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通用16篇)

欄目: 工作計劃書 / 釋出於: / 人氣:2.76W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 篇1

一、主題的確定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通用16篇)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普遍存在動手能力差的問題。對生活中一些簡單作物的栽培與管理缺乏一定的瞭解和實踐,對社會基本運作方式缺乏認識,缺少社會生活經驗。

綠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雜糧之一,綠豆的發芽,週期短,見效快,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可適於在家庭或學校進行發芽實驗,讓學生親自觀察實驗結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小豆芽》主題的確立,就是從學生生活中最簡單的綠豆發芽切入,通過學生實踐種綠豆,體驗營銷過程,進而產生種植興趣為線索,展開系列實驗、調查實踐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學習綠豆種植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嘗試掌握種植小植物的基本技能;

2、瞭解"綠色食品"的加工製作及保鮮技術和一些農副產品的貯藏與加工技術,進行綠豆芽銷售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3、通過綠色食品的研究,培養學生具有獨立制定研究方案的能力和自主獲取資訊的能力,養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態度和能力,具有較強的探究意識。

4、通過出售綠豆芽活動,進入社會情境,接觸社會現實,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等途徑,使學生理解社會基本運作方式,人類生活基本活動,積累社會生活經驗。

三、活動內容

本次主題活動共設計《種植綠豆》、《出售綠豆芽》、《綠色食品探密》、《綠色行動》等四個活動專題。其中《種植綠豆》是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掌握綠豆的種植方法,瞭解對比實驗的方法;《出售綠豆芽》是教師引導學生設計綠豆芽的營銷方案,讓學生在體驗綠豆的銷售過程中,積累社會生活經驗;《綠色食品探密》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研究方案,在調查、訪問、上網查詢資料等活動中瞭解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有關綠色食品及保鮮技術的相關知識,並能撰寫出相關主題的調查報告;《綠色行動》是在學生已掌握種植綠豆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自己種植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花卉、蔬菜),在種植中瞭解一些家用工具及農用工具的使用與保養方法,知道安全操作。通過此項活動,開拓學生的知識領域,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四、活動實施:

活動一:種植綠豆(2課時)

活動目標:

1、學習綠豆種植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學會用"水生法"或"播種法"種植綠豆,初步瞭解種子生長所需要的條件,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也為掌握種植技術奠定基礎;

2、瞭解對比實驗所需要的條件,掌握實驗方法,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在觀察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及隨時記錄的學習習慣。

3、展示綠豆的發芽成果,養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態度和能力。

活動過程:

教師講解、演示"水生法"種植綠豆和"播種法"種植綠豆的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

教學建議:最好教師與學生都進行種植綠豆的對比實驗,第一可以提供給教師最直接的實驗結果,第二,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師生的平等,有利於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2、學生在家裡進行對比種植綠豆實驗;一個盆用"水生法"種植綠豆,一個盆用"播種法"種植綠豆。有條件的也可在學校進行,統一管理,同一時間觀察,這樣,對比實驗的可信度會大大增加。

3、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觀察這兩種實驗的結果,如:出芽時間,芽葉的形狀,根莖的形態等,並可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寫出觀察日記

4、綠豆出芽後,以展覽會或交流會的形式,讓學生彙報觀察結果及活動體驗,對學生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引導學生進行新的主題研究。

評價:評價方式可以以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家長評價為主,也可以讓每個學生談談自己在這一活動中的表現,然後全班選出表現最突出的學生進行獎勵。評價的側重點應以學生種植綠豆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和觀察記錄為主。

設計意圖:《種植綠豆》活動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這是以種植綠豆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活動二:出售綠豆芽(2課時)

活動目標:

1、通過以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綠豆芽的銷售,瞭解銷售的基本程式及方法,在教師指導下,設計綠豆芽的銷售方案,初步理解社會基本運作方式,積累社會生活經驗;

2、通過銷售綠豆芽,在和他人接觸、交流中,體驗銷售過程,懂得尊重人、體諒人;

3、鼓勵學生在體驗銷售過程中,產生求異設想與思路,增強探究慾望,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和探究意識。

活動過程:

1、銷售活動前,教師可指導學生設計綠豆銷售方案。

這個方案可以包括:銷售的任務,公關專案(市場擺攤、向小商販兜售或其他困難)人員分工、場合、地點、……

2、在銷售過程中與人接觸、交流,體驗銷售過程,並將這種體驗及時作以記錄。

3、銷售後,教師組織學生將銷售過程中的問題或體驗進行交流,並將學生在銷售中生成的其它問題引導學生他們展開思路,形成活動主題。這裡應讓學生了解"綠色食品"的加工製作及保鮮技術和一些農副產品的貯藏與加工技術的相關知識。

學生在聽講和發言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學會傾聽,學會提問,要重視培養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民主氛圍。

