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搭石》教案(精選12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1.92W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搭石》教案 篇1

設計說明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搭石》教案(精選12篇)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目標與內容中要求: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資訊。本板塊正是據此設定的閱讀策略單元。《搭石》是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作家劉章的一篇散文。寫了家鄉人擺搭石、走搭石的情形,讚揚了家鄉人互相謙讓有秩序的淳樸民風。本課的教學,引導學生快速讀文,完成練習。教師採用“探究、實踐、體驗”的學習方式,以尋找“美”作為這節課的主線,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小組交流,體會字裡行間的人性美,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快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捕捉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製作重點語句的課件。

2.蒐集作者劉章的資料,準備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的視訊。

學生準備:生字、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1.出示一節小詩:

故鄉是大真大美,

故鄉是大音大象,

故鄉的每一塊石頭,

也像明珠閃光!

2.自由讀,指名讀。

3.引導學生髮現:在作者心裡,故鄉是怎樣的?(學生自由說)

4.小結:同學們真會思考,從簡短的一節小詩中讀懂了那麼多。那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對,這首小詩的作者是劉章。(課件出示劉章的照片)有人稱他是“農民詩人”,因為他從小在農村長大,後來又回到農村工作,在那裡生活了多年。山鄉的人物,燕山的草木,田裡的莊稼,農家院裡的瓜果蔬菜、豬驢牛羊,乃至溪頭的一磚一石,都能湧入他的筆端,生髮濃濃的詩意。他還特地為故鄉的搭石寫了一篇文章——《搭石》。請伸出手和老師一起寫題目,“搭石”要寫得穩穩的。

5.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新課伊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把學生帶入課堂氛圍中,介紹作者,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好情感鋪墊。

二、藉助導讀,明確方法

1.過渡:這一課與第一單元的課文有些不同,我們來看一下課前導讀(出示課前導讀)。

(1)指名讀課前導讀。這段話給了我們怎樣的提示?

(2)小結:這個導讀內容有兩層意思:一是要求我們快速讀文,記下所用的時間;二是給我們提出了建議,告訴我們怎樣去快速讀文。

2.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快速讀文,並記錄一下所用的時間。

3.閱讀這篇文章,同學們用了多長時間?舉例說說你們是怎樣閱讀的。(生交流:2分鐘、3分鐘、4分鐘等,時間長短不一。)

(1)生交流閱讀體會。

預設:

A.我就是按照導讀去讀的,一直讀下去,沒停。比如“汛期”這個詞我不懂,但不影響理解課文內容,我就沒有管它,繼續往下讀了。

B.我也是這樣,一直讀下去。我讀到第3自然段開頭的俗語“緊走搭石慢過橋”時,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讀得特別生硬,但我沒有回讀。我一直往下讀,讀著讀著,對這句話好像有一些理解了。

(2)小結:從同學們的交流中,可以知道,大家已經領會了快速閱讀的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力去讀,暫時放下不理解的地方。因為這些都不影響我們讀懂文章的大致內容。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前導讀的功能,使學生明白怎樣去快速閱讀,訓練學生快速讀文的能力。用記錄閱讀時間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老師檢查一下大家對生字的預習情況。

課件出示:

汛 間 譴 惰 衡 協 綽

(1)檢測學生對多音字“間”的掌握情況,指導學生讀準“間隙、間隔、中間、時間”等詞。

(2)學生齊讀會認字,說說哪個字容易讀錯。

(3)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檢測學習效果,考一考會認字的讀音。

2.理解詞語。

(1)出示:

山洪暴發 溪水猛漲

①指名讀。

②讀著這兩個詞語,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預設:

A.我彷彿看到了洪水很大。——哪個字讓你有很大的感覺?(暴)

B.我彷彿看到了溪水漲得很快。——哪個字讓你有溪水漲得很快的感覺?(猛)

(2)出示:

汛期 間隔 聯結 平衡 懶惰 平穩 俗語

①指名讀。

②誰能說說“聯結”的意思?指導學生用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詞義。

(3)出示:清波漾漾 脫鞋挽褲 協調有序 人影綽綽 理所當然

①指名讀。

②說說自己能夠理解的詞語。

3.指導學生讀長句子,正音,把句子讀得正確、通順。

句子一:上了點兒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句子二: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兩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句子三:每當上工、下工……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設計意圖:本教學環節的內容基本上是根據預學案的學習要求來設計的,這也是對學生預習的一個反饋性瞭解。對三個長句子的朗讀、理解、感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所以讀通、讀順只是第一層次的要求。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路

1.用較快的速度再次閱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講了什麼內容?

2.組織學生交流。邊說邊引導學生讀課文中相關的內容。

3.試著用小標題概括各部分內容。

話搭石(第1自然段)、擺搭石(第2自然段)、走搭石(第3、4自然段)、贊搭石(第5自然段)。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梳理,理清文章結構。尤其是對文章內容進行標題式的概括,有助於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為下面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五、細讀課文,感悟美好心靈

1.過渡:同學們,你們真會讀書,粗略一讀就知道了這麼多東西。剛才,大家都提到了一個詞——搭石。那什麼是搭石呢?請大家再讀讀課文,找到文中介紹搭石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

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裡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著過去,這就是搭石。

(2)指名讀句子。

看著書上的插圖說出“二尺左右的間隔”中的“間隔”就是“距離”的意思。

(3)體會搭石的重要。

這就是搭石,透過這一塊塊石頭,你又想到了什麼?老師在讀課文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想,想到了許多許多。比如讀到“進入秋天,天氣變涼”這裡,我就想到了:人們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擺搭石呢?你能讀讀課文,幫助老師解答這個問題嗎?

預設:

A.“每年汛期,山洪暴發,溪水猛漲。”洪水會沖走原來的搭石,或者把搭石衝得不平穩了,所以人們要在汛期過後的秋天重新擺搭石。

通過師生交流理解“汛期”——江河水位定期性的上漲時期,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到九月。這段時間,因為受梅雨、颱風天氣的影響,雨水較多,江河水位容易上漲,引起“山洪暴發”“溪水猛漲”。

“山洪暴發”“溪水猛漲”那可是很猛、很凶的,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人們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擺搭石呢?還有別的原因嗎?

B.“山洪過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很不方便,所以要擺搭石。

請你把不方便的感受加進句子裡,讀一讀。

師生對話,體會搭石的作用:

山洪過後,人們出工要——(生:脫鞋挽褲) 可通過表演來理解“麻煩”。

收工要——(生:脫鞋挽褲)

趕集要——(生:脫鞋挽褲)

訪友也要——(生:脫鞋挽褲)

來來去去都要——(生:脫鞋挽褲)

這樣不停地脫鞋挽褲,真是——麻煩!

一旦到了秋涼之後,溪水變得冰涼,人們就——(生:沒法通過這條小溪了。)所以——(生讀句子)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裡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著過去,這就是搭石。

而有了搭石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無須脫鞋挽褲。

人們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擺搭石呢?還有別的原因嗎?

C.“我的家鄉有一條無名小溪,五六個小村莊分佈在小溪的兩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斷。”我從這裡感受到了人們來來往往都要從小溪經過,如果沒有搭石,那天涼的時候,人們過小溪就會不方便了。

是啊,搭石成了家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已經和鄉親們的生活緊緊地聯絡在一起了。所以——(生讀句子)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裡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著過去,這就是搭石。

(4)感受人們的用心。

是啊,同學們邊讀邊想,就想出了這麼多,幫助老師解答了問題,還知道了鄉親們的生活離不開搭石。請你再細細地讀讀這句話,一邊讀一邊想:你還會想到些什麼?

