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精選17篇)

欄目: 臺灣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86K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精選17篇)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1

位於臺北市士林外雙溪,原為“中山博物院”,於1965年孫中山誕辰紀念日落成。整座建築仿北京故宮樣式設計的宮殿式建築。外觀壯嚴巨集偉,是中國收藏文物藝術精華所在。

博物院建築分為四層,正院的平面圖採梅花形,分成五個大廳。第一層分別是講演廳、辦公室、圖書館;第二層是展覽室、大廳及畫廊,用來展示書畫。四周共有八間展覽室,陳列銅器、瓷器、侯家莊基園模型及墓中出土物;第三層則陳列書畫及玉器、法器、雕刻及圖書、文獻、碑帖及織繡等;第四層則為各種專題研究室。

故宮博物院收藏之富舉世公認,典藏品數量近70萬件。由於不斷接受捐贈與購藏,,藏品每年都在不斷增多,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最為完整。此外,尚有玉器、漆器、多寶格琺琅器、文具、雕刻、織繡、繕本圖書及滿蒙檔案文獻,品類眾多且精緻。三樓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和二樓的瓷器最受遊客矚目。來臺灣旅遊的遊客,大多都會到此一遊。

各位,故宮整個院落分為兩大部分,即“前朝”和“後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為主。“後寢”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們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為主。現在,我介紹一下故宮的後半部分,即“後寢”。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2

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Museum),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座落於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

臺北故宮博物院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巨集偉。為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氣勢巨集偉,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紫禁城、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__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

20__年底,位於嘉義縣太保市的臺北故宮南院即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院將建成開館試運營。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琅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並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

臺北故宮博物院佔地約1公頃,是一座仿北京故宮式樣設計建造的鋼筋水泥大廈。仁立在院前大眺臺上觀瞻全院,令人恍若置身北京故宮;而緊貼博物院的是覆蓋濃密樹林的陡峭山勢,又令人宛如站在南京紫金山麓。臺北故宮博物院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巨集偉,碧瓦黃牆,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宮殿色彩。

從外形看,築物似為2層,實則4層,建築平面成梅花形。第一層分別是講演、辦公室、圖書館;第二層是展覽室、大廳及畫廊,用來展示書畫,四周共有8間展覽室,陳列銅器、瓷器及侯家莊墓園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層陳列書畫、圖書、文獻、碑帖以及玉器、琺琅器、雕刻和織繡等;第四層為各種專題研究室。巧妙的是;第三層樓後面架了一座長廊天橋,直插人後山之腹,原來是一個深180米、高6米、寬3.6米的山洞,洞內分為一個個小室分類收藏文物,全部設有空氣調節系統、防潮系統、防火系統和防盜系統。

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來宋至清歷朝皇帝推祟藝術、廣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萬件,這是一般博物館的收藏都不能比的。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檔案2萬多片,該院收藏的甲骨檔案數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機構的第二位;瓷器2萬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該院的中國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館中最精、最多的;銅器1萬多件,包括歷代錢幣,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龍紋盤、獸面紋壺、西周毛公鼎、戰國犧尊等;玉器5萬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時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聞名海內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鑲玉如意”等;書畫真跡近1萬件,其中有從唐至清歷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後部長卷,懷素的《自敘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蘇東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萬冊,包括中國僅有四部的《四庫全書》較完整的一部;明清檔案文獻近40萬件,其中有清朝歷代皇帝(石+朱)批奏摺、軍機處檔案、清史館檔、實錄、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見的滿文老檔40巨冊。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我們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內級別最高的建築,只有皇帝舉行盛大典禮時才使用,象徵皇權的至高無上,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我國現存木結構大殿的傑出典範之作。太和殿始建於公元1420__年,當時叫奉天殿。後來,該叫皇極殿。清順治皇帝登基後,重修三大殿,並將皇極殿改為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東西長64米,南北寬33米,面積為2377平方米。它面闊十一間,進深5間,規模為紫禁城內大殿之最。裝飾用的彩繪為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殿頂形式為最高等級的重簷廡殿頂,就連大殿正脊上的吻獸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總之處處顯示“第一”,那是皇帝認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體現。

博物院建築分為四層,正院的平面圖採梅花形,分成五個大廳。第一層分別是講演廳、辦公室、圖書館;第二層是展覽室、大廳及畫廊,用來展示書畫。四周共有八間展覽室,陳列銅器、瓷器、侯家莊基園模型及墓中出土物;第三層則陳列書畫及玉器、法器、雕刻及圖書、文獻、碑帖及織繡等;第四層則為各種專題研究室。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乾清宮,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宮分為中殿、東暖閣及西暖閣三個部分。正殿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臨時按見大臣的地方,殿中設有皇帝寶座及御案,正中掛著一塊“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訓,作為治國、修身、平天下的基本準則。東、西暖閣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4

沈園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了?為什麼沈園歷經820xx年而不衰呢?下面請各位遊客帶著這個問題,跟我一起參觀這個越中的仿宋園林,整個景區由三大部分組成:沈園古蹟區、東苑、南苑。

下面首先請大家隨我參觀古蹟區。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這個園子,叫“詩境園”,是為了紀念詩人陸游所建,其中在這個園子裡有一塊形狀奇怪的石頭,取名為“詩境石”。上面的“詩境”兩字便取自陸游的手跡。這塊石頭是一塊太湖石,它具有五個特點:瘦、透、漏、皺、醜。“瘦”,是因為它看上去上大下小,給人一種高高瘦瘦的感覺;“透”,是因為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點一隻煙,對準其中的一個孔,那麼煙霧就會從各個孔中冒出來;“漏”也是這個原因,一到下雨天雨水就會從上面的孔滲以下面的孔,而且各小孔都是不相連的。"皺”,是因為這塊石頭摸上去就好像是人額上的皺紋,人信大家可以上前去摸一下。這第五個特點“醜”,也是這五個特點中最重要的,人是以美自稱的,而石頭卻是以醜為美的,越醜就越加顯示出它的欣賞價值。下面請隨我往這邊走。

現在我們所站的是一個仿宋建築,形狀古樸,取名“問梅檻”,這三個字是由紹興書法協會會長沈定庵老先生所寫的。“問”是詢問探求的意思;“梅”是指陸游生平最喜愛的梅花,而我們沈園內種植最多的植物也是梅花,冬天的沈園梅香滿園,尤其是到了下雪天更是沈園最美麗的時候。據說,陸游是中國歷史上留下詩文最多的作家之一,至今儲存下來的只有9300多首。其中描寫梅花的就有200多首,可見陸游對梅花的情有獨鍾了。“檻”是像這種建築在水上的一種建築名稱。所以“問梅檻”三個字便由此而來。下面我們往這邊走。

我們紹興有“石鄉”的美稱,那麼我們現在所走的這痤古樸的小石橋叫做“傷心橋”。為什麼取這名字呢?因為陸游曾在老年重遊沈園時,觸景生情,在沈園<<二絕>>中有這樣一句話“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走過傷心橋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六朝井亭,那麼亭中的這口井是在1985年考古發掘時所發現的,井身是用繩紋平磚錯縫砌成的,從井內出土的漢至六朝的陶瓷器殘片可以確定它屬於六朝的遺物。這六朝分別為:三國的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樑、陳,所以這個亭稱為“六朝井亭”。但是由於取土困難,為防止井身坍塌,整個發掘深度僅只有1米。緦的遊客可能會發現這個亭子的頂有一個六角形的缺口,這個缺口一共有三個作用,有哪三個作用,大家不防猜一下:這第一個作用就是方便取水,因為在古代的時候,人產提水都用竹竿,大家都知道竹竿比較的長,所以開了一個孔後竹不可以從上面伸出去而方便取水;第二個作用是利用太陽光的紫外線可以殺菌而防止水的腐朽;第三是賞朋和集水,在每朋的農曆十五晚上,到沈園散散步,看看月亮,會讓你的心情更加舒暢。

沈園的建築佈局是以“孤鶴軒”為中心,這三個字是由著名畫家謝稚柳和金右學家康殷所分別題寫的。那麼為什麼取名為孤鶴軒呢?大家都知道陸游是南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浙江紹興)人,出身於“書香門弟”,出生後不久,北宋便滅亡了,由於金兵南侵,使他從小經歷了一段逃難生涯。陸12遊歲的時候就能詩文,國家垂危的現實,使他20歲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壯志。22歲那年,到臨安參加鄉士考試,因為當時名列奸臣秦檜的孫子之前,又因為他不忘記國恥,主張北征,收復失地,受到了秦檜的忌恨,竟在複試時把陸游的名字給除掉了,直到秦檜死後,他才被錄用。但因為他力主抗戰,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命運坎坷不平,幾次罷職回快鄉。由於在朝庭裡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被一些人排次,在晚年過著閉支野般的生活,並在82歲時寫有<<城南>>詩一首,在詩中,詩人以”孤鶴“自喻,所以,我們就把這處建築取名為”孤鶴軒“,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在軒中還有一幅對聯”宮牆柳一片柔情付與東風飛白絮,六曲欄幾多倚思頻拋細雨送黃昏“。由蕭挺撰文,錢君匋手書。其中的宮牆柳和細送黃昏分別取自陸游和唐婉的<<釵頭鳳>>的一句詞。下面的這塊石頭也是一塊太湖石,1985年考古發掘得,經考證是明朝的遺物。

