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四年級上冊語文《習作·觀察日記》教案(通用12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1.42W

國小四年級上冊語文《習作·觀察日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國小四年級上冊語文《習作·觀察日記》教案(通用12篇)

1.培養孩子們觀察的興趣,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2.讓學生寫下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

3.讓學生了解觀察日記的寫法,也試著寫觀察日記。

4.練習修改習作。

教學重點 把自己平時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具體、生動地寫下來。

教學難點 從哪些方面進行細緻、準確的觀察。

教具準備 課件

匯入: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師:我們學習了《爬山虎的腳》是作者葉聖陶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爬山虎的祕密,《蟋蟀的住宅》是作者法布林觀察了很久,看到了蟋蟀築巢的全過程。作者平時認真、連續的觀察才把文章寫得生動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者的這種寫法,把它運用在自己的習作中,讓自己的習作也顯得生動有趣。(板書:寫觀察日記)

【設計意圖:與學生對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回憶日記格式。

(一)回憶日記格式。(出示課件2)

1.學生齊讀題目,說一說要求寫什麼?

2.師導言:既然要寫觀察日記,我們就要了解日記的格式。誰能說說日記的格式是什麼?

3.學生:要寫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氣。

4.老師:很好,看來大家對寫日記有所瞭解。首先你可以給日記取個標題;其次在第一行寫上你寫日記時的日期、天氣、星期幾!(板書:給日記取個標題 第一行寫上日期、天氣、星期幾)

5.觀察日記就是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記下來,每次觀察最好擷取一個側面,寫出特徵,反映一箇中心。我們來看看觀察日記的格式。老師認為,學生寫日記,根據寫作目的不同可以有兩種格式:一種是寫在日記本上,給自己看的,一種是寫在作文字上給老師看的。寫在日記本上的就像剛才的同學所說,第一行寫出寫日記的時間和天氣;寫在作文字上的就是一篇文章,最好要有一個題目,老師一看就知道你寫的觀察日記中心是什麼,第一行再出現寫日記的時間。

6.師:大家開啟書,翻到第44頁,再讀一讀蘇聯比安基的《森林報·夏》中的兩則日記,想一想,說一說:它和我們以前所寫的日記有哪些不同之處呢?(同一個寫作內容,卻由幾則日記共同組成。)

7.師:這樣在一段時間內,圍繞同一個寫作內容,把觀察到的事物發生的變化通過幾則日記描寫出來,叫作連續觀察日記。今天,我們也可以寫一寫連續觀察日記。

【設計意圖:審題指導這個環節能讓學生很快了解題目,把握寫作重點。】

(二7定觀察物件。

1.同學們想一想,你打算選擇什麼事物來進行認真細緻地觀察呢?大家開啟書翻到第46頁,看看這些小朋友都準備觀察什麼?

2.學生回答:他們想觀察種子發芽、樹葉顏色變化、月亮變化的過程、家裡養的小貓。

3.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觀察物件,然後在全班交流。

(二7定觀察物件。

1.同學們想一想,你打算選擇什麼事物來進行認真細緻地觀察呢?大家開啟書翻到

第46頁,看看這些小朋友都準備觀察什麼?

2.學生回答:他們想觀察種子發芽、樹葉顏色變化、月亮變化的過程、家裡養的小貓。

3.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觀察物件,然後在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調動眼、耳、鼻、舌、身等五官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功能,對所找到的材料進行感覺、品評和分辨,然後有的放矢地把所見、所聞、所感運用日記的形式當堂寫下來】

三、指導觀察方法,引導學生習作。

(一)指導觀察方法

1.過渡:小朋友們,我們已經選好了要觀察的事物,你能告訴我們一下,你怎樣去觀察選好的事物?

2.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老師相機引導學生把握觀察的方法。

(1)請觀察同類事物(如水果類、植物類、動物類)的小朋友自願組成學習小組,大家一起討論、探究,並將自己小組探究到的該類事物的特點寫在紙上。

(2C學生將自己小組觀察的結果與全班同學交流。

3.引導學生了解觀察事物的方法,引導學生仔細想——發揮聯想和想象,並指導學生把觀察到的事物說得生動、具體。

(1g是水果類,指導學生在全面細緻觀察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先觀察什麼,再觀察什麼,最後觀察什麼,並說說自己每步觀察的結果。同時,啟發學生調動各種感觀去認識事物、感知事物,可以聞,可以吃,可以發揮想象等。(出示課件3)

(2g是觀察植物,引導學生要觀察它的幹、莖、葉等各部分的特點,生長習性等,要仔細觀察它的花、莖、葉、枝,對這株植物各個部分的形狀、顏色、姿態作全面地瞭解。還可用鼻子聞一聞花散發出來的香味。 (出示課件4)

板書:觀察植物

(幹、莖、葉等各部分的特點,生長習性)

(3)如觀察動物,就要觀察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慣等特點。板書:觀察動物(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慣等特點)

(二)引導學生習作

1.師導言:我們怎樣才能把觀察到的事物寫出來,記錄下事物的變化和自己的觀察過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呢?請大家再讀第44頁蘇聯比安基的《森林報·夏》中的兩則日記,找出能體現作者觀察細緻的語句,說說你的體會。

2.茅盾曾寫過:“無論到哪裡,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由此可知,觀察一個事物必須具體,細緻。

3.同樣,寫觀察日也要像哨兵一樣細心。其實,只做到這一點還遠遠不夠。觀察還要全面,調動多種感官,從多個角度和層面來描寫。比如,看:眼睛看到什麼?

聽:耳朵聽到什麼?觸:手可以摸到什麼?嗅:鼻子可以聞到什麼?味:舌頭是否可以嚐到什麼?另外,大家還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時輔以自己的感受:大腦裡想到

什麼? 心中感受到了什麼?自己的心情怎樣?(板書:有感受,記下來)

4. 所以寫觀察日記除了“觀”,更要有“察”,就是還要有觀察後的感受。同時,別忘了寫出觀察物件最近幾天或一段時間內的變化情況喲!

5.學生開始寫日記,教師巡迴指導。

四、整理觀察日記,組內分享日記。

1.學生再讀自己的作文,加以整理、修改,儘量做到觀察細緻入微。

2.在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換日記,提出修改意見,教師參與其中,並加以指導。

3.評一評:誰寫的日記觀察得細緻,內容記得準確、形象。

【通過具體的範文指導,讓學生對比自己的寫作,從而進行修改,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教師進行總結,激發習作熱情。

師總結:有人說過,生活,需要細心觀察,更需要理性思考,從而獲取鮮活而豐富的寫作素材。還有人說過: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領悟生活。愛默生更說過:細節在於觀察,成功在於積累。由此可見,能夠做到細緻入微,並能從多方面對觀察物件加以感知,記錄下來,再輔以自己的體會,就可以形成一篇優秀的觀察日記了。願大家多觀察,愛聆聽,善思考,勤描寫,做個有心人,寫出更多、更精彩的觀察日記吧!

