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2.88W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孩子的很多行為與心理是在父母的薰染下形成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供大家分享。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一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在對孩子細心觀察的過程中發現,音樂是兒童生來喜歡的。小孩出生不久,就能“欣賞”音樂了,他會聽母親哼著催眠曲而恬靜地入睡。再大一些,更喜歡聽各種優美的聲音。聽到節奏歡快的音樂,他會手舞足蹈;在吵鬧中,聽到抒情的樂曲,他也會漸漸安靜下來。兩三歲時,能用手腳隨著音樂做節奏動作。等到進了幼兒園的時候,他對於音樂的需求範圍來得更大,聽見人家唱歌,看見他人奏樂,甚至黃鳥兒在枝頭吱喳吱喳地鳴叫,微風把葉兒吹得嘩啦嘩啦地響,他都會留意傾聽。這一切樂的律動和歌的抑揚的曲調都會吸引他。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摹仿,不時地叫著唱著,哼著不成調的曲子。到了國小,更知道怎樣利用他那天賦的歌喉和節奏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音樂活動了。平日裡無論是遊戲、走路或休息,都本能地愛唱著歌,表現出音樂的律動。

陳鶴琴因此得出結論:喜歡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本能,音樂在兒童生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為此,他有意識地用音樂來豐富孩子的生活,其中,最讓孩子們感到其樂無比的是晚飯後的家庭音樂會。

陳家居住在上海寓所時,每天晚飯之後的一段時間,往往是一家人最熱鬧、最快樂的時光。這時候,七個孩子和爸爸媽媽聚在一間屋子裡。媽媽和大女兒秀霞彈琴,大家一起唱歌。唱中國歌曲,也唱外國民歌。一首唱罷一首又起,歌聲琴聲,匯成了一種和諧歡快的氣氛。有時候,孩子們要求爸爸表演。陳鶴琴就彈起那把從美國帶回來的曼陀鈴,唱超在英國曾同黑人一起彈唱過的民歌。孩子們或托腮靜聽,或輕輕哼唱。陳鶴琴的嗓子並不算太好,但他激情飽滿,唱得非常

投入,具有感染力。陳鶴琴說:“家庭中有了歌聲,如有了生氣一般,試想一個家庭,吃完晚飯後,父母子女團聚一室,同唱同歌,這是何等有趣的事情!一日之間,有了這種團聚,不但於精神上發生無窮的快樂,感情上也可更加融洽,所以家庭中不可沒有樂歌。”

總之,小孩子應有音樂的環境。今天,許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認識到音樂在陶冶情操、開啟智力、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壓抑限制孩子對音樂的慾望和需要,以及不顧幼兒身心特點、揠苗助長、扼殺興趣的做法也還是屢見不鮮的。願陳鶴琴的兒童音樂教育思想能夠帶給我們思考和啟迪。願更多的家長能順應和發展兒童的天性,讓音樂伴隨兒童健康成長。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二

善於發現,艱難供學。蘇步青是父母的第十三個孩子,小名尚龍。因為農村各方面條件差,前面的孩子死的死,送的送。連同蘇步青也只剩下一女二男。父親蘇宗善當時雖只40多歲,但因常年在水稻田勞作得了嚴重的風溼性關節炎。這自然給家庭的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生活艱難。母親蘇林氐偶然抱兒子串門,見到一位風水先生搖頭晃腦賺錢還容易,便建議手腳不便然而識文斷字的丈夫做風水先生,好歹也是個餬口的行當。蘇宗善聽妻子講得有理,便找來了一本風水書研讀。蘇步青在父親懷裡睜著黑溜溜的眼睛看著父親出神。蒙朧中似乎有一種神祕的力量召喚著他的心靈,其實那是一種求知慾、好奇心。只是他不知怎樣表達出來。直到一天晚上,父親背罷上句忘記了下句,兒子立刻信口背出了下句和以下很長一段。父親驚喜萬分,先是將兒子高高舉過了頭頂,繼而搓著手在屋裡走來走去,他感到兒子是自己的希望:蘇家振興有望了!於是給兒子起名蘇步青。父親拿過一碗水,讓兒子手指蘸著水,教兒子在桌面上畫,寫:山、水、田、土......一張小方桌,一盞菜油燈,一本風水書,成了兒子的啟蒙課本。母親不再抱怨耗油多,也不在意丈夫當不上風水先生。她感到兒子將來肯定比風水先生有出息。蘇步青7歲那年,一下成了牛背上的孩子。他得到一本殘缺不全的《三國演義》,連猜帶想,一邊放牛一邊看。夫妻倆商定:再窮也得供兒子讀書!父母心急如焚地籌齊了學費。第二天蘇步青穿著母親半夜燈下縫好的衣服,父親擔著米,懷裡揣著路上充飢的糠菜糰子和給兒子的幾個雞蛋,走一百多裡的山路,進了平陽縣第一高等國小。

