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高中物理教育敘事範文(精選4篇)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1.67W

高中物理教育敘事範文 篇1

高中物理教育敘事熠熠生輝

高中物理教育敘事範文(精選4篇)

——追尋科學巨擘的堅韌科學信仰精神

我發現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與習慣的培養。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而且還可以使物理課變得生動流暢,助推教師十分輕鬆地達成教學目標。

在講授人教版新課標選修3-2《電磁感應現象》這一節時,適時滲透物理學家的奮鬥成長史實,狠抓難得的教育契機,並穿插講解有關法拉第的小故事: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於薩里郡紐因頓的一個鐵匠家庭。13歲就在一家書店當送報和裝訂書籍的學徒。他有強烈的求知慾,擠出一切休息時間貪婪地力圖把他裝訂的一切書籍內容都從頭讀一遍。讀後還臨摹插圖,工工整整地作讀書筆記;用一些簡單器皿照著書進行實驗,仔細觀察和分析實驗結果,把自己的閣樓變成了小實驗室。在這家書店整整呆了八年,他廢寢忘食,如飢似渴地學習。法拉第主要從事電學、磁學、磁光學、電化學方面的研究,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1820xx年丹麥學者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之後,法拉第於1820xx年提出“由磁產生電”的大膽設想,並開始了艱苦卓絕地探索。1820xx年9月法拉第發現通電的導線能繞磁鐵旋轉以及磁體繞載流導體的運動,第一次實現了電磁運動向機械運動的轉換,從而建立了電動機的實驗室模型。接著經過無數次實驗的失敗,他並未灰心氣餒,不斷反思總結琢磨改進,終於在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這一極具劃時代的偉大發現,使人類掌握了電磁運動相互轉變以及機械能和電能相互轉變的方法,成為現代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技術的基礎。法拉第的座右銘:“像蠟燭那樣為人照明,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法拉第傾其畢生探索科學真理,熱愛人民,真誠質樸,作風嚴謹,他的思想品質深深地紮根在了學生的心裡。

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動機。重視物理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唯一的基礎材料則是現實生活,教學活動必須圍繞著學生生活體驗、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便能順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規律,進而達到最終靈活較好掌握物理知識目的,可謂“一石二鳥”之良好效果。

高中物理教育敘事範文 篇2

——要善於發現新資源

安徽省東至二中物理教研組 方書昌

《緒言》是新高一的第一節課,這節課的教學要求之一是發展學生

對物理學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上課前我準備了許多教學資料,其中有幾個演示實驗。課堂上我演示預先精心安排的幾個有趣的演示實驗,演示實驗的目的是進一步與學生分享物理學的美妙與神奇,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物理的探究學習中去。當我在演示“碰撞球”的實驗時,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被集中到這5個小球上,都想一睹這幾個小球能產生什麼神奇現象?首先,我拉離了最邊緣的一個小球,我問全班的同學:“猜想會發生什麼現象?”學生中有人議論著會發生什麼現象,我沒有急於表態,我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當我放開哪個小球后,學生的表情各異,有高興的說猜中了、也有困惑不解的,學生的腦海裡產生了許多思維矛盾和衝突,我觀察學生的眼神,都好象期待著能再睹一次這個現象,我又演示了一遍剛才的實驗現象,這下同學都看清了,好象沒問題似的。至此,按照原先的教學設計,我準備開始推出下一個精彩的演示實驗,突然,學生中有人提出:“老師,讓兩個小球去碰另外三個小球會是什麼結

果?”,這個聲音突然間好象喚起了全班同學的思考和新的好奇,接著是齊聲的要求:“是呀!看看會是什麼結果”。我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多好的主意呀,機會來了,這是一個很好的課程資源。記得在新課程培訓中,專家一再指出:課堂是一個無限的動態課程資源,學生是創造課程資源的寶庫,教師要有課程資源的強烈意識和敏銳的課程眼光。我下意識地要打破老師做學生看的哪種傳統教學方式,做為獎勵,我提議由最先提出這個想法的同學來演示這個實驗,這位同學非常高興地走上臺來,面對全班同學進行演示,演示剛一做完,又有幾個同學提出:“如果讓3個、4個”,同學都爭著要上來親自演示,體驗實驗的樂趣。 課堂生動,學生興趣盎然。