板書設計 寫觀察日記

給日記取個標題

第一行寫上日期、天氣、星期幾

觀察植物(幹、莖、葉等各部分的特點,生長習性)

觀察動物(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慣等特點)有感受,記下來

教學反思:

學生能夠在回憶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出自己觀察的事物以及它的發展變化過程,用詞比較準確、恰當。

儘管設計的很好,但是本次習作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表現最明顯的就是習作中的語言不夠豐富,雖然學生把觀察物件描寫得很真實,但總感覺敘述平平淡淡,關鍵是沒有使用恰當的修辭手法所致。

國小四年級上冊語文《習作·觀察日記》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寫觀察日記”是統編版新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習作內容。本單元的主題是“處處留心皆學問”,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進行連續觀察,學寫觀察日記。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三篇課文,《古詩三首》《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都告訴我們文章要想寫得具體、生動、有趣,與作者長期、連續的觀察是分不開的。雖然學生已經在二年級接觸過日記,但學寫觀察日記重在通過仔細觀察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這與第二學段習作目標“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十分契合。

1.引導學生運用好眼、耳等多感官觀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2. 學習用比較的方法,有條理地寫下觀察中的發現,並能表達自己觀察時的感受。

3. 瞭解觀察日記的寫法,也試著寫觀察日記。

【教學準備】

提前一週佈置學生觀察,並完成觀察記錄表。

(友情提醒:孩子們,家中的植物,種大蒜,泡黃豆,泡綠豆,蠶寶寶,剛出生的小貓,小狗,每晚月亮的形態……這些都值得你去細心觀察!趕快行動起來吧!)

一、課前遊戲——翻拼圖,說發現

1.孩子們,玩過拼圖嗎?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今天啊,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好玩的拼圖,但是這些拼圖有些小小的不同,不需要你拼,請你來翻!翻出以後,請你告訴我發現了什麼。

2. 出示四塊不同顏色的拼圖(白色、黃色、黑色、綠色),誰想來第一個翻拼圖?

3. 你發現了什麼?

白色拼圖:是蠶寶寶結繭,變成飛蛾;

黃色拼圖:是月亮有時圓,有時彎;

黑色拼圖:是小蝌蚪蛻變成青蛙;

綠色拼圖:是綠豆泡水後變成了豆芽。

【設計意圖】互動遊戲結合平時生活和科學課的初步觀察結果,打破學生對習作課的畏難情緒,喚醒學生的直觀印象,初步體驗通過留心觀察,發現身邊充滿奧妙的事物,為後續習作搭建腳手架。

二、創設情境,學會多感官觀察

1.孩子們,剛剛大家翻的那些好玩的拼圖,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學生猜)不如我來揭曉答案吧,那些圖片都是現在五年級的學長、學姐們自己拍的照片,那可都是上一屆校園觀察科技節活動中的優秀作品呢!對了,第二屆校園觀察科技節馬上就要開幕啦,這一屆的主題是:我是小小觀察家。怎麼樣?你們想不想參加啊?光有熱情可不夠啊,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活動要求。

活動要求:每位參加校園觀察科技節的小選手們,可以把你最近觀察的感興趣的事物,用照片或者微視訊的形式發給我們,當然還得附上一段文字解說詞!

2. 剛剛大家都特別想參加,那誰來說說最近你觀察了什麼?

學生交流:

我用綠豆泡水,居然能長出豆芽;

我家樓下的一隻小黑狗突然有一天就懷孕了,沒幾天就生了好多小狗,小狗長得特別快;

我最近在養蠶寶寶,從一點點大,到白白胖胖,後來還變成了飛蛾呢……

3. 我聽出來了,孩子們,你們的觀察物件可真廣啊:有些孩子觀察的是動物,有些是植物,還有的是家裡種的果子、種子等,這些我們都可以稱之為事物。那你是如何觀察你感興趣的事物的呢?學生交流後總結:

眼看 顏色、大小、長短

耳聽 聲音

鼻聞 氣味

嘴嘗 滋味

手摸 觸覺

腦想 用途、意義

4. 你們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其實把你們說的這些觀察方法總結一下,就是一首《觀察法寶歌》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我有六件寶,觀察少不了。

眼睛看得明,耳朵聽得清;

鼻子聞氣味,嘴巴嘗滋味;

雙手摸一摸,大腦細思考。

用好六件寶,奧妙全知道!

5. 孩子們,原來運用好自己的多種感官觀察,就能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習中,有許多充滿奧妙的事物,它們的變化常常讓人感到神奇、驚喜。這些你觀察的事物都可以成為你參加校園觀察科技節的素材!

【設計意圖】為學生在課堂上創設一個參加校園觀察科技節的情境活動,鼓勵學生參加,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觀察。但是,觀察不僅僅是看,更應該告訴學生還可以通過耳朵聽,鼻子聞,嘴巴嘗,雙手摸,大腦想多種感官,學會多角度觀察。

三、例文引路,學寫觀察日記

1.孩子們,確定了觀察物件,就可以了嗎?(不行)那還需要什麼呢?(拍照片或者拍視訊,寫解說詞)這幾個當中,哪個最讓你為難呢?(寫解說詞)是啊,拍照片,拍視訊,其實都還好,就是這寫解說詞,還真有些難度啊,別怕,老師可以幫幫你!

2. 要想寫好這解說詞啊,不同的事物,我們在觀察時,它的內容應該也是不一樣的吧!那誰能結合你的觀察物件,具體說說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來觀察?

學生交流,老師歸納總結:

植物類:要用眼睛仔細觀察它的花、莖、葉、枝,對這株植物各個部分的形狀、顏色、姿態作全面的瞭解。還可用鼻子聞一聞花散發出來的香味。

動物類:要觀察動物的外形、四肢、飲食、生活習慣等特點。

其他:可以觀察它的顏色、大小、粗細等。

3. 大家總結得可真好!老師還特地給你們找到了一篇解說詞,這可是上一屆的一等獎作品喔,請看:

鐵皮石斛觀察日記

20__ 年 4 月 29 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發現鐵皮石斛開花了,我就圍著它開始觀察。它的葉子依然是碧綠色的,相比之前,是很深很深的碧綠,還長出了一些嫩綠色的新葉子。原先綠色的“小辣椒”現在變成淺黃色的“小星星”了,而且這個神奇的“小星星”嘴裡,還吐出一條暗紅色的“大舌頭”呢!“大舌頭”的中間紅紅的,邊上逐漸變黃,真是太有意思了!它的枝條像肥肥的小甘蔗,比之前更胖更長了,那裹在外面的薄紗也褪去了不少,顯得破破爛爛的。開了花的鐵皮石斛還散發出一股清香,淡淡的,令人舒暢極了!