現在我們來到的便是千古絕唱的<<釵頭鳳>>碑,在欣賞這兩首詞前,先聽我講一下陸游和唐婉那悽美的愛情故事吧。據史書記載,陸游在20歲左右的時候 表妹唐婉為妻,陸游英俊豪爽,才華過人,唐婉才貌雙全,通曉詩詞,和陸游可謂是情趣相投。但兩年後陸母竟逼迫陸游休妻。為什麼她要這麼做呢?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在當時的社會中,他們結婚兩年了,卻一直沒有生育子女,而古代人們非常看重這一點, 為認女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由於唐婉與陸游的情趣相投,兩人整天在閨房內飲酒作詩,在陸母眼裡就是不誤正業,所以作為媳婦的唐婉一直沒有得到婆婆的歡心。在封建社會中,母命難違,陸唐兩人只得忍淚吞聲,依依分別,各自娶嫁。在紹興二十五年的春天,沈園按例對外開放,當時的小說筆記<<東京夢華錄>>記載,宋朝慣例,每年的農曆三用七年級至四月初七,私家花園都要對外開放,包括皇帝的御花園。每到此時,也是遊人最多的時候,因此作為越中名園的沈園,每年到此時當然會吸引很多遊客來此遊玩。陸游與唐婉在這裡不期而遇了,唐婉對陸游非常殷勤,派家人給陸游送去了酒菜。陸游回憶起往事,感慨成千,即興在沈園的園壁上題寫了<<釵頭鳳>>詞:“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綿書難託,莫、莫、莫。”當時,陸游已經另娶了四川王氏為妻,而唐婉也改嫁了紹興名士趙士程。所以,當年的山盟海誓好像還在耳邊迴響,但兩人之間已經不能夠再通書信了,此時的陸游不管有多少悔恨多少遺憾,卻只能無奈地說一聲“莫、莫、莫”了。相傳,唐婉看了這首詞之後十分傷感,回到家裡也和了一首<<釵頭鳳>>“世情薄,人情,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追認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嬙,咽淚妝歡,瞞、瞞、瞞。”從沈園回家後,唐婉一夜沒睡,獨自依闌垂淚。但是,這種刻古銘心的思念卻是無法向人訴說的。所以,她只能“咽淚妝歡”,這種過分壓抑使她不久便而死,大約是30歲左右。這是封建禮教所造成的愛情悲劇,唐婉的死給陸游造成了很大的創作,使他終身難以釋情。在他晚年每當重遊沈園,都會作詩來表達他對前妻唐婉的思念。正因為如此,800多年來,人們總是將沈園與陸游聯絡在一起,使它成為人們追思這份至死不渝的真摯愛情的千古名園。可是經過了那麼多年,宋代沉默的地表建築已經都不存在了,陸游當年題寫<<釵頭鳳>的牆也已經無法找到。現在這堵<<釵頭鳳>>碑是我們用陸游的手跡,重新組合而成的。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到桂林灕江來遊覽觀光。灕江景區位於桂林至陽朔之間。從啟程碼頭到興坪之間約40千米的河道是灕江風光最優美的路段。灕江堪稱百里畫卷。青峰夾岸,綠水縈迴,峽谷峭壁,懸泉飛瀑,綠洲險灘,奇洞美石,景緻萬千,畫卷隨著遊船順流而下逐漸展開。從美學的角度來看,灕江的特點,可以概括為清、奇、巧、變四個字。清,指的是灕江水一年四季晶瑩透亮,清澈見底;奇,是指灕江的山奇異峻美;巧,是說灕江風景之奇巧;變,指的是灕江景緻的變化多端。所以,灕江風光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岩溶山水遊覽區之一,也是桂林風景的精華所在。1982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xx年,被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各位遊客朋友,灕江風景區遊覽勝地繁多,在短期內只能擇其主要景點進行遊覽。各位朋友,我們首先看灕江東岸的塔山,它位於小東江西畔,與穿山隔江相望,山體被割切分離成各自獨立的孤峰。塔山山上有明建古塔:八角,7層,實心,磚結構,高13.3米,北面嵌佛像,稱壽佛塔。遠看如屏風,亦若艦隻行駛江上,又稱“軍艦山”。各位請看,小東江東岸有五峰逶迤,狀若雄雞,西東為首尾,南北為兩翼,中峰為背,西峰上的月岩,恰似雞的眼睛,與隔江的龜山,猶兩雞相鬥,栩栩如生,合稱“鬥雞山”。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大圩古鎮,位於山水旅遊名城桂林市東南18千米處,為廣西四大古鎮之一。商業文化積澱深厚,特色鮮明,是百里灕江和灕江東線旅遊的一個重要人文景觀。 ‘

各位朋友請看,這是黃牛峽,在灕江西岸,磨盤山南,與碧岸隔江相峙,峽上多奇石,如碧蓮、獅虎、蝙蝠,如黃牛群,因而得名。再看灕江江西岸鬥米灘前的望夫山,山頂有仙人石,如一穿古裝的人向北而望;山腰有一石,如身背嬰兒凝望遠方丈夫的婦女,因名望夫山,亦名望夫石。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半邊渡,在灕江西岸,有一座海拔400米的渡頭山屹立江邊,絕壁攔截南流的江水,激起洶湧的浪花。遊人經由此境,不僅慨嘆偉岸之險,亦稱渡口之奇。仙人推磨與西岸的桃源村相對,山頂有一巨石,直徑約3米,扁圓如石磨,稱“仙磨”。磨旁一塊3米多高的傾斜立石,宛如人推石磨的樣子,惟妙惟肖,合稱“仙人推磨”,亦稱推磨山。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楊堤,這是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區,民風淳樸。這裡遠離都市的喧鬧,沒有現代工業的汙染。這一江段曲折蜿蜒,碧水縈迴,景點密佈,奇峰倒影,竹木蔥鬱,最能領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妙處。主要的景點有鄉吧島、半邊奇渡、桃源望月、仙人推磨、月光島、水簾洞、浪石奇景等。

各位朋友請看,灕江岸上一排排突兀交錯的礁石,像大海中簇簇浪花,故稱“浪石”。浪石岸邊的這個村子稱作“浪石村”。兩岸奇峰聳立,水曲天窄。置身山環水繞之中,前望水穿江峽,灕江則似一條綠色的綢帶在峽谷中飄拂。請大家看,這是九馬畫山,它是桂林灕江著名的景觀之一,山高400餘米,寬200米,臨江而立,石壁如削,五彩斑斕,遠望如一幅巨大的畫屏。在九馬畫山山腳一處崖壁上,有450多年前明代留下的“畫山”摩崖石刻兩個大字。“畫山”摩崖石刻雖然年代已久遠,但字跡依然隱約可見。在畫山之南,有一塊黃色岩石,寬數丈,像一塊黃布平鋪江底,這裡因名黃布,灘名黃布灘。黃布灘江流清澈寧靜,雲山倒影,江面水底,處處如畫,此即灕江一絕“黃布倒影”,是觀看青峰倒影的最佳處。20xx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其中20元紙幣背面的灕江風光就是“黃布倒影”。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興坪鎮,它位於桂林市陽朔縣城東北部,灕江上游兩岸,距縣城25千米。東與恭城縣西嶺鄉交界,南與福利鎮、陽朔鎮相連,西與白沙、葡萄、楊堤三鄉(鎮)接壤,北與靈川縣潮田鄉毗連。興坪鎮是古代灕江沿岸最大的城鎮,有1320xx年曆史。灕江流經興坪,形成“S”字形河灣,是灕江風光的薈萃之地。葉劍英元帥《由桂林舟遊陽朔》詩道:“春風灕水客舟輕,夾岸奇峰列送迎。馬躍華山人睇鏡,果然佳勝在光坪”。山水相依,景點密集,兼有奇、險、秀、美、趣的特點,歷來有“陽朔風景在興坪”“興坪別有風光好,人在丹青畫裡行”的說法。1996年興坪鎮被建設部確定為中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集鎮。20xx年9月3日,被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為自治區重點集鎮。興坪素以山水秀麗、景甲天下而著稱,現已成為“中國旅遊名縣”——陽朔縣的旅遊重鎮。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園林之妙在於借”,這是中國園林常用的造園手法之一,可是當我們踏上位於揚州市古運河畔的徐凝門街77號時,卻發現這裡民宅林立,遠處無山,近處無水,周圍光景可惜,可見在這裡造園是多麼的艱難啊!整個何園佔地面積為l.4萬平方米,要想在江南園林中獨樹一幟,只有充分顯示自己的特色。那麼何園到底有哪些造園手法呢?請遊客們跟我前去遊覽。

【何園概況—何園的佈局】

各位遊客:何園,原名“寄嘯山莊”,是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湖北道臺何芷舠離任後歸隱揚州,購得“片石山房”舊址進行擴建,歷時20xx年而建成的一座大型住宅園林。建成後,取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的意境,題名為“寄嘯山莊”,又因為園主人姓何,故俗稱何家花園,簡稱“何園”。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園吸取了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精華,又融入了西洋建築的格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園空間有東西花園、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三部分組成,建築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廳堂98間,主體建築前後三進,全部用水磨磚砌成。《揚州攬勝錄》一書,稱其為“鹹(豐)同(治)後城內第一名園”,是清代後期揚州園林的代表作。

