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6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4.12K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篇1

雲南麗江古城位於西南部雲南省的雲南麗江市,由於雲南麗江古城四面青山環繞,綠水縈迴,形似一塊碧玉的大硯,古時,“硯”通“研”,所以雲南麗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鎮,雲南麗江古城坐落於雲南麗江壩的中部,與四川的閬中古城、山西的平遙古城、安徽的歙縣並稱為“儲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是歷史文化名城中兩個沒有圍牆的古城之一,據說是因為雲南麗江世襲的土司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6篇)

雲南麗江納西語稱為“依古堆”意為“金沙江轉彎的地方”又叫“鞏本”意為“有糧食的村寨,而云南麗江古城被稱為“鞏本芝”。“鞏本”為倉廩,”芝”即、集市,意思是“有糧食的村寨集市”。雲南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距今已經有800年的歷史。歷代均為滇西北的政治、軍事重鎮和納西、漢、藏等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往的樞紐和經濟貿易集散之地。古城地處雲貴高原,海拔2400餘米,屬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攝氏12.6度,年均降雨量950毫米,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古城面積為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萬人。其中,納西族人口占絕大多數。古城民居多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的建築形式。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既突出結構佈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精巧,被中外譽為“民居博物館”。雲南麗江古城文物古蹟眾多,文化底蘊十分豐富。是我國儲存最完整,最具有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1986年被評為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雲南麗江大研古城、白沙、束河古鎮古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年至年相繼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示範點、“最令人嚮往的10個城市”、“年十大最佳品牌建設案例”。“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年被評為全國5A風景區。主要景點有:大水車、酒吧一條街、四方街、科貢坊、大石橋、萬古樓、關門口、木府為代表,具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高原氣質。是來雲南麗江旅遊的必到之地。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篇2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是導遊__。名聞世界的平遙古城終於到啦!平遙古城是我國儲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主要是保留了明清時代的古城建築特點。古城在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真不簡單啊!當我們進入古城時,就好像來到明清時代,可以領略到那個時候的經濟文化、風土人情。

我們現在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古城的南門。大家細心觀察眼前的城牆吧!你們想的到嗎?我們其實是處在一隻大烏龜的龜首部位呢!這隻龜可不是一隻縮頭烏龜,而是一隻大神龜!這座城在平遙民間被稱為“龜城”。據說是因方形的城牆形如龜狀:六座城門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南門是龜首,北門地勢最低是龜尾,東西四座城門是龜的四肢。城內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衚衕構成龜甲上的八卦圖!它有什麼深刻的寓意呢?它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固若金湯,永世長存。它始建於西周年代,至今有2700多年的歷史呢,還真的像龜一樣長壽呢!我們現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後的模樣。

讓我們走進城裡,穿越到明清時代,一起領略古城獨特而又古老的風采!看,古城的房屋裡大多是灰磚砌成的,還裝飾精巧的木雕、磚雕或石雕,還配有濃重鄉土氣息的剪紙窗花,看上去真是古香古色,真不愧是世界文化遺產。

看過古街,我們接著參觀平遙古城的“靈魂”――平遙文廟。這座廟歷史悠久,是我國現存保持最完整的文廟。它還有“小故宮”之稱,規模巨集大,規制齊全。大家好好地感受下古老的文化氣息吧!接著,我們一起登上魁星樓,來沾沾狀元的靈氣吧!看,這座樓小巧玲瓏,卻直指天空,有“手可摘星辰”之感,據說,當年凡中狀元者都要登上魁星樓、文昌閣,經過雲路坊,經過拌橋(也稱狀元橋),再到文廟祭拜孔子。

大家的肚子在唱“空城計”了吧,小黃帶大家去品嚐名小吃――平遙牛肉。接下去,還有更多的名勝古蹟在等著你呢!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篇3

大家好,今天,我帶各位遊覽水簾洞及其附近的幾個景點,就是;一洞,水簾洞;一峰,蓮花峰;一寨,劉官寨;三塊石頭,青獅巖、龍峰巖和碧石巖。 各位朋友,我們繼續往前走。左邊就是青獅巖。它像一隻蹲著的獅子,十分威武。由於青獅巖遠離景區中心,一直到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才被一個叫範子虛的人發現。範於虛十分留戀這個地方,不肯離開,在這裡隱居40多年。巖壁上有幾段殘垣,就是當年的獅巖舊址。西面有一個數十米寬的石坪,叫月臺。據說,每當月明之夜,嗜酒如命的範隱士,就在這裡舉杯飲酒,自得其樂。東面釣臺下面有個虛靈洞,洞內可裝幾十人。洞旁有個孔,像天然的窗戶,探頭下看,但見雲煙嫋嫋,深不可測,彷彿處在空中樓閣。據《武夷山志》記載,原來巖上有先春園、桃花林和來禽塢等幾處勝景,可惜今天都已廢棄。

朋友,眼前看到的這股清泉,穿石而過,形成九口一串的天然水井。一井汲水,九井波動,饒有情趣,這就是所謂的九星泉。大家抬頭看,上面有一塊岩石,巖因泉名,又叫九井巖。

我們沿著九井巖前的山路繼續前行,但見石關、石垣橫立,這就是南宋時崇安五夫名人劉衡、劉甫父子屯兵的地方,故名劉官寨。劉官寨北面石壁皚皚,長數十米,名為白崖。宋代崇安高士趙泌漣兄弟曾隱居此處。白崖南面,與三仰峰相連的俗稱長嶺,為古時候崇安、邵武的交通要道。南面田廬當中有一個洞,猶如世外桃源,唐末扣冰和尚曾隱居洞中。

朋友們,請大家抬頭看,在白崖附近有一座山峰,四周松竹蒼翠,環境清麗,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名蓮花峰。上面一排排巖洞,就是武夷山紅層地貌中典型的層面巖洞。巖洞中有一個蓮花寺,山高路險,崎嶇難行,很少有人能爬上去。

繼續往前走,前面這座山叫做龍峰巖。龍峰巖是武夷山北部最大的一座峰巒。這塊巨石如舌頭上翹,叫做龍舌。路窄難行,懸崖峭壁,大家要走好。龍舌上面是龍頭,翻上龍頭,就走到龍脊,這裡古木參天,修竹青翠。小路的盡頭是幾間就崖疊架的房子,幽雅別緻,這是神仙居住的好地方。在座的是否有人願意留下來修煉成仙?

