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山東靈巖寺的導遊詞5篇

欄目: 山東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41W

靈巖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位於山東濟南市西南泰山北麓長清縣萬德鎮靈巖峪方山之陽。自東晉開始創寺,佛圖澄的高足僧朗在此建寺。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滅法,佛事遂廢,至孝明帝正光年間(520~525)再興。正光元年(520)法定禪師來此遊方山,愛其泉石,重建寺院,逐漸興旺。此後,唐、宋、元、明各代為寺院盛期。最盛時有僧侶500餘人,殿宇50餘座,形成規模巨集大的古建築群,直至清乾隆十四年(1749),仍有殿宇36座,亭閣18座,無一不顯現出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雕刻技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歷史悠久,佛教底蘊豐厚,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海內四大名剎”,併名列其首。靈巖寺,現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山東靈巖寺的導遊詞5篇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關於山東靈巖寺的導遊詞5篇

關於山東靈巖寺的導遊詞5篇(一)

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遊覽靈巖寺。它地處長清縣萬德鎮東北七公里的靈巖山,位於泰山北麓主峰四十里處,是泰山的十二支脈之一。現在我們的遊覽車已進入了靈巖山,這裡群山環抱,峰巒清幽,松柏蒼翠,泉水清冽,風景十分秀麗。明代詩壇領袖王世貞曾讚美這裡是“泰山背最清幽處”。靈巖山原名方山、玉符山。

因山的主峰頂部高大雄偉,方方正正,很像將軍印而得名。至於靈巖這個名字的由來,則與朗公的故事有關。朗公是東晉高僧,山東地區的佛教領袖,他常騎一頭毛驢四處宣揚佛法,人們只要聽到他的驢叫,即“從者如流”。傳說朗公來方山說法時,聽眾達千人之多,不僅人聽得入迷,而且“猛獸歸伏,亂石點頭”。聽眾把這一異狀告訴朗公,朗公說:“此山靈也,不足怪!”於是方山改名為靈巖山,靈巖寺也由山得名。至今寺東面的朗公山上還有一塊高約十丈的奇石,遠看像一位老僧拄杖而行,後面的幾十棵松樹,像弟子隨侍於後。據說,這石頭就是朗公的化身。

靈巖寺的始建人叫法定,傳說他於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xx年)來此開闢山場,引泉建寺。那時的寺建在今天靈巖寺的北面,名叫神寶寺,隋代已有名氣。唐太宗貞觀年間(640年前後),在惠崇的主持下遷到此處,成為我國佛教神宗的據點,與浙江天台國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蘇南京棲霞寺合稱為天下寺院“四絕”,而靈巖寺更被稱為四大名剎之首。唐高宗與武則天去泰山封禪時,就曾在此住宿,清乾隆皇帝也在這裡建過行宮。相傳,靈巖寺鼎盛時期殿閣有四十餘處,禪房五百多間,僧侶八百餘人。禪宗提倡飲茶,從此飲茶盛行,是北方人開始以茶為飲料的原因之一。

靈巖寺有證可考的歷史是自唐代惠崇開始,直至清代,而以宋代最為鼎盛。靈巖寺風光優美,殿宇崢嶸,佈局巨集偉,其中有極負盛名的千佛殿、闢支塔、墓塔林等,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自古就是遊覽勝地,前人有“登泰山不至靈巖不成遊”之說。

現在大家看到的石坊是靈巖寺的第一道山門,建於清乾隆20xx年(1762年)。上面的“靈巖勝境”四個字就是乾隆皇帝御筆所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寺院廣場上的“大靈巖寺碑”是由元人文書訥題寫的。

石坊南面這座山叫明孔山,山上峭壁上有一個天然的車輪大小,南北相通的圓形洞孔,光線透過,不論晴天、陰天都像一輪明月高懸天上,人稱“明孔洞”,也是傳說中法定禪師的面壁處。

這是在靈巖寺中儲存最完整、規模最巨集大、最負盛名的主體建築——千佛殿。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當時叫大雄寶殿。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明代嘉靖年間重建的。大殿是木結構建築,闊七間,深四間,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單簷廡殿頂,簷角向上伸出,像振翅欲飛的大鳥。殿前的多稜石柱,古樸莊嚴,雕琢精美,是唐代原物,也是現存不多的文物精品。

