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通用24篇)

欄目: 山東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95W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1

尊敬的各位來賓: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通用24篇)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裡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巨集大,儲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絡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開啟“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裡亭子裡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為什麼成為聖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聖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說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並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讚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稜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誌”,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為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為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裡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製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範化、標準化,精湛引人,字型筆法有“著稱於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辦法,就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就亂套啦。說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為聖,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遊三千,往聖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說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幹好事業;文字要統一,有統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驗,隨意造字就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為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為“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築,完全是木質結構,在中國樓的建設上稱孤例。經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築研究價值。就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聖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廟內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牆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亭內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諡、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為都是經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存不可多見的建築。凡是用贔屭馱的碑都稱“御碑”。“贔屭”是吉祥物,傳說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於負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為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採的石頭經大運河,經濟南又運到這裡。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臥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為“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裡起分為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為“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為“啟聖門”,再往東為“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為“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裡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記載:孔子在這裡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20xx年)毀於兵火,樹枯而又發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說法。明萬曆年間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是供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岳飛等等。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後一位先賢是梁啟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後一律改為木製牌位。東西廡現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子、蝙蝠行醫等,最為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著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為紀念孔子講學建的。孔子當初是在土臺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宋代公元1020xx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後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懷英篆書。亭內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建築,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為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 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傑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為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怪。其餘18根柱是八稜的淺浮雕龍柱,一個稜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稜,八九 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瑰寶。總覽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聖十二先哲。大成殿內供奉著17尊像。

五大聖人。至聖孔子,意為聖人中的聖人,至高無上。孔夫子在中央,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為四配:東邊是復聖顏子,述聖子思;西邊是宗聖曾子,亞聖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家,五經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為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贊孔子,說“生民未有盛於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萬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為“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是光緒寫的,意為天下的文化都在這裡。

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築。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後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聖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只,同龍的數量一樣,叫龍鳳呈祥。

聖蹟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蹟。有120塊文圖並茂的石刻,是孔子後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牆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畫。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為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徵。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說,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為啟聖王和啟聖王夫人,建有啟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為“魯壁”。為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為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20xx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裡,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2

山東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家鄉,清明節的第二天,風和日麗,我們全家踏上了去曲阜的旅程,爸爸開著車沿著高速路飛奔,只覺得路兩邊的青山和綠樹飛快的向後面倒去,我們一路說說笑笑不知不覺就到達了曲阜。

在導遊阿姨的帶領下我們先遊覽了孔府。進了孔府的大門後還有一道門,但門是關閉著的,導遊阿姨介紹說只有皇帝來了才能走這道門,平時文武百官來了只能繞道而行,文官走右邊,武官走左邊,我們進去走右邊回來走左邊,就會文武雙全啦,有意思吧?孔府是孔子世代嫡裔子孫居住的地方,在中國是僅次於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佔地240多畝。孔府對我來說真是太大了,進去之後就像進了迷宮。後來查了資料才有搞明白了一些:孔府分為中、東,西三路。東路為家廟,西路為學院,中路為主體建築。 中路前部分為官衙,設三堂六廳(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廳、百戶廳、知印廳、掌書廳、典籍廳、司樂廳),大堂是衍聖公的公堂,內有八寶暖閣、虎皮大圈椅、紅漆公案、公案上有公府大印、令旗令箭、驚堂木、文房四寶等。兩側是儀仗,氣象森嚴可畏,由此可見孔家受歷朝歷代皇家尊重的程度;後部分為內宅,設前上房、前堂樓、後堂樓、後五間,是孔府內眷居住的地方,決不允許外人隨便進出,就連內宅的用水都是從高牆外的石槽倒入。最後部分是孔府的花園,後花園內有太湖石假山及各種奇異花草,特別是有一株五棵柏樹環抱一棵槐樹,十分奇特,號稱“五柏抱槐”。

游完孔府,我們又來到了孔廟。孔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它同北京的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孔廟的建築時間最久遠、規模最巨集大。孔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下馬碑、下轎碑。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須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我們邊走邊看,“至聖廟”坊、碧水橋、大中門、奎文閣、十三碑亭、杏壇、大成殿這些規模巨集大、歷史久遠的古代建築無不體現了歷朝歷代對孔子的尊重,折射出孔子思想對中國的深刻影響。

出了孔府後門是一條街道,沿街直走穿過城牆後就到達“孔林”了,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已延續2400餘年,林內樹株經歷代種植、保護,松柏蒼鬱,古木參天,形成了一個人造大園林。孔子的幕前人很多,大家都懷著無比尊重的心情來懷念這位偉大的先祖。孔子兒子、孫子的墓就在他的左右前方,而且周圍都是他的子子孫孫們,想來他也不會寂寞了。

這次來曲阜,我領略到了孔子的偉大,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古建築的雄厚氣勢,看到了蒼勁古樸的幾百年、上千年的老樹,我還品嚐到了孔府家宴,其中的一品豆腐、詩禮銀杏、孔府扣肉都非常的好吃,下次我還要來曲阜。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3

天貺殿後面是後寢三宮,中為正寢宮,面闊五間,兩邊為配寢宮,各三間,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20xx年)詔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後,考慮到還缺個皇后,便於同年封了一個“淑明後”,併為“她”修建了後宮,從“嬪妃”則居住配寢宮。封建統治者為了達到“借神安民”的目的,真可謂“用心良苦,處心積慮了”。

天貺殿兩側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琅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裡。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毀於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虯龍蟠旋,相傳為漢武帝於元封元年(公元前120xx年)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臺基上,十分壯觀。臺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gt;>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亭子極目四望,天光雲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碑碣林立,約計90餘塊。其中有後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後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製的《漢柏圖》和當代眾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於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薰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

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裡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故稱“東御座”。其建築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建築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築臺基之上,殿內按清宮設定作復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櫃、方桌等紫檀傢俱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鏽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並稱泰山“鎮山三寶”。大門和殿堂裡身著清代古裝的“衛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遊客,使遊人彷彿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鐫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詔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後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後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堪稱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出寢宮向北,為岱廟的最後一進院落。東西兩座花園內各種盆景千姿百態,藝術地再現了泰山的一景一物,奇花異草。西南方西臺上的鐵塔鑄於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為13級,現僅存3級,造型質樸,仍不失當年風采,與鐵塔對峙的東南方臺基上的銅亭,又稱“金闕”,為全銅鑄造,仿木結構,高4.4米,闊3.4,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20xx年)鑄於岱頂碧霞祠,為供奉碧霞元君而建。明末清初移于山下靈應宮,1972年遷入岱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三大銅亭之一。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後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嶽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嶽雄姿,青山繞白雲,綠樹生輕煙,天門雲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

出厚載門北行為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4

山東,中國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片偉大的土地不僅有名山大川、碧波萬頃,而且在漫長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了非常燦爛的文明。山東的名勝古蹟、山水風光舉不勝舉。

各位遊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孔廟。

尊敬的遊客朋友,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歡迎各位來到孔子的家鄉曲阜參觀遊覽,同時也感謝您選擇我作為您此次遊覽的嚮導。我是曲阜旅行社的導遊員張某,大家可以叫我小張或者張導。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下面就讓我懷著結識新朋友的欣喜心情,為大家提供導遊服務。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記載,孔子生而首上圩頂,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一生艱辛探索的社會實踐中,深入瞭解和認識了當時社會,逐步創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體系,成為當時著名的政治理論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創立的儒學思想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孔子死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壽堂”,房屋三間,裡面陳列著孔子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因以為廟,歲時奉祀”,即每年按時祭祀。儘管當時孔子已是相當知名的學術大師,但儒家還只是一個學派,孔子的地位不高,所以最初的孔廟也僅僅是孔子的故居。漢代以後,孔子及儒學地位逐漸提高。

據記載,從公元220xx年到解放前,孔廟先後重修擴建七十多次:歷經兩千餘年的歷代重修擴充,便得曲阜孔廟形成了規模巨集大的古代建築群。共佔地約14萬平方米,殿堂閣廡466間,門坊54座,碑亭17座。規模之大,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全國三大古建築群。

孔廟的總體佈局是由孔子當年的故居長期發展而來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餘年的歷史。孔廟建築發展追求的建築效果是通過建築群整體所造成的環境去烘托孔子的豐功偉績和儒學聖教的高深博大來完成的。因此,孔廟建築的藝術表現力首先是它的總體佈局及建築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個體建築的處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個殿、堂、樓、門、亭都充分顯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個體建築的細微方面,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家們在設計和施工方面的無與倫比的建築藝術成就。在整體建築方面,孔廟採用古代傳統的宮庭式建築形式。但它經過歷史上的多次重修擴建,每當重修擴建的時候,它必然要受到前代孔廟建築形制、規模等因素限制,然而,孔廟的建築群體最終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遺產,既體現了歷史遺產的延續,又保持了它的總體的完整性。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制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首先,孔廟是孔子故宅擴建而成的,它儲存了許多有關孔子的古蹟,如故宅井、詩禮堂、魯壁、金絲堂以及為紀念孔子講學建造的杏壇等;其次是王者宗廟因素,如門戟之制,前殿後寢之制等;第三是宮庭因素,如天子五門之制,王城角樓之制,東、西華門等;第四是宗族家廟因素,如啟聖殿、崇聖祠、家廟等;第五是祭祀因素,在孔廟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還有先賢先儒、祖先等總數達二百餘人,這樣為容納大批的從祀者神位,就須得設立廊廡,由此便形成了廊廡院落。除以上幾個因素外,還突出地表現了孔子的聖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聖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並以書樓象徵孔子在學術方面的偉大成就。孔廟成功地運用了傳統的庭院組合與環境烘托相結合的表現手法,達到了渲染孔子在學術上、教育上的卓越貢獻和在古代社會中崇高地位的目的,是中國古代建築群中別具一格的建築形制。

