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精選19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2.37W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精選19篇)

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校資源功能,優化學校課程結構,開創學校特色品牌,提高辦學水平。

二、課程目標:

1.採用實踐—評估—開發的課程開發模式,實施“問題解決”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領全體學生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從而努力建立學校的教育特色。

2.發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技精神。針對我校實際,確立“尊重他人、認識自我、勤於動手、善於合作”的校本課程目標。

3.以學校為基地,與外部力量合作,開發出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集中體現“以學校為本”的理念,主要強調課程的開放性、民主性、參與性。

三、課程內容 :

主要有分學校篇、家鄉篇、育人篇、安全篇、安全篇和環保篇。三年級主要學習學校篇和家鄉篇。

四、主要措施

1.新教學理念做引領,指導具體活動實踐

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樹立大教育觀,用大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要樹立十種新型的教育觀,即新型的教師觀;新型的教學觀;新型的學生觀;新型的質量觀;新型的課程觀;新型的人才觀;新型的教學方法觀;新型的過程教學觀;新型的教學手段觀;新型的終身學習觀。學校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使教師掌握新課改理念,樹立新課改意識,及時捕捉資訊,開闊視野,尋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質,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地方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2.建立合理的激勵評價管理機制,確保校本課程實施。

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空間,要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人盡其才,各盡其能,對會教能編的教師,學校要採取各種形式,及時進行表彰和鼓勵。同時,要研究制訂校本課程評價標準,並與學校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考核相結合。採用恰當的行政手段,確保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使每一位教師真正成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者。

五、具體課程安排:略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在鞏固校本課程已有成效的基礎上,要把校本課程做得更加紮實並進一步推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升和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努力實現學校的全面發展,為了使我校的校本課程繼續為學校凸現特色做貢獻,還要更加豐富我校的校本課程內容應是我校發展的又一階段,我們還要進一步挖掘“課程資源”向多學科輻射,充分利用現有教師資源,發揮教師的特長,開發更多的活動內容。在實施中,要努力為學生搭建自主選擇的平臺,服務於學生個性的發展。教育教學中還要努力爭取家長的參與,尤其是民族採風的一些內容,應該讓更多的家長參與進來,努力使家長更多地瞭解我們的課程,瞭解我們的學校。

校本課是綜合性和實踐性的課,綜合性和實踐性是校本課的主要特徵,本校的校本課程內容就是綜合實踐活動類的研究性學習性質的校本課程,在這一學期,我們要讓學生更多的走出學校、走出課堂。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還必須重視與各課程間、各個部門間的相互貫通、相互配合。加強校本課程間、校本課程與其它各科課程間的縱向聯絡與橫向聯絡,加強課程的整體效應,還要注意學校各部門間人力、物力資源整合,相互配合。另外,我們的教學評價機制還有待完善,本學期不管是對老師的評價還是對學生的評價還都需要進一步探索。

二、主要工作:

1、民族體育專案真正做到民族體育專案進入體育課堂。在全鎮普及的基礎上加強訓練,各完小都建立起一支能參加比賽的隊伍,在春運會上,把綾球和推鐵環作為比賽專案。

2、民族音樂與舞蹈專案要開展以年級為單位的展示與交流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表現慾望。請學校的其他教師及學生家長參與展示活動,瞭解民族音樂舞蹈進入課堂的成果,以便得到他們更大的支援。學期內,在校內普及的基礎上,建立合唱、口風琴、舞蹈等課外小組。

3、民族採風專案在本學期中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完成主題活動,藉助校本課、品德課、綜合實踐課開展以民族團結為主線的一系列活動。主題活動中,教師要協助學生做好調查、採訪、實踐活動等,記錄更多的採風資料。主題活動中努力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每個主題活動後要及時總結、及時鼓勵、表揚,評選出最佳小組。

4、民族工藝專案每個主題活動中及時評價,活動後各班評出優秀作品在六一節展出。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獎勵,學生在活動中的感想與收穫及時收集,評出的優秀作品交少先隊廣播站廣播。

三、工作安排:

二月:

1、佈置本學期校本課教學任務及課程安排。

2、組織校本課教師的培訓與研討活動。

三月:

1、建立課外小組。

2、組織校本展示課活動。

四月:

1、組織第一屆風箏比賽。

2、清明節祭奠民族英雄掃墓的實踐活動。

3、民族體育專案綾球單項賽。

五月:

1、組織教學案例評選活動。

2、組織學生校本日記評選活動。

3、籌備民族團結教育校本展示活動。

六月:

1、利用慶“六一”活動,進行校本展示。

2、總結反思本學期工作。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以推動我校“以校為本”的校本教研為目標,加強本教研組老師之間的交流、合作意識,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的個性,加強校本課程研究,建立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圍。

二、教學目標:

1、提高孩子們的人文修養,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以自己的家鄉為切入點,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併為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從小立志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2、提高綜合能力,發揮學生潛能。

三、學情分析:

學生的認識範圍一般,知識面比較狹窄,在這方面加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學生能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學期學生對名勝學習,學生們瞭解了家鄉名勝由來、蒐集歌頌家鄉名勝的詩歌、並將自己遊覽的感受真實地記錄下來,受到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孝敬父母、保護環境的情感薰陶,提高了語文素養。

