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中班科學教學工作計劃(精選15篇)

欄目: 班級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1.54W

中班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情況分析

我們班大部分孩子是從小班升上來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大部分幼兒萌發了對自然觀察的興趣,並且觀察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本學期我將繼續培養幼兒觀察自然的興趣,激發他們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的探究心和求知慾,並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教學目標和內容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環境中有生命物質、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的關係中具體經驗瞭解不同環境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瞭解四季的特徵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觀察簡單的理化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初步瞭解常見科技產品的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徵。發展觀察力。

5、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6、幫助幼兒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的方法。

7、引導幼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並與同伴、教師交流。

8、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常見的科技產品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進行製作活動。

9、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喜歡探究周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自然物和人造物。

10、培養幼兒關心愛護動植物和周圍環境的情感和行為。

三、實施措施

1、通過有目標有計劃的集體教學對幼兒實施自然科學教育。

2、為幼兒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提供各種科學活動的裝置和豐富多樣的有結構的材料,引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

3、重視生活中的科學教育,將科學教育滲透於一日生活的全部教育之中。如通過遠足,參觀遊覽散步採集等等活動。

4、將科學教育與數學教育相結合。

5、充分利用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形式開展教育活動。在科學活動同時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6、充分利用自然角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

四、學進度表

周次、內容

1.常規教育

2.觀察自然角里的小動物

3.有趣的石頭

4.秋天的水果

5.十一放假

6.多彩的樹葉

7.製作樹葉標本(一)

8.製作樹葉標本(二)

9.拓印

10.秋天的菊花

11.顏色變變變

12.電動玩具動起來

13.它能吹出泡泡嗎

14.磁鐵

15.怎樣壘得高

16.奇妙的影子

17.種蠶豆

18.冬天的取暖用品

19.冬天能看到哪些樹葉

20.尋訪冬天裡的動物

21.有趣的影子游戲

22.複習

23.複習

中班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踏著春天的腳步我們又迎來了新的學期。新學期,對家長來說蘊含著新的希望,對教師來說,面臨新的挑戰。本學期我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認真總結上學期的工作,吸取經驗,反省不足。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綱要》精神,加強對《綱要》中各領域的學習和研究,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師幼互動環境,樹立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 的教育思想,依據各領域目標合理地制定教育教學計劃,讓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提高。

二、情況分析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和生活,孩子們在自己原有基礎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我們注重每個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如:繫鞋帶、扣扣子、拉拉練、整理床鋪、掖衣服等。加強幼兒自我服務的同時並能簡單的為他人服務逐漸形成了較好的班級發展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缺點:

(一)優勢表現:

1、個性發展較好。我班幼兒大多性格較開朗、活潑、樂群,能主動與人交往,也願意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2、好奇心強,樂於表現。在科學活動中,孩子們常常興趣濃厚、發言踴躍。

3、活躍、好動,喜愛參與體育活動。我班幼兒精力充沛,喜歡參加賽跑、攀登等戶外遊戲等,大部分幼兒身體動作較協調調靈活。幼兒總體體質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

4、班級常規進一步完善。進入中班,我班幼兒的規則意識進一步增強,大部分幼兒能較好的聽取老師的意見,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班級常規。

(二)弱勢因素分析:

1、我班有部分幼兒,他們在集體活動中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自我控制能力弱的問題較為突出,需要教師針對他們的實際請況給予引導和教育。

2、與操作活動中的活躍氣氛相比,我班幼兒對於一些安靜的活動興趣不高。如,區角活動中,主動參與圖書閱讀的幼兒不多。同時,圖書受損現象嚴重,一些幼兒閱讀習慣較差,需要進一步培養幼兒閱讀的好習慣。

三、教學目標及具體措施

一、教學目標

(一)物質與材料

1.探索水、沙、土等自然材料的特徵,瞭解水資源的重要性,知道節約用水。

2.觀察自然界物體的多種色彩,探究顏色的有趣變化。

(二)自然科學現象

1.觀察記錄春夏氣候變化,瞭解一般特徵。

2.喜歡探究空氣、水、影子等科學現象,瞭解它們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三)生態與環境

1.喜歡種植、觀察幾種常見的花卉和樹木,嘗試測量並記錄生長中的漸變過程。

2.認識幾種動物,瞭解其與人類的關係,知道要愛護動物。

(四)現代科學技術

瞭解幾種家用電器,感受生活的便捷。

(五)數的概念

1.感知10以內數的形成,瞭解數的實際意義。2.理解10以內的相鄰數及10以內數的守恆。

(六)幾何形體

認識梯形、橢圓形和半圓形

(七)量的感知

區分厚薄、寬窄高矮並進行排序

(八)時間

理解昨天、今天、明天

二、措施:

