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案優質(精選12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6.26K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案優質 篇1

一、教學目標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案優質(精選12篇)

1、通過實際觀察與推算,初步認識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

體會 1 公頃的實際大小,建立1公頃的表象。

知道 1 公頃 = 10000 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經歷觀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並在活動中豐富對

公頃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提高應用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感知1公頃的大小,應用公頃與平方米間的進率進行簡單換算。

2、教學難點:建立 1 公頃的表象。

三、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複習面積單位

談話: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你能從大到小說一說嗎?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填上合適的面積單位

(1)課桌的面積大約是24( )。

(2)1寸照片的面積大約是6( ) 。

(3)一間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   )。

(4)國家體育場“鳥巢”的佔地面積大約是20(  )。

先觀看圖片,想象面積大小,然後組織學生討論應填什麼面積單位。

3.揭示課題:

看來,“鳥巢”的佔地面積20後面的面積單位填“平方米”不太合適,更不可能填“平方分米”或者“平方釐米”了。需要一個比“平方米”還要大的面積單位才能表示出來。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測量土地面積時,常用的面積單位──公頃(板書課題:認識公頃)。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的面積單位的知識引入,一方面鞏固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新的認知衝突。當學生在填寫“鳥巢”的佔地面積時,自然地產生了學習更大的面積單位的需求,有效地溝通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絡,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延續性。】

(二)探究新知

1、呈現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頃

(1)談話:公頃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

(課件出示)“鳥巢”的佔地面積約20公頃;天安門廣場佔地面積44 公頃;北京歡樂谷佔地面積56公頃;香港迪斯尼樂園的佔地面積約126公頃。

(2)問題:計量這些面積都用到了什麼單位?有關公頃,你想了解什麼?

學生:1公頃的實際面積有多大?公頃和平方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公頃的國際符號是什麼?

談話: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認識公頃。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呈現較大的土地面積資料,有利於學生藉助直觀印象初步體會公頃的適用範圍,從而引起學生進一步研究公頃的興趣。】

2、推算、想象,加深對公頃的認識

(1)喚起經驗,認識公頃

①認識1公頃

談話:同學們還記得我們是怎樣來描述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釐米這三個面積單位的嗎?它們分別有多大呢?

學生回憶梳理(課件演示):

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大約有大拇指指甲蓋那麼大。

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大約有手掌那麼大。

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大約有一塊展板那麼大。

教師:我們同樣可以用一個正方形來描述“1公頃”這個面積單位。

課件呈現: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公頃可以用符號hm2 表示。

②探索公頃和平方米的關係

提問:你能想象1公頃到底有多大嗎?

學生自由表達。,注意引導學生將公頃與平方米建立聯絡,根據“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的描述得出結論“1公頃=10000平方米”。(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的目的在於喚起學生的學習經驗和方法意識,從而引導學生利用前面學習建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等面積單位的經驗,來建構“1公頃”這一面積單位,最終幫助學生不但在數理層面上將“公頃”與“平方米”取得聯絡,而且在直觀層面上更好地形成“1公頃”的表象。】

(2)實踐活動,形成表象。

談話::知道了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關係,想不想親自感受一下 1 公頃的大小。

①圍一圍:在操場上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積有多大。

想一想:( )塊這麼大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②算一算:

1間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大約( )個教室的面積是1公頃。

③說一說:哪些地方的面積大約是1公頃?(400米跑道圍起來的部分,面積大約是1公頃;學校的面積大約是1公頃等。)

【設計意圖:“公頃”這一面積單位較大,不容易直接感知。因此,設計組織觀察想象、實地測量、調查收集等實踐活動,有利於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初步建立1公頃的表象。】

3、嘗試換算,鞏固公頃與平方米間的進率。

(1)嘗試下列問題。

7公頃=( )平方米

60000平方米=( )公頃

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思考過程。

(2)填空。

①北京的故宮佔地面積是72公頃,合( )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

②北京頤和園的面積約2900000平方米,約合( )公頃。

學生獨立完成後訂正,重點介紹思考方法。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建立在學生初步建立公頃的表象,瞭解公頃和平方米的進率的基礎上進行的。練習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換算方法的說明。正確地進行面積單位的換算,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對兩個面積單位之間關係的認識,而且也使學生感受到在計量較大的土地面積時,使用較大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和優勢】

(三)鞏固深化

1.判斷。

(1)2公頃=200平方米。( )

(2)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

(3)一個籃球場的佔地面積大約是400公頃。( )

(4)素有“萬園之園”稱號的北京圓明園的佔地面積約350平方米。( )

完成後說明理由。

2.在下面的○裡填上“>”“<”或“=”。

4公頃 ○ 400平方米 8999平方米 ○ 8公頃

3000平方米○ 3公頃 5公頃 ○ 50000平方米

獨立完成後交流思考方法。

3.解決問題。

(1)量出學校操場的長和寬,計算出它的面積,看夠不夠1公頃。

(2)游泳池長50米,寬25米。( )個這樣的游泳池面積約1公頃。

法1:1公頃=10000平方米,游泳池的面積為1250平方米,所以10000裡面有幾個1250,就是有幾個這樣的游泳池。

法2:根據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畫圖解答。

【設計意圖:練習分為兩個層次,前面兩題為基本練習,關注的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與掌握;而解決問題練習中安排的測量操場面積和計算游泳池的面積,則更具問題解決與經驗積累的意圖,具有豐富1公頃面積表象的價值。】

(四)總結延伸

1.總結: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公頃”,你有哪些收穫?

2.思考:在生活中,你聽說過比“公頃”更大的面積單位嗎?它有多大?和“公頃”又有什麼關係呢?下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

【設計意圖:回顧梳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在收穫知識的同時積累經驗,體驗成功。】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案優質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學,使學生了解測量土地時常用的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知道並理解公頃、平方千米與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會進行簡單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公頃、平方千米與平方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3分)

你們去過鳥巢嗎?你知道它的佔地面積是多少嗎?