【東園:牡丹廳—船廳】

穿過一片建築群,迎面看到一幢磨磚門樓,這就是何園大門,進入大門,就來到何園的後花園,整個後花園可分為東、西兩部分。現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就是東花園的過院,穿過“寄嘯山莊”圓洞門就來到東園部分。東部以廳堂為中心構成一組院落,前面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有兩座廳,南面嵌有“鳳穿牡丹”磚雕的廳,我們稱其為“牡丹廳”。這幅磚雕是揚州晚清時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磚雕工藝品,正中還刻有牡丹、鳳凰等圖案,四周牡丹枝葉的形狀有正有反,花紋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線條流暢,整幅畫面造型豐滿,主題突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在東部所有建築群中,最精緻的要數北面的船廳了,廳似船形,臺階前以鵝卵石、瓦片鋪地,花紋作水波狀,給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鋪設丹鳳朝陽,象徵著吉祥、長壽。在船廳正廳兩旁柱上有對濫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遊客們,當您看了這幅祖聯後,你或許已忘卻這是一個陸上園林,彷彿漫步在湖濱,坐在腦內蕩槳。我們不得不讚嘆構園者在東園的山水樓閣中居然能使“無水而有水意,無山卻有山情”。在船廳後側風火牆上是一座秀麗的假山,長約60餘米,上有盤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繞山行,遍植梅樹,山上有座小亭,過小亭可登串樓。遠遠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國的大好河山圖。如果把風火牆比作畫家筆下的宣紙,那麼眼前的貼壁假山就是剛畫好的山水畫,拐彎處給人以悠遠的感覺,令人無限通思。

【兩園:水心亭—蝴蝶廳—桂花廳—太湖石假山—複道迴廊—漏窗】

遊客們:如果說東園是何園的序幕,那麼西園就是何國的主體。樓臺的豪華,層次的深密,復廊的透迄曲折,山石的深幽空靈,在中國園林中也的確是獨樹一幟。西園以水地居中,空間開闊,四面設景,都以申樓為主體,並有石板曲橋延伸至水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什麼意思呢?“亭”者停也,是停留休息的地方,水心亭,顧名思義,是在“水中央”休息的地方。此亭是為了巧用水面和環園走廊的回聲,增強其音響的共鳴效果而建,供園主人觀賞戲曲、歌舞和“夏日招涼”之用。這種水心方亭,在揚州園林中稱作“小方壺”,“方壺”即海中仙山。電影《紅樓夢》、《畢昇》,電視連續劇《青青河邊草》等影視劇都把它作為拍攝的場景。

西園樓臺極富層次,在水池北面,有上下兩層的七楹樓房,中間三間稍突,兩側兩間稍斂,歇山頂式建築四角昂翹,就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我們稱之為“蝴蝶廳”。這裡原為園主人接待宴請賓客之處,所以也稱“宴廳”。這些廳堂一個個都裝扮得極為富麗,廳內術壁上雕刻有歷代名碑字畫。如蘇東坡的竹,鄭板橋的蘭,唐寅的花鳥,曹操的詩等,雕刻面積達140平方米,從這些書畫作品美術工藝中,可以看出畫家飛逸的翰墨,雕刻家明快的刀刃,流暢的線條,都得到了極為細緻的體現。

在水池的西面古木相映,綠意盈野,花叢中矗立三門廳房,這就是桂花廳。廳前種有大量的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每當中秋佳節,桂子月中落,花香雲外飄,此廳是賞桂的最佳處,因此稱之為“桂花廳”。

在水池的南面有太湖石假山一座,峰高約14米,是全園的最高處,有險壁,懸崖,奇峰,幽巖,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像群猴戲鬧,或如雄鷹高踞,底部還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聯,碧水貫注其中,遠遠望去,顯得幽深清冷。此處構山極為適宜,為什麼呢?因為這裡是何園的邊緣,僅一牆之隔就是園外,而遊客們看著眼前高聳的假山邊緣,定會產生“正人萬山圈子裡,一山過後一山攔”的感覺,這就增加了景深,開拓了意境。而整座假山既有盤山曲道,直達山頂,又與山腳空谷相連通。園主人在工作之餘,來此散步之際,既可沿山道玩味山石奇趣,又可登山頂俯視全園美景,還可來到山谷品味納涼,敘談話舊。

另外,在水池西牆壁上刻有王羲之的《十七帖石碑》,顏真卿的《三表真跡》,蘇武的《海市並敘》等石刻文物,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就不—一展開講解了。

各位遊客:西花園的樓臺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富層次,雖為單體建築,卻也渾然一體。其中起紐帶作用的就是復廊了。廊是中國園林中最富有可塑性與靈活性的建築,在園林中不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觀賞的作用,對於我們旅遊者來說、廊是一條生動活潑的旅遊線路。複道迴廊是何園建築的一大特色,全長430米,並把整個後花園的主要景點和玉繡樓貫穿起來。它分上下兩層,形成立體面,起到分離客流的作用。可見,3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建造立體交通的思維。漫步復廊裡欣賞全國美景,還可以觀賞到水心亭上的戲曲表演。即使在下雨天,也能免遭淋雨之苦,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構園者用心良苦,獨具匠心。

遊客們:請看廊的東南兩面都開有漏窗,有的用水磨花花窗作為分隔,有的直接開成空心窗洞,置兩排平行12個什錦花盆,有摺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這樣我們在廊上走,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加深了園林的層次,使花園與住宅相互關照,增加了園林內部環境氣氛的曲折變化,各景之間相互呼應。從復廊曲折南行,我們看到的這幢重簷歇山頂建築便是“賞月樓”,這裡是主人母親居住的地方,廊旁鐵欄花案刻有“延年益壽”的字樣。

【住宅區:煦春堂—玉繡樓】

住宅區主要由一座面積約160平方米的煦春堂和兩座七開間的西洋樓組成,是一幢單簷歇山頂建築,整座煦春堂大廳分正廳、耳廳,是目前揚州市儲存最大最完整的楠木廳。正廳大門兩側,融合了西方建築方法,選用整塊4平方米玻璃配成窗,有利於採光。在朝南一面走廊上有13個西式木雕月牙門,上面雕有折枝、牡丹花和牡丹花籃,象徵著主人對如意、美好、吉祥、富貴生活的神往。

在楠木廳後面有兩進具有異國風格的雙層樓房,叫玉繡樓,共有28間,中西合壁,新穎別緻。這裡曾是小姐閨房,是園主人女兒居住的地方,在封建社會,小姐是不可以輕易與人見面的,因此園主派“重兵”把守,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遊客們:請抬頭往上看,頂上廊板中有個方孔,配有滑輪升降,這是專為小姐輸送食物和茶水之用的。

遊客們:剛才我們遊覽了庭院區的各棟住宅,不知有沒有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帶有西方建築特色,這是因為國主人從小留學過歐洲,接受了外來文化的影響。

【片石山房:石濤的疊石—楠木廳—不繫舟】

在何園東端還有一個規模不大的“片石山房”。何園自古就有大花園、小花園之說,如果把何園比作大花園,那麼小花園就是園中之園片石山房了。

片石山房,原名“雙愧園”,是清朝初期畫壇巨匠石濤疊石造園的惟一遺蹟。後因年久荒廢,僅有假山主峰殘石倚牆而立。1989年底進行了修復,使勝景得以再現。石濤是清代著名的山水畫家,明朝宗室的後裔,明朝滅亡之後,為避免清統治者的迫害,出家為僧,亡國之痛使之寄情山水,並在疊石時將胸中鬱憤轉化為佳山秀水。石濤死後葬在揚州蜀岡。

古人云:“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揚州無山,園林中常採用平地疊石之法,而疊石增山是很講究的,必須運用高度技巧,那麼它究竟有哪些奧祕呢?請遊客們繼續跟我往前走。請看前面片石山房門廳處置有一滴泉,形成“注雨觀瀑”之景。水池前一廳為復建的水謝,廳中以石板進行空間分隔,一邊為書屋,另一邊為棋室,中間是湧的泉,並配置琴臺,琴棋書畫合為一體。在池的南面有三間水村,與假山主峰遙遙面對,高山流水,此情此景正能體現石濤的詩意:“白雲迷古洞,流水心簷然;半壁好書屋,知是隱真仙。”

在園中之園的東面那幢楠木廳,是整個何園儲存年代最久的一幢建築,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現在經過裝修重新對外開放。它結構嚴謹,典雅端莊。在楠木廳西側有一“不繫舟”,臨池停泊,坐在船上俯視池中游魚,就像遊船正從外面野航回來,其樂無窮。楠木廳東院牆上嵌有磚刻“片石山房”四字,是後人臨摹石濤真跡而放大的。

遊客們:分峰疊石當為揚州造園的一大特色,而何園現存的湖石假山保持了基本原貌,今天我們有機會領略它的風采。請看.假山之上,用連皮杉木新建的半亭,名為“葫蘆亭”,充滿野趣。假山丘壑中的“人工造月”堪稱一絕,光線通過留洞,映入水中,宛如明月倒影。在西廊壁上新刻了碑文,選用石濤詩文等九篇。壁上還嵌置一塊碩大鏡面,整個園景可通過不同角度映照其中。

片石山房雖佔地不廣,卻使廊、廳、亭、假山與水達到有機的統一,給人以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意境,在有限的天地中給人以無限的通思。

各位:假如在皓月當空之際來到何園,水心亭籤歌悠揚,湖心亭上身著長袖舞衣的少女撥動琴絃,倩影映入湖水之中,湖中游魚自由暢遊,置身其中,您哪裡會以為這是何園,分明是瑤臺仙境。著名造園家陳從周教授遊園後曾賦詩一首:“江南園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揚州。水心亭上看波綠,覽勝來登一片樓。”

何園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但願何園這輪揚州的難保的明月,永遠留在您的心裡。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7

