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導遊詞大同概括(精選12篇)

欄目: 山西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93W

導遊詞大同概括 篇1

本日,我們來到了山西大同。傳聞,大同的刀削麵出格著名,像飛刀一樣快。啊!我真是火燒眉毛的想去試試看看了。來到餐廳,居然尚有演出和體驗的。只見在臺子前,一個師傅純熟地從旁邊的盆子裡抓上了一把乾麵粉,勻稱地撒在木臺子上。接著,他拿起了一個上面有面粉的木板,用一個不鏽鋼的小剃刀,飛快地削著,削下來的麵條子就是所謂的刀削麵了。那刀削麵真的像山西八大怪中說的一樣,刀削麵真的像飛刀一樣快。不只快,並且降落的速率很有節拍感,都是先往上,然後往裡過,逐步的降落,最後一下子飛到了臺子邊沿。我本身的看著,看得呆頭呆腦。那些刀削麵不只速率一樣,江蘇導遊詞,並且是一樣薄呢。

導遊詞大同概括(精選12篇)

“啪”的一聲,我感受有什麼物件掉到了我頭上,一摸,啊!原本是刀削麵。“小伴侶,請不要把頭伸進去。”我內心還抑鬱呢。我突然想起了頭上的刀削麵,一看。原本是我的頭伸到臺子上了!過了一會兒,對面團只剩下一半的時辰,師傅停下了。我內心一愣,不知道他想幹什麼。接著,其他人就開始列隊了。我恍然間大白了,從步隊中間插了進去,然後被擠了出來,又回到了步隊末端。我吐吐舌頭,守候著。比及我的時辰,我先很酷地挽起了我的短袖的袖子,深呼吸了一下,然後拿起了剃刀和木板,籌備向各人露一手。可是,工作比我想象的難多了。

我先前是拿著剃刀不知道怎麼剃,然後撓了撓腦殼,想起了刀削麵是像削生果一樣削的,但我健忘了是往上削照舊往下削。於是我想:刀削麵是從上到下下降的,那應該就是往上削吧!於是我開始往上削。第一次刀削麵下降在了我眼前,我挺自得;第二次刀削麵掉下去了;第三次我可晦氣了,刀削麵不知道飛哪去了。這時,表姐笑了起來,我有點疑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我一樣平常想題目都要摸摸頭,我一摸……啊!我叫了起來,原本又是掉在我頭上了。方才沒擦,刀削麵在我的頭上堆了起來。我用紙巾把刀削麵擦掉,然後試著往下削。這回我樂成了,異常隔心。啊!做刀削麵真好玩!

導遊詞大同概括 篇2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現存主要洞窟45個,計1100多個小龕,大小造像51000餘尊,它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岡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齊鑿的。北魏經歷了“太武滅佛”、“文成復法”。文成帝和平年間(460--465)雲岡石窟開始大規模營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後計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曇曜主持,“於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現第16至20窟就是“曇曜五窟”。現存洞窟大部分鑿於太和十八年(494)遷洛前。據《水經注》記載,當時“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日新眺”。

雲岡石窟雕刻在我國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氣魄雄偉、內容豐富多彩見稱。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達17米,多為神態各異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樣的仿木構建築物,有主題突出的佛傳浮雕,有精雕細刻的裝飾紋樣,還有栩栩如生的樂舞雕刻,生動活潑,琳琅滿目。其雕刻藝術繼承並發展了秦漢雕刻藝術傳統,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藝術的精華,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對後來隋唐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我國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國與亞洲國家友好往來、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雲岡第五、六窟在雲岡石窟群中部,為孝文帝遷洛前約465--494年開鑿的一組雙窟。廟前有清順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間四層木樓閣,硃紅柱欄,琉璃瓦頂,頗為壯觀。第五窟開作橢圓形草廬形式,分前後室。後室北壁本尊為釋迦牟尼坐像,高17米,為雲岡最大的佛像,外部經唐代泥塑重灌。窟內滿雕佛龕造像。窟西側刻有兩佛對坐在菩提樹下,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線窟頂的二層方形塔往,高約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層出簷小塔,馱於象背上。窟四壁滿雕佛、菩薩、羅漢、飛天等造像。窟頂有三十三諸天及各種騎乘,令人目不暇接。環繞塔柱四面和東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內容連貫,構圖精巧。此窟規模巨集偉,雕飾富麗,內容豐富,技法精煉,是雲岡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藝術彙集的大檢閱。

