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都江堰導遊詞短篇(通用5篇)

欄目: 四川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13W

都江堰導遊詞短篇 篇1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是中國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通常認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洩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

都江堰導遊詞短篇(通用5篇)

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展。其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建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執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最佳旅遊時間都江堰全年氣溫較高,年均溫12~20℃,冬暖夏熱,四季不明顯,四季皆適宜旅遊。歷史文化都江堰的建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

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誌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都江堰水利工程。歷經2260年而不衰,是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成功的水利傑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與之興建時間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侖的灌溉系統,以及中國陝西的鄭國渠和廣西的靈渠,都因滄海變遷和時間的推移,或湮沒、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獨樹一幟,有興建源遠流長,至今還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由都江堰而產生的具有強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學、水文物、水神學等,諸如“二王廟”、“伏龍觀”、“觀景臺”等處的人文景觀;改建魚嘴挖掘出土的東漢李冰石像和“飲水思源”石刻;歌頌李冰父子降龍治水的民間傳說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學色彩的祭祀活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詩、詞、書畫的水文學等,形成獨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有塊石碑,上面刻著“深淘灘,低作堰”字樣。

都江堰導遊詞短篇 篇2

世界古老水利工程之一。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中游。又稱百大堰、犍尾堰、金堤等。始建於公元前250年,公元1335年正式命名為都江堰。現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渠首在灌縣境內,包括“魚嘴”、“金剛堤”、“飛沙堰”和“寶瓶口” 4個主要工程和數以千計的渠道與分堰。岷江水流至玉壘山下時,被“魚嘴”工程分成兩股,南側稱外江,是岷江正流,以排洩洪水為主,兼有灌溉之利;北側為內江,又稱都江堰,長約160公里,以灌溉農田為主。其下游分汊為走馬河、柏條河、蒲陽河等渠系。其中,走馬河和柏條河的一部分尾水,在成都以南入府河後,再重返岷江正流。“魚嘴”後面是由巨大的鵝卵石築成的內外“金剛堤”,與“魚嘴”連成一體,是分水工程的主要部分。“金剛堤”後是“飛沙堰”,以排洪排沙為主,使內江江水保持適當的水量。堰後即為離堆巨崖,崖下就是“寶瓶口”工程。都江堰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成都平原上河流走向與等高線相垂直的天然地形條件而建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都江堰灌區工程進行了徹底改造和擴充套件,使灌區面積由原來的14縣市,17.3萬多公頃農田,迅速擴大到30縣市,57.3萬多公頃農田。

都江堰坐落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於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於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蹟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和靈巖寺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建立時的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範圍已達40餘縣,灌溉面積達到66.87萬公頃。

魚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壩,把洶湧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飛沙堰起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作用。寶瓶口控制進水流量,因口的形狀如瓶頸,故稱寶瓶口。內江水經過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農田。從玉壘山截斷的山丘部分,稱為“離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洩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展。其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建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調統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猶存,仍發揮著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灌區範圍的擴大,從1936年開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漿砌卵石技術對渠首工程進行維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設施,古堰的工程佈局和“深淘灘、低作堰”,“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沒有改變,都江堰水利工程成為世界最佳水資源利用的典範。水利專家仔細觀看了整個工程的設計後,都對它的高度的科學水平驚歎不止。比如飛沙堰的設計就是很好地運用了迴旋流的理論。這個堰,平時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時則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還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時很大的石塊也可以從堰上滾走。當時沒有水泥,這麼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籠裝卵石作堰,費用較省,效果顯著。

都江堰這一帶風景優美,有不少名勝古蹟,又是一處十分理想的遊覽勝地。都江堰一帶有二王廟、伏龍觀、安瀾索橋等名勝古蹟。

二王廟位於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臨都江堰,原為紀念蜀王的望帝祠,齊建武(公元494~498年)時改祀李冰父子,更名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後,李冰父子相繼被皇帝敕封為王,故而後人稱之為“二王廟”。廟內主殿分別供有李冰父子的塑像,並珍藏有治水名言、詩人碑刻等。

伏龍觀位於離堆公園內。傳說李冰治水時曾在這裡降服惡龍,現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東漢時期(公元25~220xx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內還有東漢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時的遺物——飛龍鼎。

安瀾索橋又名“安瀾橋”、“夫妻橋”。始建於宋代以前。位於都江堰魚嘴之上,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橋樑”,是都江堰最具特徵的景觀。索橋以木排石墩承託,用粗竹纜橫掛江面,上鋪木板為橋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米。明末(公元17世紀)毀於戰火。現在的橋為鋼索混凝土樁。

都江堰不僅是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1982年,都江堰作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20xx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根據聯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一條第二款有關文化遺產定義的規定:“建築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佈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義價值的單體或連線的建築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歷史悠久、規模巨集大、佈局合理、執行科學,與環境和諧結合,在歷史和科學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20xx年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4屆大會上都江堰被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編輯本段名稱由來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稱叫“湔堋”,這是因為都江堰旁的玉壘山,秦漢以前叫“湔山”,而那時都江堰周圍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們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國蜀漢時期,都江堰地區設定都安縣,因縣得名,都江堰稱“都安堰”。同時,又叫“金堤”,這是突出魚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稱。

唐代,都江堰改稱為“楗尾堰”。因為當時用以築堤的材料和辦法,主要是“破竹為籠,圓徑三尺,以石實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籠裝石,稱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軍歲治都江堰,籠石蛇決江遏水,以灌數郡田。”