(5)小結:每年,人們都要自覺、用心地擺搭石。我們從擺搭石的細節中感受到了人們美好的心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去發現、感受文中看得見的具體的“美”和看不見的心靈“美”,為下節課體會搭石默默無聞的美和人們的心靈美起到了示範作用。

六、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你認為哪些生字需要給同學們提個醒?(挽、惰、衡、隔)

2.課件播放生字書寫動漫,學生觀察。

3.教師範寫,學生學寫。

重點指導“惰、衡”,強調這兩個左右結構的字筆畫較多,要認真觀察部件位置,寫緊湊。“惰”右下“月”的撇變為豎。“衡”中部下邊的“大”的捺要變為點。

4.評價書寫:先小組互評,再全班評價。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要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所以課堂上一定要安排適當的時間進行寫字教學,注意對寫字質量的評價和反饋。

七、小結本課,引出話題

這節課,我們不僅讀通了課文,還初步瞭解了什麼是搭石,它有什麼作用,從而感受到了鄉親們美好的心靈。為什麼作者劉章深情地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是一道怎樣的風景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出示下節課需要研究的話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既能延伸學習興趣,又能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向課外。他們會在課後思考下節課將要研究的問題,學習動機被喚醒,真正做到主動學習。

一、回顧課文,匯入新課

1.聽寫詞語,學生互相糾錯。

2.指名朗讀全文,學生回顧課文內容,思考: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板書:景美)

3.匯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搭石》,再次走進作者的家鄉。

設計意圖:檢查複習,梳理鞏固第一課時的學習內容,實現溫故知新。

二、精讀課文,體會意境

過渡: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仔細讀課文,用心發現美。

(一)指導學生默讀第2~4自然段,說說課文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畫面是什麼,從哪些語句中可以體會到鄉親們美好的情感,並與學習夥伴交流。

(二)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靈活進行兩個板塊的學習。

1.預設板塊一:

出示: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讀,讀出美感。

(2)理解“協調有序”。

①引導學生質疑:這幾句話描述了一個怎樣的情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②創設情境,小組合作讀:

作者寫得如此生動,使我們如臨其境。現在,讓我們一起進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後面的,咱們合作讀一讀。我問問你們,現在你們走的是什麼?(搭石)走得不好就要掉進水裡,有沒有信心走好?好,從這兒開始。

(3)引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腳來)後面的——(生:緊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腳來)後面的——(生:緊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腳來)後面的——(生: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嗒嗒的聲音,像——(生:輕快的音樂)。

可邊表演邊朗讀或展開想象來理解。

(4)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在指揮吧!(沒有)

(5)小結:對!動作這樣默契,這樣有序。這就叫“協調有序”。(板書:和諧美)體會得多好哇!再看看這個句子,你又從哪兒體會到了美呢?

(6)結合畫面,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①A.“綽”有兩種意思,在“人影綽綽”中是什麼意思?[課件出示:a.寬綽。b.(體態)柔美。]

B.詞語“綽綽有餘”是什麼意思?

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

(7)美讀佳句,背誦積累。

①過渡:是的,這既像一幅美麗的畫,又像一首清麗的小詩。誰能讀出詩一樣的感覺?(指名朗讀)

②全班配樂朗讀。

2.預設板塊二:

(1)出示:上了點兒年歲的人……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①指名朗讀,質疑:哪些詞語最讓你感動?(無論、只要、一定、直到)

②理解“踏”。

A.你們覺得這是怎樣的踏?

B.指導朗讀。是啊!正是這小心的踏,踏了幾個來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這位老人的善良,你能把老人的形象讀出來嗎?

③體會淳樸民風,豐滿人物形象。

A.老人這樣為他人著想,如此善良,你覺得中年人會怎樣做呢?青年人呢?像你們這樣大的孩子呢?(更換主語,引讀句子,例:行色匆匆的中年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這真是——淳樸民風,代代相傳哪!

B.小結:從這平常的小事中,我們感受到了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心靈,我們還從哪兒感受到了鄉親們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心靈呢?(板書:奉獻美)

(2)出示: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①指名朗讀。

②引導學生質疑:你從這段話中感受到了什麼?

③指導朗讀:是的,一塊塊普通的搭石,演繹著山裡人特有的淳樸、善良、謙讓和敬老,也重重地敲擊著我們的心靈!來,讓我們把心中的這份感動,通過朗讀告訴大家。

④引讀:經常到山裡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

如果有兩個人——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

⑤此情此景,多麼感人,讓我們情不自禁地要表達自己的讚美,如果你當時正站在岸邊,你準備用怎樣的語言來讚美他們呢?(生交流)

看樣子,你還真不是劉章的老鄉啊,他們是不會這樣說的,從這段話中找出一個詞來證明。

⑥理解“理所當然”。這裡的人把什麼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3)先扶後放,寫話訓練。

①好一個“理所當然”,這裡面藏著的不僅僅是一顆謙讓的心,一顆敬老的心,還是一種美(板書:謙讓美、敬老美)。家鄉的人們把許許多多美好的行為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假如遇到殘疾人來走搭石……假如遇到孕婦來走搭石……還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還有哪些感動我們的畫面呢?請把你想到的情景寫下來。

②生寫話,稍後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細節描寫和用詞的精妙,訓練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通過朗讀、理解詞語等方式引導學生與文字直接對話,從中發現美、感受美、體會美。在品讀課文中進一步體會文中描寫的景物美和人們的心靈美。

三、總結全文,昇華內涵

1.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鄉的一道美麗風景,其實比這道風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人!所以作者在最後一個自然段發出這樣的感嘆——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2.透過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麼?

預設:一排排搭石,象徵著村民們一顆顆善良的心,是聯結村民們情感的紐帶,更是家鄉人無私奉獻精神的寫照……

3.導學:在作者劉章的家鄉,美就是秋天裡溪水中那一塊塊排列整齊的搭石,美就是鄉親們從搭石上協調有序地依次而過,美就是年輕人俯下身子背老人過搭石的那一瞬間。其實,生活中到處充滿美。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你還發現了哪些美呢?

4.學生暢談生活中的美。引導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或聽到的好人好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字,昇華情感,感悟搭石所蘊含的人性美。通過尋找身邊的美的活動,使學生髮現身邊的美,激發他們的人性美。讓學生從對文字的理解,拓展到生活中,通過交流,培養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發現美,創造美。

四、學習寫法,課外拓展

1.過渡:在農村的山野溪流中,搭石是那麼平常,那麼普通。但作者沒有熟視無睹,而是從心中流出這樣一篇樸實無華的滋潤心田的文章。這不僅因為作者仔細觀察生活,還因為作者善於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精彩的事物。

2.進行寫作方法方面的指導。

3.美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生活,就會發現美其實就蘊藏在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讓我們像作者劉章一樣,拿起手中的筆,記錄下我們身邊的美吧!