評價:可以將學生在出售綠豆芽的過程記錄和體驗記錄作為評價依據,教師可對能產生求異設想與思路的學生給予口頭或書面表揚,以此鼓勵學生新的想法和創意,努力激發學生參與研究活動的熱情,並在學習中積極實踐、勇於實踐創新。

設計意圖:國中生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的基礎,對周圍的世界已形成了初步的認識,《出售綠豆芽》活動,就是要把學生認知為主的生活與體驗為主的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嘗試、體驗等各種實踐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形成基本的社會生活能力

活動三:綠色食品探密(2課時)

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獨立設計、調查研究方案,學會用調查、訪問、上網查詢等方法來收集並整理綠色食品相關資料,通過問題探究,體驗到研究的樂趣,並能自主地撰寫有關綠色食品的研究報告,得出結論,培養學生資訊整合的能力。

2、通過在探究綠色食品的活動中與其他學生的合作、交流,彙報研究過程的體會與心得,大膽地向他人彙報自己的研究成果,養成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態度和能力。

活動過程:

1、可根據學生的選題情況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小組劃分,選出組長,並根據小組成員的意願,選擇適合自己或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確立為小組的研究主題。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制定課題研究計劃。

教學建議:小組活動是綜合國中實踐活動最基本的組織形式。鼓勵國中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小組的構成由學生自己協商後確定,教師不過多介入他們的選擇,小組成員的組成不限於班級內,為使實踐與探究走向深入,允許並鼓勵各班之間,不同年級之間,甚至不同學校,不同地域之間學生的組合。

2、教師在學生對選題進行調查研究之前,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調查研究方法的簡單培訓。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調查法,調查法的主要步驟有哪些,並要具體介紹一些主要的調查方法,如訪談、觀察、測驗等。對於訪談的方法,建議學生在訪談前,要注意做好相關知識的準備,對於有特定目標的訪談,要準備一份詳細的採訪提綱,要與計劃採訪的專家或單位取得聯絡,爭取獲得人員的協助和必要的資料,保證採訪的順利進行;在調查採訪過程中,要注意禮貌,遵守被訪者規定,做好訪談記錄,填寫"訪談記錄表"。

3、教師要提示學生外出活動時注意安全問題。

4、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訪問與調查,教師可以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適當的指導。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網際網路等進行資料的查詢。在研究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並將收集的資料進行整合,完成調查研究報告,還可以讓學生以《我的收穫》為題,寫一篇小短文。

5、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安排彙報程式。可以是個人自由發言,談個人在整個活動中的體會和收穫。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彙報,彙報的內容不僅僅包括研究成果,還應該包括整個活動的過程,組員的參與程度,活動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克服的,活動的收穫等。在彙報時,儘量將本組所收集的各種文字、圖片、聲音、影像資料都向同學們展示,以供大家分享。彙報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鼓勵創新,既可以是成功的經驗,也可以是失敗的體驗。

評價:評價的內容可以是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合作精神:是否樂於助人、主動與同學配合、認真傾聽同學的觀點和意見,為小組的學習做積極的貢獻等;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進行評價:如:查閱資料、實地觀察記錄、調查研究、事理材料、運用工具等方面。

評價的方式可以是表格式評價、等級評價等,體現研究性學習的價值取向,促進研究活動目標的達成。

設計意圖:《綠色食品探密》活動的設計是在學生勞動實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綠色"進行研究,體驗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學習和掌握研究的方法。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也是綜合實踐活動生成性的集中表現。

活動四:綠色行動(1課時)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掌握植物(花卉、蔬菜)的栽培技術,初步學會家用工具或農用工具的使用與保養方法,知道安全操作;

2、在種植花卉、或蔬菜活動中培養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收穫期間,將種植成果服務家庭,奉獻社會,願意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活動過程:

1、教師、家長或學校在活動前,為學生提供喜歡的植物或種子,讓學生選種進行種植和管理。在這期間,教師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放任學生,而應把自己的有效指導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2、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經驗成果交流,讓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或師評。

3、學生學會了簡單花卉或蔬菜的種植技術,服務於家庭或社會。

4、教師可引導學生針對《小豆芽》活動過程及心得體驗寫一篇感想。

評價:可採用家長與相關人員(專家、技術員、服務人員)評價的方式進行。

設計意圖:《綠色行動》活動的設計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而開放和實施的,它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而對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對學科的邏輯體系的超越。具體實施中,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於核心地位,為其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

五:活動評價

評價提示:

《小豆芽》的評價要在每個專題活動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評價,可將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態度表現、取得的實踐成果等,以有效的形式加以呈現。評價的重點是指導學生實踐方法的改進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參考資料】