從龍峰巖往西走幾里路,有一座隱藏在綠樹叢中的山岩,名叫碧石巖。巖上有一座建築精巧的寺院,很破舊,但門額上碧石精舍四個字,仍清晰可見。

朋友,今天我們在武夷山北部的遊覽就全部結束了,謝謝大家的配合!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篇4

交戰後,包括九原縣(今麻池古城)在內的整個五原郡地區社會經濟一落千丈、百姓貧苦不堪。崔寔上任後四處走訪,探視民情,發現五原郡地處邊陲,冬天寒冷而漫長。老百姓沒有足夠禦寒的衣服穿,就睡於草窩中,見地方官吏時則“衣草而出”。雖然這裡的土壤適宜種植麻等纖維作物,但民間卻不知紡織。愛民如子的崔寔變賣了所有財產,將賣得的二十餘萬兩銀子,用於購買紡織機器,並邀請中原紡織名師教授百姓紡織技法,同時下令郡內廣泛種麻。從此,五原郡地區種麻、紡織蔚然成風,百姓的`生產、生活條件漸漸改善。後來,在九原縣出現了許多專用於漚麻的池塘,民間有了麻池這一地方俗名。飛將呂布 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今包頭市麻池古城)人。東漢末年董卓部將。素以勇武著稱,膂力過人,使一支方天畫戟,箭法高超,號稱“飛將”,東漢末年最優秀的武將。

呂布勇武非常,但是無謀多猜忌。最早為丁原部下,後殺丁原投靠董卓,認董卓為父。官至中郎將,封都亭侯。董卓暴虐,曾因一件小事,拔手戟擲向呂布。呂布與董卓一個侍婢私通,怕被董卓發覺,寢食難安。這時司徒王允與人密謀誅殺董卓,用連環計使呂布殺了董卓,得到了董卓的侍婢。這位侍婢在《三國演義》中被演繹為貂蟬。王允任呂布為奮威將軍,封為溫侯,共執朝政。李郭兵變,呂布投袁紹,合攻張燕。後袁紹欲殺呂布,呂布無奈投奔張揚,奔走四方。曾與曹操戰於濮陽,兵敗投劉備,乘劉備攻袁術,襲取下邳,布自稱徐州牧遣劉備屯小沛,又曾轅門射戟解劉備之難。建安三年(198年),再敗於曹操,被縊死於白門樓。呂布一生有勇無謀,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是一個優勢突出、缺點很大的悲劇英雄。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篇5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你們好!歡迎大家前來參觀荊州古城!我叫黃詩棋,很高興能成為大家的導遊,希望我的服務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說到荊州,你們一定會想到三國演義吧,那裡面有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多次提到荊州,如劉備借荊州,呂蒙襲荊州,關羽失荊州等等。荊州一直以來都是行軍打仗的必爭之地,千百年來,到荊州古城來探尋三國曆史煙雲的人們絡繹不絕。

現在大家眼前的這條几十米寬的河流,就是護城河,在打仗時它是抵禦敵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荊州古城一共有六道門,分別是東門,小東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和南門,每座城門均設有“雙保險”,前後兩道門,兩門之間均設有甕城,可致攻城之敵於死地,有如“甕中捉鱉”。六座城門原都建有城樓,現在只有東門和北門有城樓,因此,我們遊覽古城風采的最好去處就是東門和北門。東門又稱“寅賓門”,它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地方,所以城門最壯觀,甕城也是最大的。北門又稱“拱極門”,是古代通往中原和京城的棧道出口,人們在這裡送親友遠行,祝福平安。

說了這麼多,大家對荊州古城一定有了初步的認識,現在,大家請跟著我,一起走進荊州,更深入的瞭解荊州古城吧!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篇6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建水旅行社的導遊,我姓鄭,大家可以叫我鄭導遊,今天就由我陪伴大家去一個古香古色的小城——建水去遊一遊吧!

現在請大家按順序上車,坐好,不要把頭手伸出窗外。我們即將達到縣城以西的張家花園。它建於清代末年,佔地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在建水民居中稱第二位。時間過得真快,張家花園已經到了,請大家細細觀賞,特別是雕樑畫棟·名人書畫,還有許多扇花格門窗,都很有特色。你們自由觀賞吧!請在一小時後在這裡集合。

接下來,我們要去遊覽十七孔橋。它是雲南省著名古蹟之一。已列入中國造橋史冊。橋身用巨石砌成,全長148米,寬3米,現在大家隨我一起登上樓去看一看那些工藝精湛的鳥獸和古老的游龍神像。

建水的名勝古蹟還有很多呢!下面讓我們去城內的東門樓去看看吧!它位於縣城中心,是建水城的標誌。它建於1389年,至今已有六百多餘年的歷史了,聽說比天安門還要早建。所以又有“小天安門”的名稱。朝陽樓正面懸掛著“雄鎮東南”的巨匾。我們走進朝陽樓的“迎暉門”,它那高大的城門足以讓兩輛汽車並行。我們沿著石階登上城樓:請各位不要隨便攀爬,小心跌倒。城樓由48根大柱子和無數根粗大的木頭搭建而成。城樓上木雕平門,雕刻精巧,栩栩如生,華貴無比。

建水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還是請大家慢慢遊賞吧!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篇7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熱烈歡迎大家的到來,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易說乎”很榮幸能為各位嘉賓服務,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我叫王兵,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導,我們的旅遊車是這輛白色大巴,車牌號是12345,大家一定要記住了,我旁邊是我們的司機張師傅,他是駕車多年的老司機了,接下來就由我和司機師傅陪伴大家一起度過你們的歙縣之旅!

明代戲劇家湯顯祖說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歙縣是古徽州的州治所在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有“東南鄒(zou)魯”的美譽,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和藝術之鄉。現在我們走在古城的西門,大家看到的是儲存完整的甕城。甕城有內外城門和護城牆,兩旁原有徽式的小肆,到現在我們還能看出它的古色古香。

走完甕城,出現在大家眼前的便是一座古樵樓,傳說古時候,有位知府,為了鎮制不吉利的山勢,就在徽州府堂正前方建造了這幢皇式樓閣。為了區分,特地少造了兩根柱子,誰知被人告狀說是與皇帝分庭抗禮,結果以欺君之罪受酷刑而死。如今,這幢構造獨特的古譙樓成為了歙縣博物館。

