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晉祠導遊詞怎麼寫(通用5篇)

欄目: 山西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39W

晉祠導遊詞怎麼寫 篇1

關於晉祠的故事,說來話長,據《史紀·晉世家》的紀載,周武王之子成王姬誦封同母弟叔虞於唐,稱唐叔虞。叔虞的兒子燮,因境內有晉水,改國號為晉。後人為了奉祀叔虞,在晉水源頭建立了祠宇,稱唐叔虞祠,也叫做晉祠。晉祠的建立年代,現在還難以考定。最早的記載見於北魏酈道元(公元466或472?——527年)的《水經注》,書中寫道:“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樑於水上。”坐時的風景文物已大有可觀,祠、堂、飛樑都已俱備了。由此可見,晉祠的歷史,即使是從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幾百年了。

晉祠導遊詞怎麼寫(通用5篇)

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於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並序》,並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於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於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併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巨集大的聖母殿。

自從北宋天聖年間修建了聖母殿和魚沼飛樑後,祠區建築佈局更大為改觀。此後,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臺等,這樣,以聖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築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於正位的唐叔虞祠,座落在旁邊,退處於次要的位置了。

祠區內中軸線上的建築,由東向西,依次是:水鏡臺、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鐘鼓二樓、獻殿、魚沼飛樑和聖母殿。這組建築和它北面的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宮,及南面的水母樓、難老泉亭及舍利生生塔等,組成了一個綜合建築群。東西一條主線上的建築,配合上南、北兩組建築,本來是不同時期搞起來的,集中在一起,卻好像都服從於一個精巧的總體設計,並不是雜亂無章地生拼硬湊的,顯得佈局緊湊,既象廟觀的院落,又象皇室的宮苑,反映了我國古代芳功人民創造的匠心。

中軸線最前端為水鏡臺,始建於明朝,是當時演戲的舞臺。前部為單簷捲棚頂,後部為重簷歇山頂。除前面的較為寬敞的舞臺外,其餘三面均有明朗的走廊,建築式祥別緻。慈禧太后曾照原樣在頤和園修建了一座。

晉祠導遊詞怎麼寫 篇2

說明宋代在建築上已進一步掌握了力學原理;斗拱和柱高的比例適當,避免了隋唐建築中用料的浪費,在建築式樣上也更富於藝術性。我國的木結構建築,經歷了一個由隋唐的雄壯堅實到明清的華麗輕巧的發展地程,而宋代建築正是這個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聖母殿是宋代建築的代表作,對於研究我國宋代建築和我國建築發展史都很有價值。殿內無柱,不但增加了高大神龕中聖母的威嚴,而且為設定塑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殿內共四十三尊泥塑彩繪人像,除龕內二小像系後補外,其餘多北宋代原塑。主像聖母,即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親,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兒——邑姜,其塑像設在大殿正中的神龕內。其餘四十二尊侍從像對稱地分列於龕外兩側。其中宦官像五尊,著男服的女官像四尊,侍女像共三十三尊。聖母邑姜,曲膝盤坐在飾鳳頭的木靠椅上,鳳冠蟒袍,霞帔珠瓔,面目端莊,顯示了統治者的尊貴和奢華。四十二個侍從像,手中各有所奉,為帝后服種.種勞役,例如侍奉文印翰墨,灑掃梳妝,奉飲食,侍起居以至奏樂歌舞等等。這些塑像造型生動,姿態自然,尤其是侍女像更是精品。宋代的藝人,滿懷同情,塑造了一群終生被幽禁深宮,失去了自由,埋葬了青春的女性。

這些侍女像的肢體身材比較造度,服飾美觀大方,衣紋明快流暢。她們的年齡或任或少,身段或豐滿或苗條,面龐或圓潤或清秀,神態或幽怨或天真,一個個性格鮮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與真人相仿,更顯得栩栩如生。這組塑像突破了神廟建築中以塑造神佛為主的老套,真實地表現了被禁錮深宮受盡役使的侍從們的生活精神面貌,從而反映了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側面。在技巧上,顯然相當準確地掌握了人體的比例和解剖關係,手法純熟,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它們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中的珍品,在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位位。人們談到晉祠,往往總要談到這些精彩的宋塑。

