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鄂爾多斯導遊詞

欄目: 內蒙古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76K

歡迎來到天邊的綠洲----額濟納,歡迎來到神舟號升起的地方----額濟納,歡迎來到神祕美麗的額濟納。我叫 ,是諸位本次大美額濟納探祕之旅的地接導遊(如果還有地接車,需要介紹司機),在隨後的幾天內,我將會陪同大家去領略“中國最美麗的秋天”額濟納胡楊林的超凡魅力,去品讀居延文化遺存的無盡滄桑,去航天城見證偉大祖國的蓬勃發展,我(和司機師傅)將會竭誠為大家提供旅遊服務,盡力使大家擁有一個快樂、豐富的旅遊體驗。當然,額濟納旅遊處於開發初級階段,各方面的服務也許很難盡如人意,我自己的導遊服務工作也在不斷學習提高中。相信各位貴賓會用最智慧的眼睛發現美麗,用最寬容的心包容不足。在此,再次先向各位貴賓致以敬意和謝意。

鄂爾多斯導遊詞

幾個小問題提請各位貴賓注意:一是請大家在旅遊過程中注意安全。額濟納美麗絕倫的風景會讓您的照相機分外忙碌,照相攝像時千萬注意腳下以免摔碰,尤其在路邊拍照時要特別注意過往車輛。要注意妥善保管好攜帶物品,防止丟失或損壞。如果參加騎駱駝、沙灘車等遊樂專案,要認真聽取工作人員對安全事項的介紹。二是請大家保持高度團隊意識,按時集合、準時上車,相互之間互諒互讓,保證團隊整體行程有序進行。三是額濟納是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生態保護重點地區,務請大家尊重當地文化、遵守一些特殊規定,注意生態環境保護。其實我想這些問題大家比我想的更多,也會做得更好。謝謝大家。

我們今天的行程是這樣安排的(較為詳細介紹本日遊覽、就餐、住宿等方面的安排,去哪些景點、多遠距離、多長時間車程、每個景點的遊覽時間、就餐時間、住宿時間及地點等)。現在我們前往的第一個目的地是。。。。。。

(北線前往居延海途中)

尊敬的(同前),我們現在的地理座標是東經102度、北緯42度,這裡是天邊的綠洲額濟納,這裡是神舟號升起的地方額濟納。從行政劃分方面講,額濟納隸屬於阿拉善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面的一個旗。額濟納旗東與阿拉善右旗毗鄰,西南與甘肅省酒泉市交界,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全長507.147公里。旗府所在地達來呼布鎮距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1398公里,距阿拉善盟府所在地巴彥浩特640公里。向東760公里途經內蒙古阿拉善盟府巴彥浩特可直達寧夏首府銀川,往西南397公里途經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也就是東風航天城和鼎新機場可到達甘肅省酒泉市,朝北77公里便是中蒙邊境的中方策克口岸。額濟納旗轄3個蘇木、2個鎮、1個國營農場及13個嘎查、1個社群、4個居民委員會、8個生產連隊。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的多民族聚居的邊境旗。有蒙古、漢、回、滿、藏、土家等9個民族2.5萬多人口。旗境東西最長488.59公里,南北最寬處324.22公里。總面積11.4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三個臺灣省的面積。20xx年,全旗GDP 達到 億元,財政收入 億元,城鎮人口年均可支配收入 元,農牧民人均收入 元,這些經濟指標總量同比其他旗縣算是比較小的,但是按人均來算,都走在全自治區前列。其實額濟納有很多的全自治區“第一”,比如額濟納是全自治區面積最大的旗縣,是全自治區年柴油銷售量最大的旗縣。也許大家以前沒有想到吧?神奇美麗的額濟納,有太多的神奇,這都需要我們在隨後的旅行中慢慢了解。

剛才我介紹到了“旗”、“盟”等名詞,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呢?內蒙古是少數民族自治區,在行政稱謂上有些獨特。我們所說的“盟”相當於內地的“地區”或者轄縣的市,我們所說的“旗”相當於內地的縣。這種稱謂由來已久: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制度,由太祖努爾哈赤在女真人牛錄製度上建成的,明萬曆二十九年(1620xx年)始建四旗,正黃旗、正藍旗、正白旗、正紅旗。明萬曆四十三年(1620xx年)增設四旗,稱鑲黃旗、鑲藍旗、鑲紅旗和鑲白旗,定三百人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固山(固山即旗),滿族人按八旗制分隸各旗,平時生產,戰時從徵。初建時,不但在軍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產職能。大清統一,太宗皇太極又建立了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軍營、前鋒營、驍騎營、健銳營和步軍營等常規伍,司禁衛、雲梯和佈陣等職。滿清統一全國後,將蒙古地區劃分為多個“旗”,每旗有固定的遊牧區域,為一行政單位,冊封旗王-----扎薩克負責管理。為加強對旗務的管理,又實行“會盟”制度,即相鄰的幾個旗推選出一位盟主,各旗定期舉行會盟,協調處理相關事務,朝廷可派員參加來加強管理。現在,內蒙古地區“盟”、“旗”的稱謂還在延用。“旗”相當於內地的縣,“盟”相當於內地轄縣的市或地區。我們把鄉稱為“蘇木”,把村稱為“嘎查”。