我們在往前走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氣勢磅礴的許國石坊,許國石坊建於明朝,規模巨集大、呈八腳結構,這樣的牌坊舉世無雙。坊主許國是三朝重臣。因平定雲南邊境叛亂有功,回到老家歙縣,建造了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據說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腳牌樓,否則就是犯上。當時徽州四腳牌樓林立,許國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腳牌坊,無法體現他的官重威顯。怎樣才能與眾不同呢?許國想了個“先斬後奏”的點子,許國建這座牌坊前後共拖了七、八個月才回朝覆命。由於超假,許國久默無聲,皇上迷惑,責備說:“建坊這麼久,不要說是四腳,就是八腳也都造好了”。許國聽了,頓時口呼萬歲,奏稱“謝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腳牌樓。”皇帝聽了哭笑不得。

許國石坊的左邊是徽園,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再現了徽州明清時期的風貌,走進徽園,有如走進了美麗的江南,走進了古樸典雅的徽州古城。各位朋友,我們現在繼續往前走,不遠處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少年時讀書的崇一學堂了,後修建為陶行知紀念館。新建部分與老館銜接,仿徽派建築,給人以情的薰陶,美的享受,行的啟迪,力的源泉。一進大門,巨集偉典雅,風格獨特的瞻仰廳展現在你的眼前。“萬世師表”匾額,金光燦燦,是宋慶齡手跡。陶行知書寫的對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終生恪守的人生真諦。正中照壁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金色大字,瀟灑飄逸,剛勁有力,是一代領袖主席同志對陶行知先生的譽稱。紀念館裡面陳列著陶行知先生的著作和他生平事蹟的圖片、報刊以及世界著名人士的題字,陳設都是故時的面貌,令人肅然起敬。

接下來,我們將要去的是古民居斗山街。斗山街位於歙縣城內,因依靠斗山而得名,斗山街是一處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於一體的旅遊文化景點。建於明清時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大院,猶如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向你講述著古老而又悽美的故事。名城歙縣不僅風景如畫,人文深厚,而且明清建築,新安醫學,徽州雕刻等也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時間過的真快我們的歙縣之旅馬上就結束了,小王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臨別之際沒什麼送大家的,就送大家3個字吧,首先第一個字是緣分的緣,俗話說“百年休的同船渡”和大家的共處就是“百年休的同車行”,接下來就是原諒的原,在今天的旅途中,我有做的不夠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裡說聲抱歉!在一個就是圓滿的圓,此次行程的圓滿多虧了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和配合,在此說聲謝謝了!預祝大家接下來的旅途吃得好,睡的香,玩的爽,謝謝大家!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篇8

我們下頭要去遊覽的地方是木府。木府是麗江古城文化“大觀園”。納西族木氏土司歷經元、明、清三朝22世,共470年,史稱其“知詩書,好禮守儀”。木府原系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略備於元,盛於明”。徐霞客嘆木府曰:“官室之麗,擬於王者。”木府歷經戰亂動盪的損毀,於1998年春重建,並在府內設立了古城博物館。

修復重建的木府佔地46畝,坐西向東,沿中軸線依地勢建有“天雨流芳”木牌坊、忠義坊。儀門、前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配殿、閣樓、戲臺、過街樓、家院、走廊、關驛共16幢,大大小小記162間。衙內掛有幾代皇帝欽賜的十一塊匾額,上書“忠義”、“誠心報國”、“輯寧邊境”等。木府分為前後兩院,從儀門進去有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這是“前院”,也就是正院;而玉花園及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一向到獅子山則在“後院”。前後兩院中間由過街樓貫樓。過街樓是一道長長的長廊通道,透過窗戶,能夠看見繁華的街市,樓下是一條寬敞的通道。

木牌坊上大書的“天雨流芳”四字,乃納西語“讀書去”的諧音,體現納西族推崇知識的靈心慧性;忠義牌坊又叫石牌坊,這座結構巨集偉、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築遠近聞名,民間有“大理三塔寺,麗江石牌坊”的說法;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巨集,是土司議政之殿;萬卷樓集兩千年文化遺產之精粹,千卷東巴經、百卷大藏經、六公土司詩集、眾多名士書畫,皆是翰林珍奇,學苑瑰寶;護法殿又稱後議事廳,是土司議家事之殿;光碧樓乃後花園門樓,史稱其建築“稱甲滇西”;玉音樓是接聖旨之所和歌舞宴樂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得產物。而獅山古柏深處,還有土司祭祀天、祖、大自然的場所。木府充分體現了納西民族廣納多元文化的開放精神。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篇9

我們現在要遊覽的麗江古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從而填補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在世界遺產名錄中的空白。可以說,麗江古城是一座馳譽世界的`少數民族古城。 我先向大家介紹麗江古城的簡要歷史。古城坐落在巍巍玉龍山麓,滾滾金沙江畔。

金沙江古稱麗水,因此古城得美名--麗江。古城始建於南宋末年。當時麗江木氏祖先將其統治中心從白沙移至獅子山麓,開始營造房屋城邑,稱為“大葉場”。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度過金沙江到達麗江,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忽必烈。蒙古軍就在“大葉場”駐軍。現在古城附近還有一些納西語地名即蒙軍駐地和操練場,比如大石橋一帶,納西語為“阿營暢”,意即蒙古軍駐紮的村落。公元1254年,蒙古軍在大葉場設三賧管民官。元至元十四年,三賧管民官改為麗江路通安州,州治即在古城。史載,元初古城一帶居民至少已有千餘戶。

明洪武十五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的歸順明朝,明在此設立麗江軍民府,朱元璋賜阿甲阿的姓木,並封為世襲知府。次年,木得在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此後,古城貿易集市和街道建設不斷擴大,並具相當規模,木氏土司營造宮室也漸趨華美。至明朝末年,徐霞客到麗江時,他筆下的古城已是“民房群落,瓦梯櫛比。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大家好!我是你們遊覽麗江古城的導遊。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遊覽麗江古城的四方街和五鳳樓。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四方街。

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廣場,也是麗江古城的心臟。因為這裡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所以被人們稱為“四方街”。

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很好奇呢?現在,我就帶大家去四方街看看。

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以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通向四面八方,交通非常便利。置身其中。就彷彿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喜愛種植花木盆景,使古城享有“麗郡從來喜植樹,山城無處不飛花”的美譽。

遊覽完四方街,我就帶大家來到五鳳樓。

五鳳樓,樓高20米,樓臺三層,屋擔八角,共24個飛簷,就像五隻綵鳳展翅來儀,因此得名“五鳳樓”。

接下來,我就帶大家到五鳳樓裡面看一看。

全樓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大約有四層樓這麼高,柱上部分用鬥架手法建成,樓尖貼金實頂。五鳳樓的天花板上繪有太極圖、飛天神王、龍鳳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具有許多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的稀世珍寶和典型範例。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城市佈局錯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風貌,又富於水鄉韻味。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見!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各位佳賓:

歡迎大家到我們這座著名的川北古城遊覽。

閬中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城市建在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水系聚結交匯處,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形勢十分險要。前人說它“前控六路之師,後據西蜀之粟,左通荊襄,右出秦隴”。自古就是一座軍事重鎮,1986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

我們今天的遊程安排是:先去遊覽張飛廟和錦屏山,然後參觀遊覽極有特色的古城保護區。現在,請允許我先把閬中古城的特色,概略地作一介紹,以作為各位實地遊覽前的引導。

閬中之古,首先是古城歷史悠久。閬中是古巴國的都城。據史料記載,周武王伐紂,得到巴人的大力協助“牧野之戰”就是由巴人組成的“虎賁”軍出戰,“凌殷人倒戈”,而取得勝利。周王朝建立後封巴人為子國,都江州(即今重慶),因避楚國之逼,遷都閬中。公元前3__年秦惠文王滅巴後置巴西郡,設閬中縣。此後歷代皆為郡、州、府、道的治所,也是那時川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僅以建縣的歷史計算,至今已有2300多年。

第二是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發展具有影響的名人輩出,古蹟猶存。閬中這座山水秀麗的古城,不僅吸引了歷代眾多的名人賢士來此遊覽居停,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蹟。而且古城本身就是一個地靈人傑,人才輩出的地方。漢武帝時,這裡誕生了偉大的天文學家和歷算家落下閎,其後有東漢時期的大氣象學家任文孫父子和“三國時期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孫三代天文學家。前後4__年間,閬中出了這麼多成就卓著的天文學家實在了不起。此外,三國良將馬忠、謀士程畿、南宋抗金猛將張憲、元明花木蘭式女英雄韓娥,清代農民起義領袖蘭廷瑞等都出生在這裡。有人統計出:從晚唐到清朝1000多年間,閬中先後出了4個狀元,94個進士,幾百個舉人。

閬中又是革命老區。1933年紅四方面軍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在閬中地區轉戰3年之久,並建立了閬中、閬南蘇維埃政權,19000多閬中優秀兒女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

第三是古城儲存比較完整,文物價值很高。改革開放以來,閬中的社會經濟發展很快,城市建設也取得很大成績。與此同時,市政府十分重視對古城區和文物古蹟的維修保護,特別是令現代建築界十分關注的古城格局,古風濃郁的上百條古街道和成群連片的四川古民後,更是十分珍貴的人文瑰寶。許多人蔘觀之後,總是讚歎不已,連稱“別處少見”。

好,就說到這裡,張飛廟到了。桓侯祠墓--張飛廟

各位佳賓,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名聞遐邇的桓侯祠,亦稱張飛廟。張飛,益德(翼德),東漢末年跟隨劉備起兵,情同手足。劉備定益州稱帝后,封張飛為司隸校尉、巴西太守鎮守閬中前後七年之久。公元221年,張飛為急於報東吳殺害關羽之仇,逼迫部下趕製白盔白甲,被部將範強、張達殺害,葬於閬中,被追封為桓侯。閬中追慕張飛忠勇,於墓前建闕立廟,歲祀不缺。唐時廟叫:“張侯祠”,明代稱“雄威廟”,清代以來才叫“桓侯祠”。現存的張飛廟是一組唐代風格的明、清建築四合院,由山門、敵萬樓、牌坊、大殿、廂房等組成,佔地5000多平方米,規模巨集大,建造精美。

山門為明代重建,正門上端懸掛的“漢桓侯祠”大匾為最近逝世的著名書法家趙樸初書寫。跨進八形的大門,便是高聳的敵萬樓。“敵萬”是說張飛有力敵萬天之勇。樓為明初所建,重簷歇山式屋頂,四瓣鑲成的梅花方形柱,翹角連雲、氣勢不凡。兩邊側殿為文物展覽室和群塑廳。文物展出有1000多件。請看這百碑文:“漢將軍飛,率精兵萬人大破賊首張都於八蒙,立馬勒銘”。據說是張飛親筆書寫,足見張飛不僅是一員猛將,而且是一位造詣頗深的書法家。世人說張飛是粗中有細,這石碑算得一件證物。群塑館裡根據《三國演義》描寫的張飛主要業績製作的六組雕塑,各位都熟悉《三國演義》,不用我再作解說,就請一一看去。

走進大殿,中間端坐一尊豎眉瞠目,狀貌威猛的張飛,卻怎麼是頭戴王冠,身著錦袍,手捧玉笏的塑像呢?原來在清朝嘉慶年間,張飛被追封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是他的冠冕文身坐像。塑像兩邊是長子張苞執蛇矛、功曹馬齊捧丹書。左右兩壁是岳飛 草書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將大殿烘托出一派威嚴而儒雅的氣氛。

後殿實為墓亭,古雅簡樸,肅然卓立。亭柱一副對聯:

隨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戰,地只西川稱帝業;

剩殘軀付諸荒冢,春去冬來,人猶千古吊忠魂。

上聯寫張飛追隨劉備一生征戰,但實現統一全國的壯志未酬,英魂仍存遺憾。下聯說他死後,此墓雖只埋了無頭之軀,但人們紀念其忠勇的情懷千古不衰。無頭之軀有一個民間傳說,據說張飛被殺後,凶手範強、張達二人割下頭顱,想拿到東吳獻給孫權,作為進身之階,他們乘船順長江東下時聽說孫權正向劉備求和,二人驚惶無措就把張飛的頭拋入江中,浮到雲陽地界被一位漁翁撈起,葬在雲陽鳳凰山麓。這就是張“頭葬雲陽,身葬閬中”的悲壯故事。

墓亭下窩廬形約有拱穴內,端坐著張飛的武身像。請看,這像真是“豹頭環眼,燕頜虎鬚的猛張飛了吧!像前擺的盤龍石鬥窩叫“長明燈”。據說,張飛駐守閬中時,曹魏大將張梆帶領5萬大軍進攻巴西首府閬中,當時張飛守卒不過萬人,在宕渠與張合相拒,前後50日,張飛依靠當地人民的支援,從梓潼山小路直取張合大本營——瓦口隘,大敗張合,取得保境安民的勝利,閬中人感戴他在他死後,特意選取最好的石頭精工雕成這座“長明燈”。千百年來,每到清明節,人們都要為張飛掃墓,給長明燈獻油。

張飛墓高約6米,方圓100多平方米,全用黃土壘成,宛如一個橢圓形的小山巒,歲月滄桑,墓穴無恙。墓上古木森森,碧草茵茵,似乎印證出千百年來無數後人對這位勇猛剛強、嫉惡如仇的“張三爺”的敬愛。閬苑仙境——錦屏山

