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通用17篇)

欄目: 上海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4.53K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通用17篇)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1

上海站是全國鐵路樞紐之一、全國鐵路客運特等站。上海站位於上海市閘北區秣陵路。上海站始建於1920xx年,1920xx年落成。現上海站建於1987年,由原上海東站改建而成。上海站隸屬於上海鐵路局管轄,毗鄰上海長途客運總站,與上海南站、上海虹橋站並稱為上海鐵路三大交通樞紐。上海是中國鐵路的其中一個重要樞紐,上海站在京滬線上距離北京站1463公里、距離南京西站309公里。上海站在滬杭線上距離杭州站201公里,距離上海北站2公里,距離薀藻浜站16公里。從上海站始發的列車開往全國各地,其中包括到北京和天津的直達特別快車及動車,以及到香港的直通快車。20xx年12月21日起,上海站開行至北京的直達臥鋪動車。上海站是上海客流量最大的火車站,也是上海軌道交通的站名。上海市民通常稱之為“新客站”,以區別老的上海火車站(即老北站)。上海站共擁有8個普通候車大廳,1個軟席候車大廳,同時有專門開往香港九龍的出入境通道和邊防檢查和海關。上海火車站售票大廳共有80多個視窗,其中有20個位於黃浦區北京東路聯合售票大廳。上海站有南北兩個廣場,南廣場東南出口有一條通道直通軌道交通1、3和4號線,旅客下火車後可直接通過此通道同時完成火車出站檢票和軌道交通進站。途徑上海站的公交線路近百條,且有通宵運營的夜宵車通往上海各區。

上海站雖數經改建、擴建,終因受地理環境限制,站場和裝置無法得到很大改善,難以應付快速增長的客流。因此1981年3月,鐵道部與 上海市人民政府向 國務院提交籌建新站的報告,提出在上海東站的原址的基礎上,建設一座2萬平方米的主樓、3.7萬平方米的廣場,日到發能力達72次的新上海站。根據這一方案,新建成的上海站,將配有7座站臺,到發線12股,同時具有商業、市政等多配套的綜合車站。同年6月19日, 國務院批覆該計劃,同意新站址和建設規模,並且其主要建設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

1983年9月8日,上海市府、鐵道部因方案產生變化因此向國家計委提交了名為《關於重新報送上海鐵路新客站設計任務書的報告》的新方案,相對原計劃,新計劃有了新的修改和擴充。主要方面有:上海站站廳的容納人數擴大到1萬人,站廳面積擴建到3.3萬平方米;疏通上海站周邊道路,建造大統路非機動車立交,建造恆豐北路立交橋;明確自批准後6個月內動工,1987年前完成一期工程,1988年前完成二期工程;確定工程總投資為26,736萬元人民幣。

1984年4月11日,國家計委署名的《關於重新審批上海鐵路新客站設計任務書和初步設計的覆函》。1984年9月20日,新客站工程開工。

1981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獲國務院的批文後,即成立上海鐵路新客站工程指揮部。1983年10月,市政府調整指揮部成員,由 上海鐵路局、 閘北區 人民政府和建工局總計4人擔任指揮部的指揮和副指揮,並常駐工地。1984年9月,上海市府確定工程指揮部是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全面負責車站施工。

1986年,上海市府成立上海鐵路新客站工程領導小組,由時任 市長的 擔任組長,至新客站建成領導小組多次召集會議並進入工地監督工程進展。而為工程施工的前期動遷工作也在1984年5月展開,這次動遷採取原拆原還的辦法,先將工程施工區域內的民戶和單位共7600多戶遷往他處。工程將會配套興建提供拆遷居民回遷的公寓住房。至1986年6月,動遷工作基本完成。

在不影響上海站日常運營的情況下,1982年4月1日,上海東站停止辦理貨運業務,但其他例如列車通過、車底存放、調車、單機通過等業務仍照常辦理。1984年9月29日,工程打樁正式開工。至1986年4月24日,工程完成第一階段施工,主要為南半區的施工。通過這19個月的興建,新客站的南部的大廳和高架站房的土建基本完成。進出上海站的列車改由南半區的高架候車廳下通過,為北區施工提供空間。1986年4月25日至1987年6月25日,工程進入第二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開始北半區的工程,包括拆除原東站列車線及附屬設施,同時興建北半區的停車線和機走線,並完成北半區的站廳和高架候車廳。1987年6月26日開始,工程進入最後的第三階段。這一階段目的是完成南北候車室的合龍並進入內部裝修的階段。

而外圍的配套設施方面,第二階段工程結束的那天,大統路立交建成通車。1986年10月1日,恆豐路立交也宣 告竣工。此外,新客站南北廣場、通道、站內基礎設施的安裝除錯都在1987年 聖誕節前完工。1987年10月,新客站站內裝修提前完成。恆豐路、 天目西路的拓寬、恆豐路橋改建以及軌道交通一號線的預留站臺和折返線、郵電大樓均在同一時期完工使用。1987年12月27日,新客站第三階段工程完工。至此工程共耗資4.05億元人民幣。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2

