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精選24篇)

欄目: 遼寧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22W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精選24篇)

歡迎大家來到虎山長城觀光旅遊。很高興能陪大家一起參觀,希望大家能在虎山度過一段快樂時光。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長城的歷史:歷史上秦漢和明代曾三次大規模修築長城,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丹東就開始修建長城。如今它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虎山長城即屬明代長城,遼寧境內的明長城也稱遼東邊牆。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虎山長城是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它位於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它三面環水。虎山面積四平方公里,頂峰高147米,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烽火臺,站在烽火臺環視四周,朝鮮的房屋,田地,丹東的鴨綠江斷橋一切景象盡收眼底。有敵臺三千多個;向北十餘里還有六座牆臺。丹東境內的這段長城是明長城遺址,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 一個重要景區。

虎山突起於鴨綠江邊,這裡還有一步跨,老虎口,清音洞等多處景區,現開發的就只有長城遺址和一步跨。

今天的 遊覽到此結束,希望這次虎山長城之旅能給大家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2

虎山景區位於遼寧丹東市東北方向約12公里處,是鴨綠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朝鮮八景”之一的統軍亭隔江相望。景區內有明萬里長城東端起點——虎山長城、中朝邊境“一步跨”、睡觀音、長城歷史博物館、古棧道遺址等國內外知名景點,是一處以古代軍事文化旅遊為主題,以中朝邊境旅遊和紅色旅遊為特色的景區。 景區內的虎山長城始建於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當時的主要作用是為防禦建州女真人的侵擾。而努爾哈赤稱王以後,為了保住其的“龍興之地”,他頒佈了法令嚴禁山海關以內的人到關外來。關內的人也不許在滿人發祥地的範圍內耕種、狩獵。因此,他興修柳條邊,在修柳條邊時他下令將包括虎山長城在內的大部分遼東長城拆除掉了。然而歷經幾百年虎山長城幾乎是瀕於湮沒了以至於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都將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誤認為是“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其實早在《明史?兵志》中就曾有記載:“終明之世,邊防慎重,東起鴨綠,西至嘉峪”就已明確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

武夷山一線天位於武夷群峰的西南端,是武夷的最奇的巖洞,素有“鬼斧神工之奇”的稱號。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虎山長城,首先,從遠處看虎山長城,它蜿蜒盤曲在虎山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座屯兵的堡壘。

遊客們,讓我們一起走上這著名的長城起點虎山。虎山位於丹東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景區,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新義州相望。

那麼有關長城的傳說有許多,比如: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準備修建萬里長城時,他的軍師劉伯溫夜觀天象,見鴨綠江邊虎山處隱隱有青鈀之氣,青氣間蹲坐著五彩斑斕的猛虎,不覺大驚,因為“青氣”出現“主”有神保,猛虎現身主有王氣。於是向朱元璋稟報說:“若能將長城修於此山,定能保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虎山有諸多景點,那麼請大家仔細參觀最耀眼的虎山長城。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4

丹東市臨江沿海,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獨特,北有層巒疊障的青山為屏,南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與黃海相接,1000多條河流,50多座水庫組成的水網交織在高山、丘陵和平原之間;多變的地形,豐富的動植物、火山群、瀑布群、溫泉區、江海島嶼等構成了無數奇異的景觀。

丹東歷史悠久,遠在1.8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類勞動、生息、繁衍在這片土地上。丹東是中國海岸線最北端的一座城市,甲午海戰就發生在大東港附近黃海海面;丹東是全國最大的邊境城市,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丹東有滿目的青山,不必說有“遼東第一名山”之譽的鳳城鳳凰山,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東港大孤山,單是寬甸滿族自治縣境內就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近20座;丹東有滿目的綠水,舉世聞名的鴨綠江緊貼市區穿過。

公元前六世紀,這裡屬周朝統轄。西漢時期在此設西安平縣(今媛河上尖村古城址)和武茨縣(今鳳城市劉家堡城址),而後歷朝歷代都在這裡建制。安東由唐總章元年(公元668年)設定安東都護府而得名。1876年,清政府設立安東縣。1882年,清政府與朝鮮訂立《中江通商章程》,在安東開闢市場與朝鮮直接通商。1920xx年,清政府宣佈安東為貿易港。開港後,民族工商業興起,中外商賈雲集,內外貿易興盛,城市經濟迅速發展,安東成為東北部地區的物資集散地和東北三大貿易口岸之一。1937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安東市,先後成為安東省和遼東省省會所在地。1954年6月起為遼寧省省轄市。1965年,國務院決定將安東市更名為丹東市,其含意“紅色東方之城”。

丹東市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其中,土地資源包括糧食種植、園地、林地、牧草和水哉在內的土地綜合利用率達92.2%;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菸草等經濟作物,柞蠶、草莓、板栗等林果業,以及土特產品等,品種和產量都十分可觀。丹東市是遼寧省重要林業基地之一,全境森林覆蓋率達61%,木材蓄積量3500萬立米,居遼寧省首位,是遼寧東南部的天然屏障,丹東市的野生植物種類眾多,分佈很廣,是國際市場的暢銷商品。丹東市的礦藏資源品種很多,已發現的有56種礦產,其中,25種礦產已探明儲量,45種礦產已開發利用,1982年被國家列為全國59個重點成礦區之一。主要金屬礦產有金、鉛、鋅、銅等,主要非金屬礦產有硼、菱鎂、大理石、紅柱石、高嶺土,大理石、紅柱石、高嶺土等。其中,硼礦已探明儲量達3億多噸,佔全國固體硼礦儲量的80%左右;菱鎂礦遠景儲量和開採量在國內都佔有重要地位;高嶺土,大理石,紅柱石等礦儲量豐富。丹東市河流眾多,總經流量93.6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總是達90.3億立米,取水量8.6億立方米;水質優良,水的總硬度,PH值,生物原生質和透明度都優於國際標準;人均佔有水量3968立方米,是遼寧省人均佔有水量的4倍,高於全國人均佔有水量,為發展工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虎山長城觀光旅遊。很高興能陪大家一起參觀,希望大家能在虎山度過一段快樂時光。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長城的歷史:歷史上秦漢和明代曾三次大規模修築長城,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丹東就開始修建長城。如今它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虎山長城即屬明代長城,遼寧境內的明長城也稱遼東邊牆。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虎山長城是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它位於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它三面環水。虎山面積四平方公里,頂峰高147米,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烽火臺,站在烽火臺環視四周,朝鮮的房屋,田地,丹東的鴨綠江斷橋一切景象盡收眼底。有敵臺三千多個;向北十餘里還有六座牆臺。丹東境內的這段長城是明長城遺址,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 一個重要景區。

虎山突起於鴨綠江邊,這裡還有一步跨,老虎口,清音洞等多處景區,現開發的就只有長城遺址和一步跨。

今天的 遊覽到此結束,希望這次虎山長城之旅能給大家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遼寧虎山長城導遊詞五篇(三)

青城山山青水秀,風景優美,文化燦爛、歷史悠久,所以有人形象地說,青城山既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才女。美女的特徵是一個字——“幽”,才女的靈魂是一個字一一“道”。先說幽。

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它象清麗脫俗的仙女,寫一下這個“幽”字,就是“山”裡藏著“絲絲”,意思就是說,青城山裡蘊藏著絲絲不斷、連綿不絕的生命力呀。 ‘

多年來,青城山的平均氣溫一直都是15攝氏度,非常宜人,年平均降雨量是1300毫米,非常溼潤:也非常有利於植物的生長,青城山風景區的林木總面積達2350公頃,可以說是植被繁茂,晶類眾多,僅木本植物就達110餘科、730餘種,既有挺立在廟觀旁的參天大樹,又有豐富多彩的原始森林和壯觀秀麗的大面積人工林,其中的古樹名木有銀杏,它是世界上稀有的最古樹種之一,俗稱白果樹,最著名最神奇的是青城山天師洞銀杏,傳說是張天師手植的,高50多米,徑圍20米,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現在已被四川省林業廳正式封為“天府樹王”,它有很多白果筍密集下垂,極為壯觀,是青城山的鎮山之寶,是中國道教誕生、發展的見證。另外,青城山還有大量的楠木、唐衫、棕樹、珙桐等珍稀樹種,青城山的花卉資源也非常豐富,青城幽蘭馳名中外。青城山的森林植被,都有很高的生態、科研、旅遊價值,是大自然遺留給人類的無價之寶。植被豐茂,林木有情,空氣自然也就十分新鮮有靈氣。

此外,青城山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這裡的野生動物有197科50多種。禽鳥約200餘種,魚類品種有20餘種,野生兩棲動物、爬行動物20多種,屬國家級保護動物的有:大熊貓、金絲猴、還有青城玉鴉、紅嘴相思鳥、杜鵑鳥、娃娃魚等等。

最早用“幽”字形容青城山的,是唐朝詩聖杜甫,他在《丈人山》一詩中寫道: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後陸游讚歎青城說“坐觀山水氣幽清”,近人吳稚暉更是直接說:“青城在亦雄亦奇亦秀外,而其幽邃曲深,似劍閣、三峽、峨嵋皆無遜色。故以天下幽標明青城特點。”這就是常說的“青城天下幽”的來歷。

青城山與道教的關係,那可真是源遠流長,可以看到道教的整個發展歷史。遠在東漢順帝漢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青城山支脈鶴鳴山修道的張陵,來到青城山赤城崖創立道教。據說他“會三界萬神於青城黃帝壇下,立二十四治”,也就是將當時的四川及漢中的部分地區劃分為二十四個教區,分別管理,所謂“治”,與亂相對,含有管理、有序、安定、文明等內容,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政教合一的政權。

青城山的歷史極其悠久,在青城山的東麓發現的芒城古遺址,出土了大量文物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已經建立了城郭,正是以此為中心,才繁衍、發展出了後來震驚天下的古蜀文明。到了秦代,青城山就已經成為皇帝敕封的國家祭祀山川的聖地,在當時,全國也只有18座山川享受這種國家祭祀的待遇。青城山的得名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青城山有陰陽36座山峰環狀排列,峰銳崖陡,林木蔥籠,4就象一座綠色的城郭,以形得名,所以叫做青城山;第二種說法是說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點水偏旁,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微,天帝所居”,這裡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後來,道教創始人東漢的張道陵張天師以清城山為基地創立天師道,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的教義,與清城仙都的意思一致,山名就沒變。唐代佛教發展很快,清城山上發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裡,當時的皇帝唐玄宗非常崇通道教,唐朝李氏天下都非常重視道教,據說是因為道教教祖老子姓李名耳,與李唐同出一家。對青城山道佛之爭這段公案,玄宗親自下詔書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可是詔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藉助於皇帝親判的威力收回地盤,也就順勢把清城山改稱青城山了。

這個故事並非傳說,山上儲存的唐碑詔書全文具在,足以作證。青城山與道教的關係可謂源遠流長,從青城山這裡可以看到道教的整個發展歷史。早在1800多年前,我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創始人張陵來此結茅傳道,開闢了東方神祕宗教——中華民族傳統本土宗教“道教”的歷史新篇章,因此青城山也就成為了中國道教的發源地。我們知道,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道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近20xx年的歷史發展中積累成豐富的道教文化,對我國古代社會的哲學、倫理、文學、藝術、醫學、養生學等方面乃至政治和軍事方面以及民族心理和社會習俗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和久遠的影響。道教積澱下來的大量經籍文獻及宮觀建築、雕塑石刻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