"生豆芽"步驟和方法

1、選豆:清水洗淨,洗時注意將全部漂浮的綠豆全部去除,這些是未成熟或者已經變壞的豆子,它們的發芽率很低。

2、準備容器:托盤、缸或大塑料盒,或其他容器(材料無所謂,乾淨無油即可,底部可排水)。

3、種植:鋪一層約5釐米厚度的乾淨沙子,將洗淨並已泡至膨脹開裂的開口子在沙子上均勻地鋪上一層。豆子上再均勻覆蓋一層乾淨沙子,厚度約為1釐米即可。沒有沙子的,可在豆芽上邊放一塊溼布,布上面放重物,越重越好,這樣長出來的豆芽比較粗。

4、每天澆水數次,保持溼度。

5、數天後豆芽就會鑽出來。在清水中將沙子洗去即可。

技術要點:

1、生豆芽的容器不能有油。

2、清洗時去掉壞豆。

3、要維持足夠的溼度,容器排水狀況要好,還要讓豆子泡在水中。

4、豆子見陽光,馬上就會變綠。覆蓋沙子可以避免陽光,也可以用蓋子蓋住容器。

5、豆子發芽以後生長很快,因此,收穫要及時。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 篇2

一、課程目標

1. 重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意義,在體驗反思的過程中不斷增進對自己的瞭解,從中發現人生的意義。

2. 在同一主題下針對不同能力,興趣愛好和需求而設計多元活動內容,給學生個別發展的學習機會。

3. 強調學生在真實生活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表現自我和驗證學科學習內容。

4. 運用校內外的多種資源,整合學科知識。

二、課程原則

(1)以研究性學習方式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方式;

(2)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尊重學生基於自己的需要、動機和興趣所選擇的活動內容與方式;

(3)採用彈性課時制,做到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

(4)鼓勵並支援學生髮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加強學校、家庭與社群三者之間的聯絡。

三、課程評價:

1、評價的物件:由學生,教師和課程本身三部分組成。

2、評價的方式:採用多元化的評價。

3、對課程的評價:學校行政、教師和學生三部分合成。

4、對學生評價:採用形成性激勵評價。為每一個學生設定“綜合實踐活動袋”,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學習成果:手工、勞技、科技作品、調查報告、專題研究論文等;

(2)多元評價:以學生的自我評價為主,允許學生對不滿意的他評進行重新學習直至獲得滿意的他評為止。

5、對教師的評價:由學校行政和學生評價兩部分合成。

四、工作重點

(一)、強化理論學習,貫徹聽評課制度

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任課老師的培訓,鼓勵任課老師根據各自學科開發出一些有意義、學生感興趣的綜合實踐活動。組織教師繼續認真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框架結構》等,通過學習、討論、交流體會,使教師及時瞭解課改動態,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內涵。通過教育觀念的改變,使教師能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投入到綜合實踐活動中來。

高度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教學,做到科學、務實、創新,既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理念的轉變,又使學生能在課堂上學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走向創新。培養出綜合實踐活動學科骨幹教師,讓其發揮帶頭示範作用,積極參加各級課堂教學評比。

(二)、根據實際,合理確定活動內容

1、從日常生活中生成。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生活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如原來愛吃肥肉,現在都偏愛吃瘦肉了;原來愛吃新鮮蔬菜,現在愛吃野菜了。這些生活中的細微變化,也都能成為活動主題。這些活動的開展,貼近學生生活,實在易行。以往的活動脫離學生的生活太遠了,忽視了現實生活這寶貴的資源,使學生的生活“沙漠化”。

2、從學科中生成。

綜合實踐活動雖然不同於學科課程,但也不是與學科完全分開、割裂,可以大膽與各科教學結合起來,將學生所學的學科領域的知識,會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同時,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各科領域的學習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從中外節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許多中外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此外還有愚人節、父親節、母親節等有特定意義的節日。這些節日,也都能成為一個活動主題。如愚人節到了,同學們也紛紛趕時髦,相互開開無傷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對愚人節的來歷和意義卻一無所知。據此可引申出一個活動主題。另外,也可讓學生對中外的節日進行對比。

4、從生存環境中生成。

學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時每刻都在與周圍環境進行資訊交流。我們應充分注重環境的功能,挖掘身邊的資源。

學生一旦確立了自己所關注的研究課題,只要環境許可,隨時隨地都能進入一種活動狀態。它能激發學生主動生成一種對知識的渴求,強烈的求知慾望,主動獲得一種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過程中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體驗。學生將伴著濃厚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活動中去,會覺得快樂無比。

(三)教師備課與學生作業兩手抓

教師做到無備課不準上課,備課要做到先周備,並且要詳實可用,還要有活動記錄、活動總結。作業設計要科學合理,要從拓展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出發,全員參與,認真批改。作業每次都要設封面,封面上要有主題有時間、學校、班級、任課教師;每次作業紙張要統一,要有學生制定的活動計劃,作業最後要有活動感受或是評價。

(四)確保活動時間,加強過程管理。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要始終關注學生的成長、親歷過程,注重學生的內心體驗和自主構建,視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們要注重活動的過程,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為此,我們應選擇“小而精”,簡便易行的主題。教師要積極幫助學生從其生活世界中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和內容,要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並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有創意地活動。

