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太原晉祠的導遊詞有哪些(通用5篇)

欄目: 山西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5.38K

太原晉祠的導遊詞有哪些 篇1

中軸線最前端為水鏡臺,始建於明朝,是當時演戲的舞臺。前部為單簷捲棚頂,後部為重簷歇山頂。除前面的較為寬敞的舞臺外,其餘三面均有明朗的走廊,建築式祥別緻。慈禧太后曾照原樣在頤和園修建了一座。

太原晉祠的導遊詞有哪些(通用5篇)

從水鏡臺向西,有一條晉水的乾渠——“智伯渠”,又名海清北河。相侍春秋末期,晉國世卿智伯為了攻取趙襄子的采地,引汾、晉二水灌晉陽而開鑿此渠。後人在舊渠的基礎上加以修浚,成為灌溉田地的水渠。

通過智伯渠上的合仙橋,便是金人臺。金人臺呈正方形,四角各立鐵人一尊,每尊高兩米有餘。其中西南隅的一尊鑄造於北宋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經歷八百多年的雨雪風霜,迄今明亮不鏽,生動地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在北宋時所達到的高度冶煉和鑄造水平。

穿過對越坊及鐘樓、鼓樓就到了獻殿。此殿原為陳設祭品的場所,始建於金大定八年(1168年),面寬三間,深兩間,樑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袱上放一層平梁,既簡單省料,又輕巧堅固。殿的四周除中間前後開門之外,均築堅厚的檻牆,上安直柵欄,使整個大殿形似涼亭,顯得格外利落空敞。獻殿於一九五五年用原料按原式樣翻修,保持了金代建築特點,是我因古建中的瑰寶。

太原晉祠的導遊詞有哪些 篇2

這些侍女像的肢體身材比較造度,服飾美觀大方,衣紋明快流暢。她們的年齡或任或少,身段或豐滿或苗條,面龐或圓潤或清秀,神態或幽怨或天真,一個個性格鮮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與真人相仿,更顯得栩栩如生。這組塑像突破了神廟建築中以塑造神佛為主的老套,真實地表現了被禁錮深宮受盡役使的侍從們的生活精神面貌,從而反映了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側面。在技巧上,顯然相當準確地掌握了人體的比例和解剖關係,手法純熟,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它們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中的珍品,在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位位。人們談到晉祠,往往總要談到這些精彩的宋塑。

在聖母殿南面,有一座北齊天保(公元550——559年)建立的難老泉亭,八角攢尖頂。晉水的主要源頭難老泉水從亭下石洞中滾滾流出,常年不息,晝夜不捨,故北齊時期取《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的錦句為名,稱難老泉。泉水晶瑩透明,水中濃翠的長生萍和水底五色斑瀾的石子,在陽光的映照下光彩奪目,蔚為奇觀。唐朝著名詩人李白讚美不絕,寫下了“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的佳句。難老泉水出自斷層巖,常年水溫保持在17”C,灌溉著附近數萬畝稻田。北宋詩人范仲淹的持句:“千家灌禾稻,滿目江鄉田。”“皆如晉祠下,生民無旱年。”就是詠頌晉祠的泉水的。

水母樓位於難老泉亭西面,又稱水晶宮,建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全樓分上下兩層。樓下石洞三窟,中間一窟設一尊銅鑄水母像,端坐於甕形座位之上。樓上坐西向東設一神龕供奉水母。神龕兩側有八個侍女塑像,體態優美,衣紋飄逸,造型別致,也是難得的藝術佳品。

太原晉祠的導遊詞有哪些 篇3

晉祠有名的唐碑,矗立在“貞觀寶翰”亭中。此碑的碑文是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親自撰寫的,名為《晉祠之銘並序》。全碑共一千二百零三字,旨在通過歌頌宗周政治和唐叔虞建國的政策,以達到宣揚唐王朝的文治武功、鞏固自己政權的目的。李世民非常喜愛王羲之的墨寶,他在書法藝術上也有頗高的造詣。《晉祠之銘並序》書法飛逸灑脫,骨格雄奇,筆力遒勁。刻工以洗煉的刀法,充分表現出原書法的神韻。“唐碑”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塊行書碑,對於研究我國的書法藝術有重要的價值。