青城山是道教歷史最為悠久,道教歷史發展最為完整的道教名山;(從創教到發展至今)它歷經了道教歷史中最早的天師道正一派到後來的全真教這兩個道教中最大的道教派別的角色轉換;道教建築也最有歷史階段性和代表性,這裡有全國最集中的道教建築群——始於晉、盛於唐,跨越了晉、隋、唐、宋、明清各個歷史時期,而且這些建築還體現了中國西南民俗民風的特色。像天師洞就是我國迄今儲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全國重點道教宮觀。前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付圓天大師就曾居住在天師洞。道教漫長的歷史鑄就了青城山燦爛的道教文化,包括易經、青城氣功、青城武術、洞經音樂、醫藥養生、膳食等,除儲存下來和已經重建的宮觀廟宇等文化勝蹟之外,青城山還儲存有大量的古遺址,古碑,古石刻造像,古墓藏,古摩巖題刻及道教印符等文化實物,這些實物都是道教留給全世界的寶貴遺產,這些遺產包含道教文化的歷史資訊和眾多謎團。整個青城山被稱為一座活的道教博物館。聯合國著名遺產專家莫洛伊博士曾被青城山的自然與文化價值所折服。他曾感慨到:“青城山都江堰是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突出範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構想在這裡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青城山正是以它”幽甲天下”的自然風光與悠久豐厚的道教文化吸引著無數的中外名人來此遊覽觀光,長駐短寓,著名的有唐明皇、杜甫、賈島、杜光庭、蘇軾、范成大、馮玉詳、于右任、張大千等。而今天道教的養生、崇尚自然的思想更令生活節奏緊張的現代都市人群、讓嚮往自由、嚮往迴歸自然的人們倍受崇尚,前往青城山探幽訪古,前來探索東方神祕道教文化精髓的各界人士也越來越多。

1800多年來,青城山的宮觀經歷了很多的風風雨雨,但仍然儲存得很完整,其中最大的是天師洞,也就是張道陵天師傳道所在地古常道觀,此外還有上清宮、建福宮、祖師殿、圓明宮、玉清宮等多處宮觀,

[長生宮] 在青城山新山門右側有一座四星級賓館——鶴翔山莊,它可不是一座普通的賓館,而是蜀、晉時道教著名首領範長生隱居修真故址——長生宮,範長生精通天文術數,博學多藝,居青城山,是當時蜀地天師道首領,曾幫助李特李雄籌集軍糧物資建立成漢政權,李雄曾想拜其為國君,不就。拜為宰相、尊稱為範賢,在都江堰建範賢館,青城山長生宮是他的修道之處,史傳他修道長壽,活了130多歲,後主劉禪改其為長生觀,舊名碧落觀。宮內有紫薇樹一棵,遠望蓊蓊鬱鬱,相傳為唐明皇為紀念楊貴妃親手種植;有巨楠數十株,高數十米,圍約三十尺,要數人才能合圍,傳說為範長生親手所植。陸游的《長生觀觀月》中寫道;”碧天萬里月正中,清夜弭節長生宮。”正如古詩中所說的那樣”萬木陰陽夏氣涼”,因其環境十分幽雅清淨,也是青城山避暑勝地。近年來林木逐漸恢復,早先的白鷺又成群飛來。故名“鶴翔山莊”。今天的鶴翔山莊因此還創造了一道道教養生素食,取名“長生宴”。在海內外屢次獲得大獎。

[山門·建福宮] 建福宮,再丈人峰下,始建於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時朝廷賜名“會慶建福宮”。丈人峰因寧封得名,相傳寧封是皇帝時的製陶官員,能履蹈烈焰,隨煙上下,又能駕御風雲,這可能就是武俠小說裡面所講的“輕功”吧,寧封幫助皇帝學會“龍蹻飛行”之術,打敗了蚩尤,統一華夏,被皇帝封為統領五嶽的“五嶽丈人”“丈人”再古時一是對老人的尊稱,如老丈。二則是一種官銜,五嶽丈人時統管三山五嶽的最高統帥。宋時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觀九天丈人、儲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寧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雖然青城山的地位有多高。今建福宮是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進行過大規模的維修和補建。

青城山山門雖然不是雄偉壯觀,但它體現道教的玲瓏、仙氣,採用道教典型的重簷式,重簷代表兩層以上的多層建築,因為在道教中有道教好神仙,仙人好樓居的說法,所以道教建築一般都是兩層以上的多層建築,並雕塑有各種傳說中的神話人物,以示喜好神仙,而所塑的蟲鳥獸則體現道教喜好自然的思想。青城山山門上有我國已故上將張愛萍手書的“青城山幽子規啼”,子規也就是杜鵑鳥,傳說是很久以前的蜀王望帝杜宇變的,他為了提醒後代的帝王要愛惜人民,所以變成了鳥兒,不斷地呼籲“民貴呀,民貴呀”,因為他不停地叫,就累得吐血了,所以,杜鵑烏的嘴巴就變成是紅色的了。

[雨亭·天然閣] 遊山道上散佈著許多的橋、亭和牌坊,與林相配,因山取勢,形成意趣不同的風景圖畫。山亭多取枯樹為柱,以樹皮蓋頂,樹根為凳,枯枝古藤為裝飾,符合道教的清靜無為,迴歸自然,與青幽的山景渾然一體。亭型也隨景而異,有隨路轉折形成的三角亭——怡樂窩;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佇立峰頂的八角亭——息心亭;還有山路穿過而減柱的臥雲亭,有隨山勢而成弧形的凝翠橋,有依半巖而成的吊腳樓——步虛廓,這些山亭都應景造型,命名切景,形成亭本身是景、坐在亭子裡賞外面是一道道的風景。而且這些亭子,配有貼切的楹聯,更富有詩意。各位在遊程中將會不斷看到。這個雨亭的對聯是于右任先生所書的,“山路原無雨,空翠溼人衣”,這副對聯看似平淡,實際寓意很深,說出了“青城天下幽”的“幽”意,也道出了青城山多雨溼潤的氣候條件。天然閣,它就是青城山的道長們以枯樹作為柱子,留皮帶節;以樹皮蓋頂,以樹根為坐凳,用枯枝和古藤作為裝飾,不用雕工勝似雕工,一切取其自然。大家留意一下,這座涼亭上下一共三層,實際上這裡面大有深意,道教很注重“三;這個數字,如等一下我們要看到的“三清”、“三天”、“三元”、“三皇”等,為什麼是這樣子的呢?這其實與道教的宇宙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密切的關係。“道”的地位至高無上,所以是“一”,其中有“陰陽”,所以是“二”,陰陽二氣互相融合生成萬物,所以是“三”。道教用“三”表示萬物的生成,所以有“天、地、人”為“三才”,“日、月、星”為“三光”等等很多說法。所以,這個涼亭從用料到設計,都蘊涵了多方面的道教精神。以後大家會看到三角的、圓形的、方形的、八角的等各種形狀的亭子,三角的象徵著“天、地、人”三才,圓形的象徵著天是圓的,方形的象徵著地是方的,八角的象徵著八卦,這些建築裡面都體現著道教的理論,剛才我們介紹過,青城山是道教的聖地,道教文化已經成為青城之魂,滲透到青城山一草一木之中,道教主張清淨無為,迴歸自然,所以,·這些亭子也成為完美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建築藝術的代表。

[椿仙行道] 伴隨著青城山曲折的石梯和鳥兒的歡暢,兩邊高大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多數是杉木,還有楠木、柏木和柳樹,這些林木不僅增加了青城之“幽深”,也給青城山帶來了勃勃生機。古語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他說:“我們出家人;若依賴外人出條林蔭道中,不得不感謝這些樹木的栽種人——那就是以前的常道觀主持彭椿仙道長。

[上清官·老君閣] 上清官位於高臺山之陽,是青城山現存38處宮觀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觀,海拔為1180米。宮門上有門樓,上清宮三個大字是蔣介石手書,兩旁聯文是國民黨元老、書法家于右任撰書“於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聖人”,說青城山的草木都得到了道家仙氣的沾染,自古這座名山就等待各位朋友的光臨。當然它也有“白草”代表當時的國民黨將領,聖人指蔣介石之意。因為這首楹聯是於老專程為蔣介石先生到青城山來所題寫的,當時于右任先生及部分國民黨領導人正好在青城山。

殿的右側南樓前有兩井並列,稱為鴛鴦八卦井。兩井-方一圓,其泉源相通,但一渾一清,一淺一深,井旁刻有國畫大師張大幹手書“鴛鴦井”三字。殿右側廳有楠木板壁刻《道德經》全文。殿左側有長廊通向配殿,內祀孔子和關羽,取名文武殿,兩旁有張大幹所繪麻姑、王母、三豐祖師、花蕊夫人畫像石刻。文武殿右下為麻姑池,傳為麻姑浴丹處,形如半月,深廣數尺,水色碧綠,長年不竭不溢。

上清宮的山門前,可以看見這個很大的照壁,照壁又叫照牆或影壁,單獨聳立大門口或正廳的前面,也有結合圍牆,形成院落的,照壁的功能都是有屏障和遮蔽的作用,也有塑造空間曲折的效果。照壁可以兩向施用,對外辟邪和對內祈福。所以,大家看這個照壁,正面寫著一個大大的“道”字,背面寫的是“大道無為”四個字。道教崇奉的是“道”,道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這個問題十分的不好回答,2520xx年前,老子看見周朝日益衰落,天下就要大亂,他只好出世的時候,當時有個關令叫尹喜,就向老子請教了這個問題,老子就洋洋灑灑寫了5000字的《道德經》來回答他,開頭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2520xx年來,人們一直在研究這個“道”到底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道就是生活,一種善良的、健康的生活就是道吧。多關注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之外的東西,這樣,就是它背後所說的“大道無為”了。大道無為實際上是道教對待社會人生的處事態度和基本法則,道教認為天道自然無為,而產生宇宙萬物,包括人的生命過程來看應是自然的,符合自然規律的,所以做事應效法天道,不要妄自作為,為者終必失敗,無為即遵循順從法則。

站在了上清宮的門口,看一下“上清宮”三個字,真是規規矩矩、方方正正。蔣介石1940年4月和7月,他曾兩次來到青城山,蔣介石在當時青城山主持易心瑩道長所託下,手書了“上清宮”三個大字。另外,在上清宮左右兩邊有兩副對聯,“於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聖人”,前面已經介紹過了,而另一幅“上德無為行不言之教,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是馮玉祥將軍的手筆,都是 ·《道德經》中的原句,上德是指那些道行很高的人,他們順應道的要求而做事,所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從產生到發展宇宙萬物的過程來看是不能用任何語言可以說清楚的,它應是一種自然的法則,人們只能去效法遵從,大成若缺和大巧若拙一樣,體現了道家所追求的是內在的積累而不是外在的浮華,“天得一以清”與“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都是在論述道的偉大作用,沒有東西可以脫離了道而生存的,這裡的“一”也就是指的是道的意思。在上清宮大門的左側,有“瑤池闕”,在上清官大門的右側,有“玄圃門”。進宮後的左右兩邊象許多道觀一樣是左青龍和右白虎兩毆,青龍,白虎是道教的兩大護法天神,它是根據我國古代竺豆象學說和動物崇拜演變而來,我國古代的星象學家把苧(即太陽和月亮經過的天空區域)中的所有星座分為28星宿,分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每一方位各七個星宿,東邊的七個星苧排似龍,而東方屬木,色青故稱青龍,西方屬金色白稱白虎,南方七星宿形似雀,方位屬火,色赤古語亦稱朱,取朱雀,北方千星宿形如龜蛇,龜蛇古稱“武”,方位屬水、色黑古稱“玄”,取玄武,它們共同構成四方天界的神,也代表著中國古建築的東西南北四個方位。

這裡還有兩眼神祕的井,這兩口井一方一圓、一渾一清、一深一淺,並列在一起,就象一對恩愛的夫妻朝夕相守,因此,就口曠鴛鴦井”,這“鴛鴦井”三今大字,就是張大千先生的手筆,大千先生與青城山的緣分非同一般。鴛鴦井下邊的泉源是相通的,但水面卻一高一低,很是神奇。

三清殿供奉的是三清尊神,中間這位是玉清原始天尊,他手持元珠象徵洪元世紀;右邊這位是上清靈寶天尊,他懷抱如意,象徵混元世紀;左邊這位是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老子,他手持寶扇象徵太初世紀,張道陵創教時把他尊為教祖。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境界,這三位天尊也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

