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石林風景區導遊詞(精選9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63W

石林風景區導遊詞 篇1

各位朋友:

石林風景區導遊詞(精選9篇)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景泰黃河石林風景區觀光旅遊!

景泰黃河石林位於白銀市景泰縣東南部,與中泉鄉龍灣村毗鄰。這裡群山環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風景秀麗。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規模巨集大,佔地約10下方公里。 石林由桔黃色砂礫岩構成,高度80-100米,最高處達200餘米。景區內峽谷蜿蜒,峰林聳立,絕壁凌空,氣勢磅礴,自然造型多姿傳神,以奇、雄、險、古、野、幽見長。石林景觀與黃河曲流山水相依,靜中有動。龍灣綠洲與壩灘戈壁,兩種生態,一河這隔,對比強烈,綿延沙丘與河心洲遙遙相望。黃河九曲,龍灣多嬌。徜徉景區,色彩、形態、險易、曲直、明幽、古新等多有變化,頗具天然大園林神韻。景區內有自然景點多處,各具特色。從黃河石林景區順流而下約48公里,可達有“中華之最”美譽的景電工程一泵站,為一難得人文景觀,其間水路寬暢平緩,兩巖風光清新浪漫,若借遊船貫通,有錦上添花之效。西行至壽鹿山巔,可參觀明代古城棗永泰城。

景泰黃河石林景區由高品位的自然旅遊資源組合而成,集東西南北自然景色之大成,在全國實屬罕見,在北方更是獨樹一幟。因其造型獨特、規模大、景區組合優越,可稱之為“中華自然奇觀。

形成

黃河石林生成於21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早更新世,由於地殼運動、風化、雨蝕等地質作用,形成了以黃色砂礫岩為主,造型千姿百態的石林地貌奇觀。景區內陡崖凌空,景象萬千,峰迴路轉,步移景變,石柱石筍大多高達80-100米之間,最高可達200多米,其造型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猶如雕塑大師之夢幻傑作。狹谷蜿蜒曲折,如蛇明滅,皆以溝命名,從東南至西北,共有八溝之多。正在開發的飲馬溝大峽谷內有雄獅當關、獵鷹回首、大象吸水、千帆進發、西天取經、月下情侶、屈原問天等眾多景點,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黃河石林景區將黃河、石林、沙漠、戈壁、綠洲、農莊等多種資源巧妙結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動靜結合,氣勢磅礴。景區適宜觀光旅遊、探險獵奇、度假休閒、宗教旅遊、“絲綢之路”遊、會議旅遊等。

主要服務專案

一、體驗風情畜力車

飲馬溝至觀景臺山腳下,來回里程共計9公里,畜力車將是您代步暢遊石林的最好工具,這裡你可以感受到當地老鄉純樸的民風,興致到來唱一段西北小曲,讓你真正融入到西部粗獷的文化氛圍中來。畜力車一車可乘坐3-4人,由管理人員統一派車,統一價格,統一收費。

二、黃河漂流羊皮筏子

黃河文化中羊皮筏子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人在筏上,筏在河中,兩岸景緻似巨幅畫卷,在您面前綿延開來,沿河風情盡收眼底,滔滔黃河水載著千年的沉重滾滾而去……。在渡口處我們設立了專用碼頭,統一管理,統一售票,統一派筏,統一服裝,統一宣傳,讓您玩的開心,遊的盡興。

三、龍灣古水車

滔滔黃河水自西向東,奔流不息,而水車正如黃河母親的珠瓚,千百年來在沿黃兩岸,以其獨有的風姿留傳至今。自明嘉靖年間段續發明水車至今,幾百年來世事蒼桑,水車在原有引流灌溉的主要功能上,同時附加了豐富的旅遊內涵。

四、人間仙境盤龍洞

黃河石林,山峰林立,座座相連,峰林之中有一仙洞名曰:“盤龍洞”。洞頂有天然形成的太極圖,圖內龍鳳呈祥。盤龍洞深16米,寬13米,高3-4米,最高處達8米,洞內常年恆溫在17度左右。洞內有一寺“興龍寺”,此處歷代以來為附近百姓的宗教聖地,內供神像與神龕,百年來敬受四方香火,靈氣畢露,每至初春、初秋便有霧氣自洞口漂出,如龍口之仙氣,十分神奇。實因洞內外溫差較大,外界溼度變大後,自然形成霧氣。

五、“農家樂”西部鄉俗遊

老龍灣受黃河母親的滋潤、石林諸山神的守護,繼承了幾百年豐富而濃厚的黃河文化底蘊,民風純樸,民間文藝豐富多彩,而“農家樂”正是你體驗西部文化最直接的視窗。石林景區現有“農家樂”26家,可為您提供餐飲、住宿及各種娛樂的全面服務。

六、風情萬種的篝火晚會

河風吹過,美酒漂香,烤全羊在雄雄篝火中泛著亮光,滴落於火堆中的落油,“噗哧”一聲竄起一箭火苗,音樂在曠野中迴盪,熱情的民族姑娘和小夥子帶著您載歌載舞,這就是黃河兩岸風情萬種的篝火晚會。