測量土地的面積,可以用“公頃”作單位。板書課題:公頃

二、自主學習(5分)

1、學生自主學習教材34頁例1。

(1)瞭解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2)在操場上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積有多大。( )塊這麼大是1公頃。

2、學生自主學習教材35頁例2。

(1)瞭解計量比較大的土地面積,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

(2)瞭解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

(3)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3、嘗試訓練:“鳥巢”的佔地面積約為20公頃,( )個“鳥巢”面積約為1平方千米。

4、學生彙報交流。

5、教師強調並小結。

三、自主練習(8分)

師:通過剛才的自學,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下面我們來進行自主練習,看誰把今天的知識學的最好,最棒!

1、填空。

7公頃=( )平方米 60000平方米=( )公頃

2、教科書36頁練習六第3題。

2、小組彙報。(抽籤彙報,可以選擇口頭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師強調小結。

四、當堂檢測(發試卷)

師:同學們,我們再接再厲,用最好的成績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好嗎?那下面我們進行課堂檢測,看誰完成的又快又正確!

五、評價總結(4分)

1、教師面批3人左右,然後小組內交流答案,自批,統計正確率;

2、小組彙報完成情況。

3、教師總結錯題的型別,再次精講。

4、學生談收穫和自我評價。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案優質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體會面積單位換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係。

2、認識公頃、平方千米等面積單位。

3、能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換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體驗1公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發現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正確建立1公頃、1平方千米的表象。

教法學法:發現法、比較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在括號裡填入合適的面積單位。

(1)一張銀行卡的面積大約是40( )。

(2)數學書的封面面積大約是2( )。

(3)我們所在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 )。

(4)我校田徑場的面積大約是1( )。

2.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面積單位?聯絡實際說一說。

二、揭示課題

面積單位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此之前,同學已經學習和掌握了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這些較小的面積單位。在生產、生活中,往往需要度量較大圖形的面積,如:某林業局要對當地一塊沙漠地區進行綠化,綠化區域是一個長為5千米、寬為4千米的長方形,他的面積是多少?學生列式計算,5000×4000=20000000平方米,即面積是兩千萬平方米,用學過的面積單位平方米來表示這個較大的數不方便,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的內容。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與“平方千米”。

三、活動感知1公頃的大小。

1.你認為1公頃到底有多大呢?請你發揮自己的想像猜一猜。

2.師指出: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頃。算一算:1公頃等於多少平方米?(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公頃是比平方米大得多的面積單位。

3、2公頃有多大呢?5公頃呢?

4.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到底有多大?聯絡日常生活例項找一找。

5.出示邊長為50米的場地。

(1)這個正方形有1公頃嗎?你是怎麼判斷的?

(2)多少個這麼大的地方就是1公頃了?你會怎麼把它們拼起來呢?

(3)展示各種拼法。

6.出示邊長10米(幾位同學手拉手為邊長)的圖。

(1)這個正方形有多大?

(2)多少個這麼大的地方就是1公頃了?你會怎麼把它們拼起來呢?

(3)展示各種拼法。

7.你能判斷我們整個學校有多大嗎?你是怎樣判斷的?多少個這樣的面積大約是1公頃?我們的教室面積有多大?多少間教室面積大約是1公頃?

8.在我們學校周圍有沒有1公頃大小的地方?能舉例說明嗎?

小結:在估計時,你們都運用了什麼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1公頃的大小,形成1公頃的表象。)

四、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1、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它比兩個天安門廣場的佔地面積還要大。

2、平方千米和平方米、公頃之間有什麼關係?1平方千米等於多少平方米?等於多少公頃?學生進行面積單位的換算。由此得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

天安門廣場的面積為40公頃,1平方千米相當於幾個天安門廣場的佔地面積呢?比兩個天安門廣場的佔地面積還要大,相當於2個天安門廣場的面積。

五、 出示課件(有關公頃、平方千米教學內容的運用)

1、填空。

(1)“鳥巢”的建築面積約為26公頃,合( )平方米。(配圖)

(2)實驗國小的面積約為2公頃,合( )平方米。

(3)水立方”的建築面積約為80000平方米,合( )公頃。(配圖)

(4)天目湖的湖面面積約為8000000平方米,合公頃(配圖)

①學生填寫後校對正誤,並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②如果你選擇一個地方來介紹他的大小,你會怎麼介紹?

2、算一算:

一個足球場,長105米、寬68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它的面積有1公頃嗎?

3、讀一讀:中國國土面積約是960000000公頃。

師:介紹土地的大小通常用公頃這個單位,老師這兒還有一個資訊。會讀嗎?讀起來感覺怎麼樣?你有什麼想法?(通過對比練習,讓學生理解公頃、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間的換算,知道公頃、平方千米是表示較大土地面積單位。

4、讓學生說一說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公頃、平方千米之間的數量關係是什麼?

5、書第93頁3題

六、課堂總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新的收穫?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七、作業:

1、書第93頁4、5題

2、書第93頁1、2、6題

板書設計:

公頃 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教學反思: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實際認知水平,對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分別安排了不同的學習活動,體現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認識公頃,不僅讓學生認識其含義,而且還讓學生通過觀察、計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動,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對於平方千米,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其含義,並探索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公頃之間的進率,學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教學時,通過室外活動讓學生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如,通過觀察一個面積接近1公頃的操場的大小,直接感知1公頃大小;通過觀察100平方米正方形的大小,並通過推算和想象間接感知1公頃的大小;通過在具體情境中選擇中選擇合適的土地面積單位,進一步豐富感知,並逐步明晰1公頃實際大小的表象。認識平方千米,通過相關的圖息和例子讓學生體會到平方千米是測量和計算大面積土地的常用單位。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案優質 篇4

教學目標:

聯絡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體會計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統一的計量單位,知道角的計量單位是“度”,並建立1度的大小表象,能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量角器的結構與功能,經歷探索用量角器量角的過程,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學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重難點:

理解、掌握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正確量出角的度數。

教具、學具:

教具:量角器、自制多媒體課件

學具:量角器、兩張練習紙和一些顏色不同的小角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看!這是誰?

生:角

師:誰能邊指邊說一說角的各部分名稱?(指名學生回答)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關角的知識。

二、合作探究

1.激發學生統一計量單位的需求

師:同學們桌子上有一個信封,信封裡有一張畫有角的紙和一些大小不同的小角,請你用這些小角在紙上的大角里擺一擺。看看大角里能擺幾個小角?

師:大角都一樣,為什麼裡面擺的小角個數不同呢?