含辛茹苦,決不放棄。平陽縣第一高等國小(今平陽縣中心國小),是有錢人孩子讀書的地方。學生們衣著講究。矮小黃瘦的蘇步青,成了同學們嘲弄和欺侮的物件。見他蚊帳有補丁,同學將他的鋪蓋扔出門,他只能睡在樓梯口。一次做夢從山上摔下來,原來是自己滾下樓梯。這時他多麼想念溫暖的家呀!但他想起父母期待的眼神,知道放牛不是長久之計,沒敢回家。同學不與他玩,他一個人,身處縣城,恰逢圩日,他情不自禁走街逛市。許多他從沒見過的事成了他心中的問號:包子裡還有菜與肉?狗皮膏藥怎麼可治病?油條怎麼一點點面可以發成這麼大?因為想著這些新奇的東西,他開始完不成作業,遲到曠課,常常被懲罰一連幾小時立壁角。因此他三年中都是最後一名。這時有人勸蘇宗善:“兒子讀不好書,讓他回來。你家經濟那麼困難,何必花那冤枉錢!”“不,他能讀好的!”蘇宗善堅定地回答,“只是還沒有碰到可以開他竅的老師!”假期他與兒子談心,將兒子轉到新辦的平陽縣第三高等國小。

入學時教國文的謝先生看到一篇作文,不相信出自於小小的蘇步青之手,這種懷疑傷害了蘇步青的心。一直到五年級下學期,學校來了一位地理老師陳玉峰。老師告訴他在宇宙中地球不過像粒沙子。他驚奇極了,迷上了地理課。老師耐心地回答他沒完沒了的提問,使蘇步青與陳老師

越來越接近。老師還給他講了同樣是農家孩子同樣被同學看不起的牛頓的故事。蘇步青從此奮發,立志向牛頓學習,此後年年頭榜。陳老師也成為他永志難忘的恩師。1931年,他從日本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回鄉探親,他在人群中看到陳老師,立刻恭恭敬敬將老師請到上座:“沒恩師教誨,學生不敢奢望有今日。”老師笑說:“有這樣的學生,也算不枉度一生。”最後蘇步青僱了小轎,隨行30裡,將老師送回家。

蘇步青1920xx年考入溫州浙江省第十中學(現溫州一中)。蘇步青沉醉在1320xx年浩瀚的歷史煙海裡。紮實的文史基礎為他獻身數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一直到蘇步青名滿世界,他堅定認為:一個人的素質是渾然一體的,天地間智慧更是融會貫通的,他的吟詩填詞,出口成章,對調節思維方式開拓思維空間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他反覆告誡理工科學生要培養文史修養。 憂國為國,獻身數學。蘇步青中學二年級時,省十中來了位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滿腔熱血的數學老師楊霽朝。“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位都有救亡圖存的責任!要救國就要振興科學發展實業,就要學好數學!”他的一席話將蘇步青說得熱血沸騰。他繼而引入正題,說明數學是一切科學技術的基礎和對國富民強的巨大作用。這奠定了蘇步青獻身數學的志向。

從此他迷上數學。15歲的他,每道題一步步推導、演算、論證。他越來越覺得數學像一級級臺階,通向高深奇妙的境界。老師讓學生測山高,計算田畝,做趣味數學題,使蘇步青趣味盎然地在數學的山路上疾步攀登。蘇步青三年級時調來洪彥遠校長,見各科老師都推薦蘇步青為榜樣,覺得奇怪,便親自到蘇步青班教幾何。三角形一個外角等於不相鄰的兩內角之和這道證明題,蘇步青就用了二十四種方法證明,使校長深深欣賞這位學生。快畢業時省教育廳突然取消為第一名免學雜費膳費。這給蘇步青帶來了生活問題。校長調走前叮囑新任校長,無論如何要培養蘇步青。校長調至教育部,特地寄來二百大洋,讓他東渡扶桑。當時蘇步青一句日語都不懂,報考日本高等學校,必須過日語聽、讀、寫、講等關口。蘇步青向房東老大娘學日語,三個月後考入東京高等工業學校,考分第一。後入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他為讀原著幾何學,便到教堂從當教徒入手,學義大利語。也用了三個月,他能看原著。

1920xx年3月蘇步青在帝國大學畢業,4月直上研究生。期間他有41篇仿射微分幾何影射微分幾何研究論文,發表在日、美、英的數學刊物上。回國後他任浙大教授、數學系主任、浙大教務長...... 1951年籌建中國科學院數學所,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他到復旦大學任教、任教務長、副校長、校長等職。1982年出版《仿射微分幾何學的研究》一書。為數學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三