(1)小作者觀察的是什麼?(鐵皮石斛)它重點寫了鐵皮石斛的什麼?(葉子、枝條、花)你見過嗎?給大家看看它的圖片。

(2)再看看文字,你覺得這篇“鐵皮石斛觀察日記”之所以能獲得一等獎,有哪些妙處嗎?學生交流後總結:小作者觀察時用眼睛看顏色,鼻子聞味道,動腦子想象“小星星,大舌頭”,動用多種感官,多角度觀察事物。

(3)圈畫出“依然,相比之前,原先,現在,比之前”這幾個詞語,你明白了什麼?學生交流後總結:通過連續觀察,再進行比較,寫出事物在不同階段的變化特點。

(4)除了寫清楚對鐵皮石斛的觀察,小作者還寫到了什麼?

學生交流後總結:融入了情感,說出了自己觀察時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例文的呈現,巧妙揭示要想寫好此次習作,不僅需要調動多種感官仔細觀察,還要學會用比較的方法,用上“相比之前,原先,現在”等這樣的詞語寫出事物在不同階段的變化。當然,再記錄下自己觀察時的感受,那就更好了。

四、總結寫法,動筆寫解說詞

看,要想寫好解說詞一點也不難吧:

多種感官多觀察,

變化不同用比較,

融入情感吸引人。

其實,我們在寫解說詞時也可以像這個小朋友一樣給這段話加上日期、天氣,寫成一篇“日記”。像這樣,經過觀察,把你看到的、聽到的以及想到的都寫到日記裡,就是一篇“觀察日記”。

2. 孩子們,現在就請大家參照你的“觀察記錄表”,為你的觀察物件寫一段解說詞吧!(出示習作要求)

(1)請你用日記的形式為你的觀察物件寫一段解說詞。

(2)記得在你的解說詞中用上“多種感官”“變化比較”“融入情感”的方法。

(3)時間為 10 分鐘。

五、根據標準,自評自改

1. 根據出示的評價表,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給自己打☆。

2. 學生在小組內分享,組內互評,選出每組得星最多的作品。

3. 請四位小組代表上臺朗讀解說詞,分別介紹:你觀察的物件是什麼?從哪幾個方面進行了觀察?有什麼獨家祕笈?全班共評。

國小四年級上冊語文《習作·觀察日記》教案 篇3

一、學生寫作,師來回巡視,給予差生適當的指導

二、選出典型的習作(好的和差的)進行作中講解,讓學生評價好的好在哪裡,差的有哪些不足,以指導自己的習作

三、師提出修改的要求

1、師提出修改的方法:

朗讀法。

2、師提出修改作文的要求:

⑴ 句子是否通順;

⑵ 寫作是否按一定的順序來寫的;

⑶ 有無錯別字;

⑷ 是否寫出了手中事物的特點;

⑸ 文章是否寫得生動、具體。

四、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互評,也可以自己修改

五、在修改的基礎上,將習作寫好

【同伴互評】

唐老師這堂課的設計具有可操作性。“留心周圍事物”是本單元的重點訓練專案,唐老師在本次習作的教學設計中,力求指導學生把“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孩子們觀察的興趣,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落到實處。如:讓學生帶來水果、玩具等──觀察物件實在;學生自己邊觀察邊探索觀察方法──觀察過程實在;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對不同事物的觀察方法──觀察方法的指導實在;學生將觀察的結果當堂寫下來──觀察的結果實在。整堂課避免了空洞的編造,讓學生不再陷入無話可說的尷尬境地。因為有了真實可感的觀察物件,教師的指導就更有針對性,學生的學習當然也就更輕鬆,也就更有收穫。如:觀察植物應……觀察動物要注意……還要發揮聯想和想象……這樣一些針對性很強的指導,會帶給學生很大的啟發。這樣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課標中對習作的要求,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不說空話、假話、套話。

國小四年級上冊語文《習作·觀察日記》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出塞》反映了作者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徵未歸的同情,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安寧的愛國主義情感,是一首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佳作。

《涼州詞》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翰的作品,描摹了徵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表達了詩人對守邊將士忠勇報國、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的讚美之情。

《夏日絕句》整個詩的文字高亢、激昂,字裡行間,包含兩段歷史,三個典故,作者借古諷今,從而將愛國情懷錶達得淋漓盡致。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詩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教學這首詩,一方面可以在熟讀的基礎上,使學生整體感知古詩的內容,理解一些關鍵詞語的意思,一方面引導學生積累描寫塞外戍邊將士艱辛的詩句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

教學建議:

本課的教學重點可放在反覆誦讀上,引導學生感悟古詩內容,在讀中體會詩的意境,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還可以通過交流、研討了解古詩的大意,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藉助註釋瞭解古詩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在積累誦讀中發展語感,加深體驗,提升審美情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燦爛文化,為我國的悠久歷史而驕傲自豪及熱愛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2.養成主動誦讀課外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大體把握古詩內容,想象古詩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難點

在賞析中瞭解我國悠久燦爛的古詩文化,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培養自學古詩的能力,提高文化素養。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蒐集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3個生字。

2.引導學生朗讀、背誦並默寫《出塞》。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積累了不少的古詩,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看看這幾句古詩,你們會背嗎?(出示課件)

2.同學們,這幾句詩有什麼特點嗎?(都是描寫邊塞軍旅生活)我們把這種描寫邊疆地區軍旅生活和自然風光的詩,稱之為邊塞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唐代著名的邊塞詩——《出塞》。(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解詩題

1.“塞”是什麼意思?(邊關要塞)“出塞”是什麼意思?(到邊疆戍守邊關)

2.簡介作者和背景。

人們常說,不打無準備的仗,充分的預習可使你在課堂上學得更輕鬆,關於王昌齡,關於這首詩,你有哪些瞭解呢?老師這裡也有一些資料。(課件出示相關資料)

三、明詩意

1.瞭解了詩題,瞭解了詩人,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現在你們默讀這首詩,看看這首詩每句講了什麼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問號標出來,也可以藉助書下的註釋幫助理解。

3.生彙報『』

(1)哪位同學願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學生彙報交流不懂之處。

(3)現在,誰來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說一說?指名說,自由說。(教師適時講解“互文”這一文學知識)

(4)現在,帶著你們的理解再讀這首詩。(齊讀)

四、悟詩境

1.古人常說:“詩以言志。”就是說詩要表達詩人的一種情感,這首詩,想要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穿越歷史的長河,回到唐朝,再度走進這首詩。請學生們齊讀詩的前兩句。讀了這兩句,你的腦海裡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2.這樣的畫面給你留下什麼樣的感受?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荒涼的 蕭瑟的……)

3.(配樂)是啊,寧靜的夜晚,偏遠的邊關,清冷的月光,戍邊的戰士,這是一幅多麼孤寂、蕭瑟的畫面啊!讓我們和著音樂,和老師一起來讀讀這兩行。(師生同讀)

4.遙望明月,我想到了詩人李白的一首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淒冷的夜晚,戍邊的戰士們望著天空中那一輪明月,他們會想些什麼?(想到了故鄉,想到了家人……)因為太思鄉了,所以,他們不禁回首,向家的方向望去,他們望到的是什麼?