生:因為小角不一樣大。

師:這樣一個一個擺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一個一個擺太麻煩了)

師:你能想個辦法擺一次就能知道大角里有幾個小角嗎?(把小角粘在一起)

師:按照你們的想法,我們就把18個同樣大的小角像這樣粘在一起。(出示課件)

師:形成了什麼形狀?

生:半圓形

師:

2.用半圓工具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師:同學們,想用這個半圓工具來量角嗎?

生:想。

師:我們用它來量一量角1裡有幾個小角?

生:2個。

師:角2呢?

生:角2裡面有8個小角多一點。

師:生活中經常需要知道多出來的角到底是多少?看來要想更準確地量出角的大小,這個量角工具還需要改進,你有辦法再改進一下嗎?(看來問題是出在我們用來測量的小角太小了。)

生:把每個小角再平均分成更小的角。

三、進一步經歷量角器產生的過程,瞭解量角器的構成,初步掌握量角方法。

1.改進量角工具

(1)細分半圓工具

師:為了更加準確地量出角的大小,我們把小角再平均分成10個更小的角。這樣,我們就把這個半圓工具平均分成了多少個小小角?

生:180個

(2)認識角的度數

師:每一個這樣的小小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角的單位。就像長度有長度單位,面積有面積單位,角也有自己的單位“度”(板書),用符號“°”表示,1度記作1°。(符號寫在數字的右上角)

(3)認識幾度的角

師:在半圓工具上,有多少個1度啊?

生:180個1度的角

師:這個工具密密麻麻的,為了讓它更加的簡約、美觀,我們來變一變。現在清楚多了吧?

在量角器上一次認識1度、5度、10度。

師:現在我們就用這個工具來量一量角3,看看它到底有多大?請你目不轉睛、全神貫注地看好(練習量角,明確從哪數起共計多少度?)

角2的精確度數就是83度。

2.認識內、外刻度線

師:你是怎樣知道角2是83度。

生:10度10度地數出來的。

師:每次測量,我們都要從起始邊10度10度地數,你有什麼感受?

生:有點麻煩

師:能不能改進一下,讓我們一看就能很快知道多少度?

生:想直尺一樣標上刻度。

師:從哪裡標起?

生:從右邊標起(因為是從右邊開始數度數的)

師:第一條起始邊標幾?一度一度地標嗎?(數字太多標出來不清楚)那我們就10度10度地標。(課件出示內圈刻度)

3.出示反方向30度的角

一個開口向左的30度的角,生根據刻度讀出140度,出現矛盾(問題出現在角的邊沒有和半圓工具右邊的起始邊重合)

師:這個角的度數能從這圈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嗎?

生:不能

師:如果這個角也能直接讀出來就好了,有什麼辦法嗎?

生:可以從左邊起標上刻度。(讀出度數)

師:螢幕上現在呈現的就是我們專門用來量角的工具,叫作量角器

師:請大家拿出你們準備好的量角器,我們一起來認識(結合課件邊演示邊介紹量角器各部分名稱)這些長長短短的線是刻度線,他們聚在一起的這一點是中心點;0所對的刻度線叫做0刻度線;從右邊的0刻度線開始按逆時針順序排列的刻度是量角器的內刻度線;從左邊的0刻度線開始,按順時針順序排列的刻度是量角器的外圈刻度。

4.用量角器量角

(1)出示微課,演示用量角器量角的過程。

師:現在同學們已經認識了量角器,想用它來量角嗎?請同學們用量角器跟著大 幕一起量一量練習紙上角1的度數。(出示微課)

同學們跟著微課學習量角的過程中,老師巡視,以便糾正同學們在量角過程中的錯誤。

(2)自主量角。

師:請同學自己用量角器量一量練習紙上角2的度數,並完成下面的練習題。

〈1〉量角時量角器的中心點要和角2的( )重合

〈2〉把0度刻度線和角的( )重合。

〈3〉我們用量角器(左 右)邊0刻度線和角2的一條邊重合,看角2的另一條邊在量角器上所指的刻度,讀(內 外)圈刻度。

(3)學生彙報,師生總結量角方法。

師:同學們已經用量角器量了角1和角2的度數,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用量角器量角時應注意什麼?

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應注意:

〈1〉量角器的中心點要和角的頂點重合。(點點重合)

〈2〉0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 。(線邊重合)

〈3〉如果我們用右邊的0刻度線和角的邊重合,就讀內圈刻度;反之就讀外圈刻度。(分清內外,讀準度數)

5.小結: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角的度量》(板書課題)

四、鞏固練習

1.課件出示第1題

指名學生判斷對錯,如果不對,說明錯的原因。

2.角的度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指名學生回答,老師做補充。)

六、作業:

為你的量角器寫一份使用說明書

名稱:

作用:

使用方法:

七、板書設計: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案優質 篇5

教學目標

1.明確角的大小同邊的長短、兩條邊叉開大小的關係。

2.使學生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並比較角的大小。

3.使學生經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抽象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4.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經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的情境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識,談話匯入新課題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過了角,誰來告訴老師你都學到了什麼?

(請同學舉手發言,引出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我們已經知道,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現在,請同學們拿出題紙,畫一個角。

3.好,同桌之間比較一下,誰的角比較大?覺得自己畫的大的同學請舉手。

4.老師這裡也畫了兩個角(出示課件2),你們仔細看一下∠1和∠2哪個更大呢?

(給同學們一點觀察的時間)覺得∠1大一點的請舉手?覺得∠2大一點的請舉手?

5.(發現都有舉手,而且有些學生猶豫不定)同學們都知道,量線段的長短我們可以用尺子;量物體的質量可以用稱;那麼量角我們可以用什麼呢?

6.(有學生會說量角器,教師直接引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角的度量)

二、學生自主觀察,合作探究學習

1.觀察量角器,認識量角器

師: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麼形狀的?(生:半圓)

師:在量角器上面,你還觀察到了一些什麼?