七、宗教聖地清涼寺

黃河北岸有一佛教聖地清涼寺,經歷數次浩劫,但在信徒虔誠的保護下,依然屹立,這裡梵音漂渺,吉祥和瑞,是喧囂紅塵之外的一方靜土。

景區文化

伏羲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伏羲文化是史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頭。天水是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市內現有一座元代始建、明代重修的全國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祭奠伏羲的伏羲廟。在距市區17公里的三陽川,有伏羲氏創畫八卦的卦台山,山上廟內有伏羲塑像和元代時期的八卦盤。伏羲文化博大精深,吸引著國內外無數學者、專家不懈的探索、研究,也吸引了大批海內外客人前來旅遊觀光,尋根祭祖。為了加強開發研究,我市成立了伏羲文化研討會,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現在,我市正積極申報成立全國性社團--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

詳細

甘肅省景泰縣中泉鄉龍灣村,黃河在這裡拐了一個S型大彎。黃河九曲,龍灣多嬌,新列為“國家地質公園”的黃河石林就高聳在這黃河兩岸。 從石林觀景臺俯瞰:周圍峽谷絕壁凌空,自然造型多姿傳神。龍灣村莊與壩灘戈壁一河之隔,屋舍錯落有致,炊煙裊裊,還有綿延沙丘與河心洲遙遙相望,構成了一幅幽遠、蒼茫的西部風情畫。

自觀景臺迂曲而下,轉過二十二道彎,再穿過一片棗林和莊稼地,抵達黃河。立足河邊,轉身仰目,峰林聳立,座座相連,氣勢磅礴,頗具天然大園林神韻。沿黃河左行、右行,或過河前行,均可遊覽石林。景區內峽谷蜿蜒曲折,皆以溝命名:七口溝、盤龍溝、喜望溝等,另外還有千米洞、盤龍洞等幾十處洞穴。

這裡的石柱石筍大多高達八十至一百米之間,最高達二百多米,均由橘黃色砂礫岩構成,鬼斧神工,猶如雕塑大師之夢幻傑作。我們左行至飲馬溝入口,換乘當地農民裝扮得極富民俗風情的驢車前行。進入峽谷,兩邊佈滿了巨大的石筍、石人、石鍾、石崖、石窟,峰迴路轉,步移景變,人們將石景命名為:大象吸水、千帆競發、伴侶駝、“黃河母親”等等,其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沿黃河右行可到達盤龍洞,此處因洞外、洞內各有一處石景酷似傳說中的“龍、鳳”而得名。在春末或秋初時節,山洞之中早晚有霧氣飄出,相傳為龍仙居,大自然的恩賜,更增添了盤龍洞的神祕色彩。

傳說

這裡的村民說,他們的祖先得益有盤龍洞躲避土匪追擊幸而避難,這個村莊才延續至今天。現在這裡也是當地人宗教信仰之地,故又名“興龍寺”。

乘坐借水力擺渡的船隻來到對岸,黃河自然走勢造就了這塊空曠壩灘,中央處新建了一座“聖境會館”,可供遊人餐飲和住宿。據悉,這裡正在規劃建設四星級旅遊度假村。

據介紹,由於地殼運動、風化、流水侵蝕和重力崩塌所形成,1990年經地質勘察發現並公佈於世,隨著景區的開發,近兩年來旅遊者不斷增多。甘肅天橋國際旅遊公司導遊汪莉霞介紹說,春後,草木復青,龍灣盡顯綠洲本色,與石林、壩灘戈壁形成強烈對比,屆時景色更添旖旎之秀。

同行的聯合國教科文基金水利工程協會董事Ramsundersingh告訴筆者,約旦、以色列、美國都有類似於石林的風景,但是沒有黃河這類偉大的河流經過。他表示,在這裡,人類可以感受到安靜、平和,更容易找到心靈的歸宿,使你能靜下心來欣賞大自然。

石林風景區導遊詞 篇2

石林位於昆明市東,是世界罕風的風景名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傑作。在路南廣達4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遍佈著上百個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有的獨立成景,有的縱橫交錯,連成一片,佔地數十畝,上在畝不等。只見奇石拔地而起,參差崢嶸,千姿百態,巧奪天工,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石林的主要遊覽區李子箐石林,面積約12平方公里,遊覽面積約1200畝。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園幾個部分組成,遊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區內單體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處。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石林四周的彝、漢等各族群眾都要從四面八方彙集到石林歡慶佳節。人們在白天舉行摔跤、爬杆、鬥牛等比賽活動,夜晚則燃起熊熊篝火,耍龍、舞獅、表演民族歌舞。阿細跳月、大三絃舞則是最受歡迎的傳統節日。

外石林

外石林主要指位於大小石林之外的周圍風景區。這片風景區方圓數十里。在野嶺荒山,鮮花綠樹叢中,又有許多奇峰怪石點綴其間。這些異石個體龐大,形象生動,加上週圍環境生機勃勃,視野也較為開闊,遊覽又別有一種情趣和感受。

乃古石林

乃古石林位於“石林”以北13公里處,也叫新石林或摩寨石林,佔地5000多畝,新闢遊路6公里多。與“石林”相比,這裡又是另外一種特色和風格。

進入乃古石林,只見黑森森的一片怪石如大海怒濤沖天而起,氣勢磅礴,又像壁壘森嚴的古代戰場,令人思緒萬千。景區內還有神奇瑰麗的地下溶洞,人們稱之為地下天宮或水晶宮,屬地下岩溶地貌。來自導遊站

大疊水瀑布

大疊水瀑布位於路南縣城西南20公里,有公路相通至疊水電站,舍車步行二三公里便可到達。瀑布的水源系南盤江的支流巴江,落差88米,最大流量達150立方米/秒。洪水季節,只見飛流直下,氣勢磅礴,聲震山野,數裡之外可聞其聲。乾旱季節,飛瀑則分兩股下瀉,有如銀鏈垂空,纖秀柔美。