為什麼稱都江堰,都江是哪條江呢?《蜀水考》說:“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檢江的另一種稱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檢江,它們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內江分流的柏條河和走馬河。《括地誌》說:“都江即成都江”。從宋代開始,把整個都江堰水利系統工程概括起來,叫都江堰,才較為準確地代表了整個水利工程系統,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導遊詞短篇 篇3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洩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展。其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建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調統一。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執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都江堰導遊詞短篇 篇4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是中國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通常認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洩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

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展。其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建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執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最佳旅遊時間都江堰全年氣溫較高,年均溫12~20℃,冬暖夏熱,四季不明顯,四季皆適宜旅遊。歷史文化都江堰的建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

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誌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都江堰水利工程。歷經2260年而不衰,是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成功的水利傑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與之興建時間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侖的灌溉系統,以及中國陝西的鄭國渠和廣西的靈渠,都因滄海變遷和時間的推移,或湮沒、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獨樹一幟,有興建源遠流長,至今還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由都江堰而產生的具有強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學、水文物、水神學等,諸如“二王廟”、“伏龍觀”、“觀景臺”等處的人文景觀;改建魚嘴挖掘出土的東漢李冰石像和“飲水思源”石刻;歌頌李冰父子降龍治水的民間傳說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學色彩的祭祀活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詩、詞、書畫的水文學等,形成獨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有塊石碑,上面刻著“深淘灘,低作堰”字樣。

Dujiangyan is located in the town of dujiangyan irrigation mouth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is China construction in the ancient and use of larg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known as "the ancestor of the world water conservancy culture", is the national famous tourist resort. Usually think, dujiangya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by the state of qin shu satrap bing and his son leads to built around 256 BC, is so far, all over the world s most long, the only thing left, is characterized by no dam divers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also a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Scenic spot dujiangya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kes full use of loc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of high northwest, southeast low, according to the mountain rivers in special terrain, water vein, water potential, return pattern, no dam diversion, gravity irrigation, the embankment, water, water, sand, curtains on interdependence, for system, to ensure the water flood control, irrigation, water transportation and social comprehensive benefits into full play.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dujiangyan, the chengdu plain lies thousands of miles, " from people, do not know famine, when no famine," tianfu ". Culture has a great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sichuan province. Its greatest dam was built two thousand years enduring, and it plays a more and more big. Dujiangyan to create, in order to does not destroy the natural resources, make full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for human services for the premise, change for profit. Hub of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is mainly composed of fish mouth, fly sand dam, BaoPingKou three major projects. All organic coordination and restraining each other, coordinated operation, water diversion irrigation fields, the flood disaster reduction, with the effect of "hexagon, flat flow drought". The best travel time dujiangyan annual temperature is higher,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12 ~ 20 ℃, in hot summer and warm winter, the four seasons is not obvious, the four seasons are suitable for tourism. History and culture of dujiangyan to create, not to destroy the natural resources, make full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for human services for the premise, change for profit, make the person highly synergistic, land, water, the world has so far only a grea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Ushered in a new era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of water conservancy, marked the history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wrote a glorious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water conservancy. The dujiangyan irrigation projec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ancient people in China, is an epoch-making masterpiece of Chinese culture. The dujiangyan irrigation project. Long after 2260 years, the world's very long time, the only thing left, is characterized by no dam divers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t is the most successful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water conservancy works, especially the ancien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use today, "the past", only the wonder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roughly the same time than the irrigation system, the family of ancient Egypt and Cuba and China's shaanxi zhengguo canal and guangxi, the efficacious canal and the passage of time, because of the sea change or annihilation, or failure, only the town of dujiangyan,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long standing and well established, fertile land, white still moistens land of abundance.

By the dujiangyan with a strong local color of dujiangyan water culture including hydrology, water, water theology relics, such as "two Kings temple", "FuLong view" and "viewing" in cultural landscape; Bing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unearthed stone mining and rebuilding fish mouth "shown" stone carving; Sing psalms to bing and his son dragon harnessing of folklore and has certain religious theology color ritual activities; And the resulting offering water, offering god, offering people the poem, ci,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of hydrology and so on, forming the unique dujiangyan water culture. Dujiangyan, a stone tablet, engraved with "deep pan beach, low weir" words.

都江堰導遊詞短篇 篇5

站在樓臺的敞廊上遠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見岷江從山裡滾滾而來,在拐彎處被一條像魚頭的長壩一分為二,堤壩這邊的江水順玉壘山腳流到一座孤立的山頭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著山這邊走向遠方,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長堤的頭部叫魚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飛沙堰,孤立的山頭和玉壘山之間的水道叫寶瓶口。魚咀、飛沙堰、寶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體工程,魚咀用於分水,讓灌溉的水進內江,多餘的水走外江;飛沙堰用於溢洪排沙;寶瓶口用於引流入渠。就是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長存的“不壞金身”。今天我們看起來,它們是那樣的簡單。甚至覺得平凡。其實正印證了—句“偉大出於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蘊涵著極大的科學性,其設計和建造所體現的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可以稱之為最高水平的成就。等一會我們到了現場再作詳細介紹。指物說理,可能比較容易說明白一些。現在我們去看二王廟。二王廟

二王廟座落於玉壘山麓,是紀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廟宇。這座廟宇原是紀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時遷“望帝祠”於郫縣後,為表達對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後來這裡就被更名為“崇德廟”;宋朝,由於李冰父子相繼被救封為王,便改崇德廟為“王廟”;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為“二王廟”。

二王廟的建築有五大特點:一是佔地少,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築密度高,達到60%;三是不強調中軸對稱,這與大多數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特點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規模巨集大,佈局嚴謹,令人賞心悅目,這五大建築特點我們將邊參觀邊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