從自然地理方面來講,額濟納位於華東板塊與西亞板塊的過渡帶上,是阿拉善高原臺地的西北角,它的西部與東部多為低山丘陵,中部為高原盆地,地勢南高北低,大部分地域海拔高度1200~1400米之間,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最低900米,最低點西居延海,海拔820米。主要山脈、山峰為馬鬃山,海拔高度1600米。額濟納屬內陸乾燥氣候。具有乾旱少雨,蒸發量大,日照充足,溫差較大,風沙多等氣候特點。最冷在一月,平均氣溫-11.7—-13.5℃,極端最低氣溫-37.6℃;最熱在七月,平均氣溫25.5—26.4℃,極端高溫40℃以上。年均氣溫在零上7.8—8.5℃之間。早晚涼,中午熱,日夜溫差較大。無霜期天數最短179天,最長227天。年均降水量37.9—49.3毫米之間。蒸發量最大為4123毫米,是降水量的109倍。春季冷暖空氣交流頻繁,冷熱無常。每年三、四月間,出現低溫或前暖後冷的“倒春寒”,並伴有浮塵、大風和沙暴;夏季酷熱少雨,常出現乾熱風;秋季晴朗,一般無大風,降雨多集中在八、九月份;冬季漫長,多出現大風、寒潮現象。常見天氣現象多風。春、冬季各月發生較多,尤以春季為甚。年均大於8級以上大風日數44天。大風常伴隨沙塵暴,年均沙塵暴次數14次。額濟納大部分地區是戈壁與沙漠,在中部地區是一個天然綠洲。發源於祁連山的黑河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干流全長821公里,流域面積14.29萬平方公里(其中幹流水系11.6萬平方公里)。鶯落峽以上為上游,河道長303公里,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平均降水量350毫米,植被較好,是黑河流域的產流區。鶯落峽至正義峽為中游,河長185公里,流域面積2.56萬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140毫米,以張掖地區為核心的人工灌溉綠洲面積較大,是甘肅省的主要糧食產區。正義峽至額濟納旗的東西居延海為下游,河長333公里,流域面積8.04萬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47毫米,是黑河流域生態最為脆弱的重點地區。黑河因水道淺寬且多沙,大船無法行駛,只能用用皮筏擺渡,因其水弱不勝舟楫,故稱“弱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說的就是這條河。黑河在額濟納境內流程250多公里,河道平均寬150米左右,正常水位1.5米左右,平均流量200—300立方米/秒之間。額濟納河過狼心山分水閘後分為東、西河,進入額濟納三角洲又分成19條更細小的支流,這些支流呈扇形漫過,最後彙集到居延海,在蒼茫戈壁中央養育出了這樣一個70多萬畝面積的天然綠洲,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綠洲。

從人類文明程序方面來講,額濟納地處農耕文明與草原我們的交融、對撞面上,也是東方石器文化與西方石器文化的銜接點。亞歐大陸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塊陸地。在亞歐大陸北緯35度-----55度的廣闊空間裡,分佈著廣袤的草原。這條綠色草原地帶東起中國的大小興安嶺,向西穿越新疆、西亞,一直延續到歐洲。最東端的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三大天然優良牧場之一,歷史上也成為許多遊牧民族的發祥地。他們在這裡崛起後迅速向南、向西擴張,颳起一次次的颶風席捲亞歐大陸,成為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原動力區。額濟納綠洲位於這條草帶的中間,四周都是戈壁、沙漠。這個北緯42度的綠洲已經遠離歷史上農耕文明的大本營,但是又非常適應農業生產。額濟納綠洲又是銜接八河源草原、祁連山草原、陰山草原的交通樞紐,也是一處優良的牧場。這個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決定了額濟納獨特的文明程序。歷史上當農耕政權強大的時候,居延綠洲就成為深入草原的屯兵戍邊之地,甚至成為強大王朝的內陸地區。當草原政權強大的時候,居延綠洲就成為重要交通驛站和商貿集散地,當年的馬可波羅就是從這裡前往中原。而當農耕和草原成為不統一政權,處於對立相持局面的時候,居延綠洲成為農耕政權與草原政權都無法掌控、無暇顧及的地區,人類文明就走向衰退。所以,額濟納地區歷史上人類的文明活動總是起起落落、坎坎坷坷、斷斷續續。這裡曾經是老子化胡,這裡曾經是蘇武牧羊,這裡曾經漢家將士的思鄉之苦,這裡曾經是匈奴鐵騎的浴血疆場,這裡曾經有過太多的輝煌,這裡也曾經凋落過太多的傳奇。這方面的歷史我會在我們隨後的行程中繼續給各位貴賓介紹。

前面給各位貴賓介紹了,額濟納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額濟納的蒙古族大多數屬於蒙古族的土爾扈特部落。有一部電影大片------《東歸英雄傳》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影片講述的就是這個部落先祖們英勇的故事。

土爾扈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部分,土爾扈特部落原名為克列特(也稱客列亦惕),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前,他們散佈在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東一帶遊牧,其部落首領為王罕(當時稱脫裡汗、翁罕,後被金國封王,人稱其為王罕,部分史籍誤譯作汪汗),曾與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結為“安答”(結義兄弟),故成吉思汗稱之為“父罕”。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前期階段,曾經得到過王罕得大力幫助,後因勢力之爭被成吉思汗擊敗。在蒙古託忒文及胡都木文中,客列亦惕一詞的詞根中有“強大”、“強盛”之意。又因為王罕家族中的克列特人曾充任過成吉思汗的護衛,而土爾扈特方言中“護衛”、“警衛”亦稱土爾扈特,因此有些學者認為土爾扈特“護衛”、“警衛”之意。此外還有一些學者把“土爾扈特”一詞翻譯為“剩人”、“餘人”或“剩下的部落”、“餘下的部落”的意思,意為剩餘在俄國的最後一批人、一個部落。在外文書籍中稱“土爾扈特部落”或總稱,1620xx年西遷至俄國土爾扈特部落為首的衛拉特各部為“卡爾梅克”、“克爾梅克”、“哥爾梅克”。“卡爾梅克”其意為“遷移者”、“流浪者”。明正統二年(1437年),衛拉特部落的脫歡太師將客列亦惕部落正式更名為土爾扈特部落。

明末清初時期,新疆地區的衛拉特部落,也就是清朝時期稱為額魯特,逐步演化成和碩特、土爾扈特、杜爾伯特、準格爾四部。明末清初,衛拉特各部由於牧場擁擠等諸多原因,經常性發生摩擦,逐漸強大起來的準噶爾部也有取代和碩特部擔任盟主之意。1620xx年,土爾扈特部落首領和鄂爾勒克率領本部落的屬民以及和碩特、杜爾伯特、輝特等部落的部分屬民,共計5萬戶,25萬人,帶領他的6個兒子,離開故鄉向西遷徙。1630年,土爾扈特部落到達伏爾加河中下游沿岸的草原上,開始安置牙帳,放牧牛羊。和鄂爾勒克死後,其長子書庫爾岱青勵精圖治,部落逐步發展強大起來。到17世紀60年代,書庫爾岱青正式稱“汗”,建立起土爾扈特汗國。