殿內四周牆壁上原有數以千計的,高約30釐米的木製小型佛像,故稱千佛殿。佛像表現的是分身釋迦牟尼集會講法的熱烈場面。但現在儲存下來的不足半數。殿中央供奉著三尊大佛像,藤胎髹漆,塑於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東邊的是藥師佛,銅鑄,造於明憲宗成化20xx年(1477年),西邊是釋迦牟尼佛,也是銅鑄,造於明世宗嘉靖20xx年(1543年)。

殿內最引人注目,為歷代稱道的是兩邊神座上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的羅漢坐像。像高大約在101—120釐米左右。羅漢身上妝鑾均用天然礦物質顏料塗飾,故而永不褪色。人物形態、氣質刻畫細緻傳神,表情動作無一雷同。或怒上心頭,或喜上眉梢,或托腮沉思,或慷慨激昂,個性鮮明,栩栩如生。連衣服上的皺褶,手臂上的青筋都分明可見。衣著打扮與人物性格十分貼切和諧,顯示了精湛的雕刻藝術。從泥塑的貼近現實的藝術風格上看,基本上是宋代作品。近代學者梁啟超稱它是“海內第一名塑”。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於1983年11月23日參觀後題寫了“靈巖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碑文。它是我國泥塑遺存的藝術珍品,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也是研究我國佛教史的珍貴資料。

千佛殿東西兩側老幹龍鍾的漢柏下是蘇軾的詩碑,字跡龍飛鳳舞,為寶剎增色不少。其實,蘇軾並未來到過靈巖寺,這首詩是他在徐州登雲龍山時而作。

關於山東靈巖寺的導遊詞5篇(二)

靈巖寺旅遊區位於濟南市長清縣萬德鎮境內,距104國道8公里,北依濟南,南靠泰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佛教聖地,總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以其悠久的宗教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馳名於世,素有“遊泰山不遊靈巖,不成遊也”之說。

靈巖寺初建於東晉,興於北魏,盛於唐宋,列全國四大古剎之首。靈巖寺峰巒奇秀,風光旖旎,以風景幽深、泉石秀麗著稱於世。寺周群山環抱,深奧幽邃。寺內外摩頂鬆、千歲檀、朗公石、“鏡洩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勝景別具情趣。寺內古木蒼翠,怪石林立,殿宇崢嶸。靈洞曲澗、青峰翠巒環繞著古剎精舍,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著名勝境有千佛殿、墓塔林、闢支塔、大雄寶殿等幾十處。

其中最為引人入勝的是千佛殿內40尊宋代彩色泥塑羅漢,歷來為觀者和專家們讚譽不絕,梁啟超稱其為“海內第一名塑”;藝術大師劉海粟有“靈巖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此外,不少名勝古蹟大都流傳著美麗動人的傳說,如闢支塔基裝飾的浮雕“地獄中的蓮花”、“最後的半庵摩勒罘”,反映的是阿育王的政治生活。

駐足靈巖勝景,你會看到,這裡群山環抱、巖幽壁峭;柏檀疊秀、泉甘茶香;古蹟薈萃、佛音裊繞。這裡不僅有高聳入雲的闢支塔,傳說奇特的鐵袈裟;亦有隋唐時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羅漢像;更有“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觀。故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有“靈巖是泰山背最幽絕處,遊泰山不至靈巖不成遊也”之說。

近年來,靈巖寺的文物保護、旅遊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己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每年都有百萬計的國內外遊客來靈巖或觀光遊覽、尋古訪幽;或登山健體、體察自然;或避暑消夏、商務會談

關於山東靈巖寺的導遊詞5篇(三)

歡迎大家來到環境清幽的佛門聖地靈巖寺來遊覽。

靈巖寺所處的這座秀麗的山巒,名叫靈巖山,使泰山的十二支脈之一。海拔687.3米,大家請看靈巖山與其他有什麼不同呢?唉,對了,他的頂既不是園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靈巖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海內四大名剎之首”(天台國青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棲霞寺)的盛名。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曾說“靈巖是泰山背最幽絕處,遊泰山而不至靈巖,不成遊也。”現在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下靈巖寺的風韻吧。

我們現在來到山門金剛殿,殿內塑有“哼哈二將”,專為把手大門守護寺院的安全,走過“聚美”小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二門山”,他建於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內望有四大天王,建築風格為單簷硬山頂,殿內有唐,宋,金,元,明,清碑碣十七塊。記載了靈驗的歷史沿革及影響。(東邊為鐘樓,西邊為鼓樓,因為“晨鐘暮鼓”之說)。