1937年8月28日下午4時,上海火車站裡到處人山人海,突然有一聲槍響,這是怎麼回事?原來是日本侵略者的三架轟炸機要把這個火車站轟炸掉。那時車站中的1800個人驚惶失措,四處逃竄,其中有一位母親帶著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回家鄉,可一顆炸彈從天上掉了下來把候車室炸燬了,頓然間硝煙滾滾,血肉橫飛。過了一會兒,又有一顆炸彈扔向他們,母親沒有辦法,只好趴在廢他的孩子緊緊摟在懷裡。接著又聽見“轟”一聲巨響——小男孩的母親被炸死了。他的衣服被炸爛了,身上也沾滿了鮮血。僅僅只有三歲的小男孩孤獨地望著媽媽和阿姨們被炸爛的屍體,號啕大哭起來……

這是戰爭給人類帶來的一個小小片段。當然,可憐的孩子被一個好心的路人收留了,長大後的孩子向全世界人民呼籲:“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為了老人不再失去兒子,全世界的人民應該一致行動起來,在新的二十一世紀裡為戰爭敲響喪鐘,讓世界成為真正的人類家園。”

當春天腳步向我們走近時,我們會伸開雙臂靜靜地等待。當戰爭的槍炮再次響起時,我們卻要用心祈禱,在春風裡世界上的人們都能沐浴和平和愛的陽光。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3

原上海站建於1920xx年,過去叫北火車站(北站),位於天目中路寶山路口。

上海北站是連線我國陸上南北交通線的樞紐之一。從上海北站沿滬寧線北上,可以連線津浦、隴海等線,到達合肥、天津、北京、西安,烏魯木齊、豫陽、長春、哈爾濱等地;經滬杭線南下,可連線浙贛等線,到達南昌、福州、廈門、廣州、昆明、貴陽、成都、重慶等地,每天抵達火車近五十班次,擔負著全國旅客傳送量的百分之十四點三。

上海站最初的建築面積只有二千平方米,"一oo二八"和"八o一三"事變,受到戰爭破壞,雖幾經修建,運營能力有限。為改善運輸條件,上海市政當局決定於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日正式動工興建一座與上海這座大城市相稱的新客站。

鐵路新客站是上海80年代的一項大型綜合建設工程,1987年12月28日正式啟用。新客站設計通行能力72對,車站廣場全日與高峰小時的人流吞吐設計量分別為57.5萬人次和5萬人次;車輛吞吐量分別為3.3萬輛次和0.3萬輛次。根據人流、車輛吞吐量和用地條件,確定新客站設定南北兩個廣場。廣場規劃面積為9.7萬平方米,其中南廣場約6.7萬平方米;北廣場為3萬平方米,行人、車輛交通及停車面積分別為1萬平方米、0.72萬平方米和1.28萬平方米。旅客可就近乘車,減少繞道,改善了乘車條件。同時與地鐵一號線和正在建設的軌道交通"明珠線"相交,形成高效的客流集散地。

南廣場由一箇中心廣場和左右兩個輔助廣場組成,基本呈對稱佈置。通過東西出口廳前的步行帶向前延伸環抱呈蟹鉗形中心停車場,中間佈置綠化島與站房主樓大門相對,成為整個廣場的中心。公交線路的終點站分散佈置在東西出口廳的前方。北廣場利用南北向的孔家木橋路和東西向的交通路作為車站進出的主要道路。廣場出口廳的北側和進口廳東西兩翼,分別佈置了機動車停車場,靠近進口廳設定多條交通終點站,廣場東西兩端都設有非機動車停車處。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4

上海美術館是一所公益性社會文化事業機構。她座落於繁華的南京西路,背靠人民廣場與上海博物館、上海大劇院、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人民公園毗鄰,是一座功能健全、設施先進、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近現代美術博物館。

前身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於1956年8月10日開館的上海美術展覽館,1983年重新翻建,1986年10月9日改用現名上海美術館。收藏有虛谷、任伯年、吳昌碩、張大千、林風眠、劉海粟、關良、王個簃、朱屺瞻、謝稚柳、張樂平、沈柔堅、賀友直等近現代著名畫家的作品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油畫、版畫、連環畫、年畫等作品。建館以來,舉辦過“法國十九世紀農村風景畫展”、“法國二百五十年繪畫展”、“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展”、“齊白石畫展”、“黃賓虹畫展”、“潘天壽畫展”,及多屆全國美展上海展區作品展等重要美展。出版有《虛谷任伯年吳昌碩畫集》及內部不定期刊物《世紀美術》、《上海美術館》。歷任正副館長有:陳秋草、魯沙白、張雲騁、沈善良、朱仁冬、方增先、夏順奎、丁羲元、陳克里、李向陽、陳龍、張堅、王新華。館址設在南京西路456號。20_年在南京西路325號原上海圖書館舊址改建闢為上海美術館新址。

上海美術館擁有展廳12個,展覽面積6000餘平方米,配備了現代化的設施,為舉辦各類藝術展覽提供了良好條件;而裝置先進的演講廳、會議室、圖書館、美術資料資料庫及美術工作坊等,則為學術研討和普及教育等活動提供了保證。此外,藝術書店、紀念品商店、畫廊、咖啡屋等也為觀眾營造了充滿藝術氣息的休閒氛圍。