[老君閣] 92年動工,94年落成,95年開光,它位於青城第一峰絕頂(即彭祖峰頂,或稱高臺山、老霄頂),海拔高1260多米。老君閣閣基寬四百平方米,共六層。下方上圓.寓意天圓地方;層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觀呈塔形,頂接三圓寶,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

老君閣造像,以徐悲鴻當年在青城的遺作《紫氣東來》(老子跨青牛出關圖)為藍本,經許多學者、藝術家和鑑賞家精研,並由青城山道友繪製、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連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築規範,用鋼筋水泥澆鑄,精銅包裡,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自古及今,絕無僅有,乃融老子的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及古老樸素唯物辯證相對論者之道教祖師光輝造像。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6

歡迎大家來到虎山長城,首先,從遠處看虎山長城,它蜿蜒盤曲在虎山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座屯兵的堡壘。

遊客們,讓我們一起走上這著名的長城起點虎山。虎山位於丹東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景區,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新義州相望。

那麼有關長城的傳說有許多,比如: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準備修建萬里長城時,他的軍師劉伯溫夜觀天象,見鴨綠江邊虎山處隱隱有青鈀之氣,青氣間蹲坐著五彩斑斕的猛虎,不覺大驚,因為“青氣”出現“主”有神保,猛虎現身主有王氣。於是向朱元璋稟報說:“若能將長城修於此山,定能保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虎山有諸多景點,那麼請大家仔細參觀最耀眼的虎山長城。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虎山長城觀光旅遊。很高興能陪大家一起參觀,希望大家能在虎山度過一段快樂時光。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長城的歷史:歷史上秦漢和明代曾三次大規模修築長城,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丹東就開始修建長城。如今它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虎山長城即屬明代長城,遼寧境內的明長城也稱遼東邊牆。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虎山長城是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它位於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它三面環水。虎山面積四平方公里,頂峰高147米,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烽火臺,站在烽火臺環視四周,朝鮮的房屋,田地,丹東的鴨綠江斷橋一切景象盡收眼底。有敵臺三千多個;向北十餘里還有六座牆臺。丹東境內的這段長城是明長城遺址,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 一個重要景區。

虎山突起於鴨綠江邊,這裡還有一步跨,老虎口,清音洞等多處景區,現開發的就只有長城遺址和一步跨。

今天的 遊覽到此結束,希望這次虎山長城之旅能給大家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8

歡迎大家來到虎山長城,首先,從遠處看虎山長城,它蜿蜒盤曲在虎山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座屯兵的堡壘。

遊客們,讓我們一起走上這著名的長城起點虎山。虎山位於丹東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景區,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新義州相望。

那麼有關長城的傳說有許多,比如: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準備修建萬里長城時,他的軍師劉伯溫夜觀天象,見鴨綠江邊虎山處隱隱有青鈀之氣,青氣間蹲坐著五彩斑斕的猛虎,不覺大驚,因為“青氣”出現“主”有神保,猛虎現身主有王氣。於是向朱元璋稟報說:“若能將長城修於此山,定能保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虎山有諸多景點,那麼請大家仔細參觀最耀眼的虎山長城。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9

虎山景區位於遼寧丹東市東北方向約12公里處,是鴨綠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朝鮮八景”之一的統軍亭隔江相望。景區內有明萬里長城東端起點——虎山長城、中朝邊境“一步跨”、睡觀音、長城歷史博物館、古棧道遺址等國內外知名景點,是一處以古代軍事文化旅遊為主題,以中朝邊境旅遊和紅色旅遊為特色的景區。 景區內的虎山長城始建於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當時的主要作用是為防禦建州女真人的侵擾。而努爾哈赤稱王以後,為了保住其的“龍興之地”,他頒佈了法令嚴禁山海關以內的人到關外來。關內的人也不許在滿人發祥地的範圍內耕種、狩獵。因此,他興修柳條邊,在修柳條邊時他下令將包括虎山長城在內的大部分遼東長城拆除掉了。然而歷經幾百年虎山長城幾乎是瀕於湮沒了以至於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都將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誤認為是“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其實早在《明史?兵志》中就曾有記載:“終明之世,邊防慎重,東起鴨綠,西至嘉峪”就已明確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10

虎山長城景區

明代萬里長城像

一條巨龍橫臥在山上。山下濱江路與201國道相連,江邊的幫山臺是萬里長城的東部起點。 虎山附近有漢代城池西安平縣遺址和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戰場遺址。虎山面積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m。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峰火臺。站在峰火臺上環顧四周,朝鮮的義州城、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線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規劃中的虎山綠水縈迴,山上長城起伏,環山湖遊艇穿梭直通鴨綠江,綠樹山花與湖水相映,風景如畫。這裡將建設民俗村、邊貿市場、長城博物館、美食街等。經國家批准正在修復的虎山長城已竣工730多延長米。不久沿江遊覽路將直通虎山景區,從市區到虎山只需十幾分鍾就能到達。

登上海拔146.3米的山頂敵樓會讓人充分理解“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深刻含義。特別是秋天,山上到處是火炬樹那紅紅的葉更加映襯出長城的雄壯之美。最絕的是站在虎山長城之巔可一覽中朝兩國風光,對岸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自然風貌、人物景觀能盡收眼底。

“一步跨”是中國距朝鮮水陸最近的地方之一,因最近處一步就能跨到朝鮮而得名。在這裡遊人不但能近距離的看到朝鮮人民生活、勞動以及工作的場面。千米棧道是虎山景區另一主要景點,中國有三大古建築那就是長城、棧道和運河其中運河即人工河。而在虎山景區內這三大古建築您都可以看到。棧道是從前用木柱、木板等修築在懸崖絕壁上的通道。虎山景區的千米棧道是在原棧道遺址上修建的走在上面既驚險又刺激,特別是“虎口”這一段更是考驗你膽量的地方。“虎口” 這段險路有20多米長,是天然形成的夾扁石,遠看像老虎半張著的嘴。遊客走在上面頭上是探出來的巨大而嶙峋的岩石,腳下幾乎沒有路。走出“虎口”,前面是一段下坡路,前面就是索橋,它由五根粗大的鋼索組成,有30多米長。走在上面搖搖晃晃使人有一種挑戰極限的感覺。虎山長城歷史博物館

虎山長城歷史博物館開館於20xx年5月,是繼嘉峪關、八達嶺、山海關之後又一處以介紹各個朝代長城的防禦功能為主的長城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分上下兩層,陳列有虎山出土的明長城城磚、陶器等文物;反映長城歷史的大型油畫和與長城有關的歷史人物雕塑以及之相關的歷史文獻,全面展示了長城的形象,在不同時代的地位與作用。虎山長城歷史博物館內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兩幅大型半景畫,集聲、光、電等多種科技手段為一體,逼真地再現了秦代修築長城的浩大場面和明代滅亡、長城被攻陷時的悲烈場面,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11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虎山長城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能在虎山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法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遊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長城的東端起點--虎山,虎山位於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象江畔,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景區,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義洲相望。

虎山原名馬耳山,因兩個並排高聳山峰,狀似兩隻豎立的虎耳,亦稱虎耳山,至清代演化為今日的虎山,虎山突起於鴨綠江邊,平地孤聳,視野開闊,對岸朝鮮的田地、房屋一覽無餘。作為國門,長城選址虎山,確有軍事意義,丹東歷次被外敵入侵,虎山首當其衝,總被視為軍事要塞,最先遭到攻擊,任何一個懂得軍事的人都知道,佔據制高點,就等於控制了戰鬥的主動權。在虎山建長城順理成章,睿智的中國先人,身受衛國之命,責任、義務和自家性命,都不容他們不選擇虎山為屏障。明巡撫都御史王之浩登監虎山要塞時,曾寫下《登馬耳山望朝鮮》一詩。

虎山面積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m。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峰火臺。站在峰火臺上環顧四周,朝鮮的義州城、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線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

虎山環境優美,是早年安東八大名景之一,這裡有長城、睡佛、虎口崖等二十八個景點,是丹東城郊絕好的旅遊勝地。

虎山長城被發現後,政府開始對它展開保護和修復。1992年曾投資380萬元人民幣,修復了600多米虎山長城,初現了長城最東端的面貌。20xx年又總投資2230萬元人民幣,完成了1000多米的長城主體修復。

現在規劃中的虎山綠水縈繞,山上長城起伏,環山湖遊艇穿梭直通鴨綠江,綠樹山花與湖水相映,風景如面。這裡將建設民俗村、邊貿市場、長城博物館、美食街等。經國家批准正在修復的虎山長城已俊工730多延長米。不久沿江遊覽路將直通虎山景區,從市區到虎山只需十幾分鍾就能到達。未來的虎山將是集遊覽、娛樂、度假、科研於一體的深受遊客睛睞的旅遊區。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虎山長城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能在虎山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法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遊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長城的東端起點--虎山,虎山位於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象江畔,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景區,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義洲相望。

虎山原名馬耳山,因兩個並排高聳山峰,狀似兩隻豎立的虎耳,亦稱虎耳山,至清代演化為今日的虎山,虎山突起於鴨綠江邊,平地孤聳,視野開闊,對岸朝鮮的田地、房屋一覽無餘。作為國門,長城選址虎山,確有軍事意義,丹東歷次被外敵入侵,虎山首當其衝,總被視為軍事要塞,最先遭到攻擊,任何一個懂得軍事的人都知道,佔據制高點,就等於控制了戰鬥的主動權。在虎山建長城順理成章,睿智的中國先人,身受衛國之命,責任、義務和自家性命,都不容他們不選擇虎山為屏障。明巡撫都御史王之浩登監虎山要塞時,曾寫下《登馬耳山望朝鮮》一詩。

虎山面積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m。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峰火臺。站在峰火臺上環顧四周,朝鮮的義州城、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線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

虎山環境優美,是早年安東八大名景之一,這裡有長城、睡佛、虎口崖等二十八個景點,是丹東城郊絕好的旅遊勝地。

虎山長城被發現後,政府開始對它展開保護和修復。1992年曾投資380萬元人民幣,修復了600多米虎山長城,初現了長城最東端的面貌。20xx年又總投資2230萬元人民幣,完成了1000多米的長城主體修復。

現在規劃中的虎山綠水縈繞,山上長城起伏,環山湖遊艇穿梭直通鴨綠江,綠樹山花與湖水相映,風景如面。這裡將建設民俗村、邊貿市場、長城博物館、美食街等。經國家批准正在修復的虎山長城已俊工730多延長米。不久沿江遊覽路將直通虎山景區,從市區到虎山只需十幾分鍾就能到達。未來的虎山將是集遊覽、娛樂、度假、科研於一體的深受遊客睛睞的旅遊區。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虎山長城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能在虎山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法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遊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長城的東端起點--虎山,虎山位於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象江畔,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景區,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義洲相望。

虎山原名馬耳山,因兩個並排高聳山峰,狀似兩隻豎立的虎耳,亦稱虎耳山,至清代演化為今日的虎山,虎山突起於鴨綠江邊,平地孤聳,視野開闊,對岸朝鮮的田地、房屋一覽無餘。作為國門,長城選址虎山,確有軍事意義,丹東歷次被外敵入侵,虎山首當其衝,總被視為軍事要塞,最先遭到攻擊,任何一個懂得軍事的人都知道,佔據制高點,就等於控制了戰鬥的主動權。在虎山建長城順理成章,睿智的中國先人,身受衛國之命,責任、義務和自家性命,都不容他們不選擇虎山為屏障。明巡撫都御史王之浩登監虎山要塞時,曾寫下《登馬耳山望朝鮮》一詩。

虎山面積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m。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峰火臺。站在峰火臺上環顧四周,朝鮮的義州城、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線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

虎山環境優美,是早年安東八大名景之一,這裡有長城、睡佛、虎口崖等二十八個景點,是丹東城郊絕好的旅遊勝地。

虎山長城被發現後,政府開始對它展開保護和修復。1992年曾投資380萬元人民幣,修復了600多米虎山長城,初現了長城最東端的面貌。20xx年又總投資2230萬元人民幣,完成了1000多米的長城主體修復。

現在規劃中的虎山綠水縈繞,山上長城起伏,環山湖遊艇穿梭直通鴨綠江,綠樹山花與湖水相映,風景如面。這裡將建設民俗村、邊貿市場、長城博物館、美食街等。經國家批准正在修復的虎山長城已俊工730多延長米。不久沿江遊覽路將直通虎山景區,從市區到虎山只需十幾分鍾就能到達。未來的虎山將是集遊覽、娛樂、度假、科研於一體的深受遊客睛睞的旅遊區。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14

歡迎大家來到虎山長城,首先,從遠處看虎山長城,它蜿蜒盤曲在虎山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座屯兵的堡壘。

遊客們,讓我們一起走上這著名的長城起點虎山。虎山位於丹東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景區,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新義州相望。

那麼有關長城的傳說有許多,比如: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準備修建萬里長城時,他的軍師劉伯溫夜觀天象,見鴨綠江邊虎山處隱隱有青鈀之氣,青氣間蹲坐著五彩斑斕的猛虎,不覺大驚,因為“青氣”出現“主”有神保,猛虎現身主有王氣。於是向朱元璋稟報說:“若能將長城修於此山,定能保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虎山有諸多景點,那麼請大家仔細參觀最耀眼的虎山長城。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代表遼寧旅行社對大家來到遼寧表示熱烈的歡迎。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遊覽著名的丹東。下面讓我們盡情的遊玩吧!

