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呼和浩特公主府導遊詞(通用3篇)

欄目: 內蒙古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76W

呼和浩特公主府導遊詞 篇1

呼市的公主府,是目前國內儲存最精美的一座清代公主府第。其建築格局和主要建築物基本保持完整,建築裝修的鮮豔和精湛程度也屬上乘。府內文化歷史陳列,無論文字史料或文物,更是豐富翔實,它是一座滿蒙歷史文化和清代宮殿建築藝術的寶庫。

呼和浩特公主府導遊詞(通用3篇)

滿蒙聯姻是清朝重要的邊疆政策,貫穿於清王朝的發展始終,清入關前就形成定製。此公主府展出檔案表明,自努爾哈赤時代至清末,滿蒙通婚達595次,其中以指婚形式將皇帝女兒(公主)遣嫁蒙古達432人。康熙皇帝共有20個女兒,其中12位夭折,成年的8個女兒中,有6人與蒙古聯姻。二公主、三公主、八公主、十公主嫁與漠南蒙古(今河套地區,正是王昭君當年的久居地);四公主、六公主嫁於漠北喀爾喀蒙古;只有五公主、九公主分嫁朝中重臣。與蒙聯姻公主的後世子孫,身兼要職,世代襲爵,直至同治、光緒年間。

而自努爾哈赤開始,清王室迎娶蒙古王室之女為妃的,也幾乎各朝皆有,直至同治年間。例如皇太極有7位蒙古族妃,順治帝的妃子中有6位是蒙古族王公女;道光帝和同治帝各有蒙古女妃1人,皇太極、順治、道光、同治各帝的皇后竟都是蒙古女。其中許多人的混血子女又互相結姻,形成大規模、多層次的親上加親。這種中國歷史上的兩族聯姻通婚制度,形成了一箇中國曆史的奇特現象,它有力地維繫了滿蒙兩族的親誼關係。

顯然,滿皇室公主下嫁蒙古族王室,絕對不同於西漢時期漢皇帝的送女和親;前者是主動的聯姻,意欲兩族血統和文化實現融合,是一種恩威並用的撫綏政策,後者是被迫、被動的求和之舉,帶有屈辱的成分。應該說,滿蒙聯姻才是一種“識見高”。通過聯姻,再加上給蒙古王公以優崇的地位,滿清朝實現了使蒙古地域成為了它的可靠的大漠屏藩。直到“滿洲國”時期,著名的日本間諜、清朝肅親王之女川島芳子名義上的丈夫仍是蒙古貴族公子。300多年的滿蒙聯姻,可能使兩族王室後裔血統交匯,以致人種趨同,於是至滿清倒臺,蒙古人仍對中原漢人長久保持著某種程度的離心力。

呼市公主府是康熙皇帝的六女兒固倫恪靖公主的府第,其規格類似清朝京地的王府。此公主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下嫁喀爾喀蒙古郡王敦多布多爾濟(喀爾喀蒙古是成吉思汗第15世孫的遊牧地,敦多布多爾濟是成吉思汗的第23代孫),康熙帝敕建此豪華府第為厚禮。

清皇室的皇帝之女,皇后所生稱固倫公主,偏妃所生則稱和碩公主。此公主出嫁後9年,被康熙皇帝賜“格靖公主”封號,又親筆題“肅賢禮範”匾以示嘉獎與鼓勵;再過20xx年(雍正元年)被晉升為“固倫格靖公主”,可見此公主是位賢淑、知禮又聽話的女孩子,也可見康熙對此女的偏愛以及對此蒙古王婿的器重。此女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19歲下嫁後在此府中度過一生,到雍正十三年(1735)三月,57歲時在此病故,兩年後依朝廷喪葬制度,隨夫歸葬,移靈喀爾喀蒙古肯特山(今蒙古國境內),永遠留在了草原大漠。也是“獨留青冢”,但不似王昭君那樣留下諸多哀怨,也沒有引得“詞客各攄胸臆懣”。

