基

一 學生情況分析

本屆七年級新生裡面,在國小裡學習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生佔90%以上,因此,學生對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有一定的基礎。而且,資訊科技課程是一門特殊比較的學科,操作性較強,大部分學生對此相當感興趣,學習較積極,比較熱情,討論和學習的氣氛比較不錯,這是我們教學的優勢。但是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練習,課後就沒有鞏固的機會,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易生疏。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侷限於遊戲娛樂和上網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對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識不感興趣,只對娛樂功能感興趣。本屆學生將要在八年級進行無錫市的資訊科技等級會考,任務比較繁重。所以,學生對本課程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 教材分析

我們學校的教材採用的是江蘇省的新資訊科技教材,裡面分成選修和必修兩大部分,其中必修部分有11個單元,本學期學習1 走進資訊世界、2 管理計算機、3 設計應用文件這三個單元的內容。

第一單元中涉及的知識點有:資訊科技基礎知識、網路基礎知識、搜尋引擎的使用、常用下載工具的使用、常用壓縮工具的使用。

第二單元中涉及的知識點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windwos軟體的基本使用以及簡單的計算機維護工作。

第三單元中主要是文書處理軟體word的使用。

三 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 增強學生的資訊意識,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變化及其對工作和社會的影。

2 初步瞭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學會使用與學習和實際生活直接相關的工具和軟體。

3 學會應用多媒體工具、相關裝置和技術資源來支援其他課程的學習,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

4 在他人幫助下學會評價和識別電子資訊來源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相關性。樹立正確的智慧財產權意識,能夠遵照法律和道德行為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

四 本學期教學的目標

1 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社會中工人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增請技術利用中的責任感,能夠合理的引用他人的觀點或使用他人的成果,養成尊重他人著作權的習慣。

2 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的組成及使用原理等,會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計算機操作習慣。

3 熟悉資訊處理的一般過程,能夠利用文書處理軟體設計、製作作品,並對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從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欣賞水平。

五 本學期採取的具體措施

1 第一單元的教學中準備設計三個實踐學習和1個探究學習,需要學生進行分組、合作、探究和討論。

2 第二單元的教學採用體驗學習、模擬學習、探究學習、競賽學習、合作學習、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通過接觸實物、電視錄象、模擬動畫、課件展示等直觀方式引導學生認識計算機。

3 第三單元的教學將採取任務驅動的方法,通過製作一本作文選的餓實踐活動為主線,讓學生經歷製作過程,從而完成字處理軟體的學習。

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計劃 篇6

一、 教學指導思想: 國中資訊科技課程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富有個性的發展,著力發展學生以資訊的獲取、交流、加工與處理為基礎的資訊科技實踐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規劃能力。資訊科技課程不僅注重學生對符合時代需要、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能的學習,而且注重學生對資訊科技的思想和方法的領悟與運用,注重學生對資訊科技的人文因素的感悟與理解,注重學生在資訊科技學習中的探究、試驗與創造,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共通能力的發展,為學生應對未來挑戰、實現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資訊科技課程不僅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資訊科技技能,形成個性化發展,還要使學生學會運用資訊科技促進交流與合作,拓展視野,勇於創新,提高思考與決策水平,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明確資訊社會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倫理與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與責任感,為適應未來學習型社會提供必要保證。

二、教學基本情況: 由於國小校際之間實施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要求參差不齊,學生的資訊科技基礎差異很大,因此進入中學後,就要從最基本的電腦知識講起,從電腦的基本操作、硬軟體系統、作業系統、文字輸入等仔細的講解,使學生系統的學習電腦知識,併為學生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了解,學生對學習電腦大部分學生有較高的積極性,這種積極性中,有一部分學生積極性,是停留在利用電腦打遊戲的興趣上,也要充分的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性,把學生引導到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的學習上。學生手中與計算機相關的書籍幾乎沒有,課外自行學習有關計算機知識幾乎不可能,對相關知識的學習習慣沒有形成。

教學中針對客觀存在的起點不齊和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具體到每一堂課的教學,我們將採用這樣一些應對方法。

(1)在學習內容上,一方面,針對個性差異設計多種型別的任務內容,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另一方面,針對起點不齊設計不同難度水平的學習任務,設計基礎任務、進階任務和拓展任務,基礎任務要求所有學生完成,在進階任務中提供不同學生興趣的任務主題,滿足學生的個性差異需求,而拓展任務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樣可以做到“讓後進生吃飽,讓優秀生吃好”。

