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育案例分析(精選20篇)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1.86W

教育案例分析 篇1

一、案例情況

教育案例分析(精選20篇)

20xx 年 12 月8日上午第四節課,某國小一年級(1)班學生在沒有教師在場的情況下做作業。教師在上課前曾到教室給該班學生佈置作業,並讓各小組組長維持紀律。7歲的陳某在寫作業時,多次與同桌說話。陳某所在小組組長郭某(7歲)便拿起課本擊打陳某的頭部數下,致使陳某當場昏倒在地。事故發生後,學校立即派人把陳某送往醫院,經診斷為癲癇病(擊打行為系誘發因素)。陳某住院 45 天,其間花去醫療費、住宿費、交通費等各項費用共計 7600 元。後因賠償問題未達成協議,陳某將學校和郭某及監護人訴至法院。

二、案例分析

1、根據《教師法》第7條規定,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實驗。教師有管理學生的權利,但這是一種職權,只能依法行使而不能隨意轉讓。教師在上課期間不到課堂維持秩序,應告知學校安排其他教師代管班級,而不能將管理學生的職責交給未成年的班幹部(案例中的郭某),其行為是不符合法律規定和教育要求的。

2、《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九條:“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範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3、所以學校應對教師疏於管理、安排未成年班幹部(郭某)

教育案例分析 篇2

有個學生叫韋==,人長得眉清目秀,人見人愛,可是缺交作業的名單裡總是有他。作為班主任,我最受不了的是科任老師每天課堂反映都有這個學生,他上課總是亂講話,哪一科缺交作業名單裡都有他。

我找他談話:“韋==,目前如果給你選擇,回家打工和寫作業,你選擇什麼?”沒想到,他居然回答:“我回家!”

又一次檢查校服,韋龍堂又沒穿校服。我說,沒穿校服的,來說明一下原因。怎麼問他他都不回答。我生氣了說:“你想回家嗎?”

我剛說著,他一轉身,走了。

有一次,韋===在教室裡叫同學外號。不巧的是,正好有一個老師路過聽到了,就說他罵老師。兩人爭得個面紅耳赤。我從“言者無意聽者有意”角度說理,但他怎麼都不明白自己有什麼毛病,怎麼都不肯認錯。

我值周。他和同桌韋立輝來向我彙報:中午時1106班有個學生翻越圍牆外出。我經過調查,有這個事實。雖然有疑惑:他們倆平時可是違紀的典型,今天怎麼會有正義的表現?但還是在班裡表揚他們。但後來一系列事情發生後,我才知道,他們這是在報復。

多次強調不準膠鞋進教室。可有一個晚自習,他穿拖鞋來教室,我叫他來辦公室脫下,他說,老師能不能等上完課再來?

……

像這樣的學生,幾乎是每一天都需要我們都在關注他的行為。

這在這個學校工作了二十年,十七年班主任經歷,我目睹了這個學校的每一年的學生素質的變化情況,這個變化我相信所以人都是很難接受,那就是:每一屆學生的整體素質基本上是呈下降的趨勢。雖然我們學校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採取了很多措施,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特別是對老師的上下班和教學抓得越來越緊,但還是沒有能夠扭轉這樣的趨勢。特別是近三年,學生的素質下降得非常快,無論是紀律觀念、身體素質、行為品德方面都很糟糕。願意讀書的越來越少了,而表現得陰陽怪氣的學生越來越多。並且我們周圍的國中也存在這種現象。如果是個別學校出問題,可能是學校的原因。都是大面積發生的話,和社會、教育制度有沒有關係呢?如何儘可能扭轉這種局面呢?我嘗試著從以下四個方面分析:

一、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一方面受網路、電視影響,視野越來越開闊,加之其自身的辨別是非能力不是很強,所以易仿照。

在家裡,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家裡有電腦。在家中使用計算機和上網時,學生最常做的是查資料、聽音樂和玩遊戲。而家長大多使用電腦的水平是不及孩子

的,沒辦法控制孩子不正確的上網的行為。家長的素質跟不上時代,孩子接受的,自然是外部帶來的資訊影響。

在學校,硬體條件優越,教師經常使用計算機和網路上課,鼓勵學生學會網蒐集資訊資料。而資訊科技課促進學生IT技能,網路倫理則有待加強。目前對於中國小生的資訊倫理教育主要包括:電子資源的版權保護、個人隱私資訊保護、網路安全、不瀏覽網路色情資訊,以及不要隨意刪除電子檔案等。但是我覺得,這些內容遠遠不夠。目前隨著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對資訊倫理的內容提出了新要求,教課書內容應緊跟技術的發展趨勢,不斷增加新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及時規範其網路行為。

在我們農村,有三分之二的家庭沒有電腦,那麼這類家庭的學生就只能在校上外網咖,上網就喜愛最愛遊戲和聊天。國中階段,尤其是八年級和九年級年級,是學生們玩遊戲(分為電腦遊戲和網路遊戲)的高峰時間。即便是正常上課時間,有相當多的學生可以不顧一切的翻越圍牆外出,就是為了上網遊戲。如不能上網咖就玩手機上網。

我想,學生的網路文化實際上反映了當前學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例如課業負擔過重、情感教育缺乏、與同伴交流缺乏。正是由於在這些方面的缺乏而無到了網路遊戲的乘虛而入。從這個角度來說,學生迷戀網路遊戲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在學校教育本身。

二是農村留守兒童無家長在身邊約束也是一方面原因,這也是現在小孩子可憐的地方。

父母親是人生的啟蒙老師,他們的言傳身教往往影響孩子的道德水準與行為。而留守兒童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缺少了父母對他們的影響和言傳身教,在對事物的認識上及個人價值觀念和社會價值觀念上沒有得到積極正確的引導,導致了他們識別是非的能力差,有時候分不清好壞曲直而出現道德水準與行為方面的偏差,具體表現在孩子的自我認知水平差而出現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強的心理問題,讓孩子容易出現自私、享樂及獨佔的生活態勢,讓他們不懂得分享與感恩。

三是從家長角度,自己文化水平不高,無從指導;又有長年不在家的,更談不上監管;還有溺愛成性的等等問題。

有的家長對人生缺乏正確的追求,整日吃喝玩樂,嚴重影響孩子的品德與學習;有的家長溺愛袒護孩子,對其放任自由;有的缺少科學的教育方法,孩子有錯便粗暴打罵,使孩子走上下坡路。

改革開放以來,三農問題有些改善,農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長們擔心的是下一代的教育問題。於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值高了,他們在子女的生活上搞攀比,在教育上受傳統的“幼年交父母,入學交教師”的影響。總是認為教育的問題是老師的,他們在生活上顧的去就可以,不懂得怎麼教育子女。再者是社會重視不夠,雖然小平同志倡導全社會都要“尊師重教“已經好多年了,但在村級的某些幹部心目中教師還是“臭老九”,這些人言行上常常揭學校、老師之短,在家長的心目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於是家長們對老師的要求就特別高。孩子在家長的影響下就越來越不聽話。我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從學校領導做起,學校領導如能放下架子,多跑路,多與當地領導聯絡,做他們的

工作,讓當地領導重視起來,得到他們的幫助,辦好家長學校,讓家長們懂得怎麼教育孩子,怎麼當好家長。

就如我經常和==爸爸聯絡,主要是提醒家長主動教育孩子,同時了讓家長了解老師的意思。平常和學生交往中,我有意識地多說“為什麼”,讓大家做事都明白為什麼而做。

四是我們老師自己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和教學,不能總用一個標準衡量學生。同時也要積極思考適當的教育方法,以適應新形式下的教學需要。

堅持發展的觀點對於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要正確地認識事物、分析問題,就必須運用發展的觀點來觀察和解決問題。“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滄海桑田”等中國古人的智慧已經充分證明一切事物都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發展過程中,絕對不運動、一點不變化的事物是沒有的。我們要正確地認識事物,預見未來,做好工作,就必須堅持用發展的現點看問題。 我們深切地意識到,學校教育最大的功利和終極目的在於發展人,成就人——使人儘可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的發展。人的發展表現在人的物質需要的滿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的思想意識、理想信念、道德品質、心理情感、審美意識、健康體質等方面。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就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就是要充分認識學生所具有的極大的可塑性和發展的主觀能動性。 “發明大王”愛迪生因為小時候考試常常不及格,而被老師罵作“不折不扣的糊塗蟲”。馬克思在中學時代以極端調皮而聞名學校,愛講離奇古怪的故事,說出別人想不出的花樣,老師和校長曾把馬克思列為中等的、希望不大的一類學生之中。英國數學家巴伯基和文學家馬呵特兩人是同班同學,都是考分不高的學生,有一次被老師當眾奚落:“看!這兩個沒出息的人。”可後來,恰恰是他們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成就。這些老師為什麼妄下斷語?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都是用那種靜止的、僵化的、一成不變的思維定勢來看待學生,沒有看不到學生的可變性、可發展性。

學生也是有個體差異性的。學生都是發展變化的,但每個學生髮展的速度、水平、方向等卻因其身心基礎和外界影響不盡相同而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別。比如說:同樣兩個成績很差的學生,他們也許由於智力水平和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差異最後導致了不同的結果,一個進步很快,一個停滯不前;或者說相同成績、智力水平的學生因為興趣愛好的差異,一個人後來偏向文科,成為作家,一個人走上了理科等。

我們做教師的一定要首先相信學生,即使是面對經常犯錯的學生,也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要吝嗇我們的語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只要努力,好學生就會出現。比如黃==,隨著瞭解的深入,我發現他確實是一個敢於大膽管理、工作積極、認真負責的一位好學生,只是學習成績不太理想。他工作大膽,正如他能大膽地老師說“不”。說“不”時是無知者無畏;大膽工作時,那是他有對自身的責任有知。

教育案例分析 篇3

一、案例與論文的區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來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的;而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來說明道理。因此,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上來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而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二、教學案例的分析

教學案例分析是在記敘事件的基礎上,評價分析案例反映的主題和內容。通過對案例教育教學指導思想、行為、過程、結果的反思,梳理利弊得失,總結成敗的原因和教育教學的規律,揭示事件的啟示意義及其價值。

評析可以從不同的理論角度(如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切入,進行理論闡述,也可以有感而發,就事論事。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貴在具有獨到的思考,能夠從紛繁複雜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

1.分析教學案例中的理論要素

要注重從教學案例中分析出理論觀點,要認真研究哪些教學行為體現了怎樣的教師觀、質量觀、學生觀,哪些教學行為注重了從認知的角度或從知識結構的角度去展開教學。要把教師課堂教學的經驗、行為提升到“說清其理論依據”的層面上。