此府由清朝廷工部大式營建,採用中國古代傳統的中軸對稱建築格局,分五重院落,前有影壁御道,後有花園馬場,府門、儀門、正堂(靜宜堂)、寢宮、配房等依次分佈。此公主府在多布多爾濟承襲蒙古汗位後,一度成為土謝圖漢部落王府。清代繼承明代建築手法,像北京的故宮一樣,已經是中原漢民族建築文化的集中體現,這座輝煌的公主府,同樣飽含著漢民族建築文化的精粹,毫無關外滿人、更無蒙古族的穹廬建築色彩。

公主府建築最突出顯現漢民族文化的,是幾乎所有的房舍內,牆壁上和格柵上都佈滿了工整楷書的唐詩,這些詩篇一律來自《唐詩三百首》和《千家詩》。駐足欣賞這些詩篇和書法,一時竟覺得身處漢人的詩書人家。清朝各代帝王對漢文化的熱愛,達到了痴迷的程度,這使得後來的北京故宮成了一座漢文化的博物院;歷代漢人的名家書法被各朝清帝視作至寶,所有帝王都拋棄了滿文而以漢文為書寫工具。深厚博大的漢人文化和漢語言文化實在高深莫測,竟能像威力無窮的融化劑,銷溶了一切異族文化而瀰漫天下,以致後來滿人後裔中的大多數,竟不知滿族文字為何物(有文字專家說,如今能書寫滿文,又能進行漢滿文翻譯的,全國也不足20人),甚至滿族的後裔,如今已普遍漢化,滿人的發祥地和根據地白山黑水,如今也只是個歷史名詞。滿人打進並統治了中原,卻把自己的地盤和文化消融進了中原,自己什麼也沒有了。這是愛新覺羅氏的先祖們,沒有料到的吧?

歷經滄桑的公主府重現昔日面貌,將其深刻的歷史內涵展示在世人面前。在這裡瀏覽,感覺如同越過300多年的時空間隔走進了我國曆史文化漫漫長河中的一個小港灣。在這個滿蒙聯姻文化的小歷史時空裡,我們瞭解到滿蒙聯姻的故事,同時又領略到強大無比的中原漢人房屋建築文化、園林建築文化和語言文化的魅力,那麼,視這座公主府第為漢、滿、蒙歷史文化結合的一部教科書,當是可以的。

呼市公主府大門。清初,清王朝在此設歸化城,意即此處已臣服朝廷,固倫格靖公主府位於歸化城的北邊。民國初年,政府在歸化城東邊設綏遠城,為政治軍事重鎮,民國年間歸化與綏遠兩城合併,稱歸綏,成為綏遠省首府,解放後按蒙語改稱呼和浩特,意即“青色的城”,可能與此城背靠大青山有關。

公主府大門,大門結構。傳統的樑、檁、椽結構是中國自漢唐以來形成的古建形式。

公主府的儀門和寬闊的庭院。公主府內所有建築物均採用硬山擱檁形式,亦無重簷,恪守王府的等級而不僭越。

正堂即靜宜堂,堂前消防用的鍍金水缸。靜宜堂本稱“議政廳”,固倫恪靖公主在此行使公主、親王的職權,處理政治事務,迎奉欽差王公,接見官員下屬,會見來賓貴客。

靜宜堂的室內陳設,是依據相關檔案史料所作的復原。

楷書(不是御筆)康熙帝的《創業維艱守成不易》長文,並無相應的滿文或蒙文字跡隨展。公主府內所有牌匾一律只有漢文,可見清初開始,各朝帝王已認可漢語言為自己的語言。《創業維艱守成不易》文很長,環布靜宜堂內四周牆壁,此長文是對一幅“皇輿全圖”的解說,稱大清國為“中華”。

公主府所有廂房內的格柵上,佈滿了楷書唐詩和山水國畫。

蠟像,公主和額駙馬進膳圖。蒙古郡王敦多布多爾濟著滿族服飾,表現了蒙古王對清王朝的臣服。

公主府的後花園今景。中國古建的園林化風格,形成宜居環境,滿清入關,很快地接受了漢人的園林建築文化並大力發展。

正堂與寢宮之間隔斷,通道處設精美的垂花門。寢宮相當於後宮,是公主和額駙的生活起居地。垂花門是中國古建中的一個畫龍點睛的手法,表明此門內環境典雅並隱祕,常人不可逾越。