大家好!我是旅行社*導,今天由我陪同大家遊覽名勝故跡紹興,希望通過我的講能夠使你對紹興留下美好的印象。我們今天遊玩的的第一站是紹興最有名的旅遊景點——東湖。

紹興東湖是古城紹興景色最為奇特的一處遊覽勝地,具有極其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內涵。它以洞深、巖奇、湖洞相連,“雖出人工,宛自天開”,為其特色,被譽為稽山鏡水之縮影,兼具西子湖頭之秀麗,並享有“天下第一山水大盆景”之美稱。它與杭州西湖、嘉興南湖並稱為浙江的三大名湖。

現在讓咱們一道走近東湖,去飽覽一下她的青山秀水,領略一下她的卓越風姿。

走近東湖,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三角小亭——寒碧亭。因為它整年在山北的角落裡,終年見不到陽光,因此而得名。特別到了冬天,,一長串一長串的冰條懸掛在山崖,懸掛在亭子邊上,如果你有幸能摘到一根,放入嘴中,一股清涼的感覺直沁入你的心肺,就像北方的冰糖葫蘆,甜甜的,稠稠的。各位如果有興趣,冬天來臨的時候,不妨你來品嚐一下。

沿著汀步小橋,繞過寒碧亭,拾階而上攬越亭,極目遠眺,古越風貌一覽無餘。再沿著幽靜的竹林小道,很快便來到了陶社。陶社是為紀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而建的。他與秋瑾、徐錫麟並稱為“鑑湖三俠”。

漫步走出陶社,紹興“三烏文化”之首的烏篷船早已恭候您多時了。東湖在水中,必由之路坐烏篷。如果到了東湖,不坐坐這“水上的士”是無法領略到東湖山水風光的。船在水上漂,如在鏡中游。船老大頭頂烏氈帽,嘎吱嘎吱地搖著烏篷船,偶而用淳樸的“紹普”與您交談。此種景象你是否有過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如果有,那肯定是魯迅先生的小說裡了。別看船工悠閒自得地來回穿梭於湖面,一漿一舵,看似簡單的動作,沒有一年半載,你是學不到這本領的,不然,這絕活也不會面臨青黃不接的危機了。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來到仙都風景名勝區!它是一處以峰巖奇絕、山水神秀為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蹟為一體 , 以觀光、休閒、度假和科普為主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AAAA 級旅遊區。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有奇峰一百六、異洞二十七,有“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的美譽。仙都風景名勝區由仙都、黃龍、巖門、大洋四大景區組成及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峽、黃帝祠宇等三百多個景點組成,總面積為166.2平方公里。

可能大家都好奇,為什麼會叫仙都呢?就讓我為你們一一道來。相傳在唐天寶年間有很多繽紛彩雲環繞在這裡,山谷中也經常傳來震耳的樂聲。當時就有一個叫苗奉倩的刺使 將這件事上報給玄宗皇帝。玄宗聽後驚歎地說:“這是仙人薈萃之都也!”並親自寫下“仙都”這兩個字。從此以後,仙都就開始享有盛名了,並且一直傳到今天。就像你們所看到的這樣,仙都景色美在天然,有很多奇峰異石,千姿百態;她有桂林山水的秀麗,又有雁蕩奇峰怪石的神韻,因此有很多人都慕名而來。

現在,你們腳下踩著的就是仙堤了。你們看,這兩邊楊柳婆娑,用卵石鋪成的長堤是不是很浪漫呢?另外,這裡可是當地戀人拍攝婚紗照的首選之地,並且知名度越來越高了,它吸引了麗水、金華、武義鄰近縣市成千上萬對新人紛紛沓至。

其實,仙堤成為婚紗攝影外景地最主要的原因,是這裡欣賞鼎湖峰的位置最佳。讓鼎湖峰和練溪成為婚照的背景,共同為他們的愛情作證。寓意相愛的人彼此如鼎湖峰在水中的倒影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仙堤上有座四角攢尖的望峰亭和旁邊的水榭,既點綴了風景,又是攝影的最佳取景點。從這裡看,岸上的鼎湖峰偉岸挺立,水中的鼎湖峰又顯得婀娜多姿,隨波擺動。傍晚時,當夕陽照射的時候,岸上與溪中的鼎湖峰看起來更美了,就好像是天上的宮殿。

這裡如詩如畫,自古以來就吸引了很多名人。建國以後,也成為中央、省、地方領導的必到之處。這裡還拍過《阿詩瑪》、《絕代雙驕》、《天龍八部》 、 《漢武大帝》等數十部影視劇

下面我們看的的就是晦翁閣了,傳說宋代理學大家朱熹曾經在這裡休息,所以就用他的號晦翁來命名。晦翁閣是一處在巖洞內人工修建而成的半邊亭閣。亭閣面積 90平方米,高約6米,木結構,兩亭角飛翹於洞窟外。洞窟名晦翁洞,後山就是晦翁巖,山腳的溪很寬闊,水也深,人稱朱潭,這裡的景點均以朱熹的姓與號來命名的。晦翁巖高達幾十米,裡面有古洞。古樹長得很茂盛,是尋幽探勝的好去處,晦翁巖後的山嶴,有很多連理樹,所以是理想的戀愛定情之地。

現在你們在水邊看到的就是九龍壁了,這其實是一條帶狀的層狀節理地質構造。整條節理帶長約100米,它的整體與溪水面幾近是平行的,最低的地方和水面相距不到1米,節理帶中洞窟高低、深淺度都是不一樣的,最高的達4米,最深的也是4米。因為節理帶在懸崖峭壁間,凝灰岩性岩層狀分明,你們看它起伏彎曲,就好像是無數條龍潛伏在盤石上,所以稱為九龍壁,又叫龍崖。

現在我們來到了這座位於溪邊的四角單簷攢尖頂亭,也就是超然亭,就是超然物外,心遊閒雲的意思。它是可以遠看馬鞍山日出的觀景亭。亭底邊長2米,高5米,的全是木做成,這裡北面可以近觀天師洞,南還可以望鼎湖峰。

鼎湖峰,行狀就好像是春筍,直衝天,它高 170.8 米,頂部面積為 710 平方米,底部面積為 2468 平方米,堪稱“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筍”。峰巔有很多蒼松翠柏,中間蓄水成池,相傳是我們的始祖軒轅黃帝鑄鼎煉丹,然後跨龍昇天的地方。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用“黃帝旌旗去不回,片雲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的詩句來描繪這個天下奇觀。

芙蓉峽,從鼎湖峰沿好溪上還要行走三四公里,它兩邊峭壁通體都是黑的,整座山體又好像是鋼鐵鑄成的石城堡。越向裡面走,峭壁就越高,山谷也越窄。最狹的地方,中間裂開就像門,只允許容一個人穿過,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氣勢,所以叫鐵門峽。電影《阿詩瑪》中,阿黑張弓射穿山崖的鏡頭就在這裡拍攝的。入內又是一洞天,四周有高崖圍著,中間綠草成茵,叫紫芝塢,相傳是東海八仙飲山泉吃紫芝的地方。塢內有屋基,是明代四位高人結廬隱居的遺址。

鼎湖峰旁邊的小石峰,它高40.7米,尖尖似筍,俗呼小石筍。鼎湖峰半腰有一圓洞,像人的肚臍。這小石峰高可和肚臍平,好似媽媽身下的兒子,所以又稱童子峰。近代海寧幹人俊作的詩說“大石氣蓋世,小石樂天真。天真不可復,大石誤千春。

接著我們看到的就是仰止亭,據清六峰樵客《仙都小憩圖》記載:在童子峰外練金溪旁,大約是明代建成的,為遊人瞻仰鼎湖峰雄姿的地方,後來荒廢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臺灣同胞李延品、舒壽福兩位先生捐款重建。新亭是重簷十二柱式,黃帝合宮形,有古樸典雅之感。“仰止亭”和亭內的對聯分別是李英和吳亞卿寫的。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倪翁洞,又叫初陽谷,相傳老子學生,越國大夫范蠡的老師計倪,嫉俗遁世,隱居於這裡而得名。你們看這些石刻,都是唐、宋、元、明、清、民國和現代文人摩崖石刻達洞中留下的。多達60多處呢,是仙都風景區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現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個篆字,是由當時任縉雲縣令、著名小篆書法大家李陽冰所題。另外,還有米篩洞、問漁亭、仙女照鏡、老鼠偷油,獨峰書院等景觀。

順著這邊我們看到的就是步虛山了。它是鼎湖峰的後山。東西走向,東接著高天坪,西面是石筍漏,南面是下官坑,北面可以看到板堰,海拔高364米。步虛,其實是道家名詞來的,即是道教齋醮中道士在醮壇上邊贊誦邊步行的儀式動作。它的西頭原本是和鼎湖峰是一體的,形成於白堊世晚期,後來經過流水的沖刷和寒暑風化(垂直節理),才慢慢自然崩塌分離,形成許許多多尖柱狀的石柱。

仙都的風景數不勝數,幾天幾夜都說不完,就像大家所看到的這樣,這裡是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這次只好說那麼多了,謝謝!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9

歡迎大家來到這裡,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杭州歷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杭州地區就有先民繁衍生息,併產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杭州是中國的七大古都之一(北京、南京、西安、洛陽、開封、安陽、杭州),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夏朝之前,相傳大禹到會稽(今紹興縣)赴諸侯大會,在此“舍航(杭)登陸”,因稱“禹杭”,日後訛傳成“餘杭”。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吳,越滅吳後,又屬越。戰國時期,楚滅越後,杭州又歸入楚國的版圖。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於今杭州地域置錢唐縣,同時置餘杭縣,同屬於會稽郡。杭州自秦時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曆史。

隋朝開皇九年廢錢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唐朝時期,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餘杭郡為杭州,為避國號諱,改錢唐縣為錢塘縣。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偏安指封建王朝失去中原而苟安於僅存的部分領土),建都杭州。當時的杭州稱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錢塘。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高宗為避金兵自揚州南渡至杭州,以州治為行宮,升杭州為臨安府,亦稱“行在所”。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10

許昌大鴻寨位於禹州西北邊陲,其主峰高1156米,為許昌第一高山,號稱“許昌屋脊”。駐足山巔,俯視四周,可見萬壑縱橫,群山圍拱,峰巒疊翠,氣象萬千,主峰向東不遠,還依次排列著尖峭峻拔的摘墨樓,開闊平坦的坷垃垛,在這三峰的懷抱裡,自西向東有水簾洞,金龜出海、雄雞峰、觀音石等30餘處景觀,這些景點或高懸於峭壁上,或掩映於森林之間,或盤踞於溝壑之中,或凌翅子高峰之巔.置身於其間,移步換景,變幻莫測,令人遊興盎然.大鴻寨山位於禹州西北邊陲,其主峰高1156米,為許昌第一高山,號稱“許昌屋脊”。駐足山巔,俯視四周,可見萬壑縱橫,群山圍拱,峰巒疊翠,氣象萬千,主峰向東不遠,還依次排列著尖峭峻拔的摘墨樓,開闊平坦...