來此就是閬中市有“嘉陵第一江山”之你的錦屏山風景區。請看這錦屏山山勢起伏,峰巒相連,山上林木蔥鬱,鳥語花香,山下水流湍急的嘉陵江象一條碧玉帶從山腳蜿蜒而過,山水相融,組成一幅秀麗清雅的天然圖畫,吸引了歷代多少的文人名士來此留連。比如大家熟知的唐代詩人杜甫、李商隱,大畫家吳道子,宋代文豪蘇東坡、詩人黃庭堅、陸游等,都曾為錦屏山風光所傾倒。杜甫的詩中稱為“閬中城南天下稀”。近幾年景區進行了一番修葺整治,更添新的風采,特別是自然美景與歷史文化的交相輝映,充分展現了閬中游覽的古雅品位,使我們感悟到它既是觀光之旅,又是知識之旅。現在就讓我們以景區內的古蹟名勝作為標誌,一路遊覽下去。

這裡是閬中杜少陵祠,紀念杜甫的祠廟。杜甫曾在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八月和廣德二年兩次來到閬中,並舉家在此居住半年之久,其間寫下了60多首詩歌。他在《閬山歌》和《閬水歌》中,讚美閬中的山“己覺氣與嵩華敵”,閬中的水“石黛碧玉相因依”。  杜少陵祠依山而築,保持了唐宋時代肅穆典雅的風格,祠堂前廳懸掛的70多幅詩詞木刻和畫,寄託了對詩人的懷念;兩旁廂房陳列有古文物、古木漆傢俱等,增添了祠堂的古意。正殿是漢白玉的杜甫立像,正在揮筆凝神,推敲詞句,構思新章。這尊雕塑,己非古物,但我們從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乾道八年兩次到閬中瞻仰少陵祠後,在《遊錦屏謁少陵祠堂》一詩中寫他當時看到的杜甫塑像的情景,可得到一些印象。詩說:“虛堂奉祀子杜子,眉宇高寒照江水,古來磨滅知幾人,此老至今原不死。”眉宇高寒的杜甫,孤獨地但卻長久地留在祠中,受後人憑弔,也就是留芳百世了。

一路觀景而行,己到宋烈文侯祠,也就是張憲祠了。說張憲,可能有的人感到陌生,但只要說是岳飛身邊的愛將,知道的就多了。張憲是錦屏山這一帶的人,南宋時岳飛領兵抗金,張憲投入岳飛帳下為將。他驍善戰,赤膽忠心,功授副都統制,深受岳飛的器重,並招之為婿。在岳家軍直搗朱仙鎮,即將“痛飲黃龍”時,以宋高宗為首的投降派害怕岳飛迎回徽、欽二帝后,自己喪失皇位,連發12道金牌召岳飛班師,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謀害岳飛。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年僅27歲的張憲同岳飛父子一同被害於杭州風波亭,葬於離嶽墓不遠的東山港口。20年後,金兵再次南侵,剛剛登基的孝宗皇帝為了激勵臣民抗金,對岳家軍來了個“平反加封”,張憲被追封為龍神衛士廂都指揮使,閬州觀察使,又贈寧遠承宣使。明代,再追封為烈文侯,在家鄉閬州建祠紀念。

張憲祠佔地約30畝,座西向東,三面環山,地形象一把圈椅,前人把祠堂選在錦屏山腰的這個地段,可算是一塊“風水寶地”。再加上那蒼勁傲岸的青松翠柏,剛柔相濟的香樟綠楊,把祠廟圍得嚴嚴實實,更顯得莊重靜穆。張憲的塑像放在院中而不在殿內,也是一種“匠心獨具”的表現:張憲功高蒙冤,壯志未酬,人雖死,心不甘,所以塑像不穩坐殿中而是立在陛下。你看他身披金甲,左手按劍,右手撫腰,威嚴挺立。再看他的神情,園睜怒目,彷彿在問:抗金保國,何罪之有?緊蹙雙眉,似乎對未能勸住岳飛班師回朝而痛心疾首。看到這裡,聯想西子湖畔那流芳千古的嶽王墳和遺臭萬年的秦檜跪像,我們都會感受到“歷史是最公正的”“民心是最公道的”。

現在看到的是觀星樓,觀星樓是閬中古城的驕傲。我們開始說過,在祖國古代天文學研究的燦瀾星空中,閬中出現過群星爭耀的壯麗圖景。他孕育和誕生了偉大的天文學家落下閎、任文孫父子和周舒祖孫三代等,為我國天文、氣象學做出卓越貢獻的英才,使閬中成為我國漢唐時期最大的天文研究中心。特別是世界天文史上有劃時代意義的《太初曆》作者,偉大的天文學家和歷算學家落下閎。落下閎(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長公,閬中市人,精通天文,擅長曆算,受漢武帝徵聘,官至太史待詔。一生中對天文科學的最大貢獻有三個:一是創立了“渾天說”,認為宇宙是變化的,而且變化是有規律的;二是創制“渾天儀”,是當時世界上最科學、最精密的天體觀察儀,並建立了觀星樓;三是制“太初曆”,為歷史上第一部有文記載的歷法。落下閎的天文研究成就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天文研究都有較大的影響。英國的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他是世界天文學領域裡“燦爛的星座”。

在落下閎的影響之下,漢末又誕生了任文孫、任文公父子天文學家,任氏父子在繼承落下閎天文研究的基礎上,在氣象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能夠預報風雨、旱災、洪災,對天文氣象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國時,閬中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孫三代獻身於天文事業,成為繼任氏父子之後的又一天文世家。他們在自己的庭院中建築了測天台,不避寒暑,長年觀察,辛勤地積累資料,加以判斷,從而得出十分準確的結論。

由於閬中天文研究人才輩出,故歷代諸多天文研究行家被吸引來此。唐初,著名天文學家袁天罡在高宗時(650年)遷於閬中定居,於蟠龍山建立觀星臺以測天象。袁天罡死後葬於閬中。緊接著大天文學家、數學家李淳風,尋其行蹤,於公元664年也來到閬中,繼續天文數學研究,李淳風死後亦葬於閬中。

前面那座古樸的大殿是錦屏碑林,裡面收藏著歷代名人書畫墨跡260多件,刻工精美,內容豐富。其中的張飛“立馬勒銘”漢隸碑,杜甫的“詩篇”,吳道子的“觀音”,鄭板橋的“竹”,張善子的“虎”,最受稱道。

