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精選17篇)

欄目: 上海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8.11K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1

各位朋友,外白渡橋的參觀到此結束,請大家拍完照後上車。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精選17篇)

請上車,腳下請留神。(邊同客人寒暄,邊用國際標準點人數法清點人數)

都到齊了,(手持話筒)坐在後面的能聽清嗎?

各位新時期了,已經是吃晚飯的時間了,現在我陪你們雲位於上海銀座的國際飯店,途中,你們會看到不同門類的商店和人們的千姿百態,也可提出各種問題,為了便於大家的參觀,我向大家散發南京地圖。

發給你們的地圖上,劃有O的地方就是今天用晚餐的國際飯店,坐車到那裡約15分鐘,到銀座(南京路)的入口和平飯店需要3分鐘左右。剛才,各位散步於上海外灘一定很愉快吧!上海的外灘和橫濱的山下公園非常相似,景色優美,被譽為上海的象徵。明天你們就要回國了,在離別之際,請再次光顧尋裡,和上海再親吻一下,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景色優美之處,屢看不厭,但重複同肅的說明卻不覺有趣。讓你們在歌曲中再領略一下外灘的風情吧!那麼唱什麼歌呢?昨天,我考慮過,外白渡橋的那面會曾是日本的界,又是《上海浮生記》電影的取材之地帶來了《上海浮生記》歌曲的磁帶,曲名是”上海,歡迎您”,請各位欣賞。

(合著音樂前秦朗誦)

美麗的上海,由於貴賓的光臨您更具魅力,著名的外白渡橋,歐式的高樓大廈,滔滔不絕的揚子江,還有以爵式樂而受人青睞的和平飯店,親切的上海人,這一切是永遠難忘的吧!

(歌聲起)

“上海,歡迎您!”

那時,您曾光臨過上海,記得是最後一個夜晚,

我向您高聲呼喊:

歡迎您,光臨上海。

“唱的很好!”謝謝大家”,今天一天的疲勞想必已經消失了吧!出外旅行,您的記憶是最重要的歌中出現的上海,想必已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吧!

各位朋友!前面轉彎就進入南京路了。

南京路是上海的第一繁華街,和東京的銀座一樣給人一種人聲鼎沸的感覺。南京路在和平飯店的北樓和南樓之間向西延伸,全長5公里。南京路路名是1865年(日本江戶時代慶應一年)定下的。在這之前叫作”大馬路”,大是”大小”的大,馬路二字這樣寫(邊出示字樣邊講解,進行圖文導遊)。

你們知道”馬路”是什麼意思嗎?它意為是馬通過的路。過去,這裡是英國租界,最早本沒路,英國人喜歡騎馬,故由馬踏出了一條路,叫作”馬路”。1848年在前面橫向馬路河南路上,建起了上海最早的跑馬場公園。從公園到外灘建成了當時上海最新的一條馬路。以後由於地價高漲,在當時較偏僻的地方(今西藏路和人民廣場)相繼又建成了兩個跑馬場。與此同時又出現了新馬路並不斷向西延伸。從和平飯店至靜安寺長達5翁的大馬路延生了。

各位,聽了這簡單說明,對南京由來較為清楚了吧:鈴木先生,您有什麼要問的嗎?沒關係,有問題請說,我會樂意回答的。鈴木先生說:這裡像過節似的,人為什麼如此之多?對此,我想作一說明。

這一帶人多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其一,南京路是舉世聞名的繁華街道,由於觀光和購物的原因,人們從各地聚集於此;其二,休假日,上海人也來這裡購物和參觀;其三,到目前為止,地下幾乎不有任何服務設施,人們只好都集於地面。

魯迅先生說,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路形成之後,配上各種服務設施,人們自然會聚集而來。

在南京路的兩側,有四百多家商店,其中最有名的商店,餐館都集中在和平飯店和第一百貨商店之間。例如上海最在的書店、食品商店、服裝商店以及著名的廣東、四川、北京餐館都在這裡。各位請看車子的兩側,華聯商廈和上海服裝商店以經營款式新穎的一流服裝聞名,備受女青年的青睞。上海人講究穿著,下如你們所看到的那樣,街上行人的服裝各異,猶如在進行時裝表演。快!請看!那裡有一位穿著旗袍的女士,”旗袍”兩邊開衩是中國的傳統服裝,我們團中富有魅力的女士,穿旗袍是很適合的。這種大膽開放的裙服,在日本穿著一定會引起男士的注目。旗袍,在友誼商店和賓館商場裡均有出售。

請看車子的左前方,聚集許多人的地方是著名的北京餐館”燕雲樓”,你們知道為什麼那裡會有那麼多人?因為那裡將舉行結婚宴席,要拍照的請備好相機,我請師傅放慢車速。你們看,胸前彆著紅花,在門口恭候客人光臨的是新郎新娘。在中國法定結婚年齡為男的22歲,女的20歲。人們自由戀愛,結婚通常有做媒介紹九自由戀愛兩種。自由戀愛結婚者佔絕大多數。

各位朋友,進入南京路之後,我們見到了形形色色的各種人:他們當中有邊吃冰淇淋邊逛街的外地人,有身穿旗袍的時髦小姐女郎……可你們注意到沒有,像那種裝束打扮的老大爺,你們看,就是站在那兒戴著白帽,身穿黃衣服,手拿小紅旗的老大爺,他究竟是幹什麼的呢?大家知道嗎?我想來個有獎競猜遊戲,請大家參加。

小林先生,請您談談。噢,您說他是在街頭做買賣的。那麼,村上先生你以為他是幹什麼的?

是在街頭做商品宣傳的。看來,你們都說得不對,下面我們請一位女士來猜謎。山口美智子小姐,您說呢?“指導交通秩序的管理人員。”對了,她猜對了,我們為了感謝他們的協助,分別給他們發一、二、三、等獎。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2

雲寺 位於浦東新區合慶鎮慶豐村,原為猛將廟舊址。1993年12月,以當地種福庵、海潮寺、觀音堂、三官堂、野三官堂、猛將堂六處廟主動統一規劃,建為慶雲寺。明陽法師入室弟子慧覺法師主持籌建。在慶豐村、慶豐實業總公司等鼎力資助下,寺前有大山門。接大山門的是天王殿,殿中供天官彌勒菩薩;其背後為護法韋馱。左右背壁為四大天王像。過天王殿,右側為鼓樓,內供伽藍菩薩。右側為鐘樓,銅鐘重3噸。鐘樓內供地藏王菩薩。大雄寶殿在最後,正殿供三世如來,法身高 5米,連同蓮坐、佛龕,共高9米。兩側為18羅漢坐像。其後還有500羅漢山。三世如來後壁,背靠千手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以當地種福庵、海潮寺、觀音堂、三官堂、野三官堂、猛將堂六處廟主動統一規劃,建為慶雲寺。 有種福庵、海潮寺、觀音堂、三官堂、野三官堂、猛將堂等廟宇.

特色餐飲

上海是海納百川的城市,中國幾乎所有的菜系都匯聚上海,有著中華美食之稱。世界各地的異域風味也能在上海覓到蹤跡,不僅如此,各類風味快餐也總是在上海首先登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海人對於飲食的要求已從單純的色、香、味、覺的品嚐發展到了養身,上海的餐飲市場永遠是高潮迭起。您可千萬不要錯過去美食街品嚐美味佳餚的好機會。 在上海吃飯有竅門,比如選飯店就要看大小,大了,廚房對客人照顧不過來;太小了,廚房的配料容易不齊。還要看客流量,食物新鮮非常重要,人少了菜料保持新鮮很難。因此,挑中型的餐館最好,500平方米左右的。選餐館的第一條件是看它的衛生,甚至看它的廚房、洗手間,衛生的關係很大,至少關係食物的新鮮程度。很多東西是不能隔夜的,比如魚,差一天都不一樣。還要看服務態度,不少菜需要第一時間端給客人,怠慢了一點就不同了。進餐館不能不怕貴,也不能只怕貴,菜點得要精一點少一點,不一定就貴;上海人一般不會點上一大桌,那樣品味不過來,即使是晚宴,一般說來8個菜也夠了。吃西餐要講究節奏,每人面前一口菜或一杯酒之後,來一口純水淨口,這樣能品嚐菜的真味。中餐也應該這樣,最好每10-15分鐘上一道菜。到上海,還是吃上海菜好。打出菜價牌子的餐館還是別進為好,大黃蛇28元一斤,草蝦28元一斤,不可迷信。 建議你早餐在下榻的賓館裡吃,很多賓館都提供免費的自助式早餐。中午通常在旅遊景點附近吃飯,點菜時儘量不要標有“時價”的菜餚,問一下計量單位,有些飯店在“兩”、“只”上作手腳斬客。晚飯不一定要在賓館裡吃,成本高。上海市中心主要商區有很多美食廣場,價廉物美,服務也不錯,一般每人消費在15-25元之間。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3

親愛的遊客,我們的車子行駛在延安東路高架上,還有十五分鐘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點外灘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外灘景區的概況。外灘是上海的視窗,是上海的像徵,是上海歷史的凝聚。他集中體現了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又能體現出上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外灘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景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景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現在文化交相輝映的風景區。外灘位於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地區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們是建設和發展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上海開阜後,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於1845年以上海道臺頒佈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為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為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定畝土地為法租界。隨後兩國沿江開築道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100年後也就是1945年,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才改名為中山東一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築起了二十多棟巍峨參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築。並在此地區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經融機構,使之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百年滄桑,上海政府於1992-1993年間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將原來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闊道路,並在北面建起來造型獨特的吳淞路閘橋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隨後又建起了延安東路高架,使該地區的交通更為通暢,更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勁活力。沿江則修建起防汛牆和綠色長廊,各類雕塑和建築小品坐落其間更使得外灘詩情畫意。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臺上,江風拂面,江面波濤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的絢麗風光。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雲宵,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優美,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巨集偉的氣魄更使外灘借得美景。親愛的遊客們想必大家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壯麗風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瀏覽外灘風景區。親愛的遊客門,現在我們站在外灘的觀景臺上,西面就是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北面可以看到綠樹成陰的綠色長廊,黃浦公園和人民英雄紀念碑也在北面。隔江眺望則能看到陸家嘴經融區的摩天大樓建築群。下面我將重點給大家講解世界著名的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大家可以看到從延安東路高架下來一直到北面的外白渡橋,在中山東一路的西面成一字排開的20多棟西方古典風格的建築,他們構成為了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這些上海的近代經典建築源於西方的古典建築,所以要想了解它們則要把它們和西方的傳統建築聯絡起來,在比較中了饉?遣腦?蚣疤氐愫凸δ堋?/p>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憑藉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特別是歷代中西方文化以及南北地域文化不斷交流融合所造就成的深厚文化底蘊,讓上海迅速成為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個突出的經濟文化中心。使上海成為當時世界建築大師們競相表現自身價值,展示自己不風身手的大舞臺。其時大量外國建築師的登陸,先期留學歐美的中國建築師的迴歸,給上海帶了西方先進的建築理念和技術,當然也使得當時建造成的上海近代建築滲透了西方建築的影響。所以當時上海的近代建築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留下了一大批價值連城的文化遺產。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的城市能像上海一樣擁有如此規模龐大。精美,技術精湛的近代建築群。其中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就是上海最為集中的近代建築群。先介紹到這裡吧!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上海熱帶風暴水上樂園!

上海熱帶風暴水上樂園是21世紀亞洲最大的露天水上樂園,位於上海市新鎮路顧戴路口。園中建造了湖泊、河流、沙灘,擁有30多種驚險、刺激的水上游樂專案。

霹靂河

霹靂河全長1200米,是目前亞洲同類河流中最長的水上樂園內河。

霹靂河流經小橋,繞過小島,環繞整個樂園,您可悠閒的乘坐氣圈隨波盪漾,柔柔碧波、爛漫陽光仿若人間仙境。遊客在享受悠閒之餘在霹靂河上還有長達75米的瀰漫著恐怖氣氛但是無比驚險刺激的冰封隧道,隧道沿岸設有被冰雪封住的動物和人的屍體,在燈光的處理下及音樂的配置下格外逼真傳神。乳白的冰柱,裊繞的霧氣,彌幻的燈光,讓人不得不為之著迷。並且在霹靂河上還有一段巨浪洶湧的百慕大風暴,一旦進入該區域,突然一股巨大的浪潮將您從恬靜中驚醒,波浪洶湧、驚險萬分,在巨大的牽引中,遊客成了漂流者,只能任巨浪帶領抵達未知的地方。

風暴灘

風暴灘海浪池佔地6000多平方米,是目前亞洲最大的人工海浪池,有真正清潔的人造沙灘供遊客娛樂休息,特有的黃金沙灘讓您充分體驗人與自然的融合,感受浪漫的海濱風情。風暴灘每8分鐘迴圈產生高度起伏0.6-1.2米的海浪,分別有不同的8種浪型。

群龍爭霸

群龍爭霸滑道群由一組風格迥異的滑道組成:巨龍雙峰(兩條白色巨型螺旋式滑道,滑行者可採用坐式或仰臥式)、神龍出水(兩條乘氣圈劃滑的敞開式滑道,分深綠和淺綠色)、九曲陳倉(三條封閉管道式滑道,分藍色、黃色及乳白色)、音速飛龍(兩條平行的高速粉藍色滑道)。

海盜滑道群

海盜滑道群由追魂戰車(紅、黃、綠三條迴環式高速滑道,沿途經180度和360度的彎道,滑行者俯臥在滑墊上,收握墊圈頭朝前下滑)和時空戰將(八條藍白相間並肩可作比賽用的滑道,極具刺激性特別適合喜歡冒險的年青人,我們陸續兩年舉行了王者爭霸滑道比賽,頗具影響力)組成。

海盜船

海盜船採用"連鎖反應原理"設計製造,是具有夏威夷風情的兒童遊玩區。設有兒童滑道等。

林屋探祕

中國及亞洲首個採用“連鎖反應”原理的玩水專案,有三層樓高,可同時容納600人,遊客可攀援上去。極具特色之處是屋頂有一大木桶,每八分鐘積滿水後向下傾倒一次,給遊客極大的清涼刺激。在曲徑通幽的林間,期待未知的發生,體驗冒險家的探索精神。同時林屋探密也擁有七條兒童滑道,其中兩道為開放式、兩道為封閉式、三條為無水滑道。