2.分析教學案例對教學的啟示

要注重從教學案例情景中歸納出問題並進行分析,分析要著重於其對教學的啟示,即有何成功之處,閃光點是什麼;不足又在哪裡,問題的根源又是什麼?使得在今後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有效地運用這種逐步培養起來的思維方法來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要關注案例中教師的創造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展脈絡,而不僅僅是獲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規則。

3.提出對案例中教學工作的改進意見

分析只是一種手段、一種過程,其目的在於通過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

案。因此,要對案例中的教學設計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提出教師獨到的改進意見,這應該成為教學案例分析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教師一旦將這種認識表達出來,可以增進教師的自我理解,而自我理解的更新,又是教師改進教育教學觀念和教育教學方式的基礎,並以此達到理解這些教學案例背後更為深遠的教育教學意義的目的。

三、教育案例及分析舉例

[案例一]有人認為在課堂中,師生保持“零距離接觸”,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做教師要求做的事,只要有這種共同活動就是師生互動。

問題: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顯然,這種認識是膚淺的,這將使師生互動流於形式。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師生互動旨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起來,不僅要讓他們“在思維”,更要讓他們“會思維”。認知心理學指出,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時是積極思維的表現。由此可見,師生互動並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其實質是教學原則和教學思想的體現。因此,廣義地講,凡是能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來完成認識上兩個飛躍的各種教學活動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師生互動。

[案例二]一次公開課過後,我把課堂上用過的精美卡片作為獎勵發給同學們,然後對他們課堂上踴躍的表現給予表揚。從這以後,我漸漸發現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銘同學在課堂上的聽課狀態有了明顯的好轉。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母親說:“自從你給了他那個‘特殊的獎勵’後,他對自己的要求嚴格了。”通過詢問,我才知道,我獎勵給同學們的卡片中僅有一張是最大的,在我按順序發的時候,恰好這張被宋振銘得到了,他回家後對母親說:“老師可能覺得我這節課表現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張送給我”。現在這張卡片還貼在他的床頭,誰都不準碰。他說那是“特殊的禮物”。這位老師一次無意中的舉動,卻造成了一個“美麗的誤會”。

問題:請你就此案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一個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勵的話語,一次讚美的微笑,都會為孩子的生命注入無窮的動力,甚至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麗的“誤會”,改變了孩子的學習態度,這份“特殊的禮物”在孩子的美好心靈裡是一份至高的榮譽,這份

榮譽也將一直激勵著他,成為他前進的動力。

新課標中強調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這種新的評價傾注了更多的情感與人文色彩。這樣一種發自內心的評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案例三]王老師是一位青年教師,工作熱情非常高,他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他經常要求學生不要講髒話;不要亂扔廢紙„„而這位教師講課情急時,常常”笨豬“,”死腦子“不絕於耳。吸菸後,隨手將菸蒂拋在課桌下面„„教育後的班級會怎樣呢?雖然王老師沒少用嘴皮子,沒少用各種懲罰手段。但是班上說髒話、粗話連篇,紙屑雜物隨處可見。王老師百思不得其解。

問題:請你幫助分析一下,王老師教育的班級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後果,做一名班主任應怎樣教育學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參考答案]: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王老師“身教”不利,沒有“身教”,“言教”就顯得蒼白無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還能像春雨潤物一樣起著細微的、不易覺察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嚴格要求自己,隨時把自己置身於“榜樣”和“鏡子”的位置,事事從自我做起,才能順利地“內化”為學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須以理服人,否則無教育可言。學生中出現問題,一味的“管、卡、壓”,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達到教育效果。否則一切教育都是徒勞的。

第三是心教不誠。教育不過是為了不讓學生弄清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錯在什麼地方,怎樣去改正,而不應該把學生的錯誤化成 給學生的理由。如果這樣學生會產生對立情緒,對教師產生戒備和反感,甚至會“背道而馳”。由此可見,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必須抱著關心、幫助、諒解、鼓勵的態度,用“心”去愛學生,讓學生明白'老師是愛你,才教育你”。讓學生感到你的“愛心”和“誠意”,樂於接受你的教育,才會有效果。

[案例四]課堂中的吵鬧

作為一名中學資訊教師,我熱愛我的工作,注意在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但是,我真的感覺學生有的時候實在是太吵鬧了。在講課過程中,有的學生會在下面說話或插話進來;在自學或做練習時,有的同學會在那裡竊竊私語或很自由地討論問題;在課堂討論的時候更是難以把握,學生會吵鬧不休;在課間休息時更是亂作一團„„。

問題:如果你是這位老師,對於課堂吵鬧的現象,你的基本態度和常規做法是什麼?

[參考答案]基本態度:課堂確實需要紀律,但課堂氣氛更加重要。課堂紀律要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特點,容納兒童的不同個性。學生的動作與聲音(言為心聲)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學校應適應學生的發展,允許學生比較自由地參與。動作和語言是學生情緒、情感的伴隨物,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憤怒、遺憾和沮喪。教師要與學生分享這種情感。

常規做法:不追求課堂的絕對安靜,保持稍稍的喧鬧。改變課堂的權威結構和主體定位,即由教師作為權威的主體和偏向於教師的權威結構向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師生民主平等的權力結構轉變。

教育案例分析 篇4

你不對!球是要從上面傳的!

實況記錄:

體育活動課上,看著放在地上的五顏六色的皮球,孩子們立刻顯得格外興奮、激動。讓他們安靜後,我就與孩子們共同討論皮球可以怎麼玩?多數孩子提出皮球可以滾。然後我讓幼兒以自己的方法玩球。自己在一旁觀察他們是怎麼玩的。一段時間後,我集中了幼兒,這時我趕緊丟擲這節課的活動內容及要求:“今天我們都是去參加運動會的運動員,我們參加的專案叫《皮球快快跑》,是來比賽傳球!當老師拍手的時候,你們開始從頭上一個一個傳球,老師手一停,球在誰的手裡,誰就要表演雙手交替拍球,聽明白了嗎?”遊戲在大家的興致勃勃中熱烈的展開了。突然,韓成凱和袁野竟大聲地吵了起來,“韓成凱,你不對!老師說了球是要從上面傳的!你不對!”於是,我馬上暫停遊戲,我示意讓韓成凱傳一次讓我看看,原來,韓成凱的手是舉起來了,可能由於是怕老師突然之間停止拍手而球留在手裡,於是韓成凱就迫不及待地想把球傳過去,再者可能是因為韓成凱人高馬大的緣故,把手舉過頭頂會覺得太高,所以導致動作不是很標準。我輕輕地拍了拍兩個孩子的小腦袋,說:“你們是怕老師停止拍手停了球留在自己手裡要表演節目吧?其實老師會拍一段時間的,不會那麼快停下,所以不用緊張,好嗎?另外,老師今天給拿到球的小朋友準備了一個小禮物哦!一會你們就會知道是什麼好禮物了。”經過解說之後,孩子們再也不怕接到球,傳的時候不著急了,動作也標準了,韓成凱也傳的又穩又準確!

分析與思考:

皮球是幼兒既熟悉又喜歡的玩具之一,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玩具,卻蘊涵了很多的知識。我班的孩子尤愛玩球,在上這一節體育課時,通過觀察,我發現,孩子們的確很喜歡滾球,但是幾個小朋友手部的肌肉力量較弱,兩臂用力不夠均勻,控制球滾動方向的能力較差。後來當孩子們拿到皮球時,有滾著玩的、有抱著扔的、有向上拋的、有用腳踢的、還有個別乾脆抱著不放手的。如何利用皮球發展我班孩子們的運動技能達到鍛鍊的目的呢?後來我設計了一個《皮球快快跑》活動,通過這個活動,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同時還提高了孩子們動作的協調性。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傳球僅僅是玩球方法中的一個玩法而已,老師應做一個

有心人,玩球的花樣是百變的,鼓勵幼兒探索各種玩球的方法,然後把孩子零散的玩球經驗藉助集體活動輻射給全班幼兒,把幼兒玩球的方法組合起來,區分難度,按照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逐漸開發,從而激發幼兒對玩球的高度興趣,保證課時的順利完成。在玩球過程中,一定的規則和要求是必須的,如何讓幼兒自覺得遵守就取決於老師對活動的如何組織及安排,我認為,無負擔的玩耍顯而易見肯定是首要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倡導在玩中樂,玩中學。在這節體育課上,提供幼兒自由玩球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主動的玩球,另外還引導幼兒共同分享經驗,相互交流不同的玩法,在玩的過程中豐富了幼兒玩球的經驗,也體驗到了其中的樂趣。但是我也有不足的地方:

中班的幼兒雙手交替拍球的本領還不怎麼熟練,在我不瞭解的情況下,我卻要求孩子們這麼做,怪不得有些孩子要把球快快的扔出去,也不管我的要求了。以後,去到一個新的班級,要先做好功課,瞭解一個班孩子的基本情況,這樣對自己的教學才會有幫助。

教育案例分析 篇5

開學不到一個月,老師紛紛反映:學生上課玩手機,走路玩手機;晚睡熄燈後,宿舍裡更是手機遊戲活躍的高峰期。校長對這個問題也不得不思考:三分之一學生是留守孩子,不給用手機吧,下課時間門衛的公共電話幾乎沒閒過?於是校長下了個委婉的警告:公共場所不能拿手機。沒多久,校長巡視又發現:幾乎每個班上課都有不同程度的睡覺現象。經過討論,政教處不得不下發個無奈的檔案:有手機的,交班主任保管,週末才能用;但凡平時看到學生拿手機,一律沒收!終於,學生上課睡覺現象幾乎沒有了。

作為班主任的我,看到以前萎靡不振的學生終於恢復了健康的神態,特別是黃==,上課時他的反應跟上了老師的節奏,喜悅之情漫上心頭。

一天下午第五節,我信心百倍地進入上課角色。不經意地,我發現後黃==一桌兩本書挨在一起,當我看到他們時,他們眼神似乎有一絲慌亂。難道又有什麼把戲?我不聲色地假裝路過,然後猝不及防地拿起其中的一本課本:原來,他們在玩手機!我順手拿到手機。

“黃==,你幹什麼好事!”沒想到,他“騰”地站了起來:“我沒玩!”

我看他的眼神:兩眼圓睜,怒不可遏。我把聲音降低了八度:“真的嗎?”他又答了一句:“什麼時候都冤枉我!”一腳還用力踢著板凳。

我想,如果再多句一刺激的話,恐怕他真的做出什麼不能預料的事情來,我不得不忍著怒火:“我能和你談談嗎?”

來到辦公室,我說:“生活中誤會常常有,來,做點事,轉移注意力,平靜平靜我們再聊聊。你幫我在百度找一下‘窩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沒兩下,他找到了。我說:“你讀我聽好不?”他斷斷續續地讀完意思。我說:“你這樣讀,老師聽不清楚,如果我上課也這樣說,你聽懂嗎?”他稍大聲地再讀一遍。我說:“謝謝你幫我。”他沒回答。

我說:“來近我說話,我耳朵不好。我問你事情,你要好好回答。”他點點頭。 “你們的語文書剛才是怎麼擺放的,你能擺給老師看看嗎?”