(五)、評價制度

本學期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制度納入教科研的管理,實行動態化評價和管理,即對活動的全過程進行過程督導和評價,包括計劃制定、活動實施、總結、課時落實、聽評課等各個方面,力求通過科學的評價,全面促進活動質量,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 篇3

一、活動目標:

1、組織學生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2、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提高通過探究活動來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3、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生活自理的態度,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習慣。

二、活動內容:

1、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組織開展以“實驗探究”、“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為核心的科學探究活動及技能活動。

2、利用課間操、升旗儀式、重大節日、法制報告等方面的活動,教育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遵守學生守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學生的組織觀念和集體觀念,增強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和社會責任感。

三、教學方法及措施:

1、認真組織教學,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按計劃實施教學活動。

2、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3、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 篇4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該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

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而這種教育功能的實現要求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有正確的目標定位,先進的教育理念,適宜的實踐主題,良構的實施環境和發展性的學習評價。

二、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通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資訊科技、社會生活、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三、學生分析

中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各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五、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反對通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在評價時應重過程輕結果,特別要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應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

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 篇5

一、指導思想:

英語綜合實踐課程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擴充套件學生知識突破,課堂教學和教材的時間、空間以及資料範圍的限制,引導學生直接潛入知識的海洋去尋求各種珍寶。使學生的智慧、個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展露和體現。為此,我們學生所能接受的節奏,以促進學生全面、主動發展為本,以提高全體學生的英語素質為綱,做到All for students, for all students and for students all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有效的課外活動,從小培養學生對英語及英語學習的興趣。

2、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的提升。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聽說讀寫全面發展。

4、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日後學習英語打好基礎。

三、活動內容:(每次確定一個主題)

1、進行課文朗讀訓練。

2、討論英語學習方法,讓學生用英語去表達,根據話題,進行討論,編對話及表演。

3、英語詞彙大比拼訓練。

4、自由對話(用英語交流)。

四、活動要求:

每位同學必須按時參加興趣小組活動。在活動中積極參與,團結協作。

五、活動措施:

1、充分利用點讀筆進行朗讀訓練,並積極開展朗讀比賽。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 篇6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四班共有39名同學,因為學生來源複雜,基礎不一。所以雖然是高年級學生,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在本學期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二、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群服務、社會實踐四部分內容。

總的指導思想:一是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為指導,積極探索課程改革新路,著眼於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現狀,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培養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辦學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責任感;拓展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並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為學知識、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臺,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動目的要求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絡。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群服務,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群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瞭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進行課題實驗和課題研究等。在廣泛的調查、採訪和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各種知識,撰寫實踐性的記錄和報告、論文等。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資訊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資訊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資訊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並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搜尋,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五、實踐途徑和活動安排

我們將在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社會實踐三部分內容中篩選出一些有價值的實踐活動以競賽或專題彙報的形式展開,再綜合生成出一些專題實踐活動,其具體安排如下:

研究性學習:嘗試以研究性學習為重點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培養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活動側重:留心周圍的一切,善於觀察與思考,從生活中產生問題,轉化成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採集資訊,處理資訊,參加社會實踐,解決問題

社群服務:參加社群服務,定期為環保做力所能及的事,並能做好宣傳工作,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活動側重:綠色環保、慰問孤老、建立知識宣傳、衛生清掃等志願服務活動

社會實踐: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為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提高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本學期開展的社會調查活動是:《走近中秋》。

活動側重: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瞭解祖國日新月異的計劃,瞭解經濟改革的情況,瞭解我們的國情情況。

六、活動措施和注意事項

1.課題的選擇力求從本地資源入手,從培養學生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行全盤考慮,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覆的論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

2.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4.注重與其它學科領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實效。

5.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開發具有學校特色、本地資源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內容,與教導處、德育處聯手,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6.努力探索對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活動情況的評價機制,注重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7.努力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活動評價方面

1.注重過程性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生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的深淺、經歷的狀態。因此,我們要認真搞好每次活動,不搞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以學生的真實體驗、具體收穫為目標,多角度,多層面的合理、客觀地評價學生。

2.注重多元化評價。教師對學生活動評價就注重多元化評價。採用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班級互評、請家長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在評價的內容上,應分別從能力、知識、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市區教研室教學教研工作精神為指導,根據區教育局教研室中學組本學期工作思路,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本學期工作,圍繞“穩步推進課改和提升教學質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課堂為陣地,紮實地開展教學研究。

努力提高全區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常規管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質量意識,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育教學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工作目標

1、深入反思前一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現狀,再次深入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進一步科學地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和任務,確定下一階段工作的任務和重點。

2、建設和完善“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網站,充分發揮網站的指導、交流平臺功能。