歡樂水工廠

兒童使用的滑道,仿造潛水艇製造,泡沫塑料的內部 裝潢,即使碰撞了也不會對小孩造成傷害

小恐龍滑梯

小恐龍滑梯有四條專為兒童設計的滑道,滑道寬而低, 膽小的孩子可由父母陪同滑下,共享天倫之樂。

希望大家玩的開心!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5

大家好,歡迎前來上海豫園參觀遊覽。豫園景區位於上海老成廂境內,老成廂位於黃浦區境內,黃浦區則位於上海市中心城區東南部。豫園景區是老城廂的璀璨明珠,主要景觀有豫園、豫園旅遊商城、沉香閣、城隍廟、上海老街。豫園景區融旅遊、園林、寺廟、商業於一體,集吃、玩、買、住功能大成。與外灘景區、人民廣場景區等相比,豫園景區的特色是一個“古”字。豫園景區的園林文化、宗教文化、建築文化、商業文化、美食文化和市民文化充分顯示了這一特色。

主要景點介紹

豫園是上海市區內惟一的明式園林,坐落在豫園旅遊商城內,與城隍廟相鄰,是江南五大園林之首,兼有芥子納須彌、小中見大的明清古典園林風格,它以虛實相映、大小對比、高下對稱、疏密有致等建築手法而著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4a景點。豫園是明代時任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建造的,潘允端為了讓曾任刑部尚書的父親潘恩安享晚年,於明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在上海老城廂建園,歷時28年(到1577年),始成豫園,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豫,在古漢語中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愉悅老親的意思。但可惜的是他的雙親未能眼見豫園落成就去世了。豫園按主體建築可分為大假山、萬花樓、點春堂、會景樓、玉玲瓏、內園六處景區。

大假山景區 主要有三穗堂、仰山堂、卷雨堂、大假山、遊廊。

遊客們步入豫園大門,迎面是一巨大黃褐色石塊,上面鐫刻__所書“海上名園”,後面是一座氣勢恢弘、寬敞雄偉的大廳,就是三穗堂,三穗堂是豫園大的廳堂,是主要建築之一。為歇山式建築,屋頂塑像左為拿著長矛的張飛,右為手持大刀的嚴顏,屋頂出簷部分造得呈現向上仰翻的曲線形狀,作用有兩點,一是為了緩衝雨水急驟下流,二是採光。讓我們進入堂內參觀,堂內中堂張掛著潘允端寫的《豫園記》,樑上高懸著三穗堂、靈臺經始、城市山林三塊貼金扁額。廳堂正門的八扇隔窗雕刻著稻麥、玉米、高粱、瓜果等圖案,生動地點出了堂名“一稻三穗,豐收在望”之意。(可講三穗的故事)

步出三穗堂,即是一座飛簷翹角兩層樓閣,隔荷花池與大假山相望。下層是仰山堂,上層是卷雨樓。仰山堂以仰山名,有兩層語義:一層是堂上所掛清人所書取自王羲之《蘭亭集序》得此地有崇山峻嶺句,點出此處為觀賞大假山得佳處,這裡的仰山是仰望的意思;另一層則典出《詩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句,此處仰山是仰慕的意思。卷雨樓卷雨的出典說法很多,一般認為取自王勃《騰王閣序》詩句珠簾暮卷西山雨,意思是在濛濛細雨中登上卷雨樓觀望大假山,迷茫如煙,隱約可見,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各位遊客,清看對面的大假山,這是豫園景色的精華之一,也是江南地區現存古老、精美、的黃石假山。它由明代著名疊山家張南陽精心設計堆砌,是他一存世的作品。假山高約12米,氣勢巨集大,用20__噸浙江武康黃石疊成,一直享有江南假山之冠的美譽。見石不露土是它一大特色,假山黏合劑用石灰、糯米汁等製成,迄今有400多年了。假山層次分明,有近山、中山、遠山、山上林木蔥蘢,山頂有望江亭,可遠眺黃浦江。大假山雖不是真山,其氣勢卻不亞於真山,是園林中疊石碓山的經典之作。

各位遊客,在仰山堂隔荷花池觀山景可稱為豫園一絕,仰山堂東側是遊廊,如果我們要親臨大假山,就得經過右邊這遊廊,請看遊廊前這對栩栩如生的鐵獅子,它鑄於元代,距今有700多年曆史了,這對獅子左雄右雌,雄師左蹄踏球,象徵權利和威嚴,雌獅踏著小獅子,象徵子嗣昌盛。現在請大家隨我進入這“漸入佳境”遊廊,遊廊西側牆上有“武舉奪魁”磚雕和“梅妻鶴子”泥塑。(古時科舉考試,如在鄉試、會試、殿試中均考取名,即中瞭解元、會元、狀元,就叫連中三元。圖中武將盤馬彎弓,英姿勃發,志在必得。梅妻鶴子典出宋代林和靖,林和靖,北宋詩人,隱居杭州西湖孤山,終生不仕,賞梅養鶴,終生不娶,留下梅妻鶴子的千古佳話。)磚雕意在激勵人們博取功名,積極入世;而泥塑似又推崇淡泊名利,消極出世。反映出幾千年來中國士紳階層的矛盾心態。廊中有一太湖石,高2.3米,亭亭玉立,名“美人腰”,似美人柔腰顧盼,遮住了前面景物,乃造園抑景,產生含蓄美的藝術效果。

萬花樓景區 主要有魚樂榭 亦舫 兩宜軒 復廊 萬花樓

各位遊客,過漸入佳境遊廊,至峰迴路轉石壁處而右轉,我們就來到了萬花樓景區。眼前右方這一突出於溪流之上的小榭,就是魚樂榭。當年莊子與惠子(莊子的學生)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_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取名魚樂蘊涵著園主人對莊子的仰慕和避世隱逸的心情。魚樂榭是豫園的園中園,小巧玲瓏,小中見大,虛實相映,在園林空間處理上採取了分隔方法,很有獨到之處。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要穿過一條復廊,前往萬花樓。這復廊男寬北窄,據說在古代男人走南邊,女人只能走北邊,體現了男尊女卑,復廊中間牆上有漏窗,它分割了景區空間,又延長了觀賞時間。請看復廊西邊有一方亭,亭中有塊扁,上面所題的“會心不遠”典出《世說新語》,說的是梁簡文帝遊華林園,對侍遊的大臣講:會心處不必在遠。簡文帝遊園,見園林景色,認識到並非一定要到遙遠之處才能領悟萬物造化要旨,各位見此,是否也會有所啟示?復廊東有小軒,“觀山觀水兩相宜”,故名兩宜軒;復廊北面的建築相當精緻,形狀如船舫,稱為亦舫,也提醒我們,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各位遊客,出了復廊,便可以看見萬花樓,請看這樓臺庭院有兩棵古樹,右邊是銀杏樹,相傳為建園時院主人親手種植,剛才跟大家介紹豫園歷史時說的建園時間大家還記得麼?對的,和園一樣,這棵樹也有400多年曆史了。左邊一棵是廣玉蘭,也有近200年的樹齡了。這庭院四周遍種花木,“萬花深處”有一小樓,名“萬花樓”,為豫園中勝景。樓下四角雕有梅蘭菊竹,各位知道它們在植物中有什麼稱譽麼?對的,稱為植物四君子。萬花樓樓上有一幅對聯:桂馥蘭芬水流山靜,花開柳眉月朗風清,點出了這一區域以花木為主題的特色。在萬花樓迴廊的擋板上刻有木雕作品,稱為“暗八仙”,即是八仙手中所持的法器,大家可以一起來猜一猜,他們分別是呂洞賓的寶劍,鐵柺李的葫蘆,漢鍾離的芭蕉扇,韓湘子的寶箱,曹國舅的擅板,藍采和的花籃,張果老的魚鼓,何仙姑的荷花。

點春堂景區 主要有點春堂 打唱臺 古井亭 快樓 和煦(xu)堂 靜宜軒 聽鸝亭

各位遊客,從萬花樓向東,過“穿雲龍”龍牆,就來到了點春堂景區,點春堂之名取自於蘇東波得“翠點春妍”,有青翠之色點出了春天的妍麗之意。清代上海小刀會起義時,這裡是起義軍城北指揮所。點春堂正中(中堂)懸掛著晚清畫家任伯年得《觀劍圖》,任伯年曾參加過太平軍,此畫反映了作者對反清鬥爭的讚美之情;畫兩邊是已故著名書法家沈伊默書寫的對聯:膽量包空廓,心源流粹精。點春堂內還陳列著當年小刀會的兵器、自鑄的錢幣日月錢以及釋出的文告等文物。

各位遊客,點春堂對面這個小戲臺,俗稱打唱臺,是江南地區小、精緻的打唱臺。明清時期,園林同崑曲關係密切,當時文人紳士喜歡在點春堂內看戲文,根據自己的喜愛挑演員點劇目,所以點春又有這層意思。戲臺的四面石柱上,分別有描繪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對聯。臺正中壁上張貼郭沫若1961年遊覽豫圓時寫下的詩篇:小刀會址憶陳劉,一片紅巾起海陬(zou);日月金錢昭日月,風流人物領風流;玲瓏玉壘千鈞重,曲折樓臺萬姓遊;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圓有史足千秋。

各位遊客,點春堂東面有座抱雲巖,上面有一樓,似空中樓閣,登臨眺望豫圓全景,心胸為之一快,故被稱為快樓。

各位遊客,與點春堂隔水相望得廳堂為和煦堂,和煦,即春天的陽光溫和的意思,和煦和點春兩個堂名承上啟下,點出了園裡的風景主題。

會景樓景區 主要有會景樓 九獅軒 流觴(shang)亭 浣(huan)雲假山 水廊等景觀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會景樓景區,會景樓顧名思義是美景彙集的地方,這會景樓位於豫園中央,登上會景樓,全園景色盡收眼底。會景樓是以水景為主體的區域。

大家請看,會景樓西邊臨池而建的是九獅軒。大池南端與會景樓相對的亭,叫“流觴亭”,因其兩面臨水,取流觴曲水之意。是仿紹興蘭亭而建的,說起紹興蘭亭各位是否想到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呢,對的,王羲之和詩人墨客列坐在曲水之旁,將盛酒之杯放到曲水上,順流漂浮,所謂觴就是古人喝酒用的杯子,角字旁主要是指用牛角做的杯子,酒杯到誰的面前,誰就取流觴飲酒賦詩,王羲之就此寫了《蘭亭集序》,被評為天下行書,紹興蘭亭因而成了書法園林。各地園林如有曲水,仿建流觴亭,自然風雅的很。

出流觴亭,便可看到浣雲假山了,假山以安徽巢湖的湖石堆成的,水中假山倒影與天上彩雲渾然一體,清水流淌,池波上下如洗白雲於水中,如染假山於雲間,故取名為“浣雲”。

會景樓東邊有積玉水廊,廊和路一樣,是中國古典園林中富可塑性和靈活性的建築,大家還記得前面遊覽過的遊廊和復廊麼?這裡是水廊,前半段築於岸上,後半部架在水上,長達百米,是江南古典園林中長的一條水廊。積玉水廊因廊中有以“積玉峰”石而得名,峰以積玉命名,意謂峰是由無數的美玉堆砌而成的。

玉玲瓏景區 主要有 玉玲瓏 玉華堂 得月樓 藏書樓等景觀

各位遊客,過三曲板橋,進引玉洞門,便是玉玲瓏景區了,“引玉”,有引遊人走向玉玲瓏的意思。玉玲瓏與蘇州瑞雲峰、杭州縐雲峰、並稱江南三大名石。玉玲瓏是太湖石,石色青黝,高約丈餘,石稜似朵雲突兀,通體成萬竅靈通。奇石瘦、皺、漏、透特點皆備。如果自上而下倒水,它72孔孔孔猶如小瀑布,在下放燃香,它72孔孔孔煙香飄渺。玉玲瓏後有照牆,牆上有寰中大快四個篆字。據記載,玉玲瓏以前鐫有玉華二字,因天長日久,風華雨溶,字跡逐漸沒了。

據說,潘允端十分鐘愛玉玲瓏,為了便於隨時觀賞,特意正對玉玲瓏建一書齋,並以玉玲瓏石上的玉華二字命名為玉華堂。玉華也有取玉中精華之意。堂上扁玉華堂三字用明代文徵明的字跡合成。堂內傢俱具為仿明代之物,擺設一如明式陳式。玉華堂前有兩珠白玉蘭,白玉蘭是上海市花。

(玉華堂東有積玉峰和積玉廊,玉玲瓏景區從引玉洞門入玉華堂、白玉蘭、玉玲瓏、積玉峰、積玉廊,皆冠以玉字,玉成了景區的精華,所以玉玲瓏景區又稱玉字景區。

玉玲瓏西為得月樓,西近荷花池,取近水樓臺先得月之意。樓南北屋簷掛有扁額,其南是皓月千里,北是海天一覽。樓近荷花池,“水波如綺,藻採紛披”,底樓由此而得名為綺藻堂。堂外有迴廊,廊間簷下有各種不同寫法的壽字,稱“百壽樓”。

得月樓南有藏書樓,是上海畫派的發祥地。)

內園景區 主要有靜觀廳 延清樓 觀濤樓 聳翠亭和古戲臺等景觀

各位遊客,越過寰中大快前環龍橋,我們就到了內園門樓前了。內園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原是上海城隍廟的花園,新中國成立後,修繕豫園時將兩園連在一起,成為園中之園。

各位遊客,靜觀廳是內園的主體建築,屬歇山式建築,屋頂有碩大岳飛戰金兀朮塑像。廳堂正堂高懸兩塊扁額,其一曰靜觀,其二曰靈昭停峙。內園原來是城隍廟的花園,因此廳堂題額自然存在宗教含義、宗教色彩。道教認為,只有保持人的純真本性,才能認識自然萬物的發生和變化的根本,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就是此意,因此,靜觀是道教修煉和認識萬物的基本方法。這裡的觀可解釋為道教建築的專名,如白雲觀。因此,靜觀是原先城隍廟道士起居做法之處。靈昭停峙,大意是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勸人從善。城隍廟門殿聯語是對此扁的註釋: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行善事天知地鑑鬼神欽。