長湖

長湖位於路南縣城東15公里的維則村旁,系岩溶湖泊。湖長3公里,寬僅300米,故名。湖中有蓬萊島,湖底佈滿參差錯落的石筍、石柱。長湖深藏在圭山的懷抱裡,故又稱“藏湖”。

芝雲洞

芝雲洞位於石林之西北約5公里處,又叫紫雲洞,由大,小芝雲洞,大乾洞、豬耳朵洞組成,總面積約2.55平方公里,它是岩溶地貌的地下奇觀之一。

石林風景區導遊詞 篇3

石林,在雲南石林彝族自治縣。

從遠處看,石林像一個迷宮。迷宮裡石頭既是障礙物,也是路標。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你在裡面走,時不時的會被石頭擋住。但是,你只要一直跟著石頭走,它就會把你帶到下一個景點。

我們慢慢走進石林,不由得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不愧是石林!石頭如雨點一樣多,最高的竟有幾十米!最低的也有七八米。石頭有的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像一隻溫順可愛的獅子狗,還有的像一頭任勞任怨的公牛。真是千姿百態,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恨不得多長几雙眼睛!我左右轉頭、東張西望。一會兒跑到這兒,一會兒跑道那兒。兩隻腳不知疲倦地跑著。忽然,我眼睛一亮,喊出了一個字:“哇!”看見一塊巨石上刻著兩個字“石林”,我再一看,這塊巨石得有八十米高,黑黑的石壁上刻著兩個鮮紅的大字“石林”。我還發現,石壁上有兩隻鳥在築巢咧!

我久久地注視著石壁,沉浸在石壁的雄偉壯觀裡。直到媽媽叫了一聲“明明!”我才回過神來,匆匆的`回去了,我最後看了一眼石林,依依不捨……

石林風景區導遊詞 篇4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將要遊覽的景點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和“阿詩瑪故鄉”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石林,它位於昆明東南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石林風景區距昆明市區89千米,乘車需要近2個小時。

各位朋友,在中國旅遊,人們有這樣的說法:到了北京登牆頭,到了西安看墳頭,到了桂林觀山頭,到了上海數人頭,到了蘇州看丫頭,到了昆明……,大家猜猜看該看什麼“頭”呢?對了,有朋友說了:石頭!前面所提的牆頭、墳頭所指不用說了,而這石頭指的就是我們今天即將遊覽的石林。不少遊客說:不到石林等於沒到昆明。由此可見石林在雲南旅遊中的地位。另外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們雲南省的旅遊標誌就與石林有關,那是什麼標誌呢,這個迷底我們到了石林後自然就能解開。正因如此,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凡來昆明者必到石林一飽眼福。

現在我們的車子已駛離市區,腳下這條路就是通向石林的安石公路,它於1991年元旦正式通車,是雲南省的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全長120千米,往東到石林,向西到安寧,連安楚、楚大公路,接滇緬公路,屬國道320、324線。有朋友會問,雲南有高速公路嗎?有。雲南省己實現以昆明為中心200千米範圍內主要幹線公路的高等級化,並建成昆明至高明、昆明至玉溪、楚雄至大理等高速公路。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們的公路建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現在車子正行駛在昆明市官渡區的轄區內。官渡區是昆明市所屬的五區之一,是各郊縣區中鄉鎮企業較發達的一個區。各位請看前方,那裡是官渡區所轄的一個彝族鄉——阿拉鄉。彝族的一個支系,頭戴雞冠帽的撒梅人就世居於此。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有花卉之鄉、水果之鄉、蔬菜之鄉美譽的呈貢縣境內了。說到“呈貢”朋友們可能會感到陌生,但提到斗南大家一定不陌生了。也許您家中的花瓶中就曾插過呈貢斗南的鮮切花呢。現在呈貢縣斗南鎮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和交易中心之一,這裡的鮮花行銷全國,遠銷海外。這裡傳統名花有康乃馨、玫瑰、滿天星等。現又引種了百合、鶴望蘭(又稱天堂鳥)、非洲菊、紅掌等等名貴花齊。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在斗南花卉買賣不論支而論斤,各位回家前別忘了買幾斤鮮花帶回去。除花卉外,呈貢的果蔬也非常有名。而水果中又以寶珠梨最負盛名,傳說呈貢之名就是因寶珠梨而得來的。相傳在宋代大理國時期,大理賓川雞足山高僧寶珠和尚到都闡城(今昆明)講經,隨身帶來幾株大理雪梨樹苗,並將苗與呈貢的優質梨種嫁接,不想結出的果實個大、味甘、肉嫩、水多。由於梨樹苗是由寶珠和尚帶來的,所以當地人稱之為寶珠梨。據說在元代此梨是專供樑王食用的,還曾經作為貢品上貢朝廷。皇上吃後讚不絕口,要求年年進貢,並下令把原千戶所改名為“呈貢”。元朝皇上是否真吃上寶珠梨史籍中無據可查,但我要建議大家,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品嚐一下我們的寶珠梨。俗話不是說嗎:“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