來此是“八仙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在此修道。洞深孔多米,寬約17米,塑有八仙神像,洞外“飛仙閣”簷牙高聳,古樹濃蔭遮地,真有鍾靈毓秀的味道,難怪唐代星象學家袁天罡在山壁上大書“此山磨滅,英靈乃絕”八個大。

也許正由於呂洞賓在此修道的傳說,後人在山上修起一座群體建築構成的宮觀,定名為呂祖閣。建築依山勢走向,以中心閣樓為主體,配以偏殿,長廊,面積達__多平方米。

有人說,站在錦屏山八仙洞口看閬中古城,最能看出古城的佳妙風水和前人建城的高超構思。你看,嘉陵江在山下繞了一個大彎,把對岸形成一“半島”,江水澄碧,就像一條玉帶束腰,而古城就建在半島上,盤龍山有如一條巨龍繞伏其後,錦屏山似一道畫屏遮護在前,左右群山扶持,城中街市如花開葉布,與山水相照應,使古城奠基於同自然和諧共存的環境之上,體現了“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思想,很有科考價值。我是不懂風水之學的,只覺得從錦屏山看古城,那山水城樓交相輝映的美景,真是令人陶醉。還是陸游的詩說得好:“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城廓如錦屏。涉江親到錦屏山,卻望城廓如丹青”。也難怪杜甫寫詩稱讚錦屏山“來遊此地不知還”了。各位佳賓,是否也有同感呢!古城民居

我們現在去遊覽閬中古城保護區,觀賞的方式是自由組合,步行遊覽,__的時候返回住地。

閬中的古城保護區,多系明清建築,也有些在風格上還保留著唐末時期特色。古城以巍峨高聳的華光樓為軸心,成扇形面展開,大街寬不過8米、小巷則僅兩三米,一色青瓦平房,樸素淡雅。街巷佈滿民居古院,推開院門,多有照壁,轉過照壁方能入院。進得一院,還有二院三院,大院套小院,天井連天井,池臺花木,迴廊亭榭,古色古香。再仔細觀看,長簷遮街,上面的瓦當吊簷,下面的木質門窗,都有花紋雕飾,特別是那些木條花格窗,其圖案千姿百態,爭奇鬥巧,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門窗的上抹板、隔板、腰華板、下抹板,又各有雕刻,或為禽鳥,或為花卉,或鐫刻“福、祿、壽、喜”,除象徵吉祥如意外,還有濃郁的審美情趣。各個民居古院,其建築風格也各不相同,或為商家華麗型,或為文人典雅型,還有官家巨集大氣派的和呈“多”形的大院。如果住在一個大院賓館裡,透過花窗觀看院中花木池臺,禁不住一股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真有味道。

好了,我只說這些,箇中意趣,各位在遊覽中自能體會,我們回頭再相互交流。現在我願意參加一組同去觀光,誰歡迎我?好,我們一起出發……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荊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多數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間。4—10月份降水量佔全年80%,太陽輻射量佔全年75%,≥10℃的積溫為全年80%。全市河流交錯、湖泊密佈,有大小河流近百餘條,均屬長江水系,主要有長江干流及支流鬆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調絃河等。全市有千畝以上湖泊30多個,總面積8萬公頃,其中洪湖為湖北省第一大湖,總面積3萬公頃。

荊州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文化旅遊、生態旅遊蔚為大觀。市內有聞名遐邇的荊州古城,膾灸人口的三國故 事,古老純樸的江漢民俗。紀南城、關公廟、章華寺、烏林古戰場、華容道等人文景觀底蘊深厚,荊州博物館被評為國家首批“4A”博物館,位居全國地市級博物館之首,館藏文物達12萬餘件,其中西漢古屍等國家一級文物近300件(套)。“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瞿家灣、周老咀等革命舊址已列入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境內山青水秀,湖泊縱橫,是典型的水鄉園林城市。近年來新建開發的鬆滋危水風景區、洪湖漁家度假區和石首天鵝洲麋鹿自然保護區等自然景觀令人流連忘返。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篇13

大家有看過電視連續劇《木府風雲》的吧?《木府風雲》就是在木府內取景、拍攝的,想必大家在欣賞劇情的同時,也沉醉於麗江的美麗風光和風土人情裡了。此刻就讓我們真真切切的去木府一覽究竟吧!

大家遊了古城,遊了四方街,如果說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那麼,木府就是古城的心臟,也是麗江古城文化的“大觀園”了。納西族姓木的土司曾統治麗江470年,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共沿續了二十三代,建造了這被人稱為“麗江紫禁城”的木府。木氏土司對朝廷忠義不貳,曾多次得到皇帝的嘉獎,這忠義坊就是明朝的萬曆皇帝批准建造的,人稱“大理有名三塔寺,麗江有名石牌坊”。

大家請看,那裡就是木府了。木府的整體構造,由東往西,就是我們剛剛看到的忠義坊,然後依次是眼前的大門,照壁,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過街樓,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一字排開。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篇14

遊客朋友們,我們今天將要遊覽的景點是興城古城。從這裡到古城大約需要20分鐘的車程。那利用這段時間,我先在車上把古城的一些背景資訊以及我們今天的行程介紹給大家。

興城古城是一座明代的古城,興城之名源於遼代,在遼聖宗統合八年(990年)遷興州民至桃花島(菊花島)築成設縣,稱興城。宣德三年(1428),駐守在這裡的總兵巫凱,都御史包懷德為了防禦女真族對明軍的襲擾,呈請曹莊驛監督造了這座城池名遼遠。隨著這座城池的修建,這個地方在軍事上的意義顯得愈發重要。明朝的軍隊與女真族的後金軍在這裡在這裡曾進行過激烈的`戰鬥。大家都聽說過著名的“寧遠大捷”,明朝著名將領袁崇煥率領的明軍與清太祖努爾哈赤率領的後金軍在這裡展開的宋城與奪城之戰。

努爾哈赤:是建州女真的傑出領袖,1583年,25歲的努爾哈赤以家系出身和他所具有的軍事才能,被推舉為建州女真的首領。他善於用兵,講究鬥爭策略,並且知用人才,知人善用。曾經以父祖留下來的13副鎧甲起兵聯合幾個城寨的奴隸主,一起討伐尼堪外蘭,並獲得勝利,從此威名漸盛,在以數千軍一舉打破葉赫九部3萬多兵馬,大獲全勝武裝了自己,壯大了實力。努爾哈赤經過幾十年的南征北戰赫困苦經營,終於統一了除葉赫以外的女真各部並在1616年建立了後金政權。後金政權建立後不久,他的軍事力量得到迅速發展。他乘明王朝腐敗而又搖搖欲墜之機,以“七大恨”誓師,巧妙的扇動起民族復仇情緒,嚮明王朝正式宣戰。