晉祠導遊詞怎麼寫 篇3

在聖母殿南面,有一座北齊天保(公元550——559年)建立的難老泉亭,八角攢尖頂。晉水的主要源頭難老泉水從亭下石洞中滾滾流出,常年不息,晝夜不捨,故北齊時期取《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的錦句為名,稱難老泉。泉水晶瑩透明,水中濃翠的長生萍和水底五色斑瀾的石子,在陽光的映照下光彩奪目,蔚為奇觀。唐朝著名詩人李白讚美不絕,寫下了“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的佳句。難老泉水出自斷層巖,常年水溫保持在17”C,灌溉著附近數萬畝稻田。北宋詩人范仲淹的持句:“千家灌禾稻,滿目江鄉田。”“皆如晉祠下,生民無旱年。”就是詠頌晉祠的泉水的。

水母樓位於難老泉亭西面,又稱水晶宮,建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全樓分上下兩層。樓下石洞三窟,中間一窟設一尊銅鑄水母像,端坐於甕形座位之上。樓上坐西向東設一神龕供奉水母。神龕兩側有八個侍女塑像,體態優美,衣紋飄逸,造型別致,也是難得的藝術佳品。

晉祠有名的唐碑,矗立在“貞觀寶翰”亭中。此碑的碑文是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親自撰寫的,名為《晉祠之銘並序》。全碑共一千二百零三字,旨在通過歌頌宗周政治和唐叔虞建國的政策,以達到宣揚唐王朝的文治武功、鞏固自己政權的目的。李世民非常喜愛王羲之的墨寶,他在書法藝術上也有頗高的造詣。《晉祠之銘並序》書法飛逸灑脫,骨格雄奇,筆力遒勁。刻工以洗煉的刀法,充分表現出原書法的神韻。“唐碑”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塊行書碑,對於研究我國的書法藝術有重要的價值。

祠區北側有唐叔虞祠。據酈道元《水經注》說:“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又北宋太平興國修晉祠碑記中描繪它“前臨曲沼”,“後擁危峰”,舊祠位置似與現在不在同一個地方。現存建築分前後兩院,頗為寬敞。前院四周有走廊,後院東西各有配殿三間,正北是唐叔虞殿。殿寬五間,進深四間,中間神龕內設唐叔虞塑像。神龕兩側有從別處移來的十二個塑像,多為女性,高度與真人相近。她仍手持笛、琵琶、三絃、鈸等不同樂器,似乎是一個較完整的樂隊。遠些塑像約為明代作品,是研究我國器樂發展和音系史的不可多得的資料。

晉祠導遊詞怎麼寫 篇4

從水鏡臺向西,有一條晉水的乾渠——“智伯渠”,又名海清北河。相侍春秋末期,晉國世卿智伯為了攻取趙襄子的采地,引汾、晉二水灌晉陽而開鑿此渠。後人在舊渠的基礎上加以修浚,成為灌溉田地的水渠。

通過智伯渠上的合仙橋,便是金人臺。金人臺呈正方形,四角各立鐵人一尊,每尊高兩米有餘。其中西南隅的一尊鑄造於北宋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經歷八百多年的雨雪風霜,迄今明亮不鏽,生動地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在北宋時所達到的高度冶煉和鑄造水平。

穿過對越坊及鐘樓、鼓樓就到了獻殿。此殿原為陳設祭品的場所,始建於金大定八年(1168年),面寬三間,深兩間,樑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袱上放一層平梁,既簡單省料,又輕巧堅固。殿的四周除中間前後開門之外,均築堅厚的檻牆,上安直柵欄,使整個大殿形似涼亭,顯得格外利落空敞。獻殿於一九五五年用原料按原式樣翻修,保持了金代建築特點,是我因古建中的瑰寶。

獻殿以西,是連線聖母殿的魚沼飛樑。全沼為一方形水池,是晉水的第二泉源。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頂架斗拱和梁木承託著十字形橋面,就是飛樑。東西橋面長十九點六米,寬五米,高出地面一點三米,西端分別與獻殿和聖母殿相連線;南北橋面長十九點五米,寬三點三米,兩端下斜與地面相平。整個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大鳥,故稱飛樑。飛樑始建年代和舊址都不詳,根據《水經注》紀載,北魏時已有飛樑之設。現存此橋,可能是北宋時與聖母及同時建造的。一九五五年曾按原樣翻修。建築結構有宋代特點,小八角石柱,覆盆式蓮瓣尚有北魏遺風。這種形制奇特,造型優美的十字形橋式,雖在古籍中早有記載,古面中偶有所見,但現存實物僅此一例。它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橋樑建築很有價值。