雲岡第七、八窟位於雲岡石窟的中部,為一組雙窟,是雲岡石窟第二期開鑿較早的石窟。七窟前現存的木構建築,是清順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為長方形,窟內佈局上下分層,左右分段。七窟後室北壁上層天幕龕的中央,雕一交腳彌勒菩薩像,坐於獅子座上,左右備一倚坐佛像,邊為二脅侍菩薩。內容仍為三世佛,且出現了造像組合。下龕為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壁與窟頂相接處雕一排伎樂人像,各執樂器演奏。東西兩壁對稱開鑿,壁與頂部相接處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層雕有八個不同的佛龕。南壁鑿有一門一窗,左右兩側各雕四個佛龕。門窗間有六個供養人和伎樂天人像。明窗內雕菩薩和禪定比丘。內拱內雕力上、護法天王和飛天。頂部分格雕平棋,中為團蓮,周雕飛天,把整個窟頂裝飾得花團錦簇。第七、八窟與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內容、造像構成、題材等方面出現了諸多變化,從中折射出北魏社會變革的洪流。

曇曜五窟現編號第16--20窟,是由曇曜和尚主持開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雲岡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據《魏書?釋老志》載:“和平初,……曇曜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鐫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於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這五窟規模巨集大,氣魄雄偉。形制上共同特點是外壁滿雕千佛,大體上都摹擬橢圓形的草廬形式,無後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過去、未來、現在),主佛形體高大,佔窟內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釋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瀟灑。第17窟正中為菩薩裝的交腳彌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第18窟本尊為身披千佛袈裟的釋迦立像,高15.5米,氣勢磅礴;東壁上層的眾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嫻熟。第19窟本尊為釋迦坐像,高16.8米,為雲岡第二大造像。第20窟為露天造像,正中為釋迦坐像,高13.75米,為雲岡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圓,深目高鼻,眼大脣薄。大耳垂肩,兩肩齊挺,造型雄偉,氣勢渾厚。

雲岡五華洞位於雲岡石窟中部的第 9--13窟。這五窟因請代施泥彩繪而得名。第9、10窟為一組前後室結構的雙窟,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太和十三年竣工,遼代曾在此興建崇福寺。兩窟平面近方形。前定南壁鑿成八角列柱,東西壁上部雕出三間訪木構建築的佛龕,餘壁滿雕佛像、飛天。後室窟門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釋迦佛。第10窟主像是彌勒。後室門拱內外兩面有精雕圖案花紋,結構嚴謹,富於變化。第11--13窟是一組,具有前後窟的第12窟為中心窟。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開龕造像,除南面上龕為彌勒外,均為釋迦立像。東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483)造像題記,是研究雲岡開鑿史的重要資料。窟東北有太和二十年(496)銘龕和七佛立像。第12窟前正室和東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間仿木構建築屋形佛龕,前列兩柱,洞開三門,窟頂雕有伎樂天,手持排簫、琵琶、橫笛、束腰鼓等樂器,是研究音樂史的重要資料。第13窟本尊是交腳彌勒菩薩,高約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託扛,既產生了力學作用,又兼具裝飾效果。南壁上層的七佛立像和東壁下層的供養天人,皆為窟中精品。東壁佛龕形制各異。五華洞雕飾綺麗,豐富多彩,是研究北魏歷史、藝術、音樂、舞蹈、書法和建築的珍貴資料,為雲岡石窟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雲岡東部窟群,指雲岡石窟東端1--4,均為塔洞。第1、2窟為同期開的一組,鑿於孝文帝遷洛前,窟內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開龕造像。第一窟主像是彌勒,塔南面下層雕釋迦多寶像,上層雕釋迦像。浮雕五層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築的形象資料。第二窟是釋迦像,塔南面下層雕釋迦多寶像,上層雕三世佛。兩窟南壁窟門兩側都雕有維摩、文殊。第三窟為雲岡石窟中規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約25米,傳為曇曜譯經樓。窟分前後兩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為彌勒,壁面滿雕千佛。後室南面兩側雕刻有面貌圓潤、肌肉豐滿、農紋流暢的一佛三菩薩。坐像高約10米,二菩薩立像高6.2米。從風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時的作品。第四窟風化水蝕嚴重,南壁窟門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間銘記,是雲岡石窟現存最晚的銘記。