生1:我看到上面有很多線(師:這些線我們稱之為刻度線。)

生2:我看到上面有很多數字(師:這些數字呢,我們稱之為刻度值。仔細觀察這些刻度值,說說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3:我發現上面的數字有2圈(師:我們分別稱之為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生4:我發現上面數字排列都是有規律的……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刻度線都集中到了……我們把這一點叫做量角器的中心。

(以上師生對話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隨機調整,隨時出示課件4)(幻燈片顯示量角器及各個主要部分的名稱,介紹0刻度線和90度刻度線)

2.建立1°的概念

師:在量角器上,我們把這個半圓分成了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1度,記作:1°這裡的“度”,就是角的計量單位,用符號“°”表示。

(板書:把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1度,記作:1°)

三、學生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試著量一量書本37頁的角1吧。(生嘗試量角,師巡視)

師:好,有些同學已經量出了角1的度數,讓我們聽聽他們是怎麼量角的吧!(生邊說量角方法,邊展示課件,引導學生如何正確量角)

師:同學們都說的非常好,為了方便記憶,老師把你們的方法歸納成了一首兒歌(板書):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刻度看另邊,內外要分辨。

(PPT顯示,並且讓學生解釋對這首兒歌的理解)

學生量角2,深化學生對兒歌的理解。

師:同學們看一下大螢幕上量角的方法,判斷(請用手勢“√”或“×”表示)。(依次播放課件)

師:現在,我們一起觀察下大螢幕上的五個角,先看一下上面兩個角,在書本的38頁,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是量角器量一量,我們比一比哪位同學量的又快又準確。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邊的長短不一樣。但是他們大小相等。

師:也就是說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係。

(PPT出示: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係。)

師:那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啊?你們可以拿出量角器量一量書本上下面三個角的度數。

從學生回答中歸納出: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叉開的大小,叉開得越大,角越大。

四、課堂活動

1.師:現在,我們一起再來量一量上課開始我們自己畫的角,同桌之間再比較下,到底誰畫的角大,大多少?

2.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師:我們看下書本38頁做一做的第二題,先來看看這面少先隊隊旗。誰來估計一下,角1大概有幾度?角2呢?角3呢?

(學生量角,交流)

師:我們再來量量,五角星上的角4和角5分別是幾度。

五、總結交流

1.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學生回答,師做簡單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會量角,我們就可以把它運用到實際當中去。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案優質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2、學會四邊形分類;概括出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的關係;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發展空間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的關係。

教具:課件,平行四邊形,梯形模具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

1、同學們,喜歡做遊戲嗎?好,我們玩一個遊戲,名字叫做猜圖形。請看遊戲規則。(螢幕顯示,生讀)

教師逐個板貼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生逐個提供資訊逐個猜。

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已經很熟悉了,所以猜得很快,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猜起來比較困難,但沒關係,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揭示課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二、建構概念

1、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其實生活中就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是平行四邊形或梯形。(呈現課本情景圖)看這張圖片,找一找,有平行四邊形嗎和梯形嗎?說說看!

2、構建概念

既然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應用如此廣泛,我們就來深入研究一下。

先來觀察,這兩種圖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1)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四邊形。

(2)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有對邊平行。

那有什麼不同的呢?

平行四邊形有兩組對邊平行,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師:這是我們觀察出來的,真的是這樣嗎?同學們手中的1號紙上就有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能驗證它們的對邊平行嗎?拿出你的工具開始吧!

學生操作,自己驗證

誰來彙報一下你的驗證結果:(叫兩名同學)平行四邊形有兩組對邊平行,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大家的驗證結果和他一樣嗎?那你是怎麼驗證的,能到前面給大家演示一下嗎?

通過大家剛才的驗證,這個平行四邊形真的有兩組對邊平行,這個梯形也真的有一組對邊平行。

3.形成概念。

(1)平行四邊形。

那麼其它的平行四邊形或梯形是不是也這樣呢?我們先研究一下平行四邊形吧。老師為每位同學準備了一個大小不同的平行四邊形,請同學們拿出2號圖,再次驗證一下,大小不同的平行四邊形,是不是也是兩組對邊平行?

誰來說一下你的驗證結果。(叫兩人)其他人呢,和他們的驗證結果一樣嗎?請同學們把手中的平行四邊形舉起來互相看一下。你們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的大小不同,但卻都有兩組對邊平行。可見,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有兩組對邊平行。那麼我們就把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說說吧,什麼叫做平行四邊形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叫做平行四邊形 (指名讀)

(2)梯形。

再來看梯形 之前我們通過驗證得出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那老師這還有兩個不同的梯形,讓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請看大螢幕。

師:現在證實了嗎?誰再來說說你的發現?(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師板書: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

師:能說說什麼叫做梯形嗎?

學生說明,板書:叫做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

師:誰來讀讀?

(3)對比。

平行四邊形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樣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讓我們一同來判斷幾個圖形。

4、應用概念判斷。

呈現題目:下面的圖形 中.是平行四邊形的畫“&radic;”,是梯形的畫“○”。

師:紙上寫寫看(學生完成)。

師:你是怎麼寫的?

學生彙報:平行四邊形(2個)“&radic;”,梯形(2個),“○”,第一個圖形既不是平行四邊形也不是梯形。

長方形如有爭議,教師引導學生分兩組選代表辯論,解決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引導錯誤學生說明原因。

三、確立關係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研究過哪些四邊形呢?(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出示集合圖: (指長方形)我們用橢圓形的圈表示所有的長方形,它(指正方形)表示&mdash;&mdash;(生:所有的正方形),它(指平行四邊形)呢?(生:所有的平行四邊形),它呢?(生:所有的梯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和正方形都屬於&mdash;&mdash; (生:四邊形),也就是說,四邊形裡包含著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和正方形。

呈現: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和正方形進入四邊形。

這樣能不能表示這幾種圖形之間的關係呢? 不能! ?

1.包含關係。

引導學生說明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2.並列關係。

師:那梯形呢?梯形屬於四邊形,但不屬於平行四邊形。

3.出示圖,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圖來表示各種四邊形之間的關係。誰能結合圖說說它們的關係?

四、空間想象

1.猜圖形。

說到四邊形,瞧,這就有一個,可它被數學書擋住了,我們再來做一次猜圖形的遊戲,它可能是什麼四邊形?

學生猜測,課件隨學生彙報在圖形下面逐個呈現: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師:注意看!不可能是什麼?書往一旁移動,排除正方形。

師:再看,不可能是什麼?書移動露出兩個角,排除長方形。

師:現在呢?一定是什麼?出現三個角

2.分圖形。

師:通過一次次的猜想,我能感覺到大家對於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瞭解越來越深入,想挑戰嗎?