設計意圖:學習作者“小中見大,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並運用這種方法記錄身邊的美,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一、以“尋找美”統領全文。

這篇課文並不深奧難懂,但其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本節課圍繞“文中的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展開交流和討論。因為課文中蘊含的美是有層次的,一是看得見的具體的風景美,二是看不見的家鄉人的心靈美。讓學生帶著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為切入點,帶著學生走進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

二、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海中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我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三、以“發現美”延伸課文。

美到處都有,只要我們有一雙擅於發現美的眼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文中“我搭你走,你謙我讓”,這種人與人的和諧之美就蘊含在平凡的事情中。在本節課即將結束時,我讓學生回憶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事物,看看能不能發現其中的美並想到與它相關的人或事。讓學生聯絡生活去發現美,表達美,既是對課文的延伸,又是對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的訓練,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搭石》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以隨文識字為主要方式認識本課生字。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絡上下文、創設情境、聯絡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協調有序”等重點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師:(出示情境圖)同學們看——這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裡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

2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

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本103頁,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什麼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師:剛才同學們讀課文很認真,你知道了什麼是搭石了嗎?誰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說。

(出示課件)

師:強調“間隔”的“間”的讀音。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怎麼過小溪呢?誰也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一說。

——每年汛期,山洪暴發,溪水猛漲。山洪過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

暴是本課的生字,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一寫這個字,(師板書暴字)

師:暴上下結構,上面是個

生:日

師:要把他寫得

生:扁一點兒

師:下邊的第二橫要比第一橫長,一撇一捺要寫的長一點,最下邊不能寫成水字,注意筆順豎鉤、點、提、撇、點。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寫字本工工整整地寫一遍。不僅要寫正確,還要寫漂亮,有同學寫字姿勢非常得好,坐得非常地端正。寫完以後同桌之間可以互相看看,評價一下,取長補短嘛。

師:那就是說,如果小溪裡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

生1:脫鞋挽褲

師:人們收工就必須——

生2:脫鞋挽褲

師:人們趕集就必須——

生3:脫鞋挽褲

師:人們訪友就必須——

生4:脫鞋挽褲。

師:一句話,人們來來往往都必須——

生齊:脫鞋挽褲

師:一次又一次的脫鞋挽褲啊,你體會到了什麼?(不方便、麻煩)

師:不便、麻煩甚至是辛苦,那還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就必須靠搭石過小溪了。

師:讀了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方便、美)

師:你們說得都不錯,和作家劉章爺爺的心是相通的,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寫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師板書)

三、圍繞風景,自主尋美。

師:想不想一起去欣賞這道風景呢?就讓我們跟隨著劉章爺爺,跟隨著家鄉的人們一塊去走走搭石吧。

請大家靜靜地默讀2、3、4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家鄉的人們擺搭石,走搭石的相關語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生默讀、圈劃,2分鐘左右)

四、深入體會,品味搭石。

1、師:我看到很多語句上劃上了美麗的波浪線,咱們來交流、交流。

2、學生彙報: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3、(課件出示語段)你找的是這幅畫面. 這有個多音字,一行人,齊讀三遍,強調行字的讀音。這還有幾個詞語,誰來讀一讀?(“協調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生讀詞

4、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呢?

——“協調有序”

(1)怎樣的動作才是協調有序的呢?

(引導學生聯絡下文理解)

(2)指導朗讀。讓我們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和老師合作著讀一讀這段話。

師引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

生:抬起腳來

師:後面的——

生:緊跟上去

師:踏踏的聲音,像——

生齊:輕快的音樂。

師:讓我們繼續走在搭石上,男同學走前面,女同學走後面。

師:前面的——

男生:抬起腳來

師:後面的——

女生:緊跟上去

(速度漸快,引讀三遍)

師:沒人指揮走得那麼默契,那麼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

生:協調有序

5、體會得好。你們還從哪兒體會到畫面的美呢?

生:我從“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體會到畫面的美。

師:“綽”是生字,綽在這個詞中是舒緩、柔美的意思,想一想,“人影綽綽”是什麼意思?

師:不錯,人影綽綽就是人很多,影子倒映在水中。那麼“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想一想。

(出示畫面)請學生看圖描述。

師:聽你們這麼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兩相和的美!像畫一樣。

師:真美!這既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又像是一首清麗的小詩,你們看(播放課件)

師:誰來讀?讀出詩一般的韻律美。指生讀。

師: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的(指板書)——(一道風景)

生:一道風景

6、一行人走搭石是美麗的風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誰來讀讀文中的句子?

——“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 生讀段落,師出示語句)

請兩位同學上臺表演。

透過他們的表演你感受到了什麼?(謙讓)。你看出了文字裡蘊含的美。

師:這種謙讓的美也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師:那麼“青年人”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哪個詞語打動了你?

——“理所當然”,“伏”字。

師:現在我是那位老人,誰來做年輕人?(一男生上臺)

師:請你做做“伏”的動作

(男生深深地彎下身子)

師:(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輕人的知音,這樣,老人就能輕而易舉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過小溪了。

師:(扶起年輕人)到了對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為什麼?(引導學生講“理所當然”)

師:多好的年輕人,(問另一位同學)老人沒有向年輕人千恩萬謝,年輕人會生氣嗎?為什麼?(引導學生談“理所當然”)

師:聽了你們的回答,我就在想哪,當這位老人年輕的時候,他一定也曾經——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師:因為——

生: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當這位年輕人老了的時候,也一定會有——年輕人伏下身子揹他

師:因為——

生: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透過這個“伏”字,你看出了什麼?

生:尊老敬老

師:他們的這份美好情感也是構成了(指板書)——

生:家鄉的一道風景

展開想象,試著用“假如________,_______總要_______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說一句話。

師:這麼多的假如也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所以作者才由衷的讚歎,齊讀最後一段。

五、總結。

也許有一天,這裡會架上橋、通上路,也許有一天,搭石在家鄉會永遠地消失了,但是家鄉的人們走搭石的美,會永遠地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六、課外延伸,佈置小練筆。

在我們的生活中美是無處不在的,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你會發現美就蘊藏在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平凡小事中。

老師出示收集的美的圖片,美就在身邊,美是媽媽千萬次的嘮叨;美就在身邊,美是_______________。同學們交流身邊的美。

課下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記錄下我們身邊的美吧。

七、板書

搭石

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搭石》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會認“嫋、嫦”等7個生字,掌握“累”這個多音字。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內容,劃分文章的段落

3.品讀文章優美且富有童趣的語言,欣賞月之美。

4.感悟並學習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教學重點:

1.給文章劃分段落。

2.品讀文章優美且富有童趣的語言,欣賞月之美。

教學難點:

感悟並學習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 激趣匯入

同學們,看到題目,我想起一首詩:(出示課件2)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入青雲端。

這首詩是孩子們眼中的月,“白玉盤”、“瑤臺鏡”多麼美好的比喻呀。從中可以看出,在孩子們的眼中,月是多麼美好。

今天這篇文章也寫了孩子眼中的月。現在就讓我們去看一看吧。

板書:月跡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出示課件3)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圈出生字詞。

2.藉助工具書或者向別人請教,解決這些生字詞。

3.默讀課文,給課文劃分段落,並概括段意。

生彙報學習成果

課文共分三部分:

板書:(出示課件4)

第一部分(1~2)寫中秋夜晚,“我們”盼望月亮的到來。

第二部分(3~23)寫“我們”到院子裡觀月議月、到河中尋月的過程。

第三部分(24)寫“我們”在沙灘尋找月亮,並發表感慨。

三、 細讀,尋月之跡

1.在預習的基礎上,自由讀文章,(出示課件5)

思考:文章圍繞著月跡主要寫了哪件事情?