各位遊客,靜觀廳對面是座假山,正面一塊大石如壽字,其他有的像獅子盤球,有的像孔雀展翅,有的像犀牛望月,還有的像老虎、猴子、羊、等,耐心觀賞,可以在這堆石頭中辨出100多種動物形象。因此,這假山原名又叫肖形假山。大家可以仔細觀賞,看能找出多少動物形象來。

各位遊客,假山周圍有聳翠亭、延清樓、還雲樓和觀濤樓。觀濤樓俗稱望海樓,整座樓的建築沒有采用一個鐵釘子,但卻非常牢固,清時為上海建築,以前登上三層觀濤樓可以觀滬城八景的黃浦觀濤。出延清樓可以到達船廳,因其不會遊動,所以稱作“不繫舟”。

各位遊客,靜觀廳東側有九龍池和院落,大家知道有哪九條龍麼?細觀池壁石隙間有4條石雕小龍,倒影水中成8條龍,還有一條呢,是池本身形狀像一條龍,所以叫九龍池。往前走就進入庭院了,院中有方形小廳,叫“可以觀”,廳前有磚雕《郭子儀上壽》。郭子儀四唐朝大將,他平定安史之亂,保衛大唐江山,被封為汾陽王。他有七子八婿,享年84歲,可謂福壽雙全。古代90歲為上壽,80歲為中壽,70歲為下壽,郭子儀因聲名地位而稱上壽。

各位遊客,穿過假山幽徑,迎面就是內院大戲臺。享有“江南園林臺”的美譽,此戲臺原在閘北區,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為雙戲臺。1974年,因市政建設搬遷,一遷嘉定匯龍潭公園,另一移至豫園內園。戲臺7米見方,臺柱高約2米,戲臺頂部藻井呈穹隆狀,裝飾華麗,有助於聚音共鳴,產生音響效果。戲臺兩側石柱上有俞振飛書寫的楹聯:天增歲月人增壽,雲想衣裳花想容。戲臺正對面的還雲樓設貴賓佳座,全部採用清代的太師椅和茶几,兩邊有雙層看廊,共有300個觀眾席。戲臺前的院落中,有一塊特大京磚,這是浙江嘉善古典磚瓦廠特意為古戲臺燒製的,重近一噸,堪稱京磚中的榜首。

蜿蜒於園中的龍牆,巧妙地將全園30多處人文和自然景觀分隔成7個景區。大假山後的臥龍,似潛伏深山;萬花樓東側穿雲龍欲昂首騰飛,穿向雲中;和煦堂西雙龍舉首掙搶一珠;內園蛟龍正臥牆睡眠。前面四龍的鱗片以瓦片作成,龍鱗豎起,以示精神振作;惟獨眠龍鱗片以泥塑成,龍鱗伏下,以示處於休眠狀態。在穿雲龍頭的口下,塑有一隻三足金蟾,龍吸金蟾吐的精氣,金蟾則飲龍的唾液,龍蟾互利共生。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6

歡迎大家來到上海楓涇古鎮!我是你們的導遊。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楓涇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亦為新滬上八景之一,位於上海市西南方。歷史上,它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如今,它與滬浙五區縣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楓涇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

古鎮周圍水網遍佈,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樑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為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00年曆史。鎮區規模巨集大,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至今仍完好儲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物,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儲存完好的水鄉古鎮。

古鎮周圍水網遍佈,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樑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為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00年曆史。鎮區規模巨集大,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至今仍完好儲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築物,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區儲存的古建築物),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儲存完好的水鄉古鎮。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鎮區多小圩,形似荷葉;境內林木蔭翳,廬舍鱗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稱“清風涇”、“楓溪明古鎮”,地跨吳越兩界。

上海楓涇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亦為新滬上八景之一,位於西南方。歷史上,它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如今,它與滬浙五區縣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

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徵是: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陰冷,全年雨量適中,季節分配比較均勻。總的說來就是溫和溼潤,四季分明。

楓涇鎮政府對面西柵河沿河,有一片長達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古戲臺往西,位於和平街92號的大清郵局舊址,灰牆黑瓦,結構堅實,兩邊的門框都是石頭柱子,高高的門洞上方“郵電局”幾個大字赫然在目,這是上海地區現存不多的一處大清郵局舊址。由於文化發達,經濟繁榮,楓涇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_齊全的古鎮。早在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楓涇南柵已建有道院,明清時,佛教盛行,街、巷、裡、坊遍置寺廟,全鎮共有3處寺院廟宇。清末,天主教、_也開始傳入楓化資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覺禪寺、施王廟、鬱家祠堂等人文景觀,可以尋覓到楓涇鎮古代南北分治,半屬吳地半屬越境的歷史陳跡。

北大街是商業古街風貌儲存最完整的大街。穿過街道石街坊,行走在平整的板路上,一眼望去,窄窄的街道兩邊都是兩層樓房,身處其中,抬頭望天,只能看見窄窄的一線天,一扇扇木格窗露出原木本色。樓房臨街的一邊清一色都呈平面結構,看不出每一棟建築的特色和規模,而從後門的市河望去,家家房子都枝出河面,或重簷疊瓦,或騎樓高聳,或勾欄亭閣,或底層的近水樓臺,層層石級通向河埠,或倚朱閣、小軒窗,組成一道多姿的水鄉民居風光,間或有大大小小的江南遊船穿行其中,人景輝映,夕陽夕照,真是中國的水鄉,東方的威尼斯。

北大街古代店鋪作坊集中,手工業歷來發達。早在宋代就有鐵、木、竹、農具和日用小商品的手工製作。紡織技術傳入,紡紗織布盛行,明清時,楓涇地處全國棉紡織業生產貿易中心,“所出布匹,日以萬計”。到了現代,古作坊多已破敗,儲存最完整的就數375號的石泰山製藥房(藥鋪)。為了展示古代手工業生產狀況,現將當年手工業作坊集中的北大街規劃為手工作坊按古代形制,配置生產器械,培訓有關人員,屆時向遊人展示古代織布、打鐵、製藥和製造竹木器具等手工業生產技藝。遊人也可以親手操作,親身體驗。在這些作坊裡,你可以挑選購買到原汁原味、土氣十足的手工藝品。當然也可以嘗試自己製作小竹筒、小鐵鏟、小鋤子、布鞋子、土布頭巾。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7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醉白池位於上海市松江區人民南路,始建於l644年,為明代畫家董其昌觴詠處,也是名人學士常遊之地。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工部主事顧大申建。醉白池之名取於蘇軾《醉白堂記》,謂宋代宰相韓琦慕唐詩人白居易晚年以飲酒詠詩為樂而築醉白堂。顧大申擅繪畫,善詩文,亦慕白居易之樂而以“醉白”為池、園名。

全園佔地80畝,分為內園和外園兩部分,外園是新建的,內園是原有的。內園為全園精華之所在,庭院相接,亭臺錯落,長廊迴環,清泓秀矗。堂、軒、亭、舫、榭、池組成了主體建築群,有池上草堂、玉蘭院、雕花廳、四面廳、束鹿苑、臥樹軒等十景。園內廊壁和部分庭園裡,石刻碑碣較多,這是該園的特色之一。池南長廊的牆壁上,嵌有《雲間邦彥畫像》石刻,共二十八塊,鐫明、清松江府屬各縣鄉賢名士百餘人之畫像,刻畫甚工。園內還有樹齡在三四百年的古銀杏、古樟樹,年齡在百年以上的牡丹。

醉白池既具有明清時期江南園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軒曲徑相襯的風格,又具有歷史古蹟甚多、名人遊蹤不斷的特點。它以水石精舍,古木名花之勝馳名江南。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光臨國際大都會上海,我是__旅行社的導遊員,現在請允許我為您簡單地介紹一下上海的歷史!

上海歷史悠久,系1986年國務院頒佈的第二批38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陸。市區成陸約在10世紀前葉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後設會稽郡,治所在蘇州。會稽郡轄繆縣、由拳縣和海鹽縣。繆縣包括今嘉定、上海兩縣及青浦、松江兩縣大部和市區部分地區。今嘉定縣境內還有一個以繆命名的繆城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築了一條由咸陽經湖北、湖南而抵江蘇、上海一帶的寬闊馳道。據史載,馳道寬50步,每隔3丈植樹一株。馳道通過今松江西北,經青浦古塘橋,西通吳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將南下巡遊,曾通過鬆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橫山、小崑山、三泖地帶,看到當地物產豐富,人眾熙攘,人們划船在水上交易。這說明上海那時還沒有形成城市。

公元前207年的漢代,繆縣政為婁縣。今金山縣境內的海鹽縣,漢時為劉濞的封國,此地煮海水以製鹽。這種鹽稱散鹽,質量好而量多,都被運往吳都(蘇州)集散。和海鹽縣發展同時,由拳縣也在發展之中。由於區域性地體下沉現象存在,海鹽部分淪為拓湖,由拳也陷入了谷水。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前後海鹽縣被迫向南遷移。

到了晉代上海地區主要依靠漁、鹽之利,經濟已相當發達。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鹽縣地域置青浦縣和前京縣。唐時將崑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建華亭縣,縣治設在今松江縣境內,天寶五年(746年),在今青浦東北的吳淞江南岸設定了青龍鎮,直屬華亭縣。青龍鎮原是三國時吳孫權建造和停泊戰艦的場所。青龍港是吳淞江下游的起點,是唐代對外貿易的新興港口,航運船隻不僅可抵沿海和內河重鎮,而且可直達日本、朝鮮。

宋初,華亭縣改屬兩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興)。這時華亭縣以東的海灘,已經成為重要鹽場,人煙浩穰,海舶輻揍,商業日益發達。宋宣和元年(1119年),隨著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龍鎮更見發展。據宋詩人梅堯臣在《青龍雜誌》中記載,青龍鎮有二十二橋、三十六坊,還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煙火萬家,時人譽稱小杭州。青龍鎮雖如此繁華,但當年作為華亭一個海口的上海,仍然是個荒涼的漁村。後來因為吳淞江下游的淤淺,曾經繁華一時的青龍鎮,就逐漸喪失了作為長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趨蕭條冷落。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縣,這是上海建城的開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區商肆酒樓林立,這時,上海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東南名邑。

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區又進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規模。

到l840年鴉片戰爭前夕,上海縣東界川沙,南鄰南匯,西接青浦,北連寶山。縣城內有街巷63條,商店林立,鮮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稱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

在上海被迫開埠後的一百多年裡,帝國主義列強紛紛侵入上海,他們在上海競相設立租界。先是英國於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繼而美、法也分別於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後來英、美租界合稱為公共租界。整整一個多世紀,上海成了外國侵略者冒險家的樂園。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憑藉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特別是歷代中西方文化以及南北地域文化不斷交流融合所造就成的深厚文化底蘊,讓上海迅速成為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個突出的經濟文化中心。使上海成為當時世界建築大師們競相表現自身價值,展示自己不風身手的大舞臺。其時大量外國建築師的登陸,先期留學歐美的中國建築師的迴歸,給上海帶了西方先進的建築理念和技術,當然也使得當時建造成的上海近代建築滲透了西方建築的影響。所以當時上海的近代建築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留下了一大批價值連城的文化遺產。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的城市能像上海一樣擁有如此規模龐大。精美,技術精湛的近代建築群。其中萬國建築博覽風景線就是上海最為集中的近代建築群。先寫到這裡吧。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9

朋友們:

下午好!現在我們來到上海黃浦江畔的外灘,首先,我對各位的參觀遊覽外灘表示歡迎,並預祝各位旅遊愉快。

新外灘共有五條旅遊路線,在您的左手邊是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的壯觀建築群和寬敞的中山路,您的右手邊是波光粼粼的黃浦江以及前程似錦的浦東陸家點綴金融貿易區,眼前為新穎獨特的觀光遊覽區。這建築群、中山路、觀光區、黃浦江、陸家嘴彷彿樂譜中的五線譜,勤勞上海人民則好似串串間符,正組成最新最華美的樂章,歡迎著各位來賓的光臨。

地粉才能叫外灘呢?簡單的說,它過去曾是上海老城廂外的一塊蘆葦叢生的荒灘地。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緊鎖的國門被殖民者洋炮轟開了,上海也被迫闢為商埠。從那時起,各式各樣的西洋式建築隨著殖民者的“搶灘”而紛紛聳立,至本世紀30年代初,上海已從海濱小邑一躍成為遠東的都市。

眼前這些具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築,雖然不是出自同一個設計之手,也不是建造於一個年代,但它們的建築格調是那麼的和諧統一,宛然天成。從金陵東路外灘到外白渡橋長僅1.5公里的弧線上,高低錯落,鱗次櫛比地矗立著52幢風格各異的建築,有英國式的、法國式的、古希臘式的等等。當年許多外國銀行、總會、領事館等雲集於此,有東方“華爾街”之稱,形成舊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歷史縮影。

各位請看,新外灘2號東風飯店,過去曾是十分聞名的英國總會,它是一座典型的英國古典式建築。樓高有6層(連地下室),樓頂南北兩端各設瞭望亭一座,內部裝飾極為華麗。一層樓酒吧間當年曾因擁有110.7英尺的東方最長的酒吧櫃而驕傲一時,如今美國的肯德基快餐廳設在裡面。

新外灘12號以前是大名鼎鼎的“匯豐銀行”,該建築建於1923年,屬仿古希臘式的圓頂建築。大樓為接近正方形的矩形建築,高5層,加上頂部一半球形層頂菜有7層,鋼框架結構。樓內裝飾十分講究,設有美、英、法、俄、日等國各種接待室。這座建築英國人曾自詡為“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的一座最為講究的建築。

緊鄰匯豐銀行旁邊的那幢建築是上海海關大樓,為19世紀復古主義的建築,建於1927年,為當今世界所罕凶。大樓上面的大鐘四周均可看到走時,每隔15分鐘奏響一段短曲,鐘聲悠揚深沉,聲聞10裡。

匯豐銀行大樓和海關大樓都出於英國設計家威爾遜之後,上海親切地稱它們為“姐妹樓”,目前仍是上海的重要標誌之一。

南京東路口的兩幢大樓均稱為和平飯店。坐南朝北的這幢樓建於1906年,當時稱匯中飯店,是上海現存最早的一個飯店。它可作為一座歷史建築,屬英國文世復興式。該樓的特點是立面彩紅磚做腰線,白牆磚做貼面,遠遠望去既莊重典雅,又別具風格,實屬一座難得的佳作。

