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通用15篇)

欄目: 上海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8.87K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通用15篇)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 篇1

親愛的遊客,我們的車子行駛在延安東路高架上,還有十五分鐘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點外灘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外灘景區的概況。

外灘是上海的視窗,是上海的像徵,是上海歷史的凝聚。他集中體現了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又能體現出上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外灘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景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景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現在文化交相輝映的風景區。

外灘位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地區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們是建設和發展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

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上海開阜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於1845年以上海道臺頒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為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為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定畝土地為法租界。隨後兩國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1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年後也就是1945年,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才改名為中山東一路。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築起了二十多棟巍峨參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並在此地區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經融機構,使之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百年滄桑,上海政府於1992-1993年間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將原來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闊道路,並在北面建起來造型獨特的吳淞路閘橋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隨後又建起了延安東路高架,使該地區的交通更為通暢,更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勁活力。沿江則修建起防汛牆和綠色長廊,各類雕塑和建築小品坐落其間更使得外灘詩情畫意。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臺上,江風拂面,江面波濤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的絢麗風光。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雲宵,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優美,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巨集偉的氣魄更使外灘借得美景。

親愛的遊客們想必大家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壯麗風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瀏覽外灘風景區。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 篇2

外灘,洋人稱為“Bund”,地處黃浦江和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浦東陸家嘴金融區隔江相望。位於上海市中心區的黃浦江畔,外灘的正式地名是“中山東一路”,它北起北蘇州路南至金陵東路,全長約1.5公里,地形呈新月形。東臨黃浦江,西面為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33幢風格各異的大樓,被稱為世界的“萬國建築博覽群”。上海外灘,是百年上海的發展之歷史縮影,也是上海作為中國歷史上資本主義發展與外來資本金融業在中國的最早的歷史凝固物。

歷史上的上海外灘,原來是上海老城廂外北面的沿黃浦江的江灘地域,舊時俗稱“黃浦灘”。在新的第一次築路之後,被命名為黃浦路。在中國抗戰之後的1945年,“黃浦路”被當時光復後的國民政府更名為中山東一路,門牌號從南邊開始。但是,上海人還是習慣稱為“外灘”;甚至於有的上海人都不知道“中山東一路”在何處的。

上海作為鴉片戰爭之後,被迫開放的門戶之一的一個小型沿海依江城市,也是被迫接受了一批又一批的來自西方洋人前來挖掘與開發。1843年這裡還是黃浦江邊的一片浦江泥灘。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地靠黃浦江岸邊的這塊泥灘,提出了作為英國的租借地。1845年,當時的上海道臺(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縣級政府機構)公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為根據,劃定以黃浦江西岸(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為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側劃得986畝土地為法租界。1844年起這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英國人開始使用這塊地區作為碼頭,不久這裡開設了最早的一批外國的洋行,其中最有實力的是英資公司怡和洋行(外灘27號)、寶順洋行(外灘14號)、沙遜洋行(外灘24號),以及美資為背景的旗昌洋行(外灘9號)。1848年在這裡鋪築了馬路和加固了江岸。那些外國人稱這條馬路的名稱“Bund”,至今為止是西方國家對上海外灘的稱呼,也成為上海人對黃浦江西岸的稱呼,“外灘”也就成為這個地名的歷史符號了。

此後,由於太平天國的運動(可以用現在的標準就是一種“邪教組織運動”)大規模侵襲,以及太平天國“建都”於南京,上海一度處於被圍困之中,全城的形勢極為緊張,上海的社會與經濟波動很多,外灘的開發也處於停頓。1868年,洋人在黃浦江西岸的外灘建立第一個公園,當時被稱為“外灘公園”,也就是現在的黃浦公園的前身。這個公園一直到了1921年7月1日,才開始對中國人開放。小時候,書本上說,外國洋人在這個公園門口插了一塊侮辱中國人牌子:“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最近,有不少的中國歷史學家與專家考證後說,這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傳說,是沒有根據的,只是解放前有中國人為了激勵中國人愛國意志而杜撰出來的故事。不管這個歷史故事杜撰與否,中國人不得進入自己國土上的公園,肯定是恥辱的事實。

後來,隨著清朝晚期洋務運動的大規模興起,上海的城市化建設與經濟發展才開始有了實質性的啟動。儘管當時的上海經濟依賴以外國投資者與外國資本為主的,各種不同的企業也是基本上以洋行為主體的,但是上海的城市化與經濟建設還是得到了很大的歷史性發展機遇。中國的民族資本與民族工業也開始起步,並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從十九世紀末開始,外灘由於地域優勢和又屬於“外國租界”,被西方的許多政界人士、著名的財團、實業大亨與外國建築師公認為是上海灘的一塊風水寶地,從而開始規劃建造在當時世界上也不多見的、有著各種各色建築與藝術流派特徵的建築物。可以說。上海外灘是上海租界區的興起為起點,也成為上海近代城市開發與經濟發展的起點。

此後,上海外灘漸漸成為英法租界區的管理機構所在地,也逐步成為各國銀行、金融機構“安寨紮營”的風水寶地。後來一些外國的實業家與投資冒險家們開始紛紛投資建造高樓旅館,這裡成為不少外國洋人事業發跡之地塊了,他們希望在這裡能夠建造出具有他們國家建築風格與建築藝術的建築物,成為外國洋人一群體面建築物的地區。於是,外灘原來租界初期在這裡建立的比較矮小的建築被逐步拆除,許多新的具有各國特色的豪華高樓大廈被精心地規劃,來自世界各地著名的建築大師們也是紛紛被邀請而來上海外灘考察與承擔設計任務,許多的建築材料也是從洋人自己的國家進口而來的。很多年之後,這裡一幢一幢大廈拔地聳起。現在的外灘,臨江聳立巍峨差異的世界各國風格的建築群,也是到上世紀初,特別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陸續建成的,從而形成了今天上海外灘的規模與形態,成為了上海的一大特色,成為世界上一個著名標誌性建築群,成為上海人的一大自豪的景點與上海的視窗。外國洋人通過了外灘看到的上海,看到了中國的未來;而中國人、尤其是上海人也是通過了外灘開始看五彩繽紛的世界,開始主動要求瞭解和理解整個世界是怎麼樣的,開始接受外來文明與文化。並逐漸形成了把自己的傳統文化與海外文明結合起來的“上海海派文化”。