生:想!

呈現題目:利用十五七板拼成今天我們學習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比一比,哪個組的分法多? (學生操作並彙報。)

引導學生在拼後進行彙報,剛剛開始時學生只能拼出簡單的,由兩塊圖形來進行拼,後來經過大家討論與研究,開啟思路,用很多種圖形來拼,這樣就可以拼出好多種圖形,使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有了更深入地認識。

五、課堂小結。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案優質 篇7

教學目標:

1.明白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明白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類推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明白數級、數位,掌握數位順序表。

2.結合現實情境,利用數位順序表進一步體會“位值”的含義大數的認識教案 教學設計2篇大數的認識教案 教學設計2篇。

3.在結合現實情境認識大數的過程中,體會大數的好處。

教學重點: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

教學難點:體會“位值”的含義大數的認識教案 。

教學準備: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一)讀一讀下面的資訊

1.課件出示:

師:請大家看圖,從圖中你瞭解到了哪些資訊?

學生讀資訊

2.師:這些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萬以內的數,對萬以內的數你都明白什麼?

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說,如:計數單位、數位、讀寫法、大小比較等。

3.課件出示:

(1)師:說一說,從圖中,你明白了什麼?

(2)師:把這些數與剛才的數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

(二)點明課題

(1)師: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比萬大的數?

(2)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比萬更大的數,這天我們就來認識億以內的數大數的認識教案 教學設計2篇教案。

【設計意圖:透過第一組資訊,喚醒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做準備。透過比較兩組資訊中的數,使學生明白生活中有比萬還大的數,而且這樣的數在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體會學習大數的必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和“億”

1.認識“十萬”

(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計數單位“萬”,誰能在計數器上撥出10000?

(2)師:如果再撥一顆珠子,是幾萬?(2萬)再撥下去呢……

(3)師:9萬再加一萬是幾萬?萬位滿十,怎樣辦?(萬位滿10,要向前一位進1)那裡的一顆珠子表示多少?(十萬)

(4)師:根據剛才撥珠的過程想一想,萬和十萬有什麼關係?(10個一萬是十萬)

(5)師:十萬有多大?(課件演示:小正方體由一→十→百→千→萬→十萬的變化過程)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在計數器上一萬一萬地撥數,引導學生思考“萬位滿十怎樣辦”,使學生自主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萬”,並體會10個一萬是十萬。透過小正方體的累加過程,幫忙學生感受十萬的大小,培養數感。】

2.認識計數單位“百萬”“千萬”和“億”

(1)師:十萬比萬大,10個一萬是十萬,那還有比十萬大的計數單位嗎?是什麼呢?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兩人合作研究。

(2)學生兩人一組研究。

(3)彙報,學生能夠繼續用計數器數,也能夠採用其他方式大數的認識教案 教學設計2篇大數的認識教案 教學設計2篇。最終得出:

10個十萬是一百萬

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10個一千萬是一億

3.歸納“十進關係”

(1)師:一(個)、十、百、千、萬、……、億都是計數單位。

(2)師:讀一讀(從10個一是十,到10個一千萬是一億)大數的認識教案 教學設計2篇文章大數的認識教案 教學設計2篇出自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麼關係?

【設計意圖:利用類比遷移規律,在認識了計數單位“十萬”後,由學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計數單位“百萬”“千萬”和“億”,並把它們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歸納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

(二)整理數位順序表,認識數位、數級,體會“位值”的含義

1.認識數位

(1)師: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計數單位?萬和千萬能夠換下位置嗎?為什麼?

(2)師:在用數字表示數的時候,這些計數單位要按照必須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佔的位置叫作數位.

(3)說一說每個計數單位所對應的數位是什麼。

2.認識數級

(1)讀一讀這些數位(有意識的領著學生四個一停頓),你有什麼發現?

(2)師:我國習慣從右邊起,每四個數位分成一級,個位、十位、百位和千位就是個級,那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和千萬位呢?(萬級)億位在哪一級?(億級)

3.體會“位值”的含義

(1)師:北京有19612368人,在這個數中,有兩個6,這兩個6分別表示什麼?(左邊的6表示6個十萬,右邊的6表示6個十)

(2)師:都是6,為什麼表示的好處卻不同?

(3)師:說說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大數的認識教案 教學設計2篇教案。

(4)師:這個數內含幾個數級?萬級上是幾?表示什麼?個級上是幾?表示什麼?

【設計意圖:在整理數位順序表的過程中,認識數位、數級,並結合現實情境,體會相同的數所在的數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義。】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1題

2.做一做第2題

3.完成教材第8頁第1、2題

【設計意圖:做一做第1題,透過數數,幫忙學生理解並掌握計數規律,第2題透過讓學生自己嘗試製作,加深學生對數位排列順序和數級劃分的認識。教材第8頁的兩道練習,鞏固學生對數位、計數單位和數級的認識。】

四、感受一億的大小

1.師:我們感受了十萬的大小,那一億到底有多大?

2.畫點體驗:

(1)如果給你1分鐘的時間,猜猜你能畫幾個點?

(2)計時體驗

(3)說說你畫了幾個點?

(4)估一估,算一算:畫一億個點需要多長時間?

【設計意圖:與十萬相比,一億是個很大的數,學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讓學生在1分鐘的時間內畫點,並估算畫一億個點需要多長時間,引導學生感受一億的大小。】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案優質 篇8

教材分析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是一節概念課,學生已經學習過有關四邊形的知識,對平行四邊形也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一節課要著重探討平行四邊形的特點以及它與正方形、長方形的關係,梯形在這裡是第一次認識,除了教學梯形的特徵外,還要說明它與平行四邊形的聯絡和區別,能將四邊形分類,概括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定義。

學情分析

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專門安排了一個單元讓學生直觀認識四邊形,其中也初步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學生已經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生活中的常見圖形。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徵。

2.使學生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係,並會用集合圖表示。過程與方法

3.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全過程,掌握它們的特徵。

4.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徵。瞭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係,並會用集合圖表示。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徵。用集合圖表示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係。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 討論教學 談話教學 練習教學

教具準備: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知圖形

1.故事匯入:一天超級偵探小熊維尼去圖形王國遇到國王與一個大臣在爭論不休,國王說:“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不是平行四邊形。”大臣說:“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他們到底誰說的對誰說的錯?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維尼邀請我們一起加入他的超級偵探隊。

2.維尼給我們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出示:什麼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3.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中,你能找到那些四邊形?