外灘的這些建築,都是中國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同時也反映了西方殖民者對上海的掠奪和侵略。如今為了讓人們瞭解這些建築的歷史,每幢大樓門前均掛有中英文對照的銘牌。

對於外灘,上海人給她的稱呼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上海人把解放前的外灘叫舊外灘,解放後稱作外灘,現在人們贊她為新外灘。歷發生過多次搶佔外灘的情景,但每次都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意義。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戰略重心也由南而北,浦東的開發和振興使上海走到了全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春風吹醒了沉睡多年的上海外灘,中外金融機構也紛紛搶佔外灘。上海作出了“清巢引鳳”的重大舉措,將外灘金融街房屋大置換,吸引海內外的“老顧客”重新前來落戶,再顯遠東“華爾街”的風采。

外灘是上海的象徵,也是中外遊客必到之處。但在以前由於道路狹窄、行人車輛擁擠不堪,嚴重影響了外灘整體形象。為了改變處灘的面貌,上海人民政府把外灘作為重點加以改造。眼前這條馬路稱中山一路,是為了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也是外灘綜合改造的一部分。該路全長826米,寬45米,設6至10個車道。這條寬闊的交通線不僅僅限於外灘一帶,它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延伸,北起江灣五角場,南抵南浦大橋。到下個世紀初,這條南北走廊長達15公里,將成為上海旅遊觀光的標誌性景觀。

我們現在走的這條濱江大道頗有特色。它不但集文化、綠化於一體,而且早晨是人們習文練武的好地方,白天是國內外旅遊者觀光遊覽的天地,晚上則是對情侶談情說愛的理想場所,聽說有許多外國朋友都慕名前來體驗生活呢。

各位來賓,漫步在新外灘觀光區,您是否感覺到,新外灘不僅面貌煥然一新,而且在熱鬧繁華中透出濃郁的藝術氣息。大家請看:在延安東路外灘設定主題為“為了明天”的藝術景觀,以6根圓柱相擁抱,與具有80多年曆史的氣象訊號臺相組合成為一組對景。海關大樓與電子瀑布鍾也是頗有新意的對景。電子瀑布鍾呈階梯式,長27米,高3.5米,設10全臺階。整個操作過程均由電腦控制,約有1000多個噴頭水柱組成各種顏色的阿拉伯數字,使世界各地既是那麼的遙遠,雙是多麼的親近。觀光區名副其實地成了一條容納百川,相容幷蓄的海派特色文化的風景線。

漫步外灘,我們不知不覺已進入了黃浦公園。提到這個公園,每個中國人都忘不了昔日外國列強掛在公園門口那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那塊臭名昭著的牌子,讓當時的中國人民蒙受了極大的恥辱!如今,看眼前那60米高的上海人民英俊紀念塔,矗立在面臨水之處。威武壯觀的三柱黃崗巖塔體彷彿在告訴人們,民永遠緬懷從鴉片戰爭、五四運動和解放戰爭以來,為洗刷民族恥辱,為上海的革命事業而獻身的英雄們。

黃浦公園面對的就是聞名海內外的黃浦江。“月上黃龍浦水黃”,十分生動地描繪了黃浦江水的顏色。改善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它發源於無錫太湖,是上海境內最長、最寬、最深的一條河流,全長114公里;平均寬度400米,深7至9米。它的原名叫東江,又有春申江,黃歇江等別稱。相傳在20__多年以前,上海當時屬楚,那時楚國有位大將叫黃歇,他很有治國才能,被楚王任命為宰相,並封為“奉申君”,管轄上海這塊土地。由於當時東江上游淤塞,,他就帶領上海人民進行疏浚,並且修正了航道,使上海的水上交通和農業得到很大的發展,後人為了紀念黃歇的功績,就把東江改稱為“春申江”和“黃歇浦”,直到南宋時期才正式定名為“黃浦江”。

黃浦江有兩個“孩子”,一個叫浦東,另一個叫浦西。新中國誕生以前,她們一家子深受三座大山壓迫,母親河身上停泊著的盡是外的軍艦和商船,“兩個孩子”也是被壓得喘不過氣來。“跳黃浦”我句上海人的口頭禪,就是指舊社會實在無法活下去的老百姓,到這兒來投江自盡。

遠眺對岸,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與浦西外灘遙遙相望,其功能為金融、貿易和對外服務,它將是新上海的核心與象徵。“東外灘”濱江大道,總長2500米,集旅遊、觀光和娛樂等為一體,沿道設有6個頗具特色的廣場。雖然現在只聞到隆隆的打樁聲,但聲聲入耳,是五線譜上最華麗的樂章,預報著外灘更美好的未來。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10

七寶古鎮始於北宋,盛於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自古以來,這裡人文薈萃,商賈雲集。漫長的歲月積澱下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古鎮成為了上海本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七寶老街位於古鎮上,因傳有金字蓮花經、神樹、氽來鍾、飛來佛、金雞、玉筷、玉斧“七寶”而得名。明清時以布、紗、酒、木器、水運而名重黃浦、吳凇兩江,老街經重新整修後,成為滬上勝景。蒲匯、橫瀝二水交匯,三橋跨於清流之上。水中槳櫓聲聲,岸表柳絲嫋嫋。街分南北,巷串東西,呈現出“非”字形格局。老街的深巷是宋代遺存的,亭臺樓閣是明清風格的,小橋流水是江南特色的,老街上的羊肉、糟肉、方糕、肉棕遠近聞名。漫步老街,感受到的是傳統文化的悠遠與凝重。

棉織坊

明清兩代,七寶因棉紡織業的發展而繁榮,所產棉布有“七寶尖”之稱,棉織坊以實物、操作表演、人物蠟像展示傳統的棉布製作工藝,讓人領略到當地的布文化及先人的智慧與勤勞。坊內還設傳統的“喜堂”,重現古代江南地區的民間婚俗場景。

酒坊

七寶地區的酒文化源遠流長,所產白酒“七寶大麴”曾風靡滬上。老酒坊集生產、觀賞、銷售於一體,一展釀酒工藝全過程。內設品酒小席、名酒陳列、歷代宴飲餐具等部分,讓人於休閒之中體味中國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行當

七寶自古為滬西重鎮,商鋪林立,百業俱興。這裡將已消失的老行當——傳統行業濃縮、提煉、以街景、實物人物蠟像的形式再現昔日七寶百業興旺的景象。木匠、鐵匠、銀匠、竹匠、作坊、豆腐房、店鋪……讓人置身於數百年前的集鎮喧囂聲中,感受先人們的勞作與生存狀態。

蟋蟀草堂

七寶蟋蟀歷來名躁滬城、飲譽江南。草堂於典雅環境中,挖掘歷代蟋蟀文化,將捕捉、飼養、競鬥以及有關器具、方式一一展示,讓人充分玩賞這一饒有情趣的市井文化現象,感受其中的樂趣。每年秋天,草堂都要舉辦“蟋蟀節”。

當鋪

清道光年間,七寶設有當鋪,它成為鬆郡之地金融活動的重要場所。現於原址建以傳統當鋪模擬景點,重現當年的場景和經營活動,反映古鎮的商業文化風情。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11

今天我們先去海老城,也就是豫園、豫園商場的所在地。

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外灘。諸位左側就是著名的黃浦江。我們以後會到這兒來的。

為了節省時間,在沒到豫園之前我先講些中國園林和豫園的情況。

在中國,園林被分為三大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廟園林。豫園屬於私家園林。中國園林有許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過它們都由四個基本因素組成。這四個因素是水、植物、建築和假山。大多數的私家花園是在江南,就是因為這兒多水源和適宜做假山的石。豫園是四百多年前明朝時建。園主姓潘,是個大官。他建此園是取悅於雙親,讓他們安享晚年。所以豫園的”豫”字就取其豫悅之意。可惜的是他父母末能眼見豫園落成就去世了。清末,潘家衰弱,其後代變賣此園於當地行會。豫園之所以成為名勝,還另有一原因。1853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園內一廳堂曾被用作指揮部。今天豫園是個必遊之地。所以我建議到了那兒我們千萬不要走散,最好大家寸步不離,好嗎?

這兒是停車場。萬一有人走散,請記住車號最後三個數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發生這類事。我會舉著小紅旗,你們全陪張先生會殿後。大家準備好了沒有?我們上路吧。下車時請注意自行車。

女士們、先生們,這座就是著名的九曲橋。為什麼是九呢?因為是陽數最高的數。走在橋上,逗留時間就長。還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風景。還有,據說鬼怪只能走直線,所以你不必為遇到鬼怪而擔心。

在橋的中間,有座亭子,始建於清朝,大約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館。老人們喜歡早晨來此,會會朋友,沏上一壺茶,聊聊天兒。一般他們喝的都是一種綠茶,叫做”龍井”。這個茶館也是外國首腦常來之地。比如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上海,也親臨茶館喝了茶。

確實,能在這兒喝上一壺也是一種享受。試想一下,在一個夏日,你來到茶館,臨窗而坐,俯視著開滿荷花的綠池。迎面吹來陣陣涼風。在悠雅的江南絲竹聲中,你提起紫砂壺,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溫的”龍井”茶。你會覺得飄然若仙。

你們也想喝一壺?對不起,我還是不能讓你們去。等我們看完豫園再做決定,行不行?

這兒就是豫園的入口。當你走進一個私家花園,視線總會被什麼東西擋住,有時是假山,有時是這肅的照壁。這是園林一技巧,稱之為障景。不讓你一日瞭然,卻讓你看到一部分,然後才達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這座堂叫”仰山堂”。大家知道,上海位於一沖積平原,市內無山、無林。所以此”山”就指對面那座假山。它高12米,重80噸。它過去乃至今天一直是個奇蹟。因為四百多年前沒有水泥和熟石膏,人們就用烹煮過的糯米,加上明礬和石灰,把石塊粘起來。至今安然無恙。看見山頂的亭子嗎?四百年前,這是上海城最高點。從那兒可看到黃浦江上的漁船、帆影,可這些今天只能在電影中見到了。你也僅能看見他們上移的頭頂。因為盤旋的小徑皆被樹、石遮住。這實在是園藝大師張南陽的傑作。也被公認是本地最佳假山。

在假山之後,有座龍牆。這是本園一特色。總共有五條龍牆。這邊走,我要帶你們去個地方,那兒能清楚地看見另一條龍牆。

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我剛才說的那條龍牆。龍實際上是想像出來的動物。我們稱自己為龍的傳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讀過賽珍珠的《龍籽》。如果看過的話,這兒很多東西令你覺得熟悉。請看這條龍,你會發覺這是個多種動物的綜合體。你看它頭似牛,眼似蝦,角似……我看不太像牛。我們通常說角似鹿,身似蛇,鱗似魚,爪似雞或者鷹。請告訴我,你們看見幾個趾。三個對。但一般龍應有五趾。為什麼是三個呢?其中有一故事。以前,只有皇帝和皇室人員才配有龍的圖案。園主潘允端用了龍做牆,他有野心。不知怎麼,皇帝得知此事,便派人來調查。潘允端得悉後,立即令人敲下兩個趾。當朝延官吏一到,園主說:”瞧,這本不是龍,只有三趾。”真是個聰明人,不然他性命難保。

你們說想拍一集體照。我看以龍牆為背景,這可是最佳的地方,我來替你們拍,別忘了說”Cheese”。

這兒我們可看見三塊石頭。中間那塊稱作”玉玲瓏”。這並非是玉,但是挺有名,叫太湖石,外型是由水侵蝕而成。這原來是給宋微宗的貢品。宋微宗廣收奇花異石,稱”花石綱”。可怎麼會到這兒來的呢?原來,在運往當時京都遺失了。多年之後,又成了地地方官紳的玩物。後來他把該石送給潘允端做嫁妝,因為潘的兄弟娶了他女兒。玉玲瓏因有”瘦、透、皺、漏”等特點而著稱。假如你自上而下倒水。它72孔孔孔猶如小瀑布;如你在下方燃香,它72孔孔孔煙香縹緲,非常美麗。園主以前常凝視此石多時,留連忘返。這也是園林功效之一,一個景物使你沉思,結果達到情晚合一的境界。

豫園之遊就到此結束,希望胸們喜歡它。最後,大家必須做出選擇:是喝茶還是購物。我看,還是舉手表決。有多少人想品茶?哈,全都想去?!什麼?我願不願去?說實話,這正合我意。那麼我們還等什麼呢?大家走吧!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12

歷史上,楓涇古鎮一半屬江蘇,一半屬浙江。原先有兩個明顯的分界標誌,一個是西邊的界河,另一個就是這東邊的牌坊了,這座牌坊就是在原來分界牌坊的舊址上建立起來的,再現楓涇古鎮獨特的地理區域。

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楓涇”二字,是國畫大師程十發所題。整座牌坊高12米,寬14米,三間四柱,十分挺拔優美。

牌坊樑坊柱基上雕刻著精緻的傳統花紋,四根沖天立柱上前後懸掛著四副鎦金字聯,內容集中反映了楓涇的歷史、人文、土風民俗,讓遊客一進門就對楓涇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能有個簡略的瞭解,好似巨篇鴻著的開篇引子。

正面第一副對聯的全文是:

發祥晚唐揚名元明毓秀鍾靈滄桑久歷 ;

食貨四方衣被天下商旅雲集佳境重來 。

此聯集中反映了楓涇歷史上既是文化名鎮又是商貿重鎮的雙重地位。她最早興起於唐朝晚期,到元、明時,楓涇已是江南有名的古鎮。由於棉紡織業的興起,楓涇在明清時期已是與松江、魏塘、盛澤等齊名的棉紡織業重鎮,共享“衣被天下”的榮譽。當時盛產的楓涇土布,遠銷全國各地,商販紛紛來楓涇採購,一派繁榮景象。

正面第二副對聯則集中描寫了楓涇江南水鄉的秀麗景色:

清涇似練滿城瑞氣出芙蓉;

萬楓如丹一天秀色連吳越。

聯內嵌入“楓涇”二字,並點出了古代楓涇一鎮跨吳越兩地,因以前河道遍植荷花而雅稱“芙蓉”。

牌坊背面相應的也有兩副對聯,中間一副是:

白牛清風楓溪芙蓉狀荷葉依連五邑;

宣公賢良學士天官藹聲名播揚四方。

上聯一口氣道出四個楓涇鎮別名:白牛、清風、楓溪、芙蓉。白牛是楓涇最早的名字,因地處白牛蕩得名。相傳一位船伕在蕩中撒網捕魚,曾見蕩中有一頭金鍊鎖鼻的白牛浮出水面,因此得名。對聯上方的白牛頭也反映了這個傳說。到了宋代,屯田員外郎陳舜俞隱居於此,後人慕其高風亮節,又稱此地為清風涇,後簡稱風涇,之後又演變為楓涇。後半聯說的是楓涇鎮形似荷葉,周邊與上海的青浦、松江,浙江的嘉善、平湖相接壤,加上地處金山,故稱“連五邑”。

下聯主要寫古鎮楓涇地靈人傑,人才輩出。唐代有宰相陸贄(宣公),宋代有屯田員外郎陳舜俞(賢良),明代有御醫陳以誠,清代有狀元蔡以臺,曾做到學士、天官職的謝墉及近現代陶芑生、顧水如、朱學範、丁悚、丁聰、程十發等名人,他們的美好名聲遠揚四方。

背面兩側邊柱上的對聯全文是:

南北峙分歷經五朝終歸一鎮;

古今融匯垂信八極長治萬年。

說的是古鎮楓涇歷來南北分治,南鎮屬浙江嘉善,北鎮屬江蘇松江,一鎮南北分治,這種奇特現象歷經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一直到了1951年3月南鎮併入北鎮,才統歸一鎮。儘管南北分治,但楓涇繁榮的商業經濟,豐厚的歷史文化,始終融匯一體,流傳光大。

即將步入我們古色古香的老鎮區,大家看這座精巧雅緻的門頭,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建築風格,門頭正中刻著“唔呶喔哩”四個字,唔呶喔哩是地地道道的楓涇話,用普通話解釋就是我的家裡的意思。這個門頭是我們鎮上的迎客門,走過它就正式進入了我們的古鎮區。大家再看一下這兩邊牆上刻的兩幅順口溜,它表達了楓涇的飲食文化。因為楓涇水網遍佈,河道縱橫,是魚米之鄉,所以水產特別豐富,每個月都可吃到新鮮的水產,這其中“五月拉司吃不厭,暴子彎轉六月紅”的拉司和彎轉,請大家猜猜看是什麼?拉司學名叫蟾蜍,別名叫望天魚,俗稱為癩蛤蟆,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據說初夏吃拉司,不會生痱子,拉司肉質細嫩,可紅燒、可清炒、可椒鹽、可燻烤,特別是薰拉司,色澤金黃、香氣撲鼻、味道鮮美,是楓涇的一道名菜。彎轉其實就是河蝦,那彎轉是我們楓涇人對河蝦的一種形象的稱謂,大家知道新鮮的河蝦燒熟後就會自然的彎曲,因此得名。長廊景觀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當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鄉的典型建築——長廊。這條長廊全長268米,是江南水鄉現存的長廊中數一數二的。在長廊裡側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與上海、浙江、江蘇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鎮區全長1200米左右,是一條區級河道,水系主要來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黃浦江。長廊不僅美觀而且實用,我們可以用兩句話高度概括長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溼鞋,盛夏不撐傘,這給當地的居民和遊客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以前這裡曾是繁榮的商業街,沿河店面林立,特別是米糧行和麩皮店多達30餘家,這是因為這條市河河道寬闊,噸位大些的船隻可以直接開進來裝卸貨物,所以許多老闆都選擇這裡開店設行,這些老闆為了方便自家的貿易不受天氣的影響,颳風下雨照常可以做生意,於是在造店面的時候,特意造出延伸到河邊的長廊,其他居民也覺得這樣做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於是也在自己的門前搭起了廊棚,可以想象,最早的廊棚有高有低,有寬有窄,大小不一,經過300多年的風風雨雨,不斷修建才逐漸形成今天這樣整齊寬暢富有特色的長廊。

我們知道江南水鄉是河多、橋多、弄堂多。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條最有傳奇色彩的弄,叫莫乃弄,這條弄原名金家弄,全長50多米,據說是古代姓金的兩兄弟分家產時開的一條分界弄,所以特別狹窄,最窄的地方只有60公分,兩人對面行走要相互側身才能過去。在舊社會,有一些浪蕩子特意等在弄口,見有女人迎面走來,就走進弄堂,乘機耍流氓,去摸女人的胸脯,嚇得女人不敢走這條弄,摸奶弄的別名從此叫開,時間一長,人們只知摸奶弄,不知金家弄了,後來定弄堂名字時,考慮“摸奶”兩字實在不雅,所以去掉了偏旁,成了莫乃弄。莫乃弄還有個故事,相傳有個地痞流氓,叫癩頭阿三,最喜歡在莫乃弄調戲婦女,有一天,阿三又看見一位身穿花布衫,頭包花毛巾的姑娘走進莫乃弄,阿三迎上前去,手剛摸到這個人的胸脯,兩隻手突然被竹弓夾住,頓時鮮血直流,痛得阿三直喊“救命”。原來這個姑娘是一位愛打抱不平的名叫阿榮的年輕竹匠裝扮的,特意做了一付竹夾子綁在胸前來懲罰阿三。此時,阿榮摘下頭巾,脫下身上花衫,連同花衫裡的兩隻竹夾,往癩頭阿三頭上一罩,然後將阿三拖出弄堂,就在這裡(廊棚)當著眾多的父老鄉親揭露阿三的劣跡,阿三在事實面前,想賴也賴不了,無可奈何只好低頭認錯,後來阿三被官府定了個“調戲婦女,擾亂治安”的罪名,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廣大婦女對此拍手稱快,並編出了“癩頭阿三伸黑手,竹弓夾牢鮮血流,鐵證如山賴不了,無可奈何低下頭”的順口溜。根據這件事,民間又稱這條弄為莫奈弄,這個奈是無可奈何的奈字,這個弄名起到了警示作用,使得那些流氓再也不敢在弄堂裡胡作非為了。

各位遊客朋友,在不遠處的這座橋是泰平橋,它是我們古鎮中最高最寬的單孔拱橋,該橋最早建於明代後期,因為北面是城隍廟,所以當地老百姓又稱為城隍廟橋,站在橋上看長廊是最佳位置,一長排逶迤連綿的黑瓦長廊掛著一串串紅燈籠,倒映在流動的河水中,非常漂亮,有興趣的遊客,還可以在橋上拍照留念。

在這邊還有一排美人靠,遊客可以在此休息,每逢戲臺有演出,還可以隔河看戲,別有一番情趣。東區火政會

走出長廊,我們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一個景點——東區火政會。它是我們上海地區儲存得較為完整的近代消防機構,在裡面不僅可以看到當年鎮上的消防歷史,還可以看到當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門面是西洋式的,這是受到當時上海租界救火會建築風格的影響,下面就請大家跟我到裡面參觀一下。

火政會在當時又稱為龍王堂,也就是海龍王克火的意思。在1920_年我們鎮上共設有八處這樣的火政會,共有義務消防人員200多人。那現在大家來到的東區火政會是目前唯一儲存下來的一處。1937年抗戰爆發前夕,楓涇救火分會又由原來的八處合併成東、南、北、中四個區會。期間,又增設了機械“泵浦”和進水管、出水帶、長鉤、斧頭、火炬、銅盔、雲梯等,而木撳龍等舊裝置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區火政會又合併成立為“楓涇救火總會”,直到1959年“救火會”更名為“人民消防隊”由公安部門管理,民間自辦的火政會在楓涇存在了近半個世紀後,成為了歷史。

以前在我們楓涇,每年農曆五月二十日,為全鎮的消防演習日。義務消防員當天穿著整齊的消防制服,列隊攜器,“號子”開道,前往大星橋堍或桃源漾、人民廣場等處進行救火演習比賽,俗稱:“演水龍”。鎮上居民紛紛前往觀看,人山人海,成為楓涇鎮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模型是為了紀念歷年來楓涇鎮上為救火而犧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1920_年,楓涇救火聯合會在總會桃源漾清水橋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紀念塔,全稱“楓涇救火聯合會亡故同志紀念塔”,下刻銘文表彰義務救火有功人員的事蹟。這是上海郊區至今唯一儲存完好的消防歷史紀念塔,現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大家往這邊看一下,這邊陳列的就是當年鎮上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牆上掛的就是上世紀20_年代所使用的手壓式洋龍,它是我們整個展館中歷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大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當時的消防器械是非常的簡陋的。大家再來看一下,這邊地上有一臺手推式的消防車,它是我們鎮上上世紀50年代所使用的。這火政會裡最先進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裡的這臺大馬力輪式消防車,是我們鎮上上世紀70年代所使用的,所謂的大馬力輪式消防車也就是相對於以前的消防器械而言,它的水量更大、出水急,這樣一來救火就更為有效了。大家請看在我們上方還有一口警鐘,因為大家知道以前的通訊裝置落後,一旦鎮上發生火災就由第一個發現火警的人搖響這口警鐘,並在鄰里間鳴鑼報警,由消防人員到救火會帶了器械前往搶救。

大家看完裡面的展品就請隨我到東區火政會門口看一下停在河面上的這艘消防船,因為以前楓涇水網遍佈,河道四通八達,比公路更暢通,所以火政會根據需要,特意製造了消防船,船內安裝了大功率的高壓抽水機,一旦出現火警,立即開到了出事地點,啟動機器,直接利用河水救火,它在以前救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艘船使用長達41年,直到1993年才退役,是上海市最後退役的一艘消防船,也是上海地區僅存的唯一一艘消防船,被上海消防博物館所收藏。大家現在所看到的這艘船是根據原船進行仿製的。

好了,參觀完了東區火政會,就請大家隨我走一下我們古鎮裡最寬最高的一座石橋——泰平橋,我們鎮上有一種說法,走過泰平橋就一生平安,所以來到我們楓涇一定要走一下這座橋。下橋後往右就是大家所要參觀的下一個景點——著名的國畫大師程十發的祖居。國畫大師程十發祖居

我們大家都知道程十發是一代國畫大師,從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任上海中國畫院的院長,他的祖籍在我們楓涇鎮和平街51號,這裡的祖居就是程十發先生祖上三代以及他本人一到九歲時的住所。它是一座富有江南風貌的明清式的三埭兩天井的宅院,現在已被上海市列為市級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加以保護起來,下面就請大家到裡面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程十發是國畫大師,而他的祖上三代則是我們楓涇當地的醫生,所以我們現在來到的第一間就是程十發先生祖上三代行醫的一個診所。大家請看牆上所掛的這塊行醫牌,它是程十發先生祖上三代傳下來的,距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了。上面所寫的就是“楓涇世醫程思齋子子美儒理男婦大方脈”,按現在醫院裡分類就是中醫內科,早在清同治年間,程十發的曾祖父程思齋為避戰亂舉家來到楓涇,開了這家診所,他懸壺濟事,行醫盡善,因此人們把這小小的診所稱頌為“壹室帶來太平之坊”。後來百姓順理成章地把程家所在的這條街稱為“太平坊”,現在被更名為“和平街”。

大家請看這邊的天井裡有一個月亮形的石雕,其實它就是母親懷抱孩子的造型,因為在程十發的《丹青蘊情》一書中寫到了這麼一句話:“楓涇是江蘇省和浙江省連繫的一個小鎮,可以證明兩個‘母親’共同喜歡這個孩子。”這個石像正體現了程十發的這句話,也充滿了大師對故鄉楓涇的一片深情。我們楓涇地越江蘇和浙江,積澱了深厚的吳越文化,孕育出一大批文化名人,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在這邊的祖居不僅保留有當年的正廳,還有在二樓的當年主人的臥室,但因為考慮到整個房子是木結構的,為了安全,二樓暫時還沒有開放。現在我們大家可以先到後院的三釜書屋看一下,在書屋裡不僅有當年主人的畫室,還有程十發較為詳細的一些介紹。

大家請看,在這邊的門楣上刻有“三釜書屋”四個輕靈飄逸的大字,這是程十發的手跡,“三釜”的立意有兩層,第一“三釜”寓“三斧”之意,在程姓老祖宗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程咬金了,而“三斧頭”乃是程咬金的絕技,將自己書房的名字冠以“三釜”暗喻自己也只有三斧頭的本領,顯示了程老虛懷若谷的胸襟。第二,“釜”乃鍋之意,三釜意為大、中、小三鍋,這三隻鍋子好比國家、集體、個人,只有大鍋滿了,小鍋才有份。程十發先生用“三釜”喻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關係,立意高深,內涵豐富,意味雋永,可謂獨具匠心。“三釜”乃正是程十發先生愛國愛民崇高思想境界的生動寫照。

在中央的這張書桌就是少年時程十發用過的實物,在這張書桌上,少年時的程十發曾灑下不知多少的汗水,最終成為了一代國畫大師。

大家再往這邊看,在牆上掛著的是“三釜系萬鈞”五個大字,此句意義深遠,“三釜”乃“三釜書屋”,“鈞”乃是一個重量單位,意思就是三釜書屋包容萬物。

大家如果想深入瞭解程十發這位國畫大師成長、成名的過程,就請隨我到“三釜書屋”的二樓看一下。

在這邊的二樓,大家可以看到是由9個版塊詳細介紹了程十發成長、成名的全過程。大家請看,這張大幅照片是20_年9月程老在古鎮牌坊的留影。程十發父親程欣木早年在嘉善西塘行醫,與西塘姑娘丁織勤結為夫婦,婚後不久也就是在1920_年春生下一子(即程十發),取名程潼,小名美孫,既程子美孫子之意。後由師長改為程十發。1939年杭州西泠印社名家張子固的侄女張金琦考入上海美專專科學校,成為程十發同窗好友,後與程十發結為連理生下長女,取名程欣孫。

程十發曾多次回楓涇。1977年9月12日,受當時左的思想的干擾,他被下放到楓涇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正是金秋時節,程十發不僅在楓涇鎮文化站創作了連環畫《馬頭琴的傳說》,還與家鄉的百姓特別是一批青年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鼓勵當地的美術愛好者,使他們日後都在美術的道路上堅持走下去。