從上海灘走出了一大批後來對上海與中國政治、經濟以及實業有巨大影響力的金融家、實業家、還有許多的政客,也同樣出來了一批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碼頭”幫會組織與幫會頭目。上世紀初,在上海湧現出來的大量的金融家、實業家、政治人物,還有幫會頭目,基本上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幾乎沒有一個是所謂正宗的“上海人”。而混跡於外灘附近的十六鋪碼頭為代表的幫會組織與江湖人物,以及頭目下面的“小赤佬”(那些“小打手”被上海人罵做“小赤佬”)也基本上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遊民們。在上海灘曾經叱吒風雲的黃金榮和杜月笙,也都是到了上海之後,先是去“拜碼頭”(給黑社會頭目送東西),認好了一個“師傅”做靠山,然後再到碼頭上槓包子。他們也都從基層做起來的窮人,儘管也沒有文化,但是由於他們頭腦活絡,善於應變,善於藉助別人的勢力來發展自己的實力,最後成為了上海灘名聲顯赫的社會名流人物了。據我所知,不管是香港版的,還是內地版的《上海灘》電視連續劇,那些故事與人物都是不懂上海歷史的半文盲“製造”出來的故事與情節。讓不瞭解上海歷史的外地人與現在的人們,對上海的歷史形成與社會發展軌跡造成了許多的誤解,以為過去的上海灘都是整天依靠一幫無業遊民創造出來的,打打殺殺,打手們與黑社會在上海灘都是很吃香的,錯誤地認為上海發展併成為當時亞洲第一大都市的,成為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的過程中,是有黑社會作出的貢獻。

那麼,上海從何時才被人們認為最漂亮的?上海外灘美麗的夜光何時才開始的?為什麼上海市政府這次要花費這麼大的“力氣”來改造上海外灘呢?今天,外灘流光溢彩能夠為世博錦上添花嗎?明天再各位共同來討論。美麗與別緻的外灘,上海人民始終是最愛的。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 篇3

各位團友,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上海外灘。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今天的行程就將由我為大家提供服務,希望我的服務能得到大家的滿意,在此也預祝大家今天能玩得開心、愉快。

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城隍廟)外的一處沿江灘地,舊時稱“黃浦灘”早在1843年上海開埠以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外灘一帶地方,於是劃定外灘

在內的800畝地為英租界,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臨江建造起巍峨參差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群,並開設了110多家金融機構,這裡成了“遠東的華爾街”,到了九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來到了上海,市政府開始對外灘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像一首美妙的五線譜一樣的外灘景區,它是由“凝固的音樂”萬國建築博覽和“流淌的樂曲”黃浦江所組成。我們各位朋友觀賞這些西方古典風情的建築群,不僅要注意它的外部的造型美。而且要把它們視為雕塑藝術來欣賞。

在這“凝固的音樂”樂曲上,26棟建築,樓宇的高低錯落猶如鋼琴上跳動著的琴鍵,樂曲上有序曲、三個高潮、尾聲等樂章組成。

它的序曲部分由外灘防汛牆前的氣象訊號臺所承擔,這座氣象訊號臺,是“阿脫奴婆”式的古建築,它的主要功能有兩個:第一個我們各位可以看一下在它的塔頂桅杆上懸掛各形狀的標誌,這是起到天氣預報的作用,它根據徐家彙氣象臺測得的氣象資訊,第天五次在在桅杆上掛不同顏色的棋子,向來往的船隻告示吳淞口外的風力和海浪等氣象資訊以保證航行的安全。第二個作用我們可以再觀察一下桅杆上有一隻可以上下升降的大球,第天中午11點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點55分,又將球升到頂端,12點正時,球又降到原來位置。這個目的我不說咱們在座的各位也知道是幹什麼的了吧?對了!他就是報時臺。但是隨著現代化資訊傳播科學的發展,各式各樣的鐘表數不勝數,它只能“退休”了。在1993年的10月份,在外灘綜合改造二期工程中,為了保護這座具有八十多年曆史的古建築,由是將它在原來的位置向東北整體的平移了20米,並且對它進行裝修,使之面貌一新。夜晚,用青白色的燈光照著,如一個巨大的通體晶瑩剔透的“玉柱”,清麗動人。

在凝固的音樂上的高潮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亞細亞大樓、上海總會、中國通商銀行大樓三幢大樓組成。由於時間的關係這裡著重給各位介紹一下上海總會,他位於中山東一路二號,建成於1920xx年,耗資45萬兩白銀。原是來是供英國僑民休閒娛樂活動的場所。大樓是文藝復興式的風格。在建築的東立面採用的是橫三段處理,又以正門為縱軸線,左右門窗裝飾圖案對稱,整幢大樓顯得和諧勻稱而且穩重。另外我們再看大樓的第三層與第四層是用六根愛奧尼克式立柱支撐,這種柱式,柱身修長,高度約為底徑9至10倍,柱身有條帶狀,柱頭上有捲起的旋渦狀,是“女性美”的象徵。在大樓層頂南北兩端有巴洛克式塔亭,增強了整幢建築的高度和豪華氣派。從遠處望來他就像一件雕塑家手中的完美的藝術品。另外大樓內部的裝修也十分曲雅、豪華。這裡有一長34米的用義大利的大理石鋪面的酒巴臺,號稱遠東最長的酒吧。大堂的北側還有一個半圓形的鐵柵欄電梯,這部也是當時上海最早的一部電梯,現在好多的反映老上海的電視劇都是在這裡拍攝的。大樓內的裝飾仿英國皇宮格調,因此它有“皇家總會”之稱。

緊挨著上海總彙的這個就是中國通商銀行大樓,它位於外灘六號。是一幢哥特式的建築,正門有古典式的柱廊。這就是凝固音樂的第一高潮部分。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 篇4

黃浦江是流經上海市區最大的河流,黃浦江源頭坐落在浙江安吉龍王山自然保護區內。由於黃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響,平均每天兩次有明顯的漲潮和退潮現象,一天內的水位落差可達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

在一百五十年前,上海僅是江南沿海的一箇中等縣城,航運事業很不發達,人們沒必要、也沒能力在沿江修築堤岸,所以除東門黃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灘地。退潮時,江水聚滯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灘地。漲潮時,江水又沒過河灘。黃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於江寬水急,逆水而行的船隻就須拉縴行走。幾百年來,縴夫的足跡就在黃浦江灘踩出一條曲折多彎的小道,人們稱之“纖道”,這纖道就是外灘最早的路了。在上海的地名習慣用詞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裡”,河流的下游叫作“外”,如今天上海人習慣把虹口港上的漢陽路橋叫作“裡虹橋”,把長治路橋叫作“中虹橋”,把大名路橋叫作“外虹橋”,就是根據橋所在河流的位置來取名的。

同樣,今蘇州河入黃浦江口的第一座橋叫作“外白渡橋”,依次向裡的橋也俗稱“裡白渡橋”(今乍浦路橋)、三白渡橋(今四川路橋)。如以縣城為依據時,距城近的地方稱為“裡”,距城遠的地方稱為“外”,今南市區的“裡鹹瓜街”和“外鹹瓜街”;“裡倉橋”和“外倉橋”等就是以此得名的。

