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中歷史教育敘事範文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2.63W

教育敘事,即是講有關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體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其實質是通過講述教育故事,體悟教育真諦的一種研究方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國中歷史教育敘事範文,供您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國中歷史教育敘事範文

國中歷史教育敘事範文1

《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教學敘事

在教學本課時,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上課鈴響後,我走進教室上課,開啟多媒體課件,一幅“黃海激戰”圖出現在學生的面前——中日雙方戰艦在海面上戰鬥,兩側浮現一句詩“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接著我向同學講述:“同學們,這副輓聯是人民為哀悼民族英雄鄧世昌而撰寫的。在中日海戰中,鄧世昌帶領致遠艦不幸艦體受傷,彈藥斷絕。他沉著鎮靜,指揮部下衝向日先鋒指揮艦吉野,決計同歸於盡。吉野大怖躲避,並以快炮及魚雷攻擊致遠,沒入黃海。犧牲後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親自為他撰聯,以歌頌鄧世昌在黃海大戰中偉大業績而作的。這時我想起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岳母為其刺字“精忠報國”。想用歷史名句來襯托突出鄧世昌的業績,又能自然的匯入新課。

正在這時,一學生舉手要求發言,說“老師,我知道精忠報國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將岳飛母親在他後背刺的字,那岳飛和鄧世昌有什麼相同的呢?”

對這半路殺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較慢的語速表揚他們能思考和大膽質疑,一面則以快速的思考應對,如果與他們討論這個問題,教學任務很難完成,這也不是全班同學感興趣的話題,我的教學計劃中根本沒有這一環節。如果用以前慣用的手段“這個問題我們課後討論好嗎?”顯然是對學生的“外交辭令”(實際是老師不允許討論)而繼續把學生引入我精心預設的教學程式之中,這樣做,學生學習的熱情、好奇心、學生的創造思維很可能被扼殺了!我當機立斷放棄了已製作好的多媒體課件,對學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你們提出的問題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們只要學習一定能弄清所有的問題。現在我提議分小組學習,你們倆如果願意就帶一小組從輓聯入手,兼考察黃海的地理環境,瞭解鄧世昌在黃海大戰中所克服的困難,理解鄧世昌在打擊日本帝國主義時的愛國情操,並把你們的收穫給同學們彙報;第二小組從清王朝國家安全的角度來考察黃海在我國海防中的地位從而理解鄧世昌為什麼堅持打擊日本帝國主義,與戰艦共存亡以及此舉的重要意義?第三小組考察黃海及朝鮮半島的歷史地位,看能否用你們的考證事實來告訴同學日本侵略的史實。第四小組,考察鄧世昌在黃海大戰中的歷史過程,要求把海戰中的路線、措施、經過、結果搞清楚,各小組形成書面材料,老師作必要的補充或更正,並對學生的成果作恰如其分的肯定,有些地方與學生再一起討論。就這樣,本來用一節課教學綽綽有餘,結果我卻用了兩節課時間,但除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外,學生獲得了滿足感和作為學習主人自主獲取知識的成就感。從此以後,我發現這兩同學對老師態度特別親切,很多同學上課積極性也高起來了。

“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教學的設計和組織,是有一定彈性的,這就為教師的創造性工作提供了施展的空間和機會。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敢於並善於利用這一空間和機會,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通盤考慮,整體籌劃,具體安排,細心組織,就一定能處理好新教材的使用,體現出新課改的理念,併發揮出自己的教學特長,展現出自己的教學特色。在當前歷史新課程的實驗中,需要的就是教師教的活,學生學的活,教材用的活,教學搞的活。

國中歷史教育敘事範文2

誰不希望發展?誰不希望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獲得專業成長?為了探討日常歷史教學對農村國中歷史教師專業發展的真正要義,我曾採用座談討論、問卷調查與現場聽課的方式,瞭解他們教學行為方式的更新達到何種程度,試圖去透析問題的“根”“本”,從中獲得一點滴水穿石般的啟示,促進廣大農村歷史教師加快自我更新、專業發展的步伐。讓我感到吃驚的是,在座談討論、走訪問卷中看得更多的似乎是教師疲憊而無奈的背影,有不少農村國中歷史教師僅僅把教育當作一個職業,認為自己所從事的歷史教學活動很累,而且累得被動,很少有對歷史教學活動的情感投入和發展的內在需要。