4.判斷老師出示的圖形。(小黑板出示)

3.小組交流:從四邊形的特點來看,四邊形可以分成幾類?

學生討論交流匯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歸納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有什麼特點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強調說明:只要四邊形的每組對邊分別平行,就能確定它的每組對邊相等。因此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2.梯形的概念

①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圖形嗎?它們的外形像什麼?

②這些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是什麼圖形?

③這幾個四邊形有邊有什麼特點?

④它是平行四邊形嗎?

⑤你們在量這些圖形時,是否有發現?學生彙報

3.比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4.現在你有什麼問題嗎?

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為什麼?

5.用集合圖表示四邊形之間的關係。

師:到目前為止,我們都研究過哪些四邊形呢?

學生說明: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和正方形,點選課件呈現。

師:(指長方形)我們用橢圓形的圈表示所有的長方形,它(指正方形)表示&mdash;&mdash;(生:所有的正方形),它(指平行四邊形)呢?(生:所有的平行四邊形),它呢?(生:所有的梯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和正方形都屬於&mdash;&mdash;(生:四邊形),也就是說,四邊形裡包含著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和正方形。

課件呈現: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和正方形進入四邊形。

師:這樣能不能表示這幾種圖形之間的關係呢?

1.包含關係。

教師引導學生說明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2.並列關係。

師:那梯形呢?學生說明為什麼?

師:梯形屬於四邊形,但不屬於平行四邊形。

3.呈現關係圖。

師: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圖來表示各種四邊形之間的關係。

師:誰能結合圖說說它們的關係?

6.回到課前設定的情景:國王和大臣誰說得對,這個問題我們能判定了嗎?

三、鞏固練習

1.在梯形裡畫兩條線段,把它分割成三個三角形。你有幾種畫法?

2.判斷:

①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

②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③一個梯形中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

3.下面的圖形中有( )個大小不同的梯形。

4.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把1張梯形紙剪一次,再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拿一張長方行紙,不對摺,剪一次,再拼出一個梯形。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何體會和收穫?

五:開放設計,培養能力

1.猜圖形。

師:說到四邊形,瞧,這就有一個!

黑板呈現:

師:可它被數學書擋住了,我們來做一次猜圖形的遊戲,它是什麼圖形?

學生猜測,隨學生彙報在圖形下面逐個呈現: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2.分圖形。

師:通過一次次的猜想,我能感覺到大家對於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瞭解越來越深入,想挑戰嗎?

呈現題目:

師:好,我們小組合作,先討論在平行四邊形裡畫一條線段,把它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可能是什麼圖形?然後畫畫看,比一比,哪個組的分法多?開始!

(學生操作並彙報。)

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只有一組對邊互相平行

梯 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

教學反思:用發展的眼光來教學,關注知識形成的過程,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未來能力。用發展的眼光來設計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這是我針對學生習慣於被動地聽,而不善提問、不善創新的現狀,做了點有益的嘗試,效果和好。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案優質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類推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知道數級、數位。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揭示各計數單位間的關係的過程,掌握數位順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大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資訊的意識和能力。

重點: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

難點:掌握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

教具:圖片和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匯入:

1、我們以前都認識過哪些數?

2、數數:1)從689一個一個的數到712。 2)從420一十一十的數到540 3)從910一十一十的數到1000 4)從200一十一十的數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比較大的數?

4、出示圖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請學生試著讀一讀。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更大的數,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請學生拿出計數器,一千一千地數,當數到10個一千時問: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多少?

強調:千位上的10個珠子怎麼辦?

2、請學生10個10個地數,當數到10個一萬時問:是多少?利用計數器問:怎麼表示10個一萬?

3、照這樣繼續數下去。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10個一千萬是多少?。

師:一、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都是計數單位。

想一想: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什麼關係?

4、把所學數位按數位順序表排列起來

億級 萬級 個級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萬萬 萬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1 3 8 1 9 0 0 0

表示8個十萬

每個計數單位都要佔一個位置,按照我國計數的習慣,每4個數位是一級。

說一說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

三、鞏固新知

1、 “做一做”的1題數數

2、 “做一做”的2題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萬以上的數。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案優質 篇10

教學目標

1、瞭解數的產生。

2、初步認識自然數。

3、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掌握千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和十進位制計數法。

Part 2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難點:

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掌握千億以內數位順序和十進位制計數。

2、教學關鍵:

能夠根據已學過的萬級數的數位順序表遷移類推億級數的數位順序表。

Part 1

教學過程

(一)數的產生

讀一讀這些數:7、29、9000、136。

我們已經認識了很多數,這些數是怎樣產生的呢?

課前大家瞭解了一些,我們一起來交流。

(師生共同介紹數的產生)

1.數的產生。

很久以前,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就有了計數的需要。例如,人們出去打獵的時候,要數一數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的時候,要數一數捕獲了多少隻野獸等等,這樣就產生了數。

2.計數符號、計數方法的產生。

(可以出示書上圖)

在遠古時代人們雖然有計數的需要,但是開始還不會用一、二、三這些數詞來數物體的個數。只知道“一樣多”、“多”或“少”。

①計數方法

那時人們只能藉助一些物品來計數。

如:在地上擺小石子、在木條上刻道、在繩上打結等方法來計數。

例:出去放牧時,每放出一隻羊,就擺一個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隻羊,就擺多少個小石子;放牧回來時,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如果回來的羊的只數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說明放牧時羊沒有丟。

例:出去打獵時,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獵回來時,再把拿回來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對應起來,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樣多,如果是,就說明武器沒有丟失。結繩計數的道理也是這樣。這些計數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數的實物和用來計數的實物一個對一個地對應起來,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一一對應。

②符號

以後,隨著語言的發展逐漸出現了數詞,隨著文字的發展又發明了一些記數符號,也就是最初的數字。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記數符號是不同的。

現在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

師問:你們觀察一下,這些自然數是怎樣排列的?每相鄰兩個自然數的差是幾?最小的自然數是誰?最大的呢?

