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孩子基礎教育案例(精選3篇)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1.73W

孩子基礎教育案例 篇1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是應該走進學生心靈的,只有走進學生心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所以教育更是心靈交流的藝術。

孩子基礎教育案例(精選3篇)

教育的物件是學生,學生是活生生的、處於發展中的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在思想或行為上出現錯誤,每一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心理世界。作為教師,要想走進學生心靈,很好地因材施教,就要放下師教威嚴,善於轉換角色,調整心態,掌握並運用走進學生心靈的藝術,贏得學生的理解,喚醒學生,感化學生,教育學生。俗話說,栽樹要養根,育人要育心。

袁嘉良是我所接觸到的一年級學生裡最情緒化的一個孩子。他一會兒鞠躬行禮、幫您整理教具、撿垃圾、幫助班集打掃衛生排列桌椅„„對人文明有禮,勞動積極。再一會兒,他會大吵大鬧,拍桌子、扔書本、滿教室的爬„„讓你不能好好上一節課。

一天,他又在課堂上吵得不行。他用筆盒不停地拍著桌子,等我將筆盒拿走,他又拿了語文課本不停地拍打桌子。當我要拿他的語文書時,他對著我像小狗一樣齜著牙叫。我平靜且嚴肅地對他說:“袁嘉良是想咬老師嗎?”我伸出右手指:“如果咬了能讓你安靜,你就咬吧。”他毫不猶豫抓起了我的手指用力地咬了一下,然後又對我齜牙叫。這時班裡的孩子們都靜靜地看著我們倆,這意味著:如果我不能儘快把這個吵鬧的袁嘉良“鎮住”這一班的孩子們這節課就無法好好學習了。然而,對於袁嘉良來說,他並沒有意識到他的吵鬧給老師和同學們帶來的“災害”。安頓好其他的孩子,我把他哄到教室外拉著他的手和他談著: “袁嘉良,咋們出來安靜安靜好嗎?”“啊!„„”(他對著我叫)也許他對這個方式不滿。

“磨老師最喜歡袁嘉良乖乖笑笑,袁嘉良能不能對著老師笑,不要大聲叫?”“啊!„„”(他笑了,但還是對著我叫)天啊!也許他以為我在跟他玩哪! 這時我想到,也許他敲桌子很鬧是不對,畢竟他沒有意識到他的錯誤,而且他似乎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以此為樂。而我收了他手裡的東西不但沒讓他認識到他的錯誤,反而讓他討厭我的舉動,變本加厲的胡鬧起來。孩子本身只是好玩,還有很多的無知,如果老師只做簡單粗暴的處理,孩子雖然一時間被控制住了,但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留下的也許只是老師的“凶悍”、憤怒,讓孩子懂得的只是以暴制暴的方式,也許他還會把這種方式模仿、運用到對待別人上。那我豈不是做了極其糟糕的榜樣?相信袁嘉良這孩子也是非常想老師關注他、喜歡他,不如

試著“冷處理”,讓他知道他做了錯事,老師就會不跟他說話了“不理他“。

於是,我又稍稍調整了我的情緒,嚴厲地對他說:“袁嘉良!老師是在上課,你在課堂上吵吵鬧鬧,不但讓同學們聽不了課,更讓老師覺得袁嘉良不是個乖孩子,一點也不愛老師!你不愛我就鬧好了,我也不和你好好說話,不愛你!”

說完我把原來抓著他的手甩開了,轉身回了教室。

袁嘉良在門外還不時地對著教室內吼叫,我告訴孩子們袁嘉良在考驗同學們是不是專心聽講,繼續平和地給孩子們上課。

下了課就放學。我像平時一樣要帶隊到校門放學。出教室時袁嘉良想拉我的手,我躲開了,沒理他,繼續排隊放學。

我在校門大廳和孩子們一個個道別。袁嘉良忽然跑過來緊緊抱著我邊哭邊說:“老師,我錯了!我是想和你道歉,你不要不理我!„„”“好,袁嘉良乖,知道錯了咱們就改„„”看著他淚流滿面的小臉,忽然間我也說不下去了,被這孩子感動得忍不住掉了眼淚。

孩子的心原本都是純淨的,如同晶瑩的露珠映透出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果我們做老師的沒有細心去採集,又怎麼能夠體味得到他們的美麗!袁嘉良,這讓人煩惱又討人喜愛的孩子如同熱熱的麻辣燙,給我的教師生涯添了濃濃的滋味——真正關愛他就要體味他的心。

孩子基礎教育案例 篇2

讓孩子勇於承認錯誤

20xx年10月24日中午,我睡意正濃,忽然手機響起。我一接的,是黎××的媽媽打來的電話。主要是就黎××回家再次請求媽媽打電話給我,他不想和陳××同學一桌了,因為陳××愛偷她的東西。我說:“好的,下午孩子來校我單獨請來問問是怎麼加回事。”

下午兩點半上課了,我走進教室,請黎××和陳××請出教室,我問清這件事情。

“黎××,你說陳××拿你的什麼時候東西?”我厲聲問道。 “我根本就沒有拿他的東西!”陳××紅辯解道。

“我聽李××說的,他看到的。”黎××說。

當時我還猜想是黎××亂聽別人說胡說的,我有些生氣。 “我真的沒有拿他的東西!”陳××態度堅決。

我看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想讓學生趕緊說清楚事情我好上課。於是,我和藹地說:“×××,你說你得沒有?如果你真的拿,只要你說的是實話,我保證不批評你,不打你的。因為你是個誠實的孩子的。”我看她我點猶豫,好像不敢說,沉默了一會兒,還是沒說話。我又說:“你說吧,我真的不打你,說話算數。”