大鴻寨主峰雄偉,駐足山巔,俯視遠眺,萬壑縱橫、群山拱圍,峰巒疊翠、氣象萬千。大鴻寨位於禹州西北邊陲,其主峰高1156米,為許昌第一高山,號稱“許昌屋脊”。駐足山巔,俯視四周,可見萬壑縱橫,群山圍拱,峰巒疊翠,氣象萬千,主峰向東不遠,還依次排列著尖峭峻拔的摘墨樓,開闊平坦的坷垃垛,在這三峰的懷抱裡,自西向東有水簾洞、金龜出海、雄雞峰、觀音石等30餘處景觀。這些景點或高懸於峭壁上,或掩映於森林之間,或盤踞於溝壑之中,或凌翅高峰之巔。置身其間,移步換景,變幻莫測,令人遊興盎然。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11

個園是揚州現存歷史最悠久、儲存最完好的鹽商園林,南臨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東關街,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兩淮鹽商商總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的基礎上擴建而成。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全園佔地30餘畝,整體佈局採用古典園林前宅後園的傳統形式。

個園的營造離不開一位傳奇人物,即個園園主、兩淮鹽商商總黃至筠。黃至筠祖籍浙江杭州,他憑著卓著的經商才能,積聚起萬貫家財,被嘉慶皇帝欽賜“鹽運使司鹽運使”,曾兩次進京為皇帝祝壽,入圓明園聽戲。可以說,黃至筠與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巖一樣同為“紅頂商人”,都是欽賜正二品頂戴。園主人在位40餘年,建造個園就花了20xx年時間,耗銀600萬兩,相當於江蘇省一年的賦稅。

為什麼黃家的園子不叫黃園?偏叫“個園”。“個園”得名緣於園主人生性好竹子;而竹葉三片形似中國漢字“個”字;中國漢字“竹”字一半亦為“個”。清代大才子袁枚就有“月映竹成千個字”的詩句,我們可以想象,繁茂的竹林在月光的映照下,地上彷彿出現了成千的“個”字。這一奇思妙想,可以看成是“個園”名稱的形象化圖解。

“竹”歷來為中國文人所愛,不僅是因為竹子姿態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為它“正直,虛心,有氣節”的品格。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個園的“萬竹園”是揚州城內最佳賞竹處。現有竹60餘種,近2萬竿,不乏稀有品種,如龜甲竹、方竹等。這是黃金間碧玉,此竹色彩美麗, 竹稈金黃色,節間帶有綠色條紋是黃金間碧玉;竹稈碧綠色,節間是黃色條紋者即碧玉間黃金,為優良的觀賞竹種。這是孝順竹,也叫慈孝竹,叢生竹種,筍期在夏季,新筍圍著老竹生長,像是遵從古訓“父母在,不遠遊”。

曲徑通幽,是江南園林的審美要素之一。而悠長纖瘦的竹林小徑,在體現園林意境美方面更勝一籌。我們抬頭看看,牆的匾額上有“竹西佳處”四字,“竹西”取自晚唐詩人杜牧吟詠揚州的詩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後來到宋代詞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後來人們就以竹西佳處來指稱揚州了。在這裡把竹西兩字迴歸本來的意思就是:此處竹景最佳。

走過竹徑是一條由桂花樹枝葉交錯形成的林蔭小徑。這裡種的 是銀桂,“銀桂”諧音“迎接貴賓”,因此又稱“迎賓道”。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後,此時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無聲溼桂花”的說法。每到花開的時候,這條小徑都浮動著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

走到盡頭,請大家看一下地面上鵝卵石磚片瓷片鋪設的圖案,在圖案中我們看到的有:銅錢兩枚、花瓶一隻、方天畫戟三支——寓意:“連中雙元,平升三級”。大家經過之時可以踩一踩、踏一踏,好運連連。

我們眼前看見的這座小樓叫“叢書樓”,樓分山下兩層,上面是給園主人兒子讀書、藏書的地方。叢書樓匾額原本屬於清代乾隆年間揚州大鹽商馬氏兄弟,就在個園對面的街南書屋,馬氏敗落後,個園主人購得馬宅,其後又將街南書屋中一些廳堂匾額、楹聯移入個園之中。馬氏兄弟雖為鹽商,但勤敏好學、廣交朋友,是典型的儒商。“二馬”時期的叢書樓曾以藏書十餘萬卷名噪一時。乾隆年間朝廷編纂《四庫全書》時,馬家進獻書籍776種,為全國各地私人進獻之最。

大家看到樓在眼前卻找不到上樓的樓梯,我們一起進屋看看,那麼樓梯到底在哪呢?先留個懸念給大家,遊園快結束時我為大家揭示謎底。樓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幹已斜出屋簷,頗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意味。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依照坐北朝南、前宅後園的傳統,個園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區,正門開在東關街上。住宅分別以“祿、福、壽”為主題,由東、中、西三條軸線組成,每條軸線分為前、中、後三進,由兩條火巷分隔。是中國傳統的建築樣式:“九宮格佈局”。

“民以食為天”我們首先來看看黃家的廚房,內設大鍋灶、置食盒、酒罈、條凳等廚房用具,黃家大灶為五眼灶,從大到小一字排開,各有各的用途,藉此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大戶人家廚子下人為準備美味佳餚的繁忙場景。灶臺邊沿懸掛隔板,起到了隔離油汙,頗有現代圍裙的用途。大灶旁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小灶,也就是俗話所說的“開小灶”,同樣是五眼灶,用來煲湯再好不過了。

個園主人的飲食很講究,據說吃的雞蛋,是專門用人蔘、白朮等名貴的中藥材喂大的雞生的,每個蛋的成本價要“一兩紋銀”。當時一石大米的售價才一兩多“紋銀”,園主人每天早上要吃“兩枚”雞蛋,相當於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糧的費用。廚師每天早上還要為主人蒸出十幾種點心來招待客人,葷素營養搭配,南北風味俱全。淮揚菜之所以能把中國普通的菜餚發揚到極致,揚州眾多的鹽商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現在我們所到達的就是黃家的餐廳了,餐廳的橫樑上採用的是金絲楠木,所以又稱楠木廳,楠木千年不朽,萬年不腐。採用如此粗大的楠木作為大梁完全是主人家豐厚家資的真實寫照。我們再來看看正前方條案上擺放的物件,東邊是一隻花瓶,西邊是座插鏡,東瓶西鏡,我們這裡取其諧音“平平靜靜”的意思。中間這張圓桌是由兩個半圓的桌子拼起來的,當時男主人不在家,桌子兩邊分開靠牆擺放,男主人在家拼成圓形,寓意“團團圓圓”。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是黃家接待一般性來客和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為美,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們追求的一種思想境界。

我們來看抱柱上的這幅楹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惟勤與儉。”“裕後”的意思是造福後輩。此副楹聯說:傳家沒有別的方法不是耕種就是讀書;造福後輩,最好的打算就是勤勞和儉樸。表達了主人對治家、傳家的深切體會。“耕讀傳家”一向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是一種以勸人勤於耕種和善於學習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思想,是中國古代道德傳統中的一份寶貴財富。

走到天井中我們來看一下門上的圖案是一隻只梅花鹿,簷口瓦頭滴水上也是梅花鹿圖案,以鹿寓祿,指高官厚祿的意思,此路住宅點出了“祿”字主題。

天井是住宅中的採光通風口,黃家房屋高大,四面的房屋連成一體,形成一個狹窄而高深的空間。天井四周的屋簷向內披下來,天落之水會全部流淌到天井裡來,這叫四水歸堂。所謂“四水”是指四面屋頂的排水,“歸堂”是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路前進為正廳,中進和後進為住宅,稱之為前廳後寢。此住宅格局是三間兩廂,裝修很規整。簷口瓦頭滴水及門窗閣扇,皆為倒掛蝙蝠寓意“福到”。天井裡這兩個大缸不是為了養金魚,它們是消防用具,稱為“門海”。門海即門前的“大海”,門前有了“大海”,磚木結構的房屋就不怕火災了。當然,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關於風水學的。古建築非常講究風水,水在風水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古風水學認為“山管人丁,水管財”,臨水而居就有財運。