1761年,渥巴錫繼承汗位。此時的沙皇俄國勢力十分強大,他們不但向土爾扈特分派大量兵役和稅賦,還要求土爾扈特人們改變宗教信仰、加入沙俄國籍。土爾扈特人民“過著地獄一樣的生活”。為了擺脫沙俄的壓迫與堅持自己的宗教信仰,1771年1月7日,土爾扈特人民在渥巴錫的率領部族共33361戶,168083人踏上了重返祖國的征途。渥巴錫的部族衝破沙俄的重重堵截、克服極端惡劣的天氣,歷時7個月、行程1萬多裡的偉大東歸,付出了巨大犧牲,最後66013人回到祖國懷抱。成為人類遷徙史上罕見的壯舉,書寫了偉大的愛國詩篇。

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阿玉奇汗的侄兒阿拉布珠爾攜507人前往西藏禮佛,5年後(1720xx年)起程返回伏爾加河畔的汗國。途經準噶爾地區時,因此時準噶爾部與土爾扈特部交惡,歸路被阻,阿拉布珠爾請求康熙劃分牧地內附。1720xx年,康熙封阿拉布珠爾為固山貝勒,劃阿爾金山以東、嘉峪關外黨河一帶為其牧地。1720xx年(雍正七年),阿拉布珠爾之子丹忠因其牧的狹窄,請求移牧額濟納河流域得到雍正准許,1730年,丹忠率部進入額濟納綠洲。1741年丹忠去世。1754年,清廷設額濟納土爾扈特特別旗,授丹忠之子羅卜藏達爾扎貝勒爵、札薩克印。這些人就是額濟納土爾扈特蒙古族的先祖。

(抵達居延海附近)

尊敬的(同前):我們馬上抵達居延海景區。居延海是一個神祕遊移的海子、一個死而復生的海子,一個對於中國生態具有很大影響的海子。前面已經介紹,居延海是黑河的最終歸宿,是黑河的“闌尾”湖。據衛星雲圖研究,歷史上的居延海水域面積達到2600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後來因為地質變遷和上游水量減少,居延海面積逐漸縮小。在秦漢時期,居延海的水域面積有760平方公里。昔日的居延海煙波浩淼,神情幻化,氣勢頗為壯觀。每當夕陽西下,便有紫氣於湖面隱隱生成,嫋嫋不絕。對此,匈奴居延部落曾加以供奉祭祀。相傳,西周之末,道教創始人老子騎著青牛冉冉西遊,來到位於河南靈寶東北的函谷關為天水人尹喜寫下了著名的《道德經》之後,便西行千里,沒入流沙得道成仙。據說,莊子也是在夢境中,化為蝴蝶後幻為一縷青煙,從居延海成仙昇天。神話雖已無從考證,但這些故事千百年來流傳卻是真的。到建國初期,居延海的水域面積存有300平方公里左右,並且已經分為東居延海、西居延海和天鵝湖三塊水域。

“額濟納”,是國內唯一傳承使用的党項語,為“黑水”之意;“居延”為匈奴語,為“天海”之意;我們還要前往參觀的策克口岸,“策克”為蒙古語,為“河灣”之意,從這些溼漉漉的地名上,我們可以遙想這裡曾經是怎樣的水鄉澤國?居延海碧波盪漾,漂浮著太多的邊塞詩篇;黑戈壁廣袤無際,升騰過太多大漠孤煙。我們看看四周,河在哪裡?水在哪裡?四周是不毛之地,是沙塵暴的策源地。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黑河上游是甘肅張掖地區。張掖古稱滄州,是河西走廊上重要的農業基地,有“金張掖、銀武威”只說。現在張掖地區的人口增加到180萬,其中三分之二是農業人口。上游的農業開發,修建了29座水庫。為保障航天城用水,又修建了第三十座水庫。自此,黑河下游的來水越來越少,後來乾脆完全斷流。失去水源供給的居延海面積急速縮小,上世紀60年代,西居延海乾涸,90年代,東居延海和天鵝湖相繼乾涸。湖床裸露在烈日之下,經過暴晒和風溼,碎石和土壤沙化為細小的粉塵,伴隨著西風席捲華北、京津唐地區,成為中國沙塵暴的最主要策源地之一。

20xx年1~4月,我國北方地區連續發生8次較大範圍的沙塵暴天氣,沙塵危及西北、華北、東北乃至華東等地,危害總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強沙塵暴從何處而起,沙塵源在哪裡?引起了國家領導的關注。這樣派專家組進入西北地區考察最終定論於“沙起於額濟納”。在20xx年5月12日,由中央電視臺賽娜做為製片人攝製的《沙起額濟納》專題片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欄目中播放後。人們對額濟納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及其對外的影響感到震驚。當時正在內蒙古視察工作的朱鎔基看完此片後,第二天便對水利部汪恕誠部長講“保護額濟納生態環境不僅是對額濟納的保護,同時,也是對內蒙、甘肅的保護。對航天事業的發展,邊境穩定意義十分重大,要用半年的時間解決好黑河的管理問題”,朱鎔基和時任副的溫家寶都批示“要讓居延海再次波濤滾滾……”這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航天事業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國家水利部根據批示精神,在黃河管理委員會框架下設立黑河管理局,協調黑河上下游用水問題,投入巨資對居延綠洲進行搶救性保護。

按黑河管理局分水方案,上游在每年農業用水高峰期結束後統一開閘放水,每年向額濟納放水5億立方米。20xx年黑河首次實現跨省區分水,滾滾黑河水再次滋潤額濟納大地,乾涸了整整20xx年的東居延海終於迎來了生命之水。朱鎔基得知這一訊息後欣然批示:“這是一曲綠色的頌歌,值得大書而特書。”現在,居延海水域面積恢復到40多平方公里,沿河胡楊林再現生機,區域性地區的生態環境出現好轉。