他迷惑不解地照擺了。

問他:你同桌是“左撇子”嗎?你呢?

他說沒有。

這時我看到了他我用溫和的口氣說:“黃志傑同學,現在你知道我要說什麼嗎?”

他小聲地說:“知道。”

“那麼,你思考一下,你今晚的做法叫什麼?”

黃志傑面露羞怯地說:“窩贓。”

我笑著說:“同桌沒偷東西,你也沒幫他收藏什麼呀。”

黃志傑說:“我幫他掩飾壞動作。”

我說:“那麼,你可不可以叫他拿手機回家,別拿來學校了。”

他向我保證:“老師,一定完成任務。”

“我有冤枉你的事情,請你申訴,我錯我改正。”

第二節課,我讓大學生給老師提意見。

有學生提出,上次沒參與打架,只是在旁邊“吶喊助威”,沒有動手。 其實大多是學生不明白事理而覺得老師冤枉他。

教育案例分析 篇6

地理教學活動中的啟示

記得一位地理老師上地轉偏向力的課,這課挺難上的,對老師的挑戰性很大。但這位老師上的非常好,學生對該課的學習興趣很濃厚。那該老師是通過什麼手段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呢?如何使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的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講故事。那個老師採用了一個自編的故事串聯了整堂課的內容,上的栩栩如生,新穎。使同學們在快樂中收穫。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個老師通過自編人物和歷史背景的結合。話說一個地主老財在解放後,地方上的人把他的財產都分了,地主老財也被抓了,他心恨,於是把分了他財產和田地的人用本子記起來,到時候再找他們算賬。記完後,地主老財偷跑了出去,把賬本埋在了河流的東岸。這件事過了很久,改革開放後,地主老財沒忘記他仇恨,於是就去挖賬本,在原來的地方。可挖了很久,沒挖到,抬頭一看,有個人站在他眼前,那人問他幹什麼,於是地主老財合盤托出。那人說,你在這挖不到,到河流的西岸去挖吧!沒多久,就挖到了,地主老財說,你真神啊!那人說,這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人就是講著課的老師。該老師通過用這個故事貫穿於這個教學活動中,真的很好,化抽象為具體,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這個教學案例中,我得到了一些啟發。如下:

1) 首先,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

性。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教學教學,學是主體,教師客體,是引導。學生要學的好,教師要用適當的教學方式。老師激發學生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不僅能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生活中,而且還能開發學生智力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有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有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樂學是最高境界的學習。重要的一點,就是老師如何能讓學生快樂學習,有興趣的學習。

2) 其次,老師的教學方法不能太單一,應該開發多種教學模式。如“故事法”、“實驗法”以及“播放視訊法”等方法。讓學生從不同方面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習充滿豐富多彩的畫面。老師應該採用適當的方法對待不同的課本內容以及實際生活,充分結合生活實際。這樣就相當不錯,讓學生學習有用的地理,同學們的好奇心也會不斷加強。

3) 總的來說,讓學生樂學是最重要的。這個老師要花很多功夫,學生也要積極配合老師,同時學生自己也要培養樂學的學習方式。老師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通過不同方式讓學生自主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中。樂學很重還要。

教育案例分析 篇7

某年某月某日,某化工廠聚氯乙烯車間聚合工段因氯乙烯單體外洩,發生空間爆炸。死亡12人,重傷2人,輕傷3人。

現場勘查發現:3#聚合釜2個冷卻水閥門均處於關閉狀態(據瞭解,該車間有這類“習慣性”操作)。雖然當時3#釜已經反應了8個小時,處於聚合反應的中後期(該廠聚合反應一般為11小時左右),但反應還是處於較激烈階段,關閉冷卻水閥門必然使大量反應熱不能及時匯出,造成釜內超溫超壓,由於聚合釜人孔墊未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選用,所以人孔墊被衝開,使大量氯乙烯單體外洩,引發爆炸。

同時發現聚合釜防爆片下的閥門全部關死。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選項中,_不屬於壓力容器的安全洩壓裝置。

A.安全閥B.溫度計C.防爆片D.易熔塞

2.下列選項中,_不屬於事故的間接原因。

A.壓力容器洩壓裝置下的閥門關死

B.安全制度不健全

C.壓力容器洩壓裝置設計不符合規範要求

D.沒有按照法律規定要求,配備安全管理人員

二、多項選擇題

3.下列選項中,—是引發此次爆炸可能的點火源。

A.大量氯乙烯單體外洩產生的靜電B.現場有人違章吸菸的明火

C.現場使用的排風扇D.現場有人違章電焊動火

4.下列選項中,_屬於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A.操作工違章操作—關閉冷卻水閥門B.工人上崗前沒有進行安全培訓

C.聚合釜沒有按照規定進行檢驗D.聚合釜防爆片下的閥門全部關死

三、簡答題

5.導致氯乙烯單體發生爆炸的必要和充分條件是什麼?

6.在壓力容器及壓力管道構成的密閉系統中,試列舉4個容器或管道破裂導致物料洩漏的常見原因。

教育案例分析 篇8

我是從一名國中數學任課轉為職業高中數學任課的教師,對於職業高中的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況感到很棘手。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數學學習優秀生”將學業成功更多地歸結為積極原因,他們普遍認為努力學習數學,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良好的數學思考習慣是取得好的數學學習成績的關鍵。而與“數學學習優秀生”相比,“數學學習困難生”所感覺到的數學學業失敗的原因大多是消極的。“數學學習困難生”的歸因傾向有哪些主要型別,針對具體型別,在轉化中有什麼注意事項,本文通過個案予以初步研究.

教學案例:

袁某,男,職高一年級學生。袁某的父親母親都是從事個體經商,家庭經濟狀況較好,平常工作都很忙,幾乎無暇顧及袁某的學習。袁某為家中獨生子,平時由姥姥和姥爺照顧,家人對其期望較高,但會考失利,最後決定就讀職業高中.上高中後,他的各科成績都不樂觀,在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測驗時,數學成績僅為28分,為名副其實的數學學習困難生。

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測驗後,我叫袁某到辦公室,很輕鬆地問袁某覺得自己數學學得怎麼樣,他說:“很爛,我什麼都不懂。”“那你願意學嗎? ”“還行吧,我以前數學很好的。”“那現在怎麼不好了?”“這個問題啊,”他遲疑地說,“我國中的數學老師可討厭了,她課講得不好,脾氣還大得很,整天只知道考試、分數,我看到她就煩。你說,她是不是到更年期啦。”我詫異他竟然對國中數學老師有這麼大成見,問他是否還有別的原因。他想了想說,“也有,比如說,考試時總有很多人作弊,老師也抓不住。他每次考試後都在全班點名批評不及格的同學,好幾次都有我。再比如,目前的數學教材各章節沒什麼聯絡,我對此不太適應。”“那你認為自己能學好數學嗎?”“能,我稍微學一點,多做些題就比別人強,我只是不想學。”說這話時,滿臉的自信與得意。我微笑著說:“你很聰明,反應快,努力學學,這章單元測驗能超過某某嗎?”“沒問題,您看我的!”

期會考試結束後,我和袁某利用中午的時間在教室又一次溝通。我拿出試卷問他:“這次考試還是不理想,你覺得是哪方面的問題呢?”“噢,我沒寫完,有一道題我看錯題了,下次不會了。”他故作輕鬆地說。“為什麼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不了試卷呢?”“我們考場有位同學不舒服,老師找同學送她去醫護室,我關心這些事情,耽誤了時間。”“這幾道平時做過的試題怎麼也出問題了呢?” “我都會,但一考試就錯,可能是太緊張了吧。”“前幾天的數學課怎麼都沒上呢?”“因為與同學打架,被學校停課處理問題了。”“能答應老師以後儘量避免缺課現象嗎?”“我盡力吧。”最後,我鼓勵道:“希望你在下一階段的學習中能持之以恆地努力。”

針對一系列測試結果和袁某平時的表現,我發現袁某平時學習不努力、不主動,沒有興趣,卻經常怨天尤人,抱怨數學枯燥,高中數學課程知識凌亂,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斷定李某具有較明顯的外在歸因傾向,且表現欲較強,因此制定了以下轉化策略。

(1)客觀地分析數學成績差的原因:我建議袁某的母親以後儘量對他某一具體行為進行表揚而不只是籠統地誇他聰明,否則很容易使他停留在問題表面,無法深入瞭解數學成績較差的原因。並且指出袁某在意志品質方面存在較大缺陷,應對他全面瞭解,不能一味指責,要耐心地引導他認清自己的長處和缺點,客觀地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袁某的母親表示以後會盡力配合。

(2)鼓勵多做努力不夠的歸因:袁某對體育頗感興趣,每天的體育新聞必看。我對他的執著大加讚賞,並很虛心地向他請教這方面的知識,同時暗示他數學學習也一樣,同樣需要下工夫,持之以恆。我告訴他數學成績不好,可能有老師甚至課程的原因,但為什麼有許多同學能夠學好數學呢?所以,更應從自身找原因。

(3)充分搭建展示平臺,督促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袁某外向型的性格特點,在課堂上儘可能地給袁某展示的機會,讓他時刻感覺到老師在關注他,增強其成就期望。對袁某的數學作業實行面批面改,遇到錯題,都先讓他自己分析原因,再給講解,並督促其訂正。及時與家長聯絡,杜絕袁某的曠課現象。

(4)重視每一次考試成敗歸因:每次測驗或一階段學習結束後,我要和袁某進行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對他這一階段的學習進行合理評價,從自身找原因,積極鼓勵他與班級同學相互合作,幫助他樹立新的目標,相互競爭。

經過努力,李某的數學成績開始出現及格,有了較高的數學學習熱情,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人也變得穩重多了。

分析:

對於平時學習不努力、不主動,沒有興趣,卻經常怨天尤人,抱怨數學枯燥,數學課程教材編寫不好,教師教得也不好,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這類學生,教師既要肯定其能力,充分搭建展示平臺,更要幫助他們客觀地分析數學成績差的原因。教師可以通過每一次考試後與其單獨談話,逐題分析,有必要時還可以做備忘錄以便前後對比,勤而行之等教學行為,讓他們逐漸丟掉“粗心”“教材體系混亂”“缺乏師長的關心”“學習環境不好”和“家長不督促學習”等泛泛的防禦性理由。同時教師還應聯合家長督促學生養成腳踏實地的數學學習態度,注重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落實。

教育案例分析 篇9

案例一:班級有1名學生,開學的每次收費總是拖落到最後,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遲遲不能結賬。問起原因總是說忘記帶了。