孔廟內現有古樹一千二百餘棵,與巨集偉的建築群相互輝映,特別是夏季,上千只鷺鳥居住在古木之上,形成了孔廟又一獨特的景觀,鷺鳥已被曲阜市定為市鳥。

萬仞宮牆

金聲玉振坊

金聲玉振坊建於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聲玉振”四字為明代學者胡纘宗手跡,坊上有平面淺雕雲龍戲珠,柱頂各設圓雕“辟邪”一隻,俗稱“朝天吼”,坊後有一座單孔石橋,上設龍陛,名曰“泮水橋”,橋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經明城正南門西水門入護城河。此橋建於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聲玉振”四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意思是說孔子集聖賢之大成,始終而一。“金聲”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鍾”發出的聲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國古代樂器“磬”發出的聲音,在古代奏樂時以擊“鍾”為始,擊“磬”為終,金聲玉振的原意為一首完善的樂曲。孟子將孔子思想比喻為一首完美無缺的樂曲,在這裡借用孟子語意,是說孔子思想完美無缺,集古聖賢之大成,以達到絕頂的意思。

櫺星門

櫺星門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20xx年),原為木質結構,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聖公孔昭煥重修孔廟時,換成石柱鐵樑。四根石柱頂端為四大天將,中間平梁上是火焰寶珠,以象徵此門由天將守衛而成為參天立地的天門。

櫺星,即天田星,最早見於史料的有漢高祖命祀靈星,凡祭天先祭靈星,古人認為靈星“主得士之慶”,專門管官的星。宋仁宗天聖六年(公元1020xx年),築郊臺外垣置靈星門,即在祭天之臺的外牆置靈星門,形如窗櫺,故曰“櫺”。孔廟設櫺星門,意為祀孔如祀天,此見於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所記。另外,孔廟有碑記:置櫺星門“取其疏通之意,以納天下士”,無論任何地方,只要設有櫺星門,那麼它的門扇一定是由櫺子結構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廟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學士都來學於此。

櫺星門外東西兩側,各有一幢下馬碑,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在封建社會,所有來曲阜祭孔的官員,無論職位高低,來到孔廟前見到此碑,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對孔子的尊崇之意。此碑始立於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現僅存東面一幢。

太和元氣坊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太和”指天地、日月、陰陽會合之氣,“元氣”原意為形成世界的原始物質,後來,一些唯物主義者將“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稱為“原氣”,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由五行構成。在這裡,“元氣”為天地、日月、陰陽會合之氣,是生長萬物的根本。“太和元氣”也就是說孔子思想體現了整個人類思想最精華、最高貴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萬物一般,能使人類思想到達一種至高無上的境地。

太和元氣坊後為“至聖廟”坊,原名為“宣聖廟”坊,始建年代未查到記載,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20xx年)的廟圖上已有“宣聖廟”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0xx年)改“宣聖廟”為“至聖廟”。此坊為漢白玉石質。“至”即至高無上的意思。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意思是說孔子對人類做出的貢獻如天地一樣大,孔子思想是空前絕後,無論古今還是將來,都是至高無上的。

聖時門

聖時門原為孔廟正門,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20xx年),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擴建,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清世宗賜名為“聖時門”。此門建於高臺之上,前後御道上各有浮雕雲龍戲珠石陛,系明代雕刻。“聖時門”三字為清高宗乾隆手書。

“聖時”二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將中國古代的四位聖人做了比較後指出:“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認為伯夷反對武王滅紂,不食周粟而死,為聖之清者;伊尹,幫助湯滅夏桀,湯死後輔佐外丙,仲壬死後立湯孫太甲即位,因太甲破壞湯法,被伊尹放逐,三年後太甲悔過,又被伊尹接回復位,孟子稱伊尹為聖之任者;柳下惠是春秋時期魯國大夫,他曾三次被貶黜而仍留任,人問他為什麼不離開,他回答說:“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後來,齊攻魯,他派人到齊勸說退兵,沒用一兵一卒,就退了齊軍,所以孟子說他是聖之和者。通過比較,孟子認為孔子是聖之時者,終始而一的聖人,是最適合時代的聖人,無論任何一個時期,任何一個朝代,孔子思想都應成為正統思想。

璧水橋

進來聖時門,豁然洞開,很大的方形庭院內,古木參天,芳草如茵,東西對稱各有一腰門,對面三架拱橋掩跨璧水,半掩著弘道大門,加之石制盆景上綴,使人心曠神怡,無不動情,頓覺進入了“神”的境界。崇聖者仰之彌高,觀覽者先睹為快。與此情此景相連線,東邊腰門曰“快睹”,西邊腰門曰“仰高”。“快睹”寓先睹為快之意,“仰高”則出自《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意說孔子之道高深不可測,抬頭向上看,越看越高,學習孔子的思想學說,一旦入進門來,才感到裡面的東西學無止境。此二門建於明代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過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門,一般人只能從仰高門進廟。

前面一水橫穿,三橋縱跨,環水有雕刻石欄,因水“壅繞如璧”取名“璧水”。北京天安門前有金水,這裡設“璧水”意為孔子廟宇與皇宮等同,三橋因而得名璧水橋。始建於明代永樂十三年(公元1420xx年),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增添石欄,河身砌有河底,原河上為小牆,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將小牆改為石欄杆。

弘道門

弘道門始建於明代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原門三間,當時是孔廟的正門。明弘治年間重修孔廟時,改建為五間。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雍正皇帝欽定為“弘道門”,後由乾隆皇帝題寫“弘道”二字豎匾立於門額。

弘道門下現有石碑兩幢,東碑是元代刻成的“曲阜縣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在元代以前的歷史沿革概況,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西碑是元代“處士王先生墓誌銘”,頗有書法價值。二碑原立於曲阜城東舊縣村,1964年移入孔廟。

大中門

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正門,始建於宋代,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重修。“大中門”三字匾額系清高宗乾隆手書。

大中門兩側各有綠瓦拐角樓一座,各三間,平面作曲尺形,建在方形高臺之上,這兩個角樓與孔廟後面東西兩角樓形成的矩形輪廓,即是元代孔廟的輪廓。孔廟內的主要建築物都在此輪廓之內。角樓建於元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孔廟設角樓是仿照宮庭皇城角樓之制而建成的,意使孔廟像皇宮一樣威嚴。

同文門始建於宋代,原為三間,明代成化年間擴為五間。清康熙年間名曰“參同門”,清雍正七年(公元1720xx年)改為同文門。此門是一獨門,左右無牆。以前中國傳統的宮殿式建築,在主體建築之前常有小型建築作為屏障,以表示莊嚴,同文門就擔當著奎文閣的屏障作用。“同文門”三字為清高宗乾隆手書。

奎文閣

奎文閣原名藏書樓,始建於宋代,重簷五間,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改為三簷,賜名“奎文閣”。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20xx年)改為七間,清高宗乾隆皇帝題寫閣匾。

奎文閣東西闊30.1米,南北深17.62米,高23.35米,三重飛簷,四層斗拱,簷下八根八稜石柱,內部結構為層疊式木架,閣兩層,中間夾暗層,原上屋藏御賜經書,暗層藏印板,下層藏御香帛。

“奎”,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傳說為西方白虎之首,共有16顆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孝經》上講“奎主文章”,後人進一步將奎星說成是“文官之首”。所以,金章宗為讚頌孔子是天下文官主,將原藏書樓命名為“奎文閣”。

奎文閣自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20xx年)擴建以來,經歷了幾百年風風雨雨和上百次地震,在西面碑亭內有塊碑記載了清代康熙年間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即說百分之九十的房屋倒塌,而奎文閣安然無恙。到本世紀八十年代初,奎文閣因歷年久遠,加之多年失修,有些木質糟朽,閣上方扭斜,於是由國家文物局主持,組織古建築專家聯合擬出修復方案,撥款120餘萬元,比原定工期提前一年將奎文閣重新整修。整修完的奎文閣,完全保持了原有的規格和風貌。

奎文閣廊下東、西各有一幢石碑,東為《奎文閣賦》,由明代著名詩人李東陽撰文,著名書法家喬宗書寫。西為《奎文閣重置書籍記》,記載了明正德六年(公元1520xx年)劉六、劉七率農民起義軍攻佔曲阜、佔領孔廟,“秣馬於庭,汙書於池”,將奎文閣藏書“焚燬殆盡”以後,皇帝“又命禮部頒御書以賜”的情況。清代奎文閣中的藏書又有增添,清晚期將藏書移入孔府儲存。

奎文閣內現為孔子聖蹟圖陳列。孔子聖蹟圖現存三套,一是明代聖蹟圖繪畫,二是明代雕刻聖蹟圖木板,三是明萬曆年間的聖蹟圖石刻。這裡陳列的系明木板聖蹟圖印本。聖蹟圖全套120幅,描繪了孔子一生主要活動。