(2)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有效使用各種教學組織形式,將集體教學、小組合作與個別指導有機結合,適應不同認知特徵和知識水平的學生。如對於基礎性的內容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映出的共性問題,採用集體講授的形式;對於學生學習中出現的特殊問題採用個別輔導的方法;根據實際需要,採用小組合作方法,變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優勢資源,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學習並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協作完成學習任務。

(3)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貼近學生的已有經驗,喚起學生的學習願望,並以此作為出發點,更好地改造和拓展學生已有的經驗,實現資訊科技與日常生活和學習的整合。、

三、教學目標: 國中資訊科技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學生的資訊素養表現在:對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資訊及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因此,國中資訊科技課程教學目標和任務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知識與技能

1. 理解資訊及資訊科技的概念與特徵,瞭解利用資訊科技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資訊的基本工作原理,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趨勢。

2. 能熟練地使用常用資訊科技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學習資訊科技的能力,能適應資訊科技的發展變化。

(二)過程與方法

1. 能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或歸納需要利用資訊和資訊科技解決的問題,能通過問題分析確定資訊需求。

2. 能根據任務的要求,確定所需資訊的型別和來源,能評價資訊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相關性。

3. 能選擇合適的資訊科技進行有效的資訊採集、儲存和管理。

4. 能採用適當的工具和方式呈現資訊、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

5. 能熟練運用資訊科技,通過有計劃的、合理的資訊加工進行創造性探索或解決實際問題,如輔助其他學科學習、完成資訊作品等。

6. 能對自己和他人的資訊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能歸納利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體驗資訊科技蘊含的文化內涵,激發和保持對資訊科技的求知慾,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參與資訊活動的態度。

2. 能辯證地認識資訊科技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日常生活學習的影響。

3. 能理解並遵守與資訊活動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負責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資訊科技。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參與資訊活動的過程中,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不同層面資訊素養的綜合提升和協調發展,

不能人為地割裂三者之間的關係或通過相互孤立的活動分別培養,應該實現三個目標的相互滲透、相互聯絡,共同達到國中資訊科技課程的培養目標和任務。

四、 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操作教師要精講到位,讓學生適當訓練,樹立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信心。

2、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激發他們對計算機技術這一新興科學的學習興趣,讓其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拓寬其在計算機世界和網際網路時代的視野,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3、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線,多練,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課基本的組織形式是:提出研究課題、講解簡單思路、生實踐、知識總結,每次總結可以放在課前,總結上一次課的知識,每次講課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留出30分鐘讓學生上機實踐,充分保證學生的動手時間。

4、靈活運用教材,對於教材上的內容,如果完全按照其程序來實施教學,知識反而不能更好地連貫,而且在課時不多的客觀條件上要對其有一定的篩選,選擇實際應用比較多的知識作為重點來教。

5、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把各種最新最前沿的資訊帶給學生,讓學生坐上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列車,而不至於閉門造車,總是學習那些已經過時的知識。

6、加強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領會新課程標準精神,抓住教學的重難點。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以及各種競賽,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

五、教學進度安排:

資訊科技與計算機

第1課 資訊與資訊科技 第二週

第2課 認識計算機硬體 第三週

第3課 計算機的軟體 第四——五週

視窗作業系統

第1課 初識Windows XP作業系統 第六週

第2課 認識Windows XP視窗 第七——八週

第3課 Windows XP桌面上的操作 第九——十週

期會考試 第十一週

第4課 資源管理工具 第十一——十二週

第5課 檔案與資料夾的管理 第十三——十四周

第6課 應用軟體的安裝和解除安裝 第十五——十六週

第7課 Windows中的多媒體功能 第十七——十八週

總複習、期末考試 第十九——二十週

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計劃 篇7

一、學生基本情況:

20xx級新生三個班,共計180人左右。學生在國小已經接觸了電腦,通過我的瞭解,國小所教授的電腦知識中,因地區條件限制,學生沒有上網,學生電腦知識僅僅限於用Windows自帶的畫圖軟體畫圖,常練習的遊戲是“頂蘑菇”、“打飛機”遊戲,基本上談不上有多少電腦知識,因此進入中學後,就要從最基本的電腦知識講起,從電腦的基本操作、硬軟體系統、作業系統、文字輸入等仔細的講解,使學生系統的學習電腦知識,併為學生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了解,學生對學習電腦大部分學生有較高的積極性,這種積極性中,有一部分學生積極性,是停留在利用電腦打遊戲的興趣上,也要充分的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性,把學生引導到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的學習上。學生手中與計算機相關的書籍幾乎沒有,課外自行學習有關計算機知識幾乎不可能,對相關知識的學習習慣沒有形成。