呈貢的名字真是因梨而來的嗎?其實“呈貢”一詞源於彝語“柴谷”,意為:盛產稻穀的海灣壩子。有朋友問“海灣?哪來的海?”別急,各位請往您的正前方極遠處眺望,一線水光若隱若現,那就是被稱為“高原明珠”的滇池。有人說那應該是“湖”灣,怎麼會是“海”灣呢P這個問題等一會我們見到另一個湖的時候我再給大家解答。

各位是否注意到車窗外果樹下土壤的顏色。對,紅色。我們的旅遊車正行駛在紅土高原上。這土為何呈紅色?雲南地處低緯度地區,優越的氣候條件和茂盛的植被及特殊的地貌條件給雲南高原上的土壤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由於雲南大部分地區地處亞熱帶、熱帶,熱量豐富、降水豐沛。豐沛的降水不斷沖洗著富含鋁、鐵等金屬離子的成土母質,使其中易溶礦物大量分解、流失,溼熱的氣候加速了土壤中鐵的氧化,活動性較差的鐵鋁氧化物殘留了下來,把土壤染成紅色。我國南方特別是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的大部分土壤皆為紅色。那麼我國北、中、西、東的土壤主要呈什麼顏色呢?我告訴大家:我國東部呈青色;西北呈白色;東北呈黑色;中部的黃土高原,為黃色。這與中國道教中東青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的顏色相符。中為黃色,黃土高原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五種顏色又與中國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相對應,因此就有“五色土”之說。好了,關於土壤我們就說到這。若各位感興我們還可以再討論。

各位請看您的左前方,這裡是昆明鄉村高爾夫球場。昆明優越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宜全天候體育運動,這個鄉村高爾夫球場總面積1000餘畝,設施齊全,球場內湖f白環繞、水塘密佈、河流湍急,大片的鮮花四季盛開,是高爾夫運動的天堂。

各位朋友,凡到雲南都會聽人說起“雲南十八怪”,它講述一些雲南獨特的山川風物和民俗風情。其中有兩怪是這樣說的: “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火車沒有汽車跑得快”。其實這兩怪現在早已成為歷史。但引發人們編出這兩怪的“實物”卻還在。您看前方有兩條鐵路,一寬一窄,現在我要說到的就是窄的那條鐵路。它就是著名的滇越鐵路。它是中國的第一條國際鐵路。說它“窄”,是因為它的軌距僅1米,而國際標準軌是1.435米,因此我們也稱它米軌。這條鐵路全長855千米,從昆明至越南的海防。其中雲南境內長465.2千米,北端昆明與南端河口兩地海拔高程相差25倍,史稱“滇越鐵路滇段”。這條鐵路是法國佔領越南後,為了控制雲南、掠奪我們的資源,強迫清政府同意他們修築的。鐵路於動工,通車。沿途山大塹深,峰巒疊嶂,橋隧相銜,坡陡彎急。據說當年為修築這條鐵路,每年使用民工3至6萬人,累計達30萬人,是從雲南、四川、湖北、兩廣等地招募來的。由於沿線自然條件惡劣,生活條件極差,築路華工死亡人數高達六七萬人。真是“一根枕木一條人命”。而法帝國主義者每年從這條鐵路掠奪暴利1000萬法郎以上。

雲南地處西南邊睡,交通十分不便,在貴昆鐵路通車前,米軌鐵路是雲南惟一的而且是不通國內通國外的鐵路;加之是窄軌,坡陡彎急,行速很慢,因此才出現了“十八怪”中的兩怪。

各位看到的另一條鐵路是南昆鐵路,是我國“八五”、 “”期間的重點建設專案,是中國在艱險山區修建的又一條鐵路。它東起廣西南 寧、西至雲南昆明,北接貴州紅果,幹線全長899.7千米,為國家一級幹線,並一次建成電汽化。南昆鐵路途經滇黔桂三省區的29個縣,輻射12.4萬平方千米,沿線20xx多萬人民直接受益,對於開發大西南,振興三省區經濟意義重大。鐵路所經地區地質情況十分複雜,地形非常險峻,被稱為“地質博物館”、 “地下迷宮”。全線共修隧道263座、橋樑461座,許多重點工程創下了中國鐵路施工史上的新紀錄。南昆鐵路的長度約為京九線的三分之一,但隧道長度卻是京九線的3倍。

只顧講鐵路了,現在各位請看窗外,又有一個湖,它是著名的滇中五大湖之一的陽宗海。陽宗海位於宜良、呈貢、澄江三縣之間,古稱明湖。它形如草鞋,兩頭寬中部略窄,南北長約12千米,東西寬3千米,面積3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2米,最深處30米,是我省第三深水湖,是一個典型的高原斷陷湖,湖東北面的湯池河為出水口,湖水匯入南盤江最後歸入南海。陽宗海1992年9月列為省級旅遊度假區。它碧波粼粼景色秀麗,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也吸引了投資者。各位請看對岸就是由新加坡投資者投資建設的高爾夫球場,現己建成並投入使用,生意紅火。

有朋友問了,這僅僅是個湖,你怎麼把它稱為海?是不是雲南地處內陸高原,沒見過大海,嚮往大海的緣故呢?其實這個問題許多人都問過我,有人還把它編入“雲南十八怪”: “湖泊叫尾帶“黑”音的便是這個意思。如滇池彝語謂之“洛朵黑”,文山的“普者黑”,其它如洱海、通海……按雲南方言音直譯,“海”字自當寫作“黑”字,但因漢字是表意文字,若將彝語直音完全譯作“黑”,則音存而義非,實不相宜。所以,古人以“海”代之,不僅音近義似,而且兩全齊美,二者可以得而兼之。