進入上海縣城附近的黃浦江在陸家浜出口處形成一個急彎,於是上海人就以陸家浜為界,其上游稱為“裡黃浦”,下游稱為‘外黃浦”。裡黃浦的河灘叫作“裡黃浦灘”,簡稱“裡灘”,外黃浦的灘地就叫作“外黃浦灘”,簡稱“外灘”。

外灘位於上海的黃浦江畔。 它代表著上海的風景並且是一個上海的必須參觀旅遊目的地。 在19世紀後期,外灘的許多外資銀行在被譽為上海的“財政街”或“東方華爾街”的外灘建立了。 因此,外灘成為了鼓勵財政投資的場所。 由於外灘所富有的歷史價值,在外灘擁有一小塊土地不僅僅是財富的標誌,更是榮譽的標誌。

白渡橋至金陵東路的一段黃浦灘,因位於上海縣城廂之外的浦灘,被習稱為“外灘”。它是上海都市的最初輪廓線,曾被稱作黃浦路、揚子路、黃浦灘路,1945年改名為中山東一路。外灘原是一片荒蕪的淺灘,沿灘有一條狹窄的泥路,供船伕拉縴時行走。灘的西邊為農田,阡陌溝渠之間散佈著星星點點的茅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帝國主義在上海開闢租界前,首先劃定外灘一帶江面為其船隻的“下錨地段”。1845年11月29日,通過《上海土地章程》把外灘以西的830畝土地劃為英租界。此後,殖民當局便在李家莊(又名李家場,今圓明園路西南、北京東路近外灘的一段)建造英國領事館(今外灘33號中國旅行社上海分社所在地)。不久,英國領事館的南邊沿黃浦江一線,陸續出現沙遜洋行、仁記洋行、寶成洋行、旗昌洋行、天長洋行等洋行.臨黃浦江的纖道,1848年被改造成18米寬的馬路,並在馬路東側建造碼頭,堆疊、本行和船廠。1854-1941年間,出現十餘家外資銀行和中資銀行,成為上海的金融中心,有“東方華爾街”之稱。外灘的房屋開始時都是兩層樓和三層樓。

本世紀以來,由於建築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長,出現多層和高層,式樣五花八門,諸如英國古典式、英國新古典式、英國文藝復興式亞細亞大樓(原上海冶金設計院)、上海總會(今東風飯店〕、匯豐大樓(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樓)、恰和大樓(今外貿局大樓)等、法國古典式、法國大住宅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近代西方式、東印度式、折中主義式、中西摻合式等,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北起蘇州河口的外白渡橋,南至金陵東路,全長約1700米。無論是極目遠眺或是徜徉其間,都能感受到一種剛健、雄渾、雍容,華貴的氣勢。

現在我們見到的外灘大樓大都經過改建,但基本風格不變。1992年國慶節前,又完成了外灘綜合改造一期工程。現在的外灘防汛牆呈廂廊式,高6.9米,寬15.4米,可抵禦千年一遇的潮水。廂內能停放300多輛汽車,廂面是綠化景點和沿江步行道。路面比先前拓寬一倍,有8快2慢10個車道,外灘歷來是上海的旅遊熱點,除能觀賞中外罕見的“萬國建築博覽”外,還可領略外白渡橋與吳淞路閘橋的丰姿,黃浦公園的俊巧,防洪牆的設計匠心,以及大樓與江水交相輝映的勝景。浦江夜遊更有一番情趣。加之這裡交通發達,購物方便,歷史掌故豐富,旅遊設施完備,使人留連忘返。

外灘是這座東方大都會最著名的景觀,它東起中山一路,北起外白渡橋,南至金陵東路,面對開闊的母親河——黃浦江,背倚造型嚴謹,風格迥異的建築群。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來在經濟活動領域對上海乃至中國的影響,使其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外面的江灘,長提,以及綠化帶乃至美輪美奐的建築群所構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徵的上海景觀。

上海外灘曾經是西方列強在上海的政治,經融,商務和文化中心。當年各國的領事館大都集中在這裡,外灘也是國際金融資本在中國的大本營。此外,還有西方大商賈的高階俱樂部——上海總會,還有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大樓。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 篇5

親愛的遊客,我們的車子行駛在延安東路高架上,還有十五分鐘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點外灘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外灘景區的概況。外灘是上海的視窗,是上海的像徵,是上海歷史的凝聚。他集中體現了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又能體現出上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外灘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景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景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現在文化交相輝映的風景區。外灘位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

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地區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們是建設和發展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上海開阜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於1845年以上海道臺頒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為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為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定畝土地為法租界。隨後兩國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120xx年後也就是1945年,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才改名為中山東一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築起了二十多棟巍峨參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並在此地區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經融機構,使之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

百年滄桑,上海政府於1992-1993年間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將原來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闊道路,並在北面建起來造型獨特的吳淞路閘橋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隨後又建起了延安東路高架,使該地區的交通更為通暢,更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勁活力。沿江則修建起防汛牆和綠色長廊,各類雕塑和建築小品坐落其間更使得外灘詩情畫意。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臺上,江風拂面,江面波濤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的絢麗風光。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雲宵,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優美,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巨集偉的氣魄更使外灘借得美景。親愛的遊客們想必大家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壯麗風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瀏覽外灘風景區。親愛的遊客門,現在我們站在外灘的觀景臺上,西面就是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北面可以看到綠樹成陰的綠色長廊,黃浦公園和人民英雄紀念碑也在北面。隔江眺望則能看到陸家嘴經融區的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 篇6

外灘位於上海市中心黃浦區的黃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風景線,周圍還有位於黃浦江對岸浦東的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等地標景觀,是去上海觀光遊客的必到之地。外灘自1943年起又名為中山東一路,全長約1.5公里。它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臨黃浦江,西面是由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所組成的舊上海時期的金融中心、外貿機構的集中帶,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群”。近年來上海外灘天幕的後方又被新建的許多摩天大樓改變了不少。

上海外灘是中華民國繁榮時期的代表,也曾經是西方列強在上海的政治,經融,商務和文化中心。當年各國的領事館大都集中在這裡,外灘也是國際金融資本在中國的大本營。此外,還有西方大商賈的高階俱樂部—上海總會,還有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大樓。

現在外灘大樓大都經過改建,但基本風格不變。1992年國慶節前,又完成了外灘綜合改造一期工程。現在的外灘防汛牆呈廂廊式,高6.9米,寬15.4米,可抵禦千年一遇的潮水。廂內能停放300多輛汽車,廂面是綠化景點和沿江步行道。路面比先前拓寬一倍,有8快2慢10個車道,外灘歷來是上海的旅遊熱點,除能觀賞中外罕見的“萬國建築博覽”外,還可領略外白渡橋與吳淞路閘橋的丰姿,黃浦公園的俊巧,防汛牆的設計匠心,以及大樓與江水交相輝映的勝景。浦江夜遊更有一番情趣。加之這裡交通發達,購物方便,歷史掌故豐富,旅遊設施完備,使人流連忘返。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 篇7