生總結,歸納:

中秋月夜,孩子們在庭院中、小河裡尋找月跡。

2.默讀課文,總結:孩子們在哪兒尋到了月跡?

生總結,歸納(出示課件6)

板書:鏡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四、 品讀,賞月之美

1.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我們先看到鏡中月。你覺得鏡中月美嗎?美在何處?(出示課件7)

鏡中月:“溜、長了腿的、爬”等詞運用了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亮的調皮可愛。 “款款地”形象地表現了月的柔美、優雅。

“漸漸地、慢慢”等詞句,形象地寫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虧轉盈再消失的形態變化美。

2.自由讀課文,思考:你還喜歡哪兒的月?為什麼?(出示課件9)

明確:(1) 院中月:“玉玉的、銀銀的”寫出月光的顏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詞襯出月光的朦朧美。“嫋嫋、淡淡的、癢癢的”寫出孩子們似乎已經到了月亮的體驗,很美妙。

整體閱讀則像在讀一首詩,充滿著詩情畫意。(出示課件11)

(2)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顫” 這些詞讓“我們”感覺眼中月亮是那麼惹人憐惜。

五、 再讀,探月之喻(出示課件12)

1.精讀,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們並沒有停下尋找的腳步,月亮無處不在。又在河裡,在孩子們的眼睛裡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著什麼呢

板書:尋找月亮,月亮無處不在。

2.讓我們帶著這份美好的嚮往齊讀文章最後兩節。

3.找出文中對月亮靜態和動態描寫的語句,並體會這樣描寫的好處。

六、小練筆。根據要求仿寫句子。

滿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處,是那棵粗粗的桂樹,疏疏的枝,疏疏的葉,桂花還沒有開,卻有了累累的骨朵兒了。(使用疊詞,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

七、作業。

摘抄文中描寫月亮的優美的句子進行積累。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把握。在品讀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通過理解重點詞語所蘊含的感情讓學生來理解整個句子的內容,從而達到對整個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初讀課文這個環節,我讓學生通過藉助工具書或者向別人請教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生字詞,從而達到對基礎知識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對個別學生關注不夠,希望下次改進。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搭石》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矣、恥”等3個生字,會寫“恥、誨”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達的重點。

3.體會古人讀書的方法和態度,並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有所啟發。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朗讀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古人讀書的方法和態度,並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有所啟發。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把握重點字的讀音和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匯入。(出示課件2)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古人讀書的故事?誰來給我們講一講?(生講述故事,師加以引導和評價)古人喜歡讀書,古人又經常會把自己的讀書方法和學習態度寫下來,供後世參考。今天,我們就學習《古人談讀書》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對待學習的。

板書:古人談讀書

2.這課總共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出自《論語》,記錄的孔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國藩。今天,我們就去學習這三篇文章,從中獲取營養。

(出示課件3)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出示課件4)

1.師範讀正音,把握重點詞語的意思。

好學 是知也 識

2.讀第一、二部分,根據註釋,解決生字詞。

3.大聲朗讀課文。

4.指名讀。

5.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地朗讀全文。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5)

1.小組討論,結合註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部分的意思。

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師指導學生翻譯課文。2.我們首先來看第一部分,齊讀對這三句話的解釋,思考:這三句話分別從哪方面介紹的?

生總結,彙報

板書:(一)1.謙虛 2.求實 3.勤奮

3.讀第二部分,試著根據註釋翻譯課文。

思考:朱熹對讀書有什麼獨特方法?這樣讀書的好處是什麼?

生總結,彙報

板書: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四、拓展。(出示課件6)

學習了這兩部分,你有什麼收穫?

生暢所欲言,師進行指導

五、作業。

1.背誦這兩部分。

2.掌握重點詞語,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學習古人讀書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出示課件8)

1.誰來說說《論語》三則的意思?

2.朱熹的這篇文章想告訴我們什麼?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前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從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兩方面進行了介紹,讓我們受益匪淺。現在,我們學習第三篇文章。這是曾國藩對讀書人的要求。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出示課件9)

1.根據註釋,解決生字詞。

師補充:恆:恆心

自足:自我滿足

2.朗讀課文,劃分節奏。

劃分指導:我們在劃分節奏的時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詞劃分開來,要保持詞語的完整。如: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試著解釋意思。

三、細讀課文,深入把握。(出示課件10)

1.默讀課文,思考:讀書人對讀書有什麼要求:

生讀課文,總結並彙報:

板書:有志 有識 有恆

2.再讀課文,思考:讀書為什麼要“有志、有識、有恆”?

生總結,彙報

板書:有志----不甘為下流

有識-----知學問無盡,不滿足

有恆-----恆心,不放棄,能成功

3.作者是怎樣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出示課件11)

師加以引導,生彙報

板書: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論證(出示課件12)

正面:如果我們遵循這三點,那麼會達到高尚、博學、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這三點,則一事無成。最後作者進行總結,告訴我們,讀書的時候這三者缺一不可,點明這三點的重要性。

四、再讀文章,說說你受到什麼啟發?

生暢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出示課件14)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讀書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暢所欲言,師加以指導

六、作業。

背誦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話解釋這三篇文章的意思。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組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含義,效果較好。

2.在教學中,我還通過抓重點詞句,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在拓展環節,我引導學生把視線延伸到課外,收集了一些《論語》的其他幾則名言,讓學生進行積累。

美中不足的是對個別同學的指導不夠詳細,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有所改進。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搭石》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中的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的詞語。

2、技能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養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課前嘗試]

1、畫出生字,認識的字用“△”標出,田字格中的生字用“○”圈畫出,每個生字口頭組詞2個以上。

2、認讀生字,分析字形。

盤: 結構,偏旁 ,音節 ,組詞 。

柔: 結構,偏旁 ,音節 ,組詞 。

牽: 結構,偏旁 ,音節 ,組詞 。

俗: 結構,偏旁 ,音節 ,組詞 。

兔: 結構,偏旁 ,音節 ,組詞 。

銀: 結構,偏旁 ,音節 ,組詞 。

3、思考: 題目為什麼叫做“月跡”?

4、讀熟下列詞語:

洱海 柔和 坑坑窪窪 風俗 沉甸甸 閃閃爍爍

[課堂探究]

學習引導(一)

1、將課文的主要的內容進行敘述。

2、自由讀課文,讀完課文後,你的感受是什麼?

學習引導(二)

1、再讀課文,你覺得課文哪些地方最美?寫一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後檢測]

1、我會朗讀課文。

2、句子大本營。(按要求改寫句子)

(1)這好吃的果子不是掛滿了枝頭嗎?