生小組討論完派代表發言,最後請同學進行總結。

最小的自然數是零,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無限的就是一個一個地數,總也數不完,數出一個很大很大的數以後還可以數出一個比它多1的大數。

(二)十進位制計數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換物品,又經過了很長時間,產生了較完善的計數方法。

就象我們已經學過億以內的數及計數單位和億以內的數位順序。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用到比億大的數,例如我國人口已達到13億,世界人口已有50多億,銀行存款已超過百億等。你能從億接著往下數嗎?

1.數位順序表。

(1)猜一猜

師問:“億”後面的計數單位是誰?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可能會說從前面學過的萬級、個級類推出來,這時師從學生所說的引導生說出10個億是十億等。

(2)師小結: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做十進位制計數法。

師:相鄰是什麼意思?誰來說一說?

師:像個與十,十與百,萬與十萬,千萬與億這樣緊挨著的就是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

(3)學生獨立補充完整課本數位順序表

1.填寫數位和計數單位。

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為讀寫方便,把數位分級,學過的億以內的數是怎樣分級的?

數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數級……(     )級(     )級(     )級

計數單位……

(小組合作完成)填寫完整並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 ……10個千萬是多少?

②10個億是多少?10個十億是多少?10個百億是多少?

③億位、十億位、百億位、千億位叫什麼級?每級各表示什麼?

2.個、十、百、千、萬……千億都是用來計數的,叫什麼? (計數單位)

直到現在我們一共學了哪些計數單位?

億以內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小組討論)

(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即十進關係)

寫數的時候,把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

(三)練習

1.填一填

①一百億有(  )個十億,(  )個百億是一千億。

②從個位起,第(  )位是萬位,第(  )位是億位。

③和億位相鄰的兩個數位是(  )和(  )。

④(  )個一百億是一千億,10個(  )是一百億、10個億是(  )。

⑤4在十億位,表示(  )個(   )。

2.寫出一些多位數,說說每個數字所在的數位和表示的意義。

(四)課堂小結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案優質 篇1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70頁至7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討論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2、通過活動,在對各種四邊形分類整理中,瞭解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

3、注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想像力。

【教學重點】

通過操作和討論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

瞭解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直尺,三角板,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三角板,白紙,鉛筆。

【教學過程】

一、通過觀察,加深學生對四邊形特點的瞭解。

1、用課件出示一組(三角形和四邊形)平面圖形,讓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點。

(1) (2) (3)

(4) (5) (6)

師:請同學們看電腦,上面有6個圖形,你知道它們叫什麼圖形嗎?

生:(1)、(4)、(5)是三角形(同學們很熟悉),(2)、(3)(6)是四邊形(部分學生回答不出來,原因是對四邊形的概念不怎麼理解)。

師:你知識三角形和四邊形有什麼特點嗎?

生1: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生2:四邊形有四條邊,四個角。

師:對,今天我們來學習兩種特殊的四邊形。

[設計說明:通過這部分的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三角形和四邊形的理解,為下一步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作準備。]

二、通過觀察討論,讓學生髮現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

1、通過讓學生觀察討論,認識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定義。

出示課件:在電腦上出示一組四邊形。

(1) (2) (3)

(4) (5) (6)

師:電腦上的這組圖形都是什麼圖形?

生:四邊形。(有前面的知識作鋪墊,學生很容易回答出來)

師:你能把它們分類嗎?

生:能。(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從而發現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生1:我覺得圖(1)、(3)、(6)可以分為一組,圖(2)、(4)、(5)可以分為一組。

師:你能說說把圖(1)、(3)、(6)分為一組道理嗎?

生1:因為圖(1)、(3)、(6)有兩組平行線。

師:同學們,這位同學說得有道理嗎?用你學過的方法驗證圖(1)、(3)、(6)這三個圖形有兩組平行線嗎?(通過學生髮現、驗證、得出結論這三個步聚,使學生探索中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點,並複習了平行線的畫法。)

生:確實有兩組平行線。

師:回答得好,我們把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揭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並板書)

師:誰能說說把圖(2)、(4)、(5)分為一組的道理?

生2:它們只有一組平行線。

師:對,我們把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揭示梯形的定義,並板書)

2、通過學生討論,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師:同學們,我們已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請問長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呢?

生1: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不是平行四邊形,因為我覺得平行四邊形應該是斜的。

生2: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不是平行四邊形,因為我覺得平行四邊形的四個角大小應該是不一樣的。

生3: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根據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只要有兩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

師:贊成第一位同學的舉手,贊成第二位同學的舉手,贊成第三位同學的舉手。看來贊成第三個同學的人比較多。

師:只要符合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這個條件就是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符合了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這個條件,所以長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平行四邊形,只是它有點特殊吧了。我們把長方形和正方形叫做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師:你們能說說長方形和正方形特殊的地方嗎?

生:它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師:對,這說是平行四邊形特殊的地方。

(通過學生的討論,使學生認識到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同時更進一步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3、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

師:請大家看一看這幾個平行四邊形,它們還有什麼特點,同學們可留意它的邊和角。(老師提示,讓學生進一步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生1:我發現平行四邊形對邊是相等的。

師: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

生2:我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師:請同學們用量角器量一量。

師:這兩位同學的發現正確嗎?

生:完全正確。

師:梯形有這些特點嗎?請同學們量一量。

生:沒有,梯形的對邊不相等,對角也不相等。

(通過學生的操作,進一點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

師:下面我們可以用圖表表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

圖形對邊平行對邊對角

平行四邊形有兩組對邊平行相等相等

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不相等不相等

(用圖表表示平行四邊形的特點,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區別和聯絡。)

三、認識四邊形之間的關係。

師:同學們,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是不是四邊形?

生:是。

師:我們可以用這個圖來表示:

平行四邊形

梯形

四邊形

師:長方形和正方形應怎樣表示呢?