20_年3月,八十多歲高齡的程十發攜家人又一次回家鄉。時隔兩個月,一本集中收集上世紀70年代程十發、劉旦宅、汪觀清、韓和平、鄭家生等一批享有盛名的畫家到楓涇體驗生活期間留下的100幅精美畫作的大型畫集《丹青蘊情》出版了,程十發熱情地為該書封面題寫了書名。《丹青蘊情》畫冊的首發式上,程十發和其他畫家不僅回顧了當時的經歷,還與當時自己手把手教過的農民畫家陳富林等一起作了畫,為楓涇鎮留下了珍貴的墨寶。古戲 臺

以前楓涇因為南、北鎮分治,從明代開始,鎮上就建有兩座城隍廟,一座位於南鎮,叫南城;一座位於北鎮,叫東城隍廟,像這樣一鎮有兩座城隍廟的現象還是比較少見的,堪稱江南一絕。

我們的古戲臺一面貼街,一面臨河,不僅視面開闊,而且景色優美。古時候,每年的清明節和農曆八月八年級,這邊的東城隍廟就會舉行廟會,古戲臺上開鑼演戲,收成好的年份,廟會戲要延續七天之久,那時,商販、戲班、雜技團等雲集楓涇,古戲臺臺上臺下顯得十分熱鬧。

在楓涇舊志中還有一出看戲民眾行刺“秦檜”演員的故事記載,說來有趣:事情發生於康熙癸丑(1673年)三月,當時戲臺上正演出秦檜害岳飛的戲,戲演到尾聲,忽然從觀看人群中躍出一人,用皮工所用的割皮刀一下將演秦檜的演員刺死。事故發生後,這位行刺者被送進官府審訊,他傲首作答:“民與梨園從無半面,實恨秦檜耳。禮不計真假也!”判官憐其義憤,竟對他以誤殺罪從輕發落。

自從我們楓涇的旅遊正式開放後,古戲臺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每天上、下午都會有傳統的戲曲節目在此演出,遊客如果有興趣的便可以在這邊駐足觀看。人民公社舊址

人民公社舊址,它是我們上海近郊儲存得較為完整的人民公社舊址,裡面不僅有當年所使用的辦公室,在後院還有毛澤東像章紀念館、挖建於1971年的防空洞以及米格15飛機和57高射炮,展品非常豐富,請大家隨我到裡面看一下。

人民公社是中國現代一段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1958年,全國上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人民公社化運動。在此形勢下,當時楓圍鄉(今楓涇鎮外圍農村部分)也成立了人民公社。取名火箭人民公社。第二年3月仍舊改名為楓圍人民公社。一直到1984年,根據上級精神,楓圍人民公社才恢復為楓圍鄉人民政府。前後20_年時間,四分之一個世紀,這裡一直是當時人民公社的辦公地點。那紅彤彤的宣傳標語、極左的大批判專欄、讓當時人崇拜的會議室、時髦的陳列品,……無不記載著那一段“轟轟烈烈”的辛酸歷史。

民 間 剪 紙

這個展館裡的展品全是由姚劍明先生個人所創作的,他1947年出生於楓涇鎮,1963年在建楓中學畢業後到新疆阿克蘇建設兵團,在那長期從事宣傳工作,由於工作需要開始嘗試剪紙藝術,那裡的條件非常艱苦,平時沒有什麼娛樂活動,無事時,他就一心撲在剪紙研究上,在那裡工作了整整三十年,剪紙藝術也在逐步提高,他的剪刻領袖像通過粗細線條,體現形象,獨具一格,深受領導和群眾的好評,之後他便喜愛上了剪紙藝術,並先後創作100多幅剪紙作品,如《十美國》、《鍾魁》、《十二金釵》等一系列精品,功夫非常深,構思很巧妙,圖案很細膩,他的作品和事蹟也先後被媒體報道。三百 園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三百園了,它是一座三進三落的大宅院,佔地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謝家是書香門第,四代為官,謝墉、謝恭銘父子倆在清乾隆年間都做過大官,謝墉在當年位列內閣中書、吏部左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國家組織部副部長,這房子就是謝家以前在我們楓涇的舊宅。有人要問:為什麼叫三百園?這是謝家根據孔子所說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而來的,這表明謝家要做知書達理之家,品行純正之人。現在我們對三百園賦予了新的含義,在裡面陳列了百燈、百籃、百行,通過這三百,向大家展示楓涇的風情和歷史文化。

到三百園內,我們首先要參觀的就是百燈館。百燈館的題字也是由漫畫大師丁聰所題寫的。在我們的館內陳列了上百件的燈具,樓下展示的是有關燈的故事,樓上展示的則是燈的歷史。像這隻根據原樣加工放大的煤油燈,在我國最早出現在上海,以後迅速在各個城鎮和鄉村得到普及,它代替了蠟燭和豆油燈。直到解放後,我國電力增強,這種燈才逐漸退出生活舞臺而成為見證那一段歷史的實物。大家請看這裡,這是我們楓涇以前喜鬧元宵的場景,元宵佳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從漢朝開始一直沿襲到現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楓涇鎮也不例外。據史書記載,元宵節這一天,鎮上家家戶戶張燈結綵以表達“豐登好年”的喜慶祝願;青年與小孩提著各式的燈籠走街串巷,城鄉民間文藝團體紛紛上街表演舞龍燈、串馬燈、打蓮湘、蕩湖船等節目,街上人群攢動,歡笑聲和絲竹鑼鼓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其實這個場景展示的就是我們剛才所走的和平街過去喜鬧元宵的盛況。

三橋景觀

這就是我們楓涇的另一道風景線——楓涇三橋。大家可能知道,周莊在八十年代初是以陳逸飛所畫的《雙橋》而出名的,我想我們的楓涇三橋也是別有風味的,它是楓涇古鎮旅遊區的標誌性景觀之一,大家不妨可以看一下。

楓涇三橋是楓涇南北、東西市河交叉口的一個景觀,它由北豐橋、竹行橋、清風橋組成,這三橋的橋名是由著名的國畫大師程十發和全國著名的書法家黃苗子所題寫的。在三橋的旁邊還有一座清風閣茶樓,這裡的清風橋、清風閣名稱的由來都是因為在宋代時有一位屯田員外郎叫陳舜俞,他不僅為人清廉,而且當他棄官隱居來到楓涇後,為百姓做了很多實事、好事,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仰其清風亮節還把當時的鎮名改為了清風涇。我們看到的清風橋、清風閣也正是為了紀念這位員外郎。

橋灣裡、施王橋、施王廟

走到這邊的橋灣裡,正好體現了我們江南水鄉古鎮的三大特色“小橋、流水、人家”,走在幽靜的古鎮,遠離城市的喧囂也是一種享受。

在我們前面的這座就是施王橋了。施王原名施全,是著名的抗金將領岳飛的部下,在岳飛遭秦檜迫害致死後,他就去行刺秦檜,想不到只砍到了秦檜所騎馬的腿上,行刺沒有成功,而他卻被五馬分屍。在民間關於施全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他在行刺秦檜未果後,就隱居來到我們金山一帶,因為他是一個忠君愛國的人,在他死後當地的百姓就自發籌集銀兩為他建造了施王廟。大家請看,在我們前面的就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起來的施王廟了。

走在這座橋上,大家可以看一下,一邊是我們的古鎮,另一邊則是我們正在建設的具有北美風格的新城,所以在我們當地有種說法:站在這座施王橋上就能看到楓涇的過去和未來。大家不妨也可以看一下。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們楓涇還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齊全的古鎮,眾多的祠堂廟宇構成了楓涇除伊斯蘭教之外四教匯聚的獨特的宗教文化。現在看到的就是施王廟,在我們當地又稱為施王堂。它始建於明萬曆七年(1579年),清光緒三十年(1920_年)重修,並擴建為前、中、後三隸殿堂的建築結構,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成為吳越近鄰一帶頗具規模且較有影響的一座廟宇。歷史上施王廟是金山區道教的一個主要宗教活動場所,特別是主奉神靈施王的誕辰日,即農曆每年的八月八年級,以前每逢這個日子,施王廟都會舉行施王爺出巡會,遠近數十里的鄉民,搖擼齊集,舟塞涇滿,人娛神歡,熱鬧非凡,。

1966年,施王廟宗教活動停止,廟業漸廢。隨著上海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大,楓涇被列為上海重點城鎮建設之一,區政府對楓涇鎮作出了相應規劃和調整,在政府的關心支援以及廣大信眾的強烈願望下,20_年7月,經上海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和金山區人民政府批准,在楓涇的北大街409號重建施王廟。重建的施王廟由偏殿和大殿組成,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

丁聰漫畫陳列館

這邊的第一間就是前言廳了,丁聰是我國現代最負盛名的漫畫家之一,他出生於1920_年,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他就已經在發表漫畫作品了,他以“小丁”署名的諷刺漫畫作品至今仍在報刊、雜誌上不斷髮表。在牆上的左右兩邊就是丁聰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所畫的兩幅代表作,左邊是丁聰在1944年畫的《現象圖》,形象勾畫出了抗戰後期政治的腐敗以及當時社會的慘狀。貪官、傷兵、淑女、官商、窮教授、沽名釣譽的畫家……形形色色的人物,構成了當時現實生活中真實的畫面。右邊則是丁聰在三年後創作的另一長卷《現實圖》,它描繪了在內戰風雲中大發戰爭財的中外商人、飢餓中的窮人、被迫上陣的“炮灰”……在丁聰的筆下不同性質的人物排列在一起,形成了那個時代的縮影。

1956年丁聰總算有了個家,可幸福的日子還不到半年,就被打成“右派”,遣送到北大荒勞動改造,直到_以後丁聰才得以翻身,但那時大好的年華已過去20_年,此時他已63歲,他曾戲說:“人家60歲下崗,我是63歲才上崗。”這一幅就是丁聰以_為素材所畫的一幅作品,應該說是非常具有諷刺意味和現實意義的。

這裡的第一、第二間展室展出了丁聰的部分諷刺幽默作品。丁聰喜愛笑話也愛聽笑話,所以他選擇部分古代、現代笑話配以漫畫與讀者共享。

文豪矛盾在1980年與丁聰再次見面時,情不自禁地提筆寫下了一首《五絕》:“不見小丁久,相逢倍相親,童顏猶如昔,奮筆鬥猛人。”這首詩不僅寫出了他們間的爽直友誼,而且對丁聰的作品和人格予以高度的評價。

丁聰沒條件發表漫畫,他就以一種“交保險”的方法給一些名人做名著插圖,有老舍的《四世同堂》、《茶館》、《牛天賜傳》等,還為魯迅、葉聖陶、沈從文、許地山等名家名作繪過插圖。所以我們要看的第三個展室就是丁聰所畫的一些名著的插圖。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13

朋友們:

下午好!現在我們來到上海黃浦江畔的外灘,首先,我對各位的參觀遊覽外灘表示歡迎,並預祝各位旅遊愉快。

新外灘共有五條旅遊路線,在您的左手邊是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的壯觀建築群和寬敞的中山路,您的右手邊是波光粼粼的黃浦江以及前程似錦的浦東陸家點綴金融貿易區,眼前為新穎獨特的觀光遊覽區。這建築群、中山路、觀光區、黃浦江、陸家嘴彷彿樂譜中的五線譜,勤勞上海人民則好似串串間符,正組成最新最華美的樂章,歡迎著各位來賓的光臨。

地粉才能叫外灘呢?簡單的說,它過去曾是上海老城廂外的一塊蘆葦叢生的荒灘地。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緊鎖的國門被殖民者洋炮轟開了,上海也被迫闢為商埠。從那時起,各式各樣的西洋式建築隨著殖民者的“搶灘”而紛紛聳立,至本世紀30年代初,上海已從海濱小邑一躍成為遠東的都市。

眼前這些具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築,雖然不是出自同一個設計之手,也不是建造於一個年代,但它們的建築格調是那麼的和諧統一,宛然天成。從金陵東路外灘到外白渡橋長僅1.5公里的弧線上,高低錯落,鱗次櫛比地矗立著52幢風格各異的建築,有英國式的、法國式的、古希臘式的等等。當年許多外國銀行、總會、領事館等雲集於此,有東方“華爾街”之稱,形成舊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歷史縮影。

各位請看,新外灘2號東風飯店,過去曾是十分聞名的英國總會,它是一座典型的英國古典式建築。樓高有6層(連地下室),樓頂南北兩端各設瞭望亭一座,內部裝飾極為華麗。一層樓酒吧間當年曾因擁有110.7英尺的東方最長的酒吧櫃而驕傲一時,如今美國的肯德基快餐廳設在裡面。

新外灘12號以前是大名鼎鼎的“匯豐銀行”,該建築建於1923年,屬仿古希臘式的圓頂建築。大樓為接近正方形的矩形建築,高5層,加上頂部一半球形層頂菜有7層,鋼框架結構。樓內裝飾十分講究,設有美、英、法、俄、日等國各種接待室。這座建築英國人曾自詡為“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的一座最為講究的建築。

緊鄰匯豐銀行旁邊的那幢建築是上海海關大樓,為19世紀復古主義的建築,建於1927年,為當今世界所罕凶。大樓上面的大鐘四周均可看到走時,每隔15分鐘奏響一段短曲,鐘聲悠揚深沉,聲聞10裡。

匯豐銀行大樓和海關大樓都出於英國設計家威爾遜之後,上海親切地稱它們為“姐妹樓”,目前仍是上海的重要標誌之一。

南京東路口的兩幢大樓均稱為和平飯店。坐南朝北的這幢樓建於1906年,當時稱匯中飯店,是上海現存最早的一個飯店。它可作為一座歷史建築,屬英國文世復興式。該樓的特點是立面彩紅磚做腰線,白牆磚做貼面,遠遠望去既莊重典雅,又別具風格,實屬一座難得的佳作。

外灘的這些建築,都是中國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同時也反映了西方殖民者對上海的掠奪和侵略。如今為了讓人們瞭解這些建築的歷史,每幢大樓門前均掛有中英文對照的銘牌。