過了陽宗海,我們現已進入了昆明市的另一個郊縣——宜良。由於海拔相對較低,氣候溫暖,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宜良的糧食產量很高,故有“滇中糧倉”之美譽。

現在駛過的是南盤江大橋。南盤江是珠江正源,其源頭在雲南曲靖的馬雄山。雲南不僅山·多,而且江河眾多。雲南境內河網縱橫,大小河:流共有600多條,分別屬於伊洛瓦底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元江和南盤江六大水系。六大水系在分佈上構成“帚形”分佈的奇特自然現象。特別是在北緯27。37’附近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形成三江並流的奇觀。

過了大橋,各位看到道路兩旁都是餐館。每家餐館門口都有烤爐,並有一隻只白胖的鴨子掛滿杆頭。這就是著名的宜良烤鴨。宜良烤鴨有70多年曆史,烤制工藝獨特:首先選用肥壯的鴨仔,去毛去掌,洗淨後從右翼下切口取出內臟,再以蜂蜜水均勻地抹遍鴨身,之後用6釐米長的葦杆作堵塞,插入鴨子的肛門內,防止灌湯後湯從肛門漏出。然後用小鐵鉤鉤住鴨頸,掛在通風處晾乾,再灌入調好味的上湯。用編成辮的幹松針(“雲南十八怪”稱“松樹葉子辮起來賣”)置於特製的爐內點燃,待煙火去盡,把鴨子掛於爐壁,蓋上蓋子,適時翻轉,燜燒三四十分鐘,待鴨身色澤深紅油亮時取出,拔去堵塞,撤去上湯,斬為小塊,理擺於盤中,佐以花椒鹽或特製麵醬,配上蔥白、酸蘿蔔,即可食用。

現在我們馬上就要到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了。“石林縣,地圖上及資料上明明寫的是路南縣啊?”這位朋友問得好。路南由來已久,早在元朝就有路南州的設定。路南二字源於彝語,其一,“路南”彝語為“魯乃”, “魯”即石,“乃”即黑色, “魯乃”就是長滿黑石頭的地方;其二, “路南”彝語也作“路甸”,路為城,甸為平壩或寬敞之地。路南這一稱呼一直沿用到1998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旅遊事業的發展,石林風景區的知度在海內外越來越高,旅遊業成為該縣的支柱產業,劃順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經國務院批准,1998年12月14日將路南彝族自治縣更名為石林彝族自治縣。由於有些書籍是此前出版的,因此各位看到的仍是路南這一地名。

石林縣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並充滿生機的地方。如今它是全國50個文化先進地區之一,有“一個彝縣五鄉美譽”之稱,即“岩溶之鄉”、“歌舞之鄉”、 “摔跤之鄉”、 “繪畫之鄉”、“菸草之鄉”。國家、省、市在這片土地上確立了六大基地:全國41個烤煙生產基地縣之一(是優良品種“紅花大金元”的故鄉, “紅河”牌所   用菸葉產地),全國奶山羊基地縣之一,國家“八五”萬畝蘋果商品基地縣,省商品豬生產基地,省綠肥種子基地,市煤炭生產基地。

說到石林彝族自治縣,我們還要介紹世居於此的撒尼人。撒尼人是彝族的一個支系。撒尼人自稱“尼”,意為快樂的人。在新中國成立前,彝族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稱謂。1950年彝族代表到北京,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見他們,大家談到彝族名稱過去不統一,有的還帶有侮辱和歧視性,應該改掉。毛主席聽後很贊同,提出將“夷”字 改為“彝”字。他認為“鼎彝”之“彝”這個字好,像宮殿裡面放東西,有“米”又有“絲”, 有吃有穿,日子就富裕了;鼎彝又是古代祭把用的器具,有莊重美好之意。大家聽了,都很高興,一致表示贊成。從此,“彝”就被正式定為彝族各個支系的統一稱呼。

彝族歷史悠久,彝族祖先祟尚老虎,把黑虎作為圖騰。而石林撒尼人不僅把老虎作為圖騰,而且還有蜘蛛圖騰。

撒尼人自古就有保護蜘蛛的習慣。為什麼呢?相傳,撒尼人很早以前居住在阿著底,後來遷居到一個美麗的地方,並以族命城,稱“果饒”,即彝家之子的意思。撒尼人自稱“尼”,尼王憨厚能幹,他有一把神刀,帶著部族,抵制了多次外族的侵犯,“果饒”城牢不可破。他揮動神刀,唸咒語,入侵者的頭便紛紛落地。他還有一個神術,被人殺了頭,會重新長出新頭來。後來,尼王娶了一個外族美麗的姑娘。姑娘對他說:“我嫁了你這樣一個永遠不會死的丈夫,感到非常榮幸,就是死了,也將在九泉之下愛著你。”尼王信以為真,把自己殺不死的祕密告訴了她: “我也會死的。殺了我的頭,只要用尖刀草在脖子上刷三下,我就不能復生了。”尼王的妻子把這個祕密告訴了孃家部族首領,裡應外合殺死了尼王,並使他不能再長出頭來。入侵者還把撒尼部落攆出了果饒。不知跑了多少路,撒尼人躲進山洞,洞口很快結上了蜘蛛網。追兵趕到洞口,找不到撒尼人。有的說可能躲到洞裡了,可一看洞口結著蜘蛛網,他們肯定撒尼人不可能躲在洞中。找不到撒尼人,入侵者就走了。撒尼人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從此,他們就把蜘蛛當作保護神來崇拜。