1、編制各類遊戲,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編制遊戲,必須根據幼兒教學教育的內容與要求,選擇、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遊戲。中班幼兒由於自身的年齡特點,他們適宜開展各類遊戲。如在中班數學 學習分類 活動中,我設計了 螞蟻媽媽找寶寶 的情景遊戲,最後通過遊戲螞蟻搬家的競賽遊戲,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分類。

2、將科學與數學融為一體,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數學。如在學習 比較多少 時,我讓幼兒玩 蓋蓋子 的遊戲。幼兒幫助茶杯蓋蓋子,有時杯子多,有時茶杯多,怎樣才能使杯子和蓋子一樣多呢?這時,我就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幼兒能通過遊戲實踐獲得 比較多少 的方法的數學知識。

3、為幼兒提供有意義的操作材料。

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在進行 認識數字4、5 的教學時,為讓幼兒正確感知5以內數量,我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套數卡、實物印章以及做紙球用的皺紋紙。孩子們通過遊戲 給數卡排隊 、 看數字做紙球 ,很快就理解了數字所表示的物體的數量。

4、使科學教育生活化。

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在現實的情景中通過引導幼兒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幼兒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增強幼兒運用數學的能力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如:在玩 找座位 的遊戲中,我讓幼兒自己選擇座位,可以運用到單數和複數的知識;安全教育中,讓幼兒記錄下自家的電話等等。使幼兒體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

5、將科學教育滲透於一日生活之中。

兒童是在各種各樣的活動過程中瞭解周圍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學習數學的機會,教師要善於利用這些教育資料,引導幼兒瞭解

數學與生活的關係,懂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比如:生活中的圖形,孩子們會發現車輪是圓形的,椅子面是梯形的,門是長方形的,氣球、雞蛋是橢圓形等;生活中的分類,幫助老師整理圖書、玩具等。

我們要具有老鷹一樣敏銳的觀察力,注意觀察幼兒的言行、舉止、神態,並且要永遠用一顆童心去感受幼兒心靈的深處,在尊重、理解幼兒的同時,用一顆平常心去與每一位幼兒交流,讓每個幼兒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中班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中班孩子對周圍事物好奇,有必定的求知慾,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操作活動中能積極動手,能及時跟夥伴溝通探索實踐過程及結果。喜歡傾聽動植物故事,願意親近和關心動植物,大多數孩子能通過實物進行點數,認識基本圖形,但是孩子年紀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師要求進行操作活動,不能用完全和精確的語言溝通觀看到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本學期我們將重要進行幼兒操作習慣、溝通習慣的培養。

一、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環境中動、植物及沙石、水等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關係的具體經驗,瞭解不同環境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瞭解四季的特徵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觀察常見的自然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引導幼兒獲取周圍生活中常見科技產品的具體知識和經驗,初步瞭解它們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知事物特徵,發展觀察力。

5、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

6、幫助幼兒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的方法。

7、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並與同伴、教師交流。

8、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常見科技產品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進行製作活動。

9、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究周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自然物和人造物,願意參加製作活動。

10、培養幼兒關心、愛動物、植物和周圍環境的情感和行為。

二、內容

1、能自動參加科學活動,喜歡探索周圍世界,關心、愛護周圍的動植物和自然環境,願意進行探索、嘗試。

2、懂得四季的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獲取簡單的自然現象知識。

3、綜合應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點,並進行物體的簡單分類;學習應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並能與他人溝通觀看結果。

4、懂得生活中一些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觀看、比較、判斷10以內的數量關係,逐步建立等量觀念;並能嘗試解決生活中的艱難,促進推理和遷移才能的發展。

6、能自動、專心地進行科學操作活動,並在老師指引下,關注周圍生活中物體量、形狀、地位的改變,能依據物體的特點分類。

三、具體方法

1、通過親子活動讓幼兒親身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看、操作、發現問題、追求答案的探索活動,應用合適的指引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2、在指引幼兒認識五官時,首先讓幼兒體會感官的作用,體驗感官的協調才能。通過用眼睛觀看事物,能應用視覺感受顏色的改變,提升幼兒的觀看力,體會視覺暫留現象。並能應用視。