雲岡西部窟群包括雲岡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編號的小窟小龕。大多屬於北魏太和十八年(494)以後的作品。其特點是不成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為補刻的小龕多。造像多為瘦骨清相,衣紋下部褶紋重疊,神態文雅秀麗,藻井中飛天飄逸灑脫,具有濃厚的漢化風格,與“龍門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幢倒樂神”浮雕,是研究北魏雜伎的形象資料。

第39窟中心五層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間,六柱,柱頭上斗拱承托出簷,天平座,每層間闊高度皆小於下層,穩重雋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資料。第40窟整體佈局巧妙地運用裝飾藝術,使洞窟格式、構圖既有規律,又有變化,提高了石窟藝術的格調。

導遊詞大同概括 篇3

各人好!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度汗青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度新能源樹模都市、中國優越旅遊都市、國度園林都市、世界雙擁楷模都市、世界性交通關節都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行為休閒都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都市,山西省第二多半會,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接壤處、黃土高原東北邊沿,實為全晉之遮蔽、北方之派別,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都城,遼、金陪都,境內事業浩瀚,聞名的文物事業包羅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等。

大同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國度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準格爾新興能源區與京津唐發家家產區的中點。素有“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

大同這座有著奇異天然地理前提的都市,歷經多年的投資與建樹,都市綠化與園林包圍取得明明結果。____年1月14日,大同市被國度住建部正式定名為“國度園林都市”。

導遊詞大同概括 篇4

春天,哪裡萬物清醒,泉水丁冬,小花在溫順的陽光下照耀著,為人們展示出了本身瑰麗的面孔,她就像怕羞的小女人掩面而笑.她那誘人的魅力,讓你感受到像是沉浮在花海中.小草也微微探出面來,風女人輕輕的撫摸著她那幼小的身軀,在風女人的輔佐下她把身子傾斜過來,彷彿要彙報人們她此刻很是愜意.柳樹也抽出了點點翠綠的嫩芽,從遠處看,好象是綠色的霧瀰漫了整個“天下”.柳樹甩著長長的辮子,迎風起舞.它們有節拍的往返搖晃,好象在接待我們的到來.

炎天,到了晚上,昂首瞻仰天空,天空就像安靜的海面湛藍,安謐.星星像一顆顆寶石閃爍著光線,又像淘氣的小孩眨著眼睛.天空是何等的瑰麗啊!大同的晚上是最瑰麗的時辰,黃昏坐在院子裡,柔和的輕風從你耳邊吹過,你的頭髮時而立,時而倒;時而前,時爾後;有節拍的“跳動”著.這裡固然是炎天,但你絲毫感受不到酷熱.

秋日,正是豐收的好季候.大地產下了它厚實的果實:沉甸甸的稻子,金黃色的麥穗,又大又紅的地瓜,紅彤彤的蘋果等等.各類五顏六色的菊花,月季,桂花等在濃露之下閃灼著,一點兒沒有褪色.