改成陳述句:

(2)月亮掛在天空。

改成比喻句:

(3)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一直在延續。

縮句:

(4)父子倆看著大魚。

擴句:

2、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3、學完課文後,你最想說什麼?趕快把想法寫在《日積月累》的筆記本上,字數多少不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樣子寫詞語:

坑坑窪窪(AABB式):

修一修,補一補(ACA,BCB式):

[作業設計]

抄寫下列描寫月亮的詞語:

皓月高懸 水波映月 月明星稀 新月如鉤 月明千里 月白風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好月圓 月明如晝 月色如華 月光如水 月滿則虧 月黑風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曉風殘月 星月交輝 流星趕月 眾星捧月 月落烏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搭石》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詩句,瞭解古詩內容,有感

情地朗讀古詩,並能背誦、默寫。

2、能力目標:展開想象,培養研究、自學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能查閱並初步使用有關資料。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孤寂憂愁

之情。培養朗讀能力、品詞析句能力。

學情分析:

為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爭取語言教學與思維訓練同步,其一是讓學生學習言語材料過程中的質疑,激起解惑的興致與情緒,引發學生思維的“野馬”在言語材料的“草原”中東奔西突;其二,對學生適時進行點撥,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並在與言語材料的“對話”中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其三,引導學生收擾思維的“野馬”,依據言語材料得出最佳結論。在教學古詩《楓橋夜泊》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認識詩人張繼選詞煉字的妙處, 其中包括“落月”、“啼烏”、“寒霜”、“江楓”、“漁火”、“愁眠”等6個意象,通過創設意境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一位異鄉遊子在一個深秋夜晚的憂愁,孤獨與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匯入新課,介紹《楓橋夜泊》的深遠影響。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這首詩,它讓一位詩人名垂千古。讓一個城市名揚天下,讓一座橋樑成為當地三百餘座古橋之首,讓一座寺廟成了中外遊人嚮往的勝地。你們知道嗎,在江蘇省蘇州市的城西,有一座橋,這個橋叫楓橋,在離楓橋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寺廟,這個寺廟就叫寒山寺。一座橋,一座寺,看似很平常的地方,凡是去蘇州市的人大多要去看一看楓橋,要去聽一聽寒山寺的聲音,甚至日本、韓國的朋友都特地來到中國蘇州親耳聆聽一下那兒的鐘聲,用手撫摸一下那兒的橋,這是為什麼呢?對,這是因為唐代詩人張繼寫了一首有名的詩,叫做《楓橋夜泊》。這首詩,千百年來,究竟在散發著怎樣的魅力呢?這節課,咱們將一同去感受。(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讀詩題,理解詩題。

請齊讀課題。關於這個題目,你有什麼想問的?楓橋是江蘇省蘇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橋。夜——泊?“夜”是什麼?(夜晚),“泊”呢?是多音字(停泊bo)(湖泊po),那“夜泊”就是什麼意思呢?誰用自己的話把這題目的意思說說?誰把船停泊在楓橋?

2.介紹詩人。

張繼,從小聰明好學,唐玄宗天寶年間,舉進士第,時任鹽鐵判官,為官正直,

有政績,唐代大曆末年檢校祠部元外郎,於紅州(南昌)分掌財賦,後來因不滿時政,辭官漫遊,晚年遊歷於吳越一帶的名山大川之間,與文人名士多有交往,創作上受東晉文人陶淵明影響。詩法清迥,傳世之作不多,以抒寫個人愁緒的《楓橋夜泊》和反映民生疾苦的《閶門即事》最為有名。咱們再讀課題!

3.創設情境,教師激情誦讀。

《楓橋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詩,在學習之前,老師先好好地讀給大家聽聽,好嗎?

三、合作交流

古詩雖然短小,但往往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情感,要學好古詩,咱們就得細細地去體會其中的感情,接下來,大家再好好地讀讀,讀出你的感受來。

(生自由朗讀古詩。)

說說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你感覺到了什麼?

我們把讀的要求放高一點吧,誰能美美地讀一讀嗎?還有什麼感覺嗎?你能讀讀嗎?看怎麼讀出一點“愁”的味道?

四、鞏固拓展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搭石》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反覆朗讀《少年中國說》,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2.掌握重點詞句的含義,掌握課文主要內容。

3.瞭解本文比喻、象徵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國所具有的特點。

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

2. 朗讀法

教學過程:

一、 情境鋪墊 導語引入

1.師:同學們,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寫下了一篇文章,激勵了當時無數的中國有志青年,這篇文章是《少年中國說》,有沒有同學知道這位著名作者是誰?

2.作者連結: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我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學者,詩人,宣傳家。作為政治家的梁啟超,師從康有為,受改良思想影響。曾經參與“公車上書”,又與譚嗣同等創辦南學會,宣傳資產階級改良思想,組織保國會,戊戌變法失敗後,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豐,大部分收入《飲冰室合集》。

3. 背景資料:本文寫於1900年,是作者在維新變法失敗後在日本時寫的。文章從日本人和西歐人稱我國為“老大帝國”說起,以人喻國,怒斥當權的清王朝封建貴族官僚是保守守舊、頑固苟且的“老朽”,號召“中國少年”肩負起救國的責任,為創造一個繁榮富強的“少年中國”而努力奮鬥。

二、初步感知,解決生字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鷹隼(sǔn)發硎(xíng)澌(sī)

2. 給文章劃分層次。

明確:全文劃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點明少年的責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說明中國少年的勃勃生機。

第三部分(第三段)讚美了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點明瞭兩者之間的緊密關係。

三、深入閱讀。

1.細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及翻譯書弄懂重點文言字詞和文章的譯文。

2.理解題目中“少年”一詞有什麼深刻含義?

明確:一是針對日本人稱我中國為“老大帝國”,作者憤然回擊,稱中國為少年中國;二是因為少年象徵著國家如朝陽般蓬勃興旺,生機勃勃;三是中國是古老的中國,又是進步的未來之國。

3.閱讀課文,說一說少年中國具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課文運用了八種象徵、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國的英姿勃勃,前途無量。以“紅日初生”,象徵少年中國的燦爛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徵少年中國發展的不可限量;以“潛龍騰淵,鱗爪飛揚”的生動形象和“乳虎嘯谷,百獸震惶”的巨大聲威、以“鷹隼試翼,風塵翕張”的沖天氣勢,喻我中國少年創造的少年中國的英姿;“奇花”“干將”兩句,前者是歌頌少年中國在發展中的壯麗前景,後者是以剛剛磨礪過的寶劍比喻為建立少年中國立功的中國少年。

四、 拓展遷移。

特色品評:小組討論本文的寫作特點。

明確:結構完整,推理嚴密,以人喻國,富有鮮明的形象性。

五、佈置作業

我們的祖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闊步走向世界。以“青春中國”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板書設計:

少年中國說

少年的責任

少年和祖國的關係

作者對少年和中國的讚美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搭石》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慄、矯”等13個生字,會寫“鼠、仁”等13個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詞語。

2.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把握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學習作者在描寫事物時既能抓住特點,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詞語。

2.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把握重點詞句的含義。

3.學習作者在描寫事物時既能抓住特點,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慄、矯”等13個生字,會寫“鼠、仁”等13個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詞語。

2.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松鼠的外形特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你最喜歡哪一種小動物?請你用簡潔的語言介紹這種小動物的特點。

2.(出示課件1)(出示松鼠圖片)請看大螢幕,請大聲說出它們的名字。

板書:松鼠

讓我們趕快來讀一讀課文,進入松鼠的世界,去認識這個可愛的小動物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出示課件2)

1.按要求自由讀課文

(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讀音,爭取把課文讀流利。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生字。

(3)結合上下文理解“嬉戲”、“遮蔽”的意思。

2.檢查自讀情況(出示課件4)

(1)讀詞句

[出示榛子、橡慄、苔蘚的圖片]

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

“遮蔽”是什麼意思?說說你的理解。

“嬉戲”你怎麼理解?