生1:應在平行四邊形圈內畫圈表示,因為它們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師:對,應這樣表示:

平行四邊形

長方形 梯形

正方形

四邊形

四、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那些圖形的平行四邊形,那些圖形的梯形。

(1) (2) (3)

(4) (5) (6)

(7) (8) (7)

(使學生運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定義,判斷那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那些是梯形。增強學生對定義的理解)

2填空。

1、兩組對邊( )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2、( )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3、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兩組對邊分別( )且( ),所以它們是特別的( )。

4、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 )形,它們都有( ),( )個角。

(通過練習,使學生更深刻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定義和特點)

五、全課小結。

師:今天你們學到了什麼?

生:我們今天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並瞭解它們的特點。並瞭解到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設計說明:本設計通過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觀察和探索,發現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並動手驗證所發現的觀點,從而瞭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定義。再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的結論。本設計體現了探索-發現-驗證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和動口的過程中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案優質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線段、直線、射線和角。

2.理解線段、直線和射線之間的區別與聯絡。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

2、教學難點:建立角的正確概念。

教具準備

課件、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造情境,引入新課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線(出示幾種線,如電線、電視天線、跳繩的繩子等)。這些線有的是直線,有的是彎曲的。

2.教師演示:兩手拿著一根線,兩手靠近線就是彎曲的,兩手把線拉緊,線就是直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線有關的知識。

二、學習新知

1.認識線段。

(1)投影出示教材第38頁上面的兩幅圖,像這樣一根拉緊的線、繃緊的弦,都可以看作是線段。

(2)把兩幅圖分別去掉兩端的手和弓,改為兩點,這就是線段。為了表述方便,兩點處分別標上“A”、“B”,這就是線段AB。

提問:線段有幾個端點?(兩個)

我們可以用直尺量出線段A點和B點之間的長度,所以線段的長度是有限的。

2.認識直線。

把線段向兩端無限延伸,就得到一條直線。(課件顯示)

提問:直線有端點嗎?能量出長度嗎?

(直線沒有端點,無限長,不能量出長度)

直線除了用“直線AB?”表示,還可以用小寫字母表示,如直線l。

3.認識射線。

把線段一端無限延伸,就得到一條射線。

出示教材第38頁下面的三幅圖片,說明手電筒、探照燈、焰火等射出來的光線都可以看作射線。

提問:射線有端點嗎?有幾個?能量出長度嗎?用字母怎樣表示?

(射線有一個端點,無限長,不能量出長度,可以用射線AB表示)

4.直線、射線和線段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絡?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討論,明確他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絡。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總結歸納。

名稱

區別 聯絡

直線

沒有端點,無限長 都是直

直的線

線段 只有一個端點,無限長

都是直

直的線

射線 有兩個端點,有限長

都是直

直的線

5.認識角。

(1)我們認識過角,下面的圖形都是角。

(2)這些角有什麼共同點?

一個點,兩條射線。

歸納: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射線叫做角的邊。

(3)怎樣表示一個角呢?

角通常用符號“∠”表示。(注意與小於號“<”區別)

記作:∠1 記作:∠2

讀作:角1 讀作:角2

(4)運用上面的知識,畫一個角,並寫上各部分的名稱,標上字母,用角的符號表示出角,讀一讀。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39頁上面的“做一做”。

先讓學生說一說直線、射線、線段之間的區別與聯絡,再獨立辨一辨,並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

2.教材第39頁下面的“做一做”。

數一數有幾個角。小組或同桌之間互相數,看誰數得又對又快。

3.教材“練習七”第1題。

先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怎樣畫?再動手畫一畫。

指名彙報:你發現了什麼?

結論:經過一點可以畫出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出一條直線。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有哪些新的收穫?

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生活入手,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各種線會經常出現;通過畫圖、對比很快找到線段、直線、射線的區別;真正理解角的含義,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課後小結

第二課時 角的度量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角的常用單位“度”和度的符號“ °” 。

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驟和方法。

2、教學難點:怎樣讀出角的度數。

教具準備

直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讓學生分別在練習本上畫出一個角,再在同桌中相互觀察,誰的角大,誰的角小?

教師:你是怎樣知道哪個角大,哪個角小的?

2.課件演示採用重合比較法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3.教師:儘管我們能通過觀察比較或重合比較的方法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但到底大多少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學會量角。

(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

1.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

要準確測量一個角的大小,應該用一個合適的角作單位來量。

出示教材第40頁製作量角器的原理介紹,並出示量角器。

(1)仔細觀察,量角器上有什麼?說一說。

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運用課件逐一向學生介紹:中心、外刻度、內刻度、外刻度0°刻度線,內刻度0°刻度線和角的計量單位“度”以及度的符號。

(板書:1°)

(2)分別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刻度的45°、85°、165°的刻度線和內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線。

2.教學例1。

討論:怎樣用量角器量出前面看到的∠1的度數呢

(1)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用課件演示測量角的步驟和方法:

第一步:點重合,量角器的中心與角的頂點重合。

第二步:線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線與角的一邊重合。

第三步:讀準數,看角的另一邊落到量角器的哪一個刻度線上,這個刻度所對的度數,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2)照樣子量出教材第40頁中∠1和∠2的度數。

學生動手量一量,看準刻度,記在旁邊。怎樣看刻度,你有什麼好辦法?

(與量角器0°刻度線重合的邊向右,就認裡圈的刻度數;相反就認外圈的刻度數)

3.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2題。

(1)觀察下面兩個角,哪個角的邊畫得長一些?

(2)猜想一下哪個角大一些。

(3)動手量一量,驗證一下你的猜想,你發現了什麼?

(4)在教材上把左邊一個角的兩條邊延長,再量一量,看看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

結論: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角的大小要看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張開越大,角越大。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圖中的量角器上分別找到相應的刻度,填出每個角的度數,注意刻度是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

點名說一說你是怎麼看的。

2.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3題。

讓學生動手量一量,並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教師指名彙報各個角的度數,集體訂正,要求測量不準確的同學重新測量一次。

3.教材“練習七”第2題。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完成,並分別記下三角尺上各個角的度數。

4.教材“練習七”第3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再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檢查。

5.教材“練習七”第4題。

(1)量出圖中4個角的度數,並記下來。

(2)∠1與∠3有什麼關係?∠2與∠4呢?

(3)你能發現什麼?說一說。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學到哪些新的知識和本領?測量角的大小時應注意什麼?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動手操作探索中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通過對比,觀察瞭解角的大小的實質問題,培養認真、細緻和有序操作的良好習慣,也激發與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課後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