上海美術館現有藏品8000餘件,依託收藏,積極開展了以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為重點的理論研究和美術館學的研究,併為收藏保管、陳列展覽、教育推廣、中外交流等業務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條件。特別二年一屆的"上海雙年展"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展覽、學術活動之一,已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品牌專案。

自建館以來,上海美術館的藏品從不足20_件增加至超過7000餘件。在經常性展出其東南亞藝術藏品的同時,還策劃了多種以國家為關注點的展覽,分別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舉辦“從古至今”、“靈魂的聯絡:土地與人民”以及“信仰與存在”等展覽。也曾於20__年9月至20_年6月在馬尼拉的阿亞拉博物館展出了菲律賓藝術藏品。該館推出了許多在上海國內外影響深遠的展覽,包括“東南亞美術主題”、“上海的百年美術”、“我們時代的藝術”、“總統特選新秀作品展”、“英雄十年:1955年至1965年的上海藝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東南亞當代藝術作品展(上海雙年專題展覽)”,最新的展覽是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上海美術館藏品展”。它希望在本國和地區性文化背景下推動人們對藝術的瞭解和欣賞,並籍此促進上海文化環境的活躍和發展。實現上述目的不僅依靠美術館的展覽專案,另有其多語教育專案和公共專案,這些專案涉及具體介紹各種藝術趨勢並進行藝術實踐、開展公開演講等,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當地社會以及到上海旅遊的地區性和國際遊客的需要。

上海美術館以收藏來說,第一代畫家的作品最豐富,第二代次之,第三代最少。展出將特別突出第一代畫家在50年代所完成的一批作品。在這些畫家中,張荔英一生留下了94件作品,而且還有詳細的文字記載和資料,如日記、文稿和各類剪報等。陳宗瑞是由家人捐獻了56件作品,他的資料也相當完備。範昌乾也有46件作品。這些數目不等的展覽品,有些是畫家自己的捐獻,有些是畫家的家人捐出來,有些則是收藏家的收藏。像鬆年法師就捐獻了112件書畫作品給美術館、陳金川68件、鄭農22件,美術館主席盧明德醫生也捐獻了13件陳文希的畫作。

上海美術館今日才能擁有國際上最大的一批20世紀東南亞美術公開收藏。其永久館藏有超過6500件美術作品,其中包括拿督陸運濤遺贈的一批上海知名畫傢俱像畫作、由張氏遺產管理人和李氏基金所捐贈的張荔英藏品,以及最近的劉抗遺贈之作。正因為有如此豐富的永久館藏,上海美術館才得以大大加強對本區域視覺藝術界和亞洲美術博物館學的貢獻。除了<自我成像>和<東南亞美術風景>這兩項展示本身永久館藏的展覽以外,上海美術館也曾策劃推出一些以個別國家為焦點的展覽,<從古至今>、<靈魂的聯絡:土地與人民>以及<信仰與存在>,所關注的即分別為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本館不久前還與菲律賓的阿亞拉博物館合作,在後者新博物館大樓於20_年6月開幕之時,在題為<交渡>的展覽中展示來自本館菲律賓美術館藏的超過200件作品。本館的巡迴展覽計劃使本區域的美術得以在國際上廣獲觀賞。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5

大家都知道看中國一百年曆史到哪裡麼?對的,就是上海,那麼看二十年的歷史呢?就來外灘了。外灘是上海的視窗,它集中反映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風貌,又具有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許多海外僑胞和華人都愛把上海外灘稱譽為亞洲第一灣。是的,她美極了,請看,她從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長約1800多米,彎彎的走勢,形如新月,秀美如畫。

據資料記載,外灘原來叫揚子路、黃埔灘路。1945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一路沿用到今天,外灘過去有著東方華爾街之稱。隨著上海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更具有現代都市氣息。1995年被評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觀”之一,每天慕名前來觀光的遊客數以萬計。

各位:今天當我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陽光,在這外灘散步,可以欣賞到許多美麗景觀。首先,請看西面,那就是上海的象徵之一——萬國建築博覽會。大家知道,第一次戰爭以後,上海被闢為商埠(bu)當時的上海逐漸形成了外國資本在中國最集中的地方,而各式各樣的西洋式建築也隨之在外灘建立。這黃浦江邊集中大批西方國家的銀行、俱樂部、夜總會等,反映了西方殖民這對上海的掠奪和侵略。這外灘上的一棟棟高聳的大樓,雖然不是由一位設計師設計,也不是建於同一年代,但卻富有共性,它們都是當時西方最流行的樣式,採用西方古典建築形式,整個建築具有莊重、雄偉的氣勢,建築色調基本統一。另外再看東面,人們在觀景臺上海還可以眺望到寬闊壯麗的黃浦江江面景色,江風拂(fu)面、江面波光粼粼(lin)、百舸爭流、白色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風光。遙望浦東跨世紀最新穎的摩天建築群,恢弘的氣勢使外灘借得美景。外灘作為上海的象徵,融江河景觀與建築景觀於一體,集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文明於一爐,現在讓我們由南至北觀賞一下外灘邊的主要大樓建築。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6