寢宮內院。一個正房,兩側廂房,並不奢華和鋪排,對於帝王女之尊來說,堪稱樸素。

“康熙北巡會親圖”長卷和區域性。康熙四十六年,公主出嫁後20xx年,康熙皇帝北巡塞外各部,眾多皇子隨行。這次父女、兄妹、姐弟相聚,雖受到一定的君臣禮儀限制,但其深厚的骨肉親情,令人感動。這幅油畫長卷,借鑑了當時宮廷畫家的寫實風格,依歷史記載,再現了康熙皇帝在蒙德爾濟部駐蹕營地前,接受公主、額駙和外孫等迎接的場景。

康熙皇帝的睦邊和藩政策是成功的,加上對內吸收並發展漢語言文化,無疑是後來康乾盛世出現的兩個基礎條件。

呼和浩特公主府導遊詞 篇2

遊客朋友們,“他,賽白呶”(您好)!我是××旅行社的蒙古族導遊寶音。寶音在蒙古語中是“福、福氣、福分”的意思。今天有幸為大家導遊,真是我的福分。大家就直呼我的名字“寶音”吧,有福同享嘛。今天,我們去遊覽呼和浩特市著名景區公主府。

公主府位於呼和浩特火車站西北約1.5公里處公主府街1l號(現同時闢為呼和浩特市博物館)。居住在呼和浩特市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曾經在這裡居住過的恪(kè)靖公主(海蚌公主)的故事。她是康熙皇帝的六女兒,因上邊有兩個姐姐先逝,實際上她就成了“四公主”,13歲時冊封為和碩公主,19歲時又被加封為和碩恪靖公主。清朝封制規定,皇后親生女封為固倫公主,嬪妃庶出女封為和碩公主。恪靖公主系貴人郭絡羅氏所生,所以開始只能封為和碩公主。和碩,滿語為“一方”之意。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恪靖公主19歲,康熙為其指婚,選漠北喀爾喀土謝圖汗察渾多爾濟的世子敦多布多爾濟為額附(駙馬)。由於恪靖公主下嫁意義重大,因而雍正元年被破例晉封為固倫公主。固倫,滿語為“天下”、“國家”之意,自然比“一方”的和碩要大得多、高貴得多了。

為什麼恪靖公主又被稱作海蚌公主呢?其實,“海蚌(勃)”是滿語,意為“參謀”、“議事”。當年的恪靖公主權傾漠南、漠北、漠西。她的府第是歸化城地區的獨立王國,不但不受歸化城將軍、都統衙門的管轄,而且將軍、都統還得給她跪安討好。因為她有參政的權力,有替皇帝監國的義務,再加上當時北方形勢非常嚴峻,所以破例封為固倫公主就不足為怪了。清代的蒙古按地域大致劃分為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就是現在的內蒙古中東部一帶,而漠北蒙古就在現在的蒙古國。漠北蒙古喀爾喀部土謝圖汗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後裔,敦多布多爾濟的叔爺爺,就是著名的蒙古黃教(藏傳佛教格魯派嘛嘛教)掌權者一世活佛哲布尊丹巴。在恪靖公主下嫁之前,康熙皇帝與漠西蒙古衛拉特准葛爾部噶爾丹在漠南、漠北展開了激戰,曾經三次親征噶爾丹。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爾丹進兵喀爾喀蒙古部,土謝圖汗部因此由漠北退到了漠南。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朝在昭莫多戰敗噶爾丹。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喀爾喀蒙古部按照清政府的旨意返回了漠北家園。

康熙對噶爾丹的征戰取得了全勝,不僅捍衛了國家的統一,還遏制了沙俄對大清國土的覬覦。為了鞏固漠北、漠西邊防,漠南的歸化城就成了軍事前沿的重鎮。正是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康熙將其臉上略有麻點,但很風流的愛女恪靖公主下嫁給土謝圖汗的世子敦多布多爾濟。恪靖公主是身負政治使命來到歸化城的,難怪人們尊其為“海蚌公主”呢!