現在各位請往車窗外看,我們的車子正從撒尼人居住的寨邊經過。說到寨子,有必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彝族的住房。

在石林縣,各地自然條件不盡相同,因此,撒尼人的房屋也有不同的形式。彝族民間有這樣4句話:“海邑土庫房,糯黑石板房,和合籬笆房,月湖茅草房。”4句話概括了彝族4個地方及其有代表性的住房。土庫房,又稱土掌房,以土、木為原料,一般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石板房,多為兩層樓房,樓上、樓下各3間,樑、柱、椽、樓均為木質,山牆、背牆用石板壘砌而成,與一般土基房和磚房不同。籬笆房,以石為牆基,以竹條、樹條編織成籬笆,再糊上泥土,塗刷平坦,成為牆壁。茅草房,以石塊墊基,夯土為牆,用結實的圓木或方木為柱,茅草蓋頂,雙面斜坡。苫草頂時,先打盡絨草,潑上水讓風吹,然後用火燎茅草,浸透水的部分因風吹不幹而不會燃燒,形成堅實的草頂。茅草房雖比磚瓦房簡陋,但節省費用,冬暖夏涼。   現在,我來談一談撒尼人絢麗多彩的服飾。

撒尼婦女的花包頭是引人注目的精美藝術g品。包頭以紅、綠、藍、紫、黃、青、橙7種顏色的絲綢配製;邊沿釘有銀泡,兩側綴一對“彩蝶”(彩色繡花圖案三角);後垂一對串珠,末端系銀鈴纓穗,走起路來,銀鈴撞擊作響。傳說這種花包頭是摹仿天上的彩虹製作的,為的是紀念’一對投火殉情的戀人。因為這對戀人死後化作七,彩長虹,後人摹仿彩虹製作包頭,把它視為忠貞愛情的象徵。姑娘們的上裝袖子用彩色絲綢布鑲二道寬花邊,左襟邊沿用紫紅或黑色絨布鑲牛鼻子形紋寬邊。背部披一塊以黑絨布做外殼的小羊羔皮,肩挎繡花包。腰繫花圍腰,腰帶繫於身後,好像男士們的領帶一樣,所以說“撒尼姑娘服飾怪,西裝領帶當腰帶”。下裝過去為自制布褲,現多為西褲。鞋子也由原來的繡花布鞋變為白色運動鞋或半高跟皮鞋。平時,青年婦女多與漢族相同穿時裝,節日或趕街(集)的日子,姑娘們身著鮮豔的本民族服裝,使彝鄉增添了濃郁的民族特色。

結婚以後,婦女的服飾變化明顯。包頭不再似七彩長虹,而改用桃紅或大紅布與青布相配縫製;裝飾大為簡化,無銀泡、彩蝶和串珠。一般婦女只穿青布作殼的羊皮襖,下穿繡有紅、白兩色線的寬檔褲。

跳大三絃舞是青年男女社交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每當月夜,小夥子們帶著大三絃、月琴、笛子、二胡,約著姑娘們成群結隊地來到村旁樹林間跳大三絃舞。小夥子們吹著清脆的短笛、彈撥著渾厚的大三絃;姑娘們隨著音樂的旋律,輕盈的舞步左旋右轉。用她們的話來說是“人不跳樂,白來世上活;聽見三絃響,心喜腳板癢”。大三絃舞氣氛熱烈歡樂,又叫“跳樂”;它舞姿粗獷而又優美舒展,極富傳情色彩。男女青年若跳得合心合意,就可以訂終身。

竹笛和樹葉是撒尼人交流感情的樂器。竹笛用粗細適宜、皮薄節長的竹子製作,長約一尺,七個眼,不貼竹膜。特別是小竹笛發音激昂活潑,似“百靈鳥”在歡唱,如“叫天子”飛入雲端。有的撒尼青年男女談情說愛,不跳舞、不唱歌、不講話,就是藉助竹笛和樹葉來傾吐彼此的愛慕之情。約會時,小夥子吹竹笛;小姑娘則用

補充回答: 一片樹葉,吹出優美的曲調回答對方,竹笛和樹葉幫助他們成為恩愛的侶伴。

彝族舞蹈中最富特色的是大三絃舞。舞曲熱烈,動作鮮明,加之大三絃節奏有力,音色渾厚的伴奏,形成粗獷、樂觀的風格,淋漓盡致地表現彝族昂揚向上、熱情奔放階性格。大三絃舞基本舞步是走三步蹬兩下,並在此基礎上不斷變化隊形,所以又稱“三步樂”或“跳樂”。因速度不同, “三步樂”有快慢之分。 “慢三步樂”速度緩慢,適合老年人跳; “快三步樂”速度較快,為年輕人所喜愛。跳時兩者均可配上相應的歌聲,載歌載舞,使氣氛更濃烈。

每逢節日慶典,或賓客到來,熱情奔放的彝族兒女要獻上大三絃舞。屆時,剛健豪邁的舞步震動著大地,厚重樸實的大三絃聲撥動著人們的心絃,舞者清脆有力的吃喝聲響遏行雲。那熱烈的場面使舞者和觀眾都熱血沸騰,給人歡樂,催人向上。