中國嚴重缺水,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國西部更是缺水。有水則興、無水則衰。額濟納地廣人稀,人均國土面積達8000畝之多。如果按北京市區的地價來算,如果一平方米算3萬元,那麼8000畝土地就是1600億元。是胡潤中國富人排行榜首富資產的2倍還要多。當然,這只是一個開玩笑的演算法。但是,水確實是制約西部地區發展的最主要瓶頸因素。黑河下游的自然流量一個是12億立方米左右,現在的分水量只有5億立方米,不足自然流量的一半。從這個角度來講,現在的分水量只能延緩居延綠洲的消失,並不能滿足居延綠洲的完全恢復。如果實現黑河流域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同時促進流域內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長期、全面、艱鉅的歷史性課題,也請各位貴賓能夠提出寶貴建議。

(居延海邊)

尊敬的(同前):我們現在已經來到居延海邊。黑河成功分水20xx年來,居延海水域面積不斷增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現在的居延海水域面積達到40平方公里以上。海邊蘆葦搖曳、水面上水鳥飛翔,水底魚兒相戲,一片生機盎然。前方“小小居延海,連著中南海”幾個大字,是額濟納人民對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的永遠紀念。居延海的日出美景和清晨的蘆葦花聞名遐邇,等會我們選擇最佳角度進行拍攝。

來到居延海,還有兩樣美味需要給喜歡美食的朋友推薦,一是居延海大頭魚,二是居延海螃蟹。

(寶日敖包。可在途中介紹,也可現場介紹)

尊敬的(同前):有一首名叫《十五的月亮》的男女聲二重唱情歌,在座的朋友有沒有會唱的?敖包相會更是一個美麗的期待。我們現在抵達的就是額濟納寶日敖包。“敖包”是蒙古語的音譯,為“堆子”、“石碓”或“鼓包”的意思。北方遊牧民族祭祀敖包的歷史相當悠久,經過長期的不斷髮展變化,形成一種獨特文化現象,成為遊牧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寶日”是蒙古語紫色的意思,前面介紹過居延海經常紫氣升騰,所以居延海海邊的這個敖包便名為寶日敖包了。

祭祀敖包的含義最初為祭天地、山川、水草之神,祈禱風調雨順、吉祥順利之意,後來演變成祭祀家鄉的標誌。在蒙古各部,小到村落,大到部落聯盟(以後為巴格、蘇木、旗、盟),都有自己的“敖包”。每當出征、行獵、走“敖特爾”(放牧),取得重大收穫,都要舉行祭祀活動,“敖包耐爾”(敖包盛會)也就自然形成。

敖包是用石塊、泥土、柳條、梭梭(扎幹)堆積而成的塔形建築。它是遊牧民族供奉神物的象徵。在阿拉善遼闊的草原上,經常能夠看到它的身影。敖包通常建在山頂、隘口、湖畔、路邊、沙灘高處等顯眼的地方。具有一定規模的敖包一般都建在圓壇上,環疊三層石臺,基礎寬廣厚實,下大上小,猶如一座圓形的石塔。敖包正中有一木杆(蒙語稱“達刺格”)杆端安有鐵矛、矛鋒四刃,分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鐵矛下方承一鐵盤,盤上綴有馬鬃,作為垂纓,這就是敖包的頂飾——蘇勒德神物。蘇勒德是蒙古語,意為成吉思汗的長矛。傳說有一次成吉思汗出征打仗,被敵人圍困在一個千棵樹的地方,形勢十分危急。這時成吉思汗翻身下馬,將馬鞍舉向天空,大聲喊到:蒼天啊蒼天,請您救我!只聽一聲巨響,一柄長矛從天而降,掛在樹梢上。大將木華黎登上棗紅馬背,取下神矛,成吉思汗揮舞神矛殺退敵軍。蘇勒德從此成為蒙古族供奉的神物,也成為凝聚蒙古族精神的象徵。

蘇勒德周圍用松枝、柳條等裝飾。敖包的東、西、北三方各豎三根木杆,頂端分別刻有日、月、雲圖形,用綵帶與蘇勒德相連,懸掛著哈達、經幡。黃教傳入蒙古地區以後,對敖包的改造很大,原來就是石堆飾以柳條,作為薩滿教祭祀長生天的地方,又是一方山水之神的載體。馬、佛燈、五雄、七曜、二十八宿和喇嘛唸經,都是後來有的,喇嘛成為敖包祭奠的主要人。祭敖包的時間一般為每年農曆的五、六月份牧草返青時節,有的為春秋雨季。祭祀時,先由喇嘛在敖包附近的泉水旁扎房誦經,點起一堆火,往上加柏枝,叫煙祭。這時喇嘛們鈴鼓大作、經聲琅琅。隨著經聲,人們走上敖包,手拿瓶酒,開始轉走敖包,據說轉夠三圈就行了。繞著圓圓的敖包不停的流動,正是一種天體永恆的象徵。一邊走,一邊把酒揚撒到敖包上。

誦經聲再度響起的時候,主持者開始從全羊上割肉。羊主人和香客也走上來,從各處割取少量的肉,還有各種祭品的德額吉,象徵性地潑撒到敖包上。在敖包上插柏枝、獻哈達、掛彩旗,在木架上拴掛各類牲畜連繩,串起來的羔羊耳記等,將帶來的鮮奶、酥油、奶茶、食品或酒等灑在敖包上,祈求平安幸福,風調雨順,牲畜興旺。青年男女往往結伴遊玩、談情說愛、約定終身。上世紀60年代初,內蒙古電影製品廠攝製了一部電影-----《草原上的人們》,《十五的月亮》這首歌就是本部電影的插曲。後來這部電影並沒有熱播,但這首歌卻廣為流傳,敖包相會浪漫的場景成為美女帥哥的嚮往,以至於很多外地朋友以外敖包就是用來約會的地方。