(2)識記生字,掌握多音字。(出示課件5)

晃 huǎng( )huàng( )

組完詞同桌訂正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出示課件6)

1.默讀課文,想一想:松鼠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試著在括號裡填上詞語。

討論:(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討論:如果把課文分成兩部分,該怎樣分?為什麼這樣分?

全班交流,總結

第一部分(1):先總寫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再分別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進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介紹松鼠的形體特徵。

第二部分(2):主要從松鼠的活動範圍和活動時間兩個方面介紹松鼠的性格特徵。

第三部分(3、4):從松鼠的行動、儲備食物過冬和搭窩寫出了松鼠聰明、警覺、乖巧的特點。

第四部分(5):介紹了松鼠的繁殖、換毛及愛乾淨的生活習性。

四、細讀第一段,瞭解外形(出示課件8)

1.默讀,找一找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_____”畫出來。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呢?試著填一填:在寫松鼠的外形時,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詳細描寫了松鼠 ____、____ 、_____ 、和_______的特徵,把小松鼠寫得非常美麗可愛。

板書:外形特徵

面容----清秀

身體----矯健

四肢----輕快

尾巴---上翹

3.讀第一段,討論:你認為這段好在哪兒?(出示課件9)

小結:文中第一段確實寫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點,運用了恰當的形容詞、比喻句,把松鼠的外形寫具體了,讓我們感受到它的美麗可愛。這種寫法值得我們借鑑。

4.指名讀,讀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朗讀指導:我們在朗讀過程中要讀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要讀出這種情感,我們首先確定描寫松鼠的重點詞語如“乖巧、漂亮、討人喜歡、面容清秀、敏捷、機警”等詞語,並通過重讀、輕讀等方式讀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五、佈置作業(出示課件10)

1.抄寫生字、新詞。

2.仿照課文第一段的寫法,仔細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介紹它的外形。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松鼠的生活習性,從中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2.學習作者在描寫事物時既能抓住特點,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複習匯入

1.聽意思寫詞語(出示課件13)

動作迅速而靈敏。 (敏捷)

小巧、靈活、精細。(玲瓏)

遮住的意思。 (遮蔽)

遊戲、玩耍。 (嬉戲)

2.《松鼠》一課可以分成幾部分?每部分分別寫了什麼?

生回答問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瞭解一下松鼠有哪些生活習性。

二、精讀課文,瞭解習性(出示課件14)

1.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說一說這部分介紹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徵。

生總結,彙報

板書:性格特徵---膽小(活動範圍 活動時間)

2.假如你是一隻可愛的小松鼠,你該如何介紹自己的生活習性?默讀課文第二部分,選擇一方面來準備並在全班介紹。

3.指名介紹,隨機導學:

讀第三部分,看看這部分從哪些方面介紹了松鼠的特點?(出示課件15)

生總結、彙報

板書:行動、儲備糧食 搭窩 (聰明 警覺 乖巧)

師:你們瞧,作者把松鼠搭窩的過程寫得多具體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畫出來?

(先……再……然後……)

師生對讀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學生動筆,用上“先……再……然後……”寫一段話。

寫後交流。

4.讀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

生總結、彙報

板書:生活習性(繁殖 換毛 愛乾淨)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請2名同學分部分讀全文。

2.說一說:通過學習課文和查閱資料,你對松鼠有了哪些瞭解?

3.學習了本文之後,你覺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紹動物呢? (討論) (出示課件17)

A.準確、生動的語言;B.合理清晰的結構;C.鮮明的事物特徵;D.恰當選用說明方法。

4.仿造《松鼠》的表達方法,改寫《白鷺》。

四、佈置作業(出示課件18)

1.完成課後第3題。

2.繼續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接著寫一寫它的生活習性。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文章語言生動,可讀性強。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通過自學的方式,學會基礎知識,鍛鍊基本技能。我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效果良好。

2.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把握。因此,我把字詞也作為重點,在字詞的教學中,我以點帶面,通過重點詞語來理解松鼠的特徵,這樣對學生來說非常容易把握,因此,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學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教師的引導與評價顯得不夠及時準確,影響了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時不夠興趣盎然。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搭石》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會認“棧、冤”等12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理解“千變萬化、紙屑”等詞語。

2.朗讀課文,從課文中的具體描繪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3.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並從中體會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學難點:

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棧、冤”等12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理解“千變萬化、紙屑”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通過具體事件初步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匯入。(出示課件2)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愛是那親切的話語,父母的愛是那熱情的鼓勵,父母的愛是那嚴格的要求。父母的愛表現出了多種多樣的形式。可是,不論哪種形式,都讓我們感到溫暖,感到幸福。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父愛之舟》這課,去感受文中那濃濃的父愛吧。

板書:父愛之舟

二、讀文識字。(出示課件3)

1.自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3.交流彙報:(出示課件4)

(1)大家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出示本課的生字,糾正讀音,重點記住“蠶、繭、掀、席、廟、屑”等課後生字以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3)讓學生以自由舉手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識。

4.討論交流(出示課件5)

(1)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2)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說說你感動的理由。

(3)讀一讀讓你感受最深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感情。

5.小組活動。

小組成員帶感情朗讀課文,評出朗讀較好的同學推薦給大家。

三、整體感知。(出示課件6)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文中寫了哪些事。

2.從這些事中,我們感受到了什麼?

3.畫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生總結 彙報(出示課件7)

本文先回憶了過去:父親送“我”報考學校和上學,見“我”晚上在旅館被臭蟲咬,父親心疼的樣子。

在廟會中,父親帶“我”去逛廟會,給“我”買豆腐腦,可是自己卻捨不得吃,後來還給“我”做萬花筒。

父親在雨雪天氣背“我”上學。

為了供“我”讀書,家裡籌錢,為了節省路費,父親借船送“我”。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出示課件8)

1.課文分了幾個場景進行描述?哪個場景讓你感動?

(夢中出現了父母深夜喂蠶,父親帶“我”住旅店;父親帶“我”去廟會讓“我”吃豆腐腦及為“我”做萬花筒;父親雨雪天送“我”上學;鵝山高小為“我”鋪床;無錫師範送考;無錫師範送“我”去上學的路上為“我”縫棉被。)

這些場景都顯示出父親對兒子博大的愛。

2.分小組討論,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生總結,彙報

第一部分(1)以夢境開始,引入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2~9)以小舟為線索,寫了父親對“我”滿滿的愛。

第三部分(10)以夢結尾,首尾呼應,表現出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愛意。

五、佈置作業(出示課件9)

1.背寫課文的生字。

2.繼續閱讀課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中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從課文中的具體描繪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2.學習本文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出示課件11)

1.聽寫上節課所學的生字詞。

2.回顧上節課內容,說說在“我”的夢中出現了哪些難忘的場景?

3.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二、品讀感悟,體會父愛。

1.課文出現了五個場景,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場景。(出示課件12)

板書:第一個場景

找出描寫父親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父親的情感。

生總結、彙報

“心疼極了”體現出父親對“我”的深切的關愛;“父親動心了”說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貧苦的情況下,還打算為孩子換房間,體現出父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

師:我們只體會了父親對孩子的愛,那麼,這段文字裡有沒有體現出兒子對父親的愛呢?