四、具體措施:

1、注意積累相關校本課程資料,為學校新課程改革積累經驗。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種資源,促進校本課程開發實驗。

3、綜合與開發有機結合。

五、對教師的要求: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課堂教學中認真思索,積極鑽研培養學生能力的方法,不斷反思,形成經驗。

六、個人業務學習安排:

1、參加各種教研活動,並積極參與研討。

2、積極參與相關的教研活動,努力學習電腦新技術,在實踐中提高課件製作水平,促進校本課程的教學。

3、研究教材與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努力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使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時間,多多閱讀教育教學期刊,蒐集、篩選並積累有益相關資訊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

七、實踐活動:

1、辦一期介紹家鄉的手抄報。

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處家鄉景色,畫下來或拍成照片,並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詩。要求圖文並茂。

2、蒐集革命先烈的故事,開一次讀書演講會。

八、時間安排:

校本課程《可愛的家鄉》與《國學啟蒙》隔週上一課。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4

一、 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全教會精神,落實新的國家課程計劃,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強化學校特色,我校在切實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根據校本課程的目標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 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和依據

(一)目的:

1、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由於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會學習,教學效率低,這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還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國小生正處在可塑性大、易於接受外來事物的刺激,便於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的最佳時期。

為了能使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對他們加強藝術素養的培養,應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於20xx年成立民族打擊樂團隊伍不斷壯大,堅持每週活動。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以打擊樂為核心的民樂藝術特色。孩子們不僅有了一技之長,而且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高。

2、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使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成為課程的設計者、課程標準的制定者、教材的編制者,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地去努力,認識課程、探索課程。研究學生,不僅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專業的學科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還要有融會貫通的綜合能力。校本課程的研發權給予了一線的教師,那就為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舞臺,令人欣慰同時也感到機遇與挑戰是並有的。正如我們的老師所想的那樣:這是一種壓力、一種挑戰、一種責任、一種渴望、一種成功。我們將和它一起成長。

3、學校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望欣園國小建校以來,一直努力構建“全面+特色”辦學模式,作為望京科技創業區 “辦一所有特色的學校”,這是全體師生共同追求,也是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殷切期待。近幾年來,望京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社會發展迅猛,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希望通過學校的藝術教育來提高子女的藝術素養、審美能力,民族自豪感,從而豐富內心世界,這就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我校藝術校本課程,正是在這種形式下開設的,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二)依據:

1、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的意見》和《朝陽區國小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指導意見》的精神。

2、我校的辦學理念:創辦高質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學校。為培養德智雙全、身心共健、才藝俱佳、健康快樂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本校資源條件:設施完善,專用教室齊備,多媒體裝置先進。教師工作熱情高,且積極肯幹;多數教師有可開發的特長。學生質樸、樂學,興趣廣泛。絕大多數家長綜合素質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學校工作。社群參與學校辦學的願望較高,且與學校建立了較好的協作關係,學校有一定的號召力。

4、社群資源、學校資源和教師資源以及對學生、家長、社群、教師關於校本課程設定的調查問卷結果。

三、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1、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積累藝術文化深厚的底蘊,激發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

2、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3、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

4、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覆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四、校本課程的具體目標

1、 課程開發小組成員具有較高的開發校本課程的熱情和能力,能夠較好地完成課程開發工作。

2、 充分利用本校和社群擁有所需要的課程資源。

五、開發原則

1、互補性原則:開發校本課程,做到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考慮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3、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要還重視學生的參與,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

4、全面性原則:儘可能利用校內教師的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

5、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內容形式上可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六、 設定課程的合理結構

我校本著校本課程及教材建設規劃既要考慮校本課程在整個學校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慮我校自身發展目標的定位,既要取國家課程為主之長,又要補國家課程不足之短,既要考慮學生的合理負擔,又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對校本課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設定:

a) 根據對學生、家長、教師和社群的問卷調查,擬開設民族工藝、民族器樂、民族服飾、民族建築等課程。

b) 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設定不同的課程。

c) 每班每學期校本課程課時數為16。

課程領域 課程名稱 涉及年級 課時 開發時間 選修必修

民族藝術 民族工藝 三年級 16/學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器樂 四年級 16/學期 20xx、11 必修

民族服飾 五年級 16/學期 20xx、11 必修

民族建築 六年級 16/學期 20xx、11 必修

七、 課程實施與評價

校本課程的實施

1、加強校本課程與各學科的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週1課時。

3、校本課程編輯組的人員參與聽、評課的指導,做好校本課程的監控、測評,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況,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學校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相關教師進行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學習興趣,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評價時,我們特別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係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體內容。評價的方法除了觀察、調查、考查學習知識、成果展示等外,我們還建立了學生興趣特長髮展的“成長記錄袋”,允許孩子們把自己認為優秀的作品(一張畫、一副書法作品、一盒錄音帶、一個小製作……)放到記錄袋中,可以想象幾年之後,當孩子們再去看哪些作品時,會發現自己又長大了,或許這作品陪伴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

八、 保障措施——課程管理

㈠ 建立領導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校長), 副組長:、

成員:、。

㈡ 前期論證:

1、利用現有資源,徵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內容。

2、 通過對學生、家長、社群、教師的調查問卷確定校本課程所設定的內容。

3、 將開發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徵求意見,看所開課程能否滿足學生、家長的意願。

㈢ 培訓師資:

1、校本課程理論。內容:《校本課程學習資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等內容。培訓方式:集中學習、交流研討 。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㈣ 撰寫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內容:

1、主講教師姓名、課程型別、授課物件、授課時間(周課時、總課時)

2、課程簡介

3、確定課程目標:(全面、適當、清晰;涉及目標的三大領域)

4、課程的內容:擬定課程的綱和目

5、設計學習方法:體現課程的特點、符合活動主題的要求、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6、提出課程實施的建議:含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裝置、班級規模。

7、課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等

㈤ 學校正式開題,編輯教師自主選擇。

學校向編輯組成員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教師自主選擇進行編輯。

九、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學校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儲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十、課程的開發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一)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二)問卷調查

1、設計三份調查問卷(學生、家長、教師)瞭解大家的需求。

2、對問卷進行分析,找到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初步理清開發思路,擬訂開發綱要,確定開發專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一)根據擬定專案、選定組長、明確人員分工、制定開發方案。

(二)各專案開發小組修改專案開發方案,分工協作,完成專案開發綱要的編制工作,並在全體教師會上討論。

(三)修改綱要,開始撰寫課程計劃、文字,設計學生活動材料等。

(五)課程文字、計劃和自查表報學校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由學本站校報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

(六)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即開始在校內實施。

第三階段:拓展階段

對教材內容的調整

在使用校本課程文字的時候,將根據教材使用的實際情況,從學習內容的選取、誦讀內容的數量上不斷對文字進行調整,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5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群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二、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定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製作、歷史教育、手工製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三、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群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裡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群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1、校本課程的內容編排:

《心理健康》(1——5年級);《養成教育》(三年級);《開眼看世界》(一、二年級);《綜合實踐》(3——5年級)

2、校本課程的授課時間:

校本課程安排在每雙週校本課進行。

3、校本課程教學常規管理: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務處負責,主要負責排課、教師的教案檢查、教師上課情況的檢查、均衡學生選修科目和班級的選擇,監督學生上課的情況。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要求教務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校本課程在講授的內容上執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同於國家課程,要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啟,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輕鬆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6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群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二、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定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製作、歷史教育、手工製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三、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群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裡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群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1、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法

校本課程的實施通過三個角度來進行:

分層: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個人意願,組建教學班,進行分層次教學。

分組:按課程型別、學習內容、學習程度、教學目標等採取多種教學形式以實施課程計劃。研究性課程以實驗班進行為主,班內分組進行。

分塊:校本課程安排在每雙週校本課進行。學校所有教學和活動場所根據課程安排劃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塊。

2、校本課程教學常規管理: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務負責,主要負則排課。教師的教案檢查、教師上課情況的檢查、均衡學生選修科目和班級的選擇,監督學生上課的情況由馮校長負責。

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由教務處負責檢查學生的上課情況。要求教務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校本課程在講授的內容上執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同於國家課程,要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啟,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輕鬆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7

一、課程背景

國畫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優良傳統藝術。把國畫作為我校校本課程,有利於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理解和熱愛,培養學生特長愛好,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實施國畫教學,有利於整合我校的資源優勢,體現我校的辦學特色,促進我校的發展。

二、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通過中國畫教學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繪畫的悠久歷史和偉大成就,認識中國畫的形式和藝術特色,懂得如何分辨和運用墨色,能夠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筆和用墨方法。掌握基本的繪畫方法。通過臨摹和寫生能畫出比較優秀的國畫作品。能夠鑑賞一部分優秀國畫作品。

掌握中國畫的分類及其工具特點,瞭解和掌握部分特殊工具的使用。懂得畫面的構圖處理和中國畫的一般形式處理方式。能自如地表現所繪物件,創作出獨特、優秀的美術作品。

(二)具體目標

1、讓學生懂得如何分辨和運用墨色。明白“墨分五色”——濃、淡、幹、溼、焦,又如何在畫面上運用。

2、瞭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筆和用墨方法。明白中鋒、側鋒、逆鋒等運筆方法和其產生的不同意趣效果以及在畫面的運用。