祠區北側有唐叔虞祠。據酈道元《水經注》說:“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又北宋太平興國修晉祠碑記中描繪它“前臨曲沼”,“後擁危峰”,舊祠位置似與現在不在同一個地方。現存建築分前後兩院,頗為寬敞。前院四周有走廊,後院東西各有配殿三間,正北是唐叔虞殿。殿寬五間,進深四間,中間神龕內設唐叔虞塑像。神龕兩側有從別處移來的十二個塑像,多為女性,高度與真人相近。她仍手持笛、琵琶、三絃、鈸等不同樂器,似乎是一個較完整的樂隊。遠些塑像約為明代作品,是研究我國器樂發展和音系史的不可多得的資料。

太原晉祠的導遊詞有哪些 篇4

說明宋代在建築上已進一步掌握了力學原理;斗拱和柱高的比例適當,避免了隋唐建築中用料的浪費,在建築式樣上也更富於藝術性。我國的木結構建築,經歷了一個由隋唐的雄壯堅實到明清的華麗輕巧的發展地程,而宋代建築正是這個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聖母殿是宋代建築的代表作,對於研究我國宋代建築和我國建築發展史都很有價值。殿內無柱,不但增加了高大神龕中聖母的威嚴,而且為設定塑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殿內共四十三尊泥塑彩繪人像,除龕內二小像系後補外,其餘多北宋代原塑。主像聖母,即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親,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兒——邑姜,其塑像設在大殿正中的神龕內。其餘四十二尊侍從像對稱地分列於龕外兩側。其中宦官像五尊,著男服的女官像四尊,侍女像共三十三尊。聖母邑姜,曲膝盤坐在飾鳳頭的木靠椅上,鳳冠蟒袍,霞帔珠瓔,面目端莊,顯示了統治者的尊貴和奢華。四十二個侍從像,手中各有所奉,為帝后服種.種勞役,例如侍奉文印翰墨,灑掃梳妝,奉飲食,侍起居以至奏樂歌舞等等。這些塑像造型生動,姿態自然,尤其是侍女像更是精品。宋代的藝人,滿懷同情,塑造了一群終生被幽禁深宮,失去了自由,埋葬了青春的女性。

太原晉祠的導遊詞有哪些 篇5

祠區北側有唐叔虞祠。據酈道元《水經注》說:“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又北宋太平興國修晉祠碑記中描繪它“前臨曲沼”,“後擁危峰”,舊祠位置似與現在不在同一個地方。現存建築分前後兩院,頗為寬敞。前院四周有走廊,後院東西各有配殿三間,正北是唐叔虞殿。殿寬五間,進深四間,中間神龕內設唐叔虞塑像。神龕兩側有從別處移來的十二個塑像,多為女性,高度與真人相近。她仍手持笛、琵琶、三絃、鈸等不同樂器,似乎是一個較完整的樂隊。遠些塑像約為明代作品,是研究我國器樂發展和音系史的不可多得的資料。

舍利生生塔位於祠區南瑞,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塔高三十八公尺,七屋八角,琉璃瓦頂,遠遠望去,高聳的古塔,映村著藍天白雲,甚是壯觀。

晉祠的參天古樹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著名的有周柏隋槐。周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位於聖母殿左側,樹身向南傾斜約與地面成四十度角,枝葉披覆殿宇之上。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贊曰:“地靈草木得餘潤,鬱郁古柏含蒼煙”,九百多年前就如此讚歎它的古老了,至今它依然蒼勁挺拔,與長流不息的維老泉水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隋槐在關帝廟內,老枝縱橫,盤根錯節。這些古樹年代久遠,至今仍然生機勃勃,濃蔭四布。鬱郁蒼蒼的古樹和晉水三泉相配合,使大殿樓閣掩映在濃蔭疏影,靜水急流之間,景色異常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