十三碑亭

過奎文閣便是十三碑亭院,院內有十三座碑亭,儲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國時期所設立碑刻57塊,南排中間兩座碑亭系元代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和元大德六年(公元1320xx年)建的;次外兩座系金代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所建,其它均為清代建築。按孔廟的建築發展,清代碑亭應建在大中門前,清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將碑擁擠在各碑亭之前,故在此院內出現了雙簷穿插交錯的擁擠現象。因此有人說這種建築結構犬牙交錯,兩角相頂,巨簷相交,是古建築學上所講的“勾心鬥角”,“勾心鬥角”見於《阿房宮賦》,至於其建築結構是什麼樣子,已無法確知。

十三碑亭內碑文的內容均為歷代帝王、大臣們修廟、祭廟、告廟之類的記錄。從書法上看,真草隸篆、座座不同,其中有蒙古文、滿文與漢文對照石碑,通過十三碑亭可窺見出歷代建築技術的發展變化。

大成門

大成門在宋代初年叫儀門。宋崇寧三年(公元1120xx年)因大成殿得名大成門。原門三間,明弘治十二年和清雍正二年兩次著火後重修,清世宗雍正題匾。此門用黃瓦、彩繪斗拱,前後各用四根石柱擎簷,前後中央四根深雕雲龍蟠柱,其餘四根為淺雕花紋,前後臺階中有浮雕龍陛,均為明代中期雕刻。此處並五門,將孔廟分成三路,東為承聖門,院內為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為啟聖門,內奉祀孔子父母。中路三門並立,東西各有掖門,東為金聲門,西為玉振門,中路為祭祀孔子夫婦及歷代先賢先儒的地方。

先師手植檜

大成門裡東側有一石欄,欄內有一棵檜樹,相傳為孔子親手所植。

此樹最早記載見於唐人封演所著《封氏聞見記》:“兗州曲阜文宣王廟內並殿西、南,各有柏葉鬆身之樹,各高五、六丈,枯槁已久,相傳夫子手植,永嘉三年其樹枯死”。手植檜樹原有三株,於晉懷帝永嘉三年(公元320xx年)枯死。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20xx年)復生,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又枯;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再生,金貞佑二年(公元1220xx年)毀於兵火。到此,相傳原孔子手植檜樹絕跡。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由三氏學堂教授張 將原東廡廢墟上發出的檜樹苗移栽於此地,即為第四代手植檜。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孔廟著火,此樹被燒死,僅存樹身;清雍正二年(公元1720xx年)再次著火,燒燬樹身,僅存下約半米高的樹樁。樹樁一直儲存到“文革”前,“文革”初期被鋸掉樹樁,現石欄內尚保留有第四代樹的樹根。現在挺挺高聳的檜樹是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復生的再生檜。因此,如果算孔子親植,那麼正好是第五代樹。現手植檜高大勁撥,圍有二人合抱,枝冠似傘,樹身似銅,高達十五、六米,樹頭向南傾斜,不知為什麼,清代復生的手植檜樹的形狀竟和明代萬曆年間的聖蹟圖石刻上原手植檜的形狀幾乎完全一致。有人認為這個與地理位置有關係,不知能否解釋清了。仔細想來,似乎有些道理。

先師手植樹歷來受到重視,“此檜日茂則孔氏日興”,將它和孔氏子孫的命運聯絡在一起。宋代米元章(米芾)將手植檜與封建統治者的命運聯絡在一起,有詩為證:“矯龍怪,挺雄質,二千年,敵金石,糾治亂,如一昔”。

樹東立有一碑《先師手植檜》,此碑立於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20xx年),字型酣暢,渾厚有力,是明代楊光訓手書。

杏壇

宋代以前孔廟內並沒有杏壇。現杏壇的位置是宋代以前孔廟的正殿。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孫孔道輔監修孔廟,將正殿擴建,位置後移。為紀念孔子講學,在原正殿舊址“除地為壇,環植以杏”,即築一個土臺,周圍植杏樹,名曰“杏壇”。金代在壇上建亭,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重修,明穆宗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建。

杏壇是紀念孔子講學的地方,最早記載見於《莊子·漁父篇》,“孔子游乎緇帷之林,坐休乎杏壇之上,弟子習書,孔子絃歌鼓琴”。至於原來沒有杏壇,或者說有杏壇在什麼地方已無法考證了。一般來說《莊子》上面的記載是比較可信的,但《莊子》下篇一般認為是偽作,而《漁父篇》出自《莊子》下篇。因此,對於原杏壇的記載真偽難辨,尚不得考證。

杏壇內現有石碑兩幢,背東面西一碑為金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文人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由孔子五十一代孫孔元措立石於亭內的,面南一碑為清高宗乾隆手書的《杏壇贊》,寫道:“重來又值燦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築,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宋崇寧三年(公元1120xx年)據《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意,詔名文宣王殿曰“大成”。讚頌孔子思想空前絕後,完美不缺,集古聖賢之大成。

大成殿始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現在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時期火後重建的。大成殿闊九間,深五間,主殿高24.8米、闊45.69米、深24.85米,重簷九脊,黃瓦飛甍,斗拱交錯、雕樑畫棟。四周有迴廊,頂端簷吻足有一人之高,前簷下為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柱高5.98米,直徑0.81米,每柱二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四繞雲焰,下飾蓮花石座。從底到上全部雕刻深邃,雲龍騰起如飛,神態各異,遠而望之,祥雲之中蛟龍盤旋飛舞,使人無不感到驚訝萬分。大成殿兩側迴廊和後面迴廊下的18根石柱為八稜八面柱,上有淺雕雲龍戲珠,每一面為九龍戲珠,每根柱上就有72條龍。

殿下有雙層臺基,前有高二米的大露臺,東西寬約45米,南北35米,南有兩層大型浮雕龍陛,四周圍以雙層石欄,石欄下東西南三面共突出24個石雕螭首。雙層石欄設計規整古雅,有複道四通。大露臺是祭祀孔子時舞蹈奏樂的地方。整個大成殿氣勢雄偉,結構整齊,規模巨集大,突兀凌空,金箔貼裹,群龍競飛,具有明顯的東方建築特色。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裡宋天貺殿並稱為東方三大殿。

大殿內有9座大型神龕,17座塑像。中間一座是孔子,孔子像坐高3.35米,頭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鎮圭。孔子在歷史上被尊為文宣王后曾經有過爭論,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公元739年)追諡孔子為“文宣王”,著王者之服,但此“王”並不確切,因為“王”有君王和侯王區分,有人認為應屬君王之“王”,也有人認為應屬侯王之“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加冕九族,服九章,從上公制”。因此看來,宋以前“文宣王”之“王”應屬侯王之“王”,以後隨著孔子地位進一步升高而被確認為君王之“王”。所以孔子身著的服裝是十二章西周的王服(天子之制)。

孔子兩側神龕內為四配,東位面西的復聖顏回和述聖孔伋,西位面東的是宗聖曾參和亞聖孟軻。四配塑像坐高2.6米,身穿九章公服,手執躬圭,如古代上公禮制。其後還有“十二哲”塑像。

大成殿內除17座塑像外,還有10方巨匾(有的還未復原),正中是康熙皇帝手書的“萬世師表”,光緒皇帝的“斯文在茲”,兩側是咸豐和道光的,南面是乾隆皇帝的“時中立極”等,門外正中“生民未有”是雍正皇帝的手書。

寢殿

大成殿後是寢殿。寢殿,是祭祀孔子夫人的地方。孔子夫人是春秋末期宋國人,複姓亓官,十九歲嫁給孔子,先孔子七年去世。關於亓官氏的情況典籍中記載較少,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20xx年),真宗趙恆追封孔子夫人“鄆國夫人”,元代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被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夫人”,明嘉靖八年(公元1520xx年)孔子改稱為“至聖先師”,她也改稱為“至聖先師夫人”。最初魯哀公立廟時,亓官氏即同孔子一起被祭祀,唐代開始有寢殿專祠,早期曾有過亓官氏的塑像,後改為畫像,清雍正年間火後重建時,改為木製牌位,上寫“至聖先師夫人神位”,上罩木刻神龕,龕前有供桌。寢殿的建築年代與大成殿同。周圍石柱上的雕刻圖案是鳳凰牡丹。

東西兩廡

玉虹樓法帖

東西兩廡北部現陳列玉虹樓法帖。玉虹樓法帖是孔子第六十八代孫、衍聖公孔傳鐸的第五子孔繼涑整理刻成的。孔繼涑(公元1727——公元1794),字型實,一字信夫,號谷園,別號薛谷居士。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舉人,候補中書,工書,是當時刑部尚書著名書法家張照的女婿。求學於張照,一生從事書法藝術研究,名重當時,與樑同書齊名,並稱南樑北孔。玉虹樓是他的書房號,所以他所整理摹刻的法帖稱為“玉虹樓法帖”。玉虹樓石刻共584塊,拓印裝裱成101冊,故又稱“百一帖”。整個玉虹樓法帖雕刻精益求精,由孔繼涑獨家刻成,是我國珍貴的書法珍品,具有很高的鑑賞和研究價值。