3、成立區級中心教研組,健全全區學科教研網,建立全區綜合實踐活動學科骨幹教師檔案。

4、配合普教科,規範和創新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常規管理方式。

5、加強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課堂教學質量主題月”活動。

6、積極探索學生評價方法,健全學生評價體系。

7、組織好教師活動方案的評比活動和學生的技能創新大賽。

8、做好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業委員會工作

9、全面完成各級各類各項教研工作目標。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學習課改理論,再反思課改行為

加強對課改理論的再學習、再認識,組織一次有代表性的學科骨幹教師參入的以“再學習課改理論,再反思課改行為”為主題的研討活動。深入反思前一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現狀,再次深入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進一步科學地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和任務,確定下一階段工作的任務和重點。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穩步、高效地推進。

2、建立學科資訊交流的平臺,健全學科教研網

建設和完善“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網站,充分發揮網站的指導、交流平臺功能。成立區級中心教研組,健全全區學科教研網。

以專題研究為載體和驅動力,定期開展理論學習和專題研究活動,建立骨幹教師發展檔案,成立區級中心教研組。充分發揮現有的學科骨幹教師的作用,為骨幹教師定目標、分任務、給機會、搭舞臺,為他們的成長創造有利條件。發現和發展一批新的骨幹教師,組建相對自由的研究團隊,合作研究,分享經驗,溝通訊息,共同發展。

3、配合普教科,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抓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規範和創新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常規管理方式

要反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和實施的基本理念,指導學校正確的實施。各校要高度重視教師的配備,高度支援教師活動的參入,高度關注課程實施的過程和效果。本學期將對全區所有國中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情況進行檢查,並以此撰寫專題調研報告,向相關部門彙報。

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學科領域的關係,努力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與“創新素質實踐行”緊密結合的新形式。

4、加強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課堂教學質量主題月”活動

課堂教學是推進課程改革的主陣地、主渠道,加強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是穩步推進課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核心。12月份,作為全區“課堂教學質量月”活動的一部分,區教研員將在區中心教研組研討的基礎上,在吳家山第三中學試講一節研討課,重點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①三維教學目標的制定及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設計的導向作用;

②教與學方式的適時選擇;

③課堂教學的評價。

5、積極探索學生評價方法,建立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

各校教師要在平時教學中,注意積累學生活動中的各類原始資料。積極探索學生評價方法,建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

6、組織好教師活動方案(案例、論文)的評比活動和學生的技能創新大賽

教學評優活動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各校教師要積極撰寫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案例、論文,於20_年1月10日前交區教研室。

全市中學生技能創新大賽。是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一次大型活動,各校要認真對待這項競賽,結合此項活動搞好課外活動和培優工作。區級選拔賽於10月13日前報名,10月16日舉行(地點另行通知)。市級競賽10月29日進行。

7、做好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業委員會工作

重新對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業委員會會員進行登記,發展一批新的會員。籌備、召開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研討會。作好專業委員會活動的的宣傳工作。

四、個人專業發展計劃

1、建設和完善“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網站,充分發揮網站的指導、交流平臺功能。

2、積極參加市編《勞動與技術》教材的修訂工作。

3、撰寫一篇全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現狀調研報告。

4、建立和完善個人專業發展檔案。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 篇8

一、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思想,實施素質教育,更好的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實踐的能力,帶領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社會活動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情感等方面的體驗。活動課程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和真實的社會環境,並有一定的研究難度和研究意義。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學情分析

我任教的六年級三個班的學三百多人,學生在過去的幾年中參與研究了許多課題,有一定的研究經驗,對於研究新鮮事物很感興趣,本學期配合日照提倡的文明主題教育學生做一個文明公民。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學生對自己身邊的環境瞭解的更加透徹。

三、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使學生了解日照的人情風物文化,關心父母的工作環境,關注生活,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熱愛生活。配合日照大力提倡的文明城市主題,教育學生做一個文明人。

2、在能力方面:

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通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日照的名人,關心日照的未來,關注周圍環境。

四、教學措施

1、教學方法採用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把模仿、體驗、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網路學習、社會實踐等方式融合好,使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過程成為手腦並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過程。

2、瞭解和研究學生,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絡。努力創造條件,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學習,進行自主探究,儘可能注意個性的培養,指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獲得成功,並分享成功的快樂。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 篇9

一、課程目標

1. 重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意義,在體驗反思的過程中不斷增進對自己的瞭解,從中發現人生的意義。

2. 在同一主題下針對不同能力,興趣愛好和需求而設計多元活動內容,給學生個別發展的學習機會。

3. 強調學生在真實生活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表現自我和驗證學科學習內容。

4. 運用校內外的多種資源,整合學科知識。

二、課程原則

(1)以研究性學習方式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方式;

(2)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尊重學生基於自己的需要、動機和興趣所選擇的活動內容與方式;