【地理位置】

丹東地處中國東北部邊陲,位於遼寧省東南部,東隔鴨綠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新義州隔江相望,東北隔渾江與吉林省的集安市和本溪市的桓仁縣毗鄰,西界鞍山的岫巖縣,西南與莊河市接壤。丹東是中國大陸海岸線的北端起點(中國最南端的終點是北侖河口),中國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和最大的邊境城市,城市依江傍海而建,不僅能夠感受海潮的魅力,而且還能感受到徐徐的江風。既有“國門名城”之稱,又有“中國最美的邊境城市”之美譽。她有五美:

一是區位美。丹東位於北緯40度,與偉大首都在同一條維度線上,也就是在北京的正東方向上。當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丹東要比北京最早感受到太陽的光芒,謂之紅色東方之城當之無愧。

丹東是國內唯一具有“沿海、沿邊、沿江”的“三沿”邊境城市,不僅擁有萬里海疆線上的第一港,而且還擁有海陸交通之便,發達的立體交通網路通向國內外。在全市120千米長海岸線附近,擁有大鹿島、獐島等眾多的島嶼,有如璀璨的星星散落在北黃海上。作為是“五點一線”戰略的第一點,連線五點的快速公路將使得丹東與遼寧省其他的沿海城市緊密地聯絡在一起。與國內的其他邊境城市相比,這裡是環黃海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重要交匯點,與朝鮮半島有306公里的邊境線,是連線朝鮮半島與中國及歐亞大陸的主要陸路通道。無論是通往朝鮮的陸路交通,還是通往韓國的水上交通,有通向世界的交通便利。國內擁有通往大連、瀋陽、通化等方向的鐵路及高速公路,聯絡省內外的交通網路四通八達,方便快捷。這裡既沒有那種區位閉塞造成的“盆地意識”、“邊陲意識”,也沒有那種邊境地區的“海角意識”,有的只是得天獨厚的區域自豪感。

【人口民族】

二是風情美。與其他邊境地區的民族構成相比,丹東也是一個多民族混居的地區。在其所轄的東港市、鳳城市、寬甸滿族自治縣和元寶、振興、振安三個區中的240萬人口中,城市人口70萬。擁有漢、滿、蒙、回、朝鮮、錫伯等28個民族,民族數量佔56個民族的一半。在少數民族中,滿族人口最多,佔全市人口的32%,是全國最大的滿族聚居區,這裡是滿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滿族是近代影響中國最重要的一個少數民族。不僅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濃重的一筆,而且在現實生活中,滿族的民俗風情已滲透到這裡的日常生活中。在舞臺上您會看到“東陲邊鼓”的激揚,在日常生活中您會體驗到民族風情的粗獷豪放與細膩溫柔。與其他邊境城市相比,這種粗獷豪放與細膩溫柔的多重風情是不多見的。

【丹東簡史】

三是歷史美。早在1.8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了。 “前陽人”洞穴遺址、後窪遺址中,再現了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古人在這裡生活的場景。這裡曾是幽燕之地,燕秦的銅戈銅劍書寫了那個時代疆域的紛爭。燕秦之後,這裡隸屬遼東郡。西漢時期設定的武茨縣和西安平縣,是丹東地域上最早矗立起的城池,也是東北地區最早設定的縣級行政單位之一。

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收夏被割據的遼東,在這裡設定了安東都護府(安東市市名即源於此)。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清政府設鳳凰廳和安東縣,次年設寬甸縣,並以鳳凰廳為首府統轄全境。1920xx年安東開埠,開始成為遼東地區最早的政治、經濟中心。1937年12月1日安東市正式成立。1965年,國務院決定改安東市為丹東市,含義是“紅色東方之城”。

在其歷史的演化程序中,這裡既是重要的海防前線,又是重要的戰場。近代的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到抗日戰爭、國內戰爭及抗美援朝戰爭,都在這裡留下了戰爭的印記。這些戰爭的歷史承載了中華近代史上最厚重的部分,哪一頁都有離不開丹東的書寫。丹東承載了中國近代史的重要篇章。在這厚重的篇章中,鴨綠江是最重要的一個載體。

鴨綠江養育了丹東這座美麗的城市,早在清同治十三年,“東邊地帶全部開禁”,“凡認地耕種者,無論旗民一體編入戶口冊籍”,那數億立方米久讓人垂涎的長白山餘脈的林木,使成千上萬的伐木者先後湧入。水量充沛的鴨綠江從長白山腳下平緩地流向下游的黃海。在今天的沙河子一帶,便形成了伐木者的休憩養生之地,自然形成了當時全東北最大的以木材為主的鴨綠江流域物資集散地,丹東一度成為“木都”(您也許看到過電視連續劇《闖關東》中的一個鏡頭,那些放木排的人就是在安東上岸的)。此外大批的運糧船、各種山貨、土特產品先後彙集丹東,各種店鋪紛紛掛牌營業,商業的興起及不斷繁榮就形成了城市,這就是丹東。可以說,鴨綠江為丹東的誕生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氣候環境】

四是環境美。與國內其他邊境城市相比,丹東丹東屬暖溫帶氣候,四季分明,冬暖夏涼。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毫米左右,與江南的上海地區的降水量持平,是中國北方地區氣候最溼潤的地方。

氣候造就了環境。丹東的春天看似姍姍來遲,也不願遠離。當大地回春的時候,正是觀賞丹東市花—杜鵑花的最佳季節,滿山遍野的杜鵑花將大地打扮的分外妖嬈,由於春季相對較長,再加上沒有北方春天裡的那種風沙天氣,遍野的花期也顯得較長。無論春夏秋冬,這裡都是中國北方氣候最舒適的地方之一,夏季超過30度以上的天氣只有5天左右,整個夏季涼爽,您來到這裡的海濱或風景區避暑度假,享受大自然賦予這裡的美好環境。丹東的秋季雨量減少,氣候涼爽宜人,此時丹東市街道兩旁的市樹銀杏樹已是果實累累、一片金黃,有趣的是銀杏樹葉往往在一夜之間就全部落的所剩無幾,銀杏葉鋪就的街道成為丹東著名的“黃金大道”。在鴨綠江沿岸的各個景區裡,紅葉滿山,恰似彩錦織成的秋裝。

河流是氣候的產物。由於氣候溼潤,丹東地區江河密佈,長度超過20xx米的大、中、小河流近1000條,其中流域面積超過5000平方公里的大江、大河有4條,即鴨綠江、渾江、愛河、大洋河。水資源充沛,年徑流量達110億立方米。水質優良,水系密度居遼寧省之首。丹東還有豐富的地熱溫泉和礦泉水資源,溫泉水的儲量位居遼寧省前茅。五龍背溫泉、東湯溫泉等是旅遊、度假、療養、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植被是氣候的參照物。由於氣候溼潤,丹東市的綠化覆蓋率較高(36.7%),全年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4.8%。冬季這裡是東北地區最溫暖的地區之一。在鴨綠江邊常年活躍著一隻冬泳隊,在晨霧瀰漫的鴨綠江上可以看到他們逐浪的身影;在山區的林海雪原裡,滑雪場上活躍著喜愛冬季運動愛好者的身影。遊客如果來到這裡滑雪之後,跳進熱氣騰騰的溫泉裡,愜意地享受著冬日裡最舒適的美好時光。

【城市環境】

五是城市美。丹東是一座典型的組團式帶狀城市,最寬處只有2公里多,最最窄處也只有數百米,城市中除了有五條大河直接注入鴨綠江外,中間還有若干個大型的綠色隔離帶楔入城市帶中,與那些攤大餅式的城市格局相比,基礎設施雖然投資較大,但也鑄就了一座適於工作生活的人居佳地。當海潮江風徐徐而來的時候,少了那種城市中固有的暑熱與空氣隔絕,當海潮江風退卻的時候,從17座城市面山上茂密森林裡傾斜下來的花草芬芳沁人心肺。這座開埠只有百年的小城,算不上老城,但卻擁有各種各樣古老的建設遺蹟記載著城市的歷史。百年的城市中心公園錦江山公園,俯視整個城區及對岸的新義州。鴨綠江上的兩座大橋記載著城市近百年的歷史,尤其是斷橋記錄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慘烈。城市面山上之一的英華山上,抗美援朝紀念館及紀念塔等建築紀念那些犧牲在異國他鄉的英烈。一條長達近百公里的景觀路,順著鴨綠江而建,成為世界上最長的邊境景觀路。這條路連線了中國的兩個起點,一是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虎山長城,另一個就是連線了萬里海疆的東端起點。

朋友們,也許丹東的五美並沒有完全概括出她美的真諦,您也許會總結出丹東更多的美,就說丹東的資源吧,除了地上的,還有地下的。

【丹東資源】

丹東市總面積1.495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雖然不到全國國土面積的1%,但卻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地上擁有的綠色資源,地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有很多資源的擁有量居於全國首位。幾乎同政治上的邊境線一樣,這裡也處於長白植物區系和華北植物區系的過渡帶,丹東兼有兩大區系的特徵和代表植物。已知有真菌類32科280餘種、苔蘚類66科340餘種,蕨類21科80餘種,種子植物103科1300餘種。除了南方的邊境地區外,這裡的植被種類是最豐富的。許多名貴的藥用植物就出產在這裡,如人蔘、刺人蔘、細辛、天麻、北五味子、沙蔘等200餘種。就拿柞蠶來說吧,丹東市是世界上著名的柞蠶之鄉。不僅具有歷史悠久的養蠶淵源,還具有東方色彩的柞蠶絲綢。中國是絲綢之鄉,絲綢之路把中國的絲綢傳播給世界。大家也許絲綢是由南方的桑蠶吐絲紡織而成的,而丹東的柞蠶絲則具有獨特的珠寶光澤、天然華貴、滑爽舒適、吸溼性、透氣性好的特點。柞蠶絲織品做成的服裝,盛夏可吸水並迅速蒸發,隆冬能貼膚保暖,柔軟舒適,有冬暖夏涼的特點。

丹東靠海,自然少不了海洋的特點,就連丹東的方言裡夾雜著典型的“海蠣子”味,這也許是經常食用海產品形成的吧。這裡的海產品及鴨綠江珍品漁業養殖帶和優質稻米、板栗、草莓、五味子、草莓等十大特色產品享譽中外。