園內中部大觀樓群組,建築氣勢巨集偉,是為元妃省親所造,東是綴錦樓,西為含芳閣。大門內西側為賈寶玉住的怡紅院,是一座兩路三進的院落。林黛玉住的瀟湘館在東側的翠竹叢中。體仁沐德一組建築是元妃省親時更衣休息處。薛寶釵住的衡蕪院是由藤蘿山石和小樓組成的院落。此外,還有田園風光的稻香村、妙玉修行的攏翠庵等建築群組。

大觀園是一個大型仿古建築群和現代園林。位於澱山湖的東岸,分東、西兩大景區。東部以上海民族文化村、梅花園、桂花園為主要景觀。西部則是根據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筆意,運用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手法建成的大型的仿古建築群體。東部景區面積9公頃,古典建築近800...

0平米,有大觀樓、怡紅院、瀟湘館、蘅蕪苑等20多個建築群。室內陳設華麗雅緻,園內古樹名木與朱柱粉牆相互襯托,兼有皇家林苑氣派和江南園林秀麗風格,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大觀園東部栽樹木100公頃共34萬株,另有“梅塢春濃”、“柳堤春曉”、“金雪飄香”、“群芳爭豔”等景點。其中“梅塢春濃”是上海地區賞梅的最佳處。

華上海導遊詞5

古鎮楓涇,地處上海西南。歷史上,她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如今,她與滬浙五區縣(市)(金山、松江、青浦、嘉善、平湖)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

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鎮地位及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按照楓涇鎮“十五”規劃綱要,充分利用楓涇鎮所具有的區位優勢、環境容量優勢、潛在的經濟發展能力,至規劃期末,逐步將楓涇鎮建設成為以商貿、交通、休閒、居住、文化旅遊等為城鎮主導功能,規模合理、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齊全,經濟發達、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具有鮮明特色風貌的與上海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現代化宜居城鎮。因此,楓涇城鎮性質確定為:經濟強鎮、商貿重鎮、文化名鎮、生態新鎮。

楓涇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古鎮周圍水網遍佈,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樑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為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20_年曆史。鎮區規模巨集大,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至今仍完好儲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物,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區儲存的古建築物)。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儲存完好的水鄉古鎮。

楓涇鎮成市於宋,建鎮於元,是一個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曆史的文明古鎮,地跨吳越兩界。楓涇鎮為典型的江南水鄉集鎮,周圍水網遍佈,區內河道縱橫,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鎮區多小圩,形似荷葉;境內林木蔭翳,廬舍鱗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稱“清風涇”,“楓溪”,別號“芙蓉鎮”。

楓涇文化發達,是蜚聲中外的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楓涇人民熱愛生活,藍印花布、傢俱雕刻、灶壁畫、花燈、剪紙、繡花、編織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濃郁的民間文化藝術,孕育了金山農民畫。以楓涇農民畫家為主的金山農民創作出了鄉土氣息濃郁、藝術風格獨特的金山農民畫,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鎮內的畫館金額名畫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發祖居已經修復開放。北大街的丁聰漫畫陳列館設在二層中西式建築內,樓前一棵古銀杏,一叢大芭。館內陳列了丁聰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畫,幽默地畫畫常讓人駐足留連。南大街聖堂弄的金山農民畫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狀元蔡以臺的讀書樓內,盡得清雅,一副副畫面卻透露出濃郁的鄉土氣息。農民畫與丁聰的漫畫、程十發的國畫和顧水如的圍棋,這些在國內外都具有相當地影響的“三畫一棋”,集中於楓涇一鎮,是國內罕見的一種地域文化現象。

在鎮政府對面西柵河沿河,有一片長達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古戲臺往西,位於和平街92號的大清郵局舊址,灰牆黑瓦,結構堅實,兩邊的門框都是石頭柱子,高高的門洞上方“郵電局”幾個大字赫然在目,這是上海地區現存不多的一處大清郵局舊址。由於文化發達,經濟繁榮,楓涇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_齊全的古鎮。早在南朝梁天監元年(520_年),楓涇南柵已建有道院,明清時,佛教盛行,街、巷、裡、坊遍置寺廟,全鎮共有3處寺院廟宇。清末,天主教、_也開始傳入楓化資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覺禪寺、施王廟、鬱家祠堂等人文景觀,可以尋覓到楓涇鎮古代南北分治,半屬吳地半屬越境的歷史陳跡。

楓涇民風淳厚,崇尚耕讀,注重教育和取仕,孕育出3名狀元、56名進士、125名舉人、235名文化名人(其中:100名知縣、3名六部大臣和2名宰相)人才輩出,自唐代以來有歷史記載的名人639人。古有唐朝宰相陸贄;宋代屯田員外郎陳舜俞,狀元許克昌;明代曾跟隨鄭和下西洋的太醫院御醫陳以誠;清代狀元蔡以臺及官至內閣學士兼吏部左侍郎的謝墉;民間詞人沈蓉城等。近代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朱學範、圍棋國手顧水如、著名漫畫家丁聰、國畫大師程十發,革命前輩袁世釗、陸龍飛等。他們為楓涇留下了珍貴的歷史遺蹟和典故傳說。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7