這裡的冬天更是瑰麗,清晨推開門出去時,砭骨的北風呼呼的吹著,不時的向我襲來.而且,無意會有淘氣的小雪花紛紛揚揚的落下來,就像舞蹈一樣.六角形的雪花各式百般:有的像銀針,有的像落葉,尚有的像碎紙片……煞是悅目.這瑰麗的雪景使人們陶醉在清爽的氛圍裡.處處銀裝素裹,美不勝收.冬女人真是心靈手巧啊!支付一年辛勞懇動的人們,更是感覺到豐收的高興.

這就是我的老家——大同,瑰麗有可愛,我愛我的老家!

導遊詞大同概括 篇5

各位遊客: 

你們好!  

歡迎來到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號稱“煤都”的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約16公里處,它是中國最大規模的石窟群,20__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雲岡石窟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瑰寶,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它開鑿於北魏年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整個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存主要洞窟53個,大小造像51000多個。

它們中有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各種人物形象,如佛、菩薩、等;有風格古樸,形制多樣的仿木構建築物;有主題突出,刀法嫻熟的佛傳浮雕;有構圖繁富,優美精緻的裝飾紋樣,真是豐富多彩,琳琅滿目呀! 

同學們,由於雲岡石窟的洞窟比較多,一共有53個,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石窟,你們知道它是哪一窟嗎?讓我告訴你吧,它就是第五窟中最大的佛像三世佛,它中間的坐像高達17米,大佛的雙腿長達15.5米,膝上可容納120人,一隻腳上可站立12人。怎麼樣,夠大的吧!

導遊詞大同概括 篇6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們將要參觀的是大同雲岡石窟。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雲岡石窟。

大同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方石雕藝術寶庫,是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與甘肅敦煌石窟的莫高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齊名的中國"三大石窟"之一,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據史書記載,雲岡石窟開鑿於公元460年前的

北魏王朝,共有洞窟45個,現存佛教造像51000餘尊,佛龕1200多個。依據武周山勢自然起伏,雲岡石窟又分為東、中、西三部分,今天我們著重參觀第5、6窟和被譽為雲岡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第20窟。下面我們從第5、6、窟開始參觀。

雲岡石窟的第5、6窟是毗連一體的一組雙窟。是雲岡石窟最精彩、最為壯觀、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第5 窟的洞窟開頭為橢圓形的草廬式,分前後兩室。進入後室,首先感覺這一洞窟十分高大,中央這尊兩腿雙盤的大像高達17米,為雲岡石窟的第一大佛。大佛著褒衣博帶,通肩袈裟,頭頂為藍色螺鬢,佛像面部輪廓清晰,白毫點朱,細眉長目,鼻準方直,雙肩垂耳,給人以一種端莊、肅穆、慈祥之感。由於後世為了積功德造福,對這尊佛像敷了厚厚的泥裝,再塑了金身,可惜的是,我們看不到原始的北魏石雕的形態了。第5 窟的佛像佈局為三世佛,中央的坐佛為釋迦牟尼佛,佛像的右邊這尊立佛是未來佛,由於這尊佛身上泥裝的脫落,我們得以目睹原始的北魏石雕藝術的風采。第5 窟值得讓大家欣賞的還有,在窟室南壁 門拱上方兩層高約1米的8尊石雕佛教造像和拱門東側雕有菩提樹和樹幹下二佛對坐的石雕佛像,雕刻十分精美。 下面我們參觀第6窟。