在地表下,也儲藏了硼、黃金、鉛鋅、鉬礦等多種礦產,其中硼礦石儲量佔全省96.3%,佔全國64.2%,位居全國首位,有“硼海”之稱;黃金儲量佔全省黃金總量的37.2%居省內前列。

【旅遊資源】

丹東的原生態景觀儲存完好,旅遊資源種類齊全,數量豐富。北有層巒疊障的青山為屏,南有蜿蜒舒緩的鴨綠江與煙波浩淼的黃海相接,萬里長城東端起點邦山臺、萬里海疆的北部起點江海分界碑、彈痕累累的鴨綠江大橋、濃郁的民族風情與江、山、湖、海、林、泉、河組合成無數奇麗的景觀。作為優秀旅遊城市,丹東也是遼寧省的旅遊熱點城市,是遼寧省“金三角”旅遊城市的重要端點城市。丹東的旅遊資源可以用五個字來表示,那就是“滿朝江山綠”,我給您詳細解讀一下這五個字的內涵:

滿——這裡是滿族的發祥地,滿族民俗風情濃郁,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是在一些特殊的場合裡,您都可以領略到滿族的風情。

朝——丹東直接與朝鮮半島毗鄰,無論是生活在丹東的朝鮮族人,還是對岸的朝鮮人,獨特的朝鮮族風情隨處可見。也許您是首次來到丹東,許多店面上要有三種文字進行標識的,一是漢語,二是英語,三是韓語,丹東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國際性城市。

江——就是鴨綠江,來到丹東,您不看鴨綠江就算白來。無論是您漫步在鴨綠江邊的景觀路,還是乘船遊覽鴨綠江,您會領略到鴨綠江在丹東市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以鴨綠江為主軸的鴨綠江風景名勝區,在丹東段長達210公里,在這條丹東市的母親河的沿岸地區,承載了丹東市發展的輝煌。

山——丹東位於山地丘陵起伏的遼東地區,長白山餘脈在這裡造就了眾多的名山名水。境內主要有:這裡有鴨綠江、青山溝、鳳凰山三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白石砬子、鴨綠江口濱海溼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天橋溝、大孤山兩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擁有鳳凰山山城、鴨綠江斷橋、虎山長城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擁有抗美援朝紀念館,鴨綠江斷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此外還有被譽為“曠世佳境,萬景奇山”的天華山森林公園,天然火山博物館——黃椅山森林公園等;“全國農業旅遊示範單位”的大梨樹村等,總之在1.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1500平方公里的各類風景名勝,佔國土面積的10%,這個比例是全省最高的,也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綠——丹東的綠色植被覆蓋較高,是遼寧省植被覆蓋率最高的地區,是遼寧省開展生態旅遊的重要地區。無論是在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六大景區內,還是青山溝、大梨樹村、大鹿島等地,自然生態美圓了人們返璞歸真的美好願望。

【土特產品】

丹東土特產品種類繁多,人蔘、板栗、草莓、山楂、柞蠶、食用菌、林蛙、對蝦等土特名產聞名遐邇,遠銷國內外。丹東依江臨海,江水產品與海水產品極為豐富,鴨綠江面條魚是鴨綠江的特產,各種海中珍品品種繁多,海螺、玉螺、扇貝、赤貝、雜色蛤、梭子蟹、對蝦、鮑魚、扁玉螺、脈紅螺、香螺、雜色蛤、文蛤、竹蛤、烏賊、章魚等數量可觀,三疣梭子蟹、中華虎頭蟹、對蝦等馳名中外,海產魚主要有孔鰩、鱭、銀魚、鱈、鱸、黃花魚、帶魚、鯧、牙鮃等。富的淡水資源為這裡的淡水養殖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主要品種有公魚、大銀魚、鯉魚、重脣、馬口魚、鯰魚、虹鱒魚以及南美白對蝦、河蟹、稻田扣蟹等。此外還有滿族的“酸湯子”,朝鮮族的“打糕”,丹東的“燒烤”等等地方小吃,通過品嚐這些小吃,必能感受到丹東民俗風情和多民族文化。

【交通狀況】

丹東的旅遊基礎設施完備,交通便利,已形成海、陸、空立體交通體系。丹東鐵路距平壤220公里,距漢城(現稱首爾)420公里,莫斯科――北京――平壤的國際聯運列車途經丹東出入國境。公路201、304國道在此交匯,丹東-瀋陽、丹東-大連兩條高速公路和正在規劃實施中的東北東部鐵路工程、沈丹鐵路複線、丹通高速公路、丹海高速公路、丹莊鐵路、海空港擴建等基礎設施專案的建設,將使丹東處在四條高速公路、三條鐵路的中心交匯位置

丹東港是我國大陸海岸線最北端的天然不凍良港和國際貿易商港,已同日本、韓國、朝鮮、俄羅斯、美國、香港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個港口開闢貨運和客運航線。如今每週有三個班次的客貨輪來往于丹東與仁川之間。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16

我叫楊,你們可以叫我楊導遊,我們將要去的是青城山。常言道:峨眉天下秀,青城處處幽。青城山位於四川都江堰市城西28公里處,以它特有的幽靜而聞名天下,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各位遊客,我們就要下飛機了,請注意文明環保。

來到青城山山麓,正道從福建開始沿整齊的石階而上,只見天師洞和山蔭亭時隱時現。特別是陽光照耀下的山蔭亭,像朵鮮花在綠草叢中忽隱忽現。

沿著山間小道繼續向上攀登,神奇的天師洞就展現在眼前。道教天師洞金碧輝煌,在那三清殿內供奉著至高無上的主宰者:上清、下清、玉清的泥塑彩像,彩像身材高大、神情肅穆。三清殿後的壁巖洞中,留有張天師的塑像,塑像橫眉豎眼、怒不可遏,一手持劍一手握玉雷印。

從天師洞出來,登上5000多米的青城山頂,各種景物盡收在眼底,引人注目的是銀杏樹,這一棵那一棵,很神氣的站著。舉目望眾山如小丘,的確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好了,這愉快的一天就要結束了,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見了,祝大家玩得愉快。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17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虎山長城觀光旅遊。很高興能陪大家一起參觀,希望大家能在虎山度過一段快樂時光。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長城的歷史:歷史上秦漢和明代曾三次大規模修築長城,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丹東就開始修建長城。如今它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虎山長城即屬明代長城,遼寧境內的明長城也稱遼東邊牆。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虎山長城是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它位於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它三面環水。虎山面積四平方公里,頂峰高147米,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烽火臺,站在烽火臺環視四周,朝鮮的房屋,田地,丹東的鴨綠江斷橋一切景象盡收眼底。有敵臺三千多個;向北十餘里還有六座牆臺。丹東境內的這段長城是明長城遺址,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 一個重要景區。

虎山突起於鴨綠江邊,這裡還有一步跨,老虎口,清音洞等多處景區,現開發的就只有長城遺址和一步跨。

今天的 遊覽到此結束,希望這次虎山長城之旅能給大家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18

虎山景區位於遼寧丹東市東北方向約12公里處,是鴨綠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朝鮮八景”之一的統軍亭隔江相望。景區內有明萬里長城東端起點——虎山長城、中朝邊境“一步跨”、睡觀音、長城歷史博物館、古棧道遺址等國內外知名景點,是一處以古代軍事文化旅遊為主題,以中朝邊境旅遊和紅色旅遊為特色的景區。 景區內的虎山長城始建於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當時的主要作用是為防禦建州女真人的侵擾。而努爾哈赤稱王以後,為了保住其的“龍興之地”,他頒佈了法令嚴禁山海關以內的人到關外來。關內的人也不許在滿人發祥地的範圍內耕種、狩獵。因此,他興修柳條邊,在修柳條邊時他下令將包括虎山長城在內的大部分遼東長城拆除掉了。然而歷經幾百年虎山長城幾乎是瀕於湮沒了以至於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都將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誤認為是“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其實早在《明史?兵志》中就曾有記載:“終明之世,邊防慎重,東起鴨綠,西至嘉峪”就已明確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19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虎山長城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能在虎山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法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遊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長城的東端起點--虎山,虎山位於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象江畔,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景區,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義洲相望。

虎山原名馬耳山,因兩個並排高聳山峰,狀似兩隻豎立的虎耳,亦稱虎耳山,至清代演化為今日的虎山,虎山突起於鴨綠江邊,平地孤聳,視野開闊,對岸朝鮮的田地、房屋一覽無餘。作為國門,長城選址虎山,確有軍事意義,丹東歷次被外敵入侵,虎山首當其衝,總被視為軍事要塞,最先遭到攻擊,任何一個懂得軍事的人都知道,佔據制高點,就等於控制了戰鬥的主動權。在虎山建長城順理成章,睿智的中國先人,身受衛國之命,責任、義務和自家性命,都不容他們不選擇虎山為屏障。明巡撫都御史王之浩登監虎山要塞時,曾寫下《登馬耳山望朝鮮》一詩。

虎山面積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m。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峰火臺。站在峰火臺上環顧四周,朝鮮的義州城、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線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

虎山環境優美,是早年安東八大名景之一,這裡有長城、睡佛、虎口崖等二十八個景點,是丹東城郊絕好的旅遊勝地。

虎山長城被發現後,政府開始對它展開保護和修復。1992年曾投資380萬元人民幣,修復了600多米虎山長城,初現了長城最東端的面貌。20xx年又總投資2230萬元人民幣,完成了1000多米的長城主體修復。

現在規劃中的虎山綠水縈繞,山上長城起伏,環山湖遊艇穿梭直通鴨綠江,綠樹山花與湖水相映,風景如面。這裡將建設民俗村、邊貿市場、長城博物館、美食街等。經國家批准正在修復的虎山長城已俊工730多延長米。不久沿江遊覽路將直通虎山景區,從市區到虎山只需十幾分鍾就能到達。未來的虎山將是集遊覽、娛樂、度假、科研於一體的深受遊客睛睞的旅遊區。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20

歡迎大家來到虎山長城,首先,從遠處看虎山長城,它蜿蜒盤曲在虎山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座屯兵的堡壘。

遊客們,讓我們一起走上這著名的長城起點虎山。虎山位於丹東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景區,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新義州相望。

那麼有關長城的傳說有許多,比如: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準備修建萬里長城時,他的軍師劉伯溫夜觀天象,見鴨綠江邊虎山處隱隱有青鈀之氣,青氣間蹲坐著五彩斑斕的猛虎,不覺大驚,因為“青氣”出現“主”有神保,猛虎現身主有王氣。於是向朱元璋稟報說:“若能將長城修於此山,定能保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虎山有諸多景點,那麼請大家仔細參觀最耀眼的虎山長城。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21

位遊客,我們現在經過的是九連城鎮,在我給您介紹它之前我先給大家朗誦一首詩。“九連城畔草芊綿,鴨綠津頭生暮煙。對岸鳥鳴分異域,隔江人語戴同天。皇仁本自無私覆,海國從來奉朔虔。分付邊人慎封守,莫教樵牧擾東田。”這是明朝嘉靖年間,遼東巡撫王之誥巡查邊地來到虎山長城。他觸景生情,書寫七律詩一首:這首詩氣勢平穩,抒寫了虎山一帶遼東邊地和平寧靜的氣氛。詩裡面所提到的九連城就是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九連城始建於金代,元朝時是婆娑府巡檢司治所。明朝始稱九聯城,後改稱九連城,並增建鎮江城。九連城位於美麗江城丹東市東北二十五里的鴨綠江畔,因為當地有相連的九座古代城址,所以從明代開始,就叫它為“九連城”了。九連城的歷史很久,與它隔靉河相望中江島上靉河上尖村漢“西安平縣”故城,不到五里,這裡很早就被開發起來了。到了金代,九連城有了行政建置,成為婆娑府路的治所;元代,是婆娑府路巡檢司的駐地;明代,於此地增築鎮江城,並將長奠堡遊擊移來這裡,是遼東東南部邊境上的軍事要地,也是明、清兩代中國與朝鮮通商的要道,同時,還是兩國使節往來的必經之地。

