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質量提升方案(精選19篇)

欄目: 策劃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8.98K

質量提升方案 篇1

近幾年來,我鄉教育質量整體穩中有升,但與“人民滿意的教育”仍存在較大距離。為了實現我鄉教育質量新跨越,把我鄉教育辦成真正意義上的人民滿意教育,結合這次省廳、市縣局開展“提升質量年”的活動要求,我鄉教育系統擬從今年4月份開始至年底結束全面開展“提升質量年”活動,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質量提升方案(精選19篇)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全縣教育系統開展“提升質量年”活動實施方案》,堅持以提高“五率”為目標,以提升教育質量為中心,牢固樹立以質量求發展、以質量促發展、以質量檢驗發展的意識,努力提高教育工作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總體目標:認真分析我鄉教育工作質量現狀,進一步理清提升質量的思路,研究提升質量的措施,探索建立教育質量標準體系、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使“提升質量年”活動成為全鄉教育質量深入調研的過程,促進教育質量全面提升的過程,探索建立教育質量長效機制的過程。

二、主要內容

1、提升學校德育工作質量。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堅持全員育人、全面育人、全過程育人,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充分挖掘校內外德育資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全過程,把德育滲透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方面。構建中國小有效銜接的德育體系,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公民意識教育和縣情鄉情教育,豐富德育內容,創新德育形式,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把課堂作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構建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堅持集體備課制度,重視教學設計檢查評定,定期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加強常態課的管理與監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3、提升科研成果轉化質量。全鄉中國小校要積極開展多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動,組織教師開展有實效的課題研究,引導教師把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課題去研究,並通過課題成果交流、展示、評比等活動激發研究熱情,加快教育科研成果的轉化,直接推動教育質量的提高。

4、提升資訊科技保障質量。大力推進教育資訊化,以教育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為穩步提升教育質量提供技術支撐,實施好全省農村中學實驗室工程等專案建設,加強基礎教育資源中心建設,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做好電教經費統籌管理與使用工作,加快推進教學手段現代化,讓現代教學手段充分為音、體、美、資訊科技、英語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等課堂開設提供服務。

5、提升教育教學評價質量。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現代人才成長規律,改進教育教學評價,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完善學生成長記錄,做好綜合素質評價。探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方式。要在改變百分制、減少考試數量、評語改革等方面進行探索。

6、提升校園文化建設質量。培育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打造校園文化品牌,形成良好的人文環境。建設一批寓意深刻、內涵鮮明的校園文化景觀和設施,優化美化亮化校園環境,努力建設綠色生態校園,把教學育人與環境育人緊密結合起來。注重加強學風建設,培養勤奮、刻苦、自主學習的品質。

7、提升學校後勤服務質量。不斷改善師生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提升校園後勤管理水平。留守兒童較多的學校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後勤服務。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擴充套件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效能,圍繞師生需求提供便利、高效、優質服務,提高師生員工對後勤的`滿意度。

8、提升安全穩定工作質量。學校主要領導要切實承擔起學校安全穩定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做到安全穩定工作與教育教學業務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檢查。完善工作機構,健全維穩制度,加強隊伍建設。加強形勢研判,定期排查安全隱患,提高維穩工作的針對性。建立健全信訪制度,暢通師生意見反映渠道,及時化解矛盾,建設和諧平安校園。

9、提升班子辦學治校質量。學校領導加強自身建設,樹立先進辦學理念,掌握先進管理方法,遵循教育規律,勤於管理、嚴格管理、科學管理,努力提升推動學校科學發展、建設和諧校園的能力。

10、提升師資隊伍建設質量。嚴格教師資格准入制度,把好教師入口關。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完善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師考核、聘任和評價辦法,引導教師聚精會神教書育人。中國小校要鼓勵教師參加繼續教育、提升學歷,積極開展校本培訓、教學互助組、教學競賽、技能比武等活動,不斷提升教學能力。

三、實施步驟與方法

“提升質量年”活動從20xx年4月開始,年底結束。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動員階段(20xx年4月1日—4月30日)

1、制度方案。各中國小要結合實際,制定《“提升質量年”活動實施方案》。各中國小的實施方案,請於20xx年4月12日前報中心學校“提升質量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2、組織動員。全鄉各中國小要召開“提升質量年”活動動員會,部署活動實施工作。

3、開展學習討論。採取召開交流會、研討會、座談會、專題輔導、專家講座以及個人自學等形式,圍繞“十個提升”的要求,廣泛深入開展學習討論,把思想統一到提升質量,提高“五率”,辦人民滿意教育上來。

(二)實施階段(20xx年5月1日—11月30日)

1、開展五項活動。圍繞“十個提升”內容,努力在教育督導迎省檢、教育教學工作評估、特色學校建立、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教師專業成長課題研發等活動中提升工作質量,檢驗活動成效。

2、組織調查研究。各中國小要結合實際,廣泛深入徵集意見和建議,深入查詢、分析影響工作質量的原因,提出提升教育質量的思路和對策。

3、提出質量報告。全鄉各中國小要寫出有價值、有份量的教育質量分析報告,於10月20日前上報中心學校“提升質量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4、探索建立提升質量的長效機制。為鞏固“提升質量年”活動成效,探索建立提升質量長效機制,中心學校和全鄉各中國小要積極參與由局機關相關股室牽頭的探索建立科學的教育質量標準體系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完備的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有效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各校要把公用經費最大限度地向提高教育質量傾斜,將公用經費的一定比例用於獎勵提升質量。

(三)總結階段(20xx年12月1日—12月30日)

“提升質量年”活動基本結束時,各校要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認真總結。著重總結通過活動查詢到什麼問題、提出了什麼思路,採取了什麼措施、建立了什麼制度、解決了什麼問題、取得了什麼成效,並形成總結報告。全鄉各中國小的總結報告請在20xx年12月5日前上報中心學校“提升質量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狠抓落實。中心學校成立“提升質量年”活動領導小組,程節新校長任組長,陳希平、汪恆龍二位副校長為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全面負責活動的組織協調和督查落實。

全鄉各中國小都要成立相應機構,把此項活動納入年度工作總體目標,確保“提升質量年”活動取得實效。

(二)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各校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以及校園廣播、板報、班會等宣傳途徑,宣傳“提升質量年”活動的有效做法、成功經驗和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

(三)強化督查,務求實效。中心學校及各中國小領導小組要對本地、本校開展“提升質量年”活動情況適時進行督查,全面瞭解活動開展情況,及時改進工作,確保活動有效開展。

質量提升方案 篇2

物流服務質量是物流企業佔領物流市場、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是物流企業獲得利潤的源泉。但是,與現代物流發展要求相比,我國物流企業服務質量和水平還存在著很大差距。本文在分析物流服務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研究我國物流企業提高物流服務質量策略,以期為我國物流企業改善物流服務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物流產業起步較晚,服務質量不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流企業競爭將體現在服務質量的競爭,服務已成為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手段。物流服務是指以客戶的委託為基礎,按照客戶要求,為克服貨物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間隔而進行的物流業務活動。物流活動主要包括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的各個環節,是物流企業佔領物流市場、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是物流企業獲得利潤的源泉,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獲取顧客滿意和競爭優勢的重要內容,提高物流業的服務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核心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許多物流企業為提高物流服務質量,開始學習和引用先進的顧客滿意改善工具和方法,如全面質量管理、企業流程再造和物流服務績效評估等。

一、物流服務質量概述

(一)物流服務質量的涵義。物流服務質量就是物流企業通過固有的特性所提供物流的服務,達到服務質量標準,滿足物流客戶和其他相關要求的能力,也是整個物流服務過程和結果的集合,是物流企業和客戶在合作的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真實瞬間實現的。物流服務質量的形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設計來源、供給來源、關係來源。物流服務質量的本質是:

1、是對客戶物品利用可能性的物流保證,其本質是滿足客戶對物品的時間、空間、形質等方面的需求。根據客戶的要求,物流企業通過一定的服務方式和流通渠道,實現物品在時間、空間和一定形體與質量狀態方面的改變;

2、服務質量是以滿足顧客需要為目的的,是顧客感知所提供服務的好壞程度,顧客對服務質量的認識取決於他們預期的服務水平同實際所感受到的服務水平的對比;

3、顧客對服務質量的評價不僅要考慮服務的結果,而且考慮服務的過程。

(二)物流服務質量的內容。服務質量是產品生產的服務或服務業滿足規定以及潛在需求的特性和特徵的總和,它關係著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對企業的經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物流服務質量是物流活動本身固有的特性滿足顧客要求的程度,它表現為客戶對所提供的物流服務的滿意程度。物流服務質量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物流物件質量。物流物件質量是在物品運送過程中對物品原有質量(性質、形狀、重量等)的保證,是物流服務質量的基礎與核心,它取決於物流工作質量和物流工程質量,可以直觀地反映出物流服務質量的基本水平;

2、物流工作質量。物流工作質量是物流服務各環節、各工種、各崗位具體的工作質量,是物流服務質量的重點,它對整個物流服務質量狀況起著關鍵性的影響;

3、物流客戶服務質量。是物流服務質量的增值要素,隨著市場競爭形勢的日益加劇,它正逐漸成為物流企業樹立和強化競爭優勢的重要內容;

4、物流工程質量。物流工程質量是把物流質量體系作為一個系統來考察,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對影響物流質量的諸要素進行分析、計劃,並進行有效控制。

(三)物流服務質量的功能。第三方物流服務是按照客戶的要求,為保證貨物的及時供給,克服貨物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分離而進行的一系列工作的有機綜合。其主要功能性活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運輸:這是第三方物流運作的必備環節,可以說,沒有運輸就沒有物流服務;

2、儲存:如果說運輸是產生商品的空間效用的話,那麼儲存就是產生商品的時間效用;

3、裝卸搬運:伴隨著輸送和儲存而產生的必不可少的物流活動,我們可以將裝卸搬運理解為短時間、短距離的運輸;

4、包裝和流通加工:根據客戶的要求或者為了便於運輸保管、方便銷售,在流通過程中需要對貨物進行適當的包裝和加工;

5、物流資訊服務:該功能也是現代物流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功能;

6、總體策劃:該功能是第三方物流企業未來發展趨勢中所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功能,只有具備總體的、系統的策劃能力,才能大大提升物流企業的競爭實力。

二、物流企業服務質量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物流企業服務質量存在著一些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首先,物流企業員工並未真正認識到客戶及客戶滿意對企業生存和發展乃至自身利益的重要意義,不清楚服務質量目標,這使得其在服務提供過程中失去了指導方向,於是便影響了其服務效果;其次,企業的物流服務質量標準模糊,現行的質量標準對員工的指導作用不大,從而影響了員工無法以統一、合格的質量水平來提供恰當的物流服務;再次,質量管理方法不當。物流服務質量的設計、組織、實施、控制等需要運用一系列的方法,不恰當的操作方法對質量管理起到負面的影響,企業各層次員工的'質量責任和權利不清晰,不利於物流服務質量的嚴格執行和相關質量問題的迅速、圓滿解決,企業員工不注意及時、準確、全面地收集物流服務過程各環節的質量資訊資料,這影響了企業無法對服務過程和服務結果進行有效地質量分析、質量評價和質量改進;最後,質量管理人才相對缺乏。企業質量管理的關鍵要素是人,要實現較高的物流服務水平,物流企業必須擁有一批能夠在物流服務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準確、高效、合理作業的人才,而素質低、能力差的員工不能算作是企業質量管理的人才。因此,如何提升物流企業的服務質量,已成為當前物流企業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三、提高物流企業服務質量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高對企業物流服務質量的認識。首先,要樹立物流服務整體質量管理的思想,物流企業必須站在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出發,深入到物流服務質量的全過程,切實做好每一個環節的服務質量管理工作,全面瞭解物流企業的物流服務需求的內容和特徵,將物流服務融入到物流企業的物流系統當中去,樹立全新的服務理念,保持物流服務的高質量和特色;其次,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宣傳,強化質量意識的形成,使物流服務人員提高對服務質量重要性的認識,嚴格按工作標準、質量法規、質量標準做好有關工作,積極主動地提高業務水平和操作技術,提高學法守法的自覺性,主動了解、挖掘顧客的需求,樹立以質量為核心的職業道德,從而不斷增強質量意識。

(二)加強物流服務標準化建設。隨著物流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現代物流企業需要擁有自己的物流服務質量標準,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物流服務的標準化是按照物流合理化的目的和要求,制定各類技術標準、工作標準,並形成企業乃至全國物流系統標準化體系的活動過程。確定物流服務質量標準,提高服務工作標準化程度為提高服務質量的可測性、加快服務速度、減少差錯、降低成本費用。物流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精確地測定各項重複性服務工作所需的時間,精心設計服務操作程式,確定物流服務標準,力求使物流服務標準滿足顧客期望、重點突出,並要求員工認真執行服務標準,不斷提高服務工作質量,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

(三)加強物流服務質量管理資訊系統建設。隨著資訊科技、網路技術的不斷髮展,資訊化滲透至物流的每一個領域。因此,資訊化已經成為物流企業實現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物流服務質量管理資訊系統是由人員、計算機硬體、軟體、網路通訊裝置及其他辦公裝置組成的人機交換系統,其主要功能包括資訊的收集、儲存、處理、傳輸、維護和應用等。要建立有效的物流質量管理資訊系統,企業要計量顧客對物流質量的期望、顧客對物流服務質量的評估,也應計量顧客對物流服務的期望;要實時監控物流質量狀況。在為顧客提供物流服務的過程中,由於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導致企業物流質量的變化。要加強物流質量管理需要隨時瞭解和掌握物流質量的現狀、執行過程和發展趨勢,及時發現問題、改進管理,提高企業物流服務與管理質量。

(四)提高物流服務人員素質。物流服務是互動過程,要根據服務利潤鏈原理,做到顧客滿意,必須提高服務人員素質,優化服務隊伍。提高人員素質,關鍵還要提高人員的服務方法、服務技能、職業道德等,提高服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提高工作質量,培育具有高度責任心和溝通能力強的服務人員隊伍,充分調動服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改善企業整體服務質量。

四、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物流企業應努力提高其服務質量,提高顧客滿意度,從而提高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因此,物流企業需要重新認識物流服務質量,使之與實際工作能夠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並運用先進的管理方法,提高物流企業的服務質量。

質量提升方案 篇3

為貫徹落實縣教育局關於開展“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學校管理,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

一、學年目標

緊緊圍繞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這一重點工作,研究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措施,向管理要質量,向課堂要質量,努力完成“三項任務”,實現“一個目標”。三項任務:一是牢固確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建立健全提高教學質量的激勵和保障機制。二是加強課改,尋求適當的教學模式,注重實效,落實課堂教學提升效益的主渠道。三是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強化對教學質量的監控。一個目標: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

二、總體思路。

開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活動的總體思路是:圍繞一個核心,堅持兩個提升。圍繞一個核心,就是把提高質量作為開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活動的核心任務。堅持兩個提升,就是教師“教”的'質量和學生“學”的質量的提升。

三、保障機制。

1、首先,學校教學質量“一把手”責任制,堅定不移地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和質量的核心意識。其次,教學質量教導主任直接責任制,實施科學管理和指導,強化執行力和落實力。二是班級教學質量以班主任為核心的教師集體責任制。三是教師個人學科質量責任制。這樣,進一步明確了各自的責任,充分發揮教導主任、班主任作為學校工作管理者、落實者的作用。

2、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強化教師教研意識,營造人人蔘與教研、人人蔘與教學研究的良好氛圍。積極開展各類教研活動,通過集體備課、賽課、評課、研討交流,提高教師教學研究水平和課堂教學能力。

3、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構建高效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要緊緊抓住質量這一生命線,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和不同特點,制定教學目標,使“向40分鐘要質量”的口號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

4、實施有效輔導。教師根據檢測成績和平時觀察,確定學困生名單,建立學困生學習檔案,制定轉化措施,明確轉化目標,責任到人,對學困生的輔導突出個性,注重實效,做到時間、地點、內容、教師、措施、檢查六落實。

四、組織領導為加強活動的領導,學校成立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全體教師

組長主要負責全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全面協調、監控工作;副組長制定“活動”實施方案、活動的動員、活動過程的指導、評價工作;其他教師負責本校“活動”的具體實施和操作。

五、實施步驟

(一)、啟動階段(20xx年3月)召開動員大會,認真組織學習縣教育局關於“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的實施意見”,動員和教育全校教師提高對“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方案。

(二)、實施階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根據教學質量提升年方案,認真組織實施。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有關制度,開展各種學習、教學、培訓、檢查、評比活動,每學期選出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活動中成績突出的教師進行單項表彰。

(三)、總結階段(20xx年12月)進行總結,總結經驗教訓。選出本年度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中成績突出的教師進行表彰。

質量提升方案 篇4

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1、

為客戶營造一個輕鬆、整潔、舒適、溫馨的購物環境,這是最基本的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購物是一種享受和體驗,做好商品的衛生和商品陳列工作以及賣場的環境衛生工作,保持良好的購物環境和購物的秩序十分必要,這樣會讓客戶有好的購物心情。使客戶來的方便、停的方便,給客戶留下好的購物印象。