對於外灘,上海人給她的稱呼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上海人把解放前的外灘叫舊外灘,解放後稱作外灘,現在人們贊她為新外灘。歷發生過多次搶佔外灘的情景,但每次都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意義。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戰略重心也由南而北,浦東的開發和振興使上海走到了全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春風吹醒了沉睡多年的上海外灘,中外金融機構也紛紛搶佔外灘。上海作出了“清巢引鳳”的重大舉措,將外灘金融街房屋大置換,吸引海內外的“老顧客”重新前來落戶,再顯遠東“華爾街”的風采。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14

靜安寺位於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號。向為江南古剎。據碑誌,建於三國吳大帝孫權赤烏十年(247),創始人為康僧會。寺址原在吳淞江(今蘇州河)北岸,初名滬瀆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禪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靜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晝夜受江水衝擊,寺基有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將寺遷至蘆浦沸井浜一側,即現今寺址。

靜安寺遷至今址後,規模逐漸擴大,至元時,蔚成巨剎。寺內有8處名勝,即:三國時所立“赤烏碑”、南北朝時所植“陳朝檜”、原於神僧智嚴異行而流傳的“蝦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講經臺”、沸井浜中突沸的“湧泉”、詩僧壽寧所築方丈室“綠雲洞”、行人取道渡吳淞江的古渡口“蘆子渡”、東晉遺存防禦海寇的“滬瀆壘”。壽寧蒐集歷代詩人題詠,編為《靜安八詠集》行世,靜安寺由此聲名遠播。明洪武二年(1369),鑄洪武大鐘,耗銅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鑄,祝皇太子千秋”銘文,至今嗚響大殿,聲洪震遠。

清初以來,寺屢經興廢。雍正年間,住持孚庵,因寺院田產案勝訴,維護了靜安寺的田產,並勒石記其事。乾隆六年(1741)禮部侍郎麥煥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孫思望倡議集資重修殿宇。上海道(長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湧泉亭,並於寺東建報恩院供僧眾居住。寺僧大海,曾將寺內被火焚餘的宋代銀杏樹幹,雕成十八尊羅漢及一尊韋馱像於寺內供奉。咸豐同治之際,靜安寺毀於太平天國戰火,唯餘一座大殿。住持鶴峰在縉紳李朝觀、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巖等資助下,於光緒六年(1880)重建靜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儀軌舉行隆重的浴佛節,四眾雲集,車水馬龍,商賈輻,蔚為奇觀。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靜安寺廟會,“三月三到龍華(看桃花),四月八到靜安(逛廟會)”遂成為滬上民諺民俗。光緒九年(1883)由李朝觀作記、住持鶴峰勒碑,《重建靜安寺記》碑文今仍保存於大雄寶殿前壁。

光緒二十年(1894)住持正生於大殿左右兩側增建兩座樓房,再次修葺全寺,使靜安寺恢復舊觀。光緒三十年(1904)在上海南翔建“靜安南翔塔院”一座,將靜安寺歷代祖師靈骨遷葬該院,並建祖師祠,供歷代祖師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專人管理。直到民國年間,尚有七十三間房屋,土地六十四畝。

1912年至於1916年,靜安寺成為上海和全國佛教活動的重要寺院之一。1912年,第一個全國性佛教組織——中?鸞套芑岢閃ⅲ?嶂飛櫨誥舶菜攏攆?八指頭陀)任會長。次年,寄禪為保護全國寺廟財產,赴京請願未果,不幸圓寂於北京法源寺。上海及全國佛教界在靜安寺召開追悼大會,太虛大師在會上提出“教理、教制、教產”說,對全國佛教影響很大。1913年3月,中華佛教總會在靜安寺如開首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推選冶開、熊希齡為會長,清海為副會長,圓瑛為參議長。

1919年,寺前填浜擴路,築成通衢,命名為靜安寺路(即今南京西路),滬西一帶日見繁榮,香火鼎盛,禮佛遊覽者洛繹不絕。寺宇不敷應用,1920年,寺僧常貴會同滬紳姚文棟等人在大殿東興建三聖殿,基本形成目前寺院之主體格局。

1930-1940年,志法、志汶先後出任住持,任內無所建樹,而寺產糾紛興訟不斷,留下許多後患。1941年,德悟法師繼任住持,革弊圖新,轉向佛學教育,注重佛學研究,曾舉辦數十次佛學講座,分別禮請應慈、圓瑛、芝峰、丁福保、趙樸初、蔣竹莊等高僧、大德主講,同時成立靜安寺護法會,會同監院密迦整頓寺務,寺風頓有起色。

抗戰勝利後,在住持德悟、監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門之東,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門,由鄧散木(鐵翁)題額“靜安古寺”。並在新山門前、“天下第六泉”井欄一側,豎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為靜安寺標誌。工程竣工後,又逢四月初八日佛誕及靜安佛學院開學,在揭幕典禮上,太虛大師以三喜臨門,親自主持剪綵,拈香禮佛,歡喜讚歎。與會僧俗逾萬人,成為當時滬上佛界一大盛事。

在此期間,靜安寺還於寺後門向華山路,創辦靜安國小。於南翔建立靜安農村實驗學校。該校由持鬆、白聖、趙樸初、毛效同、顧恆(暨南大學農學教授)五人任董事,由大同法師主持教務。兩校經費均同靜安寺負擔。

1947年春,住持德悟、監院密迦委託周孝廉、奚亞夫二律師,聯名致函上海市佛教會,主動提出願將靜安寺由子孫剃度制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請市佛教會主持推賢選能繼任靜安寺方丈。同時,靜安寺會體僧眾也贊同德悟、密迦這一建議,亦函呈上海市佛教會請求改制選賢。於是,上海市佛教會尊重住持德悟法師及全寺僧眾願望,於是年農曆三月二十九日,召集諸山長老、護法居士及全寺僧眾,舉行會議,一致決定該寺改為永久十方叢林,並公推持鬆法師為改制後首任住持,兼任靜安佛學院院長。持鬆法師接任時,提出四項要求:“一、靜安寺既定為十方叢林,今後住持選舉,應由佛教會會同本市諸山代表及本寺兩序大眾公推,以示大公而杜流弊。二、靜安寺應作為佛教文化事業中心,逐漸減少酬應,以期成為純粹弘法之道場。三、寺內經濟應行公開,盡力所及,舉辦佛教慈善公益事業,以符佛陀救世利生之旨。四、本人潛心內學,不善外緣,重違大眾囑託,除寺內行政大計如需本人主持外,其餘事務,概由監院領導諸執事分別負責。所有瑣務應酬,幸勿相累。”獲得與會者一致通過。持鬆法師擔任住持後,任命白聖為監院,四項規約,得以實施,寺務大有進展。

靜安佛學院建於1946年春,聘太虛大師為首任院長。後持鬆法師繼任院長,白聖為副院長。育枚為教導主任,圓明、守成、妙然先後任監學。師資一時稱盛:原金陵大學哲學系主任本光法師講授佛學概論、比較宗教學、唯識論等課程,道源法師講授“賢首教儀”,度寰法師講授因明學,林子青教授講印度佛教史,關德棟、陳詒先教授先後講國文,秀奇法師講授美術。學僧行後就讀者近百人。學風嚴謹,學術氣氛甚濃厚,來院作講座的先後有太虛大師、北平中國佛學院院長周叔迦、法舫法師、能海上師、雪嵩法師、暨南大學牟潤孫教授、金陵大學文學院院長倪青原教授等。第二年,學僧自己創辦了《學僧天地》雜誌,除發表本院學僧研究文章外,為《學僧天地》撰搞的人士有南洋慈航法師、佛教學者大醒、法尊、靄亭、南亭、雪嵩、演培、北京大學東方語言學系主任季羨林、教育家、作家葉聖陶先生等。因經費困難,僅出六期,但在佛教界有一定影響。1948年初,靜安佛學院曾易名為靜安學苑。

1948年初,靜安寺撥出沿街樓房一處,創立佛教平民診療所,持鬆法師任所長,白聖任副所長,秀奇、樂觀先後任事務主任,聘費仲華、鄭葆湜、李光佑為內外科主任,李根源為牙科主任。面向貧病之眾,施診給藥,救難拯貧,慈悲濟世。為籌募醫療基金,由持鬆法師發起,敦請海內書畫名家捐贈作品,舉行義展。當時有張大千、鄧散木、唐雲、白蕉、鄭午昌、馬公愚、施叔範、張炎夫、申石伽等三十多位名家義贈書畫、扇面二百餘件,滬上各大報均以一定篇幅報道靜安寺佛教平民診療所的施診盛況。這一慈善事業,深得社會群眾嘉許。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前來上海豫園參觀遊覽。豫園景區位於上海老成廂境內,老成廂位於黃浦區境內,黃浦區則位於上海市中心城區東南部。豫園景區是老城廂的璀璨明珠,主要景觀有豫園、豫園旅遊商城、沉香閣、城隍廟、上海老街。豫園景區融旅遊、園林、寺廟、商業於一體,集吃、玩、買、住功能大成。與外灘景區、人民廣場景區等相比,豫園景區的特色是一個“古”字。豫園景區的園林文化、宗教文化、建築文化、商業文化、美食文化和市民文化充分顯示了這一特色。

豫園是上海市區內惟一的明式園林,坐落在豫園旅遊商城內,與城隍廟相鄰,是江南五大園林之首,兼有芥子納須彌、小中見大的明清古典園林風格,它以虛實相映、大小對比、高下對稱、疏密有致等建築手法而著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級4a景點。豫園是明代時任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建造的,潘允端為了讓曾任刑部尚書的父親潘恩安享晚年,於明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在上海老城廂建園,歷時20__年(到1577年),始成豫園,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豫,在古漢語中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愉悅老親的意思。但可惜的是他的雙親未能眼見豫園落成就去世了。豫園按主體建築可分為大假山、萬花樓、點春堂、會景樓、玉玲瓏、內園六處景區。

大假山景區

主要有三穗堂、仰山堂、卷雨堂、大假山、遊廊。

遊客們,步入豫園大門,迎面是一巨大黃褐色石塊,上面鐫刻__所書“海上名園”,後面是一座氣勢恢弘、寬敞雄偉的大廳,就是三穗堂,三穗堂是豫園最高大的廳堂,是主要建築之一。為歇山式建築,屋頂塑像左為拿著長矛的張飛,右為手持大刀的嚴顏,屋頂出簷部分造得呈現向上仰翻的曲線形狀,作用有兩點,一是為了緩衝雨水急驟下流,二是採光。讓我們進入堂內參觀,堂內中堂張掛著潘允端寫的《豫園記》,樑上高懸著三穗堂、靈臺經始、城市山林三塊貼金扁額。廳堂正門的八扇隔窗雕刻著稻麥、玉米、高粱、瓜果等圖案,生動地點出了堂名“一稻三穗,豐收在望”之意。(可講三穗的故事)

步出三穗堂,即是一座飛簷翹角兩層樓閣,隔荷花池與大假山相望。下層是仰山堂,上層是卷雨樓。仰山堂以仰山名,有兩層語義:一層是堂上所掛清人所書取自王羲之《蘭亭集序》得此地有崇山峻嶺句,點出此處為觀賞大假山得佳處,這裡的仰山是仰望的意思;另一層則典出《詩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句,此處仰山是仰慕的意思。卷雨樓卷雨的出典說法很多,一般認為取自王勃《騰王閣序》詩句珠簾暮卷西山雨,意思是在濛濛細雨中登上卷雨樓觀望大假山,迷茫如煙,隱約可見,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各位遊客,清看對面的大假山,這是豫園景色的精華之一,也是江南地區現存最古老、最精美、最大的黃石假山。它由明代著名疊山家張南陽精心設計堆砌,是他唯一存世的作品。假山高約12米,氣勢巨集大,用20__噸浙江武康黃石疊成,一直享有江南假山之冠的美譽。見石不露土是它一大特色,假山黏合劑用石灰、糯米汁等製成,迄今有400多年了。假山層次分明,有近山、中山、遠山、山上林木蔥蘢,山頂有望江亭,可遠眺黃浦江。大假山雖不是真山,其氣勢卻不亞於真山,是園林中疊石碓山的經典之作。

各位遊客,在仰山堂隔荷花池觀山景可稱為豫園一絕,仰山堂東側是遊廊,如果我們要親臨大假山,就得經過右邊這遊廊,請看遊廊前這對栩栩如生的鐵獅子,它鑄於元代,距今有700多年曆史了,這對獅子左雄右雌,雄師左蹄踏球,象徵權利和威嚴,雌獅踏著小獅子,象徵子嗣昌盛。現在請大家隨我進入這“漸入佳境”遊廊,遊廊西側牆上有“武舉奪魁”磚雕和“梅妻鶴子”泥塑。(古時科舉考試,如在鄉試、會試、殿試中均考取第一名,即中瞭解元、會元、狀元,就叫連中三元。圖中武將盤馬彎弓,英姿勃發,志在必得。梅妻鶴子典出宋代林和靖,林和靖,北宋詩人,隱居杭州西湖孤山,終生不仕,賞梅養鶴,終生不娶,留下梅妻鶴子的千古佳話。)磚雕意在激勵人們博取功名,積極入世;而泥塑似又推崇淡泊名利,消極出世。反映出幾千年來中國士紳階層的矛盾心態。廊中有一太湖石,高2.3米,亭亭玉立,名“美人腰”,似美人柔腰顧盼,遮住了前面景物,乃造園抑景,產生含蓄美的藝術效果。