說到民族風情,各位可能要問到我們撒尼人的婚俗了。

各位朋友,車窗外青灰色的石頭已零星出現,石林快到了。在石林縣,62%的地表為石灰岩覆蓋。其中景觀最典型、最突出的350平方千米被列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包括“二林、二洞、二湖和一瀑一山”8個景區。若要把所有景區走馬觀花式地看一遍,至少花三天三夜的時間。   石林。現在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怎麼發現石林及石林怎樣出名的。清康熙五十一年(1720xx年)《路南州志》載:“石林,巖高數十仍,攀援始可人,其中怪石林立,如千隊萬騎,危桅逐窟,若九陌三條,色俱青,嵌結玲瓏,尋之莫盡,後有伏流清冷如雪。相傳昔人於隆冬遙見石上有李二株,結實鮮紅,臨不及取,次日尋之不見,俗呼“李子箐”。

石林風景區導遊詞 篇5

路南石林是雲南著名的景觀,位於雲南石林彝族自治縣,距昆明72公里,面積約40多萬畝,是傳說中阿詩瑪的故鄉,石林是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

雲南昆明路南石林風景名勝區,有奇石組成的石頭森林,夢幻般的溶洞,秀麗的高原淡水湖泊,飛流奔騰雄偉壯觀的瀑布。大自然最美麗動人的景色,都集中在350平方公里的保護區裡,與居住在這裡的彝族風情相輝映,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

石林風光,觀賞角度不同,景物展現的就不同。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石林景觀的真實寫照。登高遠望,擴大視野,石林就像一片剛出土的幼苗。綠樹紅亭把灰黑色的石林,點綴得十分秀美。遠觀石林沒有遮擋,石林又像層層疊起的積木,疏密有致。

遊人感嘆到:這是電影裡見過的龍宮!這像大海的海底世界!這就是真實的海底。站在高處看瀑布、氣勢磅礴的大疊水瀑布隱藏在萬綠叢中,在腳下翻騰跳躍,響聲如雷灌頂,水花紛飛如揚花吐絮。 從高處往下行,有要去海底觀龍宮的喜悅油然而生。

路南石林位於距昆明市東100公里的路南縣境內。20__年6月27日路南石林與貴州荔波、重慶武隆“捆綁”申報的“中國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石林風景區導遊詞 篇6

石林位於昆明東南78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面積11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的,處於亞熱帶高原地區的,劍狀喀斯特地質地貌奇觀,被列為地球“八大自然景觀”,與長江三峽、桂林山水和吉林霧凇並稱為中國四大自然景觀。

石林景區包括大、小石林,乃古石林;長湖、月湖;奇風洞、芝雲洞;大疊水瀑布;圭山國家森林公園八個片區。今天我們主要遊覽的是大、小石林和乃古石林兩個片區,行程約6公里,需要遊覽兩個半小時。下面就請大家與我一起遊覽石林吧。

石林湖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第一個景點“石林湖”。它是根據周恩來總理建議而修建的。1955年4月,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元帥到石林遊覽,周總理看到這,窪地裡只有少許的水,再看看石林的景觀後,就說“有山要有水,有水就不枯燥了!”聽了總理建議,人們就把原溶蝕窪地進行了人工改造,使原來小小溶蝕水池變成了今天的石林湖。

各位請看,在這平靜的湖水中,石簇擎天,恰似天然的大盆景。在這叢叢石峰中有一石酷似傳說中的觀音,各位請仔細找一找。對,就是她,好一尊“出水觀音”,正因有此觀音石,有人也把此湖稱為“觀音湖”。

獅子池和獅子亭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小池名叫“獅子池”。大家看,池邊的大獅子正在照看著池中幾隻嬉鬧的小獅子,而這整座山也是一個大獅子,守護著神奇的石林。現在各位請隨我上山,去縱覽石林全貌。獅子亭是我們今天遊覽行程中最高的地方,海拔1768.9米,是遠眺石林全景最佳的位置之一。登上獅子亭,朝南可指點石海驚濤,蒼茫浩瀚的大石林奔來眼底;向東可俯視湖光山色,煙波浩渺的石林湖一覽無疑。有人稱石林是“中國風景之最”,與長江三峽、桂林山水和吉林霧淞並稱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也有人說石林是“中國造園之源”。

在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起石林的成因,這就要追朔到距今5億7千萬—2億5千萬年前的泥盆紀到早二疊世時期。那時候石林所在的滇東一帶是一片大海。當時氣候溫暖潮溼,使海洋中的生物生長快且種類繁多,這些生物死亡後其骨骼與砂、泥質一起沉積。直至2億7千萬年前石林成為熱帶淺海,海底沉積了巨厚的石灰岩。後來,由於地殼運動,使石灰岩層抬升露出海面,在海水、雨水、地下水等的溶蝕、沖刷和風化下,才形成了如此大規模的岩溶地質地貌。

青牛戲水

參觀石林,隨時間的不同,角度的變化,光線的強弱,會產生不同的景觀。還要提醒大家,遊覽石林您可一定要發揮想象能力。各位請看,這是個小小的池塘,發現塘裡有何“物”?仔細看來,會發現兩頭小水牛正在戲嬉,脊背時隱時現,一派田園情趣。這是石林中的一景——青牛戲水。

石林風景區導遊詞 篇7

路南石林位於雲南石林彝族自治縣,石灰岩長期風化形成一片片石柱、石芽,怪石林立,千姿百態,猶如莽莽林海,以“雄奇險秀幽奧曠”著稱,這裡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景觀,被譽為“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館”,是傳說中阿詩瑪的故鄉。