3、掌握幾種基本的傳統花鳥畫法。

4、瞭解墨色和宣紙可產生的一些特殊效果並學會使用。

5、貫穿寫生練習。並能把寫生的內容用國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三、課程內容

第1課,國畫工具的運用,國畫握筆姿勢的矯正和習慣培養。 第2課,認識筆、墨、色彩。

墨: 焦、濃、重、淡、清。

筆:用筆的中鋒、側鋒、順鋒、逆鋒、提按頓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點。

色彩:瞭解顏色名稱,掌握簡單的間色調配。

第3課,學習簡單蔬果花卉的繪畫,如:白菜、茄子、葡萄、枇杷、荷花、水仙、牡丹花等。

第4課,學習簡單昆蟲的繪畫,如:蝴蝶、蜻蜓、螳螂等。 第5課,學習簡單鳥類的繪畫,如:喜鵲、蒼鷺、珍珠雞等。

第6課,欣賞優秀作品,結合優秀作品分析構圖,並創作。

四、課程實施與評價

(一)課程實施

先深入淺出地給學生講明國畫的特點,再讓學生臨摹進而創作,教給學生一些巧妙的繪畫技巧,活動時一個專案一個專案的進行練習。

初段

1、工具材料介紹。筆、墨、紙、硯以及顏料的性質特點。

2、教育學生養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確的執筆、用筆和用墨方法。

4、利用墨與彩調配產生的變化與宣紙特性,讓學生在繪畫過程中體驗彩墨的樂趣。

5、讓學生初步瞭解在畫國畫時水分的控制及筆和墨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國畫表現能力,會畫簡單的瓜果、昆蟲畫。如:南瓜、山水、辣椒、櫻桃、蜻蜓等。

中段

1、繼續教育學生養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良好的坐姿。

2、認識筆、墨、色彩。

墨: 焦、濃、重、淡、清。

筆:用筆的中鋒、側鋒、順鋒、逆鋒、提按頓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點。

色彩:瞭解顏色名稱,掌握簡單的間色調配。

3、繼續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較熟練地運用中、側、逆鋒及掌握墨色濃、淡、幹、溼、焦的變化。

4、讓學生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臨摹中國畫。

5、欣賞近代中國畫作品。

6、學會表現花卉、昆蟲畫的一些基本方法。

7、結合以前學過的內容,自由組合配畫。

8、學會收拾整理畫面字畫國畫欣賞,並能落款命題等。

高段

1、繼續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中國國畫,較熟練地運用中、側、逆鋒及掌握筆、墨的變化。

2、較好地掌握國畫的一些技法字畫,培養他們的國畫表現能力。

3、欣賞古今中國畫名家作品。

4、介紹一些國畫的基本構圖知識,並能給畫面命題題款。

5、讓學生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臨摹簡單的當今名家水墨花卉、山水、人物。

6、組合創作較大幅及完整的花卉、山水畫。如:絲瓜、牽牛花、葡萄、葫蘆、山水等。

7、學習樹木、山水的繪畫技法,創作體現秦巴山水和地方風土人情的作品。

8、鼓勵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進行大膽創作。

(二)課程評價

1、通過學生的出勤情況給予評價。

2、通過學生的臨摹情況給予評價。

3、通過學生的學習態度給予評價。

4、通過學生的創作能力給予評價。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8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群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二、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定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製作、歷史教育、手工製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三、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群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裡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群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1、校本課程的內容編排:

《心理健康》(1——5年級);《養成教育》(三年級);《開眼看世界》(一、二年級);《綜合實踐》(3——5年級)

2、校本課程的授課時間:

校本課程安排在每雙週校本課進行。

3、校本課程教學常規管理: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務處負責,主要負責排課、教師的教案檢查、教師上課情況的檢查、均衡學生選修科目和班級的選擇,監督學生上課的情況。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要求教務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校本課程在講授的內容上執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同於國家課程,要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啟,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輕鬆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9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特色和育人目標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學生共同開發、實施的原則,實施校本課程教學。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群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二、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定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製作、歷史教育、手工製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三、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群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裡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群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1、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法

校本課程的實施通過三個角度來進行:

分層: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個人意願,組建教學班,進行分層次教學。

分組:按課程型別、學習內容、學習程度、教學目標等採取多種教學形式以實施課程計劃。研究性課程以實驗班進行為主,班內分組進行。

分塊:校本課程安排在每雙週校本課進行。學校所有教學和活動場所根據課程安排劃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塊。

2、校本課程教學常規管理: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務負責,主要負則排課。教師的教案檢查、教師上課情況的檢查、均衡學生選修科目和班級的選擇,監督學生上課的情況由馮校長負責。

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由教務處負責檢查學生的上課情況。要求教務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校本課程在講授的內容上執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同於國家課程,要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啟,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輕鬆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0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特色和育人目標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學生共同開發、實施的原則,實施校本課程教學。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群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二、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定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製作、歷史教育、手工製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三、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群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裡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群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1、校本課程的內容編排:

《心理健康》(1——5年級);《養成教育》(三年級);《開眼看世界》(一、二年級);《綜合實踐》(3——5年級)

2、校本課程的授課時間:

校本課程安排在每雙週校本課進行。

3、校本課程教學常規管理: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務處負責,主要負責排課、教師的教案檢查、教師上課情況的檢查、均衡學生選修科目和班級的選擇,監督學生上課的情況。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要求教務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校本課程在講授的內容上執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同於國家課程,要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啟,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輕鬆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1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學校特色的有效途徑,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為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順應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展趨勢,根據我市課程改革會議精神,提出我班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一、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為指導,體現時代的要求,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為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為我班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二、 總體目標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核心,以學生髮展為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的人才。

三、 具體措施

(一)切實做好培訓工作

為了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我班將以講座、自學、交流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師學習,為課本課程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二)切實抓好實驗程序

我校校本課程以《塞外明珠---官廳湖》為教材,學生的參與面廣、可開發空間大,課程研發組地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實驗的管理與督導,不斷推進此項工作的深入實施。