漢學堂是大宅門主廳,是黃家正式的禮儀接待場所,此廳面闊三間,抬樑式,柏木架構、柏木軒樑,是揚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廳。其大陀樑寬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樸雄渾。地面的柱礎(石磉)上圓下方,屋頂的矮腦(童柱)古樸簡單,整個構架造型簡練,全無清代的繁複多變,當為明代遺構。

漢學堂的楹聯文字,所彰顯的不是高踞鹽商總商之位40年之久的黃氏家族的權勢與財富,而是一個地道書香門第才有的文化形象。

中堂為鄭板橋舊聯;“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忘飲食,養成數杆新生竹直似兒孫”。意思是:讀到一本好書可以叫人廢寢忘食,栽種幾根新竹看上去就像兒孫一樣討喜。此聯原為板橋的自畫像,以生動風趣的筆觸,傳神刻畫了一介書生甘苦自嘗的簡單生活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被用來掛在漢學堂內便有了更多的含義,為黃氏耕讀傳家、好學重教的文化內涵注入了鮮活成分。

廳堂是一個家庭的臉面,堂名以漢學標榜,高古的建築格調和淵雅的文風相映成趣,彰顯出古樸雄渾的臺閣氣象。不以富貴驕人,反覺書香襲人。

太師壁兩邊是木刻落地罩閣,走進罩閣可見兩個扇面拓片,一是工筆花鳥,一是仿宋人小品有人物山水,作者均為黃至筠。

現在大家看到一個三間兩廂的院落,是為中路中進。這裡是黃至筠次子黃奭夫婦的居所。中堂是《四時讀書歌》,配以篆書對聯:“漫研竹露裁唐句;細嚼梅花讀晉書”。用竹林的露珠磨墨,專心圈點著唐詩,細品著梅花之清香,靜心研讀著《晉書》。竹露、梅花,讓寒窗苦讀多了份靜逸與從容。用漫研竹露、細嚼梅花來形容讀書,有滋有味。

黃奭是清代的輯佚大家,他十分推崇漢學,治學嚴謹,著名學者阮元稱其“勤博”。《清史列傳》說他:小時候很聰明,雖然出身在商人家庭,但喜愛讀書學習幾乎到了痴迷的狀態,完全不同於其他鹽商子弟的崇尚奢華,不學無術。黃奭十餘年足不出戶,潛心鑽研,治學態度十分嚴謹,重實證而輕議論。主要著作有《清頌堂叢書》、《漢學堂叢書》等等,共計數百卷。至此我們也就清楚了黃家主廳漢學堂的陳設佈置為什麼盡顯儒雅之風了。

穿堂而過可至中路後進,同樣是三間兩廂的格局,但陳設卻大為不同,非常簡樸,毫無富商大賈的豪華氣派。這是黃至筠五子黃錫禧的居住場所。黃錫禧是黃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黃家最後一個離開祖屋的人,他就好像《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一樣,歷經家業由盛而衰的全過程,晚年寓居泰州。從少時的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鄉,其心路歷程怕是旁人難以想像的。黃錫禧是清代詞人,著有《棲雲山館詞存》。正室內迎面懸山水中堂,楹聯所寫為:“雲中辨江樹;花裡聽鳴禽。”就是集黃錫禧的詩句而成,雲中江樹、花裡鳴禽都很難細辯,極具朦朧美,一靜一動也更見意境悠遠。黃錫禧其文清麗婉約,淡然天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

火巷是房屋之間,為防止火災蔓延而預留的狹長通道。這條火巷南寬北窄,俗稱“船巷”。園主人是鹽商,主要的生意都通過水路運輸,在此主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都能夠一帆風順。火巷由南至北漸行漸窄,強化了透視感,延伸了空間,更覺“庭院深深深幾許”。

火巷的南面有一口水井,寓意船行水上。旁邊牆上砌成拱形,運用力的分散原理,防止長期取水導致牆體下沉。由此可見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西路住宅遺存主房前後三進,是黃家內眷集中生活的場所。前進為正式接待禮儀場所,中進與後進為二層樓宅。簷口瓦頭滴水是壽桃圖案,門窗閣扇,採用的是仙鶴圖案。寓意“壽”。正廳三楹,旁設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廊牆上有兩對磨磚大花窗,是典型的揚州風格。此廳堂不但是黃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廳堂,也是揚州古民居中遺存最高的廳堂。

此廳從建築形式上稱方廳,俗稱“花廳”,為杉木構架,但極為考究。是園主人舉行黃氏宗族聚會、議事、祭祀等盛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時而排戲唱“堂會”的地方,主人家裡上百人的家庭戲班就經常在此演戲。

因黃至筠晚年“清譽有佳”而名清頌堂。請看清頌堂抱柱上的對聯:“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 “積善”、“讀書”,可以說是立家的根本。這是中華傳統,更是教化子孫後代的需要。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12

淨月潭因築壩蓄水呈彎月狀而得名,因山清水秀而聞名,被譽為臺灣日月潭的姊妹潭,浩瀚林海,茂密如織,依山佈陣,威武壯麗,構成了含有30個樹種的完整森林生態體系。這裡四季分明的氣候似神風指碧波,是泛舟、垂釣、游泳的避暑勝地;落葉婆婆,層林盡染,色彩斑讕,天涼好個秋;白雪初霽,千里冰封,潭水凝脂,銀裝素裹,一派北國風光。

淨月潭不僅是國家森林公園,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它的森林面積逾100平方公里,潭水面積430公頃,如此浩瀚的人工林海,當之無愧地堪稱為“亞洲之最”!在淨月潭,記者乘坐全長1316米的空中觀光纜車時俯瞰淨月潭風景區,那茂密挺拔的參天樹木遍佈在白雪茫茫的大地上,一幅幅林海雪原的壯觀景象盡收眼底令人歎為觀止。特別是人在纜車上猶如置身於一個龐大無比的空中氧吧中,其所呼吸的新鮮空氣好似都帶著屢屢的清新與甘甜。從地面乘索道纜車環繞淨月潭往返大約要四十分鐘。可見淨月潭景區其地域的廣闊。

觀光纜車到達花大山頂後,乘坐管軌滑道下山更是別有一番的驚險與刺激。淨月潭的管軌滑道全長1616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同類型滑道。風馳電掣,峰迴路轉般地穿梭于濤濤林海碧波中的那種感受簡直是樂趣無窮。由於採用了世界上先進的技術裝置,所以管軌的滑行速度可以由人自由調節。看似危險的運動其實卻有驚無險,老少皆宜。特別下山時是林中的新鮮空氣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完全的放鬆,真是一種美妙絕倫的享受

淨月潭冬季的冰雪娛樂專案更是豐富多彩。在淨月潭滑雪場能感受到有別於北大湖滑雪場時的另一種趣味。駕馭雪地摩托賓士在遼闊的雪原冰湖上,體味北國銀白世界的神韻;跨上駿馬馳騁在遼闊的雪原上,飽覽北國風光,體味遊樂民族的生活情趣;坐狗爬犁奔跑在冰雪上,令人樂趣無窮,遊興大增。遼闊的淨月潭一片林海雪原,碧水銀花,不用說多彩的遊樂專案,即使在林中漫步、觀皚皚白雪,聽林海松濤,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也是別有一番情趣。

淨月潭滑雪場與眾多滑雪場所不同的是這裡是“城市中的滑雪場”,與城市不同的是這裡湖光山色、空氣清新。淨月潭滑雪場年積雪期為150天,滑雪期為120天。每年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中旬都是最理想的滑雪時間。為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熟練程度旅遊滑雪者的需求,滑雪場共設有5條雪道。分為初級、中級和越野雪道。

初級雪道三條各長580米、470米、300米,平均寬度30米,坡度8-10度,可供初學者使用。中級雪道一條,長1470米,平均寬度35米,坡度15度,高差80.6米,可供有一定滑雪基礎的熟練者和開展各類趣味滑雪比賽使用。如果滑雪者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較強的技術熟練程度,大可在2.5公里長的越野滑雪道上一展英姿。

滑雪場還有一條雙人迴圈彩色吊椅式空中纜車和三條進口託牽機供滑雪者上山使用。建築面積為2800平方米歐式風格的多功能雪具大樓,上千套進口滑雪器材供滑雪者出租。為保證雪量,滑雪場還備有2臺進口造雪機,6臺進口雪地摩托

在淨月潭風景區的雪雕園裡,遊客們繼觀賞哈爾濱冰燈藝術後再次領略了另一種冰雪的創作藝術。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13

白洋澱位於保定境內的安新縣,是國家重點旅遊區和開放區。水域面積366平方公里,為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南距石家莊189公時,北距北京162公里,東距天津155公里,是京津冀腹地,大清河貫流東西。白洋澱是由143個大小不等的澱泊和3700多條溝壕組成的湖泊群的統稱,其中較大的澱泊有白洋澱、燒車澱、撈王澱、馬棚澱等,因白洋澱面積最大而得名。澱區主要在保定地區安新縣境內,一部分在滄州地區,涉及安新、容城、雄縣、任丘市、高陽等市縣。白洋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泊,總面積約366平方公里,其中312平方公里在安新縣境內,佔總面積的85%。澱區三分陸地,七分水面,水域面積約15400公頃,是華北地區少有的內陸淡水湖。白洋澱的上游有唐河、瀑河、曹河、瀦龍河等九條河流,故有"九河下梢"之稱。