3、本學期,我們將指引幼兒認識空氣、陽光、水等,通過看故事等懂得人類、動物、植物的關係,通過觀看社會環境、湘江水源等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覺以外的感到途徑探索事物如:觸覺、味覺、嗅覺。

4、在數學地區中及時投放操作材料,指引幼兒在地區中練習數與量關係,圖形與空間的關係。應用各種各樣的操作材料指引幼兒認識數1~10,精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知道它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應用“一一對應”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會用“多”、“少”、“一樣多”的詞語;能按物品的屬性分類,學習比較物體的遠近、深淺、高矮、厚薄等。

5、在日常生活中指引幼兒感知時間的概念,認識不同面額的貨幣及幣值;通過遊戲活動和生活經驗學會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觀念。

中班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課程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非生物和生物個體的結構功能,以及由不同個體或成員按照一定結構層次所構成的系統,研究某些系統是如何通過相互作用而達到平衡、保持穩定的。

2、從系統的角度更好地認識每一組成部分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相互聯絡與作用,激發學生欣賞一些結構、系統本身及其與自然、環境之間形成的美。

3、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的知識,理解、昇華一些科學概念和規律,綜合運用科學研究方法,總結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類比、聯想、推理、歸納、概括等能力,能過搭建模型,分析系統的構成,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創造力,幫助學生逐漸形成在研究某個具體事物時要從系統的角度用聯絡和發展的觀點去分析。

二、指導思想:

1、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全面落實《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為學生後繼的科學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將學生髮展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素養的諸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追求科學性、實用性、教育性、普適性的統一。

三、教學目標:

1、能運用訪談、調查、網上查詢等方法蒐集獲得相關的資料;能使用顯微鏡觀察出較微小的生物或生物細小結構;能通過觀察的出一個小生態系統中包含的各種動植物;能有根據地設定標準對紛繁的事物進行合理分類;能在接觸各種事物的過程中發現值得探究的問題,並能說明自己是如何想到這些問題的;能用類比或聯想的方法對所要探究的問題進行假設;能設計實驗或類比實驗證實自己或別人提出的假設;能想出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並能說明理由。

能運用各種方法分析出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結構、特點、關係、產生原因、異同點等,並能對自己的分析結果說明理由;能根據設計方案利用簡易材料獨立地製作各種模型;能正確使用各種常見的方法對事物的特點、特性及數量進行測量或估算;能從實驗結構或曲線圖中分析或推測出相關的結論;能選用各種恰當的方式或方法把事物的特徵、發展變化過程、研究結果等展示出來;能綜合運用各種科學方法和技能。

2、能大膽地進行設想和推測,敢於發展自己的觀點;能與其他同學分工合作,和諧地開展研究、製作等活動;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觀點、方法、共享資料等資訊,並能具體地說出交流的好處;能從不同的角度對事物進行分析,並能闡述自己的理由;能發現或意識到各種常見事物的內在和外在 美 ;能公正地評價別人或自己的研究結果、觀點、作品等;能意識到客觀事物或時期對人類或自己的重要性;能關注科學技術的新進展,表現出對科學探究活動有興趣。

3、能從結構和功能的角度具體說明人體各系統、器官之間的關係;能舉例說明各種常見簡單生理現象產生的原因;能正確說出 青春期 出現的各種特徵及需要注意的生理、心理和行為問題;能舉例說明生態系統基本組成成分的作用,以及保持生態系統平衡的意義;能正確說出地球、太陽、銀河系和宇宙之間的關係;能用自己的話解釋人造地球衛星的飛行原理;能用自己的話解釋人類在太空中與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能正確說出科學研究的大體過程即每個過程的作用;能正確說出各種方法和技能的作用。

4、能分析、發現、舉例項說出各種科學技術的作用及對人類健康生活的幫助;能推測出各種事物中與環境和諧的因素;能舉例說明使事物與環境保持和諧的意義;能利用已知的科學技術解決常見的簡單問題。

四、教材分析:

本冊共五個單元,18課。

第一單元 風格各異的建築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各種材料的性質和功能以及力的作用之後,進一步指導學生認識建築物的結構、形式與功能。通過引導學生欣賞建築美,實現科學與藝術、技術、文學等學科的整合,綜合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第二單元 奇妙的人體 本單元將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引領學生利用類比的方法探究人體的組成,認識從細胞到系統的層次關係;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幫助學生消化、呼吸、迴圈等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體驗運動協調、身心健康、生長髮育的快樂;鼓勵學生關注醫療技術的發展及其給人類健康帶來的幫助。