在南市區沉香閣路,佔地2378畝(159公頃),舊名慈雲禪寺,上海唯一供奉沉香觀音的寺院.據清同治《上海縣誌》載:“明萬曆二十八年,有沉香觀音像浮至淮口,時潘允端督漕淮上,奉歸建閣。”故名沉香閣,為潘允端的家庵。清康熙、嘉慶、道光年間,屢經修葺擴建,有山門石坊、彌勒殿、大雄寶殿、沉香佛殿及鶴軒、前殿禪堂等建築。觀音像為名貴水沉香本雕成,為佛寺所獨有,雕像屈一足,一手已膝上,作凝思狀,神態自然逼真。每逢雨天,芳馥四溢。上海未建萬壽宮前,每逢皇帝、皇太后誕辰、上海官員以此為朝賀之處,同時此處也是人們祈晴禱雨之所。“文化大革命”期間佛像被毀,寺為工廠佔用。

1981年國務院頒文,將沉香閣列為全國142個重點開放寺廟之一。1989年為上海佛教協會收回,修復沉香閣和大殿,1992年修牌坊、天王殿等,沉香閣成為國內最大的尼姑庵之一。寺東有名僧應慈法師紀念堂。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8

位於崇明縣城橋鎮東2,5公里,相傳始建於宋代,後隨縣治數遷。1668年,在壽安寺北重建金鰲山。山有九峰,中峰最高。山下鑿玉蓮池,砌清遠堂。玉蓮池中有一小島,島上建大有亭。1777年,知縣範國泰倡捐重修金鰲山,修復清遠堂,新建觀音閣、翰墨林、醉花軒、駕山亭和修廊等,刻八景詩於碑,時金鰲山堪為崇明勝地。其後,金鰲山建築漸圮,至光緒時金八處勝景已無存。

1893年6月,大戶捐資在金鰲山建塔一座,名鎮海,意為可制海坍。塔高16米,呈六角形,正面上豎書“寶藏興焉”,下橫書“鎮海”。塔之東、南、西三壁分書:“安”、“靜”、“定”三字。1985年文物管理部門再次重修,周圍築牆,園門有周谷城題書“金鰲山”。

山上的鎮海塔,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建,六角空筒形,無腰簷,上有攢尖頂,飛簷起翹,內有鐵梯盤旋而上。中峰下有石洞,山下有清遠堂、抗倭英雄唐一岑紀念碑。山麓壽安寺,始建於南宋。原在三沙,因三沙沉於水中,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遷此。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9

上海金鰲山是崇明的名勝古蹟,風景寶地,位於侯家鎮鰲山村,與壽安寺比鄰而居。既有古剎之神韻,又有園林之秀麗,堪為崇明休閒之勝地。

走近山門,就見明清特色的門樓上週谷城題“金鰲山”幾個蒼勁的大字,下面則是明清人物風情圖,頗有古意。

沿著壽安寺西牆根往裡走,就來到了金鰲山最著名的景點鎮海塔。鎮海塔始建於光緒20xx年(1893年),位於金鰲山之高峰,這裡原有觀音閣,後改為滄海閣,清乾隆時為“鰲山八景”之一的“鰲峰遠眺”。

金鰲山也頗具江南園林之韻,清遠堂,觀音閣、翰墨林、醉花軒、駕山亭、紫竹林、得月橋、水香榭、月圃諸景,雖已無原“鰲山八景”之勝。但水木清靈、曲徑蜿蜒,卻是同樣的精緻。

地址:崇明縣城橋鎮交通:旅遊五號線,也可搭乘走長江隧橋的申崇一號線(共和新路中山北路)、二號線(浦東科技館)前往崇明陳家鎮臨時交通樞紐,再換其他公交車前往。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10

去了一次大連,喜歡 那裡的路,那裡的天,還有空氣中瀰漫的清新的味道。但給我印象最深得卻是海濱廣場上那一條印滿腳印的世紀大道。

那是一條特殊的路—紫銅色的金屬上印滿了腳印。導遊稱之為“世紀之路”,據說上面的腳印都是大連普通市民再普通不過的腳印。腳印雖然歪歪斜斜,但錯落有致,路的起點是一位百歲老人的足跡,路的盡頭是一位新生兒淺淺的足跡。

人的腳常常被束縛於鞋子的禁錮之中,很少有如此光鮮靚麗的機會,我也是第一次 這麼直觀、真切地去比較、欣賞個人的腳印,這可真是一次難得的體驗!所以我觀察得格外仔細。

我猜,那一定是個從舊社會走出的婦女的腳印。他小得可憐,扭曲的形態似乎正在控訴那個扭曲的時代。他委婉的蜷縮著,好像已無力舒展自己的身軀與思維。三寸金蓮,多麼病態的審美觀,他束縛的不僅僅是閨中婦女的一雙腳,更是古代婦女的思維,甚至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我猜,那一定是一位農民的腳印。他瘦削卻強勁有力的刻在世紀大道上。不同於常人的大腳趾,暗示著他背上的重擔;清晰可見的紋路,讓人聯想到她額上的皺紋。這隻腳印應讓所有中國人尊重 ,因為她撐起了一個民族。