朋友們現在我們就來到了大雄寶殿,原為宋代的獻殿,明清重修。建築風格前後是不一樣的,前為外廊式捲棚頂,後為硬山頂。造型精巧玲瓏顯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現在殿內的石柱及柱礎,還是宋代的遺物。上額的彩畫邊很生動逼真,充滿生活氣息。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巨集偉壯觀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靈巖寺中儲存最完好,規模最巨集大的主體建築。(建築風格為單簷殿頂,面闊七間,進深四間,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巨集偉壯觀的)。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建立的,宋代擴修,(唐宋時為寺中主殿,成為大雄寶殿),現在殿宇為明代的建築,雖然自建立以歷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現在仍儲存著唐宋的建築風格。進到殿中,中置長方形須彌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間為吡戶遮那佛(藤胎),東為藥師佛(明成十三年)西為阿彌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大家也許都看到西殿上有許多高30釐米的銅鑄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的。

現在我們再來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羅漢泥塑,(據佛學文獻記載,為眾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沒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羅漢,千羅為花崗岩),而靈羅為藤木所制,顯得非常栩栩如氣。他擺脫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個塑像都以現實人物為基礎,神情狀貌非常生動,喜怒哀樂俱形於色,動態變化各有特徵,堪稱海內無雙。看,老者手上的青筋;那個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個個口目傳情,沒有一個相同的。羅漢身上用的是硃砂江,黃丹,雄黃,石綠,大青,天藍,茄皮紫等礦物質顏料。因此雖然年代已久,但顏色還是那麼逼真。(這些羅漢的塑造年代,史料記載不詳),根據資料分析,可能是宋代塑造的。這些羅漢對我們現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學有非常高的價值,是中國泥塑遺存的藝術瑰寶之一。清末學者梁啟超為“靈巖泥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這正是對我國古代藝術才能的高度評價。

(御書閣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專門為存放皇帝賜御書而建造的,現存建築為明代遺物。)

(除了千佛殿,您可以看到東山峰有一怪石,狀如一個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禪杖,而後面的柏樹,活脫脫就是一對弟子,這塊怪石就叫朗公石《神僧傳》中記載,東晉時期高僧來此山說法,講的“猛獸歸伏,亂石點頭”,朗公說“此山,靈邊,為我淨也;它時涅磐當埋於此”)

好,現在我們往西走,面前的這座塔為靈巖寺的最高建築,闢支塔,是靈巖寺的重要標誌。為什麼叫闢支塔呢?闢支一詞為佛教用語,是梵語“避支迦佛陀”簡稱為“避之佛”(避支塔建於唐天寶十二年,宋淳儀五年重建於嘉佑二年建成)歷時63年,距今900多年。該塔高54米,為八角九級十二簷的樓閣式磚塔。塔基刻有陰曹地府,酷刑場面的浮雕。塔身為青磚砌築。東西南北四面設門。塔簷自下至上逐層遞減,一至四層為重簷,五至九層為單簷,收分得體,門窗古樸,顯得古香古色,莊嚴肅穆。塔頂是鐵製塔剎。有復缽,相輪,園光,仰月,寶珠組成。另外還有八根鐵鏈分別由救濟塔簷的八尊金剛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級塔簷,可以盡覽靈巖風光。

好的闢支塔參觀到這裡,我們接著向西走,我們來到了靈巖寺的另一重要景點“墓塔林”,這裡面有唐宋至明代靈巖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塊,其數量僅次於河南登封少林寺,居全國第二,它與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屬於磚塔,靈巖寺屬於石塔,年代不一造型各異。有的高達數十尺,有的才尺許,底部都是帶有浮雕。在這些塔中,最早的就是這幢慧崇塔了,是唐代靈巖寺建立間慧崇的墓塔,(惠崇是靈巖寺貞觀年間的和尚,生前在靈巖勤於佛事,對靈巖寺做出了極大貢獻,它活了100多歲。)是重簷單層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寬3.74米,上面雕有獅頭,飛天,武士等圖案。南面闢半圓拱門,內為方形室。東西門均為飾門,是半掩式假門,雕有樂伎,舞伎等圖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藝術風格。塔頂以露盤,仰蓮,寶珠組成塔剎,這座塔是研究我國古代繪畫,雕刻藝術的珍貴字資料。