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2、

樹立正確服務意識及價值觀念,那就是一切以客戶為中心,實現徹底的客戶導向,從內心尊重客戶,因為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是給我們發薪水的人,客戶永遠是對的。超市生存要以服務為本,優化服務,努力構建與客戶的和諧關係。

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3、

執行好首問負責制,讓客戶到店購物有如到家的感覺。

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4、

定期的做客戶問卷調查,瞭解客戶對服務質量和商品種類的需求,並儘快拿出調整方案滿足客戶的要求。每月舉行客戶懇談會,瞭解客戶的心聲。

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5、

為客戶提供超值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同時對客戶要用積極、主動、熱情、真誠的最佳心態去服務,提供微笑服務,做到百聽不厭、百問不煩。

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6、

及時幫助在購物中遇到困難的'客戶,對客戶問有所答,如本人不清楚的及時向上級領導彙報。處理好突發事件,保證客戶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7、

嚴格執行服務規範,使用相關禮貌服務用語,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

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8、

對待所有的客戶一視同仁,尊重他們,無論男女老幼、無論貧窮富有,絕不能以貌取人。

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9、

加強與客戶的溝通,注重技巧、方法、方式,與客戶成為朋友。要讓所有的人都覺得蘇果是大家不可缺少的“朋友”之一。

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10、

為客戶提供豐富的商品,並且嚴格把好質量關,保證商品的質量和品質,儘量做到讓客戶購物零風險,向客戶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

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11、

每一位員工都要掌握自己管轄區域內商品的有關知識,能隨時解答客戶的疑問,更好的為客戶介紹並幫助客戶完成購物。

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12、

做好售後服務,提供超出消費者預期的超值服,這個也是不可忽視的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設定客戶意見簿,定期對客戶意見和建議進行彙總與總結後向領導及時的反應。

對所有的客戶投訴做好記錄、反饋、回訪整改及總結。在處理客戶投訴時儘量以客戶滿意為主。在接待客戶時要求做到耐心聆聽,快速判斷,立即處理。一切以客戶滿意作為基本原則。就像我們客服部提出的口號一樣:讓客戶滿意是我們永遠追求的目標。

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13、

避免與客戶發生正面衝突,做好公關處理,制定完善的危機處理預案,這是必須要受到重視的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方法。客戶永遠都是挑剔的,沒有他們,你的工作就無法取得進步。

重視客戶的意見,他們才會給你提意見,當一家商場服務質量出現下降,而客戶也不願意再給他們建議的時候,這家商場的危機也將很快出現。

質量提升方案 篇5

實施教育評價制度改革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我校在制定評價改革實施方案時,先學習了教育部劉部長的中國小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施意見會議精神、市教育局劉濤局長成立瀘州實驗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後製定的。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充分發揮評價的正確導向作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評價目標

全面推進我校教育質量綜合改革,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構建綜合的評價指標體系,實施多元建構評價方式和方法,科學應用評價結果,深入推進課程改革,改變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教育質量的傾向,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促進教育質量持續提升。

三、評價內容

(一)健全科學質量評價制度

建立全面評價制度。依據國家課程計劃,對每一個學科教學質量進行監控和評價,保障課程開全開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評價的科學化;實行全程評價制度。加強教學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及時掌握教育教學質量現狀,深刻分析存在問題,及時反饋矯正,實現評

價的精細化。

(二)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依據《教育部關於推進中國小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中綜合評價指標和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構建學生具體的、科學的、系統的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等方面評價指標、標準體系,並通過監測跟蹤、積累資料、分析矯正等方式,逐步調整充實和完善。

(三)改進評價方式方法

1、開展課堂教學評估。依據上級教學評估有關檔案精神,通過觀課議課、師生座談、查閱資料、現場抽測等方式進行教學評估。

2、開展學科教學視導。通過對學校學科教學視導,掌握學校學科教學中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對學科教學的整個過程進行評價。

3、開展學業水平測試。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紙筆和實踐測試的方式,每年抽取不同年級不同學科進行測試,對我校學科學業水平和綜合素質進行分析和評價。

4、開展問卷調查。對學校教學重視程度、課程管理、教學常規、校本研修、教師專業水平、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課業負擔情況等進行專題調查研究,編制學生問卷、教師問卷和教學管理人員問卷,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監控和評價。

5、開展個案研究。針對我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及其影響因素,結合校本教研,對具有代表性的校級課題進行深入研究,以點帶面,推廣經驗。

6、以綜合評價為主,改變以前單一的評價模式。

7、評價時應強調知識與能力並重。

(四)科學運用評價結果

1、結果呈現。

對評價內容和關鍵性指標進行分析診斷,分項給出評價結論,提出改進建議,形成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報告。

2、結果使用。

正確運用評價結果,對教育質量優秀教師進行表彰。發揮以評促建的作用,對於薄弱教師給予幫助和扶持。對於存在違規行為且在規定時間內整改不到位的教師,進行通報批評,並逐步將評價結果向社會公佈,接受社會監督。

四、保障條件

1、成立組織。

學校擬成立以校長為組長,以教導主任為副組長的綜合評價改革實驗領導小組,統籌領導、規劃實驗工作;同時抽調學校骨幹力量,建立實驗研究組,參加專案組織、研究、指導和推進工作。

2、建立隊伍。

開展學校教育評價理論和實踐能力培訓,逐步培養和建設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專業化評價隊伍。

3、健全制度。建立古藺縣丹桂鎮金華國小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年度報告制度,開好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學質量分析會議。

質量提升方案 篇6

一、問題的提出

國小學科教學質量評價創新研究,是教育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個新課題。本課題的提出,基於下面三個原因:

1、國家有改革要求,執行政策義不容辭。20xx年國務院頒發了《關於基礎教育改革的決定》,提出了“改革考試內容和方法,國小成績評定應實行等級制”的要求。該《決定》對主要以考試分數(百分制)評價教學質量的慣用做法提出了改革要求。針對各地教育評價改革不力,學生負擔久減不下的現狀,20xx年教育部在《關於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中又再次明確提出:“國小生學習成績評定實行等級制,取消百分制”。國務院、教育部明確提出教學評價改革舉措,表明了廢除以考試分數為主衡量學科成績的決心,體現了現代教育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指明瞭評價改革的方向。

2、評價理論膚淺,評價體系不健全。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改革雖然有一定進步,但深層次的探討仍缺乏內涵,存在諸多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二:一是變相等級制。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書面考試仍然為主,用百分制評並沒有完全廢除,把分數摺合成等級的現象比比皆是。這種變相的質量等級評價機制,實質上是百分制的變種。二是隨意的等級制。語文、數學、英語以外的學科課程,遵循國家的相關規定,未組織書面考試,但大多是憑直覺而實行等級制,這種等級制不全面、欠科學、隨意性大,不利於學科導向和質量監控。

3、評價方法簡單隨意,降低了課程功能。目前滯後的、陳舊的教

學評價,不能達到《新課程標準》和“生命化教育”對教學評價的要求,影響學科教學的質量,影響課程功能的落實,其終極結果是扼殺了生命個性,忽視了生命潛能,降低了生命價值。

綜上所述,我們以“國小學科教學質量評價創新研究”為課題,力求打破以書面考試為主的單一分數評價或隨意的等級評價,建立多元的、科學的各科等級評價體系,全面落實課程培養目標,提升學生素質,體現生命價值。

二、概念界定

所謂教學質量評價,就是利用教育評價的理論和技術對教學過程及其結果是否達到一定質量要求所做出的價值判斷。目的是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和對被評價物件作出某種資格證明。教學質量評價可簡稱為教學評價,它是教學工作的一個基本環節。現代教育評價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對評價物件進行整體的及全方位的、動態的評價,而不僅僅指對結果的評價。所以,教學質量評價的物件是教學過程及其結果,即教和學相統一的全部活動過程及所產生的各方面的結果。那種只注重結果忽視過程的評價思想已經過時了,因為結果來自於過程,評價從過程入手,會更有效地促進理想結果的產生。那種把教學與評價視為兩回事的觀點也是不正確的,因為現代教學評價已與教學過程一體化,已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那種認為只評價學生學習質量,或只評價教師課堂授課質量即可完成教學質量評價的觀點也是片面的,因為現代教學評價包括對教學活動各個方面的評價。教學質量有質和量兩方面的含義,相應地教學質量評價也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

價兩方面的含義,簡言之,是定性基礎上的定量評價,或者說是用定量手段做出定性的評判。教學目標體系與評價指標體系是互相聯絡的,但又不是一回事。評價指標通常是可操作的、可測量的、數量化的、具體性的,同一教學目標可以用不同的指標來反映,而某一個指標也可能反映幾方面的教學目標。教學質量評價的具體指標體系是用來從質和量兩方面判斷教學目標實現程度的,而不是教學追求的目標,這是二者的根本區別。例如,我們通常是用考試手段,把考試分數作為一個指標來衡量和判斷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能力發展的水平的,考試分數是一種可操作、可測量、數量化的尺度,它只是我們用來了解教學目標實現程度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教學目標本身,即我們的教學目標並不是片面地追求考試分數的,考試分數只是用來判斷教學目標實現程度的一個評價指標而已。

同時還要明確下面幾個概念:

1、國小學科:本課題所指學科是指國小課程標準中列舉的國家課程,即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科學、品德等八個學科。

2、教學質量評價:是指各個學科對學生的學業成績評價標準。其評價標準要依據課程要求,體現學科特點,分科合理制定。評價體系要導學、導教,著眼於激發生命潛能,促進師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3、創新:我們提到的“創新”有兩層含義。一是體現求異――實現評價機制的轉變,即取消百分制,實行等級制。二是體現求佳――所實施的等級制要優於前面實施的百分制。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價值取向

1.理論依據。

(1)教學法理論。科學的富有創新的'高層次的理論,是學科教學質量評價活動的指導和依據。指導教學評價的理論可能有很多,但教學原理是評價的主要理論依據。教學原理是教學質量評價的主要依據和理論基矗不同的教學理念會產生相異的評價運作方式,其中發展性教學、教育性教學、社會性教學和建構性教學是適應當代教學要求的現代教學原理,可以作為有效教學質量評價的教學論基矗

(2)系統科學理論。將系統科學理論引入教學質量評價。教學是一個由教師、學生、教學資訊等要素組成的系統,將系統科學理論引入課堂教學評價,目的在於改善並增強課堂教學系統的功能。

2、價值取向

(1)指向反饋指導功能:所謂反饋指導功能是通過教學評價的反饋資訊,指導與調節教師與學生的教和學的活動,從而增加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反饋指導功能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反饋指導,二是對學生學習的反饋激勵與強化。教師利用評價的結果可以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發現教學存在的問題,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學計劃與教學方法。綜合起來看:“通過教學評價提供的反饋資訊,可以使師生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於促進所規定的教學目標的實現,積累資料以便提供關於如何才能更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和修改教學目標本身的依據。”

(2)指向管理功能:教學評價反映著教師教學的質量和水平,診斷出存在的優缺點和問題,這可以一方面監督著教師的教學勞動,另一方面也為評等分類,獎優罰劣提供比較可靠的依據,為一定的人事決策提供依據。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可為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水平提供證明,併成為選拔與淘汰、升留級、是否畢業等決策的依據。

(3)指向強化學習功能: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教學質量評價都為他們提供著重要的學習經驗。客觀公正的評價可以使教師明確教學工作努力的方向,學習它人之長,發揚自己之長,克服自己之短,調動起工作的積極性。對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可以促使學生在評價之前對學習內容進行復習,加強鞏固,在評價過程中澄清尚未充分掌握的內容,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在評價之後發奮圖強,爭取達到更高的學習水平。

(4)指向導向功能:教學質量評價的內容、標準、指標在相當程度上左右著教師和學生努力的方向,教與學的方式方法,對教學工作起著導向作用。為此教學質量評定的內容、標準、指標、方式方法都要受到充分的元評價,否則評價的錯誤導向會造成嚴重不良後果。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題海戰術,應試教育等現實問題,不能不說在相當程度上是現行考試製度,入學選拔制度等評價導向造成的結果。

(5)指向科學研究功能:在美國,教育評價的理論和方法就開端於1933年至1940年進步主義教育聯盟的八年教學實驗研究。在八年研究中採用的基本方式就是邊實驗邊評價,在八年研究的報告中強調指出:“評價對試驗的成功起了積極的重大的成功”。教學質量評價可以檢驗教學實驗的成敗,可以對新舊教材、教法等做出比較性判斷。此外,教材、教具的開發、課程設定、師資素質的調查,學生學力的調查等

研究都離不開教學質量評價的幫助。教學評價已成為教育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和主要內容

1、本課題預期達到下述研究目標

(1)制定全面的、科學的國家課程等級評價體系;

(2)發揮等級評價體系的導教功能,實現教師專業發展;

(3)發揮等級評價體系的導學功能,引領學生主動發展。

2、主要研究內容

(1)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三維目標,構建八個學科的等級評價體系。因學科性質不同,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標準;因國小年級跨度大,同一學科在不同的學段或不同的年級也應有不同的要求。新的教學評價體系要打破用單一考試分數指標進行教學評價的模式,建立多元化評價,重視形成期評價,設定進步度評價,取消百分制,建立等級制。

(2)研究新的評價體系出臺後,教師的教學行為有哪些改變,教師的專業成長有哪些成績。擬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瞭解教師的教學感受、教學行為的改變,並通過統計分析,反映教師專業成長的成果。

(3)研究新的評價體系出臺後,學生各科學業成績有什麼效果,學科競賽有哪些進步。擬通過各科教學質量的前後比較、反映新評價標準的導學功能,並通過學生、家長的問卷調查,反映學生、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這是本課題的主要研究方法。本課題涉及的八個學

科等級評價體系,將在專家指導下,通過各個學科研究小組的研討而確定試行方案,最終通過實踐、調整確定比較成熟的方案。

2、問卷調查法。本課題研究,將通過問題調查,瞭解教師、學生、家長觀念的轉變、行為方式的轉變情況,為對比研究提供依據。

3、比較研究法。本課題將對研究前後學生、教師、家長的觀念,以及對學習的認識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對比研究。

4、經驗總結法。本課題研究將動員教師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學科等級評價體系進行深入的研究,進一步超越已有經驗,使之更完善,更科學合理。

5、文獻研究法。本課題研究將全面借鑑國內外教學評價研究的最新成果,博採眾長,形成自己的評價體系。

六、研究的步驟

1、課題預研階段

(1)初步摸清現在國小各科教學評價的現狀,找出問題癥結所在;

(2)初步總結教學評價改革的經驗;

(3)初步構建各學科等級評價方案,進行科學論證,寫出研究方案,並申報立項;

(4)成立研究機構,確定研究人員,搞好研究分工,組織研究人員學習研究方案。

2、課題研究階段

(1)各研究小組進一步修訂等級評價方案,並在行動中充實完善方案,研製學生等級評價手冊。

(2)調查瞭解教師教學觀念、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的改變情況。

(3)組織教師總結經驗,深化理論研究,總結教師專業成長的經驗。總結研究期間學生的成長情況。

3、研究總結階段

(1)收集研究資料,彙編研究成果。

(2)撰寫實驗報告,迎接結題驗收。本課題研究預期成果有研究報告、評價手冊、論文集等。

質量提升方案 篇7

以國家“雙減”檔案及區教育局下發的《20xx年漢陽區“教學質量月”活動實施方案》精神為指導,為進一步加強學校教學管理,突出教學在學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牢固樹立教學質量至上的意識,營造優良教風學風,形成抓教學、比質量的濃厚氛圍。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特制訂車站國小“教學質量月”活動實施方案。

一、活動主題

“雙減”背景下的“學本非同步模式”實踐及“作業設計與管理”研究

二、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學本非同步模式”實踐,進一步推進學校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常態應用,改進教與學的方式,打造高效課堂。

2.通過開展“作業設計與管理”研究,進一步增強教師作業設計的意識,作業管理的能力,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打造高效作業。

3.圍繞“智慧課堂”、“高效作業”兩個高效活動,以期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和作業訓練效益,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

4.進一步規範教學管理,營造良好的教風和學風,形成比、趕、超的教學文化氛圍。

三、活動時間

20xx年11月1日一12月3日

四、活動組織

1.為使“教學質量月”工作有序推進,特成立學校教學質量領導小組。

組長:易雯、陳國寶

副組長:吳丹、於霞

組員:向豔、張露、駱文麗、謝雯、黃科

2.具體職責:

(1)組長職責:

①宣傳上級“教學質量月”活動精神,做好學校“教學質量月”活動的動員。

②保障“教學質量月”活動有序開展,聽取教師們的意見和建議並及時解決。

(2)副組長職責:

①佈署我校“教學質量月”活動具體工作,制定實施方案。

②負責具體實施“教學質量月”活動工作,並檢查督辦。

(3)組員職責:

①教導處分管教學主任要組織策劃本學科的“學本非同步模式”實踐和“作業設計與管理”研究具體安排,做好學科質量監測和深度質量分析,收集教師中優秀做法和經驗,做好學科活動的宣傳報道,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②教導處牽頭主任要做好各學科教學質量月活動的統籌安排,做好各學科宣傳報道的收集及整理工作,做好工作總結