萬花樓景區

主要有魚樂榭 亦舫 兩宜軒 復廊 萬花樓

各位遊客,過漸入佳境遊廊,至峰迴路轉石壁處而右轉,我們就來到了萬花樓景區。眼前右方這一突出於溪流之上的小榭,就是魚樂榭。當年莊子與惠子(莊子的學生)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_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取名魚樂蘊涵著園主人對莊子的仰慕和避世隱逸的心情。魚樂榭是豫園的園中園,小巧玲瓏,小中見大,虛實相映,在園林空間處理上採取了分隔方法,很有獨到之處。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要穿過一條復廊,前往萬花樓。這復廊男寬北窄,據說在古代男人走南邊,女人只能走北邊,體現了男尊女卑,復廊中間牆上有漏窗,它分割了景區空間,又延長了觀賞時間。請看復廊西邊有一方亭,亭中有塊扁,上面所題的“會心不遠”典出《世說新語》,說的是梁簡文帝遊華林園,對侍遊的大臣講:會心處不必在遠。簡文帝遊園,見園林景色,認識到並非一定要到遙遠之處才能領悟萬物造化要旨,各位見此,是否也會有所啟示?復廊東有小軒,“觀山觀水兩相宜”,故名兩宜軒;復廊北面的建築相當精緻,形狀如船舫,稱為亦舫,也提醒我們,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各位遊客,出了復廊,便可以看見萬花樓,請看這樓臺庭院有兩棵古樹,右邊是銀杏樹,相傳為建園時院主人親手種植,剛才跟大家介紹豫園歷史時說的建園時間大家還記得麼?對的,和園一樣,這棵樹也有400多年曆史了。左邊一棵是廣玉蘭,也有近220__年的樹齡了。這庭院四周遍種花木,“萬花深處”有一小樓,名“萬花樓”,為豫園中勝景。樓下四角雕有梅蘭菊竹,各位知道它們在植物中有什麼稱譽麼?對的,稱為植物四君子。萬花樓樓上有一幅對聯:桂馥蘭芬水流山靜,花開柳眉月朗風清,點出了這一區域以花木為主題的特色。在萬花樓迴廊的擋板上刻有木雕作品,稱為“暗八仙”,即是八仙手中所持的法器,大家可以一起來猜一猜,他們分別是呂洞賓的寶劍,鐵柺李的葫蘆,漢鍾離的芭蕉扇,韓湘子的寶箱,曹國舅的擅板,藍采和的花籃,張果老的魚鼓,何仙姑的荷花。

點春堂景區

主要有點春堂 打唱臺 古井亭 快樓 和煦(xu)堂 靜宜軒 聽鸝亭

各位遊客,從萬花樓向東,過“穿雲龍”龍牆,就來到了點春堂景區,點春堂之名取自於蘇東波得“翠點春妍”,有青翠之色點出了春天的妍麗之意。清代上海小刀會起義時,這裡是起義軍城北指揮所。點春堂正中(中堂)懸掛著晚清畫家任伯年得《觀劍圖》,任伯年曾參加過太平軍,此畫反映了作者對反清鬥爭的讚美之情;畫兩邊是已故著名書法家沈伊默書寫的對聯:膽量包空廓,心源流粹精。點春堂內還陳列著當年小刀會的兵器、自鑄的錢幣日月錢以及釋出的文告等文物。

各位遊客,點春堂對面這個小戲臺,俗稱打唱臺,是江南地區最小、最精緻的打唱臺。明清時期,園林同崑曲關係密切,當時文人紳士喜歡在點春堂內看戲文,根據自己的喜愛挑演員點劇目,所以點春又有這層意思。戲臺的四面石柱上,分別有描繪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對聯。臺正中壁上張貼郭沫若1961年遊覽豫圓時寫下的詩篇:小刀會址憶陳劉,一片紅巾起海陬(zou);日月金錢昭日月,風流人物領風流;玲瓏玉壘千鈞重,曲折樓臺萬姓遊;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圓有史足千秋。

各位遊客,點春堂東面有座抱雲巖,上面有一樓,似空中樓閣,登臨眺望豫圓全景,心胸為之一快,故被稱為快樓。

各位遊客,與點春堂隔水相望得廳堂為和煦堂,和煦,即春天的陽光溫和的意思,和煦和點春兩個堂名承上啟下,點出了園裡的風景主題。

會景樓景區

主要有會景樓 九獅軒 流觴(shang)亭 浣(huan)雲假山 水廊等景觀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會景樓景區,會景樓顧名思義是美景彙集的地方,這會景樓位於豫園中央,登上會景樓,全園景色盡收眼底。會景樓是以水景為主體的區域。

大家請看,會景樓西邊臨池而建的是九獅軒。大池南端與會景樓相對的亭,叫“流觴亭”,因其兩面臨水,取流觴曲水之意。是仿紹興蘭亭而建的,說起紹興蘭亭各位是否想到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呢,對的,王羲之和詩人墨客列坐在曲水之旁,將盛酒之杯放到曲水上,順流漂浮,所謂觴就是古人喝酒用的杯子,角字旁主要是指用牛角做的杯子,酒杯到誰的面前,誰就取流觴飲酒賦詩,王羲之就此寫了《蘭亭集序》,被評為天下第一行書,紹興蘭亭因而成了書法園林。各地園林如有曲水,仿建流觴亭,自然風雅的很。

出流觴亭,便可看到浣雲假山了,假山以安徽巢湖的湖石堆成的,水中假山倒影與天上彩雲渾然一體,清水流淌,池波上下如洗白雲於水中,如染假山於雲間,故取名為“浣雲”。

會景樓東邊有積玉水廊,廊和路一樣,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最富可塑性和靈活性的建築,大家還記得前面遊覽過的遊廊和復廊麼?這裡是水廊,前半段築於岸上,後半部架在水上,長達百米,是江南古典園林中最長的一條水廊。積玉水廊因廊中有以“積玉峰”石而得名,峰以積玉命名,意謂峰是由無數的美玉堆砌而成的。

玉玲瓏景區 主要有 玉玲瓏 玉華堂 得月樓 藏書樓等景觀

各位遊客,過三曲板橋,進引玉洞門,便是玉玲瓏景區了,“引玉”,有引遊人走向玉玲瓏的意思。玉玲瓏與蘇州瑞雲峰、杭州縐雲峰、並稱江南三大名石。玉玲瓏是太湖石,石色青黝,高約丈餘,石稜似朵雲突兀,通體成萬竅靈通。奇石瘦、皺、漏、透特點皆備。如果自上而下倒水,它72孔孔孔猶如小瀑布,在下放燃香,它72孔孔孔煙香飄渺。玉玲瓏後有照牆,牆上有寰中大快四個篆字。據記載,玉玲瓏以前鐫有玉華二字,因天長日久,風華雨溶,字跡逐漸沒了。

據說,潘允端十分鐘愛玉玲瓏,為了便於隨時觀賞,特意正對玉玲瓏建一書齋,並以玉玲瓏石上的玉華二字命名為玉華堂。玉華也有取玉中精華之意。堂上扁玉華堂三字用明代文徵明的字跡合成。堂內傢俱具為仿明代之物,擺設一如明式陳式。玉華堂前有兩珠白玉蘭,白玉蘭是上海市花。

(玉華堂東有積玉峰和積玉廊,玉玲瓏景區從引玉洞門入玉華堂、白玉蘭、玉玲瓏、積玉峰、積玉廊,皆冠以玉字,玉成了景區的精華,所以玉玲瓏景區又稱玉字景區。來源:考試大

玉玲瓏西為得月樓,西近荷花池,取近水樓臺先得月之意。樓南北屋簷掛有扁額,其南是皓月千里,北是海天一覽。樓近荷花池,“水波如綺,藻採紛披”,底樓由此而得名為綺藻堂。堂外有迴廊,廊間簷下有各種不同寫法的壽字,稱“百壽樓”。得月樓南有藏書樓,是上海畫派的發祥地。)

內園景區

主要有靜觀廳 延清樓 觀濤樓 聳翠亭和古戲臺等景觀

各位遊客,越過寰中大快前環龍橋,我們就到了內園門樓前了。內園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20__年),原是上海城隍廟的花園,新中國成立後,修繕豫園時將兩園連在一起,成為園中之園。

各位遊客,靜觀廳是內園的主體建築,屬歇山式建築,屋頂有碩大岳飛戰金兀朮塑像。廳堂正堂高懸兩塊扁額,其一曰靜觀,其二曰靈昭停峙。內園原來是城隍廟的花園,因此廳堂題額自然存在宗教含義、宗教色彩。道教認為,只有保持人的純真本性,才能認識自然萬物的發生和變化的根本,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就是此意,因此,靜觀是道教修煉和認識萬物的基本方法。這裡的觀可解釋為道教建築的專名,如白雲觀。因此,靜觀是原先城隍廟道士起居做法之處。靈昭停峙,大意是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勸人從善。城隍廟門殿聯語是對此扁的最好註釋: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行善事天知地鑑鬼神欽。

各位遊客,靜觀廳對面是座假山,正面一塊大石如壽字,其他有的像獅子盤球,有的像孔雀展翅,有的像犀牛望月,還有的像老虎、猴子、羊、等,耐心觀賞,可以在這堆石頭中辨出100多種動物形象。因此,這假山原名又叫肖形假山。大家可以仔細觀賞,看能找出多少動物形象來。

各位遊客,假山周圍有聳翠亭、延清樓、還雲樓和觀濤樓。觀濤樓俗稱望海樓,整座樓的建築沒有采用一個鐵釘子,但卻非常牢固,清時為上海最高建築,以前登上三層觀濤樓可以觀滬城八景的黃浦觀濤。出延清樓可以到達船廳,因其不會遊動,所以稱作“不繫舟”。

各位遊客,靜觀廳東側有九龍池和院落,大家知道有哪九條龍麼?細觀池壁石隙間有4條石雕小龍,倒影水中成8條龍,還有一條呢,是池本身形狀像一條龍,所以叫九龍池。往前走就進入庭院了,院中有方形小廳,叫“可以觀”,廳前有磚雕《郭子儀上壽》。郭子儀四唐朝大將,他平定安史之亂,保衛大唐江山,被封為汾陽王。他有七子八婿,享年84歲,可謂福壽雙全。古代90歲為上壽,80歲為中壽,70歲為下壽,郭子儀因聲名地位而稱上壽。

各位遊客,穿過假山幽徑,迎面就是內院大戲臺。享有“江南園林第一臺”的美譽,此戲臺原在閘北區,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為雙戲臺。1974年,因市政建設搬遷,一遷嘉定匯龍潭公園,另一移至豫園內園。戲臺7米見方,臺柱高約2米,戲臺頂部藻井呈穹隆狀,裝飾華麗,有助於聚音共鳴,產生音響效果。戲臺兩側石柱上有俞振飛書寫的楹聯:天增歲月人增壽,雲想衣裳花想容。戲臺正對面的還雲樓設貴賓佳座,全部採用清代的太師椅和茶几,兩邊有雙層看廊,共有300個觀眾席。戲臺前的院落中,有一塊特大京磚,這是浙江嘉善古典磚瓦廠特意為古戲臺燒製的,重近一噸,堪稱京磚中的榜首。

蜿蜒於園中的龍牆,巧妙地將全園30多處人文和自然景觀分隔成7個景區。大假山後的臥龍,似潛伏深山;萬花樓東側穿雲龍欲昂首騰飛,穿向雲中;和煦堂西雙龍舉首掙搶一珠;內園蛟龍正臥牆睡眠。前面四龍的鱗片以瓦片作成,龍鱗豎起,以示精神振作;惟獨眠龍鱗片以泥塑成,龍鱗伏下,以示處於休眠狀態。在穿雲龍頭的口下,塑有一隻三足金蟾,龍吸金蟾吐的精氣,金蟾則飲龍的唾液,龍蟾互利共生。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16

各位遊客好!歡迎大家來到上海!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著名的大觀園。

“莫道紅樓乃一夢,澱山建有大觀園”。大觀園佔地面積1,300多畝,已建成的“大觀樓”,“瀟湘館”、“怡紅院”“稻香村”等,或華麗、或樸拙、或清幽、或淡雅,處處體現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描繪的風韻和意境。

“……走不多遠,則見崇閣巍峨,層樓高起,四面琳宮合抱,迢迢複道縈行。青松指簷,玉蘭繞砌;金輝獸面。彩煥螭頭”。眼前的大觀樓,恰是如此,這裡是元妃省親時族人朝覲之所,正殿主樓的東西兩 面,有含芳閣和綴錦閣,三座建築以遊廊相連,並與前庭的兩廡相接。

旁邊,則是戲臺,是元妃遊幸時觀戲的地方。整個建築群飛光流 彩,金碧輝煌。一派帝王邸宅的氣勢。大觀樓東南,便是林黛玉居住的“瀟湘館”,,從月洞門入,沿曲折遊廊,經六角亭,便可看見黛玉所掛的鸚鵡架,跨過溪水上的水橋,可來到“有風來儀”主廳。而薛寶釵的“蘅蕪院”,另是一番情致,院內不相干一株花兒,迎面太湖石玲瓏好聽嬌,魚兒在池中安逸地噴水。真可謂“蘅蕪滿淨苑,蘿藤助芬芳”了。

大觀園內的“怡紅院”一組建築。跨進鐫有“怡紅快綠”匾額的院門,只見深宅重院,富貴典雅。繹芸軒前,植著芭蕉和海棠。西屋為襲人、晴雯等丫頭的住所,東屋則是賈寶玉的臥房,花嵌磚綠,雕床描金,堂皇中又有點脂粉氣。中間過廳,東西兩屋,以碧妙櫥和博古架相隔。今天,這裡不僅發秀美旖旎的景色令人陶醉,還將以鮮美的魚蝦蔬果奉獻給遊人。在澱山湖風景區東面的關王廟,已開闢了一個游泳場。岸邊蘆葦搖動,遠處水天一色,不等下水已令人到渾身舒暢。

上海景點熱門導遊詞 篇17

城隍廟,位於市區內商城東城牆內側。是一處座北向南的古建築群,佔地面積6600米。現存有山門、前殿、樂樓、大殿、後寢殿等建築物。因歷史變遷,原城隍廟裡許多建築遭到破壞,現存的這些主體建築基本保持著原貌。據《鄭縣誌》記載:該廟創建於元末明初,明洪武二年(1369年)“敕封靈祐侯”,故又名“城隍靈祐侯廟”。弘治十四年(1520xx年)、嘉靖六年(1520xx年)、隆慶四年(1570年)均曾重修。自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以來又多次修葺,最近有關部門又撥專款進行了整修。

這組建築群均為琉璃瓦,捲棚出廈,飛簷四出,建造精式捲棚,前殿、後殿和後窯聯結而成,稱為勾蓮塔式,建築面積為423平方米,紅漆木稜門上端懸有“無方淨域”、“其尊無對、”“澤被蒼生”匾額,殿內有阿拉伯文匾額兩塊、捲棚和前殿房頂由綠琉璃瓦覆蓋,後殿和後窯是灰筒板瓦蓋頂。脊上均為浮雕花草紋飾,整個大殿,古樸肅穆。

北大清真寺是穆斯林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關部門從1982年開始,分期進行修葺,現在大殿、望月樓、大門已維修完畢,面貌煥然一新,以迎接國內外宗教界人士的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