九連城古城址,在九連城村北與村西,大小九城相連,東面有靉河與鴨綠江,後面有鎮東山,形勢十分險要。清代光緒年間,陳本植曾對古城址進行過調查,描繪九連城的情狀:“細辨圍壕界址,其勢乃長短方圓相環,共計營圍有九,與貢道旁之土城三面分峙”。現在城址尚存四處、瞭望臺五處。一座在九連城村西,城址近方形,有東西兩門,南牆長二百二十五米,夯土牆存高約四米。在城內出土遼、金、元時期的各類瓷片、琉璃珠、殘碎磚瓦和大石臼與宋“崇寧重寶”錢等,說明此城是經歷了遼、金、元三個時期的古城址。

自元代以來,九連城和朝鮮進行通商貿易往來,成為“互市”之所。清代貿易在中江島上進行。島上的馬市臺,也稱“中江臺”,即今馬市臺村。當時貿易是在每年春二月和秋八月十五以後,雙方都到馬市臺進行物資交流。清代博明在《鳳城瑣錄》中記載了貿易情況:每年“春秋仲月望後,朝鮮役以牛貨濟,陳於江干,駐防兵於臺役夫以布七千五百十四段,易牛二百、鹽二百九十九包、海菜萬五千八百斤、海蔘二千二百斤、大小紙十萬八千張、綿麻布四百九十九段、鐵犁二百具。以京畿、平壤、黃海三道商各一人承辦,義州知州率員役領之”。清末,又將“互市”地點遷往九連城。明朝時期,日本倭寇屢次侵犯朝鮮,也不斷侵擾中國,明政府給以堅決回擊,同時為了援助朝鮮抗擊倭寇,明朝將士多次渡過鴨綠江,協助高麗,擊退倭寇的侵犯。1894年10月26日,日軍入侵中國九連城和安東。這是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侵入中國領土的第一次戰役。10月20日,日軍攻陷朝鮮義州。24日,渡鴨綠江。25日,進犯九連城東北之虎山。清軍前路總兵馬金敘率部與敵鏖戰,無援而敗;26日後路總兵聶士成繼起抗擊,亦敗。26日,日軍入侵中朝交通要道九連城,陷安東等城,進逼遼陽。當時,主將宋慶總統70餘營清軍駐防東北,但諸將不服節制,散漫無紀,戰鬥力差,又未作周密佈置,故遭失利。關於九連城的歷史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前面就是我們的目的地虎山景區。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22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虎山長城觀光旅遊。很高興能陪大家一起參觀,希望大家能在虎山度過一段快樂時光。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長城的歷史:歷史上秦漢和明代曾三次大規模修築長城,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丹東就開始修建長城。如今它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虎山長城即屬明代長城,遼寧境內的明長城也稱遼東邊牆。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虎山長城是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它位於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它三面環水。虎山面積四平方公里,頂峰高147米,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烽火臺,站在烽火臺環視四周,朝鮮的房屋,田地,丹東的鴨綠江斷橋一切景象盡收眼底。有敵臺三千多個;向北十餘里還有六座牆臺。丹東境內的這段長城是明長城遺址,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 一個重要景區。

虎山突起於鴨綠江邊,這裡還有一步跨,老虎口,清音洞等多處景區,現開發的就只有長城遺址和一步跨。

今天的 遊覽到此結束,希望這次虎山長城之旅能給大家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23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虎山長城觀光旅遊。很高興能陪大家一起參觀,希望大家能在虎山度過一段快樂時光。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長城的歷史:歷史上秦漢和明代曾三次大規模修築長城,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丹東就開始修建長城。如今它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虎山長城即屬明代長城,遼寧境內的明長城也稱遼東邊牆。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虎山長城是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它位於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它三面環水。虎山面積四平方公里,頂峰高147米,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烽火臺,站在烽火臺環視四周,朝鮮的房屋,田地,丹東的鴨綠江斷橋一切景象盡收眼底。有敵臺三千多個;向北十餘里還有六座牆臺。丹東境內的這段長城是明長城遺址,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 一個重要景區。

虎山突起於鴨綠江邊,這裡還有一步跨,老虎口,清音洞等多處景區,現開發的就只有長城遺址和一步跨。

今天的 遊覽到此結束,希望這次虎山長城之旅能給大家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關於遼寧虎山長城的導遊詞 篇24

九連城簡介→概況→睡觀音景觀→廣場(附羅哲文題石)→過街城樓→9號空心敵樓(附馬道·垛口牆·女牆)→8號鋪房敵樓→馬面→7號空心敵樓→6號牆臺→5號鋪房敵樓→4號牆臺→山險牆→山頂敵樓(附界碑·於赤島·虎山碼頭·烽火臺)→2號牆臺、附棧道口)→邦山臺(附長城歷史博物館·護城河遺址·子母巖)→千米棧道(附老虎洞·虎口·懸梯·鐵索橋·水簾洞)→一步跨→虎踞龍盤主題雕塑

【九連城簡介】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經過的是九連城鎮,在我給您介紹它之前我先給大家朗誦一首詩。“九連城畔草芊綿,鴨綠津頭生暮煙。對岸鳥鳴分異域,隔江人語戴同天。皇仁本自無私覆,海國從來奉朔虔。分付邊人慎封守,莫教樵牧擾東田。”這是明朝嘉靖年間,遼東巡撫王之誥巡查邊地來到虎山長城。他觸景生情,書寫七律詩一首:這首詩氣勢平穩,抒寫了虎山一帶遼東邊地和平寧靜的氣氛。詩裡面所提到的九連城就是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九連城始建於金代,元朝時是婆娑府巡檢司治所。明朝始稱九聯城,後改稱九連城,並增建鎮江城。九連城位於美麗江城丹東市東北二十五里的鴨綠江畔,因為當地有相連的九座古代城址,所以從明代開始,就叫它為“九連城”了。九連城的歷史很久,與它隔靉河相望中江島上靉河上尖村漢“西安平縣”故城,不到五里,這裡很早就被開發起來了。到了金代,九連城有了行政建置,成為婆娑府路的治所;元代,是婆娑府路巡檢司的駐地;明代,於此地增築鎮江城,並將長奠堡遊擊移來這裡,是遼東東南部邊境上的軍事要地,也是明、清兩代中國與朝鮮通商的要道,同時,還是兩國使節往來的必經之地。

九連城古城址,在九連城村北與村西,大小九城相連,東面有靉河與鴨綠江,後面有鎮東山,形勢十分險要。清代光緒年間,陳本植曾對古城址進行過調查,描繪九連城的情狀:“細辨圍壕界址,其勢乃長短方圓相環,共計營圍有九,與貢道旁之土城三面分峙”。現在城址尚存四處、瞭望臺五處。一座在九連城村西,城址近方形,有東西兩門,南牆長二百二十五米,夯土牆存高約四米。在城內出土遼、金、元時期的各類瓷片、琉璃珠、殘碎磚瓦和大石臼與宋“崇寧重寶”錢等,說明此城是經歷了遼、金、元三個時期的古城址。

自元代以來,九連城和朝鮮進行通商貿易往來,成為“互市”之所。清代貿易在中江島上進行。島上的馬市臺,也稱“中江臺”,即今馬市臺村。當時貿易是在每年春二月和秋八月十五以後,雙方都到馬市臺進行物資交流。清代博明在《鳳城瑣錄》中記載了貿易情況:每年“春秋仲月望後,朝鮮役以牛貨濟,陳於江干,駐防兵於臺役夫以布七千五百十四段,易牛二百、鹽二百九十九包、海菜萬五千八百斤、海蔘二千二百斤、大小紙十萬八千張、綿麻布四百九十九段、鐵犁二百具。以京畿、平壤、黃海三道商各一人承辦,義州知州率員役領之”。清末,又將“互市”地點遷往九連城。明朝時期,日本倭寇屢次侵犯朝鮮,也不斷侵擾中國,明政府給以堅決回擊,同時為了援助朝鮮抗擊倭寇,明朝將士多次渡過鴨綠江,協助高麗,擊退倭寇的侵犯。1894年10月26日,日軍入侵中國九連城和安東。這是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侵入中國領土的第一次戰役。10月20日,日軍攻陷朝鮮義州。24日,渡鴨綠江。25日,進犯九連城東北之虎山。清軍前路總兵馬金敘率部與敵鏖戰,無援而敗;26日後路總兵聶士成繼起抗擊,亦敗。26日,日軍入侵中朝交通要道九連城,陷安東等城,進逼遼陽。當時,主將宋慶總統70餘營清軍駐防東北,但諸將不服節制,散漫無紀,戰鬥力差,又未作周密佈置,故遭失利。關於九連城的歷史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前面就是我們的目的地虎山景區。

【概 況】

各位遊客,這裡是鴨綠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虎山景區,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東北12.5公里,地處中朝界河鴨綠江畔。景區內的虎山長城,是我國著名的明代萬里長城的最東端,它橫跨祖國的千山萬水,西與甘肅的嘉峪關長城相連。

大家知道,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各族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軍事防禦設施,它那悠久的歷史,艱鉅的工程,雄偉的氣勢,不但在我國曆代古建築中少有,在世界上也屬罕見。萬里長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瑪哈爾陵、伊斯坦布林的聖·索菲亞教堂等,一起被譽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

除了長城,虎山景區還有睡觀音、中朝邊境一步跨、古棧道、鐵索橋、老虎洞等景點和即將開發的高句麗千年古井、遼代千年古廟等古建築遺址。虎山景區現有兩條遊覽路線,一條是虎山長城城上游覽線,一條是繞山千米棧道遊覽線。

【睡觀音】

各位遊客,在進入景區之前我們遙望虎山,那掩映在崇山峻嶺之間的長城敵樓已依稀可見。從這裡縱覽虎山,整個山形很像一個仰臥的觀音,從西向東依次是長髮、頭部、胸部、衣裙,栩栩如生。當地人都叫她睡觀音,提起睡觀音還有一段的傳說。相傳, 三月九年級是王母娘娘的壽誕。每年這個時候王母娘娘都要舉行蟠桃盛會,來宴請給她祝壽的眾仙,觀世音菩薩每年也都給王母祝壽。這一年觀音菩薩騎著犼(“犼”因同“吼”,觀音菩薩的坐騎,形似馬,長一二丈,有鱗片,渾身有火光纏繞;會飛,食龍腦,極其凶猛。)去給王母娘娘祝壽。觀音祝壽歸來的途中經過靉河見此處豐澤水美,於是便在靉河裡洗去一路風塵,她的坐騎犼也隨著觀音在水中嬉戲。觀音沐浴之後頓生疲倦便在河邊睡著了,犼也伏在觀音腳下沉沉睡去。不知過了多久,觀音算到如來到了普陀山便突然驚醒,急忙喚醒腳下的犼騎犼而去。觀音為了下次能再來到這美麗的地方便在剛才睡覺的地方留下化身變山為記。所以,很多後人都認為此山與普陀山山形相似,甚至有人認為比普陀山更像觀音睡相。所不同的是在觀音腳下多了一隻相馬一樣的獸,故此後人就將此山叫馬耳山。(虎山舊稱)。

虎山是突起於鴨綠江與愛河交匯處的一座孤山,在明代稱馬耳山,清代稱虎耳山,到了近代才稱為虎山。虎山整個山體形如蹲虎,而兩座形狀相似、海拔相近的主峰恰似虎頭上的雙耳,所以又稱“虎耳雙峰”,曾列為安東八景之一。虎山因山勢陡峭阻斷東西交通,南控鴨綠江水路,所以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明長城的建築規模是秦皇、漢武之後,任何一個朝代都不能與之相比的。其防禦工程技術也有了很大發展。歷史上,明代在長城沿線設有九個軍鎮,也稱九邊。每個軍鎮設總兵,指揮本鎮所轄長城沿線的兵馬。正如《明史》記載的那樣:“終明之世,邊防甚重。東起鴨綠,西抵嘉峪,綿亙萬里,分地守禦。初設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四鎮,繼設寧夏、甘肅、薊州三鎮,而太原總兵治偏頭,三邊制府駐固原,亦稱二鎮,是為九邊。”九邊中的第一個軍鎮就是遼東鎮。遼東鎮管轄東起鴨綠江西至山海關長城沿線的防禦,而虎山長城的位置正處於遼東鎮管轄的這段長城的東端。