第6窟被為雲岡石窟的"第一偉窟"。窟平面呈正方形,後室呈回字形,窟正中鑿一方形塔柱,塔柱稿約15米,它分為上下兩層。整個洞窟雕飾富麗堂皇,洞窟的四壁雕滿了佛像、菩薩、羅漢、飛天、供養人和瑞鳥、神獸、花卉等,這是一座熱鬧擁擠、琳琅滿目、美妙神奇的佛國世界。由於雕刻技藝極為精湛,雕刻內容十分豐富。第6窟被譽為雲岡石窟的"第一偉窟"。你看那四塔柱上層的接引佛。整個四壁加上塔柱一共15尊,和下層大龕的5尊佛像,都採用近似圓雕的高浮雕刻法來增加佛像的立體感。在中心塔柱上層4個角和4 個9層塔柱和上層中心的四方立佛,更是採取了具有鏤空雕刻法。在中心塔柱的塔腰和四壁上,獨具匠心的仙人們利用有限的壁畫,用淺浮和高浮雕相結合的手法,以塊浮雕的形式連線排列,形象而生動的雕刻了33幅釋迦佛陀本生的故事圖,吧釋迦牟尼佛的生平事例展現在世人面前。

接下來我們來到第20窟,第20窟就是被譽為雲岡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經歷了1000多年的洞窟坍塌之後,這尊高達13.7米的大佛就端坐在光明之中了。大佛雕刻於1542年前,她的圓潤的髮髻,寬闊的額頭,細纖的長眉,方直的鼻樑,垂直的雙耳,雕刻的極其自然,那充滿了無窮智慧的雙眼是那樣的安詳和寧靜。這尊佛像在端莊之中含著俊秀,在慈祥之中藏著莊嚴,在智慧之中有露著敦厚。堪稱妙相之佛,傳神之佛。作為雲岡石窟5萬餘尊佛像的代表,她不辭勞苦,年復一年的用佛祖那博大的仁愛撫慰著芸芸眾生。

好了,主要洞窟的已經向大家介紹完了,下面請大家自行遊覽,靜靜的體會佛國世界的靜謐和偉大吧。

導遊詞大同概括 篇7

懸空寺不僅外形美觀,轉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樣具有藝術價值。木梯上用鐵釘組成數十種蓮花狀的圖案,如繁星燦爛,似鐵水迸濺,令人賞心悅目,堪稱古寺一絕。既起到保護木板和裝飾的作用,又賦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進寺,踏步而上,可謂“步步登蓮,吉祥如意”。集實用、裝飾、宗教價值於一身,可見古代建築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銅鑄、鐵鑄、木雕、石刻、脫紗等塑像80餘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寶殿內的3尊脫紗佛像。其做法先用膠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產的麻(也叫夏布)一層層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貼金。塑完後把裡邊的泥胎從底部掏出,整個塑像形成空殼,高度達50釐米的塑像,淨重不超過3公斤,為懸空寺塑像中的一絕。

古往今來,懸空寺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詩人李白雲遊至此,揮毫書寫了“壯觀”兩個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遊歷懸空寺後,在他的遊記當中留下了“天下巨觀”的讚譽;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曾無限感慨地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國的懸空寺把美學、力學、宗教巧妙地融為一體,達到了盡善盡美,我真正懂得了畢加索所說‘世界上真正的藝術在東方’這句話的含義,懸空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而且是全人類的驕傲。”

導遊詞大同概括 篇8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光臨北嶽恆山旅遊、觀光!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齊名天下。既是我國重要的文物古蹟薈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發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恆山,亦名“太恆山”,又名“元嶽、紫嶽、大茂山”,漢時因避漢文帝劉恆諱,一度改稱為“常山”。據《尚書》載:舜帝北巡時,曾遙祭北嶽,遂封北嶽為萬山之宗主;之後,大禹治水時有“河之北屬恆山”的記載;先後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嶽為王、為帝,明太祖又尊北嶽為神,可見歷史之悠久。

恆山山脈祖於內蒙陰山,西銜雁門、東跨河北、南屏三晉、北臨燕雲,奔騰起伏,綿延五百里,號稱108峰。主峰天峰嶺坐落於渾源城南,海拔20__米,疊嶂拔峙、氣勢雄偉,自古以來被譽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峰兩山對峙,渾水從中奔騰而瀉,幽峽深谷,藍天一線,形成一道絕塞天險。唐代著名詩人賈島曾有“天地有五嶽,恆嶽居其北,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的詩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對恆山的雄渾險峻,驚歎不已,在其遊記中寫道:“伊闕雙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擬也!”正因為恆山具有扼關帶水,地險山雄的特殊地理環境,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其特殊的軍事戰略地位受到歷代軍事專家所倚重,後人集歷史經驗總結的“代國靠恆山而存天下,燕趙憑恆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恆山而爭天下,晉慕容據恆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恆山而分天下”,充分證實了恆山的軍事價值。