澱區景色秀麗,物產豐富,一年四季,景隨時移。春季,水域清澈,煙波浩森,蘆葦翠綠,一片勃勃生機;夏季,蓮菱蒲葦隨風搖曳,滿澱荷花盛開,湖內白帆點點,使人暑意頓消;秋季,白洋澱天高氣爽,氣候宜人,魚跳水面,蟹肥味香、魚船隊隊、捕撈繁忙;冬季,白雪皚皚,冰封大澱,一派北國風光,各種冰床穿梭往來,如同燕子在空中飛翔,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滑冰場,可任自由馳騁。

白洋澱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陸的反覆演變而形成的,現在的水區是古白洋澱僅存的一部分,上游九河、瀦龍河、孝義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楊村河、瀑河及白溝引河,下通津門的水鄉澤國,史稱西澱。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為平地,“地可耕而食,中央為牧馬場”,因此也有“雍奴澤”之稱。正德十二年(公元1520xx年)揚村河決口始成澤國,形成九河入澱之勢。以後人們看到澱水“汪洋浩淼,勢連天際”,故改稱白洋澱。對白洋澱的形成還有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一箇中秋夜晚,嫦娥仙子偷吃仙藥,身不由已,飄飄然離開月宮,就在她將要落入凡間的一瞬間,猛然驚醒,這一驚非同小可,隨身寶鏡落入人間,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塊,形成現在的143個澱泊。

白洋澱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澱區的西部、南部(今安新縣的留村、樑莊)就有人類活動生自。春秋、戰國時期,澱區分屬於 燕、趙統轄,以易水長城(今安新縣北堤)為界,南葛城(今安州鎮)屬趙、北渾泥城(今安新鎮)歸燕,故今日澱區有“燕南趙北”之說。也正是這橫跨燕趙的活土,以其特有地理風光,政治、軍事地位,為歷代所重視,令騷客詠歎。宋代,六宅使何承矩在澱區築堤貯水,引水灌溉建立屯田防線。北宋名將楊延昭曾在此屯兵御遼。元代大儒劉因任教於澱區三臺、安州。清代康熙皇帝在澱區端村、圈頭、趙北口、郭裡口興建行宮,先後40次來澱區遊覽圍獵。解放戰爭時期,朱德總司令曾在白洋澱指揮清風店、解放石家莊戰役,給這古老的澱區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白洋澱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0xx年加入共產黨的辛璞田,受順直省委的派遣到家鄉馬家寨開展農民運動。1920xx年夏共產黨劉亦瑜,受中共保定地委的派遣到澱區北馮村與王家驥等人,建立起澱區第一個黨支部。辛璞田、劉亦瑜、李之光、侯卓夫等革命先烈,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舍家棄業,投身革命,堅持真理,寧死不屈,成為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抗日戰爭時期,活動在白洋澱的抗日武裝“雁翎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澱區蘆蕩遍佈,溝河交錯的有利地形,開展機動靈活的游擊戰,以弱勝強,痛擊日本侵略軍,大長我中華民族之威風,顯示出燕趙兒女的聰慧勇敢。作家徐光耀撰寫的《小兵張嘎》就取材於“雁翎隊”。著名作家孫犁的《荷花澱》,孫厥、袁靜的《新兒女英雄傳》均以澱區為題材。白洋澱兒女那颯爽英姿,今日仍被全國人民傳揚歌頌。

澱區涉及保定、滄州兩個地級市的4縣1市,佔安新縣總面積的85%。安新縣境內水區人口10萬人,36個村四面環水,蘆葦年產值4000多萬元 ,是水區人民主要生活來源,魚類16科54種,最高產量800多萬公斤。以盛產大米、魚蝦、菱藕和“安州葦蓆”著稱。其中,元魚和桂花魚中外聞名,被譽為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開展旅遊業以來接待中外遊客300餘萬人次。每年7月23日舉辦“中國白洋澱荷花節”。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14

同學們,你們飽覽過崇山俊嶺的群山,蜿蜒曲折的小溪,但你們見過氣勢巨集偉的梯田嗎?今天,我就帶你們見識一下,舉世聞名,天下一絕的龍脊梯田吧!

龍脊梯田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佔地面積70多平方公里,是國家AAAA級景區。龍脊梯田的景色隨季節的更替而變幻無窮,氣勢雄偉,磅礴壯觀。

可惜天公不做美,我們來到梯田時,起霧了。因為梯田海拔較高,田中的水份和山澗的水份蒸發,形成了一大片霧的海洋,濛濛朧朧。但路邊的近景仍然十分迷人。高山叢林,田地,房舍點綴其間,加上陣陣霧氣,或虛或實,彷彿來到了蓬萊仙境。

聽導遊說,這裡的霧氣會散開,但散開的時候很短,也不知是什麼時候。等待的時候是漫長的,但此時的遊客們一點也不覺得累,他們足足等了兩個多小時,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錯過了這一刻的美景。這時,只聽見一聲大喊:“快看,霧氣散開了!”大家一下子打起了精神,附身鳥瞰。頓時,人們不禁發出陣陣尖叫:“哇!真是奇蹟,絕美啊!”只見山下的梯田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而上,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其線條有如行雲流水,瀟灑流暢,十分壯觀。如果慢慢觀察,幾處梯田露出明顯的圖案,竟然像九條龍跟五隻老虎,難怪人們稱這片奇景叫“九龍五虎”。遠遠眺望,周圍綠水青山圍抱,山澗炊煙裊裊,感覺就像是一幅豔麗的山水畫。再加上天空中隱隱約約的濃霧,給美麗的景色增添了一絲的神祕感,猶如來到了仙境一般。怪不得人們如此驚訝!正當我們還陶醉在這大自然的藝術世界裡時,一團濃霧不知從何而來,美妙的奇景一下子又被淹沒在白茫茫的霧氣中。遊客們始終不想邁開腳步離開,他們都想在這多停留一刻啊!

接著,我們又去了另一片觀賞臺,叫七星捧月。七顆五角星形狀的梯田圍抱著一顆閃閃的月亮。磅礴的氣勢,流動的線條,變幻莫測的奇景,令人陶醉,流連忘返……

今天去到龍脊梯田,真是不虛此行啊!它真是讓天下的所有梯田都所望塵莫及!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15

歡迎大家來到這裡,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漠河,又稱墨河,據說是因河水黑如墨而得名。漠河位於我國最北端,隸屬於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東臨塔河,西南接內蒙古額爾古 東臨塔河,西南接內蒙古額爾古納左、右兩旗,北至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俄羅斯阿穆爾州、赤塔州隔江相望。由於地理位置獨特,資源豐富,天象奇特,有“金雞冠上之璀燦明珠”的美譽。

到漠河是傍晚,落日的餘輝佔據著這個邊陲小城的建築與人流,使人看上去有種靜諡的感覺。忙碌了一天的人們緊蹬著自行車,行色匆匆。街道兩旁新栽下的樺樹還沒有長成材,有幾處過火林木還完整儲存著,為的是讓人們不要忘記那段難忘的經歷。

小城漠河是在1987年那場特大森林火災中毀於一旦的,那時我每晚守著電視看新聞聯播。那時的漠河是神祕的。後來,一位曾參加過那次滅火的朋友告訴我:有位級別很高的礦長路過有火情的林區,吉普車被指揮部就地徵用,礦長和祕書也被編入撲火隊伍。事後才知道該礦長是“三八式”的老幹部,還是省人大代表,但他一點怨言也沒有,他理解“救火如救命”的林區規矩。還有一次,朋友所在的滅火部隊迷路了,偏離了大部隊幾百里路遠。這時來了一架軍用直升飛機,人們手拉手排成一隊“一”字型,飛機就設法指路。如果是需要救援物資,可以手拉手圍成一個“0”型,飛機就會空投乾糧、水壺、軍大衣和簡易帳蓬,以解燃眉之急。後來知道,那次的大火,把漠河燒得只剩下一片瓦礫。

此刻,我站在寬闊平坦的停車場,驀地感覺要對這座新興小城重新評估一番,至少它和我想象中的漠河完全兩樣。透過街道兩旁高大林立的建築,讓人感到這座小城愈來愈新潮了。走近市場,可以聽到嘈嘈雜雜的叫賣聲。店鋪裡、地攤上,商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彷彿置身於商品的森林中。抑揚的吆喝聲和商品本身的魅力,使得遊客流連忘返。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神色專注的老人在路旁下棋,全然不顧身邊的繁榮景象。窈然清純的姑娘和瀟灑文雅的小夥雙雙對對在你眼前閃過,大概急著去卡拉OK亮亮歌喉,展示一下青春風采……在這裡,你已經看不出南北的差異。南方人吃的、玩的、用的這裡都有,許是小城人拋棄了舊有觀念,恍然間悟出了自身的價值,要讓這方世界鮮活亮麗起來。

當地旅遊局的老劉告訴我,漠河四季如畫,反差鮮明。春天花開遍野,醉人心扉;夏至時節,晚霞與黎明同在,午夜如同白晝,戶外可讀書看報;秋天森林盡染,野果山珍遍地,美不勝收,食不勝食;冬天漫長更富有詩意,林海、江河、大地、人家,銀裝素裹,無限神奇。

由於漠河地處北緯52度10分至53度20分,故有“中國北極城”之稱。獨特的地理位置,造成每年冬至前後,晝短夜長,白天只有7個小時左右。而夏至來臨,又變為晝長夜短,甚至出現黎明與晚霞同現天空的極晝現象,因此,漠河又被稱為“不夜城”。現在,夏至被定為漠河縣的“北極光節”,每年夏至前後,都有成千上萬的海內外遊客歡聚在北極村,觀賞北極光,等待白晝出現。