③各分管年組的行政要做好年組教學及學生學習氛圍的營造,加強年組作業管理,落實學校提出的教學常規管理要求,提高作業訓練實效。

五、活動安排

1.制定方案,組織動員

學習《20xx年漢陽區“教學質量月”活動實施方案》,成立學校“教學質量月”領導小組,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活動方案,在校內進行宣傳動員,讓教師明確活動的目的、教學管理及質量要求,做好教學質量比趕超的準備。

2.開展培訓,提升技能

結合學校教師現狀和需求,學校將圍繞小組合作學習、作業設計為主題開展教學能力培訓。培訓以校學科帶頭人學習分享為主,幫助教師瞭解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掌握實用的教學技能,全面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為課堂提質增效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結合學校智慧書法教室、書法翻轉課堂模式運用開展智慧課堂專題培訓活動。培訓中讓老師瞭解華文眾合系統平臺與我校書法翻轉課堂的有效運用,促使教師更好地適應資訊科技背景和智慧教學環境下的角色,帶動教師推進智慧課堂教學改革。

3.組織引領,強化教研

結合學校“學本非同步”課堂教學模式的推進工作,組織校內區學帶、區優青、區骨幹、教研組長人人上一節“學本非同步模式”常態應用公開課,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分管主任要組織同學科教師參與校內公開課的聽評課活動中,參與聽課的教師每人都要做好聽課筆記並做好評課綜述,教研組長要做好每次活動的考勤記錄,落實學校的聽評課制度,促進校本教研常態化、效益化。

4.研討作業,提升效能

結合學校教學常規管理要求,教師每天要如實填報“作業佈置及批改記錄本”,記錄作業內容、需要訂正的學生名單及日日清情況,收集學生書面作業錯題,思考探討作業的多樣性和有效性,豐富作業的型別。每週各學科分管主任要組織教師開展作業的設計與管理研討交流,圍繞作業的設計、佈置、檢查、批閱、反饋等環節有效開展交流、展示,切實強化作業管理,提升作業效能。

5.開展監測,組織分析

由學科主任和教研組牽頭開展學科知識點考察,圍繞考察檢測情況,分管教學校長組織各學科教師開展深度質量分析,在分析中解讀資料,表揚先進,問題年組結合資料查詢問題制定下步“雙減”背景下提質增效的有效措施,分管學科主任結合教師的分析提出學科指導意見。

六、活動要求

1.教師要積極參與“教學質量月”的各項活動安排,不遲到,不早退,在學習、交流中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和作業設計與管理,落實學校各項教學常規要求,努力提升班級的教學質量。

2.各項活動的記錄表要及時上交教導處,教導處對教師在“教學質量月

”參與情況及效果進行統計與反饋,年終在教師績效相關專案中進行考核評價。

質量提升方案 篇8

石河子第十中學“手拉手、愛心連你我”手拉手活動計劃我校為全面、深入、持續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引導各族青少年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牢固樹立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我校決定開展以年級為單位的民族團結“手拉手”活動,現將開展本活動的相關事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關係,結合學校實際工作,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為促進我校民族團結進步和建立平安校園做貢獻。

二、活動目標

通過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促進我校民族團結發展,使全校師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進一步開展第26個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具體措施

1、交一個手拉手好朋友;進行自我介紹,互相認識。

2、互贈禮物,互相交流,並且留下聯絡方式,以便今後的聯絡。

3、跳舞環節共3個,

1、選2個少數民族班級進行舞蹈展示;

2、選2個本地班的進行表演,

3、全年級共同跳起少數民族舞蹈。來真正深刻體會到了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的含義。

4、手拉手活動後,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在教師引導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繪畫、手工、歌舞表演、講故事等活動,使學生在娛樂之中受到教育。

5、通過一些傳統節日,同學之間相互邀請到家裡做客。使學生對傳統節日有更深的瞭解。

6、結成對子的同學共同出一期手抄報,兩個手拉手的班級選出優秀的手抄報,年級將製作成展板展示。

四、學生結對子具體要求

1、活動之日起,兩班學生結成“手拉手”對子,班主任要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手拉手一幫一”活動。

2、兩班不定期開展聯誼活動,加強成員間友誼,促成成員間“手拉手”夥伴關係。

3、甲方成員為乙方成員提供諸多方面的學習幫助,並在生活上給予關心和幫助。

4、兩班結對子學生要保持經常性的相互聯絡,在相互學習與交流中促進年級工作的順利開展。

5、結對子學生要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各種有益活動,在活動中加強友誼,促進了解。

德育處、年級組要切實發行結對落實職責,不定期進行抽查、隨訪、交流、常規檢查等評定工作,並針對檢查情況進行表彰。

在我們這樣的特色民族中學,民族團結之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真誠地用心去澆灌,只有這樣,花兒才會開得更加絢麗奪目,更加芬芳迷人!我相信這次手拉手活動會越搞越豐富,越搞越精彩,而民族團結之花也會在我們每個人心中越開越絢爛!

質量提升方案 篇9

一、指導思想

紮實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和《陝西省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緊緊圍繞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建立,大力實施質量強市戰略,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意識,加強全面質量安全監管,紮實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動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黃河沿岸區域性中心城市奠定堅實的質量基礎。

二、主要目標

到20xx年,全市供給質量明顯改善,供給體系更有效率,質量強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城市質量文化特色鮮明,全民質量意識不斷增強,質量發展機制更加完善,質量基礎更加堅實,質量總體水平明顯提升,質量對促進經濟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增強,質量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群眾,黃河沿岸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產品質量明顯提升。質量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工業產品質量安全指標達到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定提升,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穩定良好,醫藥產品質量安全穩定可靠。

工程質量全面提高。建築工程節能效率和工業化建造比重不斷提升,綠色建築快速發展,工程質量技術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建築、交通運輸、水利電力、市政等重大建設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普遍提高,工程質量通病治理取得明顯成效,竣工工程質量安全全面達到國家強制性標準。

服務質量不斷優化。服務質量標準化、規範化和品牌化程度明顯提高,建成一批國家、省、市級服務業標準化示範點,骨幹服務企業和重點服務專案的服務質量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服務業品牌價值和效益大幅提升。

城鄉發展質量成效顯著。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城市主體功能和產業佈局更加合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節能減排、治汙降霾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政府行政效能整體提升,質量政府建設取得明顯突破。

質量技術基礎建設效能充分釋放。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技術基礎能力建設不斷完善,技術水平、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對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支撐更加有力。

三、重點任務

(一)開展產品質量提升行動

一是組織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質量專項行動。積極實施工業消費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活動,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產品供給向“產品+服務”轉變、向中高階邁進,促使消費品標準和質量不斷提升。(市工信局牽頭,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市中小企業局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二是組織開展工業品質量提升行動。實施“中國製造20__”,著力推動“五大千億產業叢集”提質增效,推動我市制造業向高階化、國際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打響“韓城製造”品牌。組織開展工業企業品牌、產業叢集品牌培育試點,開展質量品牌建設活動,引導、鼓勵、支援企業積極開展QC小組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質量標杆”建設活動和質量信譽承諾活動,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紮實開展品牌建立,打造一批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中國名牌和陝西省名牌產品。(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中小企業局、市能源局、市科技局、經開區、高新區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三是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提升行動。鞏固和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標準化示範縣建立成果,加快韓合國家農業公園、生態休閒觀光園等“十大農業基地”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耕地質量保護和土壤修復力度。立足花椒、蘋果、蔬菜等主導產業,全面建立全國大紅袍花椒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健康發展。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大力實施標準化生產,制定覆蓋我市農作物和經濟作物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建立覆蓋規模企業生產全過程的質量標準體系和控管措施。以標準化生產為抓手,嚴格落實種養殖企業(場、戶)標準化生產有關規定和制度,推行全程標準化管理和“三品一標”認證工作,不斷提高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市農業局牽頭,市林業局、市花椒局、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四是組織開展食品藥品質量提升行動。鞏固提升全國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建立成果,實施食品安全戰略。開展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標準提高行動計劃,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加強對全市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監督檢查和抽檢抽查,確保食品、藥品質量安全,讓老百姓吃的放心。(市食藥監局負責)

(二)開展工程質量提升行動。

一是強化政府監管。強化對工程建設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監管,全面落實工程參建各方質量主體責任,強化建設單位首要責任和勘察、設計、施工單位主體責任,狠抓工程質量規範化管理和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推行質量終身責任承諾制,落實竣工驗收備案制度,確保重大工程建設質量和執行管理質量。開展監理單位向政府主管部門報告質量監理情況的試點工作,充分發揮監理單位在質量控制中的作用。(市住建局牽頭,市交通局、市水務局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二是組織開展工程質量監督執法檢查。加強工程質量通病治理,推行工程施工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和工程質量評優工作,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市住建局牽頭,市交通局、市水務局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三是大力推廣裝配式和綠色節能建築,不斷提高城市綠色節能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重,提升房屋住宅居住效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質量需求。(市住建局負責)

四是通過招商引資和優化營商環境,吸引一批實力雄厚的建築企業進軍我市房地產市場,引領和推動我市工程質量水平全面提升。(市住建局負責)

(三)開展服務質量提升行動。

一是組織開展商貿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制定《韓城市商貿服務規範和標準》,學習、借鑑和推廣深圳格蘭雲天、開元明珠集團、陝文投等先進的服務質量管理理念,組織開展商貿服務業標準化示範單位建立和省級標準化試點專案建設活動、“創佳評差”活動和“十大服務品牌”評選活動,打造我市“十大服務品牌”旗艦店、形象店,不斷提升商貿行業服務質量。全力促進韓城“老字號”發展壯大,走出韓城,走向全國。加強電子商務產業、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不斷提升電子商務服務質量。(市服務業辦牽頭,市發改委、市商務局、郵政管理局按分工負責)

二是實施旅遊服務質量標杆引領計劃。聚焦建立國家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和全域旅遊示範市,加強旅遊誠信體系建設,規範涉旅企業經營,打造誠信旅遊經營環境。完善旅遊產品體系,優化旅遊產品結構,助推旅遊產品提檔升級,充分發揮沿黃城市旅遊產業聯盟祕書處作用,推動旅遊產業多元化發展。建立旅遊服務質量標準體系,開展旅遊服務“標準化+”活動,在旅遊飯店、旅遊景區等旅遊重點領域開展服務質量提升活動,大力推行星級飯店服務標準和A級旅遊景區標準,完善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水平。加快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規格建設核心景區,將司馬遷祠、古城打造成5A級景區,樑帶村、博物館、南湖、普照寺打造成4A級景區,推動韓城旅遊由季節遊向全年遊、節日遊向常態遊、觀光遊向體驗遊轉變。(市旅遊委負責)

三是組織開展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提升行動。以實施健康韓城行動計劃為統領,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建設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嚴格按照國家《醫院分級管理標準》,在全市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服務標準化建立活動,健全醫療工作制度、診療技術規範、操作規程和醫療質量標準,加強醫療缺陷管理,推行急診首診負責制,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和“優質服務示範視窗"建立等活動,優化就醫流程。建立醫療糾紛預防調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係。開展“一站式"便民服務,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質量需求。實施基層衛生能力提升三年計劃,到20xx 年實現鎮辦衛生院標準化、規範化。(市衛計局負責)

四是在文化、食品餐飲、交通運輸、郵政通訊、金融保險、(電、熱、氣、水)供應、社群服務、家政服務等領域開展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全面提升我市服務業整體質量水平。(市服務業辦牽頭,市文廣局、市食藥監局、市交通局、市民政局、市電力局、市電信局、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市郵政局、市金融局、市水務局、市住建局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四)開展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質量提升行動。

一是推行社會治理和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推廣“網際網路+政務服務”,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服務流程,簡化辦事程式,提高行政效能,不斷提升政務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政府辦牽頭,政府各部門按分工負責)

二是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廣標準化學校建設,擴大普惠性教育和優質職業教育供給,促進和規範民辦教育。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推動實現比較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三是加強社會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創新養老服務供給模式,完善養老服務標準化體系,提升農村幸福院、市福利園區和社群養老服務能力。提升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保障水平。(市民政局牽頭,市發改委、市人社局、市衛計局、市金融局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四是開展法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以“七五”普法活動為統領,組織開展法律服務下基層活動,提高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鑑定、基層法律服務等法律服務水平。(市司法局牽頭,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法院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五)開展城鄉發展質量提升行動。

一是持續推進質量強市建設。以“史聖故里、品質韓城”為載體,紮實開展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建立活動,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社會發展質量、生態發展質量、政府服務質量,構築品質韓城新生活。(市質強辦牽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分工負責)

二是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加大治汙降霾力度,開展“鐵腕治霾、保護藍天”“1+8”行動,強化“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項舉措,解決空氣質量和水、土、揚塵、行業汙染等八方面問題,深入推進20項環境專項整治,重點開展水環境改善、大氣環境保護、固體廢棄物汙染控制、農村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和監控能力建設等六大工程,全面提升全市環境質量水平,建設宜居韓城。(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能源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城管局、市綜合執法局、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三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緊緊圍繞精準脫貧這一核心,以涉農質量建設為抓手,推動脫貧攻堅與強產業、興城市、促改革、優生態、惠民生等各項工作深度融合,增強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有效促進群眾增收致富,實現“在扶貧中發展、在發展中扶貧”的良性互動。(市扶貧辦牽頭,各部門、各鎮辦按分工負責)

四是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持續開展“五城聯創”活動,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以沿黃經濟帶建設為核心,做好產業佈局和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建設沿黃特色小鎮,將桑樹坪鎮打造為歐洲風情小鎮和煤炭物流重鎮,將龍門鎮打造為魅力風情小鎮和生態工業新城,將西莊鎮打造為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強鎮,將板橋鎮打造為健康養老與鄉村休閒旅遊名鎮,將芝川鎮打造為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和城市副中心,將芝陽鎮打造為現代農業與城鄉統籌示範鎮。推進城鄉統籌一體化建設,提升鎮區建設、新區建設、移民搬遷、水陸空立體交通等重點工程質量水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引導農業產業化發展,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促進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傾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同步推進產業發展與質量提升。(市發改委、市旅遊委、市商務局、市能源局、市文廣局、市環保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市場監管局、各鎮辦、各新區按分工負責)

四、工作舉措

(一)破除質量提升瓶頸

一是開展質量調查分析。制定完善質量狀況分析報告制度,圍繞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選擇重點產品、重點企業,組織開展質量狀況調查摸底,找準企業困難、行業通病、“潛規則”和質量短板,為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把準突破口。(市質強辦牽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分工負責)

二是實施質量全民共治。創新質量治理模式,注重社會各方參與,推進質量多元治理,構建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質量共治格局。強化質量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鼓勵引導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積極參與質量信用監督和評價,引導理性消費選擇。(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分工負責)

三是推動企業科技創新。瞄準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科技、硬科技和黑科技,建設研發機構、科創平臺、孵化中心、試驗基地和國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實現創新、創業、創投、創客“四創聯動”,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促進民營經濟提質增效,實現由傳統生產型向科技引領型轉變,不斷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分工負責)

四是組織開展質量攻關。邀請質量、標準化專家走進企業,舉辦培訓班,協助企業成立質量、標準化攻關小組。發揮QC小組作用,圍繞改進生產技術和工藝、降低產品不合格率、減少生產成本、提高生產率、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安全生產等內容,著力解決企業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和質量問題。(市工信局牽頭,市中小企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食藥監局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五是實施質量專項整治。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對質量問題集中的重點區域,實施專項整治,掛牌督辦,落實屬地責任。對區域性質量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的,敢於“亮牌吹哨”,主動向政府通報,釋出質量誠信“紅黑榜”,情節嚴重的予以曝光。繼續開展“利劍”、“亮盾”質量行動,深入開展質量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查處大案要案,對不履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產品存在安全隱患或可能存在缺陷的企業進行約談、警示教育,跟進整改,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產品違法行為。(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務局、市旅遊委、市環保局、市食藥監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六是加大品牌建設力度。實施企業品牌培育計劃,建立品牌梯級培育庫,樹立質量標杆企業,推動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陝西省政府質量獎、市長質量獎和中國名牌、陝西名牌、國家知名品牌、國家馳名商標等,不斷提升品牌價值,全面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質量提升行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分工負責)

(二)夯實質量基礎設施

一是加快黃河金三角公共服務檢驗檢測平臺建設。圍繞我市產業轉型升級和質量安全保障,建設一批立足韓城,服務全域,輻射黃河金三角的檢驗檢測專案,形成完整的檢驗檢測鏈條,為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提供技術基礎保障。(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質量提升行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分工負責)

二是加強陝西省辛香料檢驗中心能力建設。制定和完善檢驗中心質量手冊、作業規程等技術檔案,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加強人員技術培訓,組織開展對標檢驗、比對檢驗,嚴格按照國家實驗室認證認可相關政策要求,完成資質認證,為韓城大紅袍花椒產品研發、產業鏈延伸和品牌建設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質量提升行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分工負責)