恆山漢代建廟,到清初僅恆山主峰周邊就建有各種寺廟六十餘處,有三寺四祠七亭閣,七宮八洞十五廟之說,形成蔚為壯觀龐大的古建築群,和濃郁的道教文化氛圍,顯示出北嶽恆山無窮的魅力。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國道教在恆山留下了他們風雨蒼桑的足跡。遠在春秋太上老君相傳在北嶽恆山千佛嶺結爐煉丹,燃燈道人演兵鬥法;西漢初昌蓉往來於恆山;西漢景帝、宣帝年間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恆山修煉神仙之術,留下了千年不解的三茅窟;北魏被太武帝尊為天師的寇謙之在北嶽宣揚道教新法,其高足李皎從嵩嶽投奔恆山修煉香火盛極一時;唐朝時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在恆山修煉,名道人管革結爐悟道,致使恆山道教道場香火名揚天下。恆山道教主流屬全真教龍門派,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丹道、符篆,性、命雙修一應俱全。

恆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而恆山的風光美景更是錦繡中華壯麗山河的傑出代表。出渾源城南不遠,雄偉的恆山拔地而起,東為天峰嶺,西為翠屏峰,渾水從深峽窄谷中奔騰而瀉,注入桑乾河,這段深谷長峽就是“金龍峽”。相傳公元前217年(即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祭祀恆山,穿行此處時,面對飛舞的巨龍,奪口而瀉的飛瀑,一幅活靈活現的“巨龍吐瀑”圖,使這位中國的始皇驚歎不已:“乃為神龍也”,後人在山崖上鐫刻了“金龍口”三個字。

走出金龍口便是恆山山門。恆山山門高10米,寬16米,明清風格,為四柱七樓,三開門格式,混凝土澆注,純白大理石圍基,斗拱鋪作,黃琉璃瓦覆頂,正面正中匾額“北嶽恆山”為原新華社長、當代大手筆穆青題寫,後面匾額“絕塞勝境”系當代書法名家夏桐鬱所書,整個山門莊嚴雄渾。

穿過山門沿山路盤行十里便到了停旨嶺村。因過去皇帝祭祀北嶽,此處為停接御旨的地方,故而得名。並建真武大廟,立“停旨”石碑一通。近幾年,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在停旨嶺新架客運索道一條,新修全國最大的山嶽型停車場14000平方米,旅遊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為中外遊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導遊詞大同概括 篇9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您在這個吉祥美好的日子,光臨中華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

莽莽蒼蒼蜿蜒起伏的北嶽恆山,有許多奇特的景觀,古有“恆山十八景”之說,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建於北魏後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的懸空寺。

懸空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現為明清建築風格,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建築具有險、奇、巧的特點,共有樓閣40餘間,從低到高三層迭起,最高處三教殿距峽谷深處的高度曾為90餘米,由於1500餘年峽谷河床沙石沉積,現高度僅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臨險境的感覺。這座純木構建築,矚目遠望,彷彿是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飛之勢,鬼斧神工,令人歎為觀止。民間道:“懸空寺,半天高,三尺馬尾空中吊”,大詩人李白則用“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來形容之。

據史料記載,初建時,寺院高出地面近百米,而支撐寺院的僅僅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柱子。懸空寺為什麼建在這懸崖峭壁之上而不與地相接?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隨著政治勢力的分裂,道教也分為南北天師道場。北魏時期,太武帝拓跋燾崇通道教,曾一度滅佛興道,並且迎請嵩山道士寇謙之來京都平城設立道壇。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巨集下詔將天師道場移到恆山,就在當年,按照寇謙之道長“上延霄客,下絕囂浮”的遺訓修建了“崇虛寺”,後來人們根據崇虛寺建築懸空的特點,改稱如今的“懸空寺”。

