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西夏王陵導遊詞(通用9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76W

西夏王陵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西夏王陵,很高興在這樣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見到大家。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我呢,恰好就姓“無”,不過是口天吳,我叫吳娜,是你們今天的導遊,大家叫我小吳就可以了。那麼現在就讓我帶領大家走進這個被遺忘的王朝——西夏王朝的陵墓——西夏王陵吧。

西夏王陵導遊詞(通用9篇)

西夏王陵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約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寢,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9座帝王陵大氣磅礴,253座陪葬墓錯落有序,其規模與河南鞏縣之宋陵、首都明十三陵相當,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海內外遊客譽為“神祕的奇蹟”、“東方金字塔”。

西夏陵襲用唐宋時代的昭穆葬法,由南向北按"左昭右穆葬制"擺列,父左子右形成東西兩行。大家可以先看一下,陵區北端有一處三進院落的建築遺址,為陵壁,東部邊緣有磚瓦窯、石灰窯,為陵區窯房。在蒙古滅亡西夏的戰爭中,西夏陵地面建築摧毀殆盡,殘垣斷壁和一座座金字塔般的夯土巨像,成為西夏陵的象徵。而在西夏陵區最南端,相距最近的兩座陵墓,是西夏國的開國皇帝李元昊的父親李德明的嘉陵和其祖父李繼遷的裕陵,俗稱"雙子陵"。

大家也都看到西夏王陵一帶地勢平坦,被山洪沖刷出的道道溝坎縱橫交錯。這些不太深也不很寬的山洪溝裡,生長著北方特有的酸棗樹,樹冠不大,但厚實油亮的綠葉卻十分濃密。它們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帶,疏密相間地交織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裡,網著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沒有一條山洪溝從帝王陵園和陪葬墓園中穿過。西夏建陵近千年,賀蘭山山洪爆發不計其數。但是,沿賀蘭山一線,僅有西夏陵區這片土地沒有遭受山洪襲擊。原因何在?至今是“謎”。 西夏陵園內最為高大醒目的建築,是一座殘高23米的夯土堆,狀如窩頭。仔細觀察,其為八角,上有層層殘瓦堆砌,多為五層。於是有學者認定,它在未破壞前是一座八角五層的實心密簷塔,“陵塔”之說便屢見報端。

各位遊客朋友們,我們的旅程馬上就要結束了,小吳也要跟大家說再見了。常言道:“相見時難別亦難,送君千里總有一別”,在此,非常感謝各位朋友對我工作的支援,小吳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裡說聲對不起了。最後,我衷心的祝願各位在以後日子裡身體健康,事事順心,生活美滿,財源滾滾!謝謝大家!

西夏王陵導遊詞 篇2

西夏是我國十一世紀初以党項羌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元昊在興慶府(銀川市)稱帝建國,於1220xx年被蒙古所滅,在歷史上存在了190年,經歷10代皇帝。其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最鼎盛 時期面積約83萬平方公里,包括今寧夏、甘肅大部,內蒙古西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新疆東部及蒙古共和國南部的廣大地區。前期與北宋、遼平分秋色,中後期與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據西北兩百年”。

西夏國的建立對中世紀我國西北地區的區域性統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及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做出了積極貢獻。 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園,位於寧夏銀川市西郊約35公里的賀蘭山東麓中段。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九座帝陵佈列有序, 253 座陪葬墓星羅棋佈,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世人譽為“神祕的奇蹟”、“東方金字塔”。

為了讓海內外人士瞭解西夏曆史,探究西夏文化的奧祕,在不斷加強陵區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著力開發了以三號陵為中心的遊覽區,相繼建設了西夏博物館、西夏史話藝術館,西夏碑林等能夠展現西夏深厚歷史文化的景點 神祕的西夏陵是銀川西部賀蘭山下的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它是人們領略西夏文化、尋古探幽的旅遊勝地,它以誘人的魅力和與中原地區迥然不同的西夏文物古蹟而具有無限的吸引力。