明遼東鎮境內的長城也稱“遼東邊牆”,是為防禦北方蒙古殘元勢力兀良哈部和女真人各部侵擾,保護東北邊地的安全而修築的。虎山長城的主要作用,是為防禦建州女真人的侵擾。虎山長城始建於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是由當時的遼東副總兵韓斌督建的。虎山長城的軍事設施,主要包括長城牆體、牆臺、敵臺、馬面、烽火臺、護城河、攔馬牆等,這些設施構成了一個較為完備的防禦體系。

但是,由於歷史原因,明代萬里長城東端起點卻長時間湮沒無聞,它的具體定位,一直沒有確定下來。建國後,各級文物工作者一直在尋找這個“東起鴨綠”的長城東端起點。20世紀80年代初,丹東市文物部門在文物普查中發現虎山南北有連綿不斷的長城牆體和牆基,初步提出“萬里長城綿延丹東”的論點。為進一步確認明長城東端起點的具體位置,給修復工程提供科學依據,組建了由遼寧省和丹東市文物考古專家組成的省、市聯合長城考察組開展工作。考察組考察了幾十處有關地點,行程20__多公里,終於澄清了種.種錯誤說法,確定了明代萬里長城東端起點的準確地理位置。同時,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丹東市文物管理辦公室文物專家組成考古發掘隊,對虎山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確認了虎山長城的走向及相關建築的形象、結構、用料等特徵,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同年12月,丹東市政府召開了“明長城東端起點論證會”。應邀到會的國家、省著名文物、考古、古建築專家們經實地考察,認真討論,一致認為:“現有考古發掘材料證明,明代萬里長城東端起點在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虎山鄉鴨綠江畔的虎山地段,即東經124°30′,北緯40°13′。”並指出,“為了保護萬里長城東端起點的這一重要遺蹟,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和創造精神、對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為了開發丹東地區的風景名勝資源、擴大丹東在國內外的知名度,根據對萬里長城‘全面保護、重點維修’的原則,重點修復這一段長城是完全必要的。”1991年10月,已故中國長城學會常務理事、研究員朱希元先生親率設計人員自北京來虎山遺址草擬修復設計方案。1992年2月,丹東市政府再次邀請國家、省考古、古建築、風景園林專家,召開“明長城東端起點修復設計論證會”,通過了“虎山長城修復設計方案”。隨後,這一方案經遼寧省文化廳轉呈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實施。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看到的虎山長城,就是依據1992年通過的“虎山長城修復設計方案”在明長城遺址上修復起來的。本著文物“修舊如舊”原則,修復後的長城走勢和各個敵樓、牆臺、烽火臺的位置都是與文物考古發現的原址相吻合的。基本上真實再現了歷史上虎山長城的雄姿。虎山長城現已修復1200延長米,包括過街城樓、敵樓、戰臺、馬面12座及烽火臺一座。城牆高8米、底寬5米,城牆上馬道寬4米,垛口寬0.5米。

明朝是繼秦漢之後我國曆史上最大規模修築長城的朝代,也是最後一個修築長城的朝代。從秦長城到明長城,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裡,長城的防禦體系和修築長城的材料都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明遼東長城的修築形式主要有夯土牆、劈山牆、山險牆、石牆、磚牆、磚石牆、木柵牆、邊壕等多種。修復後的虎山長城以磚石結構為主。長城牆體馬道以下部分為自然石塊砌築,垛口牆及馬道以青磚為主。虎山北麓按照考古發現恢復了山險牆。其中以砌石為主的長城牆體是虎山長城的顯著特點,重新恢復的山險牆是體現虎山長城雄偉險峻特徵的重要地段之一。

各位遊客,由於虎山長城地處中朝邊境,所以和遊覽別處的長城不同,登臨虎山長城,我們不僅要領略長城文化,還可以飽覽異國風光。“不到長城非好漢”!各位遊客,下面就讓我們開始虎山長城之旅吧!

【廣 場】(附羅哲文題石)

各位遊客,這裡是景區廣場。從這裡翹首虎山長城,它彷彿一條巨龍,時隱時現蜿蜒在崇山峻嶺之上。虎山長城地處遼東邊陲,四時景色分明。秋天,黃葉紛飛,襯托著邊關的遼遠;而每當冬天來臨,大地一片潔白,長城突兀起伏於虎山之巔,讓人不由得想起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中的詩句,真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大家請看,這塊巨大的岩石上刻有一首詩:“清清綠江水,巍巍虎山頭。長城從此始,萬里壯神州。”這是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中國長城學會名譽會長羅哲文先生於1990年題寫的。

【過街城樓】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過街城樓。它位於虎山的北坡,是虎山長城的標誌性建築。樓高23.6米,共五層,其中主體三層,箭樓二層。主體高9.6米,主體上女牆高0.8米,底層進深20.5米,用仿古青磚砌築而成。箭樓部分為仿木結構,高14米,開間14米,進深11米,每層頂部都是青瓦挑簷。整個樓體以紅色為主,給人以雄渾的歷史韻味。過街樓是長城區域內一般城樓的統稱因跨路而建故此稱作過街樓。

【9號空心敵樓】(附馬道·垛口牆·女牆)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沿著過街城樓右側的長城入口登上長城。

登上長城,我們就開始了歷史之旅,文化之旅。現在我們順著青磚鋪就的馬道,從北向南遊覽。

中國的長城把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臺、煙墩聯成一體,成為古代建築工程史上的奇觀。但即使是同一個朝代的城牆,也是因地制宜進行修建,在建築結構和形式上各具特點,而且各個朝代的長城防禦設施的名稱也有所差異。

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虎山長城馬道以上城牆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這是城牆頂部寬闊的馬道,馬道的寬度是4米。靠馬道東面的牆也叫垛口牆,垛口的寬度0.5米。大家注意,垛口的邊緣為什麼都是45°角的“V”型呢?原來這樣既縮小了垛口的寬度,又增大了視野範圍和射擊範圍。大家看,每一個垛口中間的青磚上都有直徑約6~8公分的圓孔,它平時用來插戰旗,戰時用來固定火炮。火炮是明代的一種遠射程火器,與銃相似,可以遠距離殺傷敵人。垛口的下部有一個小洞,叫做射眼,是用來射擊敵人的。從以上的設計中不難看出,虎山長城在結構上是十分科學的。

靠馬道西面的牆也叫女牆,女牆高約1米,牆上有通風孔。每隔3米有深約10公分的凹槽,也叫排水溝,還設有擋水牆,外面有一個長長的石槽伸出牆外,叫吐水嘴,以防積水滲漏進牆體。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9號空心敵樓。敵樓是騎牆的墩臺,高出城牆之上,有兩層的,也有三層的。守城兵卒可住在裡面,並可儲存武器、彈藥等。這種空心敵樓發明於明隆慶年間,此前的敵臺都是實心的臺子,既不能掩蔽兵卒,又不能貯存軍火、兵器。明隆慶三年,即1569年,戚繼光鎮守薊州,任地方總兵時,發現了這一問題。經過考察研究,戚繼光提出修建一種新型敵樓,對長城沿線的敵臺進行改造,提高了防禦能力。這種新型敵樓,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空心敵樓,這種形式的敵樓應該是隆慶年間從薊鎮傳過來的。

9號空心敵樓高5.6米,分上下兩層,底層開間8.7米,進深約10米,東西兩面牆上共有五個拱形視窗。視窗寬0.5米?薰高0.6米?薰內部鑲嵌有木製窗框。敵樓南北兩側的拱券旁也各有一個視窗,通過這些視窗可以觀察到長城四周的敵情。在敵樓底層的中間,是通往敵樓上層的樓梯。為節省底層空間,所以樓梯修得較陡。大家通過時要扶好,注意安全。

現在我們來到了9號敵樓的頂層。頂層長10米,寬8.6米。地面四周設有凹槽,這些凹槽是用於排水的孔道。頂層的四面圍牆都砌有垛口,可以瞭望、防禦敵人的進攻。這裡視野開闊,守城兵卒站得高看得遠,可以在敵人距離城牆很遠時就發現他們。

【8號鋪房敵樓】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繼續沿著馬道遊覽。大家請看,長城兩側的槐樹和栗子樹,已把長城掩映在一片翠綠之中。事實上,古代戰時的長城,兩側是沒有樹木的,這是軍事上的需要。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片樹木,屬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栽植的果樹。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8號鋪房敵樓。這座敵樓共兩層。底層內部開間淨尺寸為7.7米,進深為10米。底層空間開闊,四面均有視窗,其中東西兩側各有四個視窗,南北拱門兩側各一個視窗。沿著南面的青磚臺階可以上到頂層。臺階很陡,上的時候大家要注意安全。

大家看,敵樓頂層上築有一座鋪房,鋪房開間為7.5米,進深約4米,戍守長城的兵卒巡邏時可以在這裡臨時遮風避雨。

【馬 面】

各位遊客,這是長城外牆向外挑出的一部分,挑出部分長8.5米,寬5米,正面有四個垛口,側面各有兩個垛口,形成一個突出於牆外的臺子。在長城城牆上,這種單面突出牆外的臺子,叫做馬面。馬面在作戰時可以發揮很重要的作用。當敵人兵臨城下的時候,守城兵卒可以從側面射擊,使登城敵人受到城上和左、右三方面攻擊。馬面平時也是守城兵卒巡邏放哨的地方。這種防禦工事為什麼叫“馬面”?一是因為挑出的這部分城牆狹長,從側面看好像突出的馬臉;二是因為符合仿生學原理,即馬的眼睛長在臉的兩側,視野範圍較大。

【7號空心敵樓】

各位遊客,這是一座內外兩側各有四個視窗的空心敵樓。它分為上下兩層,其形式和功能與我們前面看到的9號空心敵樓相近。

長城既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又是中華民族偉大力量的象徵和悠久歷史文化的瑰寶。要認識中國歷史,不瞭解長城是難以想象的。長城,作為古代工程的奇蹟,其偉大不僅在於它浩繁的工程、嚴密而科學的防禦體系,還在於它本身的建築藝術。虎山長城當年應該和其他地段的長城一樣,在牆頂與垛口的交接之處往往砌成菱角花牙形的邊飾;在射孔、通風孔處做成壺門雕飾;在敵樓拱券上留下明代雕刻家們的磚雕藝術等等。但是,限於嚴謹的有權威性的資料尚未整理出來,因此還沒有完全復原虎山長城的建築藝術。遊客朋友們如果有好的主意,歡迎你在這方面提出寶貴的建議。

【6號牆臺】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6號牆臺。

6號牆臺南北兩面設有供人馬出入的拱形券門?薰它的檯面與城牆頂部高低差不多,只是在城牆兩側凸出一部分於牆外,外側砌有垛口。這種突出城牆牆外的牆臺,在作戰功能上和馬面相似,起到很重要的防禦作用。假如沒有突出的牆臺,在敵人逼近城下登城的時候,城上守兵就不便瞄準,也不便射擊。有了突出的牆臺,若遇敵人登城,就可從側面射擊,使登城者受到城上和左、右兩側的射擊。這種牆臺是平時守城士卒巡邏放哨的地方。

【5號鋪房敵樓】

在登上5號鋪房敵樓之前,大家看一下長城馬道上的障牆建築。這段牆體陡峭,是虎山長城的險隘。障牆與外牆呈垂直狀態,是用青磚修造的,牆高1.2米,寬1.7米,這樣的牆共5道,並沿山勢一道高過一道。這是防止敵人攻入長城後、進而攻上山頂敵臺、佔領制高點的重要防禦措施。掩蔽在牆內的狙擊手可以近距離射擊攻上城來的敵人。

現在我們登上的是5號鋪房敵樓。現在大家可以停下來,回頭看看我們走過的路。過街城樓和前面走過的敵樓都已掩映在崇山峻嶺之中了。這時候,我們深深地吸一口氣,會頓覺心胸坦蕩。

古往今來,長城以其悠久的歷史、雄偉的氣勢、深厚的文化內涵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長城詩詞、邊塞詩詞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頁。如李白的“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等等。更有毛澤東的“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這樣氣壯山河的豪邁詩篇。

當然,長城也給予了畫家、攝影家、音樂家無窮的靈感。還有我們的國歌,那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應該說,博大精深的長城文化,已經深深地凝聚了我們的民族精神。雄關存舊跡,形勝壯山河。長城,作為歷史的豐碑,將永遠屹立在一個偉大民族的心靈深處!