第三單元 有序的生態系統 本單元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查閱分析和整理資料並使用類比的方法認識生態系統的構成;學習研究生態系統的方法,探究生態系統的平衡,模擬生態系統,設計製作生態瓶,並探究如何保持其平衡;分析我們日常的行為給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影響。

第四單元 宇宙與航天技術 本單元從科學技術的角度來研究人類探索宇宙的發展歷史,以及人類為了更好地研究的探索宇宙,設計和發明的各種各樣的先進的儀器和裝置,使人類對宇宙有了更多的瞭解,離開地球到宇宙中旅行、到宇宙中生活,也成為人類共同的夢想。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探索宇宙的巨大推動作用。

第五單元 像科學家一樣工作 本單元從蒐集科學家的故事入手,組織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瞭解科學家對人類社會所做的貢獻。從而加強學生對科學家、科技發展史的瞭解。

五、學情分析:

1、可喜之處:通過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設、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處: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六、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七、教改設想:

1、注重蒐集資訊 、現場考察 及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2、專題研究 注重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及討論辯論。

中班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通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原班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訓練學生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為重點,編排了“生物與環境”、“營養與健康”、“地表變化的奧祕”、“能量”、“月球”5個主題單元和1個綜合單元,一共有22課、61個活動。每個單元的主要內容是:

1、生物與環境:此單元包括“一棵頑強的小樹”、“從‘南橘北枳’說起”、“走進池塘”、“假如大樹都倒下”4課書,主要引領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生物的生存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主要的學習方法是實驗、觀察、調查、閱讀科技史等。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7~8課時。

2、營養與健康:此單元包括“食物中的營養”、“消化與吸收”、“飲食與健康”3課書,圍繞人的生存逐層遞進地展開研究,主要的學習方法是問題驅動、實驗、調查、測量等。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6~7課時。

3、地表變化的奧祕:此單元包括“地表在變化”、“地震”、“火山”、“岩石也變化”、“走近礦產”以及“人類對地表變化的影響”6課書,重點介紹了引起地表變化的各種內、外力因素,同時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教材提供的事實或資料進行判斷和推理。如:推測喜馬拉雅山曾經發生的變化,推想噴發過後的火山山體外形,推測煤的形成等。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8~9課時。

4、能量:此單元按照“總—分—總”的結構編排了“能量家族”、“熱能變、變、變”、“電錶轉呀轉”、“太陽能的利用”、“開啟能源寶庫”5課書,通過觀察、實驗、閱讀科技史、調查、製作、設計等方法,指導學生認識能量的各種不同表現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轉化。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7~8課時。

5、月球:此單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祕密”和“月有陰晴圓缺”2課書,旨在通過觀察、猜想、閱讀科技史、模擬實驗等活動,引領學生探究月球的奧祕,瞭解關於月球的更多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2~3課時。

6、我們怎樣做判斷:此單元是先通過案例及本學期回憶整理的方式幫助學生總結出進行推理判斷的方法,然後引領學生將總結的方法理論進行又一次的運用。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2課時。

三、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能運用歸納、演繹等方法進行推理和判斷,能將推理判斷的思維過程轉化成語言並能有條理地敘述。能夠及時修訂、完善自己的假設和計劃,比較熟練地掌握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並能用於實踐,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模擬實驗、設計並製作簡單的科學模型和科技作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科學知識:

1、知道環境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有影響;懂得食物鏈的含義;能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於環境,又影響環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

2、瞭解人類需要哪些營養及其來源,懂得營養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瞭解人體的消化過程,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瞭解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

3、知道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認識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4、瞭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瞭解火山噴發現象;瞭解地震的現象;知道主要的能源礦產、金屬礦產及其提煉物的名稱;認識各種自然力量對地表改變的作用;瞭解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5、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運動模式;從各種媒體上了解更多的有關月球的知識。

四、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通過課堂和實驗活動,對學生滲透環保教育。

五、教學難點:

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六、主要教學方法與措施:

1、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製作活動。

中班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陳忠秋 20xx.9.3

本期擔任七年級(2)班的科學教學任務,本班級本地生不多,大部分學生來自外縣外省,成績不理想,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科學是一門入門課程,與生活的聯絡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加以正確引導,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

二、學期教學總目標

1、思想品德方面

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課外適當注意個別輔導,找原因找差距。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加強學習是的引導和課外的學習指導,使之更上一個層次。結合學科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2、知識技能方面