美國新總統布什提名趙小蘭擔任新政府勞工部長,並獲得參議院通過,趙小蘭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擔任內閣部長的美籍華人。趙小蘭的經歷,被認為是最成功的美國故事之一。而趙氏家族將中國優秀傳統與西方社會的管理方法結合的家庭教育方式,更被僑界推崇備至。“沒有那樣成功的家庭教育。很難有趙小蘭今天的成就。”一些苛刻的媒體談及趙小蘭的成功時也無不讚揚道,“趙小蘭那種不亢、不卑、帶有適度的矜持與華裔尊榮的氣質,來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老布什在任時曾對太太芭芭拉強調,應該向趙家學學怎樣教育孩子!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早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曾任交大美洲校友會董事長,現任美國福茂航運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成為航運財經界的名人。

1963年,趙小蘭隨父母移居美國。趙小蘭回憶說,許多年以前,她年輕的父母充滿希望與夢想,離開了戰亂中的故土。三年之後,她才得以與父親重逢。當時,她與母親和妹妹一起,乘貨

輪目睹自由女神像,進入紐約港,來到了美國,他們打三份工,母親經常為生計擔憂,一家人都思念遙遠故鄉的親人。“我開始上三年級,一個英文單詞也不會,每天我就把黑板上的所有內容抄下來。”趙小蘭說,每天晚上,辛苦工作一天的父親要把所有內容譯成中文,讓她明白課程的內容。趙家雖然富裕,但孩子卻多半進公立學校。每天早上鬧鐘一響孩子便自覺起床,由姐姐帶頭趕校車上學。孩子們在外的花費,不論大小,都要拿收據回家報帳。趙小蘭念大學時還向政府貸款,靠暑假打工還錢。但對孩子的學習,父母從不含糊:“你們要學東西,絕對不省。只要既然說要學,就有責任學好!”趙小蘭多才多藝,能打高爾夫球、騎馬、溜冰、彈得一手好琴,都得益於特殊的家庭教育。趙家雖然有管家,但父母仍然要求孩子自己洗衣服、打掃房間。閒暇時,還要六個孩子分擔家裡的瑣事。每天早晨上學之前,她們要檢查自家游泳池的裝置,撈掉髒東西。週末,則要把兩英畝大小的院子裡的雜草和蒲公英拔掉。很難相信,趙小蘭家門前長達120英尺車道的柏油路,是幾個姐妹自己鋪成的。晚餐之後,趙家極少開電視,母親跟著孩子一起讀書,父親處理公務。他們每年安排兩次全家的旅遊,從選擇地點、訂旅館房間,乃至吃飯的餐館,完全由孩子負責。每個星期天,午餐後的點心時間,則舉行每週一次的家庭會議,每個孩子說自己新的想法、收穫、提出計劃,當人們驚訝趙家姐妹的紀律與服從的時候,要知道那是經由親子間充分溝通所獲得的共識,如同她母親所講“家園!家園!這個園地是一家人的,每個人都有責任!”趙小蘭的母親朱木蘭女士,在50多歲以兩年全勤的紀錄,獲得了碩士學位。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篇6:

愛迪生8歲那年上學了。他不僅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才能,反而常常會使老師恩格爾深感不快。有一次上算術課,老師在講解數學題,愛迪生突然向老師發問?quot;老師,2+2為什麼等於4?”老師覺得愛迪生又笨又調皮,他反問道:“不等於4難道等於5?”愛迪生很想弄明白數字的奧祕,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問老師:“2+2為什麼不可以等於5呢?”老師恩格爾大為惱火,他厲聲訓斥道:“愛迪生,你故意搞亂,給我滾出去!”愛迪生遭到責罵,委屈地奔出教室。

愛迪生回家後告訴媽媽:“媽媽,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師卻罵我。”媽媽聽了兒子的敘述很是生氣,他找到學校:“恩格爾先生,你作為一個教師太不瞭解學生的心理。”恩格爾說:“我只管教書,不管什麼學生的心理”。愛迪生母親說:“你這樣教孩子,孩子怎麼學得會?”這位老師帶著愛迪生到一位有名的醫生那裡,請他檢查一下愛迪生的頭腦,因為愛迪生的腦袋是扁的。這位醫生檢查後說:“裡面的腦子壞了。”恩格爾告訴愛迪生母親:“你的孩子又笨又調皮,不管我怎麼教,他都學不會。我不願意教這樣的學生。”

結果,愛迪生離開了這所學校,由媽媽教他讀書。愛迪生母親曾經當過國小老師,是個知書達理的人。他給兒子講文學、歷史,講許許多多科學知識。當同齡的孩子還在讀童話的時候,愛迪生已開始閱讀《英國史》、《大英百科全書》等大部頭著作。在母親的辛勤栽培下,愛迪生的求知慾越來越強,他一邊讀書,一邊在地窖裡建起了一個小實驗室。雖然家境貧寒,他沒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接受系統的正規教育,12歲那年到火車上當了一名報童,但母親已在他幼小的心田裡播下了科學的種子。經過長期刻苦鑽研,他終於成為最著名的大發明家。他一生為人類貢獻了一千多項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