教材是我們最主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在課堂中隨時都有

非常奇特的課程資源湧現出來,做為課程的主導者——老師,關鍵是要有一雙能發現課程資源的眼睛,隨時去捕捉課堂中突如其來的課程資源。 對於一堂現實的物理課,無論你做了多麼充分的準備,總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無法意計的事情。學生是天真的,有時學生興奮點可能與預定的教學目標不一致,甚至因為學生“口無遮攔”,出現“不太和諧”的音符,當我們在教學中面對這些問題時,是責怪學生多嘴呢?還是有“妙招”?這是新課程教學中對教師提出的挑戰。學生說的多,問的多,教師發揮的就越好,學生得到的知識就越多。一堂課如果缺少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與配合,教師站在前面講課,也真是索然無味。

當然,做為一個老師不可能總等待課堂上能自發地產生你所需要的課程資源,而是要主動地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思維的情景,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你的課堂教學中來,通過老師巧妙的啟發引導,再加上老師敏銳的課程資源視覺,就能輕鬆自如地駕馭課堂,總有奇特的課程資源被你發現和利用。

高中物理教育敘事範文 篇3

高中物理課的匯入,是每節課的的開始。如何抓住學生的認知需求和規律,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質疑釋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有效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建構,這是從教學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學藝術。為此,我在教學中就選擇課堂引入這一環節進行嘗試,也收集一些課堂例項,並整理為以下體會和案例,與大家共同探討

利用設疑思考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這節課的匯入時,設定以下三個小問題:(1)在很平靜的水面上,船頭垂直指向對岸具有一定速度的小船的運動軌跡?(2)將船的動力關閉,船頭垂直指向對岸放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的運動軌跡?(3)如果船頭指向不變且有一定的速度,同時行駛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會怎樣運動呢?軌跡如何?前兩個問題僅是鋪墊,我讓學生猜猜小船將如何過河,畫出軌跡(我用小船的模型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想法)。學生非常踴躍,結果出乎我的預計,學生提供的方案各有說詞,爭執不下,主要分歧在船頭的指向和小船的軌跡。這是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我興奮了,能從這裡入手將這幾種方案的是非講座分析清楚,本節課的重、難點合運動與分運動的獨立性、向量性就得到了突破。

總的說來,課堂匯入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設計以啟用課堂、增強教育教學效果。

高中物理教育敘事範文 篇4

一節課的引入正是本節課的知識建構的開始,如何抓住學生的認知需求和規律,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質疑釋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有效幫助學生實現知識建構,這是從教學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學藝術。為此,本人在教學中就選擇課堂引入這一環節進行嘗試,也收集一些課堂例項,並整理為以下體會和案例,與大家共同探討

案例一:在《超重與失重》這節課的引入,我設計這樣兩個隨堂小實驗:(1)用一定寬度的紙帶(不能太細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錘的重力),拴住一個重錘,讓學生豎直提著並保持靜止,並給學生一個問題:不借助其他器材,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掙斷紙帶?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再讓學生親自實驗一下,就會看到,“迅速向上提升重錘或迅速下降時突然停止,紙帶斷了”,這個能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中,體會到在加速上升或減速下降的過程中重錘對紙帶的拉力超過自身重力,這就是超重現象,使學生在實驗中獲取感性的認識進而展開理性的思考。(2)準備一臺體重計(機械指標型的),請一位同學站在體重計上分別呈現靜止、下蹲、起立過程,另一位同學觀察體重計的示數變化(有條件的可用攝像頭將指標示數轉化為視訊,展示給全班同學)。先請同學預測再做實驗,結果是靜止時指標保持穩定、下蹲過程先減小再增大,起立過程先增大再減小。學生對示數變化的預測往往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教師可根據實驗體驗進行現象分析、過程分析、本質歸納(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應用拓展,這使物理知識來源於生活、源於有意識的實踐體驗,充分挖掘直接經驗和課堂生成的資源,體現物理教學以人為本,源於生活、走向社會。

案例二: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這節課的引入時,設定以下三個小問題:(1)在很平靜的水面上,船頭垂直指向對岸具有一定速度的小船的運動軌跡?(2)將船的動力關閉,船頭垂直指向對岸放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的運動軌跡?(3)如果船頭指向不變且有一定的速度,同時行駛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會怎樣運動呢?軌跡如何?前兩個問題僅是鋪墊,我讓學生猜猜小船將如何過河,畫出軌跡(我用小船的模型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想法)。學生非常踴躍,結果出乎我的預計,學生提供的方案各有說詞,爭執不下,主要分歧在船頭的指向和小船的軌跡。這是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我興奮了,能從這裡入手將這幾種方案的是非講座分析清楚,本節課的重、難點合運動與分運動的獨立性、向量性就得到了突破。

總的說來,課堂引入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設計以啟用課堂、增強教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