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臺上,江風拂面,江面波濤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的絢麗風光。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雲宵,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優美,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巨集偉的氣魄更使外灘借得美景。親愛的遊客們想必大家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壯麗風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瀏覽外灘風景區。親愛的遊客門,現在我們站在外灘的觀景臺上,西面就是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北面可以看到綠樹成陰的綠色長廊,黃浦公園和人民英雄紀念碑也在北面。隔江眺望則能看到陸家嘴經融區的摩天大樓建築群。下面我將重點給大家講解世界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大家可以看到從延安東路高架下來一直到北面的外白渡橋,在中山東一路的西面成一字排開的20多棟西方古典風格的建築,他們構成為了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

這些上海的近代經典建築源於西方的古典建築,所以要想了解它們則要把它們和西方的傳統建築聯絡起來,在比較中了饉?遣腦?蚣疤氐愫凸δ堋?/p>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憑藉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特別是歷代中西方文化以及南北地域文化不斷交流融合所造就成的深厚文化底蘊,讓上海迅速成為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個突出的經濟文化中心。使上海成為當時世界建築大師們競相表現自身價值,展示自己不風身手的大舞臺。其時大量外國建築師的登陸,先期留學歐美的中國建築師的迴歸,給上海帶了西方先進的建築理念和技術,當然也使得當時建造成的上海近代建築滲透了西方建築的影響。所以當時上海的近代建築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留下了一大批價值連城的文化遺產。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的城市能像上海一樣擁有如此規模龐大。精美,技術精湛的近代建築群。其中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就是上海最為集中的近代建築群。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 篇8

各位團友,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上海外灘。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今天的行程就將由我為大家提供服務,希望我的服務能得到大家的滿意,在此也預祝大家今天能玩得開心、愉快。

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城隍廟)外的一處沿江灘地,舊時稱“黃浦灘”早在1843年上海開埠以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外灘一帶地方,於是劃定外灘

在內的800畝地為英租界,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臨江建造起巍峨參差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群,並開設了110多家金融機構,這裡成了“遠東的華爾街”,到了九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來到了上海,市政府開始對外灘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像一首美妙的五線譜一樣的外灘景區,它是由“凝固的音樂”萬國建築博覽和“流淌的樂曲”黃浦江所組成。我們各位朋友觀賞這些西方古典風情的建築群,不僅要注意它的外部的造型美。而且要把它們視為雕塑藝術來欣賞。

在這“凝固的音樂”樂曲上,26棟建築,樓宇的高低錯落猶如鋼琴上跳動著的琴鍵,樂曲上有序曲、三個高潮、尾聲等樂章組成。

它的序曲部分由外灘防汛牆前的氣象訊號臺所承擔,這座氣象訊號臺,是“阿脫奴婆”式的古建築,它的主要功能有兩個:第一個我們各位可以看一下在它的塔頂桅杆上懸掛各形狀的標誌,這是起到天氣預報的作用,它根據徐家彙氣象臺測得的氣象資訊,第天五次在在桅杆上掛不同顏色的棋子,向來往的船隻告示吳淞口外的風力和海浪等氣象資訊以保證航行的安全。第二個作用我們可以再觀察一下桅杆上有一隻可以上下升降的大球,第天中午11點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點55分,又將球升到頂端,12點正時,球又降到原來位置。這個目的我不說咱們在座的各位也知道是幹什麼的了吧?對了!他就是報時臺。但是隨著現代化資訊傳播科學的發展,各式各樣的鐘表數不勝數,它只能“退休”了。在1993年的10月份,在外灘綜合改造二期工程中,為了保護這座具有八十多年曆史的古建築,由是將它在原來的位置向東北整體的平移了20米,並且對它進行裝修,使之面貌一新。夜晚,用青白色的燈光照著,如一個巨大的通體晶瑩剔透的“玉柱”,清麗動人。

在凝固的音樂上的高潮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亞細亞大樓、上海總會、中國通商銀行大樓三幢大樓組成。由於時間的關係這裡著重給各位介紹一下上海總會,他位於中山東一路二號,建成於1920xx年,耗資45萬兩白銀。原是來是供英國僑民休閒娛樂活動的場所。大樓是文藝復興式的風格。在建築的東立面採用的是橫三段處理,又以正門為縱軸線,左右門窗裝飾圖案對稱,整幢大樓顯得和諧勻稱而且穩重。另外我們再看大樓的第三層與第四層是用六根愛奧尼克式立柱支撐,這種柱式,柱身修長,高度約為底徑9至10倍,柱身有條帶狀,柱頭上有捲起的旋渦狀,是“女性美”的象徵。在大樓層頂南北兩端有巴洛克式塔亭,增強了整幢建築的高度和豪華氣派。從遠處望來他就像一件雕塑家手中的完美的藝術品。另外大樓內部的裝修也十分曲雅、豪華。這裡有一長34米的用義大利的大理石鋪面的酒巴臺,號稱遠東最長的酒吧。大堂的北側還有一個半圓形的鐵柵欄電梯,這部也是當時上海最早的一部電梯,現在好多的反映老上海的電視劇都是在這裡拍攝的。大樓內的裝飾仿英國皇宮格調,因此它有“皇家總會”之稱。

緊挨著上海總彙的這個就是中國通商銀行大樓,它位於外灘六號。是一幢哥特式的建築,正門有古典式的柱廊。這就是凝固音樂的第一高潮部分。

凝固音樂的第二高潮,是由匯豐銀行大樓和海關大樓所組成。是萬國建築博覽群的最有代表性的建築。 匯豐銀行大樓 位於中山東一路11號,1923建成,1955年至1995年這四十年間它曾是上海人民政府所在地,再在是浦東發展銀行使用。這座大樓英國人自稱是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的最講究的一幢建築,它是外灘佔地最廣,門面最寬,體形最大的建築,整幢建築呈現十七、十八世紀歐洲出現的古典主義風格,是古羅馬式的建築。大樓底層是三個羅馬石拱券大門,大樓第二層至第四層,用六根希臘式科林斯柱子。這種柱式出現在希臘時代商業繁榮的科林斯城,其柱頂上有一束樹葉和花蔓組成,似花籃形狀,雕刻華美,是“富豪”的象徵,在他的頂端還有巴洛克式尖塔,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它還有著三件稀世之寶:第一件是大門兩側有一對銅獅,坐北朝南一隻張著大口,坐南朝北的一隻閉著嘴,這正好有銀行資金的吐納之意。據說在英國鑄成之後就將其模型毀掉,使他成為世界上的絕版;第二件是室內頂上有一幅世界上極為鮮見的巨型馬賽克壁畫,畫面有200平方米。第三件是大樓大堂內有28根高13米的義大利大理石石柱,全是天然形成。其中有四要是沒有拼接的,是純天然巨石雕成的,據說世上只有六根,這裡擁有四根,可見它的價值,(另外兩根在法國盧浮宮)。使整幢大樓皇宮,它統領著附近的二十多幢建築,顯出了華麗莊嚴的風範。使得它在整個外灘建築群中最為引人注目。