《息庵禪師道行碑記》,日本和尚邵元為靈住持息庵禪師撰寫的。

和翠證盟殿亦稱證盟功德,方山證盟殿,平面呈橢圓形,跨進殿門,正中雕有高約五米的釋迦佛像,東西兩壁各有一菩薩一尊,都是唐代造像。內有很多唐宋提.明朝時,外僧修方形石室,增門硃紅色,故亦稱紅門。

關於山東靈巖寺的導遊詞5篇(四)

各位朋友:

大家好!熱誠歡迎大家來靈巖寺遊覽,今天我將陪伴大家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希望靈巖寺的優美風光和深厚佛教文化能給您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希望我的解說能幫助您更好地認識靈巖,解讀靈巖,體驗靈巖的“靈驗”,帶一份靈巖勝水靈山的靈氣和快樂回家,與您的家人和同事們共享。

靈巖寺蘊含了豐富的自然和文化積澱,素有“靈巖奇異出塵寰,壓盡江南萬重山”的美譽,加之與泰山一脈相承,不但歷代文人墨客趨之若鶩,就是歷代皇帝去泰山封禪也喜歡駐蹕此地。公園665年,唐高宗和武則天到泰山封禪曾在這裡逗留十天之久。也許是兩口兒住得舒心,玩得開心,又深感靈巖護佑大唐盛世的靈驗之氣,回京後便降旨免除當時的齊州也就是現在的濟南一年半的賦稅。而大家所熟悉的乾隆皇帝,曾經八次駐蹕靈巖寺,留下一百多篇詩文。另外,自宋神宗熙寧三年至明代,靈巖寺的住持一律由皇帝欽定,可見其地位之高,名聲之大。唐朝名相李吉甫把靈巖寺與浙江天台國清寺、南京棲霞寺和湖北江陵玉泉寺並稱“域內四絕”,靈巖寺位列其首。所以,靈巖寺不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風景名勝區,而且也同泰山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特別是靈巖與靈驗諧音,人們在靈巖寺許下美好心願,相信不久就會靈驗,很快變為現實。因此,來靈巖寺不但欣賞了優美的景色,而且也會因靈巖靈驗的寄託,助推您幸福的人生和光明的前程。 (萬德,靈巖廣場)

各位朋友,在我們前行的右方,有座四壁陡峭,險峻難攀的山,由於它的山頂突起,酷似一隻傲然高唱的胸雞,所以從前便

取名叫做雞鳴山。傳說,雞鳴山上有隻神雞,不但能報時辰,且知陰晴、曉禍福,還能勸人改惡從善。元朝時期,這一帶有一夥強盜,常常到雞鳴山下集結,之後便入戶搶劫偷盜,鬧的遠近村莊人心惶惶,夜不安寐。一天晚上,這夥強盜在山下剛剛商定行動計劃,準備出發,就聽到了雞叫聲。他們以為天就要亮了,便匆匆忙忙的作鳥獸散。回到賊窩,見天上星斗仍在上半夜,就又回到雞鳴山下,商討繼續作案的計劃。誰知剛欲動身,又聽到此起彼伏的雞鳴聲,只得又作鳥獸散。待他們行至半路,仰觀天上星斗剛剛移至半夜時分,就第三次返回山下,商議新的作案計劃。但是,經過這三次的往返折騰,東方真的破曉,山下村莊的大公雞們已經齊聲高唱了。強盜們驚得目瞪口呆,以為這是神仙顯靈,警告他們不要做壞事,於是他們商定,從此金盆洗手,改邪歸正,不再幹那雞盜狗偷,傷天害理的勾當。從此,雞鳴山周圍百里之內,出現了夜不閉戶,雞犬不驚的安寧局面。雞鳴山從此得名,不但是靈巖寺的門戶,還被列為靈巖寺外八景之首。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正式進入靈巖寺這個禮佛向善、福緣靈驗之地了。