5.老師這裡有一個小資料,請同學們看大螢幕,(課件出示資料)僅山東一地的戍邊戰士,能回家的十個裡面只有兩三人,回家有希望嗎?回首有用嗎?正如唐代詩人高適所說:(課件出示)徵人薊北空回首。

6.他們只能面對這樣的現實,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前兩句。

7.人未還,心相繫,和戰士們同處在一輪明月下的親人又是怎樣一翻情景呢,高適是這樣描述的:(出示)少婦城南欲斷腸。讀著這一句你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你怎麼理解這一句?

8.僅僅是少婦在盼嗎?還有誰在盼?(父母在盼,兒女在盼……)他們那白髮蒼蒼的雙親老淚縱橫地說——“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他們那可憐的妻子在哀怨著——“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他們那孤苦的孩子在哭喊著——“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9.同學們,我想用一個“悲”字就能概括他們此時心中的痛苦、無奈。

10.這就是戰爭帶給我們的痛苦,戰爭一直延綿不斷,思鄉的徵人,除了想念家人,還在想念誰?(齊讀後兩行)師簡介李廣,出示李廣資料。

11.這樣的將軍怎能不讓我們懷念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後兩句。

12.為什麼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廣一樣的將軍來帶領他們保家衛國,希望朝廷能夠起用良將……)

13.這時他們除了有思鄉的情懷,還有什麼情懷?(誓死守衛祖國邊疆的情懷,愛國的情懷……)其實,王昌齡也和戰士們一樣,有著相同的情懷,所以,才寫出了這樣的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齊讀後兩行)

14.這就是我們的戰士,他們的忠誠,感天地;他們的英勇,泣鬼神。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讀出他們的豪情壯志。真的越是悲苦,就越是豪壯,這就是唐代邊塞詩的特點——悲壯。在悲壯中還飽含著深深的愛國之情。

五、回顧全詩,拓展延伸

1.現在,假設你們就是戍邊的將士,你們矗立在邊關,思緒萬千,有悲有壯,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我們的悲壯情懷吧!(生配樂齊讀)

2.和《出塞》一樣有著悲壯情懷的邊塞詩還有很多,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課件出示)

六、佈置作業

收集你喜歡的邊塞詩,並摘抄到採集本上。

板書設計:

出塞

戍邊艱辛

期盼良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能熟讀成誦,體會將士們的豪情。

3.抓住重點詞句,啟發學生的想象,讀懂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誦讀,想象畫面,邊讀邊悟。

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將士們的豪情。

教學過程:

一、樂曲匯入

1.播放兩首有特色的樂曲,引導學生想象情境,再根據情境聯想詩句。

2.交流彙報並背誦相關的詩句。

3.匯入新課,板題,解題,讀題。

涼州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子。配的 唱詞,不是詩題,而是一種曲調名。當時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二、初讀感知

1.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將這首詩讀給同桌聽,要求讀準,讀通。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將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標出來或寫下來。

2.學生按要求學習。

3.彙報 『』

(1)指名讀文,齊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質疑。

三、品讀悟詩情

針對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悟情。

質疑:“欲飲琵琶馬上催”是什麼意思?“醉臥沙場君莫笑”又是什麼意思。引導:“飲”是飲什麼?琵琶聲聽過嗎?有什麼感覺?“醉”是 因什麼醉?看看詩中哪些詞語與酒有關?

1.想象:席上除了酒,還有哪些東西?

2.為什麼在詩人的眼中只有這紅紅的葡萄酒, 而別無他物?

3.說一說:酒有哪些作用?

4.戰士們有哪些苦衷或煩惱?他們想借酒忘掉什麼?

5.這一杯酒杯喝完了嗎?為什麼?

6.如果你是這位戰士,出征前你會對父母、妻兒或自己說 些什麼?(配樂)

7.面對此情景,你有什麼感受?

8.練讀詩句,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9.配樂賽讀、齊讀。

10.背誦。

四、拓展延伸

1.學生交流背誦其他的邊塞詩。

2.教師推介。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把你喜歡的詩句抄寫下來。

3.積累其他的邊塞詩。

板書設計:

涼州詞

畫面:熱鬧

情感:豪邁、哀婉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瞭解古詩中項羽這個人物,體會其性格特點。

3.通過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解讀,使學生體會詩人所肯定的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意思。

難點

理解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簡介作者,瞭解歷史背景

二、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1.默讀這首詩,看看你能讀懂什麼?尤其注意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詩句,想好之後,可以和小組同學說一說。

2.彙報。

(1)理解:“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詩句含義:活著要做人中豪傑;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質疑:詩人用哪兩個詞來稱讚項羽?從古至今,還有哪些人可以稱得上是“人傑”“鬼雄”?這兩句應該怎樣讀?

學生自讀後指名讀。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詩句含義: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

思考討論:()

①“項羽”是什麼人?李清照為什麼“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教師適時用多媒體出示項羽資料。

②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麼“不肯過江東”嗎?

小結: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傑,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願”,而是不肯苟且偷生,這樣的精神和氣節無愧於七尺男兒之身,無愧於江東父老。與項羽比起來,大敵當前,南宋的那些統治者卻在做什麼呢?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多媒體播放一段有關的歷史資料)

(3)看完這段介紹,你又有何感想?面對這樣的統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師領讀全詩)

三、激情朗讀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為什麼不能像項羽那樣……”生接著說“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為什麼……”

師再次領讀,過渡:此時此刻,詩人在讚頌項羽、思念項羽的同時,還表達了她怎樣的情感?(對南宋統治者的憤恨、失去家園的悲痛、為國家擔憂等)此時,詩人是怎樣的心情?(氣憤、悲傷……)把這種心情讀出來!