案例二:李同學經常不完成家庭作業,每次回答都是落家裡了。經過進一步調查,原來每次都是沒有完成作業。

這是我開學兩個星期遇到的兩個典型案例,類似事件不勝列舉。對此我感到深深的憂慮,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學生說謊可以臉不紅心不跳?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學生丟失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誠信?我們應該怎麼幫學生找回誠信?這個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尤其是我們學校以及家長。

第一、什麼是誠信

什麼是誠信?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誠,信也,從言成聲”,“信,誠也,從人從言”。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誠”通常表現為真誠、誠實、誠懇;“信”通常表現為講信義、守信用、重承諾。“誠信”的含義,就是講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於人,對他人給予信任,從而獲得社會的普遍信任。“誠信”,是人的內心狀態,不僅本身是一種道德操守,而且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質的基礎。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中,誠信始終作為一種“善德”為社會各階層所推崇;誠信之光始終普照著人類從矇昧走向文明。

第二、誠信的重要性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誠信是人類社會共有的一項根本性道德原則和行為準則,是我國自古以來尊奉的道德原則和立身治國之本,也是當前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動中的一條重要原則。國小生處於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教育學生養成誠實守信的品質尤為重要。教育學生要保持言行一致,不說謊話不作弊,借東西及時歸還,做的知錯就改。

第三、國小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

1、上課不專心,課後作業不認真完成;

2、 借東西不歸還,答應別人的事不能兌現;

3 、做錯事,犯紀律,不敢面對現實,隱瞞事實真相,編造謊言,拒不承認錯誤。撒謊編各種理由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辯解。

第四、國小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其一,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毒米毒酒毒奶粉事件不斷,企業惡意逃避債務,做假帳、假證書„„層出不窮,虛假廣告、虛假新聞屢禁不止;價格欺詐隨處可見;人才市場有假文憑,體育界有假球黑哨„„

其二、家庭原因的影響。大部分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視或根本不進行道德品質方面的引導。少數有的家長全然不管學生的一切,任憑孩子“自由發展”,有時甚至把錯誤思潮帶回家中,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孩子涉世之初,父母親往往“諄諄教誨”:“社會複雜啊!老實人要吃虧的!” 也有的家長自己不誠信。例如,家長本來在家幹私活,卻給單位打電話請病假,等等。甚至有的家長也在“教”孩子撒謊。

其三、認知與行為的脫節。高年級國小生都知道做人要誠實守信的道理,但在實際行動中卻不去做,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如許多學生對《中國小生守則》的內容背得滾瓜爛熟,可就是不能很好地體現在行動中。有人在場與無人在場不一樣,在校與在家不一樣,在班主任老師面前是一套,在任課老師面前另一套。

第五、誠信缺失的危害性

“狼來了”的故事,在我們這一代孩提時已深入人心。它告訴我們說謊的就要付出代價。 言一朝不信,人就會失掉立身之本,企業就會失掉生存之根,

城市就會失掉髮展之機,國家民族就會失掉興盛之源。老子曰:“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誠信是市場經濟持續發展的道德基礎。一旦誠信缺失,社會上便會欺詐成風,市場混亂,道德淪喪,人心惟危。誠信的缺失,將會影響社會的發展,阻礙人類文明的程序。

第六、如何加強誠信教育

(一)以身作則,身正為範

身教重於言教,古今中外的事實都證明了: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中國古代教育中注重的身教就是提倡為人師表。一個教師只有具備了“躬自厚而薄於人”的品格,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接受其“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高尚的靈魂塑造另一個高尚的靈魂,用一個誠信的人格塑造另一個誠信的人格。教師無言的誠信人格感化,遠遠超過刻意的“教育”。

(二)正面教育、營造氛圍

“立身處世,誠信為本”。我國自古就有“禮義之邦”的美譽。孔子在《論語·學而》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說做人、做事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立了,做人做事的道也就產生了。要發揚這一中華傳統美德,學校就要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教育活動,全校師生都認識樹立誠通道德的重要性,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道德氛圍。

(三)巧用激勵,推動教育

結合班隊會活動課,有針對性的開展誠實守信教育。選出誠信小標兵,讓學生學習身邊榜樣,從我做起。誠實守信。

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教育他們從小養成"誠信"的道德品質,從自身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

教育案例分析 篇10

成功學家安東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顆感激之心,時時對自己的現狀心存感激,同時也要對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懷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只有讓學生對社會對環境及周圍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難時得到更多的幫助,從而走出大寫的人生之路。

一、問題行為表現:

博文同學個性鮮明,從接班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她。她的舉止行為與眾不同,與同學的關係也不是很融洽,經常發生矛盾,解決問題常常是使用武力。上課經常搞小動作,坐姿永遠是懶洋洋地攤在座位上,影響老師講課。而且在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時,也常表現出一幅滿不在乎的樣子。對她的種種表現,我曾給予嚴厲的批評,但效果不是很好。

記得一次上課正上到激情澎湃處,咦,那邊有人趴在桌上!定睛一看,原來就是她,我頓時火冒三丈我昨天剛剛跟她交流過,本想她在表現上會有一個哪怕是短暫的改變,而現在,她竟睡意朦朧!我努力壓抑自己的怒火,冷靜下來,放下音調,緩和語氣,儘可能平等地用心靈去對話。可她竟然仍是吊兒郎當地站在那裡,靠著桌子一言不發。回到辦公桌前,我默默地坐在那裡,內心卻如翻江倒海。

還有一次,她因為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與同學發生了衝突,吵起架來,當問起她吵架的原因時,竟然強詞奪理。我氣憤地問:“能解決問題嗎?”她竟然理所當然地說:“當然。這樣同學才會怕我,才不敢招惹我。”

二、行為原因剖析:

通過對博文的觀察我也發現她的個性偏激,自制能力差,做事缺乏耐心使得她執拗、任性、自大,這些心理障礙直接損害了她本應和諧的人際關係,損傷了她與同學間的友誼,使得她在班集體中漸漸失去了朋友。

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我也發現他的家庭環境很好,父母對他管教很嚴,但是隻重視對他的成績的管理約束,其他方面尤其是物質上比較放任。父親經常出差在外,他經常與母親獨自在家,母親對於孩子過於溺愛造成了他過於乖張的性格。他在母親的百般呵護,悉心照料下,無憂無慮的成長。他接受了太多的愛,漸漸的,連他自己也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他習慣了索取,即使父母親再苦再累也必須滿足他自己的要求,而他卻從不懂得去為父母親做些什麼,分擔些什麼,稍有些不如意,便大發脾氣,缺乏感恩之心。漸漸地就造成了他唯我獨尊,恃寵而驕的性格。

博文雖然知識積累已經有一定程度,但是感恩意識淡薄、家庭和社會責任感弱化,他對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憂少;對老師挑剔多,尊重理解少;關心同學少,對自己考慮多„„這就折射出他本身最需要的內容就是感恩教育。作為班主任,我會努力把“感恩教育”作為教育他的切入點,對他實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讓他從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身邊人的開始,對給予自己關懷和幫助過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當報湧泉”的情感在該生心目中生根、開花、結果。並以此增強他的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奉獻意識,努力提升他的思想道德素質。當然博文並不是一個特例,他代表著現代孩子們的共性,新時代的孩子們多是缺少感恩的心的。

三、輔導策略:

(一)、積極開展宣傳動員,營造班級感恩濃烈氛圍,讓學生感受愛

首先,為使感恩教育活動紮實有效地開展,組織全體學生學習有關公民道德的相關材料,充分認識培養學生自身感恩意識的重要意義。再結合實際,制訂詳細的活動方案,明確目標,落實任務。

其次,為營造濃烈的教育氛圍,通過板報、宣傳欄等,用活潑的版面、立意鮮明的內容,刊出本班、身邊的、社會上的有關“感恩”的個案,使學生親眼目睹“感恩”的形象,體會感恩並不遙遠,就在身邊。向學生積極宣感測恩活動的意義,並充分利用課餘時間教學生唱《感恩的心》、《燭光裡的媽媽》、《五星紅旗》等感恩歌曲,讓學生浸潤在濃濃的愛的氛圍中。還可以引用一些尊敬父母的名人、偉人(如岳飛、朱德等)給學生做榜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再次,充分利用班級圖書角。“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國曆史上流傳著許的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也都是感恩文化的體現。可以通過誦讀《弟子規 三字經 千字文》等經典,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且教育學生從愛父母做起,學會做人。還可以向學生推薦關於感恩教育的好書,如《英雄女孩》、《冠軍媽媽》、《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愛的故事》等等。讀後,還可以組織學生寫關於感恩的讀後感。

相信在這樣充滿感恩的濃烈氛圍中,一定會讓博文感受到愛,也會讓更多的同學感受到愛。

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體驗愛

要讓豐富的感性認識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必須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體驗中萌發真情。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引導、深化和推進感恩教育。營造以“感恩”為主題的教育氛圍,讓學生的心靈充分接受感恩意識的薰陶,逐步培養和形成感恩思維和習慣。

對於博文讓他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從計劃到策劃到執行,在不斷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體驗到愛。

三、促進家校互動,引導自覺行為,讓學生回報愛

感恩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注重調動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面的積極性,共同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並促進三者之間的有效整合。通過給家長的一封信、舉辦家長學校等活動形式,讓家長理解當前開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意義,引導家長密切配合學校開展此項活動,努力形成齊抓共育的良好局面。

在活動中,引導家長注意做好“感恩”的榜樣,讓孩子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不再一味過度呵護自己的孩子,超越愛的邊界,剝奪孩子應該承擔的責任和表達感恩的機會。同時,要求家長善於將感恩教育與教師節、重陽節、勞動節、國慶節、春節等節慶活動結合起來。如:在教師節到來之際,提醒孩子給老師送一張自制的小賀卡,說聲:“老師辛苦了!”;在重陽節來臨時,讓孩子為爺爺奶奶送上一份小禮物等,將感恩教育於細微之處。相信在於家長的不斷配合之下,肯定能讓博文具有一顆感恩之心,越來越懂得愛,能夠回報他人愛。

教育案例分析 篇11

于越是從別的幼兒園轉到我班的新生,第一次與幼兒見面時,我記得她就躲在媽媽的背後用膽怯地眼光偷偷地看著我,當我看著她時,她又迅速轉移了目光,她媽媽忙解釋道:“這孩子就是這樣,特別膽小。”我笑著對於越說:“沒關係,過一陣子我們熟悉就好了,對嗎?”于越依舊一聲不響地躲在媽媽身後,可是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情況還是沒什麼好轉。