(3)採用彈性課時制,做到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

(4)鼓勵並支援學生髮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加強學校、家庭與社群三者之間的聯絡。

三、課程評價

1、評價的物件:由學生,教師和課程本身三部分組成。

2、評價的方式:採用多元化的評價。

3、對課程的評價:學校行政、教師和學生三部分合成。

4、對學生評價:採用形成性激勵評價。為每一個學生設定“綜合實踐活動袋”,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學習成果:手工、勞技、科技作品、調查報告、專題研究論文等;

(2)多元評價:以學生的自我評價為主,允許學生對不滿意的他評進行重新學習直至獲得滿意的他評為止。

5、對教師的評價:由學校行政和學生評價兩部分合成。

四、工作重點

(一)、強化理論學習,貫徹聽評課制度:

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任課老師的培訓,鼓勵任課老師根據各自學科開發出一些有意義、學生感興趣的綜合實踐活動。組織教師繼續認真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框架結構》等,通過學習、討論、交流體會,使教師及時瞭解課改動態,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內涵。通過教育觀念的改變,使教師能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投入到綜合實踐活動中來。

高度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教學,做到科學、務實、創新,既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理念的轉變,又使學生能在課堂上學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走向創新。培養出綜合實踐活動學科骨幹教師,讓其發揮帶頭示範作用,積極參加各級課堂教學評比。

(二)、根據實際,合理確定活動內容

1、從日常生活中生成。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生活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如原來愛吃肥肉,現在都偏愛吃瘦肉了;原來愛吃新鮮蔬菜,現在愛吃野菜了。這些生活中的細微變化,也都能成為活動主題。這些活動的開展,貼近學生生活,實在易行。以往的活動脫離學生的生活太遠了,忽視了現實生活這寶貴的資源,使學生的生活“沙漠化”。

2、從學科中生成。

綜合實踐活動雖然不同於學科課程,但也不是與學科完全分開、割裂,可以大膽與各科教學結合起來,將學生所學的學科領域的知識,會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同時,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各科領域的學習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從中外節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許多中外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此外還有愚人節、父親節、母親節等有特定意義的節日。這些節日,也都能成為一個活動主題。如愚人節到了,同學們也紛紛趕時髦,相互開開無傷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對愚人節的來歷和意義卻一無所知。據此可引申出一個活動主題。另外,也可讓學生對中外的節日進行對比。

4、從生存環境中生成 。

學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時每刻都在與周圍環境進行資訊交流。我們應充分注重環境的功能,挖掘身邊的資源。

學生一旦確立了自己所關注的研究課題,只要環境許可,隨時隨地都能進入一種活動狀態。它能激發學生主動生成一種對知識的渴求,強烈的求知慾望,主動獲得一種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過程中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體驗。學生將伴著濃厚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活動中去,會覺得快樂無比。

(三)教師備課與學生作業兩手抓

教師做到無備課不準上課,備課要做到先周備,並且要詳實可用,還要有活動記錄、活動總結。作業設計要科學合理,要從拓展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出發,全員參與,認真批改。作業每次都要設封面,封面上要有主題有時間、學校、班級、任課教師;每次作業紙張要統一,要有學生制定的活動計劃,作業最後要有活動感受或是評價。

(四)確保活動時間,加強過程管理。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要始終關注學生的成長、親歷過程,注重學生的內心體驗和自主構建,視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們要注重活動的過程,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為此,我們應選擇“小而精”,簡便易行的主題。教師要積極幫助學生從其生活世界中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和內容,要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並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有創意地活動。

(五)、評價制度

本學期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制度納入教科研的管理,實行動態化評價和管理,即對活動的全過程進行過程督導和評價,包括計劃制定、活動實施、總結、課時落實、聽評課等各個方面,力求通過科學的評價,全面促進活動質量,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 篇10

一、指導思想:

為配合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積極推進中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適應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迅速發展的迫切需要,根據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基本精神,特擬定以下計劃。

二、年級基本情況:

四年級學生經過系統的學習,在知識、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與進步,他們對於課上的要求都能認真的完成,課堂上他們動手動腦都很積極,一些常規已經基本養成並且紀律也相對穩定,這些為新課程的學習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繼續學習進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礎。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三章:植物王國、京劇趣賞、神奇的機器。本冊教材既符合當代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經驗,又力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調查、測量以及評價等活動,進一步學習科學、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在體例上大膽創新,在教學內容上敢於突破常規,語言生動活潑,版面圖文並茂,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對自然界、對科學的學習興趣。教材中創設的“資訊窗”“他山石”“創新園”等導學欄目,把學生的處主學習、合作研究、激勵評價等有機地融為一體,為廣大教師和學生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能量和資源。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增強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習要求。

4、讓學生聯絡生活與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綜合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5、實現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追求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相融合的價值取向,真正地培養既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又具有樂觀積極的人文情懷的人,使學生不僅能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而且能認識自己;不僅使自己適應社會,而且能夠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創新。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5、注重學生對科學研究過程的親身參與及體驗。