以落實教學大綱為重點,加強基礎知識學習,提高教育質量,防止兩極分化。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科學的方法及獨立思考、刻苦鑽研的好習慣。

3、學習常規、學習習慣方面

課前預習,明確重、難點;

獨立思考,勤動腦,勤動手,勤作筆記;

定期進行章節檢測,及時反饋,及時鞏固。

三、本冊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

教材安排的順序是科學入門、觀察生物、人類的家園——地球、物質的特性,組成了從巨集觀到微觀不同層次的物質系統。考慮到學生剛剛接觸到這門課程,雖然有一定的知識作鋪墊,但不能過難過深,所以還是以比較直觀的描述性內容為主,較少出現需要抽象推理的內容。

科學新教材加強學科間的聯絡,促進了課程綜合化發展,較好地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簡單的拼盤式處理。 科學新教材圖文並茂,大量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美生動的文字相結合,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的展示出來,而不只是缺乏生氣的抽象文字元號。科學新教材重視探究學習與實踐活動等學習方式,鼓勵獨立思考,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克服課本中心和知識中心傾向,不單純強調獲取間接經驗。科學新教材側重於提供大量科學資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留出發展空間,而不在於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學生掌握系統而連貫的知識。以上特點,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現代科技知識,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實踐創新精神。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刻苦鑽研教材,努力提高課堂40分鐘的密度和效率。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設計好教學,使所講內容由淺入深,由表及裡逐層展開。同時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針對學生課後鞏固不夠及時,不夠自覺的情況,每堂課適當抽出時間進行知識點檢測反饋。

2、 提優補差措施

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多鼓勵,多督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及學習自覺性;同時,課後適當所出時間對他們加以輔導。

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課後適當地加以引導、指點,使他們對知識的掌握能提高一個檔次;同時,成立課外興趣小組,利用課餘時間加以輔助,幫助他們拓寬自己的視野。

3、 其它措施

定期進行知識點落實檢測,及時反饋學生掌握情況,並進行補漏工作。

進行章節知識的回顧,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使之系統化,便於學生鞏固。

五、教學進度總體安排

教 學 進 度 表

周 次

日期

教學內容

課時

執行情況

1

9.2-9.8

1.1科學並不神祕

1.2走進科學實驗室

1

2

2

9.9-9.15

1.3科學觀察

1.4科學測量

1

4

3

9.16-9.22

1.5科學探究

第一章複習測驗

2.1生物與非生物

1

2

1

4

9.23-9.29

2.2細胞

2.3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3

3

5

9.30-10.6

國慶放假

6

10.7-10.13

2.4常見的動物

4

7

10.14-10.20

2.5常見的植物

2.6物種的多樣性

機動

2

2

1

8

10.21-10.27

第二章複習測驗

3.1地球的形狀和內部結構

2

2

9

10.28-11.3

3.2地球儀和地圖

機動

2

2

10

11.4-11.10

期會考試

11

11.11-11.17

3.3組成地殼的岩石

3.4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

機動

2

2

1

12

11.18-11.24

3.5泥石流

3.6地球表面的板塊

2

2

13

11.25-12.1

3.7地形和地形圖

第三章複習測驗

機動

2

2

1

14

12.2-12.8

4.1物質的構成

4.2質量的測量

2

2

15

12.9-12.15

4.3物質的密度

4.4物質的比熱

2

2

16

12.16-12.22

4.5熔化與凝固

4.6汽化與液化

1

3

17

12.23-12.29

4.7昇華與凝華

4.8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第四章複習測驗

1

1

2

18

12.30-1.5

期末總複習

5

19

1.6-1.12

期末總複習

5

20

1.13-1.19

期末總複習

5

21

1.20-1.26

期末考試

中班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11人,經過學前教育的科學學習,基本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操作技能,具備了初步的探索能力,思維方式也初步的由具體轉變為抽象。因此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範圍,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聯絡他們的實際生活,用所學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終達到將科學知識創造性應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五個單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促使學生在“事物巨集觀的外部表象與微觀的內部特徵”之間建立聯絡,進行以“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待科學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睦相處,真愛生命。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觀察與探究是五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識目標

1、幫助學生了解地球內部的祕密,初步瞭解地球內部的結構特徵。

2、探究聲音產生的祕密,知道聲音傳播的途徑和方式,認識噪音的來源和危害。

3、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初步發現星空變化的規律,讓學生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4、能判斷物體是由不同的材料組成的,能按材料對物體分類,認識某些材料的性質(如導電、溶解、傳熱、沉浮等)能將材料的特徵和用途想聯絡起來,區分常見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5、知道溫度的改變可以使物體的形態發生改變,知道水的冰點和沸點,探究雨和雪的成因。