海關大樓 建成於1920xx年,花去430萬兩白銀。大樓是具有折中主義建築風格。大樓頂部的大鐘,是仿英國,倫敦國會大廈大鐘式樣製造,花白銀20xx餘兩。它是亞洲第一大鐘,又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鐘。大鐘直徑5。4米,分針長3。17米,時針長2。3米。鍾內有三個最達兩噸的鐘擺,這個大鐘每週開三次,每次上發條要四個人操作一小時。另外每天在一刻鐘的時候會奏響一段《東方紅》樂曲,到整點奏響一整曲《東方紅》。

這兩座大樓被稱為姐妹樓是上海的標誌性建築,匯豐銀行大樓雍容曲雅,海關大樓雄健挺拔。兩幢大樓並列一起相得益彰。共同承擔了凝固音樂的第二高潮。

凝固音樂的第三高潮由匯中飯店、沙遜大廈、中國銀行大樓三幢建築組成。這一樂章以現代主義為主題。

匯中飯店 位於中山東路南京路口,它的正六在南京東路23號。1920xx年建造,它外形美觀,白色清水磚作牆面;紅磚作腰線。有“外灘美女”之稱。這裡曾是三次重要會議所在地。第一,1920xx年“上海萬國禁菸大會”;第二是1996年“上海國際 ”會議;第三是1920xx年中國17省代表召開歡迎孫中山先生回國就任臨時大總統會議。

沙遜大廈與中國銀行大樓 沙遜大廈因當時內部裝修豪華被稱為是“遠東第一樓”。現在是和平飯店的北樓。外形象大寫英文字母A。中國銀行大樓是萬國建築博覽中唯一一箇中國人自己建造的大廈,他比沙遜大廈低60釐米,這還有一個故事。當被中國資本家覺得在外灘全是西方列強建造的形式各異的高樓,而且反映了各國列強的雄厚的經濟實力,為了不讓我們中國人丟臉面,於是中國官僚資本主義也決定造一個大樓,而且要造比其他國家的都要高,於是原計劃要造34層,但是後來受沙遜大廈的業主也就是沙遜的陰撓,他說“你們們中國人是一點地位沒有的,造的樓怎麼可以比我們英國人的還要高呢?”於是打官司打到英國倫敦,結果大家是可想而知的,中國人敗訴了,後來只能造成15層,比沙遜大廈低了60釐米。但是中國人還是不服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樓房不讓我超過你,我在樓底上豎了兩杆國旗,這兩個棋杆比你們沙遜大廈高,這回你們應該沒話講了吧?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兩個棋杆就是鑑證。中國銀行大廈外形有中為民族特色,樓底國角微翹,簷口用斗拱裝飾。窗框是中國錢幣的變形的形狀。

凝固音樂的尾聲是由東方匯理銀行和上海大廈擔當。

東方匯理銀行為巴洛克式建築,整幢大樓富有凹凸感,對比強烈。現在是上海市建築保護單位。 百老匯大廈具有現代主義風格是觀賞黃浦江、外灘、浦東景色的最佳處,周總理曾經陪同不少外國元首和貴賓登臨觀光。20世紀90年代,連續獲得涉外賓館“十佳安全優勝單位”稱號。

好了,各位朋友,整個被稱為凝固的音樂外灘的講解到此就結束了。希望能給各位留下美好的回憶。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遊覽的地方是上海著名的金融一條街,有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的外灘,它是百年上海的一個影子,也是舊上海資本主義的寫照。那現在大家就隨我一起找尋下這片浦江土地吧。

外灘位於黃浦江和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浦東陸家嘴金融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北蘇州路南至金陵東路,長約1800米,地形呈新月形。

外灘原來是上海城廂外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築路後,名為黃浦路,1945年更名為中山東一路。那黃浦江的名字又是由何而來的呢?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個十分有威望的人叫春申君,浦江這一帶是他的領土,故上海簡稱“申”,春申君名叫黃歇所以就叫黃浦江。它是發源與浙江安吉的龍王山,全長114公里,平均水深14米。但並不是從龍王山算起的,是從上海的澱山湖一直流往吳淞口來最後注入長江,期間經過10個區。那有人會問我黃浦江的水為什麼是黃的呢?我就簡單的和大家解釋下。其實有三個原因。第一是因為黃浦江江底的泥土是壤土,壤土是介於泥土和沙土之間的一種土質,是又有泥又有沙的。第二是因為它流入的時候經過10個區,所以經過了一定的汙染。第三是因為長江水的迴流把一定量的沙土帶了進來。基於以上三種原因所以黃浦江的水是黃的。

1843年上海開放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外灘一帶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臺公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為根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為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側劃得986畝土地為法租界。但臨江而立的巍峨參差、的世界各國風格的建築群,是到上世紀初,特別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來的。它從這一時期起,逐步成為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的象徵。經過百年曆史滄桑的外灘,在1992—1993年大規模的改造工程後,舊貌換新穎,景色更為迷人,被中外遊客評為上海“最喜愛的風景點”。

外灘是上海標誌性的景點,到上海必遊外灘,否則就等於沒來過上海,它的總體佈局可以5條線來概括。1、萬國建築博覽群(在這條路上有中外建築26幢形成了一條靚麗的風景線)2、10車道的中山東一路貫通了四方的交通。3、外灘的綠化、城雕、噴泉。4、浦東新興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5、外灘情人牆

那我們就連著這幾條線,把外灘迷人的風景盡情的欣賞下吧。

走到這裡,我們先看下對面那幢不起眼的房子,它位於中山東一路和金陵東路口。現在看起來十分的不起眼,但在解放前他是上海比較高階的公寓房,裡面的房間佈置相當豪華,每個房間都有20平方左右,而且有獨立的衛生裝置,它是專門給在外灘工作的高階職員居住的。郭沫若先生在日本和他第2個老婆安娜生的兒子也在這裡居住過。