教育日新月異,表現在教師的專業發展呈現以下趨勢:從追求教師數量向追求教師質量轉變,從維持教師現狀向追求教師卓越轉變。一方面是教育學者普遍認為持久的、高質量的教師培訓是一所學校發展及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礎,另一方面是廣大歷史教師覺得教師生活太苦、太累又枯燥,這似乎成為一種新的矛盾。基於這種發展趨勢及新的矛盾,如何促進農村國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選擇什麼樣的途徑實現他們的專業發展就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教育的新問題。不少學者認為,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必須依託教師的教育實踐,然而,由於諸多原因,農村國中歷史教師的素質趕不上城區的國中歷史教師。如何引導廣大國中歷史教師依託“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促進專業發展?我認為必須把“教育教學敘事”研究作為引導廣大農村國中教師內在的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與豐富的動力,讓他們在“教育教學敘事”研究的過程中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自我總結、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所謂教育教學敘事,是指通過教育教學主體的故事敘說來描繪教育教學事件,以使教育教學行為和活動得以詮釋的意義建構方式,讓寫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撰寫教育教學日誌,記錄教育教學痕跡逐漸成為廣大教師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教師成長檔案的重要內容。

誠然,廣大國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僅指教師專業發展所必備的素質,還要看如何在實踐行動中體現歷史素質結構的進一步完善。實踐行動不應迴避教育培訓,而應看到“教育教學敘事”研究既能在立足具有“校本”特點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促進農村國中歷史教師群體的共同專業發展,又能用這些鮮活的教育教學例項引領廣大農村國中歷史教師進一步生成教育智慧。但需要強調的是,教師撰寫教育教學故事不是為了炫耀某種研究成果,其根本目的是讓廣大農村國中歷史教師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建構為手段來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尋求改進教學、發展自我的突破口。

那麼,該如何促進農村國中歷史教師的教育教學敘事研究?必須擺正滴水穿石與自我更新的關係,在形成新的教學觀、學生觀的同時,在踐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將新課程的改革理念與教育教學實踐“零距離接觸”,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其關鍵在於廣大農村國中歷史教師重新定位自我。

1.以全新的視角審視新課程與新理念。“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這一次新課程改革的靈魂,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要將新課程倡導的理念轉化為每一個農村歷史教師自己的信念,需要一個從思想認識到思維習慣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推進?可以用教育教學敘事研究的方法,促進自身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並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改革歷史課堂教學來影響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什麼呢?因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絕不只是簡單地換了一套教科書,其實質是一場教育觀念的革新,是人才培養模式、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變革;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歷史教師的作用已不只是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更在於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幫助學生努力構建,在於注意培養學生多層次與多角度的思維,給學生以更多的賞識,從而讓學生“潛能”中最本質的“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的需求”得到滿足。

由此看來,廣大國中歷史教師如能自覺地參與教育教學敘事研究,就能在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的更新等方面逐漸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既讓歷史課改取得真正成功,又促使學生轉變歷史學習方式,更激發學生在歷史課堂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從而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思考、學會運用,養成終身受用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2.在“用好”教材的基礎上儘可能地超越教材。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倡學校和教師應該成為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教科書已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新課程為廣大教師發揮主動性、創造性提供了平臺,而且便於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廣大農村歷史教師自覺地參與教育教學敘事研究,就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自身智慧,在對教材不斷拓展與補充的過程中使教材更顯生機與活力,在對教材進行大膽改造的過程中使歷史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地區蘇中地區腹部的寶應,受到運河文化和長江文化的雙重滋潤,正從運河時代進入高速時代,農村歷史教師如果在教學實踐中無視身邊的這些變化,只是按部就班地教教材,將豐厚的歷史閒置一旁,勢必會造成鮮活的優秀歷史資源的浪費,久而久之,會使中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慢慢喪失。

3.以一個歷史教育行家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斷學習、不斷追求。廣大歷史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新課標,從而掌握最前沿的教育理論和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廣大歷史教師一旦投身於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敘事研究,就會明顯感到新教材一個顯著的變化,那就是從表面看難度降低了,但涉及面更寬,要求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必須適應這一變化,並盡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歷史教材增加了許多圖文和問題討論,每個歷史教師都必須思考“歷史課怎麼上”這一問題。新課程理念下,中學歷史教師必須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展自己的學科知識,才能從容自如地駕馭日益開放的課堂,這就意味著教師不僅要有厚實的學科專業知識,而且要了解相關學科乃至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而每個教師從教後都會面臨年齡逐漸增大、工作任務偏重、教育觀念滯後、知識逐漸老化、教學方法手段保守等問題,是聽之任之還是不斷追求,需要通過“教育教學敘事”研究來促進更多的農村國中歷史教師具有現代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早日成為行家型歷史教師。

因此,廣大國中歷史教師必須關注日新月異的社會,讓歷史課堂儘快貼近充滿活力的生活,才能促進歷史教學與生活同步,而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敘事”研究更會使廣大歷史教師在日常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加快自我更新步伐。