(三)能力培養

1.養成善於觀察,善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尊重證據,願意合作和交流。

2.培養學生分析、採集和整理資訊的能力。比如:會查閱書刊及其他資訊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並做記錄。

4.培養學生能制定計劃,對自己的探究活動設計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能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將探究結果和假設相比較。

6.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意見和評議,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中班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區科學教研組將認真貫徹區幼教教研工作的要點和思想,繼續深入學習《綱要》精神,加強教研組的正規化管理,以有效教學為抓手,以教師的發展為根本,堅持在幼兒科學教育研究中落實反思性教學策略,強化教研活動過程,提高教研活動實效。在研究中,我們將以教學活動作為基點,圍繞不同年齡段科學活動進行有效教學的研究;同時積極學習相關理論,提升教師在科學領域教學方面的基本素養和技能;關注科學區域活動的開展;並注重教研活動過程中成果的收集與推廣。

二、工作重點

1.把“聽評課”作為教研活動中反思性教學的重要內容。以備課、上課、說課、評課為平臺,以觀摩教學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教師反思為重點,提高教師科學領域專業素養和技能,同時提高教師說課、研課的能力。

2、整合集體備課、小組備課、個人備課等形式,發揮組員集體智慧,給予執教老師提供有效經驗和幫助,完善活動教案。課後,執教老師進一步完善教學案例,促進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

3、把握科學教學活動的備課要點,明確不同年齡段科學活動的內容,分析和掌握不同型別科學教學活動的基本教法。

4.追求課堂的有效組織,以實現“有效教學”。

5.從教師在科學教育教學方面的困惑和問題出發,制定相應的理論學習、培訓內容,加強組內教師科學素養、能力的培養。

6.關注不同教師的成長,有效發揮組內骨幹教師的作用,骨幹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組織和引領小組研討,形成“夥伴共生式”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每次教研活動可由骨幹教師做主持人,擬定教研方案(與組長共同商定),撰寫新聞稿(可以由執教老師撰寫新聞稿)。

7.關注區域:通過對典型科學區域案例的分析,增進教師對科學區域的關注。

8.加強資訊交流,注重每次活動資訊的收集與推廣,特別要及時將資訊釋出在區教育資訊網上。

三、活動規範及要求

1、按時參加每次活動,有事必須先請假,事後補上假條,需園長簽字。(一學年內缺勤兩次將不能參加優秀組員評比)。

2、到其他園上課的老師需事先與幼兒園班級、老師進行聯絡,做好協調準備工作。

3、組內教師要在本園的科學教學方面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4、活動中認真完成聽課記錄,積極參與研討。

5、認真設計、落實每次的教研活動方案。

6、對於每次教研活動的資料進行規範管理:上課教師及時上交活動教案、說課、教學案例;每次活動的教研方案、會議記錄、新聞稿、照片等及時整理歸檔並上交。

7、注重每次活動資訊的收集與推廣,充分利用網路加強組員之間的資訊交流與學習。

中班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冀教版科學教學計劃。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識方面,劃分為四個教學單元:

《生物與環境》單元,通過對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通過對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態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通過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引領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只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通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結實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教學內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光煥發分為四部分,讓我們瞭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太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拭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2、能力方面

實驗能力:實驗操作方法,對比實驗,模擬實驗。

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製作能力,創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過講述我國的珍稀生物,我國古代在天文科學方面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通過自然知識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自然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可以瞭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

各單元都要求學生親身經歷過程,這一過程也將延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四 、關措施

1、根據自然學科的特點和高年級學生的特點,自然課仍然要加強直觀,重視課本上的圖畫和實踐操作。

2、重視指導學生認識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變化規律和原因。

3、不同的課型用不同的教學思路。如探究各種自然變化規律,原因的採用“問題――觀察實驗――思考――結論――應用”或”“問題――假設――觀察實驗――結論――應用”的結構;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的課多采用“認識構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覆練習”的結構。