首先我們在這裡揭開外灘序曲的是這座具有86年曆史被人們稱為“阿脫奴婆”式的氣象臺。他建於1920xx年的3月9日,他統高50米,包括上面的天線等,塔的實際高度為36.8米。這個塔原先並不是在這個位置上的,因為92年外灘改建的時候馬路拓寬,修建新的防汛牆,基於這個天文臺歷史悠久,而且十分有價值,就把他從原來的位置向東北面整體移位20米,並對他進行裝修。他在以前的作用是他可根據徐家彙氣象訊號臺測得的氣象資訊。每天5次在塔頂桅杆上懸掛各種形狀的標誌,嚮往來船隻告示吳淞口外的風浪和海浪等氣象資訊,以保證航行安全。另外在桅杆上有一隻可以上下升降的大球,每天中午11: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55分又將球升到頂端,12點正又將球升到原來的位置嚮往來的市民、船員報時,所以他也是中國出現的第一座報時臺。但隨著現代劃資訊傳播科學的發展,它也只能“退休”了,現在是外灘的歷史陳列館,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進去參觀一下。

[上海總會]

現在我們位於中山東一路3號,現上海總會,原英國僑民活動的上海總會又稱皇家總會。它1920xx年建成,耗資白銀45萬兩,是文藝復興式風格。所謂文藝復興式風格的特點就是整體感覺給人十分均勻、對稱。整幢建築以正門為縱軸線,左右對稱,顯得和諧均勻而穩重。大樓的第三層與第四層之間,有六根愛奧尼克立柱,愛奧尼克立柱特點是柱身修長,柱身有條帶狀,柱頭上有捲起的旋渦狀,是“女性美”的象徵。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兩種柱子風格叫多立克柱式,柱身粗壯,柱頂是突出的圓形,上方有方形的石頭蓋頂,是“男性美”的象徵。海關大樓地層就是用這種柱式。還有就是科林斯柱,此柱出現在希臘時期商業繁榮的科林斯城,柱頂有一束樹葉和花蔓組成,似花籃狀,雕刻華美,是“富豪”的象徵,匯豐銀行和怡和洋行都使用這種柱式,以顯示自己的財富。這裡要和大家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幢建築中遠東第一長酒吧檯,有34米長。大堂北側是環形樓梯,旁邊有半圓形鐵欄電梯,現仍能上下通行。市內裝修由日本設計師承擔,參照日本帝國主義王宮的風格設計,故又稱之為“東洋的倫敦”,這做優秀近代建築已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位於中山東一路6號的中國通商銀行大樓是一幢四層哥特式建築。1920xx年建造。屋頂坡面陡,頂端原立有十字架。尖角頂的兩側原來也有小尖塔,如向上帝供奉的巨燭。第四層的窗戶形狀都像教堂的窗框一樣,採用尖卷形。正門前有古典式柱廊。中國通商銀行是1879年由盛宣懷籌資興辦的中國人自己最早經營的一家銀行。

[大北電報公司大樓]

中山東一路7號,是一座文藝復興式風格的大樓。該建築注重統一、對稱、穩重,外立面裝飾甚為講究。每層都採用了古典風格的柱子,或用來承重,或只作為裝飾。窗戶四周圖形多樣,立體感強,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頂白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不失一種優雅的感覺。這樓是現在的盤谷銀行上海分行,自1920xx年建成以來,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稱為大北電報公司大樓。後為中國通商銀行及長江航運公司所用。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 篇10

親愛的遊客,我們的車子行駛在延安東路高架上,還有十五分鐘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點外灘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外灘景區的概況。

外灘是上海的視窗,是上海的像徵,是上海歷史的凝聚。他集中體現了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又能體現出上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外灘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景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景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現在文化交相輝映的風景區。

外灘位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地區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們是建設和發展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

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上海開阜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於1845年以上海道臺頒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為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為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定畝土地為法租界。隨後兩國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1XX年後也就是1945年,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才改名為中山東一路。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築起了二十多棟巍峨參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並在此地區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經融機構,使之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百年滄桑,上海政府於1992-1993年間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將原來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闊道路,並在北面建起來造型獨特的吳淞路閘橋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隨後又建起了延安東路高架,使該地區的交通更為通暢,更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勁活力。沿江則修建起防汛牆和綠色長廊,各類雕塑和建築小品坐落其間更使得外灘詩情畫意。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臺上,江風拂面,江面波濤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的絢麗風光。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雲宵,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優美,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巨集偉的氣魄更使外灘借得美景。

親愛的遊客們想必大家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壯麗風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瀏覽外灘風景區。

親愛的遊客門,現在我們站在外灘的觀景臺上,西面就是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北面可以看到綠樹成陰的綠色長廊,黃浦公園和人民英雄紀念碑也在北面。隔江眺望則能看到陸家嘴經融區的摩天大樓建築群。下面我將重點給大家講解世界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

大家可以看到從延安東路高架下來一直到北面的外白渡橋,在中山東一路的西面成一字排開的20多棟西方古典風格的建築,他們構成為了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這些上海的近代經典建築源於西方的古典建築,所以要想了解它們則要把它們和西方的傳統建築聯絡起來,在比較中瞭解他們產生的原因及特點和功能。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憑藉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特別是歷代中西方文化以及南北地域文化不斷交流融合所造就成的深厚文化底蘊,讓上海迅速成為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個突出的經濟文化中心。使上海成為當時世界建築大師們競相表現自身價值,展示自己不風身手的大舞臺。其時大量外國建築師的登陸,先期留學歐美的中國建築師的迴歸,給上海帶了西方先進的建築理念和技術,當然也使得當時建造成的上海近代建築滲透了西方建築的影響。所以當時上海的近代建築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留下了一大批價值連城的文化遺產。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的城市能像上海一樣擁有如此規模龐大。精美,技術精湛的近代建築群。其中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就是上海最為集中的近代建築群。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 篇11

黃浦江是流經上海市區最大的河流,黃浦江源頭坐落在浙江安吉龍王山自然保護區內。由於黃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響,平均每天兩次有明顯的漲潮和退潮現象,一天內的水位落差可達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

在一百五十年前,上海僅是江南沿海的一箇中等縣城,航運事業很不發達,人們沒必要、也沒能力在沿江修築堤岸,所以除東門黃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灘地。退潮時,江水聚滯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灘地。漲潮時,江水又沒過河灘。黃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由於江寬水急,逆水而行的船隻就須拉縴行走。幾百年來,縴夫的足跡就在黃浦江灘踩出一條曲折多彎的小道,人們稱之“纖道”,這纖道就是外灘最早的路了。在上海的地名習慣用詞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裡”,河流的下游叫作“外”,如今天上海人習慣把虹口港上的漢陽路橋叫作“裡虹橋”,把長治路橋叫作“中虹橋”,把大名路橋叫作“外虹橋”,就是根據橋所在河流的位置來取名的。