靈巖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更有許多巧奪天工之處,我們行進方向的右邊,大約兩公里處的那座山叫做明孔山。明是光明的明,孔是洞孔的孔,顧名思義,那就是因為該山的崖峭壁上有個透明山洞而得名。大家可以仔細觀看,那鑲嵌在懸崖峭壁上的透明山洞,遠遠望去,山陰暗淡處那大如磨盤的耀眼光亮恰似明鏡高懸,皓月當空,令人歎為觀止。正如許多奇景奇觀一樣,它也有一個美妙神奇的傳說。朗公和尚建立的靈巖寺因為遭到北魏太武帝的滅法之劫而毀為灰燼,法定大師重建靈巖寺時,由一條青龍為他引路,兩隻老虎為他馱經,但當他將近靈巖時卻遇到一座插翅難過的絕壁高山。法定大師便雙手合十,面壁肅立,默唸經文,不飲食長達三九二十七天,終於打動了菩薩心。菩薩令太陽

神射穿岩石,絕壁高山頓時透出紅光數裡。法定大師尋光而進,穿越明孔洞,到達現在的靈巖寺址,開始了他的復興大業,明孔洞也變永世不滅的留存在人間。現在的穿越題材影視劇充斥銀幕、熒屏,我們面前的明孔山明孔洞應該算是穿越劇的鼻祖了。有機會的話,大家可以實地穿越一下明孔洞,過把穿越癮。

(黃茅崗)

靈巖寺水秀山青,幽絕雅靜,引歷朝歷代無數文人墨客來此尋好詩覓佳句。咱們眼前的這座小山崗叫做黃茅崗,崗側的這座小亭子叫做黃茅亭。別看這座小亭子不入眼,他可是當年寺僧們迎接官員的地方,所以又叫接官亭。無論黃茅崗還是黃茅亭,之所以名聲顯赫是因為蘇東坡大學士於元豐八年八月二十日,因奉命下齊州祭祀泰山,過靈巖時酒後醉臥黃茅崗並賦詩一首。那首詩豪放不羈,頗顯有蘇大學士的典型的文風,詩云:“醉中走上黃茅崗,滿崗亂石如群羊。崗頭醉倒石作床,仰觀白雲天茫茫,歌聲落谷秋風長。路人舉手東南望,指手大笑使君狂”。如今,這首詩鐫刻在千佛殿西側牆壁上,過一會大家一看便知。不僅東坡先生的詩意狂放醉遊人,那豪放如游龍的筆法更令酷愛書法藝術的遊人陶醉。所以,遊人每每至此,必於黃茅亭中坐,更要在片麻石上躺,那“崗頭醉倒石作床,仰觀白雲天茫茫”的瀟灑與放浪便於不知不覺中浸潤到肌膚與骨髓中去了,如果哪位遊客朋友有興致的話,不妨去岩石上躺一躺,找回一些東坡先生狂放不羈的豪放情懷。

(靈巖寺山門外)

靈巖山最早的名字叫方山,也就是我們面前這座山。方山峰巔雄偉高大,四面陡如刀削,方方正正,形狀很像古代帝王的傳國玉璽。所以,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又稱它為玉符山。而“靈巖”的來歷則與靈巖寺的創始人朗公和尚有關。據傳說,朗公和

尚建立之初,在山前講經說法,聽眾達一千多人,不但聽眾為他的精彩說法所打動,就連山上的岩石也為之點頭,大家據此說他經文講的精彩生動,他卻十分謙虛,說是那是因為此山有靈氣,於是,方山之名就逐漸被靈巖所代替,也就有了“靈巖靈驗”的佳話。所以就有了山門外的這通“大靈巖寺”碑。我們通過這個山門,便可進入聞名遐邇的大靈巖院內。但是,進山門之前我還要給各位遊客朋友,特別是年輕的遊客朋友介紹一景,那就是大靈巖寺碑(轉 載 於:w :靈巖導遊詞)南邊的“鴛鴦檀”。

所謂“鴛鴦檀”就是兩株胸圍分別為1.84米和2.2米的青檀樹。據有關資料介紹,我國有青檀樹皮造紙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用這種原料造出的紙細緻綿潤,光潔如玉,紋理純淨,墨韻清晰,色澤耐久,吸水力強,揉搓無損,不蛀不腐,經久不變,享有“壽千年”之美譽,故又名“千年檀”。這兩棵千年檀,根部交織在一起,枝葉相吻相伴,雖樹心鏤空、依然輕篤意深,所以人們便喜歡叫他們做“鴛鴦檀”。成為情侶們連心定情的留影寶地。凡在此留有合影的夫妻,無不親密纏綿似鴛鴦,忠貞不渝如青檀。