四、總結全詩

1.師總結:李清照,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2.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3.師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板書設計:

夏日絕句

做人:人生觀

憶項羽:懷古

教學反思:

誦讀是古詩教學的法寶,所以本課我設計了多種形式朗讀,首先要求學生在小組內仔仔細細讀上幾遍,由讀準生字開始,再要求讀得字正腔圓;然後由小組長帶領組員初步感知詩意,有感情地朗讀;最後進行全班彙報,一邊彙報一邊理解詩意。結合理解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我不斷提高朗讀的要求,在我的引導中,學生不僅讀懂了詩意,並且學到了傾聽、感悟等學習方法。

國小四年級上冊語文《習作·觀察日記》教案 篇5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共有學生37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9人,他們喜歡上藝術課,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並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

二、教學目的:

1.突出藝術學科的特點,把五愛教育和活潑樂觀的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藝術教學之中,使學生成為四有新人和社會主義接班人、建設者。

2.感受和理解不同藝術作品和藝術表現所蘊涵的情感和思想,獲得對人類情感的體驗。

3.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藝術欣賞中展開想像,並能表達自己的感受,享受到欣賞的快樂。

4.探討、比較我國民族藝術的風格特徵和文化歷史背景,學習它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學會珍視各民族藝術的價值。

5.瞭解簡易的造型工具,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紙、泥等材料,感受其特性在遊戲活動中相互合作,體驗不同門類的藝術相互交融的豐富情趣,養成活動前做好準備、活動中積極參與、活動後收拾整理的好習慣。

三、教學要求:

1.開啟創造的意識,體驗創造性生活的快樂。

2.樂於參與各類藝術活動,在各藝術活動中,嘗試用藝術表現慾望,並按自己的想法進行繪畫表現。

3.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能對自己獲得的藝術感受有所瞭解,建立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

1.在綜合性的活動中,萌發創造的意識,展示自己的特長和想像力,領略合作的愉快。

2.運用常見的工具和材料,開展以藝術為主題的遊戲活動,利用身邊易找的材料,採用折、貼、揉、編、接等方法,製作自己喜愛的作品,用藝術的方式美化生活的環境,初嘗成功的樂趣。

3.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關懷、友善、分享等品質。

4.觀看同學的繪畫作品後,願意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每個同學都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解釋自己的作品,願意與他人的作品進行比較。五、學習難點:

1.形狀、色彩的組合與變化,是構成看得見的美的基本要素,並試著嘗試用線、形、色自由地描畫出心目中的美好世界,表達自己的想法。

2.培養良好的藝術習慣。

國小四年級上冊語文《習作·觀察日記》教案 篇6

一、 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詩的一、二兩節寫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三、四兩節寫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兩節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成鮮明的意境,是本課主要表達特點。瞭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意義和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是教學重點。

選編這首詩,一是引導學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認識新體詩,接受語言美的薰陶。

二、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瞭解全詩內容,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 教學建議

1、課前學生蒐集閱讀有關延安的資料,對抗戰時期的延安有更多的瞭解。教師準備課文掛圖,或把課文掛圖,課文重點語句製成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2、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再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作者到延安追尋什麼?為什麼追尋?把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找出來,在讀中想象,體會它的意義,然後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可讓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邊讀邊思考:為什麼這首詩聽起來這麼悅耳,讀起來琅琅上口?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隔句押韻,並用“· ”把韻腳“ang”標出來。朗讀時,把韻腳適當加以突出。第一節:光、陽,第二節:香、場,第三節:琅、炕,第四節:響、樑,第五節:煌、翔,第六節:想、陽。還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多用排比句,朗讀起來節奏感很強。朗讀時,要讀出排比句的氣勢。

4、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教學。

(1)第二節的四個“追尋”。

可用投影片或錄影幫助學生了解“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瞭解延安精神。放映錄影或投影片時要加以簡要的解說。“延河”,清晨、傍晚,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道理;“棗園”,曾是黨中央的所在地;“南泥灣”,當年359旅曾在這裡懇荒種糧開展大生產運動;“楊家嶺”,那裡有中央禮堂和黨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會議在這裡召開。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就是追尋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力求上進、永不滿足的精神,執著地追求理想併為之獻身的精神。

(2)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坑。

“告別破舊茅屋”就是告別落後,忘不了“溫熱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黨群關係,幹群關係,軍民關係。

(3)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

“丟掉了老牛破車”,就是丟掉落後,“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樑”,就是要把延安精神發揚光大。

(4)如果一旦失去你啊,那就彷彿沒有了靈魂,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講失去延安精神的嚴重性。)

(5)第六節的三個“追尋”。

(“追尋”延安,就是追尋信念,追尋溫暖,追尋光明。詩句中的“延安”仍指延安精神。)

4、在深入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後,可用引讀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 參考資料

難忘延河

祈念曾(新聞工作者,現居深圳)

《延安,我把你追尋》是我8年前的一首詩作,沒想到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的第12冊語文課本中。回憶這首詩的寫作過程,心中再次湧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分配到陝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參觀採訪。當時,正是十年動亂時期,延安的面貌變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採訪,那裡的人民依然比較貧困,我心裡難過極了。歸來後,寫一首《延安,我為你哭泣》的詩,留在我的日記本上。粉碎“四人~”以後,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延安的面貌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延安人民丟掉了老牛破車,通了飛機、火車,窯洞變成了林立的高樓大廈,人民越來越富裕。1991年,我隨中央電視臺《黃河》創作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採訪,參觀了棗園、楊家嶺、寶塔山、南泥灣等地,浮想聯翩,遐思漫伸…… 我看到當年南泥灣開荒的钁頭,在大生產運動中開墾出陝北的錦繡江南;我望著延河清澈的流水,這河水曾哺育了無數中華民族秀、最有覺悟的先鋒戰士;我聞著棗園梨花的清香,當年毛主席在這裡寫下了彪炳史冊的革命雄文;我走進楊家嶺“魯藝”的禮堂,毛澤東那篇《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又迴響在我的再邊。追尋當年革命前輩的足跡,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傳家寶,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今,時代發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丟。延安精神既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英雄氣概。在我們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程序中,延安精神更要發揚光大,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質量。

基於這種認識,我開始構思,創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尋》這首詩。

詩寫完後,1992年,收入我的詩集《人生之戀》(陝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評論家馬瑩伯撰文說:“這首詩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動的形象謳歌了延安精神,強調了改革開放條件下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的極端重要性。”這首詩,1993年榮獲全國詩歌“菊花獎”,1994年入選《新時期詩歌精選》。1997年選入5年制語文課本第10冊,今後又選入6 年制語文課本第12冊。

1992年,我來到深圳,雖然離開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黃土地,但延河永遠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淨化我的靈魂。