同樣,今蘇州河入黃浦江口的第一座橋叫作“外白渡橋”,依次向裡的橋也俗稱“裡白渡橋”(今乍浦路橋)、三白渡橋(今四川路橋)。如以縣城為依據時,距城近的地方稱為“裡”,距城遠的地方稱為“外”,今南市區的“裡鹹瓜街”和“外鹹瓜街”;“裡倉橋”和“外倉橋”等就是以此得名的。

進入上海縣城附近的黃浦江在陸家浜出口處形成一個急彎,於是上海人就以陸家浜為界,其上游稱為“裡黃浦”,下游稱為‘外黃浦”。裡黃浦的河灘叫作“裡黃浦灘”,簡稱“裡灘”,外黃浦的灘地就叫作“外黃浦灘”,簡稱“外灘”。

外灘位於上海的黃浦江畔。 它代表著上海的風景並且是一個上海的必須參觀旅遊目的地。 在19世紀後期,外灘的許多外資銀行在被譽為上海的“財政街”或“東方華爾街”的外灘建立了。 因此,外灘成為了鼓勵財政投資的場所。 由於外灘所富有的歷史價值,在外灘擁有一小塊土地不僅僅是財富的標誌,更是榮譽的標誌。

白渡橋至金陵東路的一段黃浦灘,因位於上海縣城廂之外的浦灘,被習稱為“外灘”。它是上海都市的最初輪廓線,曾被稱作黃浦路、揚子路、黃浦灘路,1945年改名為中山東一路。外灘原是一片荒蕪的淺灘,沿灘有一條狹窄的泥路,供船伕拉縴時行走。灘的西邊為農田,阡陌溝渠之間散佈著星星點點的茅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帝國主義在上海開闢租界前,首先劃定外灘一帶江面為其船隻的“下錨地段”。1845年11月29日,通過《上海土地章程》把外灘以西的830畝土地劃為英租界。此後,殖民當局便在李家莊(又名李家場,今圓明園路西南、北京東路近外灘的一段)建造英國領事館(今外灘33號中國旅行社上海分社所在地)。不久,英國領事館的南邊沿黃浦江一線,陸續出現沙遜洋行、仁記洋行、寶成洋行、旗昌洋行、天長洋行等洋行.臨黃浦江的纖道,1848年被改造成18米寬的馬路,並在馬路東側建造碼頭,堆疊、本行和船廠。1854-1941年間,出現十餘家外資銀行和中資銀行,成為上海的金融中心,有“東方華爾街”之稱。外灘的房屋開始時都是兩層樓和三層樓。

本世紀以來,由於建築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長,出現多層和高層,式樣五花八門,諸如英國古典式、英國新古典式、英國文藝復興式亞細亞大樓(原上海冶金設計院)、上海總會(今東風飯店〕、匯豐大樓(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樓)、恰和大樓(今外貿局大樓)等、法國古典式、法國大住宅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近代西方式、東印度式、折中主義式、中西摻合式等,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北起蘇州河口的外白渡橋,南至金陵東路,全長約1700米。無論是極目遠眺或是徜徉其間,都能感受到一種剛健、雄渾、雍容,華貴的氣勢。

現在我們見到的外灘大樓大都經過改建,但基本風格不變。1992年國慶節前,又完成了外灘綜合改造一期工程。現在的外灘防汛牆呈廂廊式,高6.9米,寬15.4米,可抵禦千年一遇的潮水。廂內能停放300多輛汽車,廂面是綠化景點和沿江步行道。路面比先前拓寬一倍,有8快2慢10個車道,外灘歷來是上海的旅遊熱點,除能觀賞中外罕見的“萬國建築博覽”外,還可領略外白渡橋與吳淞路閘橋的丰姿,黃浦公園的俊巧,防洪牆的設計匠心,以及大樓與江水交相輝映的勝景。浦江夜遊更有一番情趣。加之這裡交通發達,購物方便,歷史掌故豐富,旅遊設施完備,使人留連忘返。

外灘是這座東方大都會最著名的景觀,它東起中山一路,北起外白渡橋,南至金陵東路,面對開闊的母親河——黃浦江,背倚造型嚴謹,風格迥異的建築群。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來在經濟活動領域對上海乃至中國的影響,使其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外面的江灘,長提,以及綠化帶乃至美輪美奐的建築群所構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徵的上海景觀。

上海外灘曾經是西方列強在上海的政治,經融,商務和文化中心。當年各國的領事館大都集中在這裡,外灘也是國際金融資本在中國的大本營。此外,還有西方大商賈的高階俱樂部——上海總會,還有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大樓。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 篇12

親愛的遊客,我們的車子行駛在延安東路高架上,還有十五分鐘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點外灘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外灘景區的概況。

外灘是上海的視窗,是上海的像徵,是上海歷史的凝聚。他集中體現了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又能體現出上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外灘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景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景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現在文化交相輝映的風景區。

外灘位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地區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們是建設和發展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

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上海開阜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於1845年以上海道臺頒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為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為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定畝土地為法租界。隨後兩國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1XX年後也就是1945年,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才改名為中山東一路。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築起了二十多棟巍峨參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並在此地區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經融機構,使之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百年滄桑,上海政府於1992-1993年間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將原來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闊道路,並在北面建起來造型獨特的吳淞路閘橋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隨後又建起了延安東路高架,使該地區的交通更為通暢,更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勁活力。沿江則修建起防汛牆和綠色長廊,各類雕塑和建築小品坐落其間更使得外灘詩情畫意。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臺上,江風拂面,江面波濤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的絢麗風光。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雲宵,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優美,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巨集偉的氣魄更使外灘借得美景。

親愛的遊客們想必大家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壯麗風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瀏覽外灘風景區。

親愛的遊客門,現在我們站在外灘的觀景臺上,西面就是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北面可以看到綠樹成陰的綠色長廊,黃浦公園和人民英雄紀念碑也在北面。隔江眺望則能看到陸家嘴經融區的摩天大樓建築群。下面我將重點給大家講解世界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

大家可以看到從延安東路高架下來一直到北面的外白渡橋,在中山東一路的西面成一字排開的20多棟西方古典風格的建築,他們構成為了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這些上海的近代經典建築源於西方的古典建築,所以要想了解它們則要把它們和西方的傳統建築聯絡起來,在比較中瞭解他們產生的原因及特點和功能。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憑藉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特別是歷代中西方文化以及南北地域文化不斷交流融合所造就成的深厚文化底蘊,讓上海迅速成為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個突出的經濟文化中心。使上海成為當時世界建築大師們競相表現自身價值,展示自己不風身手的大舞臺。其時大量外國建築師的登陸,先期留學歐美的中國建築師的迴歸,給上海帶了西方先進的建築理念和技術,當然也使得當時建造成的上海近代建築滲透了西方建築的影響。所以當時上海的近代建築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留下了一大批價值連城的文化遺產。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的城市能像上海一樣擁有如此規模龐大。精美,技術精湛的近代建築群。其中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就是上海最為集中的近代建築群。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 篇13