三是加強標準引領作用。全面實施企業標準自我宣告公開和監督制度,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落實企業標準化主體責任。大力開展“標準化+”行動,在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新興產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抓好標準化工作,大力推進標準化示範區和示範專案建設。(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質量提升行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分工負責)

(三)完善質量發展政策和監管制度

一是加強質量制度建設。建立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強制報告制度、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及風險調查制度,健全產品損害賠償、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和社會幫扶並行發展的多元救濟機制。加快推進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完善質量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食藥監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政府法制辦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二是強化質量人才教育培養。實施企業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開展企業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引導企業通過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提升質量素養,塑造精益求精、追求質量的工匠精神,為質量品牌建設和“三品”行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援。(市人社局牽頭,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中小企業局、市總工會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三是健全質量激勵制度。完善質量激勵政策,持續開展陝西省政府質量獎、市長質量獎評選表彰活動,樹立質量標杆,弘揚質量精神。加強標準創新、品牌建立和示範建立的政策激勵,鼓勵引導企業爭創品牌,推動質量技術萬眾創新。(市發改委、市人社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住建局、市財政局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五、幾點要求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市級四大班子領導為副組長,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韓城市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領導小組(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領導小組與建立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領導小組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全面統籌質量提升行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場監管局質強辦,主要負責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協調推動開展全市質量提升行動,會同有關部門,全面提升產品、工程、服務等各方面質量,促進我市經濟整體提質增效升級。在經開區、高新區設立質量監督管理分局,切實加強對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組織領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分工負責)

(二)統籌協調,合力推進。

市質強辦要加強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統籌協調,各成員單位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全域性觀念,積極配合,抓好本部門、本領域的質量提升行動,確保各項措施協同配套、順利推進。各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協調解決好跨部門跨領域的問題。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確保質量提升行動紮實有效開展。(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分工負責)

(三)強化督查,狠抓落實。

健全質量工作考核機制,加強質量工作考核評價,將質量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對領導幹部實行任前質量考試製度,對部門質量工作實行年度評級認定製度,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加強對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督促檢查,嚴查重處質量安全責任事故中的瀆職腐敗行為,確保質量工作落實到位、質量問題整治到位(市委組織部牽頭,市紀委、市監察局、市考核辦、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法院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四)加強宣傳,注重長效。

宣傳部門要加強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的解讀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大力弘揚“史聖故里品質韓城”的城市質量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韓城質量文化,促進質量文化傳承發展,讓“質量第一”成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根本理念,成為領導幹部的工作責任,成為全體市民的價值追求。各單位要及時總結質量提升工作成效,發掘和推廣典型經驗,講好韓城質量故事,宣傳韓城質量品牌,塑造韓城質量形象。(市委宣傳部牽頭,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文廣局、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按分工負責)

各部門、各單位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本部門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進一步明確分工、細化措施,組織各行業、各企業持續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全面提升質量水平。各部門、各單位必須於3月10日前將本部門、本單位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上報市質強辦。要加強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資訊報送,每半年以正式檔案形式將本單位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工作總結報市質強辦。市質強辦將對本方案實施推進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和跟蹤分析,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質量提升方案 篇10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堅持質量興農、標準立農、品牌強農,統籌產業發展和質量安全,管源頭、管過程、管產品、管標準、管能力、管本質,加快農業特色轉型,持續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精心打造“忻”字號農產品品牌矩陣,全力推動我市農業優質高效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質量第一。構建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推進種養殖生產標準化,促進第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強化全過程質量監管,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

堅持綠色引領。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嚴格農業投入品使用,淨化農業產地環境,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

堅持品牌強農。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培育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線上線下同步發力,推動更多優質農產品進入國內國際“雙迴圈”,促進農民富裕富足。

堅持各司其職。落實屬地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協調。落實監管責任,加強生產指導和監督檢查。壓實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對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監管。

(三)行動目標

到20xx年,農產品生產標準化水平全面提高,綠色優質安全農產品比重大幅提升,建立省級以上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範基地2個以上,有效的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達到500個。農產品全產業鏈深度融合,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穩步提升,力爭新增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0家。忻州“特”“優”農產品品牌培育全面提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良性互動,建立市級區域公用品牌3個,農業質量效益大幅增加。監管和執法能力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定可靠,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達98%以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二、重點任務

(一)加快推進標準化,特優產品“產出來”

1.優質種植產品生產。打造高產玉米、優質雜糧、加工型馬鈴薯等“特”“優”產業“三品一標”生產基地,選用優良品種,提升產品品質,打造農業品牌,推進標準化生產。積極推進雜糧作物全產業鏈發展,推廣全程機械化作業等整合技術。建設提升乾鮮果品和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提高果菜品質與質量。建立中藥材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實現道地藥材標準化、規範化生產。(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衛健委、市自然資源局)

2.優質畜牧產品生產。推動建設規模化、標準化畜產品生產基地,培育一批主導產業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資源要素共享、聯農帶農緊密的產業化聯合體。實施屠宰行業轉型升級工程,支援大型養殖集團配套建設屠宰場,推進現有屠宰場達標改造。實施畜產品精深加工工程,支援2個龍頭企業改造深加工裝置和質量控制設施,提升競爭力。實施畜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工程,升級改造區域性畜產品產地批發市場5個,培育專業化活畜禽調運和畜產品流通企業10個。(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3.優質水產品生產。全力實施池塘標準化升級改造和養殖尾水治理、大水面生態漁業、漁菜綜合種養三大漁業工程,深入推進水產健康養殖,不斷調整優化養殖品種結構,持續加強產地水產品獸藥殘留監控和水產養殖用投入品執法監管和風險隱患排查,不斷優化養殖生產環境,提檔升級養殖生產設施裝置水平,提高優質水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水產健康生態養殖示範基地1個。(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4.健全農業標準體系。聚焦“特”“優”產業,強化農業全產業鏈安全、質量、服務、支撐、品牌等標準研製,推行山西標準標識制度,按照全省統一部署,構建完善“標準+認證+品牌”生態協同系統。加快市級戰略、產業叢集、有機旱作等重點地方標準研製,推進特色作物生產機械化技術規範、初加工機械標準制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標準體系。支援科研院校、檢測機構、國家級龍頭企業等單位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積極轉化採用國際標準。鼓勵協會、企業制定能夠彰顯產品特色和優勢的團體標準、企業標準,構建重點產業標準體系,培育龍頭企業標準“領跑者”,選樹5個標準化帶動農產品質量提升的示範典型。(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發改委、山西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

5.加強標準整合轉化。開展重點標準推廣行動,每年遴選一批主推標準。推進標準化生產示範建立,建設標準化原料和生產基地,開展蔬菜、乾鮮果標準園和畜禽、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場提升行動,推進整鄉鎮、整縣域標準化示範建立。推進重點區域先行示範,在農業現代化示範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以及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叢集、農業產業強鎮全域推行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深入開展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進企入戶”行動,推動規程落到田間地頭。建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農業機械化綜合示範縣,建設機械化標準化示範區,加快主要農作物(玉米、馬鈴薯、高粱、胡麻、莜麥、穀子、蕎麥和豆類)全程機械化生產程序。(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自然資源局)

6.建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範基地引導龍頭企業申請建立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基地。發揮農業科研院校的科技支撐作用,依託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相關主體,建立省級以上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範基地2個以上。以“菜籃子”產品為重點,因地制宜整合一批先進適用的標準綜合體,推動農業轉型升級。(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7.加強標準實施評估。開展“亮標”行動,各類標準園、產業園、示範生產基地標準上牆,企業、合作社等執行的標準進工作手冊,推選一批省級標準化工作示範典型。加大農獸藥殘留等標準的宣貫培訓力度,加強農業、農機地方標準推廣效果評估,推薦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顯著的標準專案參評省、市標準化創新貢獻獎,及時制修訂或廢止過時標準。加大農業、農機標準化人才培養力度,加強標準技術委員會建設,加快形成農業標準化示範推廣體系。(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發改委)

(二)促進融合發展,全產業鏈“強起來”

8.加強主體培育。推動實施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為重點的農業企業倍增工程,促進農業產業轉型發展。完善落實我市一產高質量發展獎補、產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等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層面對我市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支援。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建立省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30個,提升農民合作社的服務能力和帶動效應。支援完善家庭農場發展政策體系、管理制度和指導服務機制,增強家庭農場服務帶動能力,提升發展水平,建立省級家庭農場示範縣3個、省級示範家庭農場30個。(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9.提升產業園區建設質量。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建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2個,推動重點園區全方面升級,推進“生產+加工+科技”一體化發展,加快產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分品種分產業分型別建設一批標準化種養殖產業園、農產品精深加工園、都市農業園。加快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建設,整縣域推進農業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打造農產品質量提升平臺,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

10.推進全產業鏈發展。落實農業“特”“優”戰略,秉持標準化、規模化、精細化、品牌化、市場化、專業化的“六化”發展理念,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聚焦雜糧、中藥材、沙棘、畜產品等優勢產業,加快推動延鏈、補鏈、壯鏈、優鏈,爭創一批省級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

(三)提升農業品牌,“忻”字號招牌“靚起來”

11.加強綠色優質農產品認證登記。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產品和“圳品”,支援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叢集和示範園區的生產經營主體和符合認證條件的產品申報綠色食品。因地制宜開展有機農產品認證,提升有機旱作區優質農產品生產能力。實施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推動地理標誌農產品通過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加大“圳品”建立力度,在“特”字上做文章,探索農產品直供粵港澳的新思路新模式。積極建立“國字號”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有機農產品基地和高校農產品供應基地。加快發展名特優新農產品,探索實施良好農業規範,擴大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試點範圍,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

12.推行承諾達標合格證。強化產地準出,以縣(市、區)建立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目錄,農產品全部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開展承諾達標合格證普及行動,引導小散戶開具合格證。農產品展示展銷等活動主辦方把承諾達標合格證作為“入場券”。引導學校(含培訓學校)、醫院、機關和企業食堂,以及賓館飯店等人員集中的重點消費單位採購有承諾達標合格證等合格證明檔案的食用農產品。強化市場準入,加大食用農產品合格憑證檢查力度。田頭市場、產地批發市場、農產品交易市場、大型商場和超市開辦者要查驗食用農產品合格憑證,建立一批示範批發市場。(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

13.加強品牌培育推介。以“忻州雜糧”市域品牌形象打造為核心,優化拓展產品體系,深度構建品牌矩陣,雙線搭建營銷平臺,廣泛開展宣傳推廣,聯動提升生態畜產品、特色果蔬、中藥材等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產業效益,推動形成“忻”字號特優農產品品牌矩陣。積極組織參加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博覽會、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等活動,支援企業開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重點市場,推動更多優質農產品進入國內大迴圈中高階。利用中國農民豐收節、年貨節等重點時節,推進“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線上線下相結合,打造“爆品”。(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發改委)

(四)深化綠色生產,產地環境“淨起來”

14.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圍繞“特”“優”戰略,縱深推進有機旱作農業發展。聚焦“土、肥、水、種、技、機、綠”關鍵要素,佈局建設有機旱作農業科研基地和生產基地,構建完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聚焦主導特色作物,堅持走綠色生態路、打特色優質牌,努力擴大有機佔比,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構建有機旱作農業高效產業體系。立足市場發展和消費需求,引導各類服務組織提供產前、產中、產後針對性服務,支援龍頭企業開展訂單生產,建立有機早作農業經營體系。(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山西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

15.推進投入品減量增效。深入推進化肥減量增效,開展農企合作,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機械施肥等技術,提高化肥利用率。深入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培育扶持一批市場化執行、專業化作業、規範化服務的'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提高統防統治覆蓋率,提升科學安全用藥水平和病蟲害防治服務能力。建設7個以上省級高標準綠色防控示範基地,加快玉米、小麥、雜糧、果樹、蔬菜、中藥材、油料作物等綠色防控技術示範推廣和新技術、新產品試驗,加大微生物產品支援力度。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推廣安全綠色獸藥,規範使用飼料新增劑。(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16.防治面源汙染。實施畜禽糞汙處理整縣推進專案,建立國家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推廣畜禽糞汙資源化整合利用技術,到20xx年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3%。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建設秸稈資源臺賬,建設玉米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加快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廣應用,開展試驗示範。加強農田地膜殘留例行監測,鼓勵各縣(市、區)因地制宜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試點示範,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建立農膜回收長效機制。保護農業生產環境,強化受汙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深入實施耕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嚴禁向農用地排放重金屬或者含有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廢氣、廢水、廢油、廢渣等。推動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

(五)加強科技創新,產業基礎“硬起來”

17.推進農業科技攻關。深入推進農作物新品種聯合攻關,健全“育繁推一體化”商業化育種體系,發揮科研機構、龍頭企業等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作用,提升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優質綠色安全技術整合推廣,推進有害生物綠色防控、生物抗草新品種研究、減災防災新品種技術創新、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農產品綠色加工貯藏創新性研究,加強自育品種示範推廣資金支援,建立綠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展示基地。加強質量導向型科技協同攻關,支援優勢產業企業聯合科研院校,建立高水平研發機構,構建跨區域、跨單位、跨學科的聯盟團隊。(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山西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

18.加強科技推廣隊伍建設。深入開展“三隊”包聯服務,強化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和標準化生產指導,提升農業科技發展動力和質量效益。全面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提供產業精準指導和諮詢服務,增強地區產業發展科技支撐和質量管控能力。開展基層農技人員能力提升培訓,強化資訊化、質量、標準等培訓內容。組織綠色生產技術培訓,普及產品認證、農獸藥及其使用等知識,提高質量意識。(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19.加快農業生產數字化發展。構建忻州數字鄉村資訊體系,推進種業、種植業、林草業、畜牧業、漁業等農業生產數字化,推進農產品加工智慧化、鄉村特色產業數字化監測、農產品市場數字化監測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提升農業精準化生產、視覺化管理、智慧化決策水平。嚴格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農業農村重大建立掛鉤,組織開展追溯標杆企業示範建立活動,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追溯系統與市場監管、農業農村部門追溯系統對接。推進農業生產記錄便捷化、電子化,打造“陽光農安”。開展農安信用體系建設試點,探索建立主體信用評價制度。(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資源局)

(六)加強全程監管,放心產品“管出來”

20.開展三年專項治理。深入開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建立豇豆、韭菜、雞蛋等11個重點品種生產主體名錄,加大監督抽查力度。加大執法辦案力度,嚴厲打擊違規使用禁限用農獸藥、超範圍超劑量使用農獸藥的違法犯罪行為,基本解決重點農產品違法使用禁限用藥物和常規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檢察院、市衛健委)

21.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嚴格生產經營主體管理,依法實施農業投入品登記許可,落實農藥、獸藥等重要農資產品“二維碼”追溯,嚴格農業投入品購銷臺賬管理,嚴厲打擊生產、進口、經營和使用假劣農獸藥、飼料和飼料新增劑等違法行為。加強農獸藥等投入品檢驗檢測,保證投入品質量。加強農獸藥使用指導,嚴格執行獸用處方藥制度和休藥期制度、農藥安全間隔期制度。強化“瘦肉精”等重點問題專項整治。試行水產養殖用投入品“白名單”制度。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創新方式方法,推進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加大農資產品監督抽查和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劣農資、非法新增等違法犯罪行為,曝光典型案件。(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法院、市檢察院、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供銷社)

22.健全監管執法體系。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提升行動,強化跟蹤評估和動態管理。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建立國家級、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立省級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縣2個以上(包含2個)。實施“菜籃子”產品生產大縣監管能力建設專案。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科學劃分網格,鄉鎮明確網格管理員,每個網格應有協管員,落實網格化管理資訊公示制度。加強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提高辦案質量。加強執法人員培訓,組織開展技能競賽、執法練兵、案卷評查等活動,提升執法能力。(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委編辦)

23.完善檢驗檢測體系。檢查評估市、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建設情況,健全完善執行管理機制。各涉改綜合檢驗檢測機構要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和資質認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檢驗檢測機構應通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有關主管部門要加強指導,認真履行管理職責。加強檢驗檢測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定期舉辦農產品檢驗檢測技能競賽活動。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裝置更新專案,支援通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的檢驗檢測機構,更新儀器裝置,提升檢測能力。提升鄉鎮公共服務機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推廣普及鄉鎮快檢裝置,加強檢測業務指導和監督。(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市委編辦、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總工會)

三、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要強化責任擔當,紮實開展工作,確保行動方案提出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為我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市直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加強配合,形成合力。各縣(市、區)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結合實際紮實開展農產品質量提升行動。

(二)強化政策支援。要加大財政支援力度,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提升資金。建立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產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農產品質量追溯、全產業鏈標準化等財政獎補機制。強化標準、科技、金融、信用、人才等政策協同支援,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促進農產品質量提升。

(三)強化考核評估。堅持目標導向,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將農產品質量提升工作納入對各縣(市、區)的質量工作、標準化工作、食品安全工作等考核。對工作表現突出、成效優異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表揚。對履行屬地管理職責不力、工作不到位,導致轄區內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並依法查處。

(四)強化宣傳引導。要及時總結農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工作成效,推廣典型經驗。採取多種形式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宣傳報道農產品質量提升的實踐成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際網路等傳播媒介,加強農產品質量知識公益宣傳,提高全社會質量、誠信、責任意識。