聖蹟殿

孔廟的最後一座殿是聖蹟殿。聖蹟殿造型古雅,建於明代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由巡按御史何光主持建造的。他蒐集了有關孔子的畫像和文獻資料,交由吳郡畫工章草補充繪畫並刻成石刻,這就是我國最早的完整石刻連環畫——“聖蹟之圖”。聖蹟殿是專門為存放《聖蹟圖》而建造的。《聖蹟圖》每幅高38釐米,寬60釐米,文圖並茂,共120幅,描繪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動。

故宅門

故宅門裡是當年孔子的故居原址。雖不引人注目,但卻是孔廟中最古老的地方。最初的孔廟就在這裡。裡面御贊碑亭一間,據說是孔子生前所居之堂的位置。

孔子家住闕里,故宅門所對的街道即是闕里街,闕指石闕。漢代在此街南首建有石闕兩個,元代擴修孔廟時移入孔廟,“裡”是指鄉里即村莊或街道,因石闕得名闕里。

遊客朋友們,孔廟的遊覽到此結束了,感謝各位在講解中對我的支援和幫助,如果講解過程中有什麼不足之處,請多多批評指正,歡迎大家再次光臨孔廟,再次光臨曲阜,謝謝大家!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5

山東曲阜的“三孔”——孔廟、孔府、孔林馳名中外,它是我國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故鄉。這裡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而吸引著遊客,今年我就去貴寶地暢遊了一番。

走進大門,“金聲玉振”四個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生輝。這個石門有著怎樣的由來呢?孟子對孔子有過這樣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金聲)開始,以擊磐(玉振)告終。以此象徵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讚頌孔子對文化的巨大貢獻。為了紀念這個小典故,後人把孔廟門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為“金聲玉振”。

孔廟的奎文閣是值得一看的地址,它是我過四大名閣之一。它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黃瓦歇山頂,三重飛簷,四層斗栱。內部兩層,中夾暗層,層疊式構架,底層木柱上施斗栱,斗栱上再立上層木柱。奎文閣結構合理,固堅異常,自公元1520xx年重修以來,經受了幾百年風風雨雨的侵襲和多次地震的搖撼,雖然康熙年間的大地震使曲阜“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堅固的旁證仍然無恙,巋然屹立,不愧為我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之一。奎文閣前有兩座御碑亭,亭內外共有四幢明代御碑。每幢高6米多,寬2米多,碑下的龜趺高1米多。碑額精雕盤龍,繞日盤旋栩栩如生,碑文內容多是尊崇孔子。

從孔子講學的杏壇北望,在雙層石欄的臺基上一座金黃色的大殿突兀凌空,雙重飛簷中海蘭色的豎匾上木刻貼金的群龍緊緊團護著3個金色大字“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大殿結構簡潔整齊,重簷飛翹,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飾以雲龍圖案,祥雲繚繞,群龍競飛。四周廊下環立28根雕龍石柱,均以整石刻成。前簷的10根為深浮雕,每柱兩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四繞雲焰,柱腳綴以山石,襯以波濤。10根龍柱兩兩相對,各具變化。無一雷同,造型優美生動,雕刻玲瓏剔透,刀法剛勁有力,龍姿栩栩如生。這可是曲阜獨有的石刻藝術瑰寶!

孔府與孔廟為鄰,是孔子世襲“衍聖公”的世代嫡裔子孫居住的地方,孔府佔地246多畝,是我國僅次於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有廳、堂、樓、軒等各式建築463間。

出了孔廟往北,就是佔第面積為3000餘畝的孔林,它是孔子及後代的家族墓地。園內古木森森,林下墓家累累,碑蠍林立,石儀成隊。

曲阜三孔,巨集偉壯麗,是歌頌古人的崇高思想文化;曲阜三孔,中外聞名,是我家鄉山東的一顆耀眼明珠!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6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位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佔地三千餘畝,周圍垣牆高3米,厚1.5米,長 14.5華里。在這裡既可考春秋之葬,證秦漢之墓,又可研究我國曆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喪葬風俗的演變歷史。 孔林也是目前我國最大的人造園林。相傳孔子死後,“弟子各以四方奇木來植,故多異樹”。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 立,石像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漢碑移入孔廟保護外,林內尚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3600多塊,又稱得上名副其實的碑林。 過去墓地的“風 水”,被孔子的後代視作“命根子”。例如,清光緒三十年(1920xx年),勘測津浦鐵路時,原計劃經過曲阜,離孔林西牆很近。當時的衍聖公孔令貽得此訊息十分著急,向朝廷連遞幾件呈文,說鐵路將“震動聖墓”,“破壞聖脈”,使祖宗靈魂不得安寧。結果鐵路到曲阜拐了個大彎,向西南繞行。如果沒有這檔子事,現在人們坐火車到曲阜遊覽,就不用先到兗州下車,然後改乘汽車了。

大門 孔林大門始建於明代,清代重修。進入孔林大門是一條長約1華里的甬道,迎面高大的門樓叫“觀樓”,俗稱“二林門”。此門原是古魯國城北門。大門到二門這一段,是孔林前突出的部分,類似古代城市建築的月城。

孔尚任墓 位於孔林東北隅,墓碑上書“奉直大夫戶部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即是孔尚任墓。孔尚任(1648--1720xx年),字聘之,號東塘,自稱雲亭山人,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孫,我國清初著名劇作家,其代表作是<<桃花扇>>。他出生書香門弟,因屢試不第,中年隱居曲阜石門山。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來曲阜祭孔時,他被孔府推薦為引駕官,並給皇帝講經,深得褒獎,破格提升為國子監博士。赴京任職期間曾到淮楊一帶治 河,通過弔古跡,訪隱士,蒐集野史逸聞,對南明王朝的覆滅經過有了深切的感受。回京後曾任戶部主事,員外郎等職。公餘致力於戲曲創作。1699年,崑曲名劇<<桃花扇>>傳奇脫稿。王公顯貴爭相傳抄,戲班競相演唱,一時轟動京城。該劇以名士候方域與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滅亡的歷史。次年孔尚任卻被罷官回鄉,死後葬於此。他一生著述甚豐,另有詩文<<石門山集>>、 <<湖海集>>、<<岸堂文集>>等。

於氏坊 位於孔林北側,是孔子七十二代孫、衍聖公孔憲培與其妻於氏之墓。於氏原是清乾隆皇帝的女兒,那麼為什麼改姓於又嫁到孔府的呢?這裡還有段小故事。據說乾隆的女兒臉上有塊黑痣,相術說,這塊痣主災,破災的唯一辦法是將她嫁給一個有福的人。朝裡大臣們議論,天下只有孔聖人的後代最有福。但是當時是滿族統治,按規定滿漢不能通婚。於是有人給皇帝出主意將女兒認漢族大臣、戶部尚書于敏忠為義父,這樣以於家的名義嫁到孔府。於氏死後,孔府為其立了這座“鸞音褒德”牌坊。

洙水橋 孔林二門內有一條東西橫穿的小河,名曰:“洙水河”,因流經孔子墓前,與“聖脈”攸關,故被後世譽為“靈源無窮,宜與天地共長久”的“聖水”。洙水本是古 代的一條河流,與泗水並稱為“洙泗”,後來成為孟子發祥地的代稱。古洙水早已湮沒。河上有橋三座,左右皆為平橋,中間的一座拱橋在孔子墓前,名曰:“洙水橋”。

孔子墓甬道 洙水橋北迎面綠瓦三楹的高臺大門,叫“檔墓門”。過此門即是孔子墓甬道。甬道有四對巨型石雕,名曰:華表、文豹、角端、翁仲。華表又稱“望柱”,是進“天 門”的標誌。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噴火,溫順善良。角端傳說日行一萬八千里,通四方語言,明外方幽遠之事。文豹、角端都是想象中的怪獸。翁仲,傳說為秦代驍將,威震邊塞,後為對稱,雕文、武兩像,用以守墓。甬道盡頭大殿是祭祀孔子設香壇的享殿。解放戰爭時,朱德總司令曾在此召開過軍事會議,所以又成為革命歷史文物。

孔子墓 享殿之後紅色的牆院內就是孔子及其兒、孫三代的墓地。孔子墓似一隆起的馬背,稱“馬鬣封”,是一種特殊尊貴的築墓形式。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 是明正統八年(1443年)黃養正書。孔子於公元前479年去世,當時魯國國君稱他為“尼父”。這是有別於封號的最尊貴的稱號。孔子有封號始於公元元年,漢平帝追封孔子為公爵,稱“褒成宣尼公”。此後帝王紛紛給孔子封號,至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李隆基給孔子諡號“文宣”,始稱“文宣王”。到元 武帝於大德十一年(1020xx年)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後又稱“至聖先師”、“大成至聖先師”等等。歷代王朝都為孔子的封號選擇了最高的讚譽之詞,可見孔子思想學說,對歷代統治是何等重要。

孔子墓東為其子孔鯉墓,南為其孫孔伋墓。這種墓葬佈局為“攜子抱孫”以示人衍興旺。

孔鯉墓 孔子的兒子孔鯉,一生無大作為,年50歲先孔子去世。但因系“聖人”之 子,故被宋徽宗封為“泗水侯”。 子貢廬墓處 孔子墓西三間房屋為子貢廬墓處。子貢,複姓端木,名賜,字子貢,是孔子得意門生之一,也是孔子弟子中善於經商的學生。孔子死後,眾弟子為孔子守墓三年,相訣而去,獨子貢在此又守三年。後人為紀念此事,建屋三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7