國小四年級上冊語文《習作·觀察日記》教案 篇7

一、班級學生分析:四年級學生對美術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並具有了一定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能力,已經初步認識了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了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平面形象,並能大膽地發揮想象,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了初步的創新意識,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空間感較弱,對一些廢舊材料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對於一些繪畫的基本方法瞭解的不夠深,學生普遍創造性不夠,在本學期將加強訓練。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依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編寫,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育養成,滿足學生不斷髮展的需要,體現人文關懷,關注學生長期的健康成長。本冊教材共13課,每一課即為一個單元。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造型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色彩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穿插並行。主要內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識、線條、節奏、工藝製作、玩具、實用設計、欣賞等,這些美術活動都十分接近生活,且可操作性強,很容易吸引學生,也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加強美術基本功的訓練,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

2、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智力和才能的發展,發展學生的形象記憶力、想象力、手工製作能力。

3、引導學生了解並掌握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學生學習美術的空間,從而讓學生明白美術無處不在。

四、教學措施:

1、制定切實可行的的教學計劃,深鑽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準備,做好課前準備。

2、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魅力價值。

3、在課堂上運用範畫,手工範品及多媒體等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教學,為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情境,採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的特有魅力,使課程內容形式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美術學習過程中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掌握美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並逐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4、教師的評價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

5、教師加強學習,不斷研究教學方法,提高美術教學教研水平和業務能力。

6、推薦美術成績優秀的學生參加課外美術興趣小組活動,使他們得到更大的提高。

國小四年級上冊語文《習作·觀察日記》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3個生字。

2.引導學生朗讀、背誦並默寫《出塞》。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積累了不少的古詩,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看看這幾句古詩,你們會背嗎?(出示課件)

2.同學們,這幾句詩有什麼特點嗎?(都是描寫邊塞軍旅生活)我們把這種描寫邊疆地區軍旅生活和自然風光的詩,稱之為邊塞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唐代著名的邊塞詩——《出塞》。(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解詩題

1.“塞”是什麼意思?(邊關要塞)“出塞”是什麼意思?(到邊疆戍守邊關)

2.簡介作者和背景。

人們常說,不打無準備的仗,充分的預習可使你在課堂上學得更輕鬆,關於王昌齡,關於這首詩,你有哪些瞭解呢?老師這裡也有一些資料。(課件出示相關資料)

三、明詩意

1.瞭解了詩題,瞭解了詩人,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現在你們默讀這首詩,看看這首詩每句講了什麼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問號標出來,也可以藉助書下的註釋幫助理解。

3.生彙報『』

(1)哪位同學願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學生彙報交流不懂之處。

(3)現在,誰來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說一說?指名說,自由說。(教師適時講解“互文”這一文學知識)

(4)現在,帶著你們的理解再讀這首詩。(齊讀)

四、悟詩境

1.古人常說:“詩以言志。”就是說詩要表達詩人的一種情感,這首詩,想要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穿越歷史的長河,回到唐朝,再度走進這首詩。請學生們齊讀詩的前兩句。讀了這兩句,你的腦海裡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2.這樣的畫面給你留下什麼樣的感受?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荒涼的 蕭瑟的……)

3.(配樂)是啊,寧靜的夜晚,偏遠的邊關,清冷的月光,戍邊的戰士,這是一幅多麼孤寂、蕭瑟的畫面啊!讓我們和著音樂,和老師一起來讀讀這兩行。(師生同讀)

4.遙望明月,我想到了詩人李白的一首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淒冷的夜晚,戍邊的戰士們望著天空中那一輪明月,他們會想些什麼?(想到了故鄉,想到了家人……)因為太思鄉了,所以,他們不禁回首,向家的方向望去,他們望到的是什麼?

5.老師這裡有一個小資料,請同學們看大螢幕,(課件出示資料)僅山東一地的戍邊戰士,能回家的十個裡面只有兩三人,回家有希望嗎?回首有用嗎?正如唐代詩人高適所說:(課件出示)徵人薊北空回首。

6.他們只能面對這樣的現實,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前兩句。

7.人未還,心相繫,和戰士們同處在一輪明月下的親人又是怎樣一翻情景呢,高適是這樣描述的:(出示)少婦城南欲斷腸。讀著這一句你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你怎麼理解這一句?

8.僅僅是少婦在盼嗎?還有誰在盼?(父母在盼,兒女在盼……)他們那白髮蒼蒼的雙親老淚縱橫地說——“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他們那可憐的妻子在哀怨著——“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他們那孤苦的孩子在哭喊著——“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9.同學們,我想用一個“悲”字就能概括他們此時心中的痛苦、無奈。

10.這就是戰爭帶給我們的痛苦,戰爭一直延綿不斷,思鄉的徵人,除了想念家人,還在想念誰?(齊讀後兩行)師簡介李廣,出示李廣資料。

11.這樣的將軍怎能不讓我們懷念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後兩句。

12.為什麼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廣一樣的將軍來帶領他們保家衛國,希望朝廷能夠起用良將……)

13.這時他們除了有思鄉的情懷,還有什麼情懷?(誓死守衛祖國邊疆的情懷,愛國的情懷……)其實,王昌齡也和戰士們一樣,有著相同的情懷,所以,才寫出了這樣的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齊讀後兩行)

14.這就是我們的戰士,他們的忠誠,感天地;他們的英勇,泣鬼神。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讀出他們的豪情壯志。真的越是悲苦,就越是豪壯,這就是唐代邊塞詩的特點——悲壯。在悲壯中還飽含著深深的愛國之情。

五、回顧全詩,拓展延伸

1.現在,假設你們就是戍邊的將士,你們矗立在邊關,思緒萬千,有悲有壯,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我們的悲壯情懷吧!(生配樂齊讀)

2.和《出塞》一樣有著悲壯情懷的邊塞詩還有很多,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課件出示)

六、佈置作業

收集你喜歡的邊塞詩,並摘抄到採集本上。

板書設計:

出塞

戍邊艱辛

期盼良將

國小四年級上冊語文《習作·觀察日記》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和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想象文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重點]  略讀課文粗知大意,並抓住主要內容和生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情境匯入,引發閱讀期待

1.師:同學們,這幾天當你們走進我們校園裡,就會聞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氣,這是什麼香味呢?

2.你們對桂花有什麼印象呢?