實錄一:戶外活動時,小朋友們都興高采烈地玩著“貼人”地遊戲,只有于越一個人站在一旁看,有幾個小朋友都跑去邀請了,有的說:“于越。你也來 一起玩,很好玩地這個遊戲。”有的說:“于越是不是你以前沒玩過現在不會玩呀,沒關係,我們和你一起玩好了。”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的,課于越依舊時不理不睬的站在一邊。

實錄二:午餐時其他小朋友分到飯菜就開始吃了,可於越一定要老師連叫幾次:“于越于越你在幹什麼,為什麼不下去吃飯,快下去吃飯。”她這才勉強搬椅子下去吃飯,而且也很挑食,她喜歡吃豆製品和肉婁,其餘蔬菜一律不吃,我們讓她吃點她不愛吃的菜,她卻索性不吃了。

實錄三:一次離園時,她在畫畫,眼看快完成一副作品了,她卻把它撕成了碎片,奶奶來接時,它就喊道:“你這麼那麼晚來接,你快把地上的東西蓋我撿起來,不然我就不走了。”小朋友聽了都圍了上來指責她說:“你這麼能這樣,自己的事要自己做才對。”“不用你們來管我。”于越生氣地嚷道。 措施、分析:

我們針對幼兒的狀況選擇了每次利用離園時間與家長溝通,通過交談對從小的家庭環境有了些瞭解。于越從小一個人玩,缺少與同伴交往的環境,使得幼兒入園不知如何跟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以前的老師、同伴也缺少對她的關心。而且從小又奶奶帶大,父母都在外地工作,長輩過渡溺愛,處處包辦代替,使她的自我服務、動手能力方面不如同年齡幼兒,幼兒個性好強,在於越成長過程中,父母由於工作忙,基本沒參與孩子的教育,孩子成長缺乏父母的參與,使得孩子變得幼稚和依賴,不利於孩子獨立性格和平衡的家庭情感形成。建立良好師生關係要每天入園、離園,總要微笑地和她打招呼,鼓勵她與老師問好,善於發現 她地點滴進步,及時表揚,每天儘量與她交談,使她有一種被接納的心理感受,縮短與老師。同伴間的距離。在活動中,為了讓她多說話,我經常讓她回答問題,鼓勵她教育其他幼兒耐心等待,並用鼓勵的方式表揚她的進步,經常讓她為小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儘量創造機會讓她與同伴交流。針對幼兒的進步,及時反饋與家長,並要求家長多放手讓于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多與幼兒交流,請一些小夥伴雙休日去于越家玩,平時,讓家長把孩子在家中表現與老師交流,使家園共育達到一致。到現在為止,在大家齊心協力之下,于越變開朗,話開始多了,也不會排斥同伴與身邊人了。

教育案例分析 篇12

我擔心姚會因此影響學業甚至受到傷害,而考慮到該生自入學以來表現出的懂事,我決定對其進行一番談話。

在對話開始之前,我做了一系列的研究,為談話打下基礎。“早戀”是學生的情感問題,但通過理性教育,可使學生將情感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調查顯示,學生對待“早戀”問題,認為沒有錯,其結論多是從“戀”字上得出的,因為“戀”沒有錯,這是學生得出“早戀”也沒錯的基礎依據,但這裡忽略了“戀”和“早戀”的時空差異性,忽略了一個“早”字。而批評者又多從“戀”字入手,因此,自然很難讓學生真心的接受教師的幫助教育。這一點自己在最初處理這一問題時,也曾陷入過認識的誤區,雖說矛盾沒有激化,但幫助教育效果並不理想。後來才逐漸意識到,認識問題的切入點出現了偏差,因此很難說服學生。因為“戀”從本源上說確實沒有錯,這又怎能說服學生呢?問題的關鍵不是錯在“戀”字上,而是錯在一個“早”字上。以後,再跟學生談話,便首先肯定“戀”是對的,而且肯定說,在國中或高中階段學生內心有“戀”的萌動,或者說將這種萌動展示於外也是很自然、很正常的現象。說是對的,並不僅是為了營造一個學生心理認同的氛圍環境,而是從內心深處就是這樣認為,是一種尊重客觀實際的說法。把兩個字拆開來認識,同學生一起探討這個“早”字,而不探討“戀”字。這樣更易引起學生探討此問題的慾望。為什麼多了一個“早”字就是錯的呢?這就是理性的認識問題了。 “任何事物的價值存在於特定時空之中”。所以我決定在同學生談話時,首先探討的是這句話的對錯。為了讓姚學生理解這句話,我要舉一些生活上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我要跟姚學生說,吃飯是對的,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吃飯是天經地義的,誰也不能說是吃飯是錯的。但吃飯也有其特定的時間場合,與特定的時間場合

不符,對的也是錯的。我要說,上課的時間,你在吃飯,是對是錯呢?很顯然,是錯的,錯在那裡呢?不是吃飯這件事本身錯了,而是錯在時間場合上。這樣的例子隨手可舉,當學生接受這一觀點時,再問學生“早戀”問題錯在那裡時,學生便很容易意識到,其為什麼是錯的了。我要告訴姚學生說,“戀”是人間最美好的事物,是人生活中一個永恆的主題,是美的。但這種美,在不同年齡段有著不同的美的感受。這就像桃樹,開花時是美的,有了小桃時也是美的,長成水蜜桃時還是美的。桃什麼時候才可以吃呢?什麼時候吃是甜的?其實人的戀情,也是有階段性的。你們這個年齡正是開花的年齡,或許剛剛長出小桃。花吃到嘴裡是甜的,但同水蜜桃的甜一樣嗎?小桃是苦的,你說呢?為什麼不等到長成水蜜桃時再吃,那是怎樣的一種甜啊。

再一點是對“早”的認識的相對性,也是需要同學生探討的問題。處在不同情境的人,對早有不同的認識。如果說你已經進入社會,參加了工作(指國中畢業後),不再是學生,便不存在“早戀”的問題了。因為“早戀”是專指中學時代學生群體而言的。我們細細觀察社會,不光存在“早戀”問題,同時還存在“晚戀”問題。有的人已經到了結婚的年齡,但還是將個人“戀”的問題一拖再拖,這些人選擇的就不是“早戀”而是“晚戀”。對一些人來講,25、6或27、8還是早的。這裡就有個對自身事業,國家、民族大業的追求問題。為了自身的事業的發展,為了國家、民族大業,選擇了“晚戀”。人家能為了自身的事業的發展,為了國家、民族大業,選擇了“晚戀”,我們為什麼要為了“早戀”而放棄學業呢?想想應該如何去做,學生是能得出答案的。

從歷史的原因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時候出現“早戀”的說法呢?在我的記憶中,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不敢說是準確的,但至少可以說是近幾十年的事)那為什麼以前沒有呢?原因是什麼?其實“早戀”提法的產生,是一對客觀矛盾運動的結果。是人的生理、情感發展的需求與獲得謀生技能及相關知識時間需求之間矛盾的產物。人的成熟

是有階段性的,人到了13、4歲產生“戀”的萌動,是人的生理、情感發展的必然產物,再大一點走向成熟。所以中國古時有15成丁的說法,也就是說長大成人了,成家立業也是在自然不過的事了。為什麼進入現代社會,人成家立業的年齡越來越大,除了個人的認識的偏差外,更主要的是,人在獲取謀生技能及相關知識時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多。古時,勞動技能的簡單,使得人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時間,即使成家立業,學習勞動技能的時間還是足夠用的。十年寒窗苦,可考取功名,現在呢?高中畢業就是十二年,加上大學畢業,研究生畢業少說近二十年,這還不夠,還要終身學習。就個人而言,用於謀生技能及相關知識的學習所需要的時間大大增多了;就國家民族而言,同樣如此,所以法律規定,18歲為成人,但成家是不允許的,為什麼呀?關係到民族的素質,而不光是少生一代人的問題。所以說這個“早”字,不是誰隨便說出來的,是相對於獲取謀生技能及相關知識所需時間而言的。而且這個矛盾,對於國中、高中學生來講更為突出。用於“戀”的時間多了,用於獲取謀生技能及相關知識的時間就少了。家長都是過來人,孩子“早戀”不急才怪呢,這直接涉及到將來的生活水準。但作為國中、高中學生很少能認識到這一點。他們覺得沒有什麼。中國有句俗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國中、高中學生總的來講,還沒有到有遠慮的年齡。所以,做教師的都會遇到這樣的事,許多畢業學生走向社會已參加工作後,常常後悔做了傻事。“早戀”的成功率是很低的,原因很簡單,“戀”是美好的,但需要物質做基礎,而學生同樣認識不到這一點。進入社會一看,一個什麼本事也沒有的人,再美好的事物又能維持多久?而這一切,需要教師向他們講明白。我曾就上面提到的認識跟學生談過。我說好像現在你沒有什麼太大的損失,實際上“早戀”在人生物質上的損失是很大的。我跟學生講,進入社會後,一看人家生存的物質條件,再看看自己。那些自己同樣能得到的東西,卻得不到,為什麼?自己的那裡去了,回答是:在中學時代都給“戀”了。你在中學時代“戀”的越多,將來屬於你的就越少。既

然在中學時代把將來屬於自己的什麼房子啦、汽車啦等等都拿來“戀”了,那只有後悔,不會再有別的了。現在的時間投入,是為了將來的獲得。我說個人是這樣,國家也是這樣,要不國家為什麼要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普及高中教育,最終還要普及大學教育,還

是鼓勵人們終身學習。地球上的事,也是這樣,在這方面的投入,意味著,未來競爭力

從就心理角度問題談“早戀”,從學生的角度、家長的角度、教師的角度,好多人認為:“早戀”是心理過早成熟的表現。最初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但對人的心理成熟有了新的屆定後,我的看法改變了。一個人心理真正的成熟,是能夠理智的處理問題,從時空上說,能從未來發展的需要,合理安排現在時間的人。從這一理論觀點看,“早戀”恰恰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有了新的理論依據,就可以用來說服學生。列寧說過:“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我不能肯這一理論的成熟,但至少是一種理論。而且從有關心理成熟的理論上說服學生是很有必要的。這裡討論的焦點,是心理成熟的表現,還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這樣問題就在於什麼是心理成熟,回答了這一問題,也就回答了,“早戀”是可行的,還是不可行的問題。我把我的理論觀點,交給學生,讓學生來認識。結果是:學生基本上對這一理論觀點是認同的。這樣就有了解決這一問題的理論上的依據。而就學生的心理需求而言,誰也不願意說自己心理不成熟。一旦,承認“早戀”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首先,“早戀”在自己的心理上,就失去了市場。即使有“早戀”的想法,內心也會處在矛盾之中,如果這時外力再幫助一下,學生便會有意的剋制自己,一想,還是以後再說吧。實踐中,自己感到,從心理成熟的角度幫助學生解決“早戀”問題,還是很起作用的。