剛進入中學,孩子們仍然還是國小的學習方式,而我們對他們的要求,就要以一箇中學生的標準來要求,要求孩子們對學習更有自覺性,培養專心致至的學習習慣,要儘快使學生能夠適應中學生活。計算機教學的課時少,要使學生養成課前看書,課外學習,課後複習的習慣,這樣才能即有效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也能使學生的知識學得更紮實。還有一小部分人在思想上認為這是副科,不予以重視,在教學中要注意糾正學生的這種不正確的思想意識。

學生的學業成績從升學考試的語文、數學成績來看,學生參差不齊,學生的整體學業成績偏差,呈現出兩極分化,希望通過資訊科技的學習,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即提高資訊科技自身科目的成績,也促進其它科目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總共能使用的計算機有50臺,由於計算機數量有限,一次上課一臺微機常有2個以上的同學,要提供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進行操作,防止熟練操作的同學大量佔用計算機操作時間,而不怎麼會的同學,成為看客,越學越差,造成兩極分化。要形成比、學、趕、幫的互助與競爭的學習氛圍。達到學生能夠達到的高度。微機聯網後,由於硬體過於落後,教師的演示教學速度慢,每次演示要花費學生大量的時間,因此,不到關鍵處,絕不進行演示。當然,這也給教學質量打了折扣,這也是難以克服的,只有靠精心的準備工作,使影響降低到最小。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要完成的學習內容:第一單元:資訊科技基礎

第一章:資訊和資訊科技

本章學生進入中學的開篇之章,通過本章的學習,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資訊的作用,調動起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積極性。本章的重點是資訊的特徵、資訊的發展歷史、資訊科技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第二章:資訊處理的主要工具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對計算機的相關組成有一個較全面的瞭解。本章的重點是瞭解計算機的硬體系統、計算機的軟體系統、掌握計算機鍵盤的基本操作。難點是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及對他們的準確記憶與操作。課外補充有關全拼輸入法的相關操作,並給學生提供盲打的上機練習內容。這章是計算機鍵盤操作的基礎知識,學習的好直接影響後續內容的學習,學好了會給學生今後的學習節省大量的時間,務必花時間讓學生掌握。

第三章:資訊文件的管理

本章是在前面兩章基礎上的繼續。其重點是介紹作業系統及其相關操作。作業系統中的視窗、選單、對話方塊及其中各個按鈕的操作,對儲存器的管理、桌面管理、裝置管理、應用程式的安裝和應用程式的執行。由其重點內容可知本章的內容在整個計算機的學習中具有奠基性的地位,直接制約作今後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學好了會使學生今後的學習變得順利,並能節省大量的時間,學生看課外書,也容易入門自學;學得不好,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本章無論花多大的代價,都在做到使學生牢固而熟練的進行掌握,為學生打下紮實的基礎。其難點是對作業系統的相關操作能理解其含義,做到準確的操作。本學期除了書上安排的內容之外,給學生補充個性化桌面,使學生能初步使用Word 20xx,畫圖版,電子表格等內容。使學生對常用的軟體也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三、本期教學任務

本學期的主要任務,使七年級新生對資訊科技有一個較全面的瞭解。重點了解資訊的發展和資訊科技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瞭解計算機的硬體系統、計算機的軟體系統,掌握計算機的鍵盤基本操作、輸入法的使用、作業系統的相關操作、會更改桌面屬性、會對儲存器、裝置進行管理、並能較合理的管理文件、補充課外內容,使瞭解一些常用軟體的初步使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熱愛,挖掘微機特長生,使他們得到發展。愛護公共財物,不用力過猛,不亂刻亂畫,不用手指觸控式螢幕幕,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保持微機室的清潔,在微機室有良好的紀律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於思考,樂於鑽研,課餘自學,彌補課時少所造成的問題。通過學生的動手、動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營造民主、高效、和諧、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發現的高效的學習課堂,使學生沉浸於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微機的興趣。開發的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學有所獲。

四、提高學科教育質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教學六認真工作。把教學六認真作為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積極更新教學理念、認真備課、上課、輔導,把教學六認真作為提高成績的主渠道。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如是說。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興趣、興奮,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有關微機的發展歷史,感受計算機的強大功能和在生活中的應用。

3、成立微機課外興趣小組,這是大多數學生樂於參加的課外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打字比賽、操作比賽、製作比賽,使學生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4、挖掘微機特長生,發展這部分學生的特長,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做老師的幫手。

5、開展分層教學實驗,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知識,使人人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功感,使優生更優,差生逐漸趕上。

五、全期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章:資訊和資訊科技   3課時  第二週~第三週

第二章:多媒體世界  6課時  第四周~第十週

第三章:電子表格    8課時  第十週~第十八週

期末考試          1課時  第十九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