敖包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也同樣融入現代文化成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長期歷史積澱的敖包文化其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祭祀敖包時又經常增加物資交流、文化演出、商貿洽談等諸多內容。現在給大家十分鐘時間,大家可以自行祭祀一下敖包,或者演繹一下敖包相會的浪漫。

(策克口岸。部分途中介紹,部分現場介紹)

尊敬的(同前):前面就是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我們血脈相連的異國他鄉----蒙古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外蒙古。外蒙古地處蒙古高原,東、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北面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為鄰。首府為庫倫,現名烏蘭巴托。蒙古國面積共計200萬平方公里,人口268萬,以喀爾喀蒙古族為主,約佔全國人口的80%,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

在中國近代史那段辛酸歲月裡,中國政局動盪、內戰四起,沙俄策動了外蒙古“獨立”事件,後來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外蒙古與1920xx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隨後國民政府表示支援蒙古入聯合國。2月13日,國民政府與蒙古建立外交關係。1949年10月16日,蒙古與中國建交。1994年兩國簽訂《中蒙友好互助條約》,表示互相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1992年1月,外蒙古通過憲法,改國名為蒙古國,蒙古國劃為21個省和首都。建立設有總統的議會制,總統是國家元首兼武裝力量總司令,任期4年,最多可連任一屆,並且實行多黨制。蒙古國經濟以畜牧業和採礦業為主。畜牧業是蒙古國民經濟的基礎,素有“畜牧業王國”之稱。蒙古國地下資源非常豐富,現在已探明的就有80多種。蒙古國奉行開放、不結盟、多支點的和平外交政策,尤其與中國保持著很好的睦鄰友好關係。

策克自古就是商賈雲集之地。清末民初,這裡就是北平、綏遠(今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包頭至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市)和甘肅河西走廊至外藩蒙古(今蒙古國)的商道交匯點,曾呈現出“商號林立,貨堆如山,駝隊銜接不絕於途”的繁盛景象。

1993年8月23日,策克口岸正式開放,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的國家二類季節性貿易口岸。20xx年4月11日,由國家海關總署、外交部、公安部、質檢總局聯合組成的驗收組通過了對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策克口岸進行了常年開放驗收。

口岸分為監管區和貿易區,位於中蒙邊界572界標以南距邊界線210米處,它的主體標誌性建築聯檢大樓,以反映蒙古民族風情的蒙古包為基本概念,包容了航天高科技和象徵中國傳統的“寶頂”造型內容。口岸輻射的蒙古國地區地廣人稀,經濟發展相對滯後但煤鐵等礦產資源豐富。口岸的貿易以煤炭為主,也有其他一些商品貿易。附近有幾家商店出售蒙古國商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選購一些特色商品或紀念品。

(神樹。部分沿途介紹,部分現場介紹)

尊敬的(同前):在人類發展程序中間,產生了很多精神現象。在草原上,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等文化氛圍非常厚重。草原人民對自然懷著一種感恩於敬畏的心情,草原是“大命”,是至高無上的。草原萬物都有神靈護佑、都應該得到尊敬,都是“長生天(騰格里)”下的生靈。人類應該去遵從自然,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生殖崇拜”也許是人類對生命力的渴望,作為自然界的一個物種,只有不斷地繁衍,才可以生存下去。這種對繁衍的執著,不僅是人類,自然萬物基本都把它當作最主要的事情來對待。圖騰崇拜就是把自然界的一種其他動物或者假象出來的動物,當作神靈的象徵物來崇拜。狼是草原上的大型食肉動物,在草原上生活了數百萬年,是草原生態鏈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世界上大多數遊牧民族都有著對狼的崇拜。匈奴的單于生了兩個美麗的公主,感覺人間已經無人能配,於是築起高壇,供公主與高壇之上,在月夜被狼娶走。鮮卑族的軍旗上以狼為標誌,突厥則自稱是狼的後代,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的許多草原民族也有狼的紋身,蒙古族有著對狼、馬、天鵝、鷹等的崇拜情結。

先講一點老鷹的故事,也算是從一個側面說明草原人為什麼有很多去崇拜的圖騰。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能夠活到70歲左右。老鷹到了30幾歲的時候,已經顯得非常老邁了,喙也因為過於彎曲而難以吃食物,爪子也因為過長而不便於獵取食物,羽毛也因為過於厚重而難以高飛。到了這個時候,老鷹就獨自來到山崖上,用喙狠勁去磕石頭,直到把喙磕落。一星期以後,新喙便長了出來。老鷹在用新喙去把自己爪子上的長指甲全部拔掉。一星期以後,新指甲長了出來。老鷹再用新指甲把自己的毛全部拔掉,一星期以後,新毛就可以長出來了。這個過程鮮血淋漓、痛苦不堪。但在經歷了這樣的痛苦以後,老鷹完全獲得了新生,又可以翱翔長空。老鷹的這種自我救贖,自然應該獲得尊敬。

眼前這顆巨大的胡楊樹就是額濟納胡楊神樹。樹高27米,樹幹需6人才可合圍,專家測定樹齡已經達到620xx年以上。是額濟納胡楊林中個頭最大、樹齡最老的神物。關於這棵神樹有著一個古老的傳說,很早以前土爾扈特蒙古族來到額濟納草原,發現了這棵胡楊,有一天王爺的夫人想做一隻奶桶,於是她命令工匠把這棵胡楊樹南側的一根枝幹鋸下來做這個奶桶,奶桶做成了,結果不知什麼原因夫人的左腳大母指開始潰爛,無論怎麼看醫生,怎樣用藥,都不見好轉,有一天來了一位高僧,聽到夫人的病情後他來到了這棵樹下仔細觀察了一番,他發現這棵胡楊樹有著神靈的包庇,於是對王爺和夫人講:“您鋸了神樹的左腳趾,神仙當然要怪罪了,現在只有求我佛慈悲、大唸經文或許可以免災吧”。於是他招集了眾僧侶,就在這棵樹下大聲唸經達七天七夜,說也怪,夫人的腳傷居然不治自愈了,從那以後這棵神樹每年都受到祭拜,每當冬末初春、青黃不接的季節遠遠近近的牧人們都會來到這棵神樹前虔誠地誦經禱告,祈求風調雨順草畜興旺。