(三)切實組織好學生展示

依據不同年級所學校本課程內容的不同,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展示評比活動,檢測學生學習校本課程的效果,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校本課程的使用和管理,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以此促進我班新課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質教育再邁上一個新臺階。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2

一、情況分析

1、學習習慣

學生剛入校,對學校的常規不瞭解。他們年紀小,自律性差,課堂紀律不是很理想,確實,對於才六、七的孩子要求他們一堂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思想不開小差是有難度的。對於他們來講,無意注意還是佔優勢,有趣的兒歌,新鮮的故事能吸引他們,使他們學習興趣濃厚,注意力較為集中,可持續的時間不長,外界稍有動靜還是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影響學習效率。再說部分學生把幼兒園裡的不好習慣帶進了學校,上課不經老師批准隨便進進出出,早上早到校的就在教室玩,上課了學習用品也不知道準備。個別學生不懂得執筆方法,需要老師不斷糾正、督促。

2、知識能力

漢語拼音方面,大部分學生入學前接觸過拼音,對ɑoe的讀音有一定的基礎,只是受“先入為主”的影響,發音不夠準確。有的只是會按順序讀,指定一個認讀就會張冠李戴。識字方面,學生差異很大,有幾個學生已經會認讀本冊教材中所有的生字,大部分學生會認讀一些簡單的常用字,也有及少部分學生沒有一點基礎。對於說話,有部分學生有說普通話的意識,能用簡短的普通話與老師和同學做簡單的交流。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六個部分。入學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瞭解學習常規。接下來是漢語拼音,學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而後是識字(一),10篇課文,識字(二),又10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4課,每課認字12~14個。20篇課文分做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絡。每個單元之後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6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后面,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全冊要求認識400個常用字,寫其中100個筆畫簡單的字。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編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內容具有綜合性、科學性、時代性、趣味性、廣泛適用性等特點。

1、綜合性。教材採用多種方式體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以便使初入學的兒童受到比較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不僅在漢語拼音、認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等方面打好基礎,而且在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學習內容的安排、學習能力的培養,從一開始就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漢語拼音階段,適當出現短語、句子和兒歌,學生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部分漢字,把學拼音、識字、發展語言結合起來,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獲得成就感,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又如,在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中,設計了讀讀說說、讀讀畫畫、讀讀做做、讀讀演演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體現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以及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融合、溝通。

2、科學性。漢語拼音、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的編排,都注意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律。以認字和寫字為例,要求認的字,都是最常見的、出現頻率最高的;要求寫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簡單的。兒童最先認的字,是與他們的生活關係最密切的“爸、媽、我”。全冊要求認識的400個字,都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常用字。此外,識字的安排重視漢字本身的規律,採用象形字、會意字、按事物歸類識字等形式,使兒童在識字的同時瞭解漢字文化,認識身邊的事物。要求寫的100個字,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獨體到合體的順序編排,每課只寫3—4個字。結合寫字指導,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漢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打好寫字基礎,使每個學生不僅能把字寫對,而且能把字寫好。

3、時代性。這冊教材大幅度更新內容,不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時代氣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現了少年兒童對祖國的.熱愛,《自己去吧》體現了對獨生子女主動鍛鍊、大膽實踐的期盼,《借生日》《平平搭積木》讚揚了兒童關愛他人、敬愛父母的美好心靈,《爺爺和小樹》《小熊住山洞》蘊含著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教育因素。此外,有關計算機、自選商場等具有現代氣息的內容,城市、農村、學校、家庭生活的內容,通過有趣的故事滲透科學常識的內容,在教材中均有反映。

4、趣味性。教材的各個部分都體現了主動學、玩中學的編排意圖。例如,在兒童喜聞樂見的情境中學習拼音、認識漢字;在連、塗、畫、拼、擺等遊戲中,鞏固知識,啟迪心智,培養動手能力;在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中,大量採用“我會讀”“我會寫”“我會說”“我會畫”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植自信。教材中安排的各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都有助於學生在遊戲中、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

5、廣泛適用性。針對我國地域遼闊、文化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國情,本冊教材內容兼顧城鄉,難度適中,分量適當,為教師、學生留有拓展和創造的空間。在識字方面,採取種種方式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認字,如,在語文園地中鼓勵學生認姓氏字、牌匾字,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認記身邊的漢字,做到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頂。又如,本冊最後編排了兩課連環畫形式的課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課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師可鼓勵學生自己藉助圖畫或通過其他方式認讀生字,讀通課文,在自己認字和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獲得自學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四、教學目標

(一)、政治思想方面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環境、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尊老愛幼的思想品質,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啟蒙教育。

(二)、基礎知識方面

1、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23個聲母,24個韻母,4個聲調和16個整體認讀音節,能正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2、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正確的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莊、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3、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於讀物中感性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4、口語交際

(1)學會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教學措施

1、幫助學生了解學校常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吃透新教材,深入瞭解學生,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增強趣味,使學生樂於學習。

(1)充分利用多媒體,利用教材優美的情境圖,創設輕鬆愉悅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加強語文和兒童生活的聯絡;引導學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