走到這裡,我們先看下對面那幢不起眼的房子,它位於中山東一路和金陵東路口。現在看起來十分的不起眼,但在解放前他是上海比較高階的公寓房,裡面的房間佈置相當豪華,每個房間都有20平方左右,而且有獨立的衛生裝置,它是專門給在外灘工作的高階職員居住的。郭沫若先生在日本和他第2個老婆安娜生的兒子也在這裡居住過。

首先我們在這裡揭開外灘序曲的是這座具有86年曆史被人們稱為“阿脫奴婆”式的氣象臺。他建於1907年的3月9日,他統高50米,包括上面的天線等,塔的實際高度為36.8米。這個塔原先並不是在這個位置上的,因為92年外灘改建的時候馬路拓寬,修建新的防汛牆,基於這個天文臺歷史悠久,而且十分有價值,就把他從原來的位置向東北面整體移位20米,並對他進行裝修。他在以前的作用是他可根據徐家彙氣象訊號臺測得的氣象資訊。每天5次在塔頂桅杆上懸掛各種形狀的標誌,嚮往來船隻告示吳淞口外的風浪和海浪等氣象資訊,以保證航行安全。另外在桅杆上有一隻可以上下升降的大球,每天中午11: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55分又將球升到頂端,12點正又將球升到原來的位置嚮往來的市民、船員報時,所以他也是中國出現的第一座報時臺。但隨著現代劃資訊傳播科學的發展,它也只能“退休”了,現在是外灘的歷史陳列館,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進去參觀一下。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 篇14

親愛的遊客,我們的車子行駛在延安東路高架上,還有十五分鐘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點外灘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外灘景區的概況。

外灘是上海的視窗,是上海的像徵,是上海歷史的凝聚。他集中體現了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又能體現出上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外灘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景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景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現在文化交相輝映的風景區。

外灘位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地區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們是建設和發展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

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上海開阜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於1845年以上海道臺頒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為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為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定畝土地為法租界。隨後兩國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築起了二十多棟巍峨參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並在此地區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經融機構,使之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百年滄桑,上海政府於1992—1993年間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將原來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闊道路,並在北面建起來造型獨特的吳淞路閘橋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隨後又建起了延安東路高架,使該地區的交通更為通暢,更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勁活力。沿江則修建起防汛牆和綠色長廊,各類雕塑和建築小品坐落其間更使得外灘詩情畫意。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臺上,江風拂面,江面波濤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的絢麗風光。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雲宵,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優美,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巨集偉的氣魄更使外灘借得美景。

親愛的遊客們想必大家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壯麗風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瀏覽外灘風景區。

親愛的遊客門,現在我們站在外灘的觀景臺上,西面就是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北面可以看到綠樹成陰的綠色長廊,黃浦公園和人民英雄紀念碑也在北面。隔江眺望則能看到陸家嘴經融區的摩天大樓建築群。下面我將重點給大家講解世界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

大家可以看到從延安東路高架下來一直到北面的外白渡橋,在中山東一路的西面成一字排開的20多棟西方古典風格的建築,他們構成為了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這些上海的近代經典建築源於西方的古典建築,所以要想了解它們則要把它們和西方的傳統建築聯絡起來,在比較中瞭解他們產生的原因及特點和功能。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憑藉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特別是歷代中西方文化以及南北地域文化不斷交流融合所造就成的深厚文化底蘊,讓上海迅速成為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個突出的經濟文化中心。使上海成為當時世界建築大師們競相表現自身價值,展示自己不風身手的大舞臺。其時大量外國建築師的登陸,先期留學歐美的中國建築師的迴歸,給上海帶了西方先進的建築理念和技術,當然也使得當時建造成的上海近代建築滲透了西方建築的影響。所以當時上海的近代建築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留下了一大批價值連城的文化遺產。

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的城市能像上海一樣擁有如此規模龐大。精美,技術精湛的近代建築群。其中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就是上海最為集中的近代建築群。

上海外灘旅遊導遊詞 篇15

海關大樓

中山東一路13號,1927年建成,折中主義建築風格。

1857年在這裡建成的江海北關,可稱之為第一代海關大樓建築。第二代海關大樓採用洋派的英國都鐸王朝時代建築樣式,在主樓中央有一個鐘樓,這是上海第一次設立鐘樓。

由8層樓和5層輔樓組成,建築高度為79.2米。頂部的鐘樓為整幢建築縱軸線,兩邊門窗及雕刻圖案對稱。東立面大門有四根純手工打磨的粗壯的多立克柱子支撐。基座部分為嚴謹的古典主義風格,從三到七層為豎線條,立面裝飾非常簡化,釧樓造型屬於裝飾藝術派風格,整幢大樓帶有高聳的形體和幾何形圖案裝飾,它是上海終結復古主義樣式,嘗試“新潮”或“摩登”的第一座建築。

大樓頂部的大樓,仿英國倫敦國會大廈大鐘式樣製造,鐘面為圓形,每面用12角菱形圖案組合,直徑達5.4米,鐘的指標用紫銅做成,其中分針長3.17米,時針長2.3米。鍾內有3個鐘擺,最大的一個重2噸,其餘2個也有1噸重左右,還有一口大敲鐘,4個小敲鐘,鐘的發條長15.65米。大鐘上還有72盞自動形狀的電燈。海關大樓與匯豐銀行大樓被稱為“姐弟樓”。

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中山東一路15號,1902年建成,法國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1895年沙皇俄國、法國與清政府合資設立華俄道勝銀行,次年設分行於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建築共3層,沿襲了當時講究捧場的銀行業崇尚的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復古風格。立面構圖為橫3段、豎3段,並以法國凡爾賽宮花園內的小特里阿農宮為原型,當時的上海媒體普遍都認為:“這是上海第一幢從設計、材料到施工均能與歐洲建築相媲美的樓房。”

大樓入口門廊兩側飾塔司乾式雙柱,立面上有兩根巨柱式半圓形愛奧尼克壁柱,左右還各有兩根方形的愛奧尼克壁柱。二、三層外牆鑲貼大理石與乳白色的釉面磚,室內有貫通三層的彩色玻璃天棚覆蓋的中庭式大廳。不僅豪華,還採用了不少新技術、新裝置,開創上海建築的數項第一:即第一幢用瓷磚貼面的建築,最早安裝衛生裝置的建築,最早使用砂墊層替代打樁的建築。

1928年11月,南京政府設立國家銀行——中央銀行,接管這幢大樓產權,將它作為中央銀行行址,現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