飛樑南北橋面之東,兩端各臥伏一隻宋雕石獅,造型生動。橋東月臺上有鐵獅一對,神態勇猛,鑄於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是我國較早的鐵鑄獅子。

在中軸線末端,是巨集偉壯麗的聖母殿。聖母殿背靠懸甕山,前臨魚沼,晉水的其他二泉——“難老”和“善利”分列左右。此殿創建於北宋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現在晉祠內最為古老的建築。殿高約十九米,重簷歇山頂,面寬七間,進深六間,平面佈置幾乎成方形。殿身四周圍廊,前廊進深兩間,廊下寬敞。在我國古代建築中,殿周圍廊,此為現存最早的一個例項。殿周柱子略向內傾,四根角柱顯著升高,使殿前簷曲線弧度很大。下翹的殿角與飛樑下折的兩翼相互映襯,一起一伏,一張一弛,更顯示出飛樑的巧妙和大殿的開闊。殿、橋、泉亭和魚沼,相互陪村,渾然一體。聖母殿採用“減柱法”營造,殿內外共減十六根柱子,以廊柱和簷柱承託殿頂屋架,因此,殿前廊和殿內十分的寬敞。“減柱法”的熟練使用。

晉祠導遊詞怎麼寫 篇5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光臨)騰衝熱海蔘觀遊覽。我是此次騰衝熱海的導遊員小趙,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遊覽,下面將由我來為大家講解騰衝熱海。

首先我把熱海景區的基本情況給各位做一個簡單的介紹:熱海景區位於騰衝縣城西南8公里,景區面積9平方公里,海拔1520米,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遊覽大約需要90分鐘。

各位左邊靠山臨河的別墅是集住宿、溫泉休閒娛樂、溫泉美食、同時又融入中醫養生和地方文化特色的熱海溫泉養生文化,叫“玉溫泉酒店”,在20__年加入了世界酒店的最高組織“世界小型奢華酒店”。現在我們乘車到達的是“溫泉博物館”。

右邊的這段石雕是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浙西遠遊主要的省份中比較有代表的地點。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的初夏,徐霞客沿著古代南方絲綢之路興致勃勃的翻越高黎貢山,走近了騰衝這片古老而神祕的土地。這是他平生遊歷最邊遠的地方,這位舉世公認的“千古奇人”遊歷騰衝40天,寫下了三萬多字的遊記,其中對火山和熱海的描述成為《徐霞客澥記》中最精彩的篇意,他對蛤蟆嘴的描述被許多古典文學教材節選作為範文。現在請各位到博物館參觀。

地質博物館為我們展示了火山、地熱的系統知識,現在我們就到天然的地質博物館去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去體驗大自然的饋贈“瓊漿玉液”。

熱海景區早在明清時期就有“一泓熱海”之稱,是古騰越十二景之一,“熱海”也因此而得名。熱海景區以“地熱溫度之高、壓力之大、蒸汽之盛、水熱活動之強烈,水質及軟、酸鹼度適宜、礦化度極高”溫泉水同時到達了飲用礦泉和醫療礦泉的標準,為全國罕見,被列為中國三大地熱區之一。這些地質奇觀蘊藏著豐富的科學內涵,是欣賞自然、探索科學的樂園。

熱海景區是騰衝地熱顯示最集中的地區,聚集了較多的高溫熱泉和氣泉,以地熱奇觀而聞名,素有“地熱博物館”之美稱。地熱顯示特徵為噴氣孔、冒氣地面、熱沸泉、噴泉、熱水泉華和水熱爆炸等。每年熱海所釋放的熱流量就相當於燃燒27萬噸標準煤所釋放出來的熱量。