時代要求廣大歷史教師做到再學習,而這個再學習不僅僅是停留在一般層面上的拓展,還必須站在一定的高度。廣大農村國中歷史教師完全可以通過教育教學敘事研究,在“再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反思自身的歷史課堂教學實踐;在堅持不懈的過程中,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使自身的歷史教學實踐成為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使歷史課堂多一些人文精神的光彩,使學生多一些創新的思維。

國中歷史教育敘事範文3

學習了專題講座《國中中國歷史教學的難點及其教學策略》,我感受頗深。特別是這句話:“教學難點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同樣一個問題,對某些學校和班級的學生來說是難點,而對其他學校和班級的學生就不一定是難點”。

下面我就談一下學習《國中中國歷史教學的難點及其教學策略》的前後自己在教授七年級歷史《 江南地區的開發》一課時的幾點體會。

國培學習之前的教法:

1.教師可以提問:三國鼎立的最後結局如何?讓學生依據自己聽說的傳聞或者教材的敘述來回答問題。應該注意糾正學生回答中出現的不符合史實的傳聞。在學生回答以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講述。

2.西晉統治集團的腐朽、皇族的紛爭、北方少數民族的內遷等問題可以教師講述的方式來處理。講述內遷問題時,應注意使用地圖,讓學生直觀地瞭解內遷的形勢。然後,要求學生概括西晉短暫而亡的原因,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予以小結,指出其短暫而亡的原因,應包括西晉統治集團自身的腐朽、統治集團的內亂、內遷的少數民族趁機起兵三個方面。

3.教師可以通過自制地圖或者在現有的圖上作標識的方式,介紹東晉和十六國的格局,以及前秦統一北方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學生是否知道“投鞭斷流”“草木皆兵”的成語,引入關於淝水之戰的教學內容。也可以鼓勵學生從教材中自己找出這兩個成語的含義和出處。

4.關於淝水之戰的教學,一定要做到生動有趣,以調節課堂的氣氛,培養或保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可以根據實際條件採用想象圖、地圖、多媒體課件或者講故事等方式進行教學。最重要的是,在分析造成淝水之戰中前秦兵力佔優勢而失敗的原因時,應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

5.關於江南開發的問題,可以從本課的引導框進入教學,讓學生先說明漢朝江南的情況,再說明南朝時江南的情況。然後提問:“為什麼會發生上述巨大的變化?”要求學生掌握江南發展變化的條件和原因。因為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核心內容,在學生動腦筋和進行活動與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切不可忽略了必要的講述和引導。

6.最後,教師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小結,參照“重點和難點”中分析的本課基本脈絡和相應的重大事件,使學生對本課形成總體的認識。

以上參加國培前的教學過程,儘管複習講解都很詳細,教學層次也清晰,但還是沒有擺脫老師牽著學生學的舊教學觀,學生在課堂中沒有自我意識,處於被動的接受狀態,要在教學中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必須在備課時,備學生。

教師備課時所想的應是學生如何會學會,而不是教師如何教。在教學中應運用多種策略,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老師在《國中中國歷史教學的難點及其教學策略》一課中明確指出,“教學難點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學難點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同樣一個問題,對某些學校和班級的學生來說是難點,而對其他學校和班級的學生就不一定是難點。”“確定教學難點的主要依據是學生,教師要了解自己的教學物件。”“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確定教學難點,就必須要了解自己的教學物件,瞭解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基礎等。”在以上四點中我覺得是最重要的,那麼老師教學肯定要與學生的學緊密結合起來,學生要思考,老師就

學習了專題講座《國中中國歷史教學的難點及其教學策略》,我感受頗深。特別是這句話:“教學難點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同樣一個問題,對某些學校和班級的學生來說是難點,而對其他學校和班級的學生就不一定是難點”。

下面我就談一下學習《國中中國歷史教學的難點及其教學策略》的前後自己在教授七年級歷史《 江南地區的開發》一課時的幾點體會。

國培學習之前的教法:

1.教師可以提問:三國鼎立的最後結局如何?讓學生依據自己聽說的傳聞或者教材的敘述來回答問題。應該注意糾正學生回答中出現的不符合史實的傳聞。在學生回答以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講述。

2.西晉統治集團的腐朽、皇族的紛爭、北方少數民族的內遷等問題可以教師講述的方式來處理。講述內遷問題時,應注意使用地圖,讓學生直觀地瞭解內遷的形勢。然後,要求學生概括西晉短暫而亡的原因,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予以小結,指出其短暫而亡的原因,應包括西晉統治集團自身的腐朽、統治集團的內亂、內遷的少數民族趁機起兵三個方面。