神樹前面那是一個簡易的香爐,祭祀神樹和祭祀敖包一樣,也需要焚香,尤其是柏枝香,也需要請喇嘛誦經祈願。四周懸掛的這些是哈達和經幡。哈達是蒙藏地區作為禮儀用的絲織品,是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不論婚喪節慶、拜會尊長、覲見佛像、迎送往來等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

哈達為生絲織品,也有用綢緞製作的。哈達稀鬆如網,上有吉祥“卐”字元、藏傳佛教“吉祥八寶”或“吉祥結”等圖案。哈達的大小長短不一,長者一丈多,短者三五尺,寬度一般在十幾釐米至幾十釐米不等。哈達有藍、白、黃、綠、紅五色,稱“五彩哈達”,但紅色與綠色哈達並不常用。青藏高原地區上崇尚白色,視白色為純潔、忠誠、喜慶、祥和、善業和正義,多用白色哈達,內蒙古草原地區視藍色為永恆、聖潔、吉祥,多用藍色哈達,黃色為宗教活動中僧職人員-----喇嘛的專用色。

敬獻哈達時,敬獻者將哈達對摺開口一面向著客人,雙手捧上哈達,以示對客人的尊敬。當他人為自己敬獻哈達時,應將身體微微前傾,恭敬地用雙手接過,以示向對方的謝意。按照通常的習俗,下級向上級、晚輩向長輩敬獻哈達,表示深切的敬意、衷心的感激之情,應微微躬身,雙手捧著獻於其手上或置於座前的桌上,對方不回贈哈達;向大活佛敬獻哈達時,獻者必須虔誠低頭、彎腰至九十度,雙手捧哈達過自己的頭頂,獻於活佛座前。一般德高望重的活佛或師長受禮後,又把哈達回贈給獻者,領受者上身向前傾,使對方能方便地把哈達掛在脖子上,以表示真誠地感謝。平輩平級間獻哈達,表示誠摯的友情,應獻於手上,對方接受後應回敬一條哈達,俗稱交換哈達。上級對下級、長輩給晚輩贈哈達,表示親切的關懷和慈祥的愛意,可直接將哈達掛在對方頸項上。所領受的哈達,人們都要珍藏起來,掛在屋內較高而潔淨的地方象徵吉祥,並表示對活佛或親友的敬重與懷念。

經幡上是藏傳佛教的經文和護法神影象,人們用給神樹敬獻哈達張掛經幡的方式表示對樹神的尊敬和祝福。把哈達高高拋向樹梢,象徵時運吉祥順暢。

祭祀神樹也和祭祀敖包一樣,大家圍繞神樹一圈圈一邊誦經一邊拋灑供品,同時默默許願祈福。那麼一般轉幾圈呢?南方的朋友把6和8作為吉祥數,取義順和發。草原的祭祀收藏傳佛教文化的影響,和南方朋友有所不同。可以轉一圈,一象徵圓滿和輪迴。也可以轉三圈,因為佛教中有三世之說。也可以轉7圈或者13圈,這些都是和藏傳佛教文化有關,都有非常深奧的寓意。我自己學識不夠,就不做多的解釋了。

現在大家抓緊時間拍照留影,或者按草原的習俗祭祀一下神樹。10分鐘後我們上車前往下一站。

(北線途中游客經常會問蜜瓜)

額濟納綠洲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加之地處戈壁深處,蜜瓜生長不受汙染,病蟲害少,是理想的綠色食品。這裡的蜜瓜除個大、形美、色豔外,尤以含糖高、口味純、果肉脆甜而著稱。含糖量絲毫不遜於新疆哈密地區所產蜜瓜,可謂是最哈的哈密瓜。說句開玩笑的話:額濟納的麻雀都有糖尿病,額濟納的小孩不吃糖,就是因為密瓜含糖量高的緣故。額濟納蜜瓜遠銷大江南北,其優良品質贏得消費者親徠。額濟納農業部門已經向國家商標局申請註冊了“居延蜜瓜”商標,也有部分瓜農以哈密瓜商標進行銷售。因為其品質高於哈密產地產品,所以就不屬於造假了。

蜜瓜每年8月底至9月底上市,因為基本都是遠銷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瓜商高價收購的蜜瓜需要達到個體3公斤以上、沒有裂紋的。個頭不夠或者因為過度成熟而開裂的,瓜商不予收購。因為產量實在太大,本地人無法吃完,所以只能丟在地裡讓羊吃了。

(東線 胡楊林 八道橋)

尊敬的(同前):有一種精神,叫做堅韌不拔。溫家寶在英國劍橋大學演講時,曾深情地講了一段話,他說:“我年輕時曾長期工作在中國的西北地區,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長著一種稀有的樹種,叫胡楊,它紮根地下50多米,抗乾旱、鬥風沙、耐鹽鹼,生命力極其頑強。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稱為英雄樹。我非常喜歡胡楊,它是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精神的象徵。”

有一種美麗,叫做踏破鐵鞋無覓處。著名導演張藝謀為拍好《英雄》這部大片,先後到西藏、青海和甘肅的敦煌選擇了很多外景地。但是,其中有些場面必須要在沙漠戈壁的胡楊林中拍攝。為此,老謀子是絞盡腦汁,百般尋找,終於打聽到額濟納綠洲的胡楊林,於是他先派出工作人員到額濟納綠洲採景。當張導看到拍回的景樣時,驚喜萬分,沒有想到額濟納綠洲竟是如此神奇美麗。很快,《英雄》攝製組的大隊人馬便開進了金色的胡楊林。攝製組起先用人工絲綢製作的胡楊葉道具拍攝,但是效果並不理想。於是僱用當地農工大量收集胡楊落葉,最後終於拍攝出那些唯美鏡頭,影星章子怡和張曼玉在胡楊林的金色的落葉的飛舞中,演繹出動人的愛恨情仇。後來《英雄》獲奧斯卡提名獎,胡楊林也自此被追捧為“中國最美麗的秋天。