3.師:老師和同學們一樣,以前只是被桂花的香味給吸引了,至於它長什麼樣子,卻很少留心觀察。但我第一次看到第7課《桂花雨》的時候,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就是一個“雨”字吸引了我。(板書課題)你們看到課題有什麼想法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那令綺君難忘的桂花雨。

1.自由讀課文。出示學習要求,讀準字音,瞭解詞義。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彙報交流初讀課文的情況。

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與同學討論。(簡單問題自己解決,比較難的問題同伴互相解疑,教師再梳理課文的重難點問題,準備在精讀環節中具體落實。)

三、精讀品析,感悟作者思鄉情

(一)默讀課文,在文中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並在旁邊批註,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自讀感情→交流對話  (結合學生談話,教師相機引領學生精讀品析以下重點句子。)

1.感受桂花的內在美

(1)出示桂花、梅花圖片。

(2)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沒有梅花那麼有姿態,但是桂花有它內在的美。

(3)指導有感情朗讀。  2.分享“搖花樂”,感受“桂花雨”。

出示句子:  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  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  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首先引導學生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的情景。(板書:搖花樂)

(2)指導朗讀。怎樣才能讀出“搖花”的樂趣呢?

要一邊讀一邊想象,要讀出作者對桂花的喜愛以及搖花的無限樂趣,分享作者童年生活的快樂。  (自由讀→指名讀→評價→練續→比賽讀→配樂朗讀)

(3)想象:(出示課件:桂花圖)如果這時候你就在樹下,和綺君一樣享受這樣的桂花雨,你會說什麼?

(4)課外連結:(課件出示)綺君父親的一首詩,理解詩意,指導朗讀。

(三)花是故鄉香,難忘故鄉情  出示句子:  可是母親說,這裡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裡的桂花香。

1.你從“可是”中體會到了什麼?  2.當作者賞完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本以為母親一定會說:“好香啊!”沒想到她卻說出了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鄉院子裡的桂花。

3.同學們,事實上真的像母親說的那樣嗎?請快速瀏覽全文,從文中找出理由。(出示課件:杭州的桂花圖,家鄉的桂花圖)  4.讀這句話時,要讀出母親的什麼感情?

(讀出母親對家鄉的日夜思念之情。感受到家鄉在母親心中的分量,因為母親每年聞著桂花的香氣,收穫桂花,體驗著饋贈桂花的歡樂,家鄉的人民吃著桂花食品,喝著桂花茶。院子裡的這課桂花樹沒有什麼可以替代它,家鄉和家鄉的桂花,已成為母親生活的全部。)  5.師:是啊,月是故鄉圓,人是故鄉親,花是故鄉香。母親難忘家鄉,我呢?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6.指導朗讀最後一段。通過“又”讀出作者不止一次想起童年“搖花樂”和桂花雨,“搖花樂”和桂花雨成為作者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憶。

7.小結:我們一起走進了桂花雨,你感受到了什麼?(相機板書:香、搖花樂和思鄉情)

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1.琦君在她的另一部作品《煙愁》裡面的一段後讀這樣寫道:(課件出示)

每回我寫到我的父母家人與師友,我都禁不住熱淚盈眶,我忘不了他們對我的關愛,我也珍惜自己對他們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樹似的,誰能沒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忘掉故鄉,我若能不在器,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在寫,然而,這怎麼可能呢?

2.聽完這段話,請大家聯絡《桂花雨》,你覺得琦君是個怎樣的人?

3.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否有一些令你難忘的人、難忘的事或難忘的畫面呢?

[板書設計]  搖花樂

桂花雨  香  思鄉情

國小四年級上冊語文《習作·觀察日記》教案 篇10

【設計理念】

海德格爾有言:“所有的思都是詩。”選入語文教材中的文字都是優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思的精華,思的表達,尤其是《桂花雨》這類抒情散文,更是蘊含著無限詩情。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讚美應當是:“就像一首美到骨子裡的散文詩!”這裡的“詩”,一方面指那些在課堂上讓師生感受到綻放、閃光或者激盪的語文課堂的本體,它是語文課堂的生命。另一方面也是指語文課堂教學要努力營造詩意的境界。因此,我對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提出了“還原文字詩意的教學”這一理念。本文的教學正是力圖創設詩意的氛圍,讓學生倘徉在文字中,在語言中、想象中感悟鄉情,感悟詩意盎然的桂花雨。

【教學目標】

1、識記、理解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自讀自悟和與同學交流,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並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文字朗讀感悟,引導學生從桂花香和搖花樂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難點:體會母親說的“這裡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裡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課前準備】課外查閱資料,瞭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水是故鄉甜》《家鄉味》等。

【教學過程】一、匯入文字,整體感知

1、同學們,我們說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難忘的。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起走進中國臺灣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場奇妙的——《桂花雨》。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2.讓我們用心去讀讀課文,把生字念準,把課文讀通,讀到喜歡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3、讀書交流。(l)請學生選讀感興趣的段落。(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討論。

二、導學全篇扣“詩”眼——感受“桂花香”

1、作者為什麼愛桂花呢?

2、請找出具體描寫桂花香的語句。

3、交流具體描寫桂花香的語句。

4、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氣四溢。(換字比較)

【設計意圖:《桂花雨》一文敘寫了愛花香、搖花樂、憶花雨,寫的始終是桂花,而“香”則是串起這些內容的一條紅線。本文的教學中,我以“香”為抓手,把握全文,扣住關鍵的字詞,立足文字的語言,彰顯意象,領悟情感。如這個“浸”字,引導學生從嗅覺、觸覺、視覺等不同方面去“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讓學生在這些尋常而耐人尋味的字詞上駐足欣賞、品味一番,去感覺花香瀰漫,去體會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並漸而磨礪出敏銳的語感來。】

三、巧用插圖品“詩”意——欣賞“花雨美”

1、看看插圖,描繪一下落桂紛紛的情形。(花雨美)

2、觀察“我”搖花時的神情,想想“我”此時的內心。(心裡美)

【設計意圖:插圖是展示學生獨特感受的重要平臺,是深化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有效載體。國小語文課本國小語文教材中很多插圖都是以兒童的形象出現,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僅能幫助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也能夠陶冶學生的心靈情趣。這個片段中,對插圖的觀察,基於觀察的想象,圖文對照讓學生品位文字的意蘊,讓搖桂花的快樂感染學生,開放學生的情感。】四.感悟體驗覓“詩”趣——享受“搖花樂”

1、作者搖桂花時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個字簡單概括一下嗎?(樂)

2、請找出具體描寫作者搖桂花的句子來

3、在描寫描桂花時,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麼來寫?(動作、語言)

4、請圈劃出具體描寫作者搖桂花時的動作的詞句。

5、你們想讀讀這些句子嗎?你最喜歡哪一句?(朗讀指導)

6、全體學生起立,閉上眼睛,在音樂聲中,一起來做搖桂花的動作。(師配樂範讀)

7、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感受到了這美妙的桂花雨了嗎?盡情地喊出來吧!