(3)拼音教學是本冊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應以活動和遊戲為主,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拼音,同時還要及時複習鞏固,還要與識字教學相結合,真正發揮學習漢語拼音幫助識字讀書的作用。

(4)識字教學要調動學生的識字積累,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進行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學習,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識記漢字,同時適當滲透一些識字知識和方法,進行各類的比賽,如“識字大王”評比等。寫字教學一定要具體指導,嚴格訓練,對於寫字練習要有彈性,對不同學生應提出不同的要求。

(5)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指導,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獨特感受,鼓勵學生讀後發表自己的看法,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積累語言。

(6)口語交際教學要重視創設情境引入話題,教師應積極參與學生的交際中去,用自己的語言影響學生,引導學生,形成有效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還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3、設立學習小小組,讓學生自主合作地開展學習,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3

一、 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我校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興趣性、拓展性為主,發展學生個性為目標,讓課程適應和促進學生髮展的原則。為了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根據我校的辦學目標“打好基礎,和諧發展”,確定校本課程的主題為: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學會自我防護,擁有健康體質。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提高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的能力,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二、 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校本課程是根據自己學校特色開發的課程。完善課程體系,真正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開發校本課程的最終目標。通過校本課程的不斷完善與實施,使學生打好“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健身,學會生存,學會合作”的基礎,以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師要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三、 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 人本性原則

人本課程觀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為根本出發點,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我校開設的校本課程正是本著這一原則,中華美德故事、古文學鑑賞課中我們蒐集了許多經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斷,讓學生賞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點,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接受民族文化的薰陶,吸收民族精神的營養,使之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支柱。

2、 整體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目標與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科課程應得到充分重視,開發潛在的課程資源,重視隱藏在課內外和校園文化中潛在的課程。在校本課程的設定中,低年級重視學生的禮儀養成教育,中年級我們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理解能力的培養。高年級主要學習以後在社會上生存的知識、方法。總之,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較和諧、全面的發展。

3、 發展性原則

校本課程開發的發展性原則是針對校本課程的價值而出臺的,課程最大價值在於促進學生成材、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社會發展。我校利用自身資源,構築具有本校特色的適合學生髮展的校本課程。我們在各年級段,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需求,設定了不同的課程內容,滿足了不同學段的發展要求。

四、 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課程開發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構建校本課程開發的和諧團隊,結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實施課程開發的研究和實踐。

5、學校安排專職教師,做到有課程方案、教學計劃、教學進度、階段總結、跟蹤紀實等材料。

五、 校本課程開發框架:

(一)領導小組:

組長:a

成員:b

(二)工作小組:

組長:c

成員:d

(三)編委分工情況:

年 級 校本課程 主 編 組長 校 閱

一、二年級 中華美德 故事 a z dd

三、四年級 古詩文欣賞 r h

五、六年級 疫病預防與安全常識 r u

(四)校本課程開發要求:

1、每學期按15課時開發,有總體目標。

2、每課有課題、教學目標(必須有情感目標),最好設有習題。

3、按每學期訂一冊,有課本封皮、目錄。

4、單元題目為小一號字,課題為小三號字,其他為四號字。

5、根據課程需要,可有插圖。

六、課程的實施:

1、教師每學期按要求撰寫校本課程教案、計劃。

2、任課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採用學生喜愛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寬鬆的活動環境,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述,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不能只重活動的結果。

4、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檔案意識,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蒐集整理好,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並作好展示彙報工作。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教導處具體負責課程的階段檢查。

2、教師組成校本課程開發團隊,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4、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國家要求方式評價,評價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等。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4

一、指導思想:

(一)確立一箇中心:人文素養的培養

通過對校本課程的需要評估,我們決定以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要求為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定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個基礎:生活

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從生活出發,引導學生理解生活的意義,生活的方式,擴充套件學生生活經驗,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從思想到行動,都能貼近生活,適應生活。從而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問題,並創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們的校本課程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在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重視師生的自我發展、自我體驗,正視學生的個人知識。重視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體驗、自我選擇,張揚學生知識中的個性化,使之共同成為時代精神的建構者。

(三)明確一個原則:開放(包括內容和形式上的開放)

開放可以給師生更廣闊的天地,校本課程內容上的開放可以使教師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實質,形式上的開放可以促進內容更趨科學、完整。

二、校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

1、總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核心內容,以學生髮展為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教師、學生共同成長。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於標新立異的人才。因此,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我校校本課程的目標,針對學生實際,我們把它分為:尊重他人、認識自我、勤於反思、善於合作。

2、 校本課程內容

我們根據以下幾方面來確立學校本課程。

①學生髮展的需求,尊重學生意願,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②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規律。

③學校的實際情況,包括學校辦學特色目標,師資和設施條件等。

3、具體要求:

(1)任課教師要有具體的教學計劃,計劃應詳細列述學生主體、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手段、教改措施、成果展現方式。附有教學配當,配當中應列出每週的具體學習內容,教師參照教學配當進行授課,教導處根據教學配當內容予以不定期檢測。

(2)任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意關注學生的主動發展和自主提高,採用適合學會生特點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情感意識和參與熱情科學合理應用激勵評價,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全面發展和主動發展。