6、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研究、激勵評價等有機地融為一體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 篇11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指導,在學習濱城區《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中的問題與建議》的基礎上,結合我校課程建設,圍繞“三條線、四大領域及非指定領域”的課程內容,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推進課程改革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二、班級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65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32人。該班總體情況良好,班內大多數同學學習態度端正,遵守學校規章制度。每個孩子都活潑可愛,有著很強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他們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慾強。但也有些學生學習懶散,上課紀律差,這就要我們教師多花點心思在這些學生身上。

三、活動內容:《誠信,我做起》、《保護眼睛,防止近視》、《低碳生活從我做起》《歡歡喜喜中國年》

四、活動目標:

1、通過《誠信,我做起》活動課的開展,以達到幫助學生理解誠信的內涵,培養學生的資訊收集能力,激發學生從小樹立誠信意識,將誠信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2、通過查閱資料,請教家長,老師知道用眼衛生的習慣,合理膳食可預防近視的原因,以及做眼保健操的好處,總結實踐收穫,並提出《保護眼睛,防止近視》的倡儀書,指導低年級同學進行用眼衛生。

3、知道低碳以及低碳生活的概念,提高在現實生活中實踐低碳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調查統計、參觀、蒐集和分析處理資料、撰寫研究報告的能力。瞭解倡導和實踐低碳生活的意義;激發學生主動宣傳和實踐低碳生活的熱情,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

4、通過《傳統節日》活動課的開展,使學生能正確認識文化的全球化,使學生更加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激發學生探究傳統節日的研究興趣。使學生了解關於節日的基本知識,培養他們勇於實踐,敢於探索的科學研究精神。

5、通過學生親身實踐,學會在實踐中探究,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的意識,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通過圖書和上網等渠道收集有關資訊,並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簡單加工處理的能力。通過小組自主參與活動,用科學的方法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使學生學會分享共同的勞動成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五、教學措施:

1、注意加強現場教學,教師要認真備課,選好地點,通過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操作示範,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並注意提供學生更多自己探索的機會。

2、加強與社會和學生家長的聯絡,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到校外參觀調查,既開闊學生視野,又在活動中培養實踐能力。

3、採取集中課時和分散課時,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方式安排綜合實踐活動。

4、注重組織好活動,注重過程,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變化和表現,做好活動過程、結果的記錄。

5、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

6、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用綜合主題或綜合專案的形式將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 篇12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xx大精神為指標,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為重點,實現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努力打破學校的封閉性,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活動,加強與現實社會的溝通和聯絡,讓學生及時瞭解時代的最新資訊,緊跟科技迅速發展的步伐;使他們在情感態度、綜合知識、實踐能力、學會學習等方面得到較大較快的發展,增強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活動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它的總體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三、具體實施步驟與措施

依據“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標準,參考我校教學工作計劃,根據本年級的實際,調整本學期的目標任務。加強管理,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切實有效。教師是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是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關鍵。為此,我們學習相關檔案、政策,樹立正確的觀念,深化自身的科學素養和專業水平,做到愛崗敬業、見多識廣、多技多能。同時,充分了解本課程的特點,掌握它的實施規律,為學生營造支援、鼓勵與開放的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更新教師觀念、端正學生態度。在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能力的基礎上,還要協調各學科的關係,做到個別主管、全員協作,把所有的智慧集中起來,對綜合實踐活動協同指導。儘可能是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教學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工作以班為單位,以勞動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班委會為主陣地,以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為主體,以研究性的學習為主線,由課任老師負責,各班班主任協助,各科任老師參與。創設學生髮現問題的情景,引導學生選擇主題,幫助學生探究、展示、實踐、創新,整合、提高學生的各科知識及學習、生活、精神世界,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要引導學生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全的發展。教師引導時,要體現本課程的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主題的確定,探究方式的選擇,成果的展示及評價,都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決定,鼓勵學生進入探究過程。

組織活動時,主題儘可能與學校的活動安排相一致,融為一體,相互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可以滲透到板報、廣播、值日勞動、學科競賽、傳統節日等方面,讓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力在各項活動中得昇華,讓學校各項活動、目標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切實奏效。

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參加勞動,拓寬學生的活動空間。對有限的課堂,儘可能地發揮其作用。在內容設計上側重激發活動動機,輔導活動方法,引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和觀察、發現、探究、實驗、的研究方法,儘可能養成研究性學習的習慣,為課外活動的開展、延伸奠定基礎。

綜合實踐活動要調動師生的協同合作,更要藉助家庭、社會的力量,對活動進行督促、指導、檢測、形成多位一體的教育網路。

利用本校、本地的資源優勢,利用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激發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興趣。

在這個階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動,從蒐集資訊,到處理資訊,最後分析資訊,解決問題,掌握了方法,增強了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了知識,情感、態度、意志品質上都得到了培養。 四、成果展示階段