在一個集體中,形成正確的輿論認識是很重要,而集體輿論的高度,也會促使個體認知水平的提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不知怎樣去說服學生。如果僅從“早戀”中的

“戀”的角度去談,知道這是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還不如不說。所以,一直以個體觀察、引導、教育的方法為主。當有了上述認識之後,我便可以在集體中與學生一起討論“早戀”這一話題。我曾多次在集體中談到這一話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而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有了集體輿論,“早戀”的市場就小了許多。同時,我也注意到,當我以尊重學生的態度,客觀的與學生公開談過這個話題後,他們也覺得,我能理解他們,也願意主動找我幫助他們解決這一問題,使幫助更有針對性。客觀上講任何事情,完全杜絕是不可能的,但儘量控制在最小範圍內,還是可以辦到的。集體輿論便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從而將“早戀”危害儘量壓縮在最小範圍內,其影響儘量降低為最小值。在討論中,我也注意到,對這一話題,學生並不迴避,因為這原本是他們學習生活中早已存在的問題了,他們也很希望弄清楚是對是錯,也希望為自己不想“早戀”找到合理的依據。其實有時,我們工作做不到位的話,輿論恰恰相反,沒有或不想“早戀”的學生,反倒沒有市場,好像不成熟,沒有本事似的。

最後所要說的,問題的解決,一定從切實關心學生成長的角度去跟學生談這個問題,就語言的表達方式而言,是在同學生一起探討這個問題的是可行還是不可行(就學生個體而言,本來就不是問題的問題)。任何壓制的強制的批評,往往適得其反,可能懼怕教師的威嚴,表面接受而內心實則拒絕。

總之,“早戀”既然是一種客觀存在,那麼我們就要認真研究對待它。

教育案例分析 篇13

班主任作為學校教育中的骨幹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生接觸最多,是學生效仿、學習的直接物件,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做一位快樂成功、受學生歡迎的班主任是我不斷努力的目標,而培養學生擁有健全人格、健康的身心、勤奮好學勇於探索以發揮其最大潛力,在掌握知識、方法的同時學會做人,則是班主任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我認為做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顆愛學生之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應當成為班主任工作的一項基本原則。特別是要善待班級中的後進生,培養他們的自信,激發他們的熱情。對一些問題學生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用真情去感化他們,這是每個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班的王志勇同學是一名最令老師、家長頭痛的學生,他的一言一行總是那麼令人討厭,無論是學習還是行為,表現都是“與眾不同”,非常差勁。因此沒有同學想跟他玩,跟他做朋友。他的行為確實令人感到恐懼、討厭和無奈,上課時,時而側坐在玩,時而趴在桌上,時而在座位上玩玩具,不聽課,不願做練習,測驗考試亂。老師批評他,就做好幾秒鐘,老師視線一離開他,他就放鬆、搗蛋。我做班主任就給點面子,其他科的老師真的拿他沒辦法,影響了老師的教學。課餘時間,經常樓梯趴扶手,用髒話和小動作公開挑釁同學,趁同學不注意推人一把,打人一拳,追著同學打。他個人衛生差,自理能力也不行,每天他的座位上週圍都是紙屑,文具書本滿天飛,一天下來手、臉、衣服都弄髒了。犯了錯事,若不是老師親眼目睹,從來不承認,說謊話,撒賴。在家不自覺做作業,經常沒作業交,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懶惰,怕困難,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差,要家長在身邊看著才做。

他真的一無是處嗎?卻不然。當跟他聊天時,當聽到他天真的歌聲時,我會覺得他很可愛。在輔導他做作業時,他總是一點就通,很快就掌握,我覺得他是那麼的聰明。於是我心存一種堅定的信念:“有藥可救!一定要把他拉上來。”

一、接納

面對這樣特殊的問題學生,我首先端正態度,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用寬容、平和的態度接納他,不僅把他當作是自己的學生,還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一如

既往地關心他,鼓勵他,輔導他。我認為這一點是很重要的,若心存抗拒、討厭、自然就會放棄。因此我用愛的雨露浸潤他的心田,想方設法地轉變他落後的面貌,讓他認識自我,更好地融進班集體。

二、究其成因,以便對症下藥。

1、欠缺良好的家庭教育,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是懶惰任性,學會攻擊他人的,歸根到底是自孩子年幼起父母的教育方法不正確。王志勇父母工作忙,由奶奶帶大,所以特別嬌寵,孩子一哭鬧,奶奶就張皇失措,想盡辦法滿足其願望和要求,若滿足不了他的要求,就鬧個沒完沒了,或做出報復的行為,過分的遷就養成了孩子任性的習慣。父母不在身邊,學前教育更不用說,良好的習慣沒有養成。因此他不會與人交往,自理能力差,做事馬虎懶惰,貪玩好動,沒有學習興趣。

2、家長不當的教育方法,同學的歧視,教師的疏忽,都造成孩子心理的扭曲。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潛移默化,所以家長應注意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教育方法。當王志勇的家長意識到孩子問題的嚴重性時,他們很焦急,很煩惱,馬上把他從奶奶家接回來,但壞習慣已形成,糾正起來很困難,反反覆覆講道理也無濟於事,真的拿他沒辦法,就採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主要用打罵的方式來懲罰孩子。打多了,孩子變得頑固,為了逃避打,學會了說謊,做錯事從來不承認。孩子有樣學樣,也學會了暴力。

3、好動貪玩,注意力分散,沒有學習興趣,是王志勇厭學的原因。

由於長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沒有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所以王志勇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無法定下心來學習。桌上的一支筆,一把尺子,甚至自己的手指都能玩上一節課。對上課的內容不感興趣。加上過去很少受到教師的關注,因此課後不想做作業,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

三、方法:用愛去感化,用心去交流,用理去引導,一如既往地給予鼓勵與關懷。

1、多給予鼓勵與關注,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和鼓勵,都希望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有位置.因而我努力為他們不斷創造成功的喜悅,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不但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也能發現自己的優點。

(1) 王志勇 不會聽課,注意力容易分散,有厭學的情緒.因此我注重培養他學習的興趣,通過評價,外部獎賞來激發其學習的動機,並給予及時積極的反饋.在上課前讓他調整好情緒,不讓他在課間玩得過度興奮,課前準備給予充足的時間安定情緒,使孩子以良好的精神狀態上課.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聽課習慣,我鼓勵孩子課前預習,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課堂上帶著問題聽課,尋找答案.為了使他不分散注意力,要求將與上課無關的東西放在書包裡.在上課時,對不認真聽課的王志勇給予更多的關注,親切地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膀,豎豎大拇指,投向鼓勵的目光,不吝嗇讚許的話語.並經常提問他,使他注意力集中,促使他思考問題.現在已經改掉了上課坐地,到處亂走的毛病了,還會做筆記,主動做練習呢.

(2)怕困難的王志勇不愛做作業,經常拖作業.所以我每天都要督促和檢查他記載作業的情況,讓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用更多的時間輔導他做作業和複習,要求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培養他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做得好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現在的他已改掉了不做作業的壞習慣,學習成績也有了進步.語文,數學物理都及格了。

2、從小事抓起,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針對王志勇任性、行為習慣差的毛病,我從小事抓起,持之以恆地對他的無理要求和不良行為予以嚴拒和批評,加強他的自控力。為他創造自控的情景,讓他自己確立目標並自我評價,自我獎勵,從內心的感受到自立和理智的成長喜悅。例如:為了培養他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自理能力,我要求和督促他每天放學後收拾抽屜、收拾書包,不能在課室隨便擺放自己的東西,不允許亂扔紙屑,見到紙屑雜物馬上撿起,每天要把座位的衛生搞好。課間不允許坐樓梯,坐地,亂吐口水。還每天堅持晨檢。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已初步成為習慣,個人衛生好多了,自理能力也強多了。

四、案例反思: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把這句經典名言作為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座右銘。教師只要有一顆慈愛的心,再特殊,再棘手的孩子也能轉化。我認為一個老師必須熱愛學生才能教好他們,沒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學生。我愛每一個孩子,相信人人都能成才。單純地愛學生還不夠,愛要建立在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愛,不僅表現為治學的嚴謹要求,更表現為他對學生的尊重、理解

和信任。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皆有自尊心,處在成長期的學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與脆弱,更需要老師的悉心呵護。在此前提下,學生才會在一種健康、自由、愉快的環境中接受教育,自覺學習。

雖然對問題學生我們要花很多的時間進行細緻的教育和引導,然而愛一個“問題”學生才是對教師的考驗,而這正是教師的天職。作為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鼓勵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

教育案例分析 篇14

學生如鎖,找到合適每個學生的鑰匙

班上有個學生叫江文浩,胖乎乎的,能說會道,是個挺可愛的男孩。可是在學習方面他給人的感覺就沒那麼好了,上課時思想老是不能集中,不肯動腦筋,回家作業經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小組長每天都向我告狀。於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他口頭上答應得好好的。可他就是“勇於認錯,堅決不改”,每次我都要被他氣暈了,我的心都快冷了,我想或許他是根“朽木”。但又覺得身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要盡最大的力量去轉化他!

為了轉化他我採取了以下措施,我先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樹立做個好孩子的思想。於是我再找他談話,談話中:“你想改正錯誤嗎?想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嗎,你要怎樣做才好呢?”“我今後一定要遵守紀律,認真完成作業。”“那你可要說到做到喲!”“好!”後來,他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心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

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於助人、耐心細緻的女同學(畢珂藝)跟他坐,目的是發揮同伴的力量。事前,我先對這個女同學進

行了一番談話:為了班集體,不要歧視他,要盡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幫助他,督促他使其進步。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進步。他學習上更努力了,紀律上更遵守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常言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瞭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及其落後的原因,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正確引導。因此,我就以愛心為媒,搭建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樑。充分發揮學生的力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於助人的同學跟他坐,給予學習和思想上的幫助,從而喚起他的自信心、進取心,使之改正缺點,然後引導並激勵他努力學習,從而成為一個好學生。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班主任應以賞識的眼光和心態看待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孩子,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也正由於有了老師對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

教育案例分析 篇15

某鋼瓶檢驗站位於某鍛壓有限公司內,全站共14名工人,主要任務是對回收的液化氣罐進行檢驗和處理。作業程式是抽乾罐內殘液,對鏽蝕程度進行檢測,合格的進行除鏽、拋光、噴漆。1月3日下午廠區突然傳來“轟轟”兩聲巨響,很快鋼瓶檢驗站廠房濃煙沖天,一片火光。正在上班的幾名工人成了火球,“嗷嗷”叫著衝出廠區。他們或在地上打滾,或跳進廠區內水池,其景慘不忍睹。在車間工作的8名作業工人燒傷,其中2人傷勢嚴重,其餘工作人員全都受了傷。經分析,認定這起爆炸事故是由於儲氣罐氣體洩漏,被作業的電火花引燃所致。