熱海景區遊覽線路為環行遊線,全程2.5公里。沿途參觀的景點有蛤蟆嘴、獅子頭、泉華群、珍珠泉、眼鏡泉、鼓鳴泉、懷胎井、大滾鍋、文光亭。

前面這條水汽蒸騰、煙霧瀰漫的峽谷,叫澡塘河峽谷。是熱海的奇特區域,這裡到處有熱泉氣泉,水熱活動強烈,不但河兩岸有熱水、熱氣噴薄而出,連河床上也隨處可見,使整條河的河水溫度升高,以前常有人們來此河邊洗澡而得名澡塘河。這裡地熱出露較多,水熱活動十分激烈,而且泉水很奇特,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科考價值,所以又被稱為科考區。

大家看,澡塘河上的這條瀑布叫做澡塘河瀑布,高10米,寬5米,是一個地質斷裂帶和澡塘河形成的十字狀交叉,河水從高巖上跌落,形成飛瀉轟鳴的瀑布,瀑布下多處熱泉、氣泉噴薄不止,整個地段熱水沸騰,河水轟鳴,水氣相接。

瀑布旁邊懸崖上熱水飛濺的高溫泉群叫做蛤蟆嘴,該泉群因形似“張口蛤蟆”而得名,是全國唯一的脈動式沸噴泉,射程1.5米,溫度95.5℃,流量0.4L/S,PH:8.28。由於高溫泉水中混合有氣體,呈現間歇性噴發,故而形成脈動式噴射特點,因連通地表的裂隙與地表呈近60度角,所以噴射水汽流呈斜噴狀,長年累月泉口沉澱了許多矽華呈白色,周圍又生有許多高溫藻類呈綠色,遠觀酷似一隻大蛤蟆,此泉為間歇泉好似一群蛤蟆有規律的吐水,又名“蛤蟆吐水”。

地上的石刻是徐霞客1639年5月7日關於蛤蟆嘴的遊記內容:“見石坡平突,東北開一穴,如仰口而張其上顎,其中下綰如喉,水與氣從中噴出,如有爐橐風箱之類鼓風煽焰於下,水一沸躍,一停伏,作呼吸狀。躍出之勢,風水交迫,噴若發機,聲如吼虎,其高數尺,墜澗下流,猶熱若探湯。或躍時,風從中卷,水輒旁射,攬人於數尺外,飛沫猶爍人面也。餘欲俯窺喉中,為水所射不得近。齦顎之上,則硫磺環染之”。時光飛逝,30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蛤蟆嘴仍然奇姿依舊。而今天我們也將沿著這位古人的足跡參觀熱海各個景點。

在澡塘河左側的獅子頭與蛤蟆嘴翹首相望,主要顯示為溝口東側獅子頭狀鈣華體上的沸噴泉、溫泉坑、冒氣地面和噴氣孔,水溫96攝氏度,流量1.5升/秒。岩石上溫泉長年諒經,水中的礦物質就會給泉口披上一身五彩斑斕的外衣,形成各種各樣的泉華,“獅子頭”就是因為泉華堆積形似長毛披拂的張口獅子而得名,是大量含有鈣、鏡、硫、矽離子的高溫泉水常年在此出露地面,溫度、壓力等條件發生變化使泉水中的礦物質沉澱形成五彩斑斕的泉華,後經地殼抬升,河谷逐漸下降,泉華相對疏鬆的底部被澡塘河水沖刷掏空,便使整個泉華造型雄奇,色彩斑駁,酷似一頭雄獅屹立河岸峭壁之上,熱泉沸水順其面頰汨汨而下,濺珠瀉玉,氣浪相逼,蔚為壯觀。

如果你來得巧,還可以看到水熱爆炸奇觀。水熱爆炸是由於地下裂隙中攜帶礦物質的高溫水汽混合物在向地表徑流釋放的過程中,由於流體環境的變化,礦物質沉積於裂隙表面。隨著沉積物質増多,裂隙連通性被堵塞,使深部水汽不能暢通地湧出地表,就會造成深部流體腔內壓力增加,當積蓄到足夠大時,就會爆炸式衝破上覆岩層而噴湧出地表,這種現象具有很高的科考價值。此區域分別在1974年2月4日、1978年6—7月、20__年7月和20__年3—4月都曾發生此類爆炸。爆炸時山哼地吼響聲巨大,汽水流夾帶著泥沙射向空中,高達10餘米,又被當地人稱為“山哼”。

關於騰衝熱海的介紹就為大家講到這裡,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按照計劃的時間回到這裡。

祝大家玩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