4、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加強與生活生產社會的聯絡。

5、注意發展兒童智力,培養能力。

6、注意與其它年級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絡。

五 基本活動: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中班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共四個班,據瞭解,個別學生的家裡有電腦,而且大部分學生在國小學過計算機,對計算機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學生對資訊科技這門學科比較感興趣。但從學生上課情況看來,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後要做好培優輔差工作。同時,由於機房條件所限(需兩人一臺、機老易卡)學生都還是小孩子,心態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較低,所以在上課時,還要注意各班的上課紀律,讓他們養成良好的上機習慣,保證上課順利進行。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島出版社出版的《資訊科技》。

教材中設有一些固定欄目。[閱讀與思考]欄目是給學生提供了與知識、技能、情感和價值觀相關的問題情境,引發大家進行思考,進而引出個性化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學習目標]明確了本單元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本欄目設定了範例精講、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識和技能學習的主要環節。[實踐與創新]學生可在學習過程中靈活運用基本知識與技能、進行自我評價。[我的收穫]本欄目是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總結。

教材注重培養學生探究資訊科技的興趣,通過一

些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資訊收集、加工、分析問題、語言表達、與人協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及其應用對人們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方面的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時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四、擬定本學期教學目標:

教學強調基礎知識,重視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注重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課堂中注重小組互助合作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加強學生上機實踐操作管理和引導教育加強學生上機紀律管理,完善機房管理條例,約束學生不良行為、組織優勢生輔導後進生上機實踐操作,實現小組互助合作學習與教學。

五、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資訊與資訊科技

第1課:資訊的特徵 1 課時

第2課:現代資訊科技與生活 1 課時

第3課:計算機探祕 1 課時

第4課:使用計算機管理檔案 2 課時

第5 課:資訊保安資訊道德 1 課時

單元小結 1 課時

第二單元:我的新學期

第1 課:歡迎參加辯論會 2 課時

第2 課:為運動員加油 1 課時

第3 課:我心中的班級 1 課時

第4 課:文學社的新成員 1 課時

第5 課:班級風采 2 課時

單元小結 1 課時

第三單元:暢遊齊魯

第1 課:策劃準備 1 課時

第2 課:設計外觀 1 課時

第3 課:組稿編輯(一) 1 課時

第4 課:組稿編輯(二) 1 課時

第5 課:播放展示與釋出 1 課時

單元小結 1 課時

中班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1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五年級二個班的科學。經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積極性較高。但是由於在家過於嬌慣學生的動手實踐能手較弱。少數學生對科學這門學科不夠重視,導致科學意識淡薄,科學實驗的操作不熟練。

二、教材分析: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五冊。全冊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學生知道一天中陽光下影子變化的規律;懂得一天中氣溫和影子與太陽的運動有關;能收集資料,瞭解人類對晝夜現象認識的歷程等。《光與色彩》主要使學生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光是有顏色的;日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以及有關眼睛的構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識。《電和磁》本單元主要使學生知道電是生產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認識完整的電路組成;會組裝一個簡單電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導電,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掌握安全用電的常識;認識磁 鐵的性質;知道電能產生磁性;會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 瞭解電磁鐵的應用等。《呼吸和血液迴圈》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過程及常見呼吸疾病的產生和預防的初淺知識; 瞭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強健康及保護的意識。《解釋與建立模型》和5個單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教學目標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利用過程性評價和建立科學檔案袋的方式,引導學生學好科學。

2、教師提供材料和資料,提倡學生自帶材料,引導學生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學,勤于思考為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有什麼意義等問題,並做好記錄。

4、鑽研新標準和現有教材,充分利用現有教具、學具和各種教學資源,進行系統化的單元備課,提前做好教學準備。

5、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6、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7、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9、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10、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六、教學進度表(略)

中班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課堂教學模式《學案導學---自主探究》為指導思想,根據學校的發展大計和教科研的工作要點,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同時結合科學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教書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勇於探索、創造性的開展科學教學工作,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從而使我校的科學教學有進一步的突破。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經歷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緻,講求方法;並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調查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6、能查閱資料,瞭解有關的問題。

7.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三、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是一年級的學生,視野比較開闊,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

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四、教學措施:

為了較好完成本學期的教學目標,針對我們學校學生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科學學科存在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的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突破教材難點,解決重點,結合現在一年級學生實際,我擬定了如下的教學措施: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

3、充分運用電教媒體進行直觀教學,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4.課堂常規有序:課本、筆記本準備好擺放在書桌上,鈴停準時上(下)課,互不侵佔時間。

5、實行課課內容當堂理解掌握,下節課提問打分,單元一練一測驗的模式,課堂作業,及時批改,讓學生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而且作業也實施星級評定。

中班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生分析:

學生經歷了一年的科學學習,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比如,對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學認識;初步掌握了科學學習的方法,尤其是觀察的方法;學生的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因此,這一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

三、教材分析:

國小四年級上冊《科學》由“天氣”、“溶解”、“聲音”、和“我們的身體”四個單元組成。

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天氣:對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雲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基本要素分別進行觀測。其中包括雲量的觀察和測定、雨量的觀察和測定、風的方向和等級的觀察和測定以及氣溫的測定。這一部分活動中,還包括嘗試記錄各種天氣情況,觀察生物預告天氣的行為以及學習獲得天氣的多種方法。

溶解:從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如怎樣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溶解在水中的食鹽能否重新分離出來。“觀察更多的溶解現象”一課則進一步擴充套件了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觀察活動。

聲音:對聲音的探究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通過對發聲物體的觀察和實驗,研究和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

出的聲音。在這一單元結尾設計的“製作我們的小樂器”活動,將由學生自由取材,利用身邊材料製作一件能發出不同音調的小樂器,並嘗試著奏出簡單的樂曲。

我們的身體:對自己的身體的瞭解從身體的結構開始,通過觀察,採集資料和模擬實驗認識瞭解自己的身體,認識瞭解人體每一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時候,各個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協同工作的.

四、教學目標:

本學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彙總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真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五、教學措施:

1.應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8.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六、培優輔差措施

四年級的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很大,而且又是剛接觸科學這門學科,在差不多的起跑線上優劣的區別不是很大,針對這種特殊的情況,具體措施如下:

1.科學素養較好的學生讓他參加科學興趣小組來更好的提升自己。

2.對差生進行課後輔導,讓他儘可能的弄懂所學的知識。 3.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差生加以學習。

4.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差生。對差生實施多做多練措施。優生適當增加題目難度。

5.採用激勵機制,對差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並鼓勵其繼續進取,在優生中樹立榜樣,給機會表現,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成功感。

6.充分了解差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展,保證差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

7.作業練習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兼顧提優補差。

七、本學期教學研究主題

本學期的研究主題是: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這冊是起始冊,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和技能。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中班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4

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資料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援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敢,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中班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5

一、指導思想:

科技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培養國小生科技活動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它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動教材包含了實驗探索、科技製作、科技應用、專題研究和創新發明等方面的內容。由此希望能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研究、科技發明、製作科技作品的方法,瞭解科技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瞭解我國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現在科學技術發展狀況。每方面的內容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分別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選擇。

教材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突出科學性、創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於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一些反應現代科技成果和與人們生活、生產緊密聯絡,操作性強的內容,讓學生親自參與社會調查、開展科學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和製作,從而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學情分析

作為三年級的國小生來講,本冊課本是科技活動課的起始冊,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技活動興趣和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技活動興趣的培養和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資料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四、實施措施:

有的活動就是要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嘗試研究性學習。

要學生勇於探索,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怕說錯,錯了再探索,而不是等著教師的答案,不是背書本上的結論。

五、課時安排與實施策略:

每週一課時,便於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於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科學教學是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為目的,為我校科學教學成績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教師科學素養以及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深層次把握科學教學的真諦

1、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鑽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考;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1、改革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科學學科的研究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的引導功能。

(四)重視教育科研,深化課題研究

探索國小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應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著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並重,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

(五)積極參加新課程培訓、調研、專項協作等多元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認真參加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認真參加《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引導科學教師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組建學科性研究小組,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3、根據市、縣教研室有關規定,有關學科組織教師教學能力競賽、學科評優活動;

4、根據市教研室有關檔案精神,組織好全國、省、市有關學科競賽。

(六)重點加強科學教師的培養,探索教師培養的新途徑、新方法,加強科學教師隊伍的建設

1、以科學教師為主體,以課題研究為切入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加大對青年科學教師培養力度。

2、有目的地開展“傳”“幫”“帶”和交流活動,促進教師健康成長。

(七),提高研究能力帶動學校科學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

1、加強科學教師自身的理論學習,確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專題,提高專業研究水平。

2、科學教師苦練內功,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

3、注重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教學的內涵。

4.根據學科特點,開展四年級科學興趣小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記錄,培養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5、實驗室工作人員做好實驗儀器的保管使用及實驗登記工作。

6、繼續做好小小氣象臺的指導工作。

二、科學特色活動

1、科學幻想畫:

活動目的:為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以及大膽想象、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培養孩子成為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熱愛家鄉,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