【4號牆臺】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4號牆臺。這是一個長寬均8米的平臺,牆上有垛口和射孔、通風孔等。這裡曾是守城兵卒與攻入長城的敵軍廝殺的戰場,如今作為遊人觀光的平臺,我們不但可以在這裡憑弔歷史,更可以在這裡放眼長城內外。大家回頭看看,我們一路攀登而來,山腳下的廣場、過街城樓、散落的人家以及遠處的丹集(丹東——集安)公路,都可以盡收眼底了。大家往左側看,那就是鴨綠江上有名的“一步跨”。是中朝水路邊界最窄的水道。一會兒到了那裡,我再向大家做詳細介紹。

【山險牆】

各位遊客,再往前走就是虎山長城建築中特有的山險牆結構。

虎山長城山險牆利用陡峭的山岩,在臨敵的一面修鑿成陡壁代替城牆,再將頂部鑿削平坦。考古調查發現,山險牆有的在岩石頂部修有腳登窩;有的打出圓孔,可插上木樁或繫上繩子,供守城軍士上下行走。修復後的山險牆用磚石在外側壘砌垛口牆,在內側壘砌女牆。

從遠處看,長城好像從這裡斷開了,其實作為長城的一種特殊結構,山險牆也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長城總是依山就勢而建,有些地方山勢陡峭、易守難攻,所以這些地段借用山勢,根本就不用再修築高大的牆體。

【山頂敵樓】(附界碑·於赤島·虎山碼頭·烽火臺)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山頂敵樓。這裡是虎山長城的制高點,海拔146.3米。山頂敵樓是一座空心敵樓。大家在這裡可以多停留一會兒,一來可以稍事休息,二來可以盡情飽覽虎山長城全景和鴨綠江兩岸風光。

大家知道,鴨綠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從這裡溯鴨綠江上行16公里,在那裡樹立著中朝兩國的界碑——中國一號碑。

南面江心的孤島叫於赤島,隸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新義州市的義州郡,面積5平方公里,3000多人口。鴨綠江是世界上惟一一條不以主航道為界的界河。它發源於長白山脈白頭山南坡,流經中國的吉林、遼寧兩省和朝鮮的兩江道、慈江道、平安北道,在中國的東港市和朝鮮的龍巖浦附近注入黃海。幹流全長795公里,其中流經丹東地區203公里。

各位遊客,南面遠處那個停泊遊船的地方,是鴨綠江與愛河的交匯處,即愛河的入江口。那裡是虎山浴場和虎山碼頭。從丹東市區的邊境經濟合作區乘遊船逆水而上到達虎山碼頭需要兩個小時,遊人也可以從水路遊覽鴨綠江,一覽兩岸風光。

大家往西看,那是虎山西部低矮山峰,山峰頂上有一座烽火臺。烽火臺也稱墩臺、煙墩、狼煙臺等,其形式是一個獨立的高臺子,是利用烽火、煙氣以傳送軍情的建築。臺子上面有守望房屋和燃煙放火的裝置,如遇敵情,白天燃煙,夜間放火,用以傳送虎山長城的緊急軍情。再往西去,在愛河的對岸有丹東最早的縣城——漢代西安平縣遺址,還有金、元故城九連城、明代鎮江城古城址。

各位遊客,站在虎山之巔,環顧四周,整個虎山景區已一覽無餘。靜靜的鴨綠江在我們的腳下,這是一條歷史之江、文化之江、友誼之江。

請大家繼續參觀。

【2號牆臺】(附棧道口)

各位遊客。從山頂敵樓南去,是虎山長城最陡峭的一段。這裡不便斜鋪磚塊,於是就砌成梯道,以便上下。有的地方的臺階幾乎是垂直的,我們根本看不到前面的下一級臺階。請大家扶好走穩,注意安全。

大家看,這部分外牆沒有垛口,而是同內牆一樣,呈階梯狀向下延伸。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2號牆臺。請大家注意,牆臺左側的這個出口是棧道口,一會我們將從邦山臺返回,從這裡進入棧道。對了,年齡大或身體欠佳的遊客如果不想走棧道,可以撐船擺渡,輕鬆地到達“一步跨”。

【邦山臺】(附長城歷史博物館、護城河遺址、韓斌塑像、子母巖)

現在我們來到了邦山臺,邦山臺是文物工作者在虎山發掘的第一座敵臺遺址,編號為1號臺。這是明代萬里長城的東端第一座敵臺。據史書記載,明代遼東鎮所轄長城東端的第一座敵臺稱邦山臺。文物考古專家經過考證,認定1號臺址就是明代的邦山臺。因此,修復後的1號臺定名為邦山臺。邦山臺長26米,寬20米,高10米。修復後的邦山臺,臺頂架有兩門火炮,四周插滿彩旗,頗有戰時威風。

據史書記載,邦山臺並不是很大的敵臺,當時可能駐兵7~8名。據遼寧省文物考古專家們推斷,邦山臺的大小應為方圓10米左右,不應建得過大。但是,為什麼把臺子建大了呢?原因是有一位著名的旅遊專家曾發出這樣的忠告:邦山臺的位置是整個虎山景區遊客的集散地,如果這個敵臺規模過小,很容易出現意外事故。由於更多考慮了旅遊安全因素,丹東市在重新修復時最終採取了後者的意見。

各位遊客,現在請隨我進入邦山臺內,這裡是長城歷史博物館,陳列室分為上、下兩層。展覽引用歷史敘述語言,綜合博物館陳列藝術手段,簡練生動地再現了長城的產生、發展的歷史。用圖片、繪畫、雕塑、燈光、音響等藝術手段,繪成了一幅史詩般的長城畫卷。

關於館內的具體陳列,將由館內解說員為大家詳細介紹。

走出博物館,我們就來到了護城河遺址。護城河是一條人工挖成的河道,它東引鴨綠江水,向西流入愛河,是用來護衛虎山長城的第一道防線。

在虎山山腳下有一尊雕像,其展現出的是一位揮臂指揮的大將軍。他就是當年鎮守遼東的副總兵韓斌,虎山長城就是他督建的。

各位遊客,虎山的海拔雖然很低,但這裡也有大自然的傑作。大家往左看,那就是子母巖,多像一位抱著孩子的母親!

【千米棧道】(附老虎洞·虎口·懸梯·鐵索橋·水簾洞)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沿著牆臺旁邊的入口進入了千米棧道。棧道是從前用木柱、木板等修築在懸崖絕壁上的通道。大家看,這就是老虎洞,這裡有沒有老虎住過,我們無從考證,但這個渾然天成的洞穴倒是讓人毛骨悚然。再往前走是虎口。

現在我們進入了“虎口”,這話聽起來嚇人,但大家的確要注意安全。這段險路有20多米長,我們的頭上是探出來的巨大而嶙峋的岩石,腳下幾乎沒有路,請大家扶好踩穩,側身低頭,以免擦傷。

大家注意,走出“虎口”,前面是一段下坡路,仍然險峻,請大家扶好慢行。剛才我們走過的虎口是虎山上形成的天然形成的夾扁石,因此處的位置正好位於虎頭的中下部所以被稱作虎口。各位遊客,大家都知道虎是百獸之王,能在虎口內外走一趟的人都是是大富大貴、長命百歲的人。所以當地人有 “虎口走一走,富貴長壽到永久”的說法。

各位遊客,前面這座懸梯幾乎是垂直的,大家攀登時要保持一定距離,不要走得太近。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索橋,它由五根粗大的鋼索組成,有30多米長。大家看,山上有一涼亭,可供三五個遊人休息。從這裡俯瞰腳下的鴨綠江支流,對岸就是朝鮮國土,異國的田野和民居已近在眼前。

前面又是一段下山路,請大家扶好,注意安全。

順著棧道往左一拐就是水簾洞了。走到這個巨大的山崖下面,頓有一種陰冷的感覺,你看頭頂的石壁上溼漉漉的,正往下滴水呢,而瀑布自山頂瀉下,把我們“關”在山崖下面,置身其中,是不是也有幾分神話的色彩呢?走出水簾洞,順懸梯而下,我們就來到了貼近江汊子水面的這一段棧橋,從這裡回頭再看水簾洞,就可以看到它的全貌了。

接下來,我們還要攀登一座懸梯,請大家側身、扶好。

現在我們已經下山了。沿著這條甬道往前走,就是一步跨了。

各位遊客,我在這裡提醒大家,我們右側的這條江汊子,雖然只有十米八米寬,但仍然是不以中心線為界的中朝界河。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正行走在國境線的邊緣。大家看,這有一塊警示牌,請大家瞭解一下警示內容,自覺遵守邊境邊防的有關規定。

【一步跨】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一步跨”,這是中朝水路邊界距離最近的地方,只需一步便可跨出國門。因此,人們形象地稱這裡是“一步跨”。

“一步跨”的形成,是因為於赤島在這裡將鴨綠江分成兩條支流,而作為國界的這一條支流較為細小,最窄處只有一步之遙。大家看,那裡特意修了幾個石墩,是為了便於遊客觀光體驗。大家可以站到水中的石礅上,找找跨出國門的感覺,但可千萬不能跨過去喲。

遊客朋友們,雖然我們不能以境外為背景拍照,但我們可以以岸上這塊“一步跨”巨石景觀為景拍照留念,讓你永遠留住“國門一遊”的美好感受。

各位遊客,此時你再看虎山,便會發現眼前的山體宛如一幅展開的長卷,而旁邊那一柱細高的巨石連同長在上面的樹木像一枝大筆,彷彿要在這“長卷”上賦詩作畫。

【虎踞龍盤主題雕塑】

遊客朋友們,在離開景區之前我們再來看一下虎山景區的主題雕塑“虎踞龍盤”這座雕塑是20__年9月完成的。它主體高度是8.8米材質為紅色花崗岩,底座高度是1.5米材質為紅色花崗岩。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雕塑的底座部分。底座正面鑲嵌著黑色的大理石,在大理石上寫著“萬里長城東端起點—虎山”。這十個穹勁有力的大字是由我們前面介紹過的羅哲文先生所題寫的。羅哲文先生將大半生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在長城的研究與恢復的工作當中,特別是近十幾年羅老更是對虎山長城的修復的工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正因為此,我們才能有幸重睹虎山長城這一“巨龍之首”的雄姿。接下來我們再來看雕塑的主體部分,主體底部是洶湧的波濤它象徵著鴨綠江和靉河。水的上面是山,在山的一側是一隻虎頭這座山便是虎山。在山的右側站著一個留著長髮的東方巨人他代表著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東方巨人右手托起一條巨龍,龍頭在巨人掌中龍尾幻化為長城坐落於虎山之上。巨人左手扶著初升的太陽寓意為這裡是世界的東方是太陽最早生起的地方。整個雕塑所塑造出的水、山、人、龍、日等造型渾然一體,突出了虎山長城是萬里長城最東端起點這一重要地位,同時也顯示出只有偉大的中華民族才能修建出這樣偉大的建築工程。

請大家在此拍照留念。

各位遊客,愉快的虎山長城之旅即將結束,相信這次富有韻味的長城遊、邊境遊已經給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歡迎你再次光臨虎山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