廣場正中這塊大靈巖寺碑,是元代文書納題寫,往前走為乾隆皇帝的御碑壁,內容是對靈巖寺景色的讚美。靈巖寺不僅景色秀美而且文物眾多,因為眾多文物的存在,靈巖寺獲得了很多的頭銜,1982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20xx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4A級景區。

寺內現存北朝以來的寺院建築遺址,宋代闢支塔、墓塔林、40尊宋代彩塑羅漢等著名景觀,現在我們可以逐一參觀。

首先我們來到靈巖寺的山門——金剛殿,始建於元代,現為清代遺物,裡面有護法金剛(1985年重塑),俗稱“哼哈二將”,塑在山門裡,守護佛法寺院的安全。

(進山門)

我們腳下的這座小橋叫聚善橋,毫無疑問,凡踏上這座小橋的朋友必定是同心向善之人。橋下的這條無水小溪叫虎溪。據說,開挖此溪並建此聚善橋是仿效廬山慧遠僧人送客不過橋的故事。再加上靈巖寺是散佈式庭院,與中國大多數寺院的中軸線式庭院建築不同,僧人送客過此橋、此溪,便猶如將客人送出山門了。可見佛門中人也是十分講究客套禮數的。

與聚善橋近在咫尺的這座古建築就是靈巖寺的二山門——天王殿。這座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天王殿始建於金末元初,現存建築為明代遺存,因殿內素有護法四大天王而得名。殿東側持寶劍者為增夫天王,持琵琶者為持國天王;殿西側,持傘者為多聞天王,手臂繞龍者為廣目天王。據說,四大天王手中所持法器蘊含“風、調、雨、順”之意,表達著農耕社會中人們的祝願與期盼。歷史上傳說,大旱之年,地方官吏都會到靈巖寺祈雨,心到神知,非常靈驗。

鐘鼓樓在寺院裡是不可或缺的,靈巖寺也不例外。天王殿東側為鐘樓。是宋朝政和四年(1120xx年)至金夏統元年(1141年)間,由妙空和尚營建。後來不斷重建翻修,現存古樓為明代建築。鍾是佛教法器,凡住持上堂、道法、說教都要撞鐘,所以,鐘聲又應該是寺院的號令。靈巖寺鐘樓上懸掛的銅鐘為明正統六年(公元1441年)用五千斤黃銅鑄造而成。鐘鳴時,山巒鏗鏘作應,繚繞盪漾,讓人神清氣壯,聽來蕩氣迴腸。鼓也是佛門法器,凡住持上堂、小參、普說、入室都要擊鼓。

關於山東靈巖寺的導遊詞5篇(五)

各位朋友、各位來賓,大家好,歡迎大家光臨名剎古寺靈巖寺!今天我給諸位朋友做導遊,我將盡我所能回答你們提出的問題,希望大家載興而來,滿意而歸。

靈巖寺所處的這座秀麗的山巒,名叫靈巖山,是東嶽泰山十二支脈之一。海拔687.3米,靈巖寺位於一山(泰山)、一水(泉城的泉水)、一聖人(曲阜)的山東黃金旅遊線之間,(距泰山主峰約為10公里,距濟南40餘公里)以其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燦爛珠古代文化,吸引無數海內外遊人,自古就是聞名的旅遊勝地,具有“海內四大名剎之首”(浙江天台國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蘇南京棲霞寺)的盛名。靈巖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xx年榮獲國家首批4A級景區稱號。

大家請看靈巖山與其他有什麼不同呢?唉,對了,他的頂既不是圓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靈巖主峰為獅山,因為在遠處望去猶如一頭雄獅蹲伏在那裡,所以稱為獅山,山的最高處有一巨大岩石,四壁如削,成為方形,所以最早時人們稱之為方山,北魏時《水經注》中稱之為玉符山,也是因為這塊巨石的形狀方方正正,像古代將軍的印璽〔古稱將軍印為玉符〕因而得名)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曾說“泰山之北最幽處,遊泰山不遊靈巖不成其遊也。”的讚語,從寺院至山巔有殿閣36處,亭閣18座,文物眾多,古蹟薈萃,北如蹲獅的方山,東如駱駝的朗公山,南如臥象的竹山。現在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下靈巖寺的風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