石林以形成歷史久遠、型別齊全、規模巨集大、發育完整,在世界地學界享有盛譽。它形成於2.7億年前,發育經漫長地質演化和複雜的古地理環境變遷才形成了現今極為珍貴的地質遺蹟;它涵蓋了地球上眾多的喀斯特地貌型別,成為“世界喀斯特的精華”,彷彿分佈世界各地的石林都彙集於此,有馬來西亞的石林、美洲的石林,在相差不到500米的高差上有著最豐富的型別:石牙、峰叢、溶丘、溶洞、溶蝕湖、瀑布、地下河,錯落有致洋洋灑灑,是典型的高原喀斯特生態系統最豐富的立體全景圖。

景區範圍廣袤,氣勢大度恢弘。有奇石組成的石頭森林,夢幻般的溶洞,秀麗的高原淡水湖泊,飛流奔騰雄偉壯觀的瀑布。進入石林如入迷宮,峰迴路轉,別有洞天。奇峰異石或如母子偕遊,或如爺孫閒坐,或如靈芝,或如利劍,還有稱為阿詩瑪的奇石,揹著竹簍亭亭玉立惟妙惟肖。於石林勝境彷彿步入時間的隧道,像千軍萬馬,又似古堡幽城,如飛禽走獸,又像人間萬物,構成一幅神韻流動、蔚為壯觀的天然畫卷。

石林風光,觀賞角度不同,景物展現的形態就不同。石林就像一片剛出土的幼苗,綠樹紅亭把灰黑色的石林點綴得俏麗秀美。大自然最美麗動人的景色,與這裡的彝族風情交融輝映。

1982年,路南石林以雲南路南石林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石林風景區導遊詞 篇8

石林的主要遊覽區李子箐石林,面積約12平方公里,遊覽面積約1200畝。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園幾個部分組成,遊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區內單體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處。乃古石林位於“石林”以北13公里處,也叫新石林或摩寨石林,佔地5000多畝,新闢遊路6公里多。與“石林”相比,這裡又是另外一種特色和風格。進入乃古石林,只見黑森森的一片怪石如大海怒濤沖天而起,氣勢磅礴,又像壁壘森嚴的古代戰場,令人思緒萬千。

景區內還有神奇瑰麗的地下溶洞,人們稱之為地下天宮或水晶宮,屬地下岩溶地貌。 長湖位於路南縣城東15公里的維則村旁,系岩溶湖泊。湖長3公里,寬僅300米,故名。湖中有蓬萊島,湖底佈滿參差錯落的石筍、石柱。長湖深藏在圭山的懷抱裡,故又稱“藏湖”。

芝雲洞位於石林之西北約5公里處,又叫紫雲洞,由大,小芝雲洞,大乾洞、豬耳朵洞組成,總面積約2.55平方公里,它是岩溶地貌的地下奇觀之一。

奇風洞位於李子箐石林東北5公里處。它由間歇噴風洞、虹吸泉和暗河三部分組成。每年8至於11月,會時有大風從大小數十釐米的噴風洞吹出,安靜的大地頓時呼呼風響,塵土飛揚,並伴有隆隆的流水聲。2、3分鐘後,一切復原,數分鐘後又再次噴風。雨季間隔15至30分鐘噴一次風,旱季約隔一小時。

路南石林是一處有著堅硬石灰岩床的區域。它經地殼運動抬升,斷裂後,部分岩石被水溶解、沖刷而形成。這一大片石林位於中國雲南省昆明市東南約120千米處,面積約5平方千米。

有些岩石確實酷似樹木,但其他的則像刀、鳥、獸、蘑菇、廟宇和山、許多岩石都有名稱,便如蓮花峰、大疊水瀑布、獅子亭和鳳凰靈儀等。有些則形成為開然橋和拱門。最矮的石柱 約有一個人那麼高,最高的達30米-----相當於8層樓的高度。

岩石之間有水池和過道,有些還有樹和灌木。附近遍佈著紅色、粉紅色和紫色的杜鵑花和山茶花。

每年6月,住在該區的彝族人都要舉行一次火把節。在一個跳舞節目中,由兩個男子扮成的一隻老虎威脅著採水果的女人,男人們手拿乾草叉把它趕走。

1982年,路南石林以雲南路南石林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石林風景區導遊詞 篇9

一次,我們全家到雲南省石林風景區遊覽。中午,我們來到了石林。一走進石林,就好像走進了仙境,我們就像仙人在仙境裡遨遊。石林裡的石頭可多了,有的像高大的樹木,有的像挺拔的竹筍,有的像一把閃閃發光的利劍刺向天空,有的像美麗的仙女在摘仙桃,有的像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在散步,還有的像一隻只小巧玲瓏的小猴子在歡蹦亂跳,又有的像一群群活潑可愛的小孩子在做遊戲······石林裡的石頭千奇百態,還有許許多多叫不出名字的呢!

走著走著,我們不知不覺地來到了石林的後花園。啊!花園真美!人山人海,熱鬧極了。這些快樂的人群中,有的穿著美麗的民族服裝在“阿詩瑪”面前照相,有的提著攝像機把上石林的美景拍下來,有的在導遊的帶領下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唱呀跳呀!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花園裡種滿了絢麗多彩的花朵,紅的如火、白的如雪、黃的如金······盛開的就像一個個小姑娘在哈哈大笑,沒盛開的就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一片片花瓣就像一隻只美麗的小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