我猜,那一定是一個十多歲孩子的腳印。他漫不經心的點綴在各個大腳印中,卻格外的惹人愛憐。它光滑圓潤,顯然沒有受過生活 的磨礪。它嬌小而脆弱,讓人不僅但有她是否能承擔未來社會生活的重擔。但他跳躍的靈動神態,似乎又讓人燃起希望 。他和他們一定充滿活力、充滿智慧。

不同的腳印,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生,相同的是他們對民族的熱愛,對生活的痴情。讓我們每個人,都在歷史的大道上留下光輝的腳印。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11

親愛的團友們,那現在我們即將到達的是人民廣場遊覽區。

人民廣場位於上海市中心,黃浦區西北部。我們所說的廣義的人民廣場,包括人民大道以南的廣場和以北的人民公園,總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而狹義的人民廣場,則是指人民廣場的南半部分,即人民大道兩側及以南的部分。

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失敗後,上海於1843年被迫開放,成為首批通商的5個口岸之一。當時,今人民廣場一帶是上海縣城西北面的一片水網地帶,雖有些小村落,但人口不多。1850年,英殖民者在上海成立“跑馬總會”,強行買下今人民廣場一帶的400多畝土地,於1862年建成跑馬場,成為遠東地區的賭窟。直到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上海跑馬場(廳)才又重回人民懷抱。

在新中國,1950年6月,舊跑馬場的中部闢建了一條東西向的人民大道,長500多米。人民大道南面是人民廣場,以北建成人民公園,由陳毅題詞。

20世紀90年代,市政府決定再次對人民廣場進行大規模規劃和改造,並確定為1994年上海市重點建設工程。

那提到人民廣場,不得不說說它的五個中心,即: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文化藝術中心、交通中心和遊憩中心。

作為地理中心,1950年,上海市地政局以國際飯店樓頂中心旗杆為原點,確定了上海市平面座標體系。以上海為起點的312、318、320三條國道都將人民廣場作為“0”公里起始處,這裡也是204國道的終止點。

作為政治中心,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均在位於人民大道上的人民大廈內辦公。同時,人民廣場也是全市人民舉行重大政治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作為文化藝術中心,上海博物館、城市規劃展示館、上海大劇院、上海美術館等坐擁人民廣場,周圍還有上海音樂廳、大世界遊樂中心、上海市工人文化宮、福州路文化街、大光明電影院等文化藝術場所。

作為城市交通中心,上海軌道交通一號線、二號線和八號線在人民廣場地下交叉;地面,共有數十條公交線連線人民廣場和其它交通集散地;地面上方,延安路高架和南北高架在廣場西南面不遠處交匯互通。

作為遊憩中心,廣場及周邊眾多的文化藝術場所、廣場本身幽深靜謐的園林空間以及廣場上的音樂旱噴泉、廣場鴿,不失為居民和遊客休憩的好場所。

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廣場的綠化系統。廣場綠地面積達8萬平方米,它與人民大道北面10萬平方米的人民公園一起成為上海市中心的兩葉“綠肺”。

另外,廣場地還增設樂地鐵站、商場、停車場、變電站、水庫和汙水泵站等。考試大整理

那人民廣場的主要景點包括了:人民大廈、上海大劇院、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音樂旱噴泉、上海博物館、齊愛廣場鴿、上海美術館、國際飯店、明天廣場以及百聯世茂國際廣場等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12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被迫成為通商口岸,上海南京路先是成為英租界區域之一,之後成公共租界。南京路是上海迴歸後最早建立的商業街,當時外國金融企業集團先在外灘建立起金融集中區,後沿著當時被稱為“花園弄”的一條東西向“大馬路”發展商業。隨著“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和“中國國貨”等五大著名環球公司的崛起,南京路便成為上海最熱鬧繁華的商業街。

1842年中英簽定的《南京條約》打開了上海的大門。當時的上海縣城在今天的城隍廟一帶,英國人在這個橢圓形縣城的北面——外灘開闢租界。因為看中了這塊在中國人眼裡“蘆草叢生,田間丘墓累累”的土地,既可以完全控制長江入海口,也可以停泊英國軍艦保護英國僑民,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那時的南京路只是河浜旁的一條小徑,隨著租界的建設拓成兩丈寬的小路,河浜也改造成了路邊的陰溝。但那時它還沒有名字,被記作“四分地之南”。因為當時沿外灘由北向南被劃分成九個地塊,建有八家洋行,這是外灘最早的一批建築。其中義記洋行所在的位置即今天和平飯店北樓,被稱作第四分地。