漠河雖小,知名度卻很高,尤其是國際上的知名度。這是因為去年冬天,正逢本世紀最後一次日全食和3020xx年走一回的海爾波普慧星的世紀幽會,同出現在漠河上空,吸引了國內外不少的天文愛好者,中央電視臺還做了衛星實況轉播,讓全世界認識了漠河。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16

現在我們的遊船已經進入了查幹湖。

查幹湖在蒙語中叫“查幹淖爾”,意為白色的湖。查幹湖南北長37公里,東西長17公里。水域總面積大約420平方公里,在全國十大淡水湖中排列第七位,她的蓄水量約7億立方米,是吉林省最大的內陸湖泊和省級自然保護區,也是吉林省著名的漁業生產基地、葦業生產基地和天然旅遊勝地。

查幹湖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鯉魚、鰱魚、鯽魚、武昌魚等15科68種,其中“查幹湖胖頭魚”經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為AA級綠色食品,遠銷省內外。近幾年,查幹湖的蝦類、珍珠類等水產資源也得到有效的開發,肥美的湖蝦早已擺上了遊客的餐桌。查幹湖四季分明的地理位置,水草肥美的自然資源,為野生、水生動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生存環境,使查幹湖又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鳥類的樂園。在湖畔草原和湖中小島有狐、兔、獾等野生動物20多種,有野雞、天鵝、大雁、丹頂鶴等珍禽鳥類80多種。其野生動物種類之多,密度之大,是省內外許多旅遊景區都無法比擬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風光獨特的自然資源,使查幹湖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神牽夢縈的風水寶地。遼代自聖宗起,直至天祚帝,每年都要帶領群臣嬪妃,千里迢迢從京城來到查幹湖巡幸、春獵,在湖面鑿冰捕魚,用遼帝親自釣上來的“頭魚”在岸邊大擺“頭魚宴”,因為初春的湖魚最鮮、最肥、最香。當春天吹綠郭爾羅斯草原的時候。查幹湖大雁鳴、天鵝叫、百鳥咽啾,此時的帝王們又開始放鷹搭箭捕捉天鵝、大雁,並用遼帝親自放飛的“海東青”捕來的頭鵝,舉行頭鵝宴,在湖畔歌舞狂歡,飲酒作樂,直至春盡方還。由此可以想象當年查幹湖那種恢弘壯觀的場面。

大家往湖的東北方看,湖邊的那座山,叫青山頭,是查幹湖四周湖畔的制高點。關於查幹湖和青山頭曾流傳著一個古老而悽美的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在郭爾羅斯這個地方並沒有查幹湖,而是一望無際的茫茫草原,坐在草原的深處有一個雖從小就失去父母但卻是英俊威武的小夥子,名叫查幹少布。他射的一手好箭,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百發百中。

查幹少布天性善良,打來的獵物大都送給周圍生活貧苦的牧民,因而深受百里草原牧民的喜愛。一個百草披綠的初春,查幹少布又帶著弓箭出去打獵,突然,他看見一隻梅花鹿驚慌失措的向他跑來兩隻惡狼在後面拼命的追趕,筋疲力盡的小鹿眼看就要成為兩隻惡狼的美餐。說時遲那時快,查幹少布搭弓“嗖嗖”兩箭,射死了惡狼,救了小鹿,小鹿感激的目光看著查幹少布,依依不捨的轉身跑向草原深處。

當天晚上,似睡非睡的查幹少布突然夢到了他救下的那隻梅花鹿,小鹿對他說:“我是來報答你的救命之恩的,我本是天上的仙鹿,因偷吃御花園裡的靈芝仙草而被玉帝發現發落人間,罰期明天就要滿了,在返回天宮前來看看恩人。看你孤單單的一個人太清貧寂寞了,我要為你找幾個伴來陪你,你明天早上朝北走,翻過七七四十九座山就會看到一座仙女峰,半山腰有個仙女洞,洞裡有一個石匣子,石匣子裡面有一支金簪子,你把金簪子放在懷裡帶回來,就會有一個仙女來陪你過日子、千萬記住!”說完金光一閃小鹿不見了。

第二天,查幹少布帶著乾糧弓箭按照小鹿在夢中所指的方向出發了。走啊走,一路上歷盡艱難,憑著好箭法射殺了無數狼蟲虎豹,闖過了七七四十九道鬼門關,終於來到的仙女峰半山腰的仙女洞,見祥雲繚繞的洞裡面果然有一石匣子,開啟石匣子一看裡面真的有一隻光華耀眼的金簪子,他喜出望外,揣起金簪子急忙往回趕,似乎不一會就到家了。

到家之後,他顧不上疲憊,從懷裡掏出金簪子仔細端詳,突然,金光一閃,一個水靈靈的花容少女羞答答的站在查幹少布面前說:“我叫其木格,是西天王母的女兒,我敬佩你的善良英武,喜歡你的勤勞堅毅,如果你願意,我就嫁給你,與你攜手百年。”查幹少布高興萬分,把其木格緊緊的攬在懷裡。轉眼三年過去了,其木格為查幹少布生下了一個胖兒子,取名巴特爾。一天查幹少布打獵歸來,見其木格愁眉不展,便問她怎麼了?其木格淚流腮邊說:“明天是我母親的生日,命我回去祝壽,我往反需三天,可是天上三天,人間就是三年,我真不忍心讓你一個人孤單的渡過三年的時光。”查幹少布勸慰其木格說:“三年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等你回來我們就再也不分開了。”話是這麼說,可當其木格抖動著羽翼,駕五彩祥雲飄然離去的時候,查幹少布還是流下了惜別的淚水。其木格走後,查幹少布日夜思念,寢食難安,不久就身染重病危在旦夕。彌留之際,查幹少布仰天長嘆:“其木格,不能讓我在看你一眼,我死不瞑目哇。”這時,遠在天宮的其木格似乎聽見了查幹少布這撕心裂肺的呼喚,便不顧一切的偷偷返回人間,見查幹少布奄奄一息,便又返回天庭,不顧天規,偷來仙丹妙藥為查幹少布服下,便查幹少布轉危為安。

誰知就在此時,王母娘娘發現仙丹妙藥被盜,立刻派天神尋找,得知被其木格偷到人間救了查幹少布之後,大發雷霆,命天神移一座青山將其木格壓在下面,這就是大家現在看見的青山頭。又頒佈一道命令,三年之內不準在查幹少布居住的草原降雨,要把查幹少布和這裡的草木牛羊統統渴死。

旨意一下,這一帶果真三年沒下一滴雨,天熱的像下火,地乾的直冒煙,牧草乾枯了,牛羊渴死了許多。見此情形查幹少布焦急萬分。一天,查幹少布又夢到其木格,其木格哭著說:“我因偷仙丹就你違反了天規,被壓在你旁邊的大青山下,靠我的法力救不了你和鄉親們,如果你想捨身挽救牧草原生靈就到仙女洞去把我煉成的一顆仙丹吃下,你就會在我身邊變成一個大湖。”

查幹少布醒來後安頓好巴特爾,按其木格的話,來到了仙女洞找到了那顆發光的仙丹,回到草原處的大青山下,他毫不猶豫的將仙丹吞了下去,仙丹一下肚,查幹少布立刻變成了一片白亮亮的湖泊,那湖裡的水潔白透明,像一塊玉鏡映照著大青山。有了甘甜湖水的澆灌,這裡的草原更綠了,花更豔了,牛羊又繁殖起來了,牧民們過上了幸福的日子,為了紀念和緬懷這對為拯救草原獻身的戀人,每年春暖花開時節,人們都來到湖畔,拉起悠揚的馬頭琴、跳起歡樂的安代舞,並把大湖起名為查幹淖爾,把湖畔那座青山叫青山頭。

朋友們,查幹湖與青山頭的傳說就為你講到這裡,下次你再來我們查幹湖觀光旅遊時,我在為大家講解美麗傳說的下集——查幹少布與其木格的兒子巴特爾引湖救父、劈山救母的故事。

介紹臺北的導遊詞 篇17

西樵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南部,面積約十四平方公里,西樵山有七十二峰,以山青,水奇著稱,享有“嶺南佳境”之盛名。1988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西樵山是七八千萬年前由海底火山噴發岩漿,巖狀,火山灰後形成的死火山,山體外陡內平,狀若蓮衣複合,大秤峰居群峰之首,九龍巖,冬菇石,石燕石等峰巖形態萬千。西樵山岩石節理髮育,裂隙縱橫,富有潛水,形成多處水景,有232口泉眼,28處瀑布。“欲覽西樵勝,應先訪白雲”。位於西樵山西北部的白雲洞為——馬蹄形山谷,它兼收巖泉飛瀑之美,有“勝甲西樵”之稱。三峰之間有兩飛泉左右迂迴而下,稱“大雲泉”、“小云泉”。泉水摺疊匯成了三個湖,即所謂“白雲飛下過三湖”:上為“應潮湖”,中為“鑑湖”,下為“會龍湖”。現在其下又增闢“白雲”、“人工”兩湖,形成五湖飛瀑交輝,亭臺山水相映的奇泉。洞山腰的雲泉仙館原是明代的玉樓書院,雲泉仙館西的“三湖書院”門額為林則徐所題,康有為青年時代曾在此面壁苦讀三年,山西南部有西天湖和左垂虹瀑,右垂虹瀑等景;山東南部有清暑巖,雲巖飛瀑等景,山東北部有全山最大的瀑布玉巖飛瀑,以及玉巖,仙人石,東天湖等景。

早在新、舊石器時代,西樵山就有人類活動,留下許多歷史遺蹟,史學界稱為“西樵山文化”。明代中葉成為南國理學名山,至今還儲存著白雲古寺,以及大量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