天貺殿後面是後寢三宮,中為正寢宮,面闊五間,兩邊為配寢宮,各三間,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20xx年)詔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後,考慮到還缺個皇后,便於同年封了一個“淑明後”,併為“她”修建了後宮,從“嬪妃”則居住配寢宮。封建統治者為了達到“借神安民”的目的,真可謂“用心良苦,處心積慮了”。

天貺殿兩側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琅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裡。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毀於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虯龍蟠旋,相傳為漢武帝於元封元年(公元前120xx年)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臺基上,十分壯觀。臺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gt;>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亭子極目四望,天光雲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碑碣林立,約計90餘塊。其中有後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後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製的《漢柏圖》和當代眾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於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薰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

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裡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故稱“東御座”。其建築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建築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築臺基之上,殿內按清宮設定作復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櫃、方桌等紫檀傢俱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鏽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並稱泰山“鎮山三寶”。大門和殿堂裡身著清代古裝的“衛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遊客,使遊人彷彿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鐫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詔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後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後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堪稱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出寢宮向北,為岱廟的最後一進院落。東西兩座花園內各種盆景千姿百態,藝術地再現了泰山的一景一物,奇花異草。西南方西臺上的鐵塔鑄於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為13級,現僅存3級,造型質樸,仍不失當年風采,與鐵塔對峙的東南方臺基上的銅亭,又稱“金闕”,為全銅鑄造,仿木結構,高4.4米,闊3.4,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20xx年)鑄於岱頂碧霞祠,為供奉碧霞元君而建。明末清初移于山下靈應宮,1972年遷入岱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三大銅亭之一。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後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嶽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嶽雄姿,青山繞白雲,綠樹生輕煙,天門雲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

出厚載門北行為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8

不知道您讀沒讀過《論語》,那上面開篇有一句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麼我就以孔子這句名言,熱烈地歡迎您來孔子故鄉曲阜參觀遊覽。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遊覽並進行導遊服務,非常感謝您合作,並衷心地希望您對我工作多提出批評意見。

在來曲阜之前,許多朋友可能已對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了解,但也有朋友知道並不十分詳細,現在,我就在進入景點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曲阜位於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現有人中62萬其中城區人口10萬,面積約890平方公里。“曲阜”二字始見於《爾雅》一書,東漢應邵解釋說: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為了紀念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縣,金太宗天會7年(公元1120xx年),又複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個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著五千年文明史文化古城,在這片神聖而又古老土地上,中國遠古傳說中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這裡留下了蹤跡。據《史記》、《帝王世紀》等史書記載:“黃帝生於壽丘”,“少昊自窮桑登帝位,稱都曲阜,崩葬雲陽山”,現在曲阜城東8裡,仍留下座金字塔式墳墓--少昊陵。中國有句俗話說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們中華民族祖先從這裡,從黃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黃土高原遷徙過程,而我們母親之河,黃河、長江,從黃土高原之上奔騰而下,一瀉千里,最後匯入大海呢!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聖人”,實際上,江北聖人幾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國封建時代,受到皇帝賜封聖人一共有6位,他們分別為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宗聖曾子、元聖周公,頭4位都出生在曲阜,後兩位一位是孔子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後世33代曾在魯國為國君,至今山東稱魯,即起於此。現在曲阜地上地下文物眾多,文化燦爛,有國家級文物古蹟4處,省級11處,市級100餘處。1982年曲阜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聯合國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由於曲阜對東方文化重要貢獻,不少人稱曲阜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東方麥加”。在這裡,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奮,因為這裡深扎著中華民族根,深扎著中國傳統文化根。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麼,象徵什麼。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造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儒家文化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現儒家文化基因,在漫長曆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代名詞。而儒家文化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徵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鬥一生。

孔子少年發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內容,為創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眾,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後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20xx年周遊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憂患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一生。如今,他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個性和品格,隨著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孔子還將引導著人類,跨向21世紀。

曲阜文物古蹟和旅遊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位置是曲阜明故城正南門外,城門北面是被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孔廟。城門正上方有“萬仞宮牆”4個大字。“仞”是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等於8尺。據說,有人稱讚孔子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說以後,就說:“人學問好比宮牆,我學問只有牆頭這麼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牆內一切,而我老師孔子這道牆有數仞,不找到它門是不能看到牆內宗廟之美麗、房舍多種多樣”。後人為表達對孔子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牆”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萬仞宮牆”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牆”來歷。

孔廟是後人為祭祀孔子而修建廟宇,始建於孔子死後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築群共有五殿、一閣、一罈、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恢巨集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儲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築史上唯一孤例。

孔廟大門東牆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尊重。

孔廟第一座石坊叫“金聲玉振坊”。孟子對孔子曾有過這樣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全過程,以擊鐘開始,以擊磐告終,比喻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石坊上面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這是封建社會王爵府第才可使用飾物。

孔廟第一道門叫“櫺星門”。“櫺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櫺星。“櫺星門”三個字為乾隆所書。“太和元氣”坊同“金聲玉振”坊差不多,題字為明代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讚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此院東西各有一座腰門,東邊上書“德侔天地一樣大,他學說古今來說都是最好”。這座門叫“聖時門”,由此住裡,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測之感。“聖時”二字,取《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句,意思是說,在聖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

過聖時門迎面小石橋,叫“璧水橋”,橋兩側偏南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是先睹為快意思,西門叫“仰高門”讚頌孔子學問十分高深。我們進入大門,稱“弘道門”,這三個字取自《論語.衛星公》“人能弘道”句子,以此來讚頌孔子闡發了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大門。再往後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朝時期孔廟大門,原名叫“宮和門”,字意思與孔子中庸之道主張有關,由此門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廟歷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廟不斷擴大,這些建築既有清代建築,也有明代建築,還有宋代建築,它們建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成一體。看孔廟建築,同時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史。

這塊碑立於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高6米,寬2米多。這塊碑特點是書法精湛,著稱於世,並且碑文用論辯形式寫成,在極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說是之最。大家請看右上角,那上面寫道:“聯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無焉”,又說:“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這碑下面動物不是烏龜,叫*屭,是龍兒子,特別能負重,所以用來馱碑,有句話講“龍生九子不成龍”,在孔廟內,龍和龍9個兒子,你都可以看到,當地老百姓常來這裡撫摸這*屭,他們說:“摸摸*屭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屭*,一輩子不生病”。

我們面前這座木結構建築名叫“奎文閣”,原是孔廟藏書樓。“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後來人們把它演化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所以孔子又稱“歷代文官主”。這座樓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三重飛簷,四層斗拱,構造堅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間曲阜曾有過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卻傲然屹立,安然無恙,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智慧和高超建築藝術。

我們現在進入孔廟第六進院落,展現在大家面前是13座碑亭,南邊8座,北邊5座。亭內儲存著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為皇帝對孔子追諡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紀錄,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此排中間這座碑,重約65噸,採自北京西山,在當時,將如此重量石碑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運至曲阜,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此院東、西各有一門,是孔廟第三道腰門,為“東華門、西華門”。

我們現在進入大成門,“大成門”是指今天下之大成,這一排共有5門並列,最西邊為啟聖門,是供奉孔子父母地方,中路大成門,又有“金聲門、玉振門”相佐,中路為孔廟最中心地方,東為承聖門,原為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偉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們認為,孔子首先是個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老師,封建皇帝封他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應當說,他是全人類老師,是名符其實“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們面前“杏壇”,相傳是當年孔子設壇講學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紀念,著名文人党懷英書“杏壇”二字。壇側有棵杏樹,為後人所栽,每當初春時節,紅花綻開,綠葉搖曳。所以乾隆皇帝來朝拜時,曾賦詩讚之,詩曰:重來又值秈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矗立在我們面前大殿就是名揚天下“大成殿”,它是中國“三大殿”之一,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山岱廟“天貺殿”齊名,其雄偉壯麗有過之而無不及。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米,雕樑畫棟,金壁輝煌,特別是周圍28根石柱,為世界文化瑰寶,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為深浮雕,每柱二龍戲珠,盤繞升騰,栩栩如生,刀法剛勁有力,各具變化。過去皇帝來了,都是將此柱用黃布圍裹。他們若看見恐怕也會自慚不如。兩側及後廊龍柱為淺浮雕,每柱72條龍,總共1296條。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塑像,兩側為四配,東西是復聖顏回、述聖孔及,西面是宗聖曾參和亞聖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們都在這裡舉行盛大國際孔子文化節和孔子誕辰紀念儀式,表演大型祭孔樂舞和“簫韶樂舞”,舉行豐富多彩文化、旅遊活動,歡迎各位到時光臨。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9

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另外,文學史上,也有“三孔”之說。

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占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曲阜。“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於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20xx年5月8日,曲阜市明故城(三孔)旅遊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10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曲阜。曲阜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它是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很高興成為你們的導遊。我會盡力為您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在參觀“三空”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的概況。