西夏王陵導遊詞 篇3

西夏王陵就是西夏王朝歷代皇帝的寢陵,雖然已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然而,外形雖毀,但骨架尚存,巨集偉的規模,嚴謹的佈局,殘留的陵丘,仍可顯示出西夏王朝特有的時代氣息和風貌。

西夏陵區座落在賀蘭山東麓,東西約五公里,南北約十公里,在50餘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隨著崗丘壟阜的自然起落,佈列著9座帝王陵墓和200多座王侯勳戚的陪葬墓。一座座黃色的陵臺,高大得像一座座小山丘,在賀蘭山下連綿展開,在陽光照映下,金光燦爛,十分壯觀。西夏王陵區的規模同北京明代十三陵的規模相當,陵園地面建築均有角樓,門闕、碑亭、外城、內城、獻殿、塔狀陵臺等建築單元組成,平面總體佈局呈縱向長方形,按照中國傳統的以南北中線為軸,力求左右對稱的格式排列。西夏王陵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西夏建築形式。

西夏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以西夏皇家陵園為背景,真實形象地提示了西夏王國的興衰歷史。博物館佔地5300平方米,仿西夏建築造型,風格別緻,既有現代建築之氣勢,又與陵區遺址相呼應,形成了濃郁的民族建築風格。博物館內精選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西夏文物671件,專著、論文、雜誌文章413冊(篇)。裡面可以看到雕龍石柱、石馬、琉璃鴟吻、西夏碑文、石雕人像座、佛經、佛畫、西夏瓷器、官印等;特別是重達188公斤的鎏金銅牛,更是西夏文物中的瑰寶;還有以6:1的比例複製了維修前的西夏古塔;在二樓有精選臨摹的8幅西夏壁畫,展現了西夏石窟藝術的精華,讓人們領略西夏王國昔日的輝和燦爛。諸多的歷史之謎,獨特的民族文化,定會勾起您的無限遐想。

西夏王陵導遊詞 篇4

西夏王陵坐落在賀蘭山下一片奇絕的荒漠草原上,進入陵區,九座西夏帝王陵園和二百多座王公貴戚的陪葬墓一覽無餘。這片博大雄渾的陵園建築遺蹟不僅被日本遊客稱為“東方金字塔”,而且給人留下許多難解的謎。

西夏王陵一帶地勢平坦,被山洪沖刷出的道道溝坎縱橫交錯。這些不太深也不很寬的山洪溝裡,生長著北方特有的酸棗樹,樹冠不大,但厚實油亮的綠葉卻十分濃密。它們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帶,疏密相間地交織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裡,網著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沒有一條山洪溝從帝王陵園和陪葬墓園中穿過。西夏建陵近千年,賀蘭山山洪爆發不計其數。但是,沿賀蘭山一線,僅有西夏陵區這片土地沒有遭受山洪襲擊。原因何在?至今是“謎”。 西夏陵園內最為高大醒目的建築,是一座殘高23米的夯土堆,狀如窩頭。仔細觀察,其為八角,上有層層殘瓦堆砌,多為五層。於是有學者認定,它在未破壞前是一座八角五層的實心密簷塔,“陵塔”之說便屢見報端。

但塔式建築緣何立於陵園之內,其功能、作用若何?則少有人說得清楚。至於這座“陵塔”又為什麼建在陵園的西北端,學術界的說法至少有四種,各執一端,拒理爭辯了十多年不見分曉。

風雨西夏,党項悲歌。西夏在我國曆史上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業績和燦爛的文化,西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園中的一簇奇葩,西夏文字則是這簇奇葩中最為閃亮奪目的明珠西夏陵殘碑是蒙古軍隊破壞西夏陵的見證。從目前收集到的三千三百多塊西夏殘碑看,一處出土的殘碑多則千百塊,少則幾塊,除了仁孝壽陵殘碑綴合出一塊能讀通的16字西夏篆文碑額外,其餘殘碑沒能拼集出一塊完整的碑文來。還有陵區出土的八九座石像碑座,獠牙外露,怒目圓睜,雙乳豐腴作跪狀,有人說是碑座,有人說是祭床,至今沒有定論,依然蒙著一層神祕的面紗。可以說,遊覽西夏王陵,宛如進入一座迷宮,直惹得中外學者爭說西夏嘆興衰,指點九陵論長短。