胡楊又稱胡桐、梧桐,蒙古語為“陶來”,為一種“異葉揚”,屬楊柳科落葉喬木。胡楊是地球上一個古老的物種,是地球第三紀殘餘樹種,在6000多萬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被譽為研究地球古代植物的“活化石”。世界上的胡楊絕大部分生長在中國,而中國的胡楊又生長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和黑河流域的額濟納綠洲,其中額濟納胡楊林以 “管護最早、保護最好、林分最完整、林冠最豐腴、林木最多姿”而名冠天下。胡楊是國家二類珍稀保護植物,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利用價值。

胡楊是中亞地區唯一適合生長的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胸徑可達1.5米;樹皮灰褐色,呈不規則縱裂溝紋。長枝和幼苗、幼樹上的葉子為線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5~12釐米,全緣,頂端漸尖,基部楔形;短枝上的葉卵狀菱形、圓形至腎形,長5釐米,寬3釐米,先端具2~4對楔形粗齒,基部截形,接近心形或寬楔形。由於胡楊生長過程中葉子的形狀發生多次變化,一年四季中葉子的顏色也要發生變化,春夏為綠色,深秋為金黃色,所以稱之為“異葉楊”。胡楊的生命力非常頑強,適應極端乾旱的大陸性氣候;對溫度大幅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很強,喜光、喜土壤溼潤,耐乾旱、耐高溫,也較耐寒;適生於10℃以上積溫20xx~4 500℃之間的暖溫帶荒漠氣候,在積溫4000℃以上的暖溫帶荒漠河流沿岸、河漫灘細沙——沙質土上生長最為良好。能夠忍耐極端最高溫45℃和極端最低溫-40℃的襲擊。胡楊耐鹽鹼能力較強,在1米以內土壤總鹽量不超過3%時可以生長。胡楊花期為5月,果期為6~7月。其頑強的生命力被譽為“三千年胡楊”——活著千年不死,死後千年不倒,倒後千年不朽。

建國初期額濟納綠洲的胡楊林有70餘萬畝,現在存有量在40萬畝左右,大多已成為過熟林,突出存在著“四多四少”的現象,也就是說老齡樹多、幼年樹少,疏殘林多、密集林少,病腐木多、健壯林少,死亡消失多、更新復壯少等特點。由於胡楊林的退化加快,必然引起林下植被的急劇減少,從而引發了生態環境的惡性迴圈。

為了拯救額濟納綠洲,早在1956年額濟納旗就成立了林業工作站,並於1964年在七道橋設定了護林點。廣大林業工作者結合額濟納綠洲的實際,因地制宜,根據胡楊根櫱效能較強的特點(就是說胡楊根系發達,具有從根部發芽生長出幼小胡楊的特性),加強了對胡楊林的圍欄封育保護工作,制定了“保護為主、主要封育、育造結合、合理利用”的林業方針,先後於1964年和1975封育了數百畝胡楊林,並間種了沙棗、楊樹和柳樹等樹種。特別是在八十年代中期,通過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和後來的“天然林保護工程”,使七道橋的胡楊林封育面積擴大到1.9萬多畝,這裡也就成為保護和利用額濟納綠洲的一個科研基地。“荒漠河谷胡楊林更新復壯營林技術研究”和“圍封區胡楊林撫育間伐強度研究”等等省區級和國家級課題研究都是在這裡進行的。1992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保護居延綠洲生態功能最強大的,以河谷胡楊林為主的植被結構區為保護物件的“七道橋胡楊林自然保護區”;20xx年又被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封育後更新復壯的成片幼林,其成果是令人鼓舞的。到目前為止,全旗已圍欄封育天然喬灌木林55多萬畝,經過封育的10萬畝胡楊林和30多萬畝梭梭林已經達到復壯更新的預期目標。額濟納綠洲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溼地,國家和自治區領導及專家曾多次到這裡視察,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金秋時節,胡楊林層巒疊嶂、一片金黃。清晨,陽光從金色的胡楊葉間灑落,黑河水從胡楊林間蜿蜒流過,天空是看不透的湛藍,偶爾見到駱駝安詳地覓食,綠洲舒展為巨幅油畫,時光定格成為金色童話。額濟納政府與20xx年起舉辦首屆國際金秋胡楊節,極大提升了額濟納的知名度,促進了地區旅遊產業的發展和全面招商引資工作的進展。

胡楊林的美麗已經展現在了我們面前,大家已經準備好了攝像機、照相機了,在這裡我就不耽誤大家的寶貴時間。現在我們進入胡楊林自由觀光攝影。(幾點幾分我們在哪裡集合)。

(沙漠地質公園紀念碑)

尊敬的(同前):阿拉善沙漠地質公園是中國唯一系統而完整展示風力地質作用過程和地質遺蹟的地質公園,總面積630.37平方公里,由巴丹吉林、居延和騰格里3個園區及其所屬的10個景區組成。我們現在所處的就是阿拉善世界沙漠地質公園的居延園區。阿拉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以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質構造、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形成了以沙漠、戈壁為主體的地貌景觀,創造和打破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是中國唯一的沙漠地質公園。其中騰格裡沙漠是中國擁有湖泊數量最多的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鳴沙區、世界最大沙漠湖群、以及世界最高沙山;被譽為“活化石”的胡楊林為公園屹然撐起一片綠色,“沙漠明珠”居延海則悄然閃著熠熠的光芒,讓人魂牽夢縈。巴丹吉林的秀美神祕,騰格里的鐘靈毓秀,居延海的碧波盪漾,古生物化石的耐人尋味,與蒙古土爾扈特部落、和碩特部落的人文歷史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是沙漠地質公園的精華所在。阿拉善沙漠地質公園具有完整性、典型性、唯一性的特點和極高的美學與科學研究價值。巴丹吉林園區以高大沙山、鳴沙和沙漠湖泊和典型的風蝕地貌為主,包括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畫、額日布蓋峽谷和海森楚魯風蝕地貌四個景區。騰格里園區以多樣的沙丘,沙漠湖泊和峽谷景觀為主,包括月亮湖、通湖和敖倫布拉格峽谷三個景區。居延園區以戈壁景觀、胡楊林和古城遺址為主,包括居延海、胡楊林和黑城文化遺存三個景區。公園內地質遺蹟型別豐富,自然景觀優美神奇,人文歷史悠久獨特,是研究沙漠形成、發展、演化的天然博物館, 更是保護人類生態環境的教科書。