學生將自己或與他人合作,經過實驗、實踐和親身體驗得到的收穫進行整理、加工和總結,並進行成果交流及展示。教師引導學生著重對活動過程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

四、活動評價

1、學生的評價

(1)評價原則:應當重視學習過程、重知識技能的應用、重親身參與探索、重全員參與。評價與指導相結合,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評價要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 (2)評價主體:教師、學生、家長、集體。

(3)評價內容:學生的態度、學生的體驗、方法和能力、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

(4)評價方法:激勵性評價為主、管理性評價為輔;過程性評價為主、結果性評價為輔;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和對口頭報告評價相結合;定型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

2、教師的評價

整體評價與分段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檔案分析、實地考察、課堂觀察、問卷、訪談等。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必將徹底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落實素質教育,培養新時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 篇13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絡。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學習情況分析:

三年級國小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通過這三大主題激發著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活動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控,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動難點:

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六、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資訊的能力,幫助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時事熱點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七、課時安排:

每週一課時,便於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於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備註

21、我的偶像1

32、校園安全搜查線1

43、意外受傷的原因、1

54、自制賀卡1

65、走進春天1

76、標誌面面觀1

87、奇妙的零1

98、我愛學校1

109、頭髮1

1110、校園綠化情況調查1

1211、愛護水資源1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 篇14

一、指導思想:

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從課本走向實踐,在活動中逐步養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勞動能力,觀賞和辨別的能力,同學之間互相間的交往、協作能力,逐步的觀察分析,採訪、調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對小課題的研究、探索、實驗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學到的技能,在實踐中能綜合運用,同時又不斷增加知識,拓展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二、年級基本情況:

八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八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活動目標:

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絡,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3、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法的變革。

4、指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網路收集、整理和處理資訊,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意識和能力。四、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及時間。

本學期,八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是按班級為單位開展。各班要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確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並圍繞主題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以保證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現結合我校特色和課本中的資源,提供如下備選課題,各班可選擇其中一個課題(班與班之間不要重複),開展相應的活動。

九月份:主題一:《認識自我》:充分發掘學生的長處,並搭建舞臺,讓他們大顯身手,同時也引導學生找出自己的不足,鼓勵他們揚長避短,並寫下心靈日記;主題二《珍愛生命》:瞭解我們誕生的過程,珍愛寶貴的生命,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十月份:主題一:《祖國在我心中》收看國慶影視,蒐集交流祖國發展資料;撰寫愛國詩文或編手抄報。

主題二:開展“秋天最美麗,我愛金秋”實踐活動。

金秋十月,組織學生外出,進行“我愛家鄉”攝影活動。

十一月份:主題一:《我是環保小衛士》

多途徑瞭解並交流環保的意義,針對身邊的種種環保問題,想金點子(寫倡議書、樹標語牌等)主題二:我與消防

瞭解消防器材的外形、名稱和作用,並通過設計宣傳標語,寫調查報告,讓更多的人提高消防知識。

十二月份:主題一:《淨化美化校園》

認識校園的花草樹木,愛護花草樹木,進行除草勞動。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 篇15

一、指導思想

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要為國小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以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讓學生“在體驗中研究”,即形成以直接經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

讓學生通過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學會初步的自主探究、實際操作、合作交往,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時間安排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極具開放性,它需要打破傳統的學校教學時間管理策略,因此本學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的安排上,我們要採用彈性課時制,即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教師組織學生全員參與,及時對班級或小組的活動情況加以指導。當需要走出校門開展實地活動時,可以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或者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資訊的能力,幫助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時事熱點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四、評價體系

1、重視評價的過程性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參與程度、投入程度、學習方式等表現,及時評價將促進學生學習的發展,保證活動的順利展開。

2、倡導評價的多樣性

綜合實踐活動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也就決定了評價的多樣性。首先是評價的多樣化,對學生的評價可採用自評、夥伴評、教師評、家長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評價物件多樣:可以是調查報告、

3、注重評價的寬容性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不能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學生。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要寬容一些。

國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書 篇16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的綜合課程;我們將始終著眼於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開發人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充分的發展為宗旨。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

二、課程目標:

1、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3、認識家鄉,通過對家鄉地理、人文、風情、民俗、土特產、等方面的調查,學生對家鄉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4、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 內容安排:

1、美麗的校園

2、可怕的白色汙染

四 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

1、通過調查、統計、觀察、遊戲、收集資料、實踐等方式,讓學生學會一些科學方法。

2、在活動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同時為了提高效率,本課程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

3、採用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並踴躍發言。注重加強師與生合作,生與生合作。

4、交流總結活動:要舉行“彙報會”、“展示會”等活動,進行活動總結與反思,使活動富有實效性。

五、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特別注意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以便使學生深入地瞭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以及進步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