一、單項選擇題

1.參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 6441一86),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發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事故類別共分為_種。

A. 10 B. 7 C. 16 D. 20

2.該事故的發生,從事故致因理論來考慮是因為存在危險有害因素。針對該案例,____是產生危險有害因素的根本原因。

A.能量、有害物質B.管理缺陷C.人員失誤D.環境因素

二、多項選擇題

3.參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 6441一86),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發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該事故類別為爆炸事故。標準把爆炸事故分為____類別。

A.火藥爆炸B.瓦斯爆炸C.鍋爐爆炸

D.容器爆炸E.其他爆炸F.火災爆炸

三、簡答題

4.簡述可燃物質發生化學性爆炸的條件。

5.簡述影響可燃氣體爆炸極限的因素。

6.簡述可燃氣體防爆措施的原則,並針對每項原則舉三個例子。

教育案例分析 篇16

我對近日在網上大家都很關注的中、國小學生有關”性“教育的話提,我談一下本人的一些看法。我覺得這個課程主要的老師應該是父母。對孩子提出的有關性的話題一定要像平常問題一樣對待。小朋友們才不會有更好奇的問題出來。可怕的是孩子們對性的問提自己去找答案、自己去探索創新,這樣後果就大了。建議父母用平常的心態去回答有關於這類的問題。而實際上,有很多的父母對孩子提出的這些問題都會迴避、搪塞、不正面回答。這樣做,無疑會激發孩子探索和好奇的現象。本來就是一個很正常的問題,現在卻成了一個無解釋的問題,又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 前些天,我在網上看到一老師在課堂上教學生如何帶避孕套。我覺得這個問題就有點嚴重了,太過頭了。對於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們來說便是一個導火索。在課堂上老師可能不會去正面回答,而在父母那裡卻變成一個不能提的問題,這樣難免會觸發一些問題出現。我個人覺得在“性”這個問題上要給給予孩子們正確的引導,不要小題大做。

我家孩子的案例與大家分享:一天中午,我給孩子洗完澡後。我在打掃衛生,孩子在沙發上低著頭玩他的“小雞雞”。我覺得常玩會影響健康,便問他,你在幹嗎呀,孩子說,“媽媽我的小雞雞為什麼一摸就長大了?”我覺得這個問題一定給孩子說明白,就告訴孩子“你打攪到小雞雞的生活了,它不高興了,發火了,就長大了是在保護自己呀,以後不玩他了可以嗎?”孩子說好的以後不打攪它了。

河南友聯科教裝置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李雅菲。各位家長和網友如果有類似的問題我們可以繼續探討。這是我的qq23

教育案例分析 篇17

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化工企業,位於某縣某鎮,公司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從業人員320人。某年8月31日,該公司的一個分廠,在一號反應釜合成間硝基苯甲醚時,反應釜發生爆炸,反應釜上部的攪拌電機及一些附屬設施飛離反應釜,釜內的化學物質噴出引起爆燃,造成3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89.4萬元。

經查明,該事故是一起重大責任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8月31日當天的中試過程中,在反應釜內壓力接近工藝規定控制值的情況下,當班工人繼續加大投料量,但沒有向釜內盤管通冷卻水和及時加人足夠的氧氣量控制釜內物質反應速度和溫度,導致釜內壓力急劇升高發生爆炸。事故的間接原因:一是該公司間硝基苯甲醚中試方案技術措施不周全,未及時從工藝、裝置和操作上採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也沒有安排專門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二是公司有關人員未取得上崗資格證書,員工的安全技術素質不能滿足崗位要求;三是該公司未按規定認真落實各級各類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未建立切實有效的安全操作規程,沒有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一、單項選擇題

1.如果該廠要進行擴建,按照法規要求進行安全預評價,在預評價過程中應根據建設專案_內容,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評價。

A.專案建議書B.可行性研究報告

C.初步設計D.勞動安全衛生專篇

2.專家評審後的安全預評價報告由_審批。

A.安全生產綜合管理部門B.預評價單位主管部門

C.建設單位主管部門D.工會、衛生、勞動行政、消防部門

3.《安全生產法》規定,礦山、建築施工單位和危險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應當設定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上述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超過—人的應當設定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A. 100 B. 400 C. 300 D. 350

二、多項選擇題

4.在安全評價過程中採用道化法計算安全措施補償係數,安全措施分_幾類。

A.裝置控制B.工藝控制C.安全管理

D.物質隔離E.防火措施

5.安全預評價工作中,必須自始至終遵循的原則是_。

A.政策性B.公平競爭性C.科學性

D.針對性E.公正性

三、簡答題

6.簡述該公司可採用的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方法。

7.簡述該公司進行風險評價時,適合採用哪些評價方法?

8.闡述防止該公司此類事故再次發生的安全管理對策措施。

教育案例分析 篇18

如果有人問:“幼兒最吸引人的階段是什麼時候?”專家一定毫不猶豫地說:“4歲”。但是對一般的大人而言,這個年齡卻是最令他們頭痛了。與3歲或5歲的時候相比這下,4歲兒童最不溫順;由於他們正處於所謂“精力旺盛年齡”,身體的一切機能都生氣勃勃地向各方面開始發展。

家中有4歲兒的父母,有時被孩子煩得幾乎手足無措,甚至洩氣得不想理他們,這時候他們才深深體會到育兒工作實在不簡單;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父母親也必須經歷這一階段才能自我成長。

4歲兒的確是精力充沛,但並不像大人認為那樣是反抗意識強烈,反而十分喜歡與人親近地接觸社交生活;只不過富有傲慢、自信和獨立的反抗意識而被人認為喜歡反抗。

此外,4歲兒非常喜歡任何事都嘗試,不論是錘子、剪刀、鞦韆或三輪車,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見他披著花衣服模仿電視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他們在這時期成長的腳步非常快。如果他們稍加停留,用認真的眼光注視著某件事時,一定會發現一些新奇的玩意兒,接著便窮追不捨地發問:“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為什麼呢?媽媽。”對4歲兒來說,這世界上的事對他們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為了想了解,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去追究。對幼兒這種窮追不捨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4歲兒同時也有大方、自誇且喜歡吹牛的一些特點。如果談到他們有趣的話題,往往令大人自嘆弗如。總之,4歲的幼兒已具有整個人格的縮

影,日後會很巧妙地陸續表現出來。

迅速成長所導致的偏差和混亂,普遍地出現在4歲兒身上,希望大人以寬容的心來面對這些問題。

這階段的幼兒,家庭教育必須留意下列幾點:

1、不要嫌煩

首先要父母接受幼兒這階段的多話現象。

語言的發達必須經過“聽與說”的階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應為小孩確立正確的說話典範,同時也要當幼兒忠實的聽眾。

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兒說話的慾望,父母對他們的話要表示關切,請多製造些愉快氣氛;而例如“羅唆!”“閉嘴!”等禁止小孩說話的態度是最不應該的。

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耽心他們會影響談話時,可先告訴他:“等一下再聽你說好不好?”讓他養成等待的習慣。以上的說法並非要父母隨時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鐘耐心地陪他就夠了,其餘的時間媽媽可以一面工作一面應和說:“原來這樣呀!”並注意著他的眼睛,讓他知道你對他的話是有反應的。

這雖然只是非常簡單的反應,但已令孩子相當滿足了。

此外,在母親為晚餐忙碌時,由父親代為陪伴孩子也是個好方法,這時候父親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見聞告訴幼兒,更能滿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進父子女)間的情感。

2、內外的差異

話再多的4歲孩子,在外面就不能像在家裡那麼健談了。尤其是面對陌生環境時,這種傾向就更加明顯,這時候大人也許馬上急躁地說:“在家不是講得很好嗎?現在怎麼搞的?”

這種現象,與其說是孩子本身存在的語言問題,不如說是社會性的問題。只要讓他們習慣不同的人和環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這種障礙了。

3、不要在意孩子的粗話

4歲兒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順利進行,粗話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會經常脫口而出,這時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會化禁止他們說粗話而干涉他們的交往,反而等於禁止了他們的生活。

當4歲兒第一次說粗話時,父母不妨對他說:“這句話不好聽,不應該這麼說哦!”然後教導他正確的說法;如果以後再聽到他說粗話就故意悶不吭聲,讓他以為這種話無法與大人溝通,自然而然就會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驚小怪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總之,幼兒是不斷在學習新詞彙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確的語言方法,粗話的新鮮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1、 過渡與完成期

身心獨立、手腳靈活的4歲幼兒,大人可從他的生活習慣上看出成長、進步的狀況,這段時期即是所謂的“完成期”4歲幼兒有過於自信、難應付的傾向,但對於事物的嘗試很熱衷,只要父母細心地加以指導,就可以培養他的獨立性。

不管是已上了幼兒園、還是未上幼兒園的4歲兒,都要重點式地讓他處理自己的事。

1、飲食

能夠正確地使用筷子吃飯是5歲以後,4歲兒雖然還不太會拿筷子,但也要讓他經常使用,以漸漸學會正確的方法。

4歲兒的食慾相當旺盛,不過,在興奮、疲憊、運動過度、睡眠不足、生活不規律時,則會出現食慾不振的現象,這時候不要勉強孩子一定要吃多少,他不想吃就作罷也無妨。

4歲兒通常和家人共同進食,但有時因為過於熱衷說話或和兄姐吵架而中斷吃飯;當這種情形發生時,父母最好讓他獨處,不要讓他養成邊吃邊玩的習慣。“你可以吃快點嗎”“不曉得待會兒的甜點是什麼?”“你幫媽媽把醋瓶子拿來好嗎?”像這樣給幼兒一點刺激也是預防不專心飲食的方法之一。如果一餐飯吃了三四十分鐘仍然沒吃完就把它收拾好;事後幼兒再叫肚子餓,也只能表示同情而不再給予正餐。這樣才能使他養成吃飯定時的習慣,不過點心還是要照常供應。

2、排洩

到了4歲左右,排洩的習慣會逐漸養成,而4歲半時他已能自行用衛生紙擦屁股了,不再像以往由於熱衷遊戲而將大便拉在褲子裡;幼兒若在半夜上廁所,家長要從旁給予協助。

另外,幼兒到4歲的階段會慢慢對上廁所感到害羞,這時父母可以把握機會教導他,不該在別人面前說出“我想尿尿”“我想大便”等不文雅的話。

3、脫衣服

這階段的幼兒對於脫衣服會顯出很高的興致,但若脫不好還會發脾氣。這時候父母可以教導他們穿衣服的順序、襯衫和毛衣前後的區別、扣鈕釦的順序以及收拾換下來衣服的方法,如果一開始就讓他養成這種習慣,4歲兒就已經可以自己處理換衣服的問題了。另外,鈕釦如果不是太小的話,也要讓他養成自己扣鈕釦的習慣。