袁崇煥:有膽有識,喜談兵事,廣寧失守時,他正朝覲在京被授予兵部職方主事。1623年,被派往寧遠鎮守。到任後,在巡撫孫乘宗支援下,團結總兵滿桂,參將祖大壽等人,修築寧遠城的防禦工事,他還提出“遼人守遼土,遼土養遼人”的方針。訓練軍隊,使遼東形勢迅速好轉,但是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嫉妒賢能,想方設法搞掉孫乘宗,派兵部上書高弟為遼東經略,高弟怯懦無能,到任後與袁崇煥分道揚鑣,使袁崇煥只好率領1萬官兵孤守寧遠,抵抗後金的進犯。天啟六年(1626)清太祖努爾哈赤帥十萬後金軍輕取遼西諸城,大軍直指山海關,兵臨寧遠城下,努爾哈赤先是釋放俘虜,誘勸袁崇煥投降,並許以高爵厚祿。但袁崇煥不為利誘,慷慨陳詞,斷然拒絕,並刺血為書,激勵將士誓死守城。努爾哈赤見誘降不成便大軍猛烈攻城。後金軍攻勢十分凌厲,明軍雖奮力血戰,形勢仍萬分急迫。袁崇煥臨危不懼,指揮若定,聚城外軍民入城,令福建士卒羅立發紅夷大炮重創後金軍,擊中努爾哈赤率領的後金軍的中軍部隊,使努爾哈赤身負重傷,不得不引兵退去,並於同年的八月一日在返回奉天(瀋陽)的途中死於瑗雞堡。袁崇煥因為有“寧遠大捷”之功,被擢升為左僉都御史受皇帝御書獎勵,後來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他少年英雄,善騎射,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率立戰功。他22歲被提升為正白旗的主旗貝勒。一直是努爾哈赤的有力助手,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在代善等人的支援下繼承了汗位,為清太宗皇太極是一位英勇善戰的“馬山皇帝”,也是一位極有手段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才能主要表現在對敵採用收買,利誘和離間的手段,以瓦解明朝內部達到“能用者則化敵為友,為我所用,不能用者則必須除之”的目的。當年他就採用范文程等人的反間計,使崇禎帝聽信讒言,一怒之下處死袁崇煥,為清兵入關除去了一大障礙。崇禎十二年(1639)誠城失守於清軍。

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568年曾毀於地震,1624年由袁崇煥重新修建),清朝稱“寧遠州”,經歷了570多年的風雨侵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留了原貌。古城就先給大家介紹到這裡,下面說一下我們今天的行程安排和一些注意事項。

說著說著我們就到了興城古城,咱們先從南門進,進了古城南門,就可以看到明代商業街了,中間是一條整潔、筆直的一條石路,兩側是清一色的青磚瓦房,在這近千米的古城南街兩側,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建築,彷彿走進了遙遠明代的古城裡,思古之情也會油然而生。古城成正方形,城牆周長3274米,城牆高8.88米。古城的四面各建有一座樣式相同的城門。

現在我們現在所站的位置是興城古城的南門,又叫延輝門.在兩側的半圓形圍牆叫甕城。甕是古代陶製容器,類似罐子,肚大而口小,易進而難處。它的功能是保護城門。甕城之上原設有吊索,吊橋,城外原有護城河,甕城左側設有城門,後來為了交通方便把甕城打開了,城牆擺放的大炮就是紅夷大炮的複製品,當年就是用它炮擊後金軍的中軍,擊中努爾哈赤,使他身負重傷,後因傷勢嚴重而死。

下面請大家隨我到前面的牌坊前來看看。眼前的這座牌坊是祖大壽的“忠貞膽智”坊,建於公元1631年,當地人稱“頭道牌坊”。牌坊高11.5米,寬15米。此坊結構嚴謹。氣勢雄偉,花紋雕飾十分精美。是省級文化保護單位。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牌坊的最頂層,有一個白色花崗岩雕成的大象“吉象有餘”代表吉祥的意思,是祖大壽對自己的祈福。再往下看,石匾上刻有兩個字靠大家個字“玊音”,原意是朽木或琢玉之功,音是借用字,表示皇上首肯的意思。

(“玊”字的來歷),據說,當年祖大壽謊報軍情斯騙皇帝,當上了寧遠總兵,為了標謗他抗清衛明的功勳。1631-1638年,他兩次徵集能工巧匠,為其建牌坊,並吩咐石匠在牌坊上端刻“玉音”,這樣就可以假借此牌坊是遵照皇帝的旨意而建的了。刻“玉音”的石匠是一老一小師徒二人,師傅姓魯,徒弟叫文課,他們師徒二人不滿祖大壽欺上瞞下的行為,便將“玉音”刻成了“玊音”。在牌坊落成之後,老石匠說:“奉聖旨修牌坊應刻“玉音”,皇帝親口答應應刻“玉

音”,你修牌坊一無諭旨,二沒有皇帝的親口允諾,就得刻“玊音”了,這叫“萬歲點了頭”,否則皇帝就要怪罪下來。”祖大壽一聽覺得還挺有道理的,不但沒殺他們倆反而獎賞了他們。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我們回去之後可以查查康熙字典,在康熙字典裡真的能查到念“su”或“xiu”是借用字。

二層:“忠貞膽智”意為忠心耿耿,智勇兼備。

三層:“四世元戎少傅”軍旅別稱,古時軍界官職,是高階軍事首領的泛稱。意為祖家為世襲將門,四代為將。即:組鎮,祖仁,祖承訓,祖大壽四代。

四層:“誥贈”,聖命為誥,意為額文為皇上所賜。

下面請大家隨我到第二道牌坊來看一看,兩座牌坊85米,建立時間相隔7年。眼前的這座牌坊是祖大樂石坊,他是祖大壽的堂弟,祖氏兄弟為東晉名將即聞雞起舞的祖逖之後。牌坊高16.5米,寬13米,它的最上面第一層和前面的石坊一樣是“玊音”。

不知道細心的遊客有沒有發現,前面的祖大壽石坊是灰白色花崗岩建成,石質細膩精良,雕鏤工藝十分精湛,在古石刻建築中不失為上品。而眼前的祖大樂石坊為赫色岩石所造,材質較粗糙,加上風化剝蝕較嚴重,坊面已成顆粒狀麻斑。這足以證明當時因戰爭等原因使七年後的經濟衰退許多,在大家的印象中牌坊都是像貞節牌坊一樣,稱頌英雄或德行的紀念牌坊,可這兩座石坊卻是記錄兩個明末將軍投降歷史的恥辱柱。本來明朝末期皇帝朱由檢默許守衛遼西將領祖氏兄弟所自行建立的,以標榜抗清衛明的功勳,但後來事實與此相反,祖氏兄弟曾兩次投降清軍。這兩座牌坊也成了後人恥笑兩人的把柄。在兩側柱下有兩對石獅子。當地人都把它們看成是遇難呈祥。逢凶化吉的象徵。傳說建石獅的石料是有蓬萊採運的,因其產地有仙氣,故石獅子也有靈性的.