【設計意圖:語文課講究體驗,在體驗中激發情感、靈感,從而提高語文素養。教師在學生搖花的嚮往之情湧動之時,用話語創設了一個親近課文語言的情境,並和學生身臨其境般地搖、看、發現、喊叫,讓學生的情感盡情釋放,演繹出一個快樂的搖花場景。“搖”並非簡單模仿,為搖而搖,要有恰到好處的語言引領,才能觸發學生的思維、靈感,學生才會在搖的過程中關注桂花的飄落,發現盎然的詩趣。】

8、同學們,在你的腦海裡是怎樣一副畫面?請趕緊寫下來吧!

9、寫作反饋。

【設計意圖:葉聖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課文的學習應開啟和貫通學生的課前閱讀和課後拓展,讓學生通過課文去領略更廣闊的世界;通過“搖桂花”“淋花雨”的體驗和想象,喚起了學生真切體驗,放飛了學生豐富的想象,激發起他們靈動的思維,此時,安排片段寫作訓練,讓孩子們的文字和情感一起跳動,用詩一般的語言和大家分享這場“桂花雨”的繽紛美妙。那是一種如童話世界般的美,是一種詩意洋溢的境地。】

10、感受著這份快樂的難道只是作者一個人嗎?還有誰,也從中感受到了快樂呢?(指名讀)

A、寫母親動作的詞“洗淨”“撮”說明什麼B、你從父親的詩中讀出了什麼呢?C、感情朗讀父親的詩。

五、彰顯意象悟“詩”情——體悟思鄉情

1、桂花的香,搖花的樂,花雨的美都讓我對桂花魂牽夢縈,但而已嗎?還有更特殊的原因嗎?讓我們再深入地讀讀課文最後第二自然段。

(出示母親的話)

2、難道外地的桂花真的香不過家鄉院子裡的一棵桂花樹嗎?母親為什

麼這樣說呢?

3、其實,除了這一句,在這篇文章的字裡行間還隱藏著許多母親及父親與家鄉桂花的小故事,隱藏著母親與家鄉的一片深情。讓我們再細細地讀讀文章,把這些小故事找出來,把這份情讀出來!

4、反饋。

5、母親對故鄉充滿了無限的懷念,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出示最後一句)想象一下,作者此時眼前會浮現出怎樣的情景,耳邊又會響起什麼聲音呢?

【設計意圖:閱讀要注意體會文字背後的東西,領會語言內涵。理解母親話中的思鄉情無疑是本文難點,然而,由前文對桂花香、花雨美、搖花樂,父母親的愛花喜花一一體悟,以及課前背景資料的相關閱讀,學生對母親和“我”感懷家鄉的金桂,對美好幸福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戀便有了自然的理解與感悟。】

六.書聲琅琅入“詩”境——融入“桂花雨”課文以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內容豐富、感情真摯,文中蘊含著濃郁的思鄉之情,讀起來很感人,讓我們再一次欣賞美麗的桂花雨。(全體師生配樂朗誦)

【設計意圖:葉聖陶曾說:“文章要靠讀才能明其言,曉其義,悟其旨,得其辭,體其境。”讀是一門用眼睛、聲音和心靈進行再創造的藝術,它融入了誦讀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要採用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廣泛而深入地接觸文字,讀懂文意,讀出感情,讀出韻味。在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動手寫一寫自己童年中難忘的人和事。

【板書設計】

7.桂花雨愛桂花──香點點桂花雨搖桂花──樂片片思鄉情思桂花──情

國小四年級上冊語文《習作·觀察日記》教案 篇11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學習態度積極,學生思維敏捷,接受能力較強,對於新事物有很濃的興趣,在音樂的歌曲演唱教學中能夠積極主動地運用音樂歌唱方式來演唱,做到聲情並茂;四年級學生掌握了一些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多數同學對美術興趣濃厚,有較強的求知慾和較強的創新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藝術教材共有九個單元:第一單元希望的田野,第二單元祖國,您好,第三單元歡騰的大西北,第四單元大自然的小衛士,第五單元翠竹聲聲,第六單元照片裡的故事,第七單元軍旗飄飄,第八單元三個和尚,第九單元藝術家的故事。

三、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喜歡的美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田野的熱愛和嚮往,在製作或繪畫中,進一步體會畫面的空間感、層次感、及構圖中的大小、虛實關係以及造型中的細節描繪等。

2.積極參加由歌曲、詩歌引發的表演活動,能根據歌詞和詩歌內容分角色扮演不同的形象。

3.通過蒐集、觀察、整理、合作、交流與探究的形式,激發學習興趣,學生能用已有的知識或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手工製作。

4.學會連音唱法,逐步做到聲音自然而連貫、圓潤而流暢。

5.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瞭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匯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在欣賞歌曲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音樂感受能力。

國小四年級上冊語文《習作·觀察日記》教案 篇12

一、學情分析:

本年級學生對美術課興趣濃厚,並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能力,其中對繪畫材料的運用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平面形象、立體造型,並能大膽地發揮想象,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空間感較弱,對一些廢舊材料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採用散點式的結構,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四年級國小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全冊共20課,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其中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佔有較大的比重,欣賞評述大多隨堂教學,均分配在各課中。

三、教學目標:

(一)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瞭解基本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學習領域目標

1.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體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易的創作意圖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它美術活動的區別。

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物件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綜合探索學習領域造型遊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和純度漸變等色彩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力,並能有目的地加以運用。

2.能用日記畫的形式表現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義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物,表達自己的情感。用各種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膽想象並設計製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難點:

1.利用多種媒體,如蛋殼、廢包裝、稻草等材料製作作品。

2.欣賞情節性比較強的中外作品,認識該美術作品的藝術特點。

3.用水粉、水彩顏料表現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興趣與願望。

4.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通過植物籽粒,纖維線材、織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貼進行造型設計。

5.能運用紫沙泥等材料進行立體造型,並用水粉顏料加工、裝飾。

五、教學措施:

1.應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絡起來,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術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2.多種形式,組織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寬容和尊重。

3.教師的評價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

六、教學進度:

第一週色彩的冷與暖、線條的動與靜

第二週美術的節奏

第三週變一變、色彩的對比

第四周快樂的回憶

第五週登山遊戲

第六週國慶節

第七週校微設計精美的郵票(1)

第八週精美的郵票(2)

第九周做年曆(1)

第十週做年曆(2)

第十一週星座聯想、窗外的景色

第十二週我心中的未來

第十三週假如我是汽車設計師

第十四周夢幻家園

第十五週紙帶穿編(1)

第十六週紙帶穿編(2)、電腦美術

第十七週會走的玩具

第十八週我們的生日聚會

第十九周我心中的未來

第二十週進入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