質量提升方案 篇11

一、基本情況

(一)基本縣情。

全縣幅員面積2165.35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145個行政村(其中,磨西鎮、新興鄉由海螺溝景區管轄),7個社群居委會,總人口約8.8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7467人),總耕地面積71925畝。20xx年農業生產總值4.6172億元(其中:重點農產品(蔬菜)種植面積40012畝,年產量100552噸,年產值3.0165億元),農業在縣域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基本情況。

1、體系建設情況。

我縣建立完善了縣、鄉(鎮)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體系。充實縣農牧和科技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人員力量,配齊專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3人,農業綜合執法人員12人,動物衛生檢疫人員8人;將10個鄉鎮(海螺溝景區管理局管轄的磨西鎮、新興鄉除外)“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設在“農技綜合服務站”內,配備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兼農殘快檢員1名、農殘快速檢測儀器1套。

同時,我縣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體系正加快建設,儀器裝置已完成政府採購,業務用房正進行裝修。

2、品牌培育情況。

一是我縣已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整體認定工作;二是培育無公害農產品22個、綠色食品1個、地理標誌產品1個。

3、畜禽屠宰情況。

一是在制度上加以規範。對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建立完善了“生豬進廠驗收制度、產品進銷臺帳管理制度、不合格肉品召回制度”三制度。生豬定點屠宰場嚴格執行上述制度,未有“屠宰注水豬、病死豬,無檢疫證章、耳標等合法標誌的生豬進廠屠宰,檢疫檢驗不合格、未加蓋檢疫檢驗證章的肉品出廠銷售”的情況發生。對有害肉品全面實行無害化處理,實現了病害肉無害化處理率100%,出廠肉品檢驗合格率100%。

二是在責任上加以約束。我縣與生豬屠宰場承包商簽訂了《豬肉質量安全責任書》,對屠宰廠生產條件不能滿足《條例》第七條要求的;在屠宰廠內注水或者注入其它物質的;屠宰病死豬、注水豬的;生豬進場未驗收檢疫、豬肉出廠未檢驗的和有其它違法行為被舉報查實的,一經查實,立即取消其定點屠宰資格,從源頭上保證豬肉品質。

三是受各種因素影響,我縣尚未建成禽類定點屠宰場。對禽類的屠宰監管,我縣主要通過派出專業人員對城區及周邊兩個禽類交易市場進行報檢及抽檢管理的方式進行。明確要求上市進行銷售的活禽必須附帶產地檢疫合格證,市場內銷售的禽類必須具備檢疫合格證方能進行銷售,堅決杜絕病、死禽類的銷售。

4、開展宣傳培訓情況。

一是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路等宣傳媒體及科技下鄉等活動,廣域宣傳監管示範縣建設的要求和舉措;二是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年度計劃,大力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法律法規知識,通過舉辦各類培訓,提高農業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二、建立思路

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公眾健康為目標,以縣級政府為建設主體,以落實法律責任為核心,以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為重點,以發展“三品一標”農業品牌為抓手,強化政府屬地管理責任落實,努力建立“工作體系健全、監管責任到位、機制制度完善、監管措施有力”的監管模式,基本實現“從生產到市場”的全程監管,確保農產品優質、安全。

三、建立目標

(一)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達到96%以上,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二)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安排專項工作經費;

(三)構建“政府負總責、鄉鎮有機構、監管到村社、經費有保障、檢測全覆蓋”的.工作機制;

(四)主要優勢農產品全程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全程質量控制和品牌化銷售。

四、建立內容

(一)健全監管服務體系,落實工作責任。

建立完善縣、鄉(鎮)、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體系。一是建立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站;二是在縣農牧和科技局設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科,配備2名專職監管人員;成立農業綜合執法大隊,配備12名以上的專職執法人員、1套攝像和速測儀等必要的取證裝置、1輛有“農業執法”標識的專用執法執勤車和電腦、印表機等必要辦公裝置;三是在10個鄉鎮分別設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和農殘檢測站,配備1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1名專職農殘檢測員,配置1套農殘快速檢測儀器;四是在75個涉農村各配備1名專(兼)職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嚴格落實縣、鄉(鎮)、村三級崗位職責、工作經費、監管手段3項保障措施,確保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投入品違法行為查處率達到100%。

(二)依法做好產地管理,強化農資監管。

1、根據產地環境質量現狀,做好產地質量監督。

一是禁止向原產地排放或傾倒廢水、廢物等有害物質;

二是引導生產者及時清除農田的農用殘膜及其它投入品包裝物;

三是加強產地環境檢查,淨化產地環境。

2、強化農資監管。

一是強化農資監管,推行誠信經營,建立失信企業“黑名單”;

二是建立完善進銷貨臺帳,實行索證索票制度和質量安全公開承諾制度,嚴厲打擊禁用高毒農藥銷售和使用等行為,確保全縣農資市場監管面達到100%,案件辦結率達到100%,投訴舉報回覆率達到100%。

(三)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培育農業品牌。

一是以我縣蔬菜、水果、食用菌和生豬等主導產業為重點,加強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改善生產條件。

二是依託農產品生產企業(園區)、農民專合組織和種植大戶等生產主體,制訂完善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將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製作成簡單實用的操作圖(或明白紙),加強技術培訓,確保生產技術規程一戶一份。

三是大力開展統防統治,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嚴格執行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規定。

四是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和品牌提升工程,嚴格生產管理、產品認證和證後監管,強化退出機制,加強品牌宣傳,規範用標行為,推動“三品一標”持續健康發展。

(四)強化產品質量監測,做好源頭監管。

一是積極構建以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為骨幹,鄉(鎮)檢測室為支點、生產基地為基礎的監測網路,監測覆蓋主要生產基地、企業(園區)、專合組織和農產品批發市場,類別涵蓋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主導主業。

二是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常態化檢驗檢測。配齊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檢測儀器裝置和取樣必備交通工具,取得計量和資質“雙認證”,提升檢測能力,對不合格產品,及時移交農業執法機構(或相關部門)處理;建立鄉(鎮)農產品農殘速測站,配備專職檢測人員,開展轄區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支援農業生產企業(園區)、專合組織配備農藥殘留速測儀器,開展農產品自檢工作。

三是將全縣“三品一標”獲證單位和10個鄉(鎮)納入監測範圍,年定性抽檢樣品不低於1500個,確保“三品一標”農殘監測合格率達到100%,農產品農殘監測合格率達到96%以上。

(五)推行質量追溯、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

1、建立完善縣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通過規範產地編碼規則、生產檔案記錄、產品包裝標識,建立質量追溯資訊管理平臺,結合良好農業規範的實施,以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載體,帶動農戶建立生產者責任制度、產品準出制度、產品質量信譽制度,逐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全程追溯制度,實現“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全監管,在出現產品質量問題時,能夠快速鎖定問題環節和責任人,必要時進行產品召回或懲罰措施。

2、對農產品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生產主體的生產記錄情況進行不定期檢查,確保生產資訊真實有效。嚴格實行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各鄉(鎮)根據農產品生產記錄檔案,對檢測合格產品開具《產地證明》;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自檢合格產品出具《產地證明》,做到內容真實、編號有序、有據可查;加大“農超”對接力度,設立“三品一標”農產品專櫃,嚴格用標管理。

(六)健全落實監管制度,做好應急管理。

建立縣、鄉(鎮)、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生產巡迴檢查、監測預警、執法監督、輿情控制、舉報獎勵和定期通報制度;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強化生產經營主體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規範生產經營行為;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反應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及實施辦法,堅持“預防為主、快速反應、協同應對”的原則,強化應急知識宣傳、培訓,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五、資金使用計劃

專案總投資100萬元,主要用於: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主要用於落實縣、鄉(鎮)監管機構、辦公場地、工作人員、牌子、印章、制度、資料、人員培訓等(共計10萬元)。

(二)檢驗、檢測、監測體系建設。主要用於購置農殘速測儀10臺(套),支付檢測取樣費、裝置維護費、耗材費、人員培訓費;指導各鄉(鎮)開展日常檢測費用,督促指導生產基地、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自檢工作等費用(共計20萬元)。

(三)追溯管理系統建設。主要用於:一是縣級監管平臺建設:資料輸入處理裝置和資料輸出裝置1套(1.5萬元),資料監管裝置1臺(1萬元),視像採集裝置1套(1萬元)。二是縣級終端查詢裝置購置:追溯終端查詢機1臺(1萬元)。三是企業追溯管理平臺建設:資料輸入處理裝置和資料輸出處理裝置(二維碼印表機)2套(3萬元),移動資料採集器和視像採集裝置2套(3萬元),耗材(碳帶、標籤紙)2.5萬元,搭建平臺補助建設費(包含追溯軟體購買和三年服務費)5萬元。四是追溯體系建設宣傳培訓、資料印製等費用2萬元(以上共計20萬元)。

(四)購置執法取證裝置。主要用於購置農業執法取證所需裝置及配套裝置等。包括膝上型電腦2臺、行動式印表機2臺、影印機1臺、傳真機1臺、掃描器1臺、攝像機1臺、照相機2臺、錄音筆2臺、投影儀1臺(共計10萬元)。

(五)農產品品牌培育和打造。主要用於“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建立、品牌申報獎勵、品牌用標補助、品牌營銷、品牌專銷店建設等(共計20萬元)。

(六)農業生產標準化建設。主要用於制定和釋出地方標準2-3個,統一製作和印製技術規程、標牌、操作卡、明白紙、生產檔案(三大記錄),推廣綠色防控等(共計5萬元)。

(七)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產地環境監管。主要用於農業投入品營銷配送服務體系建設,推行高毒定點經營專櫃銷售、任身份證實名購買、索證索票建立營銷檔案,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評價與管理等(共計7萬元)。

(八)農產品產地準出、運輸環節監管。主要用於有關單位(農產品生產單位、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縣級農產品質檢機構等)對合格農產品出具產地準出證明資料設計印製、速檢耗村,收、貯、運、保鮮環節監管等(共計5萬元)。

(九)技術宣傳培訓。主要用於每年組織農資、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參加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培訓不少於2次,學時不低於40小時;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公益性範圍廣泛宣傳;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核心示範區(店)標識標牌(共計3萬元)。

六、建立進度

建立期限(20xx年5月-20xx年4月)

(一)動員部署階段(20xx年5月-6月)。

縣人民政府組織召開全縣“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縣”建設工作動員會,成立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縣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落實成員單位責任分工。

(二)全面推進階段(20xx年7月—20xx年2月)。

1.進一步健全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成立監管機構,落實專兼職人員、辦公場地、儀器裝置;

2.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各項制度;

3.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檢測人員培訓;

4.推進農業投入品監管、農業標準化、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三品一標”認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等工作;

5.建立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責任機制和承諾機制;

6.開展生產基地農產品監督抽查、日常巡查與質量監測,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與農業投入品監督執法檢查;

7.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其他工作任務。

(三)自查自糾階段(20xx年3月)。

1.縣級相關部門、各鄉鎮、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合組織等按照實施方案及建設內容,開展自查自糾,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並將自查材料交至縣農牧和科技局。

2.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縣建設領導小組組織開展全面檢查。

(四)申請驗收階段(20xx年4月)。

1.通過自查自糾,發現問題並及時整改。

2.申請省農業廳考核評定。

七、建立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縣人民政府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縣政府辦、發改、財政、農牧、水務、工商、質監、審計、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縣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建立工作的組織領導、指導、協調和督促。同時,不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確保建立工作紮實有效推進。

(二)保障資金投入。專案投資100萬元(省級下撥,已下達至我縣農牧和科技局),主要用於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檢驗、檢測、監測體系建設、追溯管理系統建設、執法取證裝置、農產品品牌培育和打造、農業生產標準化建設、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產地環境監管、農產品產地準出、運輸環節監管、技術宣傳培訓等。

(三)開展宣傳培訓。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路等宣傳媒體及科技下鄉等活動廣泛宣傳監管示範縣建設要求和舉措。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年度計劃,大力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法律法規培訓,整體提高農業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四)強化工作考核。明確相關部門和鄉鎮的工作職責、工作要求,完善執行機制。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強化工作監督、考核檢查和責任追究,對相關部門和鄉鎮負責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行年度考核,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五)做好工作總結。相關部門和鄉鎮要及時總結建設工作典型經驗,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要加強資訊報送,於每月20日前向縣農牧和科技局報送工作動態,每季度末報送建設工作小結。20xx年3月20日前,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縣建設領導小組將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進行檢查驗收。

質量提升方案 篇12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中國教育現代化20xx》、《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聚焦提高教育質量的時代主題,指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和途徑。為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戰略,經縣教體局黨組研究決定,20xx年為“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為確保工作實效,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中國教育現代化20xx》《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為行動指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突出學科本質,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堅持德育為先、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知行合一,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有效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整體優化教學管理水平,使質量提升年活動成為促進全縣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的有效舉措,成為探索建立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長效機制的重要手段。

(二)基本原則。堅持質量第一的價值導向,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強化以質量論英雄的用人原則。堅持以學校為質量提升的主體,落實學校質量管理的主體責任,弘揚校長爭當教育家的精神和教師爭做四有好教師的精神,加強特色學校建設。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途徑,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聚焦重點,帶動全域性。

二、質量目標

全縣教育系統通過開展“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使各學校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立德樹人機制更加完善,教師潛心育人體系更加健全,學生全面發展目標得到群眾認可,我縣教育質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高中:實現大學聯考“三個突破”,“清北”人數新突破,重本人數大突破,本科人數再突破;在全市高中綜合評估中位居全市各縣前列,縣教體局獲得全市年度高中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

國中:在全市國中綜合評估中位居全市各縣區前6名,縣教體局獲得全市年度國中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

國小:在全市國小綜合評估中位居全市各縣區前6名,縣教體局獲得全市年度國小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

三、工作措施

(一)強化學校提升質量的主體責任

1、夯實校長首責。質量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是學校的生命線,校長要樹立“質量立校、質量興校、質量強校”的意識,緊緊圍繞提升質量謀篇佈局。要構建扁平高效的教育教學管理網路,將工作重心放到年級、班級和學科組;要建立以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的正向激勵機制,圍繞教育教學質量這個中心建立用人制度,用教學質量這把尺子作為用人標準。校長要身先士卒,率先垂範,用高尚的.人格感染教師、用不竭的幹勁帶動教師,形成全校上下同心抓質量的良好局面。

2、堅持全員參與。各學校要將提升質量的責任落實到教育教學全體人員,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注重對骨幹教師的培養和管理,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強學科團隊建設,實行學科捆綁評估,促進各學科整體提升,促進薄弱教師專業成長。

3、狠抓過程管理。各學校要將提升質量的措施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提升備課、上課、作業、輔導、檢測的質量,採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及時檢查、評價、反饋教師的教學狀況。要樹立選題、命題質量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決定教學質量的意識,加強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減少學生無效勞動,提升教學效率。要加強單元檢測質量管理,對單元檢測不合格的學生加強針對性輔導,進行補測,直到全體學生合格,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4、激發內生動力。各學校要以教學為中心,以激發教師活力為保障,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落腳點,深刻分析學校的歷史和現狀,查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緊迫問題和教師最關心的問題,著力補短板、優結構。要加大教學質量考核在教師綜合考核中的權重,使學校評價方案更公平、更科學、更聚焦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更能夠調動不同教齡、不同學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5、倡導對標趕超。各學校要以先進學校為標杆,找準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確趕超目標和努力方向,切實解決我縣中國小教育教學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著力轉變辦學理念、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推動我縣中國小走科學發展、內涵發展之路。各學校要按照“堅持高點定位、突出問題導向,注重可學習、可借鑑、可複製”的總體要求,選定先進學校為對標學習學校,堅持“學習先進、借鑑經驗、找準差距、彌補短板”的原則,釐清對標內容,精準確定對標指標、時間節點和完成時限,採取有效措施,注重落實,強化檢評,確保按時達成對標任務。

(二)強化教育教學質量的要素保障

1、優化質量監測。要加強對全縣各學段各學科教學模組的質量監測,制定全縣教學質量監測方案和學科質量監測命題細則,提升質量監測的科學性。學科監測試卷實行教研員負責制,教研員要不斷加強命題學習與研究,努力提高命題能力和命題水平,強化對學生學科素養和綜合能力的考查。要加強試題保密,加強質量監測工作的組織和管理,確保質量監測的效果。要優化質量分析辦法,及時制定科學的整改措施並落實到學校,抽測結束兩週內要完成教學質量分析報告並報告局黨組。

2、強化教學評價。要堅持科學的質量觀,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使評價方案更科學、更專業、更客觀。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堅持小初高一體化發展,突出抓好學段教學銜接,強化對影響全縣教學質量全鏈條和關鍵環節的評價,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型別的學校,分類設計、穩步推進,使評價方案更具有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堅持問題導向,注重解決實際問題,使評價方案更具有導向性,更符合全縣教學的實際和發展方向,更好地調動學校提升質量的積極性。