曲阜位於山東中山區與山東西南平原交界處,北臨泰山,南臨沂蒙山,東臨連邑縣,西臨黔楚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四河和一河自東向西流。自古以來,就有“聖人門前的死水”的說法。產品豐富,景色宜人。李白,一位偉大的詩人,曾形容曲阜“笑死者意味著絕望的環境,風景是綠色的和藍色的”。

曲阜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文明。在眾多的古籍中,炎帝和邵武遷移到曲阜。黃帝出生在壽秋(曲阜以東8英里),順在壽秋被記載為史記。可見,中國古代影響最大的三位皇帝和五位皇帝中有四位在曲阜留下了足跡。雖然這是一個傳說,但並不是沒有根據的。從境內儲存的20多處大汶口、龍山文化遺址中,我們仍能看到祖先征服自然的遺蹟。曲阜最早見於禮記。東漢應縣解釋說:“鹿城的東邊有賦,渭河有七八英里長,所以叫曲阜。”商朝初期,曲阜是商朝著名的屬地,是商朝的重要屬地。周朝時,曲阜是魯國的首都,已有800多年曆史,是當時中國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春秋時期,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座的形式。“三千弟子,七十二聖人”遍佈全國,成為當時的教育中心。魯國是曲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它在世界上被稱為“禮儀之邦”。因此,山東省仍然使用“陸”作為其縮寫。在公元前249年西漢魯國的都城,秦朝屬薛縣,魏晉南北朝為魯國所轄。隋煬帝十六年(596年),曲阜首次被命名為縣。宋代改稱鹹源縣,晉代恢復曲阜縣的名稱。1986年,縣制撤銷後,曲阜被稱為曲阜市。它佔地890平方公里,人口60多萬。曲阜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蹟,主要有110處。其中,孔廟遺址、孔府遺址、孔林遺址、魯國古城遺址等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被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三公”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關注曲阜的文物和古蹟,和國家分配超過3000萬元的綜合修復“三孔”。近年來,為了大力發展旅遊業,曲阜先後開發並建造了一個新的旅遊景點,如孔子六藝術城市,《論語》中柱花園,繁榮的華夏文化的城市,形成了一個人文和自然景觀,將舊的和新的景點,反映出旅遊資源的新模式,成為文化旅遊景點,中國和外國遊客渴望。

孔廟的第一個石頭廣場叫做“金生玉鎮廣場”。孟子曾經這樣評價孔子。他說:“孔子被稱為大師,大師,金嗓子,玉振。”“金聲玉振”指的是演奏音樂的全過程,從敲鐘開始,到敲石結束,是孔子對古代聖賢和聖賢的偉大成就的隱喻。在石頭廣場上方的蓮花寶座上,有一隻獨角獸,名叫“辟邪”或“怒吼”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11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曲阜。曲阜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它是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很高興成為你們的導遊。我會盡力為您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在參觀“三空”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的概況。

曲阜位於山東中山區與山東西南平原交界處,北臨泰山,南臨沂蒙山,東臨連邑縣,西臨黔楚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四河和一河自東向西流。自古以來,就有“聖人門前的死水”的說法。產品豐富,景色宜人。李白,一位偉大的詩人,曾形容曲阜“笑死者意味著絕望的環境,風景是綠色的和藍色的”。

曲阜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文明。在眾多的古籍中,炎帝和邵武遷移到曲阜。黃帝出生在壽秋(曲阜以東8英里),順在壽秋被記載為史記。可見,中國古代影響最大的三位皇帝和五位皇帝中有四位在曲阜留下了足跡。雖然這是一個傳說,但並不是沒有根據的。從境內儲存的20多處大汶口、龍山文化遺址中,我們仍能看到祖先征服自然的遺蹟。曲阜最早見於禮記。東漢應縣解釋說:“鹿城的東邊有賦,渭河有七八英里長,所以叫曲阜。”商朝初期,曲阜是商朝著名的屬地,是商朝的重要屬地。周朝時,曲阜是魯國的首都,已有800多年曆史,是當時中國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春秋時期,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座的形式。“三千弟子,七十二聖人”遍佈全國,成為當時的教育中心。魯國是曲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它在世界上被稱為“禮儀之邦”。因此,山東省仍然使用“陸”作為其縮寫。在公元前249年西漢魯國的都城,秦朝屬薛縣,魏晉南北朝為魯國所轄。隋煬帝十六年(596年),曲阜首次被命名為縣。宋代改稱鹹源縣,晉代恢復曲阜縣的名稱。1986年,縣制撤銷後,曲阜被稱為曲阜市。它佔地890平方公里,人口60多萬。曲阜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蹟,主要有110處。其中,孔廟遺址、孔府遺址、孔林遺址、魯國古城遺址等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被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三公”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關注曲阜的文物和古蹟,和國家分配超過3000萬元的綜合修復“三孔”。近年來,為了大力發展旅遊業,曲阜先後開發並建造了一個新的旅遊景點,如孔子六藝術城市,《論語》中柱花園,繁榮的華夏文化的城市,形成了一個人文和自然景觀,將舊的和新的景點,反映出旅遊資源的新模式,成為文化旅遊景點,中國和外國遊客渴望。

孔廟的第一個石頭廣場叫做“金生玉鎮廣場”。孟子曾經這樣評價孔子。他說:“孔子被稱為大師,大師,金嗓子,玉振。”“金聲玉振”指的是演奏音樂的全過程,從敲鐘開始,到敲石結束,是孔子對古代聖賢和聖賢的偉大成就的隱喻。在石頭廣場上方的蓮花寶座上,有一隻獨角獸,名叫“辟邪”或“怒吼”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12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叫任一銘,是你們的導遊。今天,由我來帶領你們遊覽“三孔”:孔府·孔廟·孔林。

聖人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小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為了幾年聖人孔子生前的偉大思想寬闊的精神品質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1700餘株古樹,一個個直衝雲天,聽說當時誰敢砍倒一棵,就會以殺頭處理。每一棵樹,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聖人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聖人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240畝。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

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後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

孔林,是聖人孔子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佔地三千多畝。周圍垣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華里。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壯觀。

現在自由活動3小時,可以自行遊覽“三孔”,也可以進行遊戲、野餐等活動,但必須保證衛生。

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13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曲阜。曲阜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它是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很高興成為你們的導遊。我會盡力為您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在參觀“三空”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的概況。

曲阜位於山東中山區與山東西南平原交界處,北臨泰山,南臨沂蒙山,東臨連邑縣,西臨黔楚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四河和一河自東向西流。自古以來,就有“聖人門前的死水”的說法。產品豐富,景色宜人。李白,一位偉大的詩人,曾形容曲阜“笑死者意味著絕望的環境,風景是綠色的和藍色的”。

曲阜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文明。在眾多的古籍中,炎帝和邵武遷移到曲阜。黃帝出生在壽秋(曲阜以東8英里),順在壽秋被記載為史記。可見,中國古代影響最大的三位皇帝和五位皇帝中有四位在曲阜留下了足跡。雖然這是一個傳說,但並不是沒有根據的。從境內儲存的20多處大汶口、龍山文化遺址中,我們仍能看到祖先征服自然的遺蹟。曲阜最早見於禮記。東漢應縣解釋說:“鹿城的東邊有賦,渭河有七八英里長,所以叫曲阜。”商朝初期,曲阜是商朝著名的屬地,是商朝的重要屬地。周朝時,曲阜是魯國的首都,已有800多年曆史,是當時中國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春秋時期,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座的形式。“三千弟子,七十二聖人”遍佈全國,成為當時的教育中心。魯國是曲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它在世界上被稱為“禮儀之邦”。因此,山東省仍然使用“陸”作為其縮寫。在公元前249年西漢魯國的都城,秦朝屬薛縣,魏晉南北朝為魯國所轄。隋煬帝十六年(596年),曲阜首次被命名為縣。宋代改稱鹹源縣,晉代恢復曲阜縣的名稱。1986年,縣制撤銷後,曲阜被稱為曲阜市。它佔地890平方公里,人口60多萬。曲阜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蹟,主要有110處。其中,孔廟遺址、孔府遺址、孔林遺址、魯國古城遺址等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被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三公”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關注曲阜的文物和古蹟,和國家分配超過3000萬元的綜合修復“三孔”。近年來,為了大力發展旅遊業,曲阜先後開發並建造了一個新的旅遊景點,如孔子六藝術城市,《論語》中柱花園,繁榮的華夏文化的城市,形成了一個人文和自然景觀,將舊的和新的景點,反映出旅遊資源的新模式,成為文化旅遊景點,中國和外國遊客渴望。

孔廟的第一個石頭廣場叫做“金生玉鎮廣場”。孟子曾經這樣評價孔子。他說:“孔子被稱為大師,大師,金嗓子,玉振。”“金聲玉振”指的是演奏音樂的全過程,從敲鐘開始,到敲石結束,是孔子對古代聖賢和聖賢的偉大成就的隱喻。在石頭廣場上方的蓮花寶座上,有一隻獨角獸,名叫“辟邪”或“怒吼”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14

天貺殿後面是後寢三宮,中為正寢宮,面闊五間,兩邊為配寢宮,各三間,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20xx年)詔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後,考慮到還缺個皇后,便於同年封了一個“淑明後”,併為“她”修建了後宮,從“嬪妃”則居住配寢宮。封建統治者為了達到“借神安民”的目的,真可謂“用心良苦,處心積慮了”。