生總結、彙報(出示課件13)

“體會到父親掙錢的艱難”、“不肯再加錢換房子”表現出“我”對父親艱難的體諒,也體現出兒子對父親的愛。

2.品讀第二個場景。(出示課件14)

(1)作者詳細描寫廟會盛況的目的是什麼?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

生總結、彙報(出示課件15)

詳細描寫廟會的盛況,尤其詳細描寫各種小吃,表達出當時“我”想吃的願望。“父親覺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做萬花筒”更能體現出父親的愛。

(3)從哪些地方看出兒子對父親的愛?(出示課件16)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親買”說明“我”非常體諒父親,也非常愛父親。

板書:第二個場景

3.品讀第三個場景。(出示課件17)

詳細閱讀“雨雪天送我去上學”,從中我們感受到什麼?

生總結,彙報

是父愛給兒子撐起了一片天,是父愛讓惡劣的環境變得溫暖。

板書:第三個場景

4.品讀第四個場景。(出示課件18)

讀“無錫師範送考”這個場景的描寫,體會作者沉痛的心情。

板書:第四個場景

5.品讀第五個場景。(出示課件19)

哪件小事體現了父愛?

生總結,彙報

送“我”上學的路上為“我”縫棉被。

板書:第五個場景

三、感受寫法。

對文章的寫法,你有什麼見解?(出示課件20)

總結:這篇文章選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蘊含著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愛,同時也蘊含著兒子對父親的愛和感激。這種寫法叫做以小見大。

板書:以小見大。

四、激情昇華,拓展延伸

從父親身上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深沉的父愛。從兒子身上,我們也感受到了愛和感激。你對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這樣?是否也是互相的?寫下來吧。

五、作業佈置。(出示課件21)

1.找出文中那些描寫父親對兒子的愛的句子。

2.仿照這種寫法,也寫一寫父親對自己的愛。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 從顯眼的詞句中深入:在研讀時對字、詞、句、段上是必須要下功夫細細體會的,不能輕易放過。《父愛之舟》這篇課文中,把握重點詞句,同時對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深入細讀,從句子中落實到重點字上,都是值得推敲和品味的。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詞句,對文章有更深刻的解讀。

2.從熟知的知識點深入:在初讀,研讀後,從學生能夠熟知的知識點切入課堂教學,那一定能給學生自信心,培養好整堂課的氣氛。在這篇文章的處理中,“父愛”這個主旨是學生最為熟悉的知識點,以此作為解剖處,讓學生自我概括文章,並圍繞“父愛”的事件進行梳理就簡單得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對學生激勵性評價不及時,導致一些學生的興致有點低落。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及時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搭石》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讀“繭、棧、冤、枉”等14個生字,會寫“蠶、考、疼、席”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漁船、報考、教訓、心疼”等19個詞語。

2.默讀課文,概括“我”在夢中回憶的種.種場景,體會場景描寫的作用。

3.研讀重點句子,正確理解“父愛之舟”的含義,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概括作者在夢中出現的種.種場景,體會場景描寫的作用。

2.研讀重點句子,正確理解“父愛之舟”的含義,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設計理念:

閱讀理解。本文所寫的內容看似零碎,其實結構嚴謹。全篇採用倒敘的手法,從夢境開始,引入對往事的回憶;以從夢中醒來,淚溼枕邊結束,首尾照應,開合自如。文章以“小船”為明線,以“父愛的深沉、偉大”為暗線,將零碎的場景串聯起來,寓厚重的父愛和真摯的父子之情於各個場景之中。教學時,先要熟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出課文敘述的場景,為下一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感受蘊含的情感打好基礎。接下來就是細緻研讀重點句子,理解“父愛之舟”的含義,體會文中表達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表達運用。 本文所選擇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而這些平凡的小事恰恰更能體現父愛的深沉和偉大,起到以小見大的效果。同學們在平時寫作時,最苦惱的事情就是無事可寫,無話可說。本文在選材上就給同學們的寫作選材提供了典範。學習本文時,就要讓同學們進行課堂練筆,學習從生活中選材,選擇平凡的小事,從小事中挖掘大主題。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件播放歌曲《父親》。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一個人:他的字典裡只有堅強,他的骨子裡只有脊樑,他的眼神裡透著嚴肅,他的臂膀厚實得像堵牆,他有一個偉大的名字——父親。無論我們做什麼,父親都會在背後默默地支援我們,父親用厚實的臂膀支撐著整個家庭,父親用親情溫暖著孩子的心靈。人生中很多東西,不可能永遠存在,但是父親給我們的愛卻是永恆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吳冠中的《父愛之舟》,去感受那深沉、真摯且永恆的父愛吧!

齊讀課題,你知道了什麼?有什麼想知道的?

二、檢查預習,瞭解順序

1.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課前我們進行了整讀和預習,生字和生詞的學習中同學們還有什麼想和大家交流?易錯字,理解詞語。

2.讀文時,大家關注到開頭和結尾了嗎?燈片出示,齊讀,你發現了什麼?(首尾呼應、倒敘、時間順序)板書

3.讀文時,你有什麼感受?(淡淡的憂傷)

父親已經去世了,對父親的點滴回憶只能在夢中出現,想來悲傷至極,淚流滿面,所以全文充斥著一種淡淡的憂傷。

三、初讀課文,理清場景

1.(課件出示) 快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在夢中回憶了哪些場景?概括大意。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引導、總結,使概括更準確。

回憶的場景有:父母夜裡喂蠶、賣繭;花錢住旅店,教訓深刻;趕廟會;讀初小時,父親背“我”去上學;父親送“我”去鵝山高小上學;父親送“我”去報考無錫師範;父親送“我”去無錫師範上學。

交流概括場景的方法。 小結:閱讀相關段落,抓住關鍵句,聯絡整段內容進行簡要概括。關注時間、地點。

3. 從這些場景中,你發現了什麼?

前三個是生活點滴,之後是支援讀書,有詳有略,相同的是飽含父愛。這些場景能進入夢鄉,說明這些往事在“我”的腦海裡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這樣的寫法更容易表現父愛的真摯和深沉,能更好地表達主題,也更容易組織情節。

四、細讀品悟,感受父愛。

1.讓我們先來看一看讓作者印象最深的第三個場景。指明讀,閉眼邊聽邊想象畫面,最打動你的是哪裡?

2.指名回答,燈片出示,廟會熱鬧場景的描寫有什麼好處?

交流(對比、熱鬧、偏僻;涼粽子、熱豆腐腦、太委屈)

3.再讀課文,選擇讓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文中的哪個場景最感人呢?為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暢所欲言,教師適時播放相關的課件,並適當選擇1~2個場景加以精講。

示例1:“‘我’和父親住旅店”這個場景最感人,雖然父親用錢極為節省,但在旅館住宿時,他看到我身上被臭蟲咬的大紅疙瘩,卻心疼得同意加錢換房間,這樣相互映襯,父親對兒子的疼愛躍然紙上。 示例2:“逛廟會”這個場景很感人,盛大的廟會中人山人海,各式各樣的小吃和玩具多饞人呀!可是,作者逛廟會,只能飽眼福,不能買東西(僅僅喝了一碗豆腐腦)……回來後,父親給“我”做了一個萬花筒,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而這些小事卻給童年的“我”帶來莫大的幸福,這也更能表現出父愛的真摯。 示例3:“父親背‘我’去上學”這個場景最感人,因為這個場景表現了父親對“我”寄予的期望,他是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知識,長出息。 示例4:“父親搖船送‘我’到無錫上學”的場景很感人,因為這個場景寫了父親為“我”縫補被子的細節,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父親對“我”的關愛,更深刻地領悟到父親的偉大。

4. 深沉的父愛就蘊含在這一個個場景和細節中,讓作者記憶深刻,永難磨滅,隨著時間的流逝,愈加深厚。甚至多年後,父親仍頻來入夢。所以在夢的最後,吳冠中說:“我什麼時候能夠用自己手中的筆,把那隻載著父愛的小船畫出來就好了!”至此點明題目,文章的主旨也得以揭示。從中,你體會到作者對父親怎樣的情感?