3、細化教師培訓。鼓勵教師成名成家,積極爭取參加國培專案和高階培訓,打造全縣名師團隊。堅持以提高教師的學科教學能力為重點,通過優課評選、案例評選、賽課磨課、基本功大賽等分層次多樣化的教學研討活動,促進教師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以質量提升為目標,加快推進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提升教師資訊化水平。開展教師全員讀書活動,統一組織全縣教師專業考試,對新招聘教師實行崗前專業培訓和上崗資格考試,全面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4、深化大學聯考研究。教研室要以縣大學聯考研究中心為主要抓手,加強對大學聯考命題、高校特殊招生政策、專項招生政策、名優特藝體學生招生政策、學生生涯規劃等的研究,特別是加強對大學聯考試題的研究,引導學校科學備考、督導學校全員備考、指導學生全程備考,提高備考的針對性,確保完成“三個突破”的目標任務,提升全縣優質升學總量和質量。加大高中培優力度,加快尖子生、特長生培養機制研究,組建精英教師團隊,實行名優生跟蹤培養制度,大膽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徑辦法,全力促進多元升學,推動高中學校多元化、特色化發展。

5、強化獎懲機制。實行教學質量聯動機制。建立教體局領導班子成員巡學促學機制和學校一把手推門聽課機制,建立教研員述職、校長述職和教學質量通報制度,進一步優化教學質量專業提升指導,教體局黨組每學期聽取相關彙報。實行量化獎懲機制,採取目標與任務驅動策略,對不同學段、不同型別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出明確的年度目標和階段目標要求,對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較快和成績優秀的校長要表彰重用;對教育教學質量嚴重下滑和位居末位的校長要進行誡勉談話,一年內不予調整崗位;對教育教學質量連續兩年下滑和居末位的要給予黃牌警告,並進行誡勉談話;對教學質量連續三年下滑和居末位的校長,要給與紅牌警告,責令其提出辭職。

四、組織領導

(一)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縣教體局成立“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領導小組(名單附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全面負責活動的組織協調和督查落實。實行局領導幹部包保學校制度,局領導深入教學一線,真實瞭解學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幫助解決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困難。

(二)廣泛宣傳,營造氛圍。縣教體局要利用各種方式,大力宣傳質量提升年活動的意義、措施與經驗,推動全縣活動系統推進。各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板報、班會等宣傳途徑,宣傳質量提升年活動的有效做法、成功經驗和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

(三)強化督查,務求實效。各學校都要成立“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活動工作機構,精心制定活動方案,組織好各個環節的工作。縣教體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定期對機關各科室和各學校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檢查,下發檢查通報,全面瞭解活動開展情況,及時改進工作,確保活動有效開展。檢查結果納入教育綜合督導評價,作為獎懲學校的重要依據。

質量提升方案 篇13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市場導向、改革創新、標準引領、質量為本、開放融合的原則,緊緊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工業強市、質量強市戰略定位,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打造濟源標準升級版,以先進標準引領消費品和裝備製造業質量提升,全面促進我市消費品和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引領推動濟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工作目標

標準體系基本健全完善。加強主要消費品、工業基礎、現代裝備製造業等重點領域標準的研究,建立結構合理、重點突出、適應濟源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多層次標準體系。

標準化整體水平有效提升。標準在助力產業結構優化、傳統產業提升改造、工業綠色製造、智慧製造發展中發揮顯著作用;主要技術標準實施效果顯著,消費品和裝備製造業重點領域產品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以上。

質量整體水平有明顯提升。企業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重點領域產品的質量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品牌建設能力的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濟源品牌”“濟源製造”“濟源智造”。

二、主要任務

(一)提升標準供給水平,發揮標準引領作用

1.建立健全標準體系。結合我市產城融合建設,促進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構建我市消費品和裝備製造業標準體系。支援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產業技術聯盟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鼓勵具備相應能力的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等社會組織和產業技術聯盟根據市場需求制定和組織實施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聯盟)標準。每年參與制定地方標準5項,力爭實現組建省級以上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零的突破。增加高水平、高質量、有特色以及綠色製造、智慧製造標準的供給,服務我市消費品和裝備製造業新模式發展,滿足產業結構升級的需求。(責任單位:市標準化協調推進聯席會議成員單位)

2.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協同。加大科技研發對消費品和裝備製造標準研製的支援,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的機制,重點引導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等創新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在優勢領域、綠色製造和智慧製造企業積極培育省級標準創新研究中心、技術標準創新企業,開展裝備製造業標準化示範試點建設,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協同發展,以科技創新促進標準升級,提升標準技術水平。(責任單位:市科學技術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

3.推動濟源標準走出去。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濟源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開展消費品和裝備製造業國內外標準接軌工程,鼓勵我市的消費品和裝備製造業企業採用具有先進水平的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提高國內、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實現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以標準為載體,促進有色金屬、機械製造、食品等優勢產業企業走出濟源,走出河南,走向世界。支援和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增強濟源企業參與全國、國際標準化活動能力。力爭到20xx年,全市消費品和裝備製造業領域參與研製國家標準5項以上。(責任單位: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有關行業協會)

4.強化標準宣貫實施。強化標準與政策和行業管理措施的有效銜接,形成協同推進標準實施的工作合力,促進企業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和提供服務。深入開展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技術標準創新企業和迴圈經濟、高階裝備製造、智慧製造標準化試點等建立活動,在重點消費品和裝備製造業領域建立一批標準化示範區,以點帶面,加快推進標準的推廣實施。(責任單位:市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質量技術監督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環境保護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二)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促進質量水平提升

1.推動企業加強質量管理。鼓勵企業推廣運用精益製造、全面質量管理、卓越績效等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廣泛開展質量比對、質量攻關、質量改進等活動,支援企業開展國際對標,提高國際標準採標率。嚴格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強化企業質量意識,大力開展職業技能比武和競賽,樹立“濟源工匠”“中原大工匠”標杆,把工匠精神納入企業質量文化建設,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每年選擇3家重點消費品和裝備製造業企業,推廣應用中國質量獎和省長質量獎獲獎組織的質量管理模式。(責任單位:市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科學技術局、總工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有關行業協會)

2.推進企業標準自我宣告公開。鼓勵企業制定和實施對標國際的高水平企業標準。在重點企業進一步推進企業產品和服務等標準自我宣告公開和監督制度,推動企業自我宣告公開執行標準、公開產品質量承諾,並探索納入市公共信用資訊平臺、企業資訊公示系統等,接受社會公眾監督,鼓勵第三方機構評估公開企業標準的水平,提高標準資訊的透明度。試點推行“標準領跑者”“質量領跑者”制度,促進企業主動實施高標準、追求高質量,滿足市場對高品質產品和高質量服務的消費需求。(責任單位: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工商行政管理局)

3.提升企業創新發展能力。組織實施技術創新專案,支援企業圍繞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和工藝進行攻關,攻克一批影響質量提升的關鍵共性質量技術。建立工業技術改造重點專案庫,加大對消費品和裝備製造企業質量技術改造的支援、引導力度。在重點工業領域,推廣可靠性設計、試驗與驗證以及可製造性設計等先進質量工程技術。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工程實驗室、技術中心、檢測中心、產業化基地。大力支援科技型中小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開展重點消費品和裝備製造產品的認定評審。進一步提高企業申請專利的數量和質量,重點支援萬企轉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小巨人企業,通過設定標準、政策引導,形成一個專利企業群體、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智慧財產權優勢產品、一批具有戰略佈局的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責任單位:市科學技術局、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質量技術監督局)

4.強化“濟源品牌”建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在重點消費品和裝備製造業領域打造一批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產品、知名企業、知名品牌。推動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價值評價,提升品牌價值和效應,擴大“濟源製造”影響力。發揮品牌引領作用,爭創國家級、省級知名品牌建立示範區,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實施商標戰略,促進商標品牌集約式發展。加大市長、省長質量獎培育、評選和宣傳力度,爭創中國質量獎。到20xx年,培育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個以上、中國馳名商標1件以上、河南老字號1個以上,力爭實現中國質量獎零的突破,建立全國知名品牌建立示範區1個以上、省級知名品牌建立示範區1個以上,建立全國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1個以上、省級出口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1個以上。(責任單位: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商務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濟源辦事處)

(三)提升技術服務能力,夯實質量技術基礎

1.加強質量技術基礎建設。構建消費品和裝備製造業領域計量測試服務體系,加快研發產業急需關鍵測量領域的自主核心技術,開展新一代計量標準和標準物質研究,不斷滿足產業升級對計量技術和方法提出的新要求。鼓勵企業開展測量管理體系認證,有效支撐消費品和裝備製造業產品質量控制和品質提升。加快國家防爆電器檢測中心建設,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等擴大質量技術基礎資源共享,推進檢驗檢測資源整合和效率優化,推動有色金屬、鋼鐵、鉛酸蓄電池檢驗檢測服務平臺建設。(責任單位: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打造質量公共服務平臺。培育標準化服務、檢驗檢測、品牌諮詢等新興質量服務業態,為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質量技術支援。打造和發展濟源市標準化資訊服務平臺,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標準資訊、標準體系構建、標準編制及標準化技術解決方案等服務。創新“網際網路+質量服務”模式,推進質量技術資源、資訊資源、人才資源、裝置設施向社會開放共享,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經濟持續發展。(責任單位: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科學技術局)

3.建設質量和標準化人才隊伍。加強質量和標準化職業教育,促進勞動者由普通工人向技術人才轉變。推進首席質量官、一線企業職工等質量人才培訓工作,打造一支有能力、高素質、職業化的企業高階質量管理人才隊伍,增強企業關鍵質量崗位人員的質量能力和質量意識。依託本市標準化技術組織、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培養一批標準化高層次人才、優勢和特色產業領域標準化專家,培養一批專業優勢明顯、知識結構合理、實踐經驗豐富的標準化專業從業人員。(責任單位: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四)強化質量監管,改善優化市場環境

1.創新質量監管制度。逐步實現政府部門間質量資料共享,突出監管重點和風險防控,構建從產品傷害監測、監督抽查、風險監測到缺陷召回的消費品質量監管體系,實現動態監管。根據產品風險等級、消費者關注度、企業質量管控水平等指標,對消費品生產企業實施差別化監管並動態調整。推進“雙隨機、一公開”機制,加大消費品質量監督抽查和抽檢力度,增強依法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責任單位: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加強質量安全風險管理。建立以預防為主、風險管理為核心的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在醫院、社群、鄉鎮和學校建立消費品質量安全風險資訊監測點,有效防範和處置消費品質量安全風險。推廣應用物品編碼和射頻識別等技術手段,建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推進缺陷產品召回常態化,把涉及人身、財產安全的消費品納入召回範圍。(責任單位: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濟源辦事處)

3.加快質量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企業質量信用檔案資料庫,對企業質量信用資訊統一歸集、依法公示、社會監督,對企業實施分類監管。支援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開展質量信用評價。探索實現多部門、跨地區質量信用聯合獎懲,營造“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的社會環境。(責任單位: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質量技術監督局)

4.優化電商消費環境。建立完善風險監測、網上抽查、源頭追溯、屬地查處、信用管理的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機制,加大電子商務產品風險監測和監督查處力度。加強跨境電子商務質量安全監管,建立完善跨境消費售後維權保障機制。(責任單位:市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商務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

5.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實行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專利行政執法保護,深入開展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專項行動。深入開展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完善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體系和平臺,提高企業維權意識,增強應對能力。(責任單位:市科學技術局)

6.強化消費者維權保護。引導經營者建立賠償先付、無理由退貨等制度。在消費集中的重點場所建立消費爭議快速處理“綠色”通道,探索建立消費者訴訟簡易處理程式,完善公益訴訟制度,擴大公益訴訟主體範圍,支援社會中介組織和第三方機構為消費者提供維權援助,降低消費維權成本。(責任單位: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7.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健全執法協作機制,推行綜合行政執法。深入開展執法打假行動,嚴查徹辦質量違法大案要案。推進質量違法案件資訊公開,加大對質量違法行為的震懾力度。(責任單位:市公安局、農牧局、商務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科學技術局、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濟源辦事處)

三、重點領域

(一)消費品領域

1.食品產業。健全我市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加快食品產業綠色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提升面製品、肉製品、速凍食品等食品行業關鍵性生產工藝、專用裝備及生產線的數字化控制水平,推進企業誠信體系以及產品質量控制與可追溯系統的建設,加快培育抗風險、競爭力強的優質企業,建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肉製品、乳製品、豆製品、飲料4大領域產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食品加工產業叢集。組織重點行業企業開展對標及產品品質對比活動,推動產品質量標準提升和產品改進。制定食品相關產品監督抽查和風險監測計劃,加大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逐步提升市場準入門檻,及時釋出消費預警,遏制食品安全事件發生。(責任單位:市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產業集聚(開發)區管委會)

2.農產品。大力發展優質小麥、優質奶牛、優質果蔬、十字花科蔬菜制種產業,推進全市農業佈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推動農產品供給端向差異化、綠色生態化、旅遊商品化轉變。圍繞我市優質糧食、高效園藝、健康養殖、生態林果、特色農業等五大優勢特色產業,建設高標準原料生產基地,按照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綠色環保的要求,實現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有效對接,從源頭上保障原料有效供給和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全程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資訊平臺,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及時發現和預防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持續開展農業標準化示範專案建設工作,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標準化”的生產經營模式,推廣減量化生產和清潔生產技術,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加快實現生產設施、過程和產品標準化。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和執法檢查工作,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責任單位:市農牧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林業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3.新能源汽車。堅持以低碳化、智慧化、服務化為導向,以創新驅動助推新能源汽車行業產品結構升級。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研發及應用,探索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展團體標準制定、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標準試點,建立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支援社會團體、企業發展優於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標準。依託全省新能源汽車監管平臺,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安全監管;以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為重點,推動力帆新能源汽車與我市鋼鐵、玻璃、鉛酸、模具等產業緊密對接,重點實施新能源汽車VV電轎、美國江森自控蓄電池、武山新能源新型動力電池等專案,建設全省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責任單位:市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質量技術監督局、虎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

4.電子電器。加強電子基礎產品發展,提升手機關鍵元件產品層次,加快發展電子器件製造和電子元件製造;開展產業前沿及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商業化應用,積極引進和培育“晶片—電路板—積體電路—電子裝置”等產業鏈,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發展層次,形成手機關鍵元件、電子器件、電子元件等基礎產品為主導,晶片、積體電路、軟體、海底光纜、北斗導航、智慧終端(手機)、智慧照明等智慧產品為支撐的產品結構,把電子電器產業打造成為新興支柱產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產業集聚(開發)區管委會)

5.傳統文化產品。弘揚中原傳統文化,加強對我市非遺民俗、工藝美術、地理標誌產品等傳統文化產品的品牌培育和保護,引導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和技藝的文化產品生產企業,加快自主創新、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品牌文化附加值,推動傳統文化產品實現產業化、規模化、差異化發展。在確保傳統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傳統工藝特色的前提下,推進生產流程和產品質量標準化,實現規模化生產、品牌化銷售,以標準化手段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重科技在傳統文化產品設計、生產、製作中的運用,提高文化產品科技含量。(責任單位:市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旅遊發展委員會、質量技術監督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產業集聚(開發)區管委會)

(二)裝備製造領域

1.有色金屬。以迴圈經濟發展為重點,推廣玉川產業集聚區國家級“有色金屬產業集聚區迴圈經濟標準化試點”模式,優化產業佈局和產品結構,以鉛、鋅、銅、鋁行業為主線,重點發展“電解鉛-極板-蓄電池-新能源電動車”“電解鉛-極板-蓄電池-再生鉛”“陽極泥-黃金、白銀等貴金屬-金銀深加工”等產業鏈。加強在有色金屬材料領域標準研究和技術改造,提升工藝水平,推動銅金銀產業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快推進豫光金鉛廢鉛酸蓄電池回收、再生鉛資源迴圈利用及高效清潔生產技改專案、美國江森自控汽車用起停蓄電池專案建設,加快國家鉛酸蓄電池產品質量提升示範區建設步伐,及時將自主創新技術成果轉化成標準。加快有色金屬產業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延伸,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推進有色金屬現貨交易中心建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質量技術監督局、環境保護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產業集聚(開發)區管委會)

2.鋼鐵產業。以優化產品結構為重點,按照“做精、做專、做強”的發展戰略,加快技術改造,建立“管控銜接、產銷一體、三流”的'資訊化體系。積極推進民用鋼向優特鋼轉型,培育“線材、棒材—鋼絲、鋼絲繩、緊韌體、五金件、焊材”“大棒材—基礎零件—部件—關鍵零部件(軸柱、齒輪)”“高潔淨鋼—高階模具鋼、不鏽鋼—汽車模具、電子產品模具”等產業鏈條。擴大優特鋼、特種鋼、汽車用鋼生產比重,向高階用鋼領域升級,打造優特鋼生產基地;推動鋼產品向軸承、螺絲、鋼絲繩等產業鏈下游延伸。支援鋼鐵加工企業使用國際國內先進標準,加快淘汰落後冶煉產能,把我市打造成全國重要的高檔次精品優特鋼生產基地。(責任單位:市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質量技術監督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產業集聚(開發)區管委會)