隨後,她承認拿了××的5元錢。我表揚她:“我本來是要狠狠地批評你的,但是你很誠實,也願意改正自己的錯誤,所以老師就不

批評你了。但是老師想告訴你,你這樣的行為是非常不對的,沒經過別人的允許不能拿別人的東西,這樣的行為大家是喜歡的。”

我進來上課了,這節沒有課的羅老師繼續問了他們倆的具體情況,打電話給陳××的家長。一會兒,陳××的爺爺來到學校有點兒生氣,孩子正在掃地,他揚起手就要打孩子,我說:“孩子很誠實,知道錯了,批評教育她知道改正說行了。想想我們小時候,誰沒有犯錯誤的時候。”

陳紅××的爺爺隨後把黎××叫過來,問清了情況,把5元錢還給了黎×××。

[評析]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能一味地嚴厲批評恐嚇,讓犯錯誤的孩子產生恐懼心理。我們要輕聲細語,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關愛,讓孩子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給他改正的機會。我們應該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願意學好的。

孩子基礎教育案例 篇3

教育孩子也要學會等待

今天是小一班小朋友的第一次“玩具分享日”,每個小朋友都從家裡帶來各種各樣的玩具,小敏今天帶了一輛電動汽車,我請幼兒介紹玩具時,她很爽快地把玩具拿出來,告訴小朋友玩具的名字。接著,按照一般慣例,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規則:可以將玩具給別人玩,但在玩別人玩具時一定要徵求別人同意,無論是誰都要愛護玩具。當小朋友開始玩玩具時,只見小敏抱著玩具車不動,我以為她不會開啟開關,於是走過去說:“來,我們讓車開起來好嗎?”她點頭答應。電動車開動起來了,車門還會自動開啟,幾個小朋友看見了,立即跑過來,圍著電動車看,這時,小敏一動不動地站在一旁,眼淚嘩嘩地流下來,接著大哭起來:“我要媽媽,我要阿婆”。我想:可能是一下來了許多小朋友,把她擋住了,她看不到玩具車才哭的。於是叫小朋友站開些,讓她也看到自己的玩具車。可是她還是一直哭,我猜測她可能是不願意讓小朋友玩。這時,李老師走過來問:“你為什麼哭?”“媽媽早上說玩具帶來和大家一起玩的對吧”,她沒有回答,“你想和誰一起玩?”“我要和小薪玩”。原來,平時她和班裡的小薪最熟悉,自然也願意和他分享玩具。於是我叫來小薪和她一起玩。“那麼玩具是不是也給其他小朋友玩?”她沉默了一下,情緒稍微好了一些,然後點點頭。當小朋友再次過來看他的電動車時,她又開始哭泣,為了安撫她的情緒,我們只好將她的玩具暫時收起來。

我們知道,學習分享事物是幼兒踏入群體的第一步,也是培養良好人際關係的方式。其實,發生在小敏身上這件事是小班幼兒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常出現的,他們從家庭剛剛步入幼兒園,缺少與同伴交往的經驗,玩玩具時常常自我中心,在家庭中更是獨享玩具。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其實小敏還是願意把玩具給同伴玩的,只不過她目前只願意和她熟悉的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而面對更多的同伴,她顯然不知所措。老師的語言啟發和暗示她也願意接受,但是,認識真正轉化成實踐行為時,心理上又產生了矛盾衝突,所以,我認為遇到這種情況,教師也要能理解幼兒的心理狀態,允許幼兒暫時的拒絕行為,學會等待,相信通過積極的教育引導,在尊重幼兒的基礎上提出漸進的要求,讓她感到同伴關係是她的基本需要時,她一定能接納同伴,改變自己原來在家庭裡形成的自我中心的行為方式。

第二次“玩具分享日”,我特地請來中班的幾位小朋友一起參加“玩具分享”活動,當哥哥姐姐介紹自己的玩具,並相互用禮貌的語言說:“把你的玩具給我玩一會好嗎?”“我的玩具給你玩”“我們換一下玩具玩吧”“好的”“可以”“謝謝你”„„班上的小朋友一下就被哥哥姐姐玩玩具的情境吸引住了。“想和哥哥、姐姐一起玩嗎?”“你會和姐姐怎麼說?”這時我讓小敏和哥哥姐姐用商量的語言相互交換玩具,她很樂意,也很大方。今天的小敏不僅玩了哥哥姐姐帶來的玩具,而且也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玩玩具時別提多開心了。

通過“玩具分享日”活動,我想:玩玩具是小朋友最高興的事,

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一教育時機,讓小班幼兒樂意與同伴分享,讓他們順利地踏入群體生活,建立初步的與同伴交往的關係和行為。也讓我體會到,幼兒從獨享玩具到樂意與同伴共享玩具有一個過程,每個孩子從意識到行為的轉化過程也是不同的,作為教師應認識到對幼兒社會性行為的教育有時並不是立竿見影的,只有生活與教育的密切結合,創設幼兒實踐的條件和機會,經過不斷的實踐練習,在幼兒社會性教育上長期一貫的堅持,才能取得一定成效,更要有足夠的耐心,切不可超之過及,教育孩子同樣要學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