3.教師可以通過自制地圖或者在現有的圖上作標識的方式,介紹東晉和十六國的格局,以及前秦統一北方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學生是否知道“投鞭斷流”“草木皆兵”的成語,引入關於淝水之戰的教學內容。也可以鼓勵學生從教材中自己找出這兩個成語的含義和出處。

4.關於淝水之戰的教學,一定要做到生動有趣,以調節課堂的氣氛,培養或保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可以根據實際條件採用想象圖、地圖、多媒體課件或者講故事等方式進行教學。最重要的是,在分析造成淝水之戰中前秦兵力佔優勢而失敗的原因時,應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

5.關於江南開發的問題,可以從本課的引導框進入教學,讓學生先說明漢朝江南的情況,再說明南朝時江南的情況。然後提問:“為什麼會發生上述巨大的變化?”要求學生掌握江南發展變化的條件和原因。因為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核心內容,在學生動腦筋和進行活動與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切不可忽略了必要的講述和引導。

6.最後,教師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小結,參照“重點和難點”中分析的本課基本脈絡和相應的重大事件,使學生對本課形成總體的認識。

以上參加國培前的教學過程,儘管複習講解都很詳細,教學層次也清晰,但還是沒有擺脫老師牽著學生學的舊教學觀,學生在課堂中沒有自我意識,處於被動的接受狀態,要在教學中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必須在備課時,備學生。

教師備課時所想的應是學生如何會學會,而不是教師如何教。在教學中應運用多種策略,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老師在《國中中國歷史教學的難點及其教學策略》一課中明確指出,“教學難點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學難點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同樣一個問題,對某些學校和班級的學生來說是難點,而對其他學校和班級的學生就不一定是難點。”“確定教學難點的主要依據是學生,教師要了解自己的教學物件。”“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確定教學難點,就必須要了解自己的教學物件,瞭解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基礎等。”在以上四點中我覺得是最重要的,那麼老師教學肯定要與學生的學緊密結合起來,學生要思考,老師就得給學生思考的問題和時間,這就需要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探究互動,通過探究互動來激勵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自主去學習,才能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下面是我國培學習之後的嘗試:

在《經濟重心南移》一課中,學生對理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有一定困難,因為七年級年級學生年齡小,缺乏直接的生活經驗,對農業生產瞭解得非常少。

《耕穫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是我們瞭解宋代江南農業生產狀況難得的形象材料,教材中採用了《耕穫圖》來說明宋代江南農業生產發展的狀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挖掘《耕穫圖》蘊含的主要資訊,找出南方農業得到發展的幾個原因。

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耕穫圖》畫面上的青山綠水,片片肥田,再聯想江南溫暖溼潤的氣候,認識江南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自然條件。

第二,通過《耕穫圖》描繪的人們緊張而有序的勞動場面和莊主悠閒自得欣賞田園風光的情景,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悟這種景象只有在社會安定的條件下才能夠出現;再聯絡晚唐到北宋黃河流域戰亂頻生的史實,使學生認識到,那時候江南社會比較安定,為農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第三,從《耕穫圖》上出現翻車,教師要引導學生悟出北方人遷移南方,不僅為南方農業生產提供了勞動人手,還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加快了南方農業發展的速度。

第四,用《耕穫圖》上描繪的南方一人一牛犁耕的方法,跟敦煌壁畫上描繪的北方一人二牛犁耕的方法進行對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宋代南方耕作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並超過了北方。

第五,從《耕穫圖》上插秧與收穫同時進行的情景,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悟它描繪的是江南一年兩熟的雙季稻生產情況。宋代江南形成較為穩定的一年兩熟制,在我國農業耕作制度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它標誌著我國農業耕作制度自春秋戰國實行連年種植制度之後的又一次飛躍,它說明我國農業精耕細作水平攀升到一個新高度。

優越的自條件、較為安定的社會環境、北方生產力(包括勞動人手和先進農業技術)的南遷,是促進南方農業發展的原因。而這幾條原因都能從《耕穫圖》得到啟示,這說明《耕穫圖》是認識宋代南方農業發展的形象史料,十分珍貴。

感悟:學生必須通過自己的探索才能學會難點。始終給學生以創造發揮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在學習中扮演主動角色,教師不代替學生思考,把難點放在教學情境的設計上,本節課採用這種教學設計對學生理解和消化當堂課的知識點,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了他們通過觀察、比較、概括,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突破。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和不斷探究的思維空間。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把增強了趣味性,初步培養想象能力,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這裡,運用了老師教與學生自主學結合這一重要歷史思想方法,化難為易的作用,對今後的歷史學習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