4歲兒對於穿襪子、戴手套、戴帽子、穿鞋子等小事都非常樂意學習;一般來說,幼兒在5歲以前已經可以分辨鞋子的左右了。

時常受到其他事物的吸引而中斷穿衣服是4歲兒的特徵,這時候別責怪他,應以幽默的口吻提醒他、讓他自己發現。還有一點要提醒的是,要教導孩子不能光著身體在人前到處亂跑。

4、清潔

儘管容易把衣服弄髒,但愛乾淨也是4歲兒特徵之一。在這個階段,像漱口、刷牙、洗臉、擦鼻涕、梳頭但不太會拿梳子)等大致都能做好。就連一直到3歲都不太愛乾淨的幼兒,這時也會對髒的東西敏感起來。 父母在小孩不小心弄髒衣服時,請不要不聲罵:“髒死了!”只要指導他徹底做到飯前或吃東西前洗手即可。

一般家庭可以安排在晚餐前讓幼兒洗澡,這樣飯後還可以讓小孩從事其他活動。洗澡時要教導孩子清洗每一個部位,若讓他自己一個洗,很可能只會洗固定的一個地方。

5、睡眠

一般而言,睡眠大約是11個小時,但個人差別很大,並沒硬性規定。有的小孩有午睡習慣,有的卻不愛午睡,即使強迫他上了床,他也會在床上玩或趁父母不注意時溜出去玩。

勉強孩子午睡,容易使孩子產生抗拒心理;除非孩子特別疲倦,否則就不用勉強他非睡不可。

另外,對黑暗懷有感的小孩大人最好在他入睡前留一盞小燈,或是大人在旁邊為他念一段故事看著他入睡。有些小孩很容易因惡夢而驚醒,因此父母的臥室最好不要距離孩子的房間太遠。

教育案例分析 篇19

一路走來的成長

初次擔任班主任,很多事情感覺無從下手。特別是如何讓所有的孩子對學習始終保持興趣,並在不斷的競爭中依然有很強的班級凝聚力。

初生牛犢不怕虎,再加上毫無經驗可談,也就無所謂最好,也無所謂最壞。剛好接觸過一位高中的班主任,他的班級管理模式是小組合作制,效果十分顯著,這讓自己躍躍欲試。我想也許在自己的班上也可以實行。於是,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制定出一套小組合作方案,也就是最簡單的加分減分制,內容涉及到學習、紀律、兩操和衛生各個方面。感覺很有成就感的自己,第二天就衝動地實施起來,絲毫沒有再深入探討到底適不適合國中階段的孩子,是不是還有需要補充或完善的地方。孩子們的熱情也很高,很快的就在組內選出組長,制定組名,喊出口號。也許孩子的天性決定了他們對一切新鮮的事務都充滿好奇,看到孩子如此的熱衷於小組合作制,自己的勞動成果有了回報,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心。

實行了一段時間後,讓副班長統計了近一個月的加分減分情況,結果每個小組的得分都不高,甚至有的是負分。這是什麼原因呢?當初加分的分值很低、減分的分值卻相對較高,是為了鼓勵孩子珍惜得來不易的加分,從而減少扣分的情況。到最後卻事與願違,思前想後,問題還是出現在加減分制度上,加減分不平衡,很多方面只有減分卻沒有加分,比如,作業不合格,要減分;作業很優秀,卻沒有加分,這樣就並沒有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再比如,衛生打掃不及時,要減分;打掃的及時又幹淨,卻不給於加分。這樣就造成獎懲失衡,小組合作並沒有發揮作用,徒有其形式而已。雖然有明確的規定,學期末要評選最優秀的小組及最優秀的組員,但對孩子來說並沒有多少吸引力。總之,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

學期末,照常評選了最優秀小組及優秀組員。這次又有了奇思妙想,現在的孩子都喜歡有新意的獎勵,所以自己也不想走尋常路。與發給他們獎狀相比,相信自己的創意更能吸引他們。放假會上,優秀小組領到了他們的禮物---一個信封。孩子們歡呼雀躍,以為是給他們包的紅包,結果開啟一看,是一張優惠券,不禁大失所望。於是按照優惠券上的內容,優秀小組選擇了最佳的聽課座位,並自助選擇了衛生區域,其他小組也根據得分情況做出了相應的選擇。本來想通過這份新穎的禮物來激起孩子們的上進心,可又出現了種種困難:高矮個不同,擋住了後排較矮孩子的視線;衛生打掃已經習慣,重新劃分需要重新熟悉,比較麻煩。最終優惠券摺合成分數,當做每個人第二學期的底分。再一次高估了自己的創意。

新學期開始了,還得小組合作,因為無數人已經證明這個方法確實很適合班級管理,大概自己還沒有摸索出正確的方法,還得再努力。還得從加分減分上入手改革,不同的是,依然是小組捆綁評價,卻更多的注重孩子個人的加分減分,而不是之前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比如,之前的加分減分大多情況是針對小組,一個人扣分了,通常小組內所有成員都跟著遭殃,這種連坐式評價,雖然目的是警示那些不遵守管理的孩子要有小組集體感,但是也挫傷了大部分無辜孩子的積極性,有時候還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於是這次得以個人量化管理為基礎,整合小組量化管理。這樣既能保住了小組合作,又能充分調動個人的積極性。並且一件事情,只要有罰就必有獎,獎的同時,其實就是對未受到獎勵

的孩子的懲罰;罰的同時,也就是對做得好的孩子的表揚。一獎一罰,豐富了小組合作的內容。這樣,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會有一個不錯的分數,並且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高小組的分數,孩子的積極性確實比以前提高了。當然還有很多要修整的地方,問題來了,自然就會想到相應的解決辦法。

【反思】想想這半年來的嘗試,有很多是因為自己考慮不周全,或者是隻是從一個局外人去制定一些制度。作為老師,更重要的是,想能夠孩子所想,真正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多考慮他們的喜好,因材施教,才能使班級管理步入正軌。

孩子畢竟是孩子,也許很多成年人看起來,很無聊的事情,在他們眼裡卻是充滿著新奇與趣味,所以,有時候還要保持一顆童心。

也許小組合作的這些加分減分制度,只是適應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也許他們升入新的年級時,又得制定與年齡階段相符合的制度了,所以,還要在變化中不斷地改進方案,以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

教育案例分析 篇20

“學校教育,以人為本”,承擔這一重任的主要力量——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學生健康的引領者,是溝通家長和學校的橋樑。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從畢業開始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研究著這門科學和藝術——班主任的教學和工作。說句實在話,當過班主任的教師肯定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班主任的工作實在辛苦,實在瑣碎、繁雜。但是,只要是踏進了教育這番聖土的你一定會毫無怨言地熱愛起這份職業,這個崗位來,當別人問起我們的職業時,我們一定會很自豪的告訴他們我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是許多人羨慕的職業,人人都說教師一年有誰都無法享受的三個月假期,尤其是和別人談到自己的學生時,每個教師更加顯得驕傲無比,因為學生值得我們去炫耀。因為學生會讓我們逐漸走向成熟。讓我們體會到了成功帶來的喜悅。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當前中國小生的思想道德現狀不容樂觀,分析中國小生思想道德現狀的成因,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小生特點的教育方法和對策,是我們行之有效地開展中國小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責任。下面是我在班級教育工作實踐中經歷的一個故事。

一、案例學生基本情況

小明,男,13歲。父母因為感情不合離異,父親無業長年在外打工,由爺爺奶奶照顧學生、教育學生。但是長輩們對其是一味的溺愛,對孩子缺乏嚴格的管理,使學生心理嚴重失衡,由此帶來了行為反應偏差。學生本人很機靈聰明,接受能力強,能言善辨,懂得的道理也多,但是由於家庭教育方式、社會環境影響等方面的原因,該學生一直對學習沒有真正產生興趣,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學習行為習慣很差,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經常自己不聽課還干擾別人;老師、同學講話時喜歡插嘴,有時上課會喊一些和課堂無關的話,而且只能表揚,不能批評,只要受到老師批評就會情緒激動,或與老師狡辨。而對老師、同學的錯誤則抓住不放,甚至幸災樂禍。其表現出了明顯的自私自利。

自從接這個班開始,就發現該學生不是很“聽話”,第一節上數學課,為了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我做了精心的準備,本想這樣的課上起來肯定學生們都會很喜歡,可正當我和其他的學生興趣十足的討論問題時,他居然無視我的存在,隨意的站起、離開座位走動,還隨意地動別人的東西,找別人講話,別人不與他講話時,還大打出手。此時我甭提有多生氣,畢竟是第一堂課要是不制止了,那以後的課堂還不知道會怎樣呢?於是就把他“請”出了教室,但是突然他好像意識到了什麼一樣,就撲通一聲坐回到了位置上,還用無辜的眼神看著我,此時為了不耽誤其他學生,我也就只好裝作什麼也沒發生,壓住心頭的怒火繼續上課。課後,我及時從同學、其他老師、其爺爺奶奶那裡瞭解了一些情況後,知道了其實他是因為缺少關愛,想利用一些奇異動作和上課破壞課堂紀律的方式來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因為他往往受人歧視,遭人嫌棄。這就更需要教師用真情去感化他,後來我給他當上了一個數學小組長,還時常地表揚、鼓勵他,督促他學習,還經常地抽出自己的空餘時間給他補課,由於該學生就住在學校附近,所以我經常利用飯後之餘到他家進行家訪,瞭解相關情況。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他的學習態度端正多了,雖然上課偶爾還會開小差,但絕大部分時間能認真聽講,發言也較以往積極,而且作業也能及時完成,學習成績也在穩步提高。看到他的進步,老師們、同學們都很欣慰,對他的看法也在不斷改變中。

沒有差的學生,只有不當的教育方式。教師要學會熱愛學生,對每一個孩子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不同的激勵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對於該學生我經常關心他,經常鼓勵、挖掘孩子的優點,用他的優點去消除他自身的弱點,使其感覺到他也是受人重視的,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曾說過: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而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這就是愛和寬容帶來的美妙與和諧啊!教師對學生的愛、理解、寬容、尊重、鼓勵,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能誘發學生的內省,淨化學生的心靈,使學生鼓起前進的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勝利的彼岸。

學生都是有思想、不斷髮展的個體,沒有誰是一塊天生的頑石,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塊最柔軟的地方,只要我們當班主任的工作做到家,我們定能觸控到這塊地方,要知道,這兒就是學生心靈的門戶,開啟它,你就能看到一顆顆鮮活的心。天道酬勤,只要我們努力,一定會成功的。在這幾年的實際摸索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要擁有敏銳的眼光,積極的思考,並能針對時代的新特點,尋求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開啟每個學生的心扉,與學生共同進步,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實踐,真正做到教好書,育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