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中衛高廟導遊詞範文3篇

欄目: 寧夏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5K

中衛高廟是中衛兩大景觀之一,與“大漠奇觀”齊名。其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區城北,建在接連城牆的高臺上(包括高臺下的保安寺)。下面是本站為大家帶來的中衛高廟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中衛高廟導遊詞範文3篇
中衛高廟導遊詞範文1:

中衛高廟位於中衛縣城北.建在接連城牆的高臺上(包括高臺下的保安寺)。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為一處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群,表現出寧夏古建築的風貌。它與“大漠奇觀”齊名,是中衛兩大景觀之一。

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廟的磚雕牌坊上有一副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裡;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廟裡供奉不僅有佛、菩薩,還有玉皇、聖母、文昌、關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濟濟一堂。

高廟前有保安寺,山門朝南,兩側建有廂房,正面為單簷歇山頂的大雄寶殿。殿後為高廟,有24級臺階,拾級而上,經牌坊、南天門、中樓,最後是高達三層的五嶽、玉皇、聖母殿。這些主要建築,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氣勢雄偉。在高廟主體建築的兩側,還有鐘樓、鼓樓、文樓、武樓、靈官殿,地藏殿等配殿。在僅20xx餘平方米的高臺上,建造了近百間九嵴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型別的殿宇。整個建築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翼角高翹,構成了迂迴曲折的內外空間,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寧夏古建築的精湛的藝術風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衛高廟導遊詞範文2:

中衛高廟位於中衛縣城北.建在接連城牆的高臺上(包括高臺下的保安寺)。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為一處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群,表現出寧夏古建築的風貌。它與“大漠奇觀”齊名,是中衛兩大景觀之一。

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廟的磚雕牌坊上有一副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裡;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廟裡供奉不僅有佛、菩薩,還有玉皇、聖母、文昌、關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濟濟一堂。

高廟前有保安寺,山門朝南,兩側建有廂房,正面為單簷歇山頂的大雄寶殿。殿後為高廟,有24級臺階,拾級而上,經牌坊、南天門、中樓,最後是高達三層的五嶽、玉皇、聖母殿。這些主要建築,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氣勢雄偉。在高廟主體建築的兩側,還有鐘樓、鼓樓、文樓、武樓、靈官殿,地藏殿等配殿。在僅20xx餘平方米的高臺上,建造了近百間九嵴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型別的殿宇。整個建築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翼角高翹,構成了迂迴曲折的內外空間,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寧夏古建築的精湛的藝術風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衛高廟導遊詞範文3:

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20xx年)九月,寧夏發生強烈地震,使上層建築全部傾圮。地震後重修,四年內修繕完工,起名“新廟”。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西元1739年1月3日),寧夏再次發生強烈地震,寺廟內的大部分建築倒塌。之後,又逐年重修。清咸豐八年(西元1858年)增建了門前廣場上的法戒樓和寺院內的磚砌牌坊、東西轉樓、東西天池,改稱“玉皇閣”。1942年農曆二月十五日,在此舉行廟會,因香火不慎,造成重大火災,使南天門以上建築一時間全部焚燬,蕩然無存。翌年再度興工重建,並擴大殿宇,增加高度,歷時4年,於1946年竣工,起名“高廟”。現存的中衛高廟,即為清咸豐年間和20世紀40年代重修、增建後的定型。其建築風格依然以清代古建築為主體。

高廟坐北朝南,在南北中軸線上,從南向北的主要建築有保安寺的山門,山門之上是魁星樓,內塑魁星造像。進山門迎面是一座雙層的磚雕牌坊,婷婷玉立,結構獨特。由於上塑天宮彌勒佛,故稱“彌勒閣”。由此上踏15級臺階,至大雄寶殿,內塑釋迦牟尼坐像。大雄寶殿的東側為地藏宮,西側為三霄宮。東西兩邊的配殿裡,塑十方佛及二十四諸天。穿過34級臺階,直抵南天門。臺階的前一半,建成天橋狀,天橋兩側被環繞一週的樓宇圍成兩個天井,東邊的稱“東天池”,西邊的稱“西天池”。兩個天池由天橋下的圓形隧洞相互聯通,隧洞被稱為“地獄輪迴洞”。

登上南天門,迎面是一座建在高臺基上的九楹三層樓閣。下層為五嶽殿,東陪三宮殿,西陪祖師殿,從兩側陪殿登木梯上至二層,是玉皇樓,內塑玉皇大帝造像;登上三層,為三清宮,內塑道家祖聖老子造像,並繪有“天宮朝無”、“玉闕仙宴”、“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彩繪圖案。

在三層主樓的正面,還十分別致地建造了一座三層中樓,小巧玲瓏,婷婷秀麗;下層繪二十八星宿,中層塑觀世音菩薩和接引佛像,上層塑太白金星。中樓的兩側是鐘鼓樓、四仙閣、觀景臺等,這些建築用廊橋相互連線溝通,使之左右對稱,逐次升高。形似鳳凰展翅,瑰麗挺拔。簷角高翹,給人以凌空欲飛之感;簷牙相啄,又使人有爭妍鬥巧之覺。

在清咸豐八年建造的磚雕牌坊上,雕刻著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裡”,下聯是“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為“無上法橋”。由此可見,高廟是一座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寺廟。宋朝以後,尤其是明清兩代,這種現象在我國也是常見的。

高廟建築的特點是:集中、緊湊、回曲、高聳,在佔地僅4100多平方米的面積上,建造了260多間建築物,最高建築高出中衛街面近30米。站在中衛街頭,遠遠望去,高廟氣勢磅?,雄偉壯麗,重樓疊閣,錯落有致。深入其間,又見殿宇玲瓏,清幽文雅,廊橋高懸,構思奇異。中衛高廟集中國南北古建築特點於一體,充分顯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精湛技藝。

高廟以其獨特的群體古建築和包羅永珍的合體宗教信仰,吸引著八方來客,使廟內香火不斷,興盛不竭。中衛高廟也因此而馳名,被列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