3.機械裝備。以高階整機制造為重點,擴大產業規模,提高技術水平,加快發展大型機械裝置關重件、石油鑽具、大規格精鍛件、鑄管模、冶金機械、基礎零部件等產品,積極培育“基礎零部件—關鍵部件—成套機械裝置”產業鏈。鼓勵扶持企業在大型成套裝備等重點領域系統整合應用,加快數控改造、模組化控制、可重組柔性生產線控制和產業鏈協同等技術的研發與普及,提高裝備數控化率和工藝資訊化水平。加大機械裝備領域國際國外先進標準轉化力度,以先進的產品技術標準促進設計水平、製造工藝水平、產品質量水平提高。力爭把濟源建設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大型裝備關鍵部件及大型特殊鋼精鍛件生產基地。(責任單位:市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質量技術監督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產業集聚(開發)區管委會)

4.礦用電器。以高階智慧製造為重點,加強全礦井自動化控制系統、高低壓變頻裝置、大型液壓支柱等高階產品研發,大力推進產品高階化,實現礦用電器軟硬體產品的融合發展。立足我市“全國煤礦用防爆電器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國家火炬計劃濟源礦用機電產業基地”、國家煤礦用防爆電器質檢中心的優勢基礎,加強戰略合作和技術引進,壯大礦用電器產業規模,拉長產業鏈條,力爭把濟源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礦用機電產業基地。(責任單位:市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質量技術監督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產業集聚(開發)區管委會)

5.化工產業。以綠色創新驅動為重點,加強焦炭、焦油、粗苯等煤化工,樹脂、燒鹼、四氯化鈦等鹽化工,重芳烴、丙烷、丁烷等石油化工領域的技術創新、節能減排、鏈條延伸,發展迴圈經濟,優化產業結構,拓展精細化工新領域,推進煤化工、鹽化工、石油化工重點領域流程控制與優化、化工故障診斷、監控與安全系統等環節資訊科技應用,提高線上檢測和生產流程智慧化水平,建立協同產業鏈,增強化工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把我市建設成全省重要的現代化工基地。(責任單位:市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質量技術監督局,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產業集聚(開發)區管委會)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實施。充分發揮濟源市標準化協調推進聯席會議制度的統籌協調作用,切實加強對消費品和裝備製造業標準升級和質量提升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加強督促檢查,確保任務落實。各單位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並認真組織實施。(責任單位:市標準化協調推進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產業集聚(開發)區管委會)

(二)加大政策扶持。財政部門要加大對消費品和裝備製造標準和質量提升工作的經費支援力度,重點支援消費品和裝備製造領域的質量基礎能力提升、質量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廣,工業基礎、智慧製造、綠色製造等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領域標準化研究和示範應用。要充分發揮資金資助的引導作用,建立政府對企事業單位主持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制修訂專案和開展標準化試點示範的資助與獎勵制度,促進標準化戰略有效實施。加大科技政策的支援力度,對有助於促進優勢產業培育、社會進步的技術標準,在科技計劃專項專案(課題)和產業專案安排上給予優先支援。建立企業標準創新、標準研製和標準示範等激勵機制,鼓勵各類組織積極參加標準化活動。對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示範區、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比照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享受出口貿易便利等政策優惠。在政府採購、招投標活動中,納入有關標準技術條件和質量安全要求。(責任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科學技術局、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商務局、質量技術監督局)

(三)注重人才培養。鼓勵高校、職業院校開設標準化、質量專業課程,加強職業培訓,深化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改革,提供技能水平評價服務,為標準化、質量管理事業培養和輸送各類人才。進一步完善工程技術系列中標準化和質量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的評價標準,促使更多高水平的標準化、質量專業技術人才脫穎而出。構建多方參與的培訓機制,探索建立企業和高校、職業學校、標準化與質量科研機構聯合培養人才的機制,深化校企協同育人,開展校企聯合“雙軌制”、新型學徒制技能人才培養試點,加強標準化和質量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實施標準化人才培育計劃,加強標準化高階人才培養,鼓勵支援我市專家參加標準化組織技術機構工作,實施優秀標準化人才交流專案。(責任單位:市教育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質量技術監督局)

(四)廣泛宣傳引導。藉助“10·14世界標準日”“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質量月”等,組織好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結合“愚公移山,敢為人先”城市精神,建設具有濟源特色的先進質量文化,大力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樹立中國標準、中國質量的良好形象。在消費品和裝備製造企業推廣先進的標準化和質量管理理念,加強標準化和質量知識宣傳教育和政策解讀,倡導“優標優質優價”和綠色安全健康的消費理念,加大質量資訊公開力度,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打造“濟源標準”,培育“濟源品牌”,提升“濟源創造”,樹立“濟源質量”良好形象。(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工業和資訊化委員會)

質量提升方案 篇14

一、培訓意義

全面提升我縣旅遊飯店業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打造服務品牌,提高全縣飯店業的專業化管理水平和旅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二、培訓計劃思路

根據我縣飯店實際情況,服務質量提升活動整體培訓分餐飲、客房、廚房三大塊分類進行,內容涵蓋服務質量意識、服務技能技巧、崗位工作職責與專業知識、禮儀禮貌、儀容儀表等。

三、保障措施

為保證培訓質量,保障培訓計劃的順利實施,縣旅遊局將建立相關保障機制,要求各飯店配合實施。

1、建立培訓檢查制度

要求各飯店必須保證參訓人數、時間,按時參加培訓,不得缺席,要求參訓員工遵守培訓紀律,實行各飯店員工簽到記錄制。

2、建立酒店員工培訓檔案

培訓結束後,對各飯店員工參加培訓情況進行記錄,建立檔案,作為今後酒店管理考評的依據之一。

質量提升方案 篇15

為貫徹落實《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工程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方案的通知》(建質[20xx]57號)精神,制定我省的工程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方案如下:

一、組織部署

各市、縣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按《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工程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方案的通知》(建質[20xx]57號)和本方案要求,制定轄區內的具體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並在4月31日前組織轄區內在建工程的各方責任主體學習。

二、目標要求

通過三年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各市縣的工程質量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建築施工本質安全生產水平提高,安全生產事故率逐年降低。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全面加強,實現監管標準化、規範化和資訊化。

三、重點工作

(一)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

嚴格落實工程建設參建各方主體責任、專案負責人責任和從業人員責任,辦理施工許可的建設專案均須百分之百簽訂專案負責人法人委託書、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承諾書,執業註冊等從業人員的資格及配備必須符合有關規定要求,辦理竣工備案的專案均須百分之百建立永久性標牌並具備完整的質量資訊檔案。

按我廳《關於進一步落實建築企業全員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指導意見》(瓊建質〔20xx〕46號)的要求,明確全員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提升專案管理水平

1.推進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完善工程質量管控體系,各市縣每年至少要舉辦一次工程質量安全標準化工地觀摩活動,建立質量管理標準化制度和評價體系,推進質量行為管理標準化和工程實體質量控制標準化。

2.提升建築施工本質安全水平。深入開展建築施工企業和專案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構建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推動建築施工企業實現安全行為規範化和安全管理標準化,制定並推廣應用簡潔、適用、易執行的崗位標準化手冊,建立針對不同工種的工人上崗安全知識考核制度,不合格的不得上崗,提升施工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和安全技能。

3.積極應用建築資訊化技術(BIM)對專案進行管理,20xx年各市縣要開展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應用試點工作,海口市不少於5個,三亞市、儋州市不少3個,其它市縣不少於1個,20xx年各地要全面推廣BIM技術應用。

4.鼓勵引導企業積極爭創“建設工程綠島杯(省優質工程)”、“AAA(或AA)級安全文明標準化誠信工地”,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不斷提升我省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水平。

(三)提升新技術應用及創新能力

1.我省建築施工企業要抓緊學習掌握建築資訊化管理技術(BIM),以適應當前全國施工生產管理水平快速提升的形勢要求,組建BIM應用團隊,一級及特級建築施工資質企業每年至少有一個工程專案施工管理應用BIM技術。

2.大力推廣建築業10項新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和工程建設專有技術和工法,鼓勵我省建築施工企業積極申報省級及國家級工法。

3.推進減、隔震技術應用和提升超限高層建築抗震效能的建造技術,海口市每年要組織一次省級減、隔震應用或超限高層建築抗震技術觀摩工地,提升我省減隔、震技術應用和超限高層建築專案的質量管理水平。

(四)加快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

我省20xx年7月1日起實施誠信評價管理,各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海南省建築市場誠信評價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將參建方良好行為和不良行為採集錄入我省建築市場誠信資訊平臺。對不履行主體責任導致質量安全責任事故、不配合監督檢查、逃避監管的參建方列入誠信“黑名單”;對列入“黑名單”的企業,採取最嚴格的監管措施,依法限制其承攬新業務,使其“一處失信,處處受限”。要樹立質量安全觀摩工地先進典型,對講信譽、重質量的參建方給予通報表揚、記入良好行為記錄,引領本地區質量安全更上一個臺階。各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據參建方誠信評價等級實施差別化監管,即時釋出參建方良好行為和不良行為記錄,發揮誠信行為的社會監督作用,逐步建立誠信激勵、失信懲戒制度,讓誠實守信在建築行業蔚然成風。

(五)加強監督管理

1.提高監管執法的標準化、規範化,逐步實施資訊化監管,充分運用海南省建築工程全過程資訊監管平臺,各市縣在20xx年內要全面使用“移動監督系統”和“檢測監督系統(二維碼見證取樣系統)”對轄區內建設專案進行監管,並實施網上報建報監和竣工備案制度。

2.在加強日常監督檢查、抽查抽測的基礎上,每半年對本地區在建工程專案全面排查一次(每年在5月31日和11月30日前完成),對工程質量安全檢查不合格的專案要及時實施行政處罰、記入不良行為記錄,並將處罰及記入不良行為情況及時報送我廳工程質量安全監管處。

開展以深基坑、高大支模、起重機械等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為重點建築施工安全專項整治,做好隱患的閉環整改,嚴厲查處工程質量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對深度不小於5米的深基坑,各地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要重點檢查有否按《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加強建築邊坡與深基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通知》(瓊建質〔20xx〕190號)的有關規定落實設計、施工方案專項論證。

3.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每年安全生產月期間,各市縣要組織轄區內在建工程工地的安全員進行集中培訓,部署安全月活動,加大在建工地安全宣傳教育力度,廣泛普及建築施工安全生產知識,全面提升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意識。

4.加強監督隊伍建設,保障監督機構人員和經費,開展對監督機構人員配置和經費保障情況的督查。鼓勵有條件的`市縣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進行監督檢查。完善監督層級考核機制,落實屬地監管責任。

四、實施步驟

(一)動員部署(20xx年4月)

各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工程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方案的通知》(建質[20xx]57號)和本方案要求,結合本轄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全面動員部署提升行動,在20xx年4月12日前將實施方案報我廳(方案請明確提升行動負責人及聯絡員)。

(二)組織實施(20xx年5月—20xx年12月)

各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強化責任落實,在6月及12月上旬將半年提升行動的工作情況進行總結,並將總結情況上報,我廳每半年對全省在建工程進行重點專案抽查和提升行動督導檢查(每年6月和12月),逐項檢查本提升行動方案各項工作的落實情況,並全省通報各地開展提升行動的進展情況。做好住房城鄉建設部每年一次全國督查的迎檢準備。

各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每年對提升行動中工作突出、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表揚一批。成績特別突出的,給予推薦全省通報表彰。

(三)總結推廣(20xx年1月)

總結三年提升行動工作經驗,深入分析問題及原因,研究提出改進工作措施和建議。並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推薦工作突出、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表揚。

質量提升方案 篇16

為進一步提升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按照省市統一部署和要求,決定於20xx年5月1日至8月10日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百日嚴打”行動(以下簡稱“百日嚴打”行動)。具體方案如下:

一、目標任務

按照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的要求,嚴厲打擊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群眾反響強烈、帶有行業“潛規則”性質的危害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行為,形成高壓威懾態勢,促進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一)抽檢一批重點品種。加大監督抽檢力度,以問題為導向,全市有針對性地監督抽檢不少於50個批次農產品進行定量檢測。各鎮街道針對轄區內重點品種,開展幾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每鎮、街道快速檢測批次不少於全年50%的任務量。

(二)深挖一批違法線索。通過監督抽檢、風險監測、監管排摸、公開徵集和群眾舉報、媒體監督等手段,挖掘案件線索。

(三)約談一批違規農業生產企業和監管責任人。將違規農產品生產單位列為百日嚴打行動的重點物件,由局屬各職能科站對主體負責人進行約談,要求生產單位限期整改問題,整改不到位絕不放過;對符合《xx市食品安全行政約談制度》規定情形的,對其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進行行政約談。

(四)整治一批重點領域和突出問題。根據日常監管、隱患排查、風險監測等掌握的情況,重點整治蔬菜、畜產品、初級水產品、食用菌中新增禁限用農業投入品的.不法行為。

(五)查處一批農產品違法案件。由市農業行政執法大隊組織,針對重點整治內容,營造強大聲勢,對不構成刑事犯罪的,依法予以行政處罰;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

(六)公佈一批黑名單。對符合《xx省食品安全黑名單管理辦法(試行)》和《xx市食品安全紅黑榜制度》規定情況的,公佈一批農產品生產者“黑名單”。

二、打擊重點

(一)重點行為

1.重點打擊蔬菜、水果、食用菌、杭白菊上使用禁限用高毒農藥的不法行為。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規模種植大戶和蔬菜、水果、食用菌、杭白菊等產品為重點,組織開展蔬菜、水果、食用菌、杭白菊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嚴厲打擊違規使用禁限用高毒農藥的不法行為。開展農藥生產經營企業的執法檢查,依法查處生產、銷售禁用農藥的違法行為,堅決取締無證無照生產、銷售農藥的“黑窩點”。

2.重點打擊飼料生產銷售、畜禽養殖使用違禁物質和濫用新增劑的不法行為。一以飼料生產銷售企業為重點,組織開展監督檢查,嚴厲查處“三無”(無許可證、無標籤、無產品標準)的生產行為,嚴厲查處飼料生產過程中非法新增違禁物質,超劑量、超範圍添加藥物飼料新增劑,以及新增未經批准的藥物飼料新增劑的行為。二以養殖大戶為重點,強化畜禽飼養環節監管,加強“瘦肉精”等違禁物質的監督抽檢和安全用藥監管,嚴厲查處使用“瘦肉精”等違禁物質和違規使用原料藥、抗菌藥物的行為。

3.重點打擊私屠濫宰生豬(羊)、屠宰病死動物和檢測不合格生豬(羊)、注水及非法新增有毒有害物質、未按規定進行瘦肉精檢測等行為。以城鄉結合部、行政區域交界地、偏遠農村、肉食品加工集中地等私屠濫宰多發的重點區域為物件,強化巡查檢查的密度和力度,嚴厲打擊對生豬注水違法行為,依法取締私屠濫宰窩點,對查獲的從事私屠濫宰活動,或者為私屠濫宰提供場所或儲存設施的單位和個人,依法嚴厲處罰,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查處。發現養殖場戶和屠宰場出售屠宰、經營病死動物和動物產品的,要從重、從嚴、從快予以查處,涉嫌犯罪的要及時依法移送司法機關。開展生豬定點屠宰環節監督檢查,重點檢查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生豬進場查驗和“瘦肉精”等自檢制度落實。

4.重點打擊初級水產品使用違禁藥物的違法行為。以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標準化、規模化水產養殖基地為重點,排查在苗種生產、養殖、運輸過程中違法違規使用違禁藥物、新增劑和保鮮劑的違法行為。

(二)重點場所

1.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種植大戶、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企業;

2.禽畜養殖場、收購販運企業、飼料、獸藥生產、經營企業;

3.水產養殖基地;

4.屠宰場所。

(三)重點品種

1.蔬菜、水果、畜產品、初級水產品、林產品(食用菌);

2.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種養殖大戶及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企業裡的農藥、肥料、飼料、獸藥等農業投入品。

各地及局屬各有關職能科(站)要根據轄區內消費量大、安全隱患多的重點產品和重點區域,摧毀生產銷售有毒有害農產品的“黑作坊”、“黑窩點”、“黑農資經營店”等。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農產品安全事件底線。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局各職能科(站)要充分認識“百日嚴打”行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把“百日嚴打”行動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擺到突出位置,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分管負責人要直接抓,將責任落到實處。市農業經濟局成立以局長為組長、副局長為副組長、局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百日嚴打”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局農產品質監科。各鎮街道農業經濟服務中心都要成立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百日嚴打”行動領導機構,建立相應的班子和工作推進機制,切實加強領導和組織協調。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細化工作任務和要求,明確工作進度和時間安排,做到有階段安排、有重點活動、有檢查指導、有總結提高。

(二)強化督促檢查。對各地“百日嚴打”行動進展情況,我局將適時開展現場督導檢查,推動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百日嚴打”行動工作情況將列入今年對各鎮(街道)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各鎮(街道)和局相關單位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真抓實幹,確保整治工作不流於形式、不走過場、不留死角。