懸空寺以西為正,大門朝南,整個建築由南向北擴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勢相對越高越狹窄。寺院由三部分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層式的樓閣,內設懸梯連線。第一部分是一個標準的寺院佈局,由於建於懸崖峭壁之間,所以將一個平面的寺院佈局立體化了。第一層是禪堂;第二層是大雄寶殿的兩個配殿,為比肩式樓閣。真正體現“懸”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導遊詞大同概括 篇10

朋友們,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景點是大同的九龍壁。遊覽時間2小時左右,遊覽過程中請不要拍照,更不要觸控壁身。現在呢,請大家再次核對一下旅遊車牌照和小張的手機號,有什麼事情請及時與我聯絡。

九龍壁建於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個兒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與北京故宮九龍壁、北海九龍壁合稱為“中國三大九龍壁”。可惜王府於崇禎末年毀於兵火。九龍壁因隔和陽街而立才得以儲存。20xx年6月25日,大同九龍壁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九龍壁座南朝北,東西長45.5米,壁高8米,厚2.02米,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一座龍壁,堪稱中國九龍壁之首。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斗拱支撐。壁面由426塊特製五彩琉璃拼砌而成,9條飛龍氣勢磅礴,飛騰之勢躍然壁上。兩側是日月圖案。龍的間隙由山石、花草圖案填充,相映成趣。壁底是須彌座,高2.09米,上雕41組二龍戲珠圖案。腰部由75塊琉璃磚組成浮雕,有牛、馬、羊、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九龍壁最美的時候是朝陽升起之時,那時的九龍壁沐浴在耀眼的光輝裡,巨龍彷彿在流雲中穿行,猶如真龍再現,引人入勝。

不同於北京北海與故宮九龍壁,大同九龍壁的龍爪是四爪龍,這就區別了代王與皇帝的地位差別,不過這也足見代王在當朝的地位。

領略了九龍壁的磅礴氣勢,大家一定很好奇九龍壁的來歷吧,呵呵,不急不急,接下來就由我來為大家說道說道~是這樣的: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個兒子朱桂從小不讀詩文,秉性頑劣,脾氣古怪,要星星不敢給月亮,吃豬尾巴拿牛頭也換不來。朱元璋在分封藩王時就封他為豫王,後改封代王,鎮守大同。代王到了大同,橫行街裡,經常無故殺人,大同百姓背地叫他“愣怔代王”。而代王的正妃徐氏呢,是個又醜又妒的潑婦,一次竟把代王的兩個漂亮待女滿臉塗上鍋底黑,以洩妒火。就這樣,兩口子把大同城攪得雞犬不寧,民不聊生。

朱元璋立燕王繼承王位後,代王就大鬧金殿嚷著也要當皇帝。朱元璋沒法子,只好在大同城內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讓代王過過皇帝癮。至今大同古城內還有“皇城街”、“正殿街”、“東華門”等街道名稱,都是舊皇宮的遺址。

一天,這位愣王爺忽然想去燕地看四哥朱棣。燕王對他又煩又怕,但又無可奈何,只好捺著性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款待著。一天代王酒足飯飽在王府外閒逛,看見王府門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龍壁,就吵嚷著要在大同的皇宮前也造一座,並撒潑把圖樣帶回了大同。王妃知道後,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龍壁長二尺、高二尺、厚二寸,代王無奈,只好應允,所以大同的九龍壁規模最大,故宮裡的那座也比不了它。

半年以後,九龍壁建成。代王朱桂、老將軍徐達及其女兒王妃徐氏登上城樓憑欄觀賞,陽光下壁頂的琉璃瓦光彩耀眼,壁面上的九條琉璃彩龍栩栩如生。代王高興得大聲叫好。一會兒,濃雲密佈,下起雨來。代王便命人掌燈,宮燈齊亮時,透過雨簾,彩壁上九龍浴水,撲朔迷離,別有一番情趣,於是有了雨中戲龍一說。