西夏王陵導遊詞 篇5

西夏王陵坐落在賀蘭山下一片奇絕的荒漠草原上,進入陵區,九座西夏帝王陵園和二百多座王公貴戚的陪葬墓一覽無餘。這片博大雄渾的陵園建築遺蹟不僅被日本遊客稱為“東方金字塔”,而且給人留下許多難解的謎。

西夏王陵一帶地勢平坦,被山洪沖刷出的道道溝坎縱橫交錯。這些不太深也不很寬的山洪溝裡,生長著北方特有的酸棗樹,樹冠不大,但厚實油亮的綠葉卻十分濃密。它們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帶,疏密相間地交織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裡,網著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沒有一條山洪溝從帝王陵園和陪葬墓園中穿過。西夏建陵近千年,賀蘭山山洪爆發不計其數。但是,沿賀蘭山一線,僅有西夏陵區這片土地沒有遭受山洪襲擊。原因何在?至今是“謎”。西夏陵園內最為高大醒目的建築,是一座殘高23米的夯土堆,狀如窩頭。仔細觀察,其為八角,上有層層殘瓦堆砌,多為五層。於是有學者認定,它在未破壞前是一座八角五層的實心密簷塔,“陵塔”之說便屢見報端。

但塔式建築緣何立於陵園之內,其功能、作用若何?則少有人說得清楚。至於這座“陵塔”又為什麼建在陵園的西北端,學術界的說法至少有四種,各執一端,拒理爭辯了十多年不見分曉。

風雨西夏,党項悲歌。西夏在我國曆史上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業績和燦爛的文化,西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園中的一簇奇葩,西夏文字則是這簇奇葩中最為閃亮奪目的明珠西夏陵殘碑是蒙古軍隊破壞西夏陵的見證。從目前收集到的三千三百多塊西夏殘碑看,一處出土的殘碑多則千百塊,少則幾塊,除了仁孝壽陵殘碑綴合出一塊能讀通的16字西夏篆文碑額外,其餘殘碑沒能拼集出一塊完整的碑文來。還有陵區出土的八九座石像碑座,獠牙外露,怒目圓睜,雙乳豐腴作跪狀,有人說是碑座,有人說是祭床,至今沒有定論,依然蒙著一層神祕的面紗。可以說,遊覽西夏王陵,宛如進入一座迷宮,直惹得中外學者爭說西夏嘆興衰,指點九陵論長短。

西夏王陵導遊詞 篇6

從銀川出發向南一個多小時,前方右側是連綿起伏的賀蘭山,山腳下平坦的土地上散落著巨大的金字塔型陵墓群,這就是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它和党項民族的絕跡成為千古之迷。

走進陵墓群,你怎麼也不會聯想當時西夏王朝的輝煌。不高的小墳包,被雨水沖刷的像金黃的麥垛,除此之外,就是矮矮的女兒牆,別無它物。墳包左前方有個大坈,大概這是主墓室,被挖掘過。人們一般都要在這裡照相,我的一個同伴覺得和墳頭合影不吉利,拒絕拍照,在一旁冷冷地觀景。另一位同伴急著要上廁所,避開大隊人馬,直向墳包後面走去,我無聊地跟了過去,看她的動作挺滑稽,其實可以給她拍張照片的,又沒這麼做。我倆轉到圍牆跟前,一越就上去了。這時晴空萬里,遠處的賀蘭山宛如奔騰的駿馬,橫亙在天地之間,天空湛藍,正前方雲層排開,像只巨大的白頭鷹,翱翔在天際,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我右後方的金字塔閃出金燦燦的光芒。我們在這裡各留了張影。

金字塔的光芒照耀著西夏大地,民族可以消滅,朝代可以更迭,就算只剩下禿禿的墳包,它仍然在那裡講述歷史。寧夏自古以來就是物產豐富,地肥水美的地方。來這裡都知道寧夏的五寶,包括:枸杞,髮菜,灘羊皮,寧夏大米,賀蘭石等。這裡在秦漢以來歷朝歷代都在修渠,成就了它塞上江南的美名。