四、工作要求

(一)形成打擊合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畜牧獸醫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漁政管理站、水產工作站和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單位要加強協調配合,堅持統一協調與分工負責相結合,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紮實推進各項工作目標任務的落實。切實用足用好“兩高”司法解釋等法律武器,加大執法力度,共同形成打擊合力。

(二)規範資訊披露。全市已建立案件資訊釋出制度,案件情況由市食安辦統一把關,不得擅自發布。各鎮(街道)、開發區要指定專人負責行動期間的資訊統計報告工作(附件),每月向農經局質監科報送“百日嚴打”資訊,大案要案線索、查處的典型案件要隨時報送。於20xx年8月初將“百日嚴打”行動工作總結報市質監科。

質量提升方案 篇17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精神,努力破解我市高中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無法較好適應新課標、新教材、新大學聯考要求,普通高中學校優質、特色、多元發展從理念、願景到行動、現實還有很大差距等突出問題,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變革,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特制訂《煙臺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提升行動方案》。

一、教學改革工程

1.啟動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各學科建立研究團隊,市、縣、校三級聯動,圍繞新課標、新教材、新大學聯考等學科重點改革任務,確定專題,遴選教師,長期跟蹤,深入開展課例研究,以點帶面,推動區域高中課堂教學改革。

2.深化教改重點難點與薄弱環節的改革。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科學習方法指導作為教改重點內容。實施“單元拓展整合閱讀工程”,著重破解高中生閱讀數量不足、質量不高、興趣不濃、方法不佳等問題;啟動“思想政治課改革創新行動”,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不斷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落實“實驗教學回歸實驗室計劃”,豐富實驗教學內容,創新實驗教學方式,嚴格實驗教學程式。

3.推進“網際網路+”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全面實施教育資訊化2.0行動,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學習優勢,用現代資訊科技助推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掀起混合式學習的課堂革命。

力爭經過3-5年的實踐探索,初步形成具有煙臺特色的高中課堂教學改革成果,讓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成為每位教師的職業自覺。

二、優生培養工程

4.科學統籌優生三年整體培養。各區市及高中要把優生培養工作列為一把手工程,做好優生培養的頂層設計,統籌謀劃,制定適合本區域、本學校的優生培養方案,打通優生培養的縱向銜接,探索建立有利於優生培養的教學、管理、評價、保障機制。

5.著力提升培優教師核心素養。圍繞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提升,學習力、思考力、技術力、親和力培育,努力打造一支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的培優教師隊伍。尤其是,提升班主任選擇優生、發現並幫助優生解決瓶頸和問題、組織協調任課教師形成育人合力的能力,提升任課教師學科素養和指導優生的能力。

6.高度重視優生非智力因素培養。加強優生的家國情懷、理想信念、品德修養、意志品質等方面的教育,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之中。學校要發揮主題班會、家校合作、高校高中聯合育人等機制的作用,鼓勵校長為優生上德育勵志課。

力爭經過3-5年的實踐探索,我市有3-5所學校成為全省聞名的優生培養學校,我市優生數量在保持現有優勢的基礎上取得更大進步。

三、奧賽提升工程

7.加強學科競賽教練員隊伍建設。奧賽輔導,生源是基礎,關鍵在教練。學校既要善於從優秀骨幹教師和研究生學歷教師中精選教練員,又要注重從“雙一流”高校中招聘一批優秀碩士生、博士生充實到教練員隊伍中。鼓勵學校與高校、科研院所及第三方機構合作,通過聘請專家到校指導、安排教師外出學習等,暢通教練員的業務提升通道。學校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激勵機制,關心、支援教練員成長。

8.建立科學合理的奧賽課程體系。制定針對奧賽學生的課程體系及推進計劃,要善於蒐集、借鑑、整理、積累精品教案、題庫等有效資料,逐步形成適合學校實際的精品奧賽課程群或資源庫。

9.做好學科教學的初高中銜接。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先行先試,充分用好煙臺市五四學制的優勢,將國中生在校學習的時長優勢,轉化為學生學科特長的發展優勢,轉化為初高中學科教學有效銜接的優勢。

力爭經過3-5年的實踐探索,全市各重點高中奧賽成績出現較大起色,能積極服務支撐“強基計劃”,全市建成2-3所奧賽優質特色學校。

四、大面積上線工程

10.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各學校要健全集體備課、聽課評課、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單元過關、考試評價等的'制度,重細節、重規範、重落實,以學生為本,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教學管理效益。

11.深化學業質量監測。加強考試命題研究與指導,深化區域命題改革,體現國家政策及新大學聯考評價導向,落實“一核四層四翼”。加強高中學業監測大資料建設、分析與應用,積極服務於新大學聯考下的選課走班及學科教學診斷。

12.創新教研服務方式。落實重點聯絡學校制度,讓市、縣教研員迴歸課堂、迴歸學校;探索建立聯盟教研製度等,彰顯名校價值與輻射作用;加強與社會力量的有機聯結,圍繞專案專題,合作攻關,服務支撐區域教育教學改革。

力爭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適合的教育、全面發展,我市特殊型別招生線、普通類一段線、二段線、藝術類、體育類上線等在保持優勢的基礎上能有所突破。

五、綜合評價工程

13.優化高中教學質量考核評價辦法。高中教學質量考核堅持看基礎、看發展、看變化、多維度、多層次,讓所有的學校都有擔子、有壓力、有幹勁、有奔頭,讓每所學校都有出彩的機會。

14.建立選課走班下的教學評價機制。健全高中學業診斷大資料庫,為高中精準評價提供更大更穩定的參照系。探索過程性評價、增值性評價策略,為學校不同選科組合下的教學質量評價提供參考維度。

15.進一步加強評價方式改革。基於區域和學校發展需求,進一步優化評價內容,豐富評價維度,拓展評價主體,落實學校發展自我評價,健全第三方評價,推進協商式評價等,促進教育評價走向多元與自主。

力爭經過3-5年的實踐探索,我市的高中教學評價機制更加科學、健全,能有效激發學校和教師發展的主觀能動性,推進全市高中學校優質、特色、多元發展。

六、名師培養工程

16.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生命自覺。引領教師制定三到五年發展規劃,喚醒教師自主發展意識,激發教師專業發展自覺和職業認同。

17.搭建教師激勵、展示、反思的成長平臺。依託優質課展評、示範課展示、教師技能大賽、聯盟教研、課題研究、教學能手評選、高階培訓等平臺,打造優秀教師、成就優秀教師。

18.落實抱團發展、梯次發展、分類發展的路徑規劃。重視教師成長共同體、名師工作室、學科示範基地建設,強化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名師(名校長)、教育名家等的選拔、培養和使用,抓好校長、教研員、班主任、教研組長等的差異發展。

力爭經過3-5年的實踐探索,每個學科培養1至3名在全省具有影響力的教學名師。

七、成果培育工程

19.設立高中專項研究課題。市教科院圍繞高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重點任務,設立高中專項研究課題,為高中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和成果培育轉化搭建平臺。

20.加強課題研究過程監管。市、縣、校三級聯動,抓好課題立項、開題、中期檢查以及結題工作,做好課題相關培訓與指導,促進課題研究過程科學合理,行動落實落細,凸顯研究價值。

21.暢通研究成果推廣機制。通過各級各類教學成果獎評選、全市高中教育教學工作會議、教研員重點聯絡學校等機制,及時總結、推廣優秀成果,確保課題研究成果有效轉化為實踐應用,實現推廣價值。

力爭經過3-5年的實踐探索,初步扭轉當前全市普通高中成果匱乏、名師稀缺等問題,形成以成果培育帶動教師專業成長、成才、成家的良好態勢,提升區域普通高中教科研水平。

質量提升方案 篇18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評價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掌握動態變化、排查風險隱患、落實監管責任、提供決策依據的重要技術手段和措施。為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農業工作會議精神以及國務院和農業部關於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工作要求,著力開展機構考核、技術培訓和能力驗證,提升檢測機構能力建設和檢測人員技術水平;明確責任,落實經費,確保工作正常運轉;充分發揮農產品質檢機構技術作用,按照省市縣聯動互補、檢打聯動的原則,對大宗農產品商品生產基地進行重點監測,對農產品生產過程及收儲運環節進行重點監督抽查,對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影響因素進行排查評判,全面掌握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排查風險隱患,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有效依據。

二、目標任務

20xx年,基本完成市級農產品質檢機構考核和複核工作,完成國家規劃建設的54個縣級農產品質檢站建設專案驗收。著力提升檢驗檢測能力,省市縣加強分層級的檢驗檢測技術培訓,全年培訓不少於2800人次;強化市州定量檢測和縣市區快速檢測技術能力驗證,盲樣考核合格率分別不低於70%和80%。擴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品種、範圍和頻次,監測物件覆蓋全省蔬菜、水果、茶葉、食用菌、稻穀等主要農產品,省級監測不少於3000批次;市州監測數量不少於1000批次,其中定量監測不少於400批次;縣市區監測數量不少於3000批次;鄉鎮監測數量不少於500批次。

三、工作重點

(一)完善例行監測制度,科學評判質量安全狀況

省市縣三級按照聯動互補原則,合理安排,各有側重,分別對轄區內農產品商品生產基地和市場的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開展例行監測,確保每次監測抽樣地點互不重複。省級與農業部例行監測時間、數量和要求基本保持一致,重點監測14個市州農產品商品生產基地、大型批發市場和超市,全年按季度開展定量監測,共監測蔬菜1800批次、水果560批次、茶葉172批次、稻穀200批次。市級重點監測本轄區內主要供市生產基地、中小型批發市場、超市及農產品收儲運環節的蔬菜、水果和茶葉等主要農產品,全年監測不少於4次,以定量檢測為主,數量不少於400批次。縣級重點監測本轄區內較大規模生產基地、農貿市場及農產品收儲運環節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以快速檢測為主,數量不少於20xx批次,具備定量檢測能力的縣市區定量檢測不少於100批次。

例行監測資訊由各級農業部門以書面形式加蓋公章通報,同時報送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同級人民政府和食安辦成員單位及相關領導,同時通過農業資訊網公開。

(二)突出重點開展監督抽查,檢打聯動解決突出問題

以重大節假日和重要活動期間為重點時段,以蔬菜、水果、茶葉、稻穀規模化商品生產基地為重點區域,以例行監測發現問題較多的農產品為重點品種,以禁限用農藥及例行監測中檢出率較高的農藥品種為重點專案,以投訴舉報為重點物件,以應對突發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需要為補充,以集中行動為主要形式,深入農業生產一線,突出重點開展監督抽查,實施檢打聯動開展整治,及時處置問題和督促整改。全年省級監測數量不少於400批次,市縣鄉監測數量分別不少於600批次、1000批次和500批次。

監督抽查資訊由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法釋出、通報,一般的、涉及到本行政區域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資訊,及時通報同級食安委(辦)成員單位,並報送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發現涉嫌犯罪的,按照有關規定及時通報同級公安機關;對檢出國家禁用農藥及非法新增物質的,同時報送本級政府和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涉及外省的資訊,逐級上報,由省農業廳統一通報。

(三)加強風險排查和研判,開展質量安全風險評估

省級針對影響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危害因子和潛在隱患開展風險排查和風險評估,由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組織,委託農業部風險評估實驗站(室)承擔。採取調查研究、隨機抽樣、資料分析等方式,對影響全省大宗消費農產品生產、收購、貯藏、運輸、保鮮等環節質量安全因素開展排查和進行動態跟蹤,分析研判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因子及其影響範圍、環節、趨勢和程度,建立湖南農產品質量安全危害因素目錄,提出防控意見和建議,為科學指導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提供決策參考。風險評估和風險排查資訊原則上不對外部公開,必要時報送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和省政府、人大、政協及相關領導。

(四)強化能力素質提升,推進農產品質檢機構建設

大力提升質檢機構能力,督促國家規劃的縣級質檢機構加快專案建設進度和裝置集中採購程序,按照設計批覆的`期限完成建設驗收並儘快發揮效益。20xx年內完成對株洲、湘潭、常德、郴州、衡陽、邵陽、婁底、張家界、湘西自治州等9個市州農產品質檢中心和10個一期規劃縣級質監站的機構考核,保證檢測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合法性。開展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能力驗證,上半年對市級農產品質檢機構和已建成執行的縣級農產品質檢機構進行定量檢測能力驗證,對其它縣市區農產品質檢機構進行快速檢測能力驗證,檢驗各級質檢機構技術水平,提升質檢機構整體能力,為發揮技術支撐作用奠定基礎。

按照“分層負責、分類實施、突出重點、注重實效、整體提升”原則,以質檢機構管理和檢驗檢測技術培訓為重點,以《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讀本》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基礎規範》為基本教材,以集中授課和跟班帶教為主要方式,分類別、分步驟、有計劃地開展培訓。省廳負責市縣質檢機構管理人員、技術骨幹培訓,委託基礎條件較好、檢測水平較高、獲得“雙認證”的檢測機構跟班帶教培訓技術骨幹;各市縣負責培訓本級和轄區內檢驗檢測人員,完善檢測人員職業操守、工作能力、質量意識和法律知識等考評,全部經理論考試和操作考核合格發證,持證上崗,大力提升檢測素質。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分工。各地要按照省廳要求和例行監測計劃(見附件1),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工作方案和監測計劃,認真組織實施。要積極爭取各級政府支援,按照績效評估指標要求和開展工作需要,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保證監測工作正常開展,確保檢驗檢測工作有序執行。

(二)加強監測規範。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全力支援省級例行監測工作,在監測抽樣的過程中給予支援和協助。同時,合理部署本級監測抽樣點,確保樣品真實性和代表性。各任務承擔單位要加強質量控制,完善質量手冊,嚴格按照抽樣規範和檢測標準開展檢測工作,嚴肅工作紀律,確保檢測結果的科學、公正、可靠,同時做好檢測結果的上報、反饋與保密工作。

(三)加強考核督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結果已列入政府績效考核指標,明確要求蔬菜、水果農藥殘留的省級例行監測合格率均達96%以上且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省廳將加強對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檢查力度,採取發督辦函、現場整改等形式,進行跟蹤督查,及時通報情況,實施考核評價(考核評價表見附件2)。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單位,給予表彰和支援;對工作落後、沒有達到考評目標的進行通報公示。

(四)加強結果運用。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抽樣檢驗資訊報告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辦法》要求,按程式規定釋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資訊。同時,加強監測結果綜合運用,建立聯絡和會商制度,查詢分析問題及原因,跟蹤督辦,及時整改;加強檢測和執法有效銜接,檢打聯動,嚴厲查處。承擔監測任務的農產品質檢機構要按照相關規定,將檢測結果和分析報告按時報送下達任務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檢測過程中遇有問題,請及時與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聯絡。

質量提升方案 篇19

隨著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全國養老領域存在的很多問題也隨之凸顯。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去哪裡養老,如何讓老人安享晚年的難題。根據全國老齡委的統計,截止至20xx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約有1。9億,佔總人口的14%。20xx年,這一數字將突破2億,預計到20xx年老年人口將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南通的老齡化出現早,發展快。19xx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發現人口老齡化,比全國早17年,比全省早4年。截至20xx年底,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193。7萬人,佔同期戶籍人口的25。28%31年間,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淨增117。7萬人,平均每年淨增3。8萬人。按預測,到20xx年,全市老年人口將達282萬人,佔總人口的35%左右。由此可見,南通面臨的養老問題更加嚴峻。

面對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形勢,養老已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最大民生問題。為此,《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已於20xx年9月13正式對外公佈,《江蘇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也已下發。南通市也將出臺相關配套措施。因各級政府的重視,南通市養老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對養老服務缺少正確的認識,責任性不強,沒有真正把養老服務作為一項崇高的事業來做,導致有些養老機構不能規範運作,少數養老機構以經濟效益為目的,護理人員缺少科學的護理知識,致使老年人發生一些併發症,如壓瘡等。為了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推進養老服務領域規範化、標準化實施,對養老機構提高服務質量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嚴格養老機構審批制。從硬體、軟體方面加強驗收,證件要齊全(如有無護理人員培訓合格證),推進評估制,養老服務規範運作,形成標準花建設格局,真正滿足老年人應有的需求。

二是加強培訓。首先是管理層的培訓,要對管理者進行養老服務業標準化規範化培訓,並要進行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方面的培訓,要樹立替社會分優、替天下兒女盡孝的宗旨,創新機構管理,提高服務質量,讓老年人安享地度過晚年。通過培訓要頒發合格證書;其次對護理員進行培訓,加強護理員培訓很重要,要對他們進行老年性疾病常見病、多發病及臥床不起的老年人常規護理的培訓知識,通過提高護理員水平,減少老年人的併發症的發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三是深入到各養老機構定期檢查指導。實行抽查、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相結合,對查出問題的要提出整改措施。

四是定期召開研討會或座談會。針對養老業某個方面的問題進行研討,也可交流各自的先進經驗。

五是引入激勵機制。主管部門要激勵各單位及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通過開展安全誠信優質服務活動評選先進養老機構和先進個人。

六是加強部門間溝通,密切配合,結合自身職能,發揮部門優勢,整合民政、人社、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開成整體合力,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開展服務,滿足不同老人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