恪靖公主的下嫁,引出一個重大的歷史話題――滿清要想打敗明朝,必須聯合漠南漠北蒙古各部;誰失去蒙古,實力將大打折扣;誰爭取到蒙古,誰就有能力稱雄華夏。靠什麼爭取蒙古呢?通過下嫁公主(格格),用婚姻紐帶結成兒女親家,誰奈我何!滿清入關並平定“三藩之亂”後,繼續推行“南不封王,北不斷親”的政策。恪靖公主下嫁後,喀爾喀的扎薩克圖親王、賽音諾顏部首領先後都迎娶了像恪靖公主一樣的海蚌公主成為額駙。之後,漠西蒙古和羅理部因不堪噶爾丹的欺辱投奔大清,康熙遂置阿拉善旗,並以郡主(親王之女)下嫁和羅理之子阿寶。這樣,清朝就與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大部都結成了兒女親家。

當年,恪靖公主理應跟隨敦多布多爾濟返回漠北喀爾喀蒙古王府,但是,她卻留在了漠南,並且三遷住址。最初居住於清水河縣,恪靖公主的府邸就在縣城裡的花園巷。

公元1697年,康熙皇帝三次親征漠西蒙古首領噶爾丹後,漠北的硝煙尚未散盡,康熙皇帝就曾決定讓恪靖公主居住歸化城即今天的呼和浩特舊城。但是歸化城同樣處於戰爭的前沿,也難以保障公主的絕對安全,所以康熙皇帝就讓她暫時居住在清水河,因為這裡距離山西的屯兵之所右衛八旗駐防城很近。 隨著戰火的遠去,恪靖公主遷居到歸化城西的扎達蓋河畔。傳說,恪靖公主從清水河來到歸化城後,立即為這裡的自然風光所迷倒:峰巒疊翠的大青山像一座長長的玉屏擋在北邊;大黑河、小黑河、哈拉沁河、烏素圖河,像條條銀練流淌於草地良田之間;歸化城當時已經有100多年的經營歷史,是明清時期北方的重要出口商埠,堪稱當時北國的深圳。

因此,公主再也不想往北走了。經康熙欽定,恪靖公主的府第就蓋在離歸化城北門2.5公里的扎達蓋河東岸。據說,恪靖公主對老百姓相當體恤。《公主府志》說她:“恭儉柔順,不恃皇家之驕,嫻於禮教。”在她暫住過的清水河曾有一塊功德碑,上邊歌頌她“自開墾以來,凡我農人踴躍爭趨者,紛紛然不可勝數”,“實公主之盛德所感也”。這裡指公主暫住清水河期間,曾圈地4萬餘畝開墾種地,吸引了殺虎口內大批漢民“走西口”前來墾植,連年豐收之事。為此,康熙曾親筆御書兩匾訓示警戒自己的女兒。一匾曰“肅嫻禮範”,一匾曰“靜宜堂”,掛在公主府的過殿和寢堂。

呼和浩特公主府導遊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在呼和浩特市賽罕路東。為清康熙帝第四女恪靖公主的府第。恪靖公主俗呼海蚌公主,傳為貴人郭絡羅氏所生,一說為康熙帝第六女。

清朝對蒙古實行懷柔政策,將恪靖公主下嫁給喀爾喀蒙古部土謝圖汗的兒子敦多布多爾濟,初封為和碩公主,又封為恪靖公主,再封為固倫恪靖公主。公主府曾三遷,初居清水河縣花園巷,後遷呼和浩特市舊城西北的扎達海河西岸,雍正年間(1723―1735)又修建了現存的這座府第。公主府建築5進,有大門、過廳、大廳和內院,門前立有大照壁,宅院東部有假山和池沼。

恪靖公主死後葬東郊美岱村,美岱村附近的大黑河上四村水澆地盡屬公主府,其後裔多居住在這裡。公主府附近為其牧場,後建村落命為小府、府興營等。府第雖經近現代利用改建,原來佈局基本未變,現已闢為呼和浩特市博物館,利用古代建築舉辦文物陳列和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