幾百年來一直流傳一個風俗,每到農曆正月十五,全城的男女老幼都原意來到石獅旁,以求摸獅消災,祛病(摸摸獅子頭,一生不發愁;摸摸獅子背,永遠不受累;摸摸獅子手,要啥啥都有;摸摸獅子腚,消災去百病)大家也不防摸摸石獅。

古城延輝街的石坊上頂缺了一個角,你知道為啥嗎?

在很久以前,有個貪心小販在石坊下賣魚騙人。一天,有個老太太來買魚,小販偷偷把秤桿壓了一下。老太太不知道不夠秤,付完錢就走了。老人家回到家發現缺得很多,就回來找,小販不想在一個老太太面前承認少秤,更不想退錢。就發誓“要少秤,讓石坊掉角把我砸死”,話音未落,“咔嚓”一聲,石坊果真掉下個角,把小販砸死了。如果你來興城,在興城的延輝街(明代一條街)的石坊下,當年掉下的石頭角如今還躺在底下呢。

前面就是鐘鼓樓,現已群為文物陳列館,裡面擺放著興城出土的古代文物,它是收費的,門票15元,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到上面看看。

現在我們就到了古城的中心點了,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古城的四條街和四個城門。我們是從南門進的,後面是北門,也叫威遠門,右面是西門—永寧門,左側是東門—春和門。如果大家下次自己來古城的話,四座城門都是一樣的怎麼分呢?大家記住有兩座牌坊的就是南門,這樣就不會分不清了。

到這裡我的古城就遊覽到這,給大家流出一個小時自行遊覽的時間,大家可以逛逛步行街,來尋覓一下歷史德古蹟。

大家注意安全,一定要守時。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篇15

地處三晉腹地的平遙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我國現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全國曆史文化名城研討會在平遙召開,會議首推平遙作為申報聯合國“人類遺產”專案的第一個古城,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查後把平遙古城正式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從此,這座小城名聲遠揚,慕名而來的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利用行車間隙我把平遙城的歷史沿革作個簡要介紹。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據出土文物考證,遠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有史以來,建置沿革屢經變遷。最早稱為古陶,是堯帝的封地;西周時名為京陵城,京陵二字作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是平遙城的前身;北魏時改名為平遙縣,並把縣治遷到這裡。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這裡曾有過它的繁華,也曾多次遭受戰火的破壞。現存的城牆是明代洪武年間,即1370年修建的。明清以來經多次維修,使古城牆得以完整地儲存下來。

作為世界級文化遺產的平遙古城,她留給我們的主要遺產有:古樸典雅、勝景迷人的鎮國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雙林寺;雄偉壯觀的古城牆;聞名全國的中國第一票號“日昇昌”舊址;以及明清一條街上的古寺廟、古市樓、古店鋪和古代民宅。

首先我們要參觀的是鎮國寺。

鎮園寺:位於平遙縣城東北郝洞村的鎮國寺,創建於五代北漢時期,原名京城寺。明朝時改稱鎮國寺。1988年被國務院批難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整座寺院坐北朝南,兩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天王殿、萬佛殿、三佛樓,天王殿兩側配有鐘樓和鼓樓。一進院東西廊有碑亭、三靈侯、二郎殿、財福神和土地各殿。二進院東西有觀音殿、地藏殿等。

處於寺廟最前端的天王殿,是元代建築。進入殿內,可參謁佛國護法神將——四大天王:南方增長天王,手執清風劍,氣勢磅礴;東方持國天王,眉清目秀,慈善溫和,懷抱琵琶;西方廣目天王,臂纏長蛇,泰然自若;北方多聞天王,手執寶傘,氣貫長虹。四大天王很受民間“歡迎”,因為它們代表“風、調、雨、順”,象徵著“五穀豐登,天下太平”。出了天王殿,鐘樓鼓樓相互對峙,鐘樓上有金代皇統五年鑄造的鐵鐘一口,形制古雅,工藝別緻,而且鐘聲洪亮。據說在當年沒有汽車火車的時候,鎮國寺的鐘聲能傳到30裡外的平遙城內,算得上是一件珍稀之物了。

有關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篇16

青州,為古“九州”之一。總面積1569平方公里,屬半山區半平原地形結構。轄4個街道、8個鎮。人口90萬。近年來,先後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等國家級榮譽稱號17項,是山東30強、全國百強之一。

青州市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地誌博物館,佔地40畝,為仿古式民族建築群。青州博物館是中國建館最早的博物館之一,收藏各類文物2萬餘件。海內外孤本——明萬曆青州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填補了明代宮廷檔案的空白;東漢大型出廓“宜子孫”玉璧為目前僅見的有字漢璧;青州龍興寺石刻佛教造像群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數量之大、雕工之精、貼金彩繪儲存之好為中國文物考古所罕見。陳列方式以精品化、專題化為原則,運用先進的藝術手段,推出了簡史陳列、陶瓷器、玉器、青銅器、書畫、古貨幣、碑碣、石刻、革命文物等10個專題陳列廳。展覽融實物、照片、模型、圖表、文字、講解為一體,並配以光、聲等特殊效果,使您儘可領略青州璀璨的歷史風采。

青州還有一個旅遊勝地——雲門山。是1985年山東省政府公佈的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平原拔笏,鬆蔭蓋足,山雖不高而有千仞之勢,自古為魯中名山。主峰大雲頂,有洞如門,高闊過丈,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夏秋時節,雲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將山頂廟宇託於其上,若隱若現,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蔚為壯觀,謂之“雲門”,或稱“雲門仙境”。古“青州八景”稱之為“雲門拱壁”濰坊青州古城導遊詞濰坊青州古城導遊詞。登臨山巔,便可飽覽“駝嶺千尋”、“劈峰夕照”和“三山聯翠,障城如畫”的壯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