1851年,南京路的範圍只有從外灘通往河南路拋球場的花園弄(ParkLane),1854年延築至浙江路,俗稱大馬路,1862年再次西伸至西藏路後,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正式定名為南京路。自1920_年至1920_年,猶太人哈同在南京路鋪硬木路面。1920_年3月,通行有軌電車。1920_年5月30日,在貴州路口老閘捕房門前發生“五卅”慘案。1945年民國上海市政府統一將南京路更名為南京東路,原靜安寺路更名為南京西路,統稱為南京路,全長約5公里。1953年南京東路拆除因有軌電車而鋪設的鐵藜木路面,改鋪混凝土路面。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13

六點船將準時出發。聽說,船將繞岸行三圈,再回岸,這大約需要兩個多小時。我迫不及待地等著六點快點到來,雖然這是第二次,但是我還是懷著像第一次遊覽浦江那既緊張又激動的心情準備登船。

登上船後,我來到兩樓一個露天的風景臺,觀賞浦江那美麗的夜景。

浦江的夜景真美啊!在這兒,你可以看到聞名世界的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等著名建築物,其中,我最喜歡東方明珠了。東方明珠座落於上海黃浦江畔、浦東陸家嘴嘴尖,以其468米的絕對高度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之高塔。它十一個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的球體晶瑩奪目,從蔚藍的天空串聯到如茵的草地,描繪出一幅“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如夢畫卷。夜晚的東方明珠也十分美麗,燈光亮起,把東方明珠“打扮”地更是壯觀,讓我看了連連讚美。

夜晚的黃浦江也格外動人。江面特別平和寧靜安謐,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水平如鏡”。船駛過江面,激起了鑽石般的浪花,真是美不勝收啊!這是的月光像張起了一層薄薄的棉紗,倒映水中,讓我想起了“猴子撈月”的故事。

這兒真是太美了,有說不出的美有寫不盡的美,簡直無法形容,好像來到了人間仙境,讓我流連忘返,我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為祖國的明天添上絢麗的一筆!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14

東方綠舟位於上海市郊澱山湖畔,佔地3600畝(水面20__畝),建築面積約16萬平方米。東臨朱家角,西連澱山湖,北靠國際高爾夫俱樂部,南倚滬青平公路,是一個融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科學性和艱苦性於一體的青少年校外活動鍛鍊場所。總投資達8億元。20__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目前由勇敢智慧區、知識大道區、國防教育區、生存挑戰區、科學探索區、水上運動區、生活實踐區等9大園區組成,種植了10萬棵大樹和120萬株花木,鋪設了17萬平方米的草坪。讓學生在走進大自然的校外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成長的快樂。這裡沒有書本,卻讓學生如同置身於一個知識殿堂,讓來營地的學生換一種方式生活,換一種方式學習,換一種方式交往。為了有利於拓展和延伸學生的課堂教育,營地將作為全市200多萬青少年學農、學軍的固定基地,營地內的活動專案以及雕塑、樹木、橋樑、道路等時時在身學生傳播著各種科學知識。同時將成為上海市民休閒旅遊的園林示範區和現代體育訓練中心。

東方綠舟的寓意為在澱山湖畔,青少年們鼓起青春理想的風帆,知識之舟滿載希望,駛向未來。並且創造了多項世界、全國及上海之最---162位中外名人雕塑,為世界上的主題雕塑園;水上面積130多公頃,為中國大陸公園中的水面;17萬平方米的草坪為上海的綠地;包括樹木、花木等共有400多種,為上海的園林公園。

營地裡停泊著的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艦”是一艘以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號(約97000噸)為原形建造的模擬航母。從大小到指揮塔、天線等都與原物幾乎一致。主要是用來對青少年進行軍事教育。飛機起落的甲板長220米,寬46米,高48米,艦身矯健雄偉。“航空母艦”主要以實物和聲光電相結合的多媒體展示形式,向青少年和遊客展示一個生動而又感性的當今世界軍事科技成果以及世界軍事科技發展的趨勢,是目前大陸內容最豐富、科技運用最先進的國防教育館。

航母地下室是陸海空模擬訓練廳;一層是裝備陳列廳,除了真正的戰車、裝甲車和各種大炮外,還展示有古今中外的各種武器和裝備的實物及模型;二層是國防教育廳和國家安全教育廳,主要通過大型螢幕對青少年進行軍事教育;甲板上的指揮塔共分四層,一層是海軍艦艇博物館,二層是駕駛艙,三層是飛行管制室和作戰指揮室。四層是中央控制室。一般指揮塔不對外開放。

這艘航母的總造價高達1.2億元人民幣,由上海市政府、市教委、市體委以及青浦區政府等單位共同出資建成的。為了保證它的真實性,除了底座是由混凝土修建之外,其餘部分都是由鋼板建成的。考試大收集

其它景點還有:

風帆港灣:遠航的風帆下面有著幸福的港灣,這一片由藍天、綠水和歐式田園營造出來的景緻是您放鬆身心的樂園。

地球村:取材於世界各國民居的26棟建築,組成了一道具有異國情調的風景線,與碧波萬頃的澱山湖交相輝映。

求知島:猶如湖上明珠,巧奪天工、引人入勝,環島漫步,盡覽湖光水色。

月亮灣:這是澱山湖一幅恬靜、自然的風景畫,也是遊客流連忘返、有情人相約黃昏的心靈港灣。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15