天貺殿兩側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琅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裡。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毀於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虯龍蟠旋,相傳為漢武帝於元封元年(公元前120xx年)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臺基上,十分壯觀。臺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gt;>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亭子極目四望,天光雲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碑碣林立,約計90餘塊。其中有後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後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製的《漢柏圖》和當代眾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於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薰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

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裡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故稱“東御座”。其建築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建築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築臺基之上,殿內按清宮設定作復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櫃、方桌等紫檀傢俱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鏽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並稱泰山“鎮山三寶”。大門和殿堂裡身著清代古裝的“衛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遊客,使遊人彷彿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鐫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詔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後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後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堪稱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出寢宮向北,為岱廟的最後一進院落。東西兩座花園內各種盆景千姿百態,藝術地再現了泰山的一景一物,奇花異草。西南方西臺上的鐵塔鑄於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為13級,現僅存3級,造型質樸,仍不失當年風采,與鐵塔對峙的東南方臺基上的銅亭,又稱“金闕”,為全銅鑄造,仿木結構,高4.4米,闊3.4,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20xx年)鑄於岱頂碧霞祠,為供奉碧霞元君而建。明末清初移于山下靈應宮,1972年遷入岱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三大銅亭之一。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後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嶽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嶽雄姿,青山繞白雲,綠樹生輕煙,天門雲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

出厚載門北行為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15

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另外,文學史上,也有“三孔”之說。

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占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曲阜。“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於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20xx年5月8日,曲阜市明故城(三孔)旅遊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16

尊敬的各位遊客:

你們好!我是大家的導遊小陳,首先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裡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聖人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聖人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聖人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聖人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聖人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聖人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聖人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聖人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

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巨集大,儲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孔廟來源於聖人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聖人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聖人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聖人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聖人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聖人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聖人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聖人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聖人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為表達聖人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聖人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聖人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聖人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絡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聖人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孔廟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聖人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聖人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聖人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聖人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聖人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開啟“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說聖人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聖人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聖人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裡亭子裡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孔府是衙宅合一,園宅結合的範例

孔廟的東側是孔府,是聖人孔子嫡長孫世襲的府第。始建於宋代,經歷代不斷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佔地200餘畝,有房舍480餘間。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貴族莊園,衙 署大堂用於接受皇帝頒發的聖旨,或處理家族內事務。孔府後院有一座花園,幽雅清新,佈局別具匠心,可稱園林佳作,也是園宅結合的範例。孔府藏有大量的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貴。

孔林是延續年代最久、儲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林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門外,佔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裡,是聖人孔子和他的後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聖人孔子墓前。聖人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聖人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 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定的,整個孔林延用2520xx年,內有墳冢 十餘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儲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17

山東曲阜的“三孔”——孔廟、孔府、孔林馳名中外,它是我國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故鄉。這裡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而吸引著遊客,今年我就去貴寶地暢遊了一番。

走進大門,“金聲玉振”四個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生輝。這個石門有著怎樣的由來呢?孟子對孔子有過這樣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金聲)開始,以擊磐(玉振)告終。以此象徵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讚頌孔子對文化的巨大貢獻。為了紀念這個小典故,後人把孔廟門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為“金聲玉振”。

孔廟的奎文閣是值得一看的地址,它是我過四大名閣之一。它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黃瓦歇山頂,三重飛簷,四層斗栱。內部兩層,中夾暗層,層疊式構架,底層木柱上施斗栱,斗栱上再立上層木柱。奎文閣結構合理,固堅異常,自公元1520xx年重修以來,經受了幾百年風風雨雨的侵襲和多次地震的搖撼,雖然康熙年間的大地震使曲阜“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堅固的旁證仍然無恙,巋然屹立,不愧為我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之一。奎文閣前有兩座御碑亭,亭內外共有四幢明代御碑。每幢高6米多,寬2米多,碑下的龜趺高1米多。碑額精雕盤龍,繞日盤旋栩栩如生,碑文內容多是尊崇孔子。

從孔子講學的杏壇北望,在雙層石欄的臺基上一座金黃色的大殿突兀凌空,雙重飛簷中海蘭色的豎匾上木刻貼金的群龍緊緊團護著3個金色大字“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大殿結構簡潔整齊,重簷飛翹,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飾以雲龍圖案,祥雲繚繞,群龍競飛。四周廊下環立28根雕龍石柱,均以整石刻成。前簷的10根為深浮雕,每柱兩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四繞雲焰,柱腳綴以山石,襯以波濤。10根龍柱兩兩相對,各具變化。無一雷同,造型優美生動,雕刻玲瓏剔透,刀法剛勁有力,龍姿栩栩如生。這可是曲阜獨有的石刻藝術瑰寶!

孔府與孔廟為鄰,是孔子世襲“衍聖公”的世代嫡裔子孫居住的地方,孔府佔地246多畝,是我國僅次於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有廳、堂、樓、軒等各式建築463間。

出了孔廟往北,就是佔第面積為3000餘畝的孔林,它是孔子及後代的家族墓地。園內古木森森,林下墓家累累,碑蠍林立,石儀成隊。

曲阜三孔,巨集偉壯麗,是歌頌古人的崇高思想文化;曲阜三孔,中外聞名,是我家鄉山東的一顆耀眼明珠!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18

天貺殿後面是後寢三宮,中為正寢宮,面闊五間,兩邊為配寢宮,各三間,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20xx年)詔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後,考慮到還缺個皇后,便於同年封了一個“淑明後”,併為“她”修建了後宮,從“嬪妃”則居住配寢宮。封建統治者為了達到“借神安民”的目的,真可謂“用心良苦,處心積慮了”。

天貺殿兩側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琅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裡。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毀於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虯龍蟠旋,相傳為漢武帝於元封元年(公元前120xx年)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臺基上,十分壯觀。臺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gt;>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亭子極目四望,天光雲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碑碣林立,約計90餘塊。其中有後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後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製的《漢柏圖》和當代眾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於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薰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

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裡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故稱“東御座”。其建築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建築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築臺基之上,殿內按清宮設定作復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櫃、方桌等紫檀傢俱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鏽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並稱泰山“鎮山三寶”。大門和殿堂裡身著清代古裝的“衛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遊客,使遊人彷彿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鐫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詔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後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後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堪稱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出寢宮向北,為岱廟的最後一進院落。東西兩座花園內各種盆景千姿百態,藝術地再現了泰山的一景一物,奇花異草。西南方西臺上的鐵塔鑄於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為13級,現僅存3級,造型質樸,仍不失當年風采,與鐵塔對峙的東南方臺基上的銅亭,又稱“金闕”,為全銅鑄造,仿木結構,高4.4米,闊3.4,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20xx年)鑄於岱頂碧霞祠,為供奉碧霞元君而建。明末清初移于山下靈應宮,1972年遷入岱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三大銅亭之一。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後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嶽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嶽雄姿,青山繞白雲,綠樹生輕煙,天門雲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

出厚載門北行為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19

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另外,文學史上,也有“三孔”之說。

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占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曲阜。“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於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20xx年5月8日,曲阜市明故城(三孔)旅遊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20

不知道您讀沒讀過《論語》,那上面開篇有一句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麼我就以孔子這句名言,熱烈地歡迎您來孔子故鄉曲阜參觀遊覽。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遊覽並進行導遊服務,非常感謝您合作,並衷心地希望您對我工作多提出批評意見。

在來曲阜之前,許多朋友可能已對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了解,但也有朋友知道並不十分詳細,現在,我就在進入景點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曲阜位於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現有人中62萬其中城區人口10萬,面積約890平方公里。“曲阜”二字始見於《爾雅》一書,東漢應邵解釋說: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為了紀念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縣,金太宗天會7年(公元1120xx年),又複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個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著五千年文明史文化古城,在這片神聖而又古老土地上,中國遠古傳說中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這裡留下了蹤跡。據《史記》、《帝王世紀》等史書記載:“黃帝生於壽丘”,“少昊自窮桑登帝位,稱都曲阜,崩葬雲陽山”,現在曲阜城東8裡,仍留下座金字塔式墳墓--少昊陵。中國有句俗話說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們中華民族祖先從這裡,從黃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黃土高原遷徙過程,而我們母親之河,黃河、長江,從黃土高原之上奔騰而下,一瀉千里,最後匯入大海呢!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聖人”,實際上,江北聖人幾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國封建時代,受到皇帝賜封聖人一共有6位,他們分別為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宗聖曾子、元聖周公,頭4位都出生在曲阜,後兩位一位是孔子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後世33代曾在魯國為國君,至今山東稱魯,即起於此。現在曲阜地上地下文物眾多,文化燦爛,有國家級文物古蹟4處,省級11處,市級100餘處。1982年曲阜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聯合國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由於曲阜對東方文化重要貢獻,不少人稱曲阜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東方麥加”。在這裡,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奮,因為這裡深扎著中華民族根,深扎著中國傳統文化根。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麼,象徵什麼。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造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儒家文化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現儒家文化基因,在漫長曆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代名詞。而儒家文化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徵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鬥一生。

孔子少年發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內容,為創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眾,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後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20xx年周遊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憂患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一生。如今,他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個性和品格,隨著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孔子還將引導著人類,跨向21世紀。