代王又叫了一聲好,忽然空中接連三聲驚雷。朱桂一驚,恍惚看見從天上飛來一黑一黃兩條龍,在壁前吐水如泉。原來,龍壁上的龍以假亂真,引來天上的巨龍送來了甘霖。雨後彩虹當空,晚霞通紅,沐浴過的九龍壁更加璀璨奪目,代王忙命人前去打探龍壁有無傷痕。回來的人稟報,龍壁後面的金泊倉三步之內被雷炸出了一甜一苦兩眼井,就是現在的金泊倉兩步兩眼井,也是九龍壁一景。龍壁前還被雷轟了一個坑,裡面積滿了碧水,代王就讓人在壁前砌了一個水池。水池引入兩井的水,甜水食用,苦水治病。九條龍倒映在水中,風吹水動,像游龍戲水,成為九龍壁的又一景。

好啦,講解就到這裡了,下面呢就由大家自己欣賞啦!2小時後在這裡集合,祝您旅途愉快!

導遊詞大同概括 篇11

懸空寺原名"玄空閣",是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形貌樓閣而得名,後稱懸空寺,是因“懸”與 “玄”的諧音,以及寺院象懸掛在半崖之上,習慣地稱作懸空寺。

總之,懸空寺的選址之險,建築之奇,結構之巧,豐富的內涵,堪稱世界一絕。它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國寶,也是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正如,聯邦德國的一位建築專家說:懸空寺把力學、美學和宗教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我真正懂得了畢加索所說"世界上真正的藝術在東方",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了。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寫道:"中國的懸空寺把力學、美學和宗教融合為一體,做到盡善盡美,這樣奇特的藝術,在世界上是罕見 的,通過這次參觀遊覽,才真正看到這個古老民族的燦爛文化藝術和文明歷史。懸空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義大利威尼斯考古專家尼諾先生認為:懸空寺及它象徵的一切,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傑出體現,僅僅是為了這座奇特的寺廟,就值得到中國來一趟。

導遊詞大同概括 篇12

兩座樓之間飛架懸空棧道連線,半插飛樑為基,巧借岩石暗託。插入岩石裡的橫樑使用當地產鐵杉,事先用桐油浸過,起到防蟲防腐作用。之前先將木楔置於洞內,後將橫樑插入,因石洞口小肚大,外邊用力越大里邊咬合就越緊,這樣固定的橫樑就把壓力傳到了岩石上。在橫樑的下面用木柱支撐,這些木柱長短不一,有的著力,有的則虛設,甚至可以晃動,根本不受力,懸空寺像這樣形似虛設、可以晃動的支柱有十多根。當然,這些虛柱不僅僅是作為裝飾用的,一般情況下並不吃力,一旦承重壓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頂千斤的作用,從而使懸空寺形成一座似虛而實、似危而安、危中見俏的奇特建築

懸空寺的選址充分顯示出它的合理性,沒有花費巨大的勞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勢造殿,顯示出各殿閣的主次錯落和強烈的節奏感。寺廟建築半藏絕壁之中,上有巨崖掩護,兩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擋,下雨時雨水順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廟前簷流入峽谷,避開了雨水對殿宇的侵蝕;山風吹來兩旁突出的石壁減緩了風勢,減少了對寺廟的威脅。另外,對面高聳的恆山主峰天峰嶺遮擋太陽,相對縮短了寺廟的光照時間,就是日照時間最長的夏至時節,每天也只有三四個小時。這些因素是懸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風采的重要原因。

懸空寺不僅以建築奇巧著稱於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體現“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閣,位於懸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層。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間為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左邊為儒家創始人孔子,右邊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於一殿,在全國各地寺廟建築中極為罕見。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