龍華寺位於龍華路2853號,是上海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相傳三國時,東吳孫權於赤烏五年(公元242年)為孝敬其母而建造,並按佛經中彌勒菩薩於龍華樹下成佛的記載而名。幾經修復,如今已恢復舊觀。

龍華塔位於龍華寺前,相傳初建於赤烏十年(公元247)。現在的龍華寺建於清光緒年間,但基本保持宋代佛教禪宗的伽藍七堂制原貌,是一組較完整的寺廟建築群。寺內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間的經書、金印、佛像等。

龍華寺殿宇巍峨,金碧輝煌,佛像莊嚴凝重。這裡的佛像有兩處與眾不同,一是因為龍華寺為彌勒道場,有兩尊彌勒塑像,天王殿供的`是彌勒的菩薩像,彌勒殿供的是化身像,俗稱“布袋和尚”,二是大雄寶殿,其他寺院大殿主尊兩側,或是宣傳佛法的“十八羅漢”,或是保護佛法的“二十諸天”,而龍華寺大殿內,羅漢和諸天濟濟一堂。

現存龍華塔為樓閣式七層八面磚木寶塔,高40.4米,塔體橙黃,剎杆高聳,其磚身和基礎部分,系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建造時的原物。寶塔各層均飛簷曲欄,姿態雄偉美觀,為上海地區至今儲存最完美的古塔之一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16

佛教中認為,四大天王,能護佛護法護國土護眾生,佛教信徒從四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寶(寶劍挾“風”、琵琶“調”音、寶幢喻“雨”、龍蛇喻“順”人之心意),能保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年年“風調雨順”。

天王殿的正中,面南而塑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佛教中是受佛授記,繼佛之後在世間教化眾生的未來之佛,故又稱為彌勒佛。沉香閣內,塑的是彌勒尚在兜率天內院時,現菩薩法相的天冠彌勒像。現在大多數寺院都塑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像。相傳在五代時,浙江奉化有一個名叫契此的僧人,常常蓬頭垢面,手裡拿一個布口袋,乞討於街上,人們都叫他“布袋和尚”。某年農曆三月九年級日,端坐圓寂之前,說了一首偈子:“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常不識。”佛教徒認為他就是彌佛的化身,而且他慈眉善目,使人見了都能生歡喜心,所以一般的佛教寺院中都將他塑為布袋和尚相。

彌勒的背後是韋馱天將像,佛教中說他常常手執降魔杵,巡遊東、西、南三洲,面對佛尊,守護佛法,稱為“三洲感應”。是寺院的守護神,老百姓又稱他為韋馱菩薩。常見的韋馱像為立像,一種是雙手合十,降魔杵橫擱於兩臂彎中,另一種是雙手扶杵柱地,或左手扶杵柱、右手叉腰,面對大雄寶殿,注視出入之人。個別寺院也有將韋馱塑為坐像的,如江蘇如皋定慧寺內,就塑坐、立各一尊韋馱像。

上海的火車站導遊詞 篇17

“莫道紅樓乃一夢,澱山建有大觀園”。大觀園佔地面積1,300多畝,已建成的“大觀樓”,“瀟湘館”、“怡紅院”“稻香村”等,或華麗、或樸拙、或清幽、或淡雅,處處體現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描繪的風韻和意境。

“……走不多遠,則見崇閣巍峨,層樓高起,四面琳宮合抱,迢迢複道縈行。青松指簷,玉蘭繞砌;金輝獸面。彩煥螭頭”。眼前的大觀樓,恰是如此,這裡是元妃省親時族人朝覲之所,正殿主樓的東西兩 面,有含芳閣和綴錦閣,三座建築以遊廊相連,並與前庭的兩廡相接。

旁邊,則是戲臺,是元妃遊幸時觀戲的地方。整個建築群飛光流 彩,金碧輝煌。一派帝王邸宅的氣勢。大觀樓東南,便是林黛玉居住的“瀟湘館”,從月洞門入,沿曲折遊廊,經六角亭,便可看見黛玉所掛的鸚鵡架,跨過溪水上的水橋,可來到“有風來儀”主廳。而薛寶釵的“蘅蕪院”,另是一番情致,院內不相干一株花兒,迎面太湖石玲瓏好聽嬌,魚兒在池中安逸地噴水。真可謂“蘅蕪滿淨苑,蘿藤助芬芳”了。 中華勵誌網免費提供。

大觀園內的“怡紅院”一組建築。跨進鐫有“怡紅快綠”匾額的院門,只見深宅重院,富貴典雅。繹芸軒前,植著芭蕉和海棠。西屋為襲人、晴雯等丫頭的住所,東屋則是賈寶玉的臥房,花嵌磚綠,雕床描金,堂皇中又有點脂粉氣。中間過廳,東西兩屋,以碧妙櫥和博古架相隔。今天,這裡不僅發秀美旖旎的景色令人陶醉,還將以鮮美的魚蝦蔬果奉獻給遊人。在澱山湖風景區東面的關王廟,已開闢了一個游泳場。岸邊蘆葦搖動,遠處水天一色,不等下水已令人到渾身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