(3)任課教師應注意做好過程性資料的積累和整理,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變化,注重授後反思,及時調整和彌補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4)任課教師注意選取恰當合理的展示和呈現方式,期末以成果回報的方式進行驗收評定,成績納入教師終結性評價體系。

4、時間:每週五下午第二、第三節課

三、評價方法:

1、對教師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重過程,建立發展性的教師評價體系。根據教師積累的各種過程性資料以及成果展示,每學期分別評出優、良等級。

2、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採用形成性激勵評價方式,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尊重和體現學生個體發展。以促進實現自身價值為最終目標。在實踐中,我們主要採用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根據學生的參與程度、及活動程序中的表現給予相應的等級。分別是優、良、合格。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5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好奇心強,學習積極性高,擁有活躍的思維並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徵,此階段的校本課程內容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主的橡皮泥製作課。通過捏橡皮泥這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並在活動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交流和主動創新意識。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學習、勇於探索實踐的良好品質。

2、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並學會主動交流、合作分享、實踐創新。

3、學習和掌握手工製作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

4、培養學生收集、分析、整理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動手中激發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教學任務:

充分體現課程活動化,活動課程活動化的原則,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為主目標,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學活動,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採用個人、小組、班級活動方式,組織好校本課程的實施。

四、教學措施

1、多種形式培養興趣,生動活潑發掘潛能。充分挖掘學科課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教育,結合學生特點適當補充一些科普新知識和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激發學生的興趣。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儘量讓學生多練、多動,多給學生時間以發揮創作空間。

3、採取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方式,呈現一個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4、對學生學習中的表現進行及時而且積極的評價,激勵新的創新火花的迸發。

5、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6

一、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是充分發揮學校及周圍的資源優勢,挖掘課程資源,滿足不同年齡學生的不同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化發展的課程。本學期校本課程將在上學期開發實施並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繼續改進和完善,本著“一切為了學生,培養髮展學生個性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學校持續發展目標,把讀書活動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加大管理力度,採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課程基本理念:

1、本著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給學生最適應的教育,讓學生最快樂的成長,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他們真正成為一名既能全面發展,又能突出個性的合格國小生。

2、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結合教學內容,採用靈活豐富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滿足學生興趣愛好和發展要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改變學習方式,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校本課程的興趣。

4、通過學習,不斷髮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具備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並能獲取新的知識的能力。

5、建立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並重的評價體系。形成學生認同,樂於參與的激勵性評價形式。

6、為突出校體課程的靈活性和選擇性,按季節和時令選擇相應授課內容。

7、 課程設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踐為主。

三、課程內容: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備日常交往的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現將課程內容分為以下幾個教學內容

1、習慣養成

2、優秀詩文(國學啟蒙)必讀

3、名人故事

4、大棚西瓜的種植

5、安全教

四、課程實施及建議:

1、課程教學結構:

創設情境 小組交流 彙報表演 師生評價

2、組織形式:

班級授課制

3、課時安排

每週1課時(兩課時安排在一起,讓學生有更多的空間)

4、活動地點:

本班教室或根據需要而定

五、具體目標:

1、必背《國學啟蒙》。

2、選讀書目:中外童話、寓言、成語故事、中外歷史故事、名人故事、《愛的教育》。各班根據情況在老師的指導下自選書目,每學期讀書至少在兩本以上;

3、每學期積累名人名言20句以上,做到熟讀成誦,並能講述兩個以上名人故事; 4、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課外閱讀量不少於30—40萬字。

六、課程實施的有關要求

1、制定校本計劃(包括閱讀目標、內容、措施、考評學生方法),寫在教案扉頁上。

2、要求學生將成長規劃和讀書目標寫在讀書積累扉頁上。

3、開展班級圖書借閱活動。

4、檢查學生讀書積累本,並隨機抽查學生的讀書效果。

5、學生參加學校舉行的“讀書徵文”活動。

6、召開“讀書彙報會”,檢查讀書實踐活動。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7

一、學生分析:

四(1)班有39名學生,經過一年的英語學習,每個學生的英語底子各不相同。一年的英語學習,學的好的學生掌握的很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很紮實的掌握聽、說、認讀和書寫。但班級裡很多學生已經兩極分化明顯,很多插班生明顯較弱。

二、內容與目標

1、能聽說讀寫92個單詞或短語以及13組句子和9個單句。要求能

在真實語境中正確運用並能讀懂簡短語篇。

2、能聽說認讀16個單詞。

3、能學會6個手工製作。

4、能聽懂會唱8首歌曲。

5、能聽懂會吟唱12首歌謠。

6、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7、能理解6個幽默小故事。

8、能瞭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三、教學目的

1、對於有一年學習基礎的學生要求進一步提高,加強兒童對英語的感性知識,

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培養能力,使學生敢於大膽開口說英語,在理解的基

礎上表演英語。

2、打下較好的語音,語調和書寫基礎。

3、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根據單詞的拼寫和發音規則認讀和拼寫單詞。

四、重點難點:

1、“四會”單詞的教學。

2、每一課的會話的掌握。

3、四會單詞的拼寫。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鑽研《新標準英語》教材,進行課堂的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創新運用各種不同英語教學法來輔助教學,如:情景教學法、直接教學法和TPR全身反應法,並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3、創設英語情景和環境,使學生們在一定的英語語言環境裡習得“第二語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肯定他們的進步(尤其是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朗讀和書寫的習慣。

5、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幫助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提升英語基礎好的學生。

6、多教授chant和歌謠或小故事等促進學生多單詞和句型的記憶。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設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野餐、旅遊、問路、看病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7、訓練形式多種多樣,手、腦、眼、肢體並用,靜態、動態結合,基本功操練與自由練習結合,單項和綜合練習結合。通過大量地實踐,使學生具有良好地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地基礎,並能用英語表情達意,開展簡單的交流活動。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齊、規範、準確地書寫。

六、對學困生的措施:

由於我校大部分是外來流動人口,每個學期學生流動很大,導致學困生有比較多的人數,他們有些是學習習慣一直不好,導致課堂效果差,還有些是以前由於到處流動的關係,沒有學好英語。對於這些學生,目前我採取以下這些做法:

1、請班級裡成績較好的同學給予幫助。

2、在練習中發現問題,在課後給予輔導。

3、 安排他們坐在好的學生旁邊。

七、課時安排

單元 課時 周

第一單元 6課時 3周

第二單元 6課時 3周

第三單元 3課時 3周

複習1 6課時 1周

第四單元 6課時 3周

第五單元 6課時 3周

第六單元 6課時 3周

複習2 3課時 1周

機動複習 6課時 1周

共計 88課時 21周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8

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歷史背景、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學校的優勢和風格,進而通過校本課程開發形成特色。 社會在發展,課程在進步校本課程就是在我校課題的指引下,結合我校的傳統和優勢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而開設的。近年來我校的校本課程一直在實踐和探索,本學期計劃如下:

一、在學習中提高,強化理論修養。

校本課程不是教學層面上的一種教學活動,而是課程層面上的一種具有獨立形態的課程,是最能體現學生特色、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的發展性課程。面對校本課程的挑戰,我們對教師進行了校本課程的培訓。因為我們感覺,教師真正的成長不在於崗前培訓和脫產培訓,主要是在教學實踐中培養起來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觀念必須也只有在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實驗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確立,教師專業能力的體現最初發生在課堂上,最終形成於研究之中。為了確保校本課程的順利進行,我們向全校老師徵集了學習指導課案例。

二、在實踐中感悟,提高校本課程課堂教學質量。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常常是靠教師的"一支粉筆、一張嘴。"學生從中得不到收穫。而學習指導課本身所固有的特性,靠死記硬背、靠灌輸學生是根本無法接受的。因此我們要求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精心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採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達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尤其更要創設生活化、問題化的課堂情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

三、在評價中成長,建立校本課程特色 。

我校根據校本課程的特點,明確了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目標程度,更是為了對我們的教學情況進行反饋和分析,以利於改進教學,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創造性地開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師個性的、有班級及課程特色的、兒童喜聞樂見的評價方式、評價工具與評價方法的創新。嘗試"寄語型評語"、"心理健康建議"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時代特色的新型評價方式,以實現新課程評價的最大效益。

總之,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是目標,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條件,學校的特色形成是結果。。我校雖然在校本課程開發上紮實地開展工作,但與先進學校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會不斷努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討,不斷提升我校校本課程的水平,使校本課程--學習指導課真正能成為童話中的點金術,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9

為全面落實國家課程計劃,加強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實施符合學校特點、滿足學生需求的校本課程,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第六條明確指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為了更好地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規範我校對校本課程的開設,弘揚學校文化,發展學校特色,特制定本計劃。

一、工作目標

1、聚焦課堂,探索校本課程的有效教學方式,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校本課程現有資源。

2、做好市級“”課題“兒童英語歌謠式教學的實踐與研究”的研究及全面階段性展示工作。

3、通過校本課程的開設,建立全新的課程理念,發展教師專業水平,形成我校學校文化特色。

4、探索校本課程開設的組織形式、活動內容、考核評價等,逐步完善校本課程體系。

5、在保證課程的基礎性和統一性的前提下,根據學校的培訓目標與現有的課程和資源,滿足學校發展的需要。

二、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原則、靈活性原則、開放性原則、調查、研究、實踐相結

合的原則。

三、研究重點

1、開展校本課程課堂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效益。

2、繼續開展“兒童英語歌謠式教學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研究。

3、結合農村國小生的現狀,逐步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三、實施策略

1、促進交流和相互學習,形成標誌性課程。

2、加強校本課程主管行政人員的培訓和校本課程教師隊伍建設。

3、加強對校本課程的管理。學校行政領導將不定期參加聽課,檢查教師的課程綱要,包括詳細的教學設計,詢問學生活動情況或檢視學生作業。

4、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期末評比校本課程教研活動先進個人。

四、課程管理

1、校本課程學校統籌規劃,教師實施,學校監督檢查,教師總結反饋。

2、學校對開設的校本課程統一制定課時計劃,對任課教師、教學場地等規劃設計。

3、任課教師對學生參與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並對自己的教學反饋總結,以利於今後的校本課程教學。

4、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