著名小說作家張賢亮,喜歡這片土地到了痴迷地步,他在距金字塔不遠的地方投資修建了西部影視城,並以此為家,我每次去哪都能見到他。在哪聽他講解,參觀他的書展,購買他的著作,請他簽名。在他的城堡中,我彷彿是過電影一樣,鑽進熟悉又陌生的一個個院落,一個個房屋,關上房門,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過一遍電影中的場景,真是太好玩了。這位聰明的作家,將這片荒涼的地方變成了日進斗金的著名景點,真是讓人欽佩,給去西部淘金的人們以啟迪。

西夏王陵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西夏王陵,很高興在這樣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見到大家。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我呢,恰好就姓“無”,不過是口天吳,我叫吳娜,是你們今天的導遊,大家叫我小吳就可以了。那麼現在就讓我帶領大家走進這個被遺忘的王朝——西夏王朝的陵墓——西夏王陵吧。

西夏王陵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約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寢,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9座帝王陵大氣磅礴,253座陪葬墓錯落有序,其規模與河南鞏縣之宋陵、首都明十三陵相當,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海內外遊客譽為“神祕的奇蹟”、“東方金字塔”。

西夏陵襲用唐宋時代的昭穆葬法,由南向北按"左昭右穆葬制"擺列,父左子右形成東西兩行。大家可以先看一下,陵區北端有一處三進院落的建築遺址,為陵壁,東部邊緣有磚瓦窯、石灰窯,為陵區窯房。在蒙古滅亡西夏的戰爭中,西夏陵地面建築摧毀殆盡,殘垣斷壁和一座座金字塔般的夯土巨像,成為西夏陵的象徵。而在西夏陵區最南端,相距最近的兩座陵墓,是西夏國的開國皇帝李元昊的父親李德明的嘉陵和其祖父李繼遷的裕陵,俗稱"雙子陵"。

大家也都看到西夏王陵一帶地勢平坦,被山洪沖刷出的道道溝坎縱橫交錯。這些不太深也不很寬的山洪溝裡,生長著北方特有的酸棗樹,樹冠不大,但厚實油亮的綠葉卻十分濃密。它們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帶,疏密相間地交織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裡,網著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沒有一條山洪溝從帝王陵園和陪葬墓園中穿過。西夏建陵近千年,賀蘭山山洪爆發不計其數。但是,沿賀蘭山一線,僅有西夏陵區這片土地沒有遭受山洪襲擊。原因何在?至今是“謎”。 西夏陵園內最為高大醒目的建築,是一座殘高23米的夯土堆,狀如窩頭。仔細觀察,其為八角,上有層層殘瓦堆砌,多為五層。於是有學者認定,它在未破壞前是一座八角五層的實心密簷塔,“陵塔”之說便屢見報端。

各位遊客朋友們,我們的旅程馬上就要結束了,小吳也要跟大家說再見了。常言道:“相見時難別亦難,送君千里總有一別”,在此,非常感謝各位朋友對我工作的支援,小吳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裡說聲對不起了。最後,我衷心的祝願各位在以後日子裡身體健康,事事順心,生活美滿,財源滾滾!謝謝大家!

西夏王陵導遊詞 篇8

西夏王陵坐落在賀蘭山下一片奇絕的荒漠草原上,進入陵區,九座西夏帝王陵園和二百多座王公貴戚的陪葬墓一覽無餘。這片博大雄渾的陵園建築遺蹟不僅被日本遊客稱為“東方金字塔”,而且給人留下許多難解的謎。

西夏王陵一帶地勢平坦,被山洪沖刷出的道道溝坎縱橫交錯。這些不太深也不很寬的山洪溝裡,生長著北方特有的酸棗樹,樹冠不大,但厚實油亮的綠葉卻十分濃密。它們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帶,疏密相間地交織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裡,網著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沒有一條山洪溝從帝王陵園和陪葬墓園中穿過。西夏建陵近千年,賀蘭山山洪爆發不計其數。但是,沿賀蘭山一線,僅有西夏陵區這片土地沒有遭受山洪襲擊。原因何在?至今是“謎”。西夏陵園內最為高大醒目的建築,是一座殘高23米的夯土堆,狀如窩頭。仔細觀察,其為八角,上有層層殘瓦堆砌,多為五層。於是有學者認定,它在未破壞前是一座八角五層的實心密簷塔,“陵塔”之說便屢見報端。