板書 難忘的愛和深切的懷念

5. 本文寫了許多父親愛孩子的場景,在描述過程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種東西是什麼?(小船)為什麼要多次寫到它呢?課文為什麼以“父愛之舟“為題?

小結“父愛之舟”表面上指姑爹的小船,實際上指父親的愛,以小舟比喻父愛,非常貼切,化抽象為具體。在作者的人生道路上,父愛載著他度過艱難的歲月,到達理想的彼岸。“父愛之舟”是全文的線索,父親總是以此舟送“我”讀書、考學,此舟在文中反覆出現,串聯起全文內容。 “父愛之舟”情感內涵豐富,以此為題,既寫出了父愛的偉大,也見證了“我”的成長。

五、學習寫法,拓展運用

1.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能說一說如何才能使場景描寫更感人嗎?

學生講述,教師總結。

選材要真實;要以小見大;要運用一些手法,如相互映襯等;要有細節描寫。

2.學習了本文後,你有什麼收穫和感受呢? 生自由發言,感受父愛的深沉和偉大,激發感恩之情。用手中的筆,寫一個你與父親相處的場景。完成小練筆。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搭石》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把握重點字的讀音和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一、激趣匯入。(出示課件2)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古人讀書的故事?誰來給我們講一講?(生講述故事,師加以引導和評價)古人喜歡讀書,古人又經常會把自己的讀書方法和學習態度寫下來,供後世參考。今天,我們就學習《古人談讀書》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對待學習的。

板書:古人談讀書2.這課總共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出自《論語》,記錄的孔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

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國藩。今天,我們就去學習這三篇文章,從中獲取營養。(出示課件3)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出示課件4)1.師範讀正音,把握重點詞語的意思。好學 是知也 識 2.讀第一、二部分,根據註釋,解決生字詞。3.大聲朗讀課文。4.指名讀。5.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地朗讀全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5)

1.小組討論,結合註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部分的意思。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師指導學生翻譯課文。2.我們首先來看第一部分,齊讀對這三句話的解釋,

思考:這三句話分別從哪方面介紹的?生總結,

彙報板書:(一)1.謙虛 2.求實 3.勤奮3.讀第二部分,試著根據註釋翻譯課文。思考:朱熹對讀書有什麼獨特方法?這樣讀書的好處是什麼?生總結,彙報板書: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四、拓展。(出示課件6)學習了這兩部分,你有什麼收穫?生暢所欲言,師進行指導五、作業1.背誦這兩部分。2.掌握重點詞語,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國小五年級上冊語文《搭石》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利用教材註釋以及課前預習所收集到的資料,通過自讀自學,正確理解詩的意思。

2.通過反覆地誦讀、比讀,清晰地感受詩的意象與情境;通過咀嚼和品評重點詞句,深刻地感悟詩人“愁”的意蘊與情懷,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感染與啟迪。

3.在反覆誦讀、比讀的過程中,感受詩人的愁思與景物交融、契合的寫法,體會詩人複雜的情感,初步領悟做人的哲理。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解字讀題

1.板書課題

2.題解:(出示課件16)

“泊”: 停泊。

板書:楓橋夜泊

二、初解詩意,讀出韻味。(出示課件17)

1.看能不能讀出詩的節奏與新的感覺來。

2.學生自學自讀。

3.指名生讀。請大家認真聽,聽一聽他的朗讀停頓是否合理,節奏是否恰當。

指導: “到——客——船”,這節奏一放慢,聲調一降低,就有一種餘音嫋嫋的感覺。來,一起來讀後兩句。

學生齊讀全詩。

三、感“眠”悟“愁”,“對”出愁思。

1.抓一“眠”字,進入情景。(出示課件19)

(1)請同學們默讀古詩,想一想:哪些字眼、哪些詞語向我們透露出張繼沒有睡覺的訊息?

(2)學生默讀、圈畫。

(3)停。誰來說說你從哪些字眼看出張繼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板書:月落

烏啼。他聽到了烏鴉的啼叫。耳聞烏啼,所以未眠。

板書:烏啼

(出示課件20)霜滿天。張繼還看到了霜滿天的景象。滿天的霜有誰看見過?哦,霜滿天其實寫的是作者的什麼感受?對,是詩人感覺到的。詩人身感霜氣的降臨,他怎麼能睡得著呢?

板書:霜滿天。

詩人看到了楓樹和漁火。

板書:江楓、漁火

張繼因為未眠,所以聽到了寒山寺的鐘聲響起。

板書:半夜鍾。

(4)在這深秋之夜,張繼目睹月落,耳聞烏啼,身感霜氣的降臨,他怎麼睡得著呢?帶著失眠者的心態讀《楓橋夜泊》。

學生齊讀全詩。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出示課件21)

(1)旅途本辛勞,本應該早點歇息,張繼卻久久不眠,為什麼?

學生回答。

一個字,愁。學生說帶“愁”字的詞語。

板書:愁

(出示課件22)(2)是的。請你看看古詩,到底是什麼勾起了張繼的愁思、愁緒和愁懷?是什麼撥動了詩人的愁心與愁弦呢?

是月落、是烏啼、是江楓…… 抓住這些詞語讀出感覺。

(3)學生自由地讀、圈、想、讀。

(4)交流:月落能帶給人一種失落感,一種孤獨感。帶著這種感覺,來讀讀第一句。

板書:月落----失落感、孤獨感

烏啼---淒涼

霜滿天-----寒冷

學生齊讀《楓橋夜泊》。

3.抓一“對”字,感悟“愁”思(出示課件23)

(1)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思考:這裡的“對”字是什麼意思?

板書:對(出示課件24)

“對”在這裡的意思是“面對、對著、陪伴”的意思,那麼請你們縱觀全詩,想一想:是什麼在陪伴著孤獨的詩人呢?

哦,是冷月、悲鴉與寒霜在和詩人做伴,是江楓、漁火和鐘聲在與詩人作陪,這一對,對出了什麼?

學生回答。

(2)張繼到底在愁什麼?此時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麼呢?

生帶著“愁”來讀。 (出示課件25)

教師範讀。但是,這裡什麼都沒有,這裡有的只是——

學生齊讀《楓橋夜泊》。

板書:愁

四、鐘聲叩心,釋放愁懷 。

1.鐘聲響起,述說情懷(出示課件26)

請問,這午夜的寒山寺的鐘聲似乎在向張繼述說著什麼呢?請拿起筆,寫下你的述說。

2.交流評析,釋放情懷

學生述說著鐘聲的述說。

學生在鐘聲的伴奏下齊讀全詩。

五、總結拓展,人文關照。

推薦《不朽的失眠》給大家閱讀。

六、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板書內容

楓橋夜泊

月落----失落感、孤獨感

烏啼---淒涼

霜滿天-----寒冷

江楓、漁火---半夜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