曲阜文物古蹟和旅遊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位置是曲阜明故城正南門外,城門北面是被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孔廟。城門正上方有“萬仞宮牆”4個大字。“仞”是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等於8尺。據說,有人稱讚孔子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說以後,就說:“人學問好比宮牆,我學問只有牆頭這麼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牆內一切,而我老師孔子這道牆有數仞,不找到它門是不能看到牆內宗廟之美麗、房舍多種多樣”。後人為表達對孔子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牆”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萬仞宮牆”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牆”來歷。

孔廟是後人為祭祀孔子而修建廟宇,始建於孔子死後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築群共有五殿、一閣、一罈、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恢巨集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儲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築史上唯一孤例。

孔廟大門東牆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尊重。

孔廟第一座石坊叫“金聲玉振坊”。孟子對孔子曾有過這樣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全過程,以擊鐘開始,以擊磐告終,比喻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石坊上面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這是封建社會王爵府第才可使用飾物。

孔廟第一道門叫“櫺星門”。“櫺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櫺星。“櫺星門”三個字為乾隆所書。“太和元氣”坊同“金聲玉振”坊差不多,題字為明代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讚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此院東西各有一座腰門,東邊上書“德侔天地一樣大,他學說古今來說都是最好”。這座門叫“聖時門”,由此住裡,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測之感。“聖時”二字,取《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句,意思是說,在聖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

過聖時門迎面小石橋,叫“璧水橋”,橋兩側偏南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是先睹為快意思,西門叫“仰高門”讚頌孔子學問十分高深。我們進入大門,稱“弘道門”,這三個字取自《論語.衛星公》“人能弘道”句子,以此來讚頌孔子闡發了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大門。再往後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朝時期孔廟大門,原名叫“宮和門”,字意思與孔子中庸之道主張有關,由此門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廟歷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廟不斷擴大,這些建築既有清代建築,也有明代建築,還有宋代建築,它們建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成一體。看孔廟建築,同時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史。

這塊碑立於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高6米,寬2米多。這塊碑特點是書法精湛,著稱於世,並且碑文用論辯形式寫成,在極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說是之最。大家請看右上角,那上面寫道:“聯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無焉”,又說:“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這碑下面動物不是烏龜,叫*屭,是龍兒子,特別能負重,所以用來馱碑,有句話講“龍生九子不成龍”,在孔廟內,龍和龍9個兒子,你都可以看到,當地老百姓常來這裡撫摸這*屭,他們說:“摸摸*屭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屭*,一輩子不生病”。

我們面前這座木結構建築名叫“奎文閣”,原是孔廟藏書樓。“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後來人們把它演化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所以孔子又稱“歷代文官主”。這座樓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三重飛簷,四層斗拱,構造堅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間曲阜曾有過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卻傲然屹立,安然無恙,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智慧和高超建築藝術。

我們現在進入孔廟第六進院落,展現在大家面前是13座碑亭,南邊8座,北邊5座。亭內儲存著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為皇帝對孔子追諡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紀錄,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此排中間這座碑,重約65噸,採自北京西山,在當時,將如此重量石碑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運至曲阜,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此院東、西各有一門,是孔廟第三道腰門,為“東華門、西華門”。

我們現在進入大成門,“大成門”是指今天下之大成,這一排共有5門並列,最西邊為啟聖門,是供奉孔子父母地方,中路大成門,又有“金聲門、玉振門”相佐,中路為孔廟最中心地方,東為承聖門,原為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偉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們認為,孔子首先是個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老師,封建皇帝封他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應當說,他是全人類老師,是名符其實“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們面前“杏壇”,相傳是當年孔子設壇講學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紀念,著名文人党懷英書“杏壇”二字。壇側有棵杏樹,為後人所栽,每當初春時節,紅花綻開,綠葉搖曳。所以乾隆皇帝來朝拜時,曾賦詩讚之,詩曰:重來又值秈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矗立在我們面前大殿就是名揚天下“大成殿”,它是中國“三大殿”之一,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山岱廟“天貺殿”齊名,其雄偉壯麗有過之而無不及。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米,雕樑畫棟,金壁輝煌,特別是周圍28根石柱,為世界文化瑰寶,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為深浮雕,每柱二龍戲珠,盤繞升騰,栩栩如生,刀法剛勁有力,各具變化。過去皇帝來了,都是將此柱用黃布圍裹。他們若看見恐怕也會自慚不如。兩側及後廊龍柱為淺浮雕,每柱72條龍,總共1296條。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塑像,兩側為四配,東西是復聖顏回、述聖孔及,西面是宗聖曾參和亞聖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們都在這裡舉行盛大國際孔子文化節和孔子誕辰紀念儀式,表演大型祭孔樂舞和“簫韶樂舞”,舉行豐富多彩文化、旅遊活動,歡迎各位到時光臨。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21

尊敬的各位遊客:

你們好!我是大家的導遊小陳,首先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裡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聖人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聖人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聖人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聖人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聖人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聖人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聖人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聖人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

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巨集大,儲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孔廟來源於聖人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聖人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聖人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聖人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聖人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聖人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聖人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聖人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聖人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為表達聖人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聖人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聖人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聖人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絡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聖人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孔廟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聖人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聖人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聖人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聖人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聖人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開啟“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說聖人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聖人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聖人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裡亭子裡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孔府是衙宅合一,園宅結合的範例

孔廟的東側是孔府,是聖人孔子嫡長孫世襲的府第。始建於宋代,經歷代不斷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佔地200餘畝,有房舍480餘間。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貴族莊園,衙 署大堂用於接受皇帝頒發的聖旨,或處理家族內事務。孔府後院有一座花園,幽雅清新,佈局別具匠心,可稱園林佳作,也是園宅結合的範例。孔府藏有大量的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貴。

孔林是延續年代最久、儲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林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門外,佔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裡,是聖人孔子和他的後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聖人孔子墓前。聖人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聖人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 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定的,整個孔林延用2520xx年,內有墳冢 十餘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儲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22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裡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巨集大、儲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巨集大,儲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絡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稜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開啟“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裡亭子裡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為什麼成為聖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聖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說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並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讚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稜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誌”,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為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為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裡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製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範化、標準化,精湛引人,字型筆法有“著稱於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辦法,就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就亂套啦。說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為聖,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遊三千,往聖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說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幹好事業;文字要統一,有統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驗,隨意造字就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為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為“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築,完全是木質結構,在中國樓的建設上稱孤例。經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築研究價值。就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聖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廟內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牆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亭內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諡、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為都是經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存不可多見的建築。凡是用贔屭馱的碑都稱“御碑”。“贔屭”是吉祥物,傳說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於負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為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採的石頭經大運河,經濟南又運到這裡。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臥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為“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裡起分為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為“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為“啟聖門”,再往東為“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為“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裡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記載:孔子在這裡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20xx年)毀於兵火,樹枯而又發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說法。明萬曆年間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是供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岳飛等等。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後一位先賢是梁啟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後一律改為木製牌位。東西廡現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子、蝙蝠行醫等,最為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著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為紀念孔子講學建的。孔子當初是在土臺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宋代公元1020xx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後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懷英篆書。亭內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建築,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為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 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傑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為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怪。其餘18根柱是八稜的淺浮雕龍柱,一個稜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稜,八九 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瑰寶。總覽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聖十二先哲。大成殿內供奉著17尊像。

五大聖人。至聖孔子,意為聖人中的聖人,至高無上。孔夫子在中央,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為四配:東邊是復聖顏子,述聖子思;西邊是宗聖曾子,亞聖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家,五經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為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贊孔子,說“生民未有盛於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萬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為“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是光緒寫的,意為天下的文化都在這裡。

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築。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後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聖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只,同龍的數量一樣,叫龍鳳呈祥。

聖蹟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蹟。有120塊文圖並茂的石刻,是孔子後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牆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畫。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為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徵。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說,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為啟聖王和啟聖王夫人,建有啟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為“魯壁”。為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為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20xx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裡,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23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叫任一銘,是你們的導遊。今天,由我來帶領你們遊覽“三孔”:孔府·孔廟·孔林。

聖人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小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為了幾年聖人孔子生前的偉大思想寬闊的精神品質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1700餘株古樹,一個個直衝雲天,聽說當時誰敢砍倒一棵,就會以殺頭處理。每一棵樹,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聖人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聖人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240畝。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

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後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

孔林,是聖人孔子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佔地三千多畝。周圍垣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華里。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壯觀。

現在自由活動3小時,可以自行遊覽“三孔”,也可以進行遊戲、野餐等活動,但必須保證衛生。

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

2023年山東三孔的導遊詞 篇24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叫任一銘,是你們的導遊。今天,由我來帶領你們遊覽“三孔”:孔府·孔廟·孔林。

聖人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小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為了幾年聖人孔子生前的偉大思想寬闊的精神品質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1700餘株古樹,一個個直衝雲天,聽說當時誰敢砍倒一棵,就會以殺頭處理。每一棵樹,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聖人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聖人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240畝。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

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後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為官衙,後半部為內宅。

孔林,是聖人孔子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佔地三千多畝。周圍垣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華里。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壯觀。

現在自由活動3小時,可以自行遊覽“三孔”,也可以進行遊戲、野餐等活動,但必須保證衛生。

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