但塔式建築緣何立於陵園之內,其功能、作用若何?則少有人說得清楚。至於這座“陵塔”又為什麼建在陵園的西北端,學術界的說法至少有四種,各執一端,拒理爭辯了十多年不見分曉。

風雨西夏,党項悲歌。西夏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業績和燦爛的文化,西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園中的一簇奇葩,西夏文字則是這簇奇葩中最為閃亮奪目的明珠西夏陵殘碑是蒙古軍隊破壞西夏陵的見證。從目前收集到的三千三百多塊西夏殘碑看,一處出土的殘碑多則千百塊,少則幾塊,除了仁孝壽陵殘碑綴合出一塊能讀通的16字西夏篆文碑額外,其餘殘碑沒能拼集出一塊完整的碑文來。還有陵區出土的八九座石像碑座,獠牙外露,怒目圓睜,乳豐腴作跪狀,有人說是碑座,有人說是祭床,至今沒有定論,依然蒙著一層神祕的面紗。可以說,遊覽西夏王陵,宛如進入一座迷宮,直惹得中外學者爭說西夏嘆興衰,指點九陵論長短。

西夏王陵導遊詞 篇9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苜府銀川市的西郊,賀蘭山東麓,有一座規模巨集大的古代陵園建築群,這就是西夏王陵"^安葬西夏曆代帝王的地方。

它是我國古代陵園建築群中的一顆明珠,雖歷經千年的戰火和風雨侵蝕,角摟、門闕、碑亭等地面建築都已被毀壞,但參觀後,仍能使人想象出當年陵園的壯觀景象。

整個陵園北起泉交溝,南達銀巴公路。共有8座帝陵和70佘座妃嬪皇戚的陪葬墓,佈列在40多平方公里內的土地上。每座帝陵自成體系,但都是坐北朝南呈縱向長方形,建築面積均在10萬平方米以上。每座陵園4個角間的距離相等,各築有臺榭。

主陵的南部有角樓,角樓外還有碑亭和門闕,佈局合理統一。如果能把整個西夏王陵按建成時的模樣復原,那麼它巨集偉的規模、藝術上的風格和價值都可能與北京十三陵相媲美。

現在,假如你來到西夏王陵,儘管只能看到一些頭頂白雲、腳踏黃土的巨大陵臺,然而,當陵園中所特有的瀰漫著歷史氣息的激風吹過時,你是否覺得這些金黃色的大陵臺是一種獨持的標記呢?!它以特殊的結構和方式印記了西夏王國昔日的輝煌。

西夏王的陵臺與中國一般傳統陵墓的陵臺不同:

首先,陵臺並不起封土做冢的作用。它一般建在墓室之後10多米的地方。

其次,據考古工作者分析,在未受到破壞之前,陵臺就有幾座,十分講究對稱。而西夏王帝陵的碑亭,多數為西一座,東二座,打破了對稱格局。

甚至,在同一帝陵內,如果西邊修成了殿宇式,那麼東邊不雷同,偏來個別的式樣。

似卜,西夏陵園還有一個在其它的陵園非常難見到的建築^角臺。每一個帝陵有四座,分佈於陵園四角,並以此為陵園的邊界。這種角臺,在中國古代陵園建築中,也是少有的。現在,我們所掌握的陵園文物,主要是西夏時期的磚瓦等建築材料構成的。其中有造型生動的綠色琉璃鴟鴞,最大的高達1.5米。還有許多精雕細琢的獸頭、獸面、雕龍柱、碑碣等。從現在可見的“一斑”之中,我們足以了獬當年整個西夏王凌的豪華和巨集偉。

西夏王陵不愧為古代優秀的陵園傑作。當人們談起寧夏時,總會想到西夏王陵,想到它的雄偉、它的神祕。它是多麼令人神往。

因為,同長城、兵馬俑、秦王陵一樣,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也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