阿拉善沙漠地質公園在國土資源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阿盟盟委、行署,阿盟國土資源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援下,於20xx年11月28日,晉升為自治區級地質公園;20xx年9月19日,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20xx年9月19日,成功揭碑開園; 20xx年12月22日,阿盟行署常務會議研究決定開展申報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工作;20xx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五批世界地質公園推薦評審會上,阿拉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榮獲了本年度唯一晉升世界地質公園的資格,並在20xx年11月正式接受了國內專家組的實地考察;20xx年6月23日正式接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組的實地考察工作。20xx年8月22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路執行局會議上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8月23日在“第三屆國際地質公園發展研討會”開幕式上對外公佈。至此,內蒙古阿拉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成為我國第22個世界地質公園,同時也成為全球唯一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

(八道橋)

尊敬的(同前):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八道橋景區,這裡是巴丹吉林沙漠的北緣地帶,是一個一沙漠自然景觀為核心的旅遊景區。

沙漠,指地球表面大範圍的流沙堆積。沙漠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沙漠就是荒漠,包括礫漠、巖漠、泥漠、鹽漠等。狹義的沙漠指地表完全被沙丘覆蓋、缺少流失和植被稀疏的地區。

中國是沙漠比較多的國家之一,沙漠的總面積約130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3%左右。其中比較大的沙漠有12處,面積最大的是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為33.76萬平方千米,是我國第一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僅次於阿拉伯半島的魯卜哈利沙漠(65萬平方千米),它分佈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沙丘最高達200米。有人認為“塔克拉瑪干”是維吾爾語,其義為“死亡之海”。也有人認為“塔克拉瑪干”是波斯語,是“就連無葉小樹也不能生長”的意思。中國的第二大沙漠就是巴丹吉林沙漠,面積4.92萬平方公里,位於內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主要吧在阿拉善右旗和額濟納旗境內。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巴丹吉林沙漠的最北緣。

沙漠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中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把沙漠分為自然沙漠和人造沙漠——在地質時期形成的沙漠稱自然沙漠,在歷史時期形成的沙漠稱人造沙漠。沙漠的沙來自岩石。在地質時期,地球表面多次隆起形成山脈,在風蝕作用下,山脈又多次被削平,山上的岩石在風蝕過程中變成了碎石和泥沙,它們被流水沖積在湖泊和海洋中。根據沉積學原理,碎石先沉積,泥石後沉積。當湖泊與海洋乾涸或隆起為陸地時,沉積下來的泥沙在風力的作用下飛揚、擴散,最後形成了流動沙丘,這就是自然形成的沙漠。在歷史時期,由於戰爭、耕墾等人類活動,使黃土層遭到破壞,地下的伏沙得以暴露出來,受風力影響出現了第二次搬運和堆積,形成了新沙漠。由於它的產生和人類活動有關,故而被稱作人造沙漠。中國沙漠中的塔克拉瑪干、巴丹吉林、庫姆塔格、柴達木等沙漠,屬於自然形成的沙漠,其餘的沙漠則屬於人造沙漠。由此可知,沙漠的產生既有自然的原因,又有人為的原因,具有二重性特點。在距今大約2億年前的三疊紀,阿拉善地區還是地球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到三疊紀末期,地球上發生了印支造山運動,古地中海逐漸西退,崑崙山脈、橫斷山脈和秦嶺橫空突起。到距今3千萬年至4千萬年前的始新世,地球上又發生了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青藏高原隆起,並在距今300萬年至5百萬年前,基本形成今天的青藏高原。這些自然的,人力所無法抗拒的因素,注就了阿拉善這片土地遠離大海,溼潤空氣被重山阻隔,氣候逐步演變為乾旱並最終形成大沙漠。阿拉善境內橫亙著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雅瑪雷克四大沙漠,合稱阿拉善沙漠,總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沙漠地區。巴丹吉林系蒙語,巴丹(巴岱)為人名,吉林為複數——六十。相傳很久以前有個名叫巴丹的牧人在這裡居住,發現這個沙漠中有六十的湖泊,由此把這片沙漠稱為巴丹吉林。巴丹吉林沙漠中遍佈高大的複合型沙山,其中的畢魯圖沙峰相對高度達530多米,為世界最高沙山。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星羅棋佈有144個天然湖泊,為世界最大的沙漠湖群。其中的諾日圖湖面積超過4平方公里,水深十餘米,為阿拉善沙漠中最大的內陸湖泊。巴丹吉林沙漠的寶日陶勒蓋沙山一帶,分佈著大量鳴沙山,為世界最大的響沙區。巴丹吉林被譽為“上帝劃下的曲線”,在20xx年被中國旅遊網推選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一去的(三十個)地方”之一,在20xx年被中國地理學會評選為“中國最美麗的(五大)沙漠”之首,此後陸續被國家旅遊局、內蒙古旅遊局推薦為中國主要探險旅遊基地之一、主要沙漠探險線路之一。八道橋是巴丹吉林沙漠的最北緣,與居延綠洲相連。

我們在這裡可以拍攝沙漠美景,也可以參加當地農牧民經營的騎駱駝、沙灘車等遊樂專案。現在我們進入景區自由拍攝、自由娛樂。幾點幾分集合出發,再次提醒大家注意安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