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絲綢導遊詞(通用7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42W

絲綢導遊詞 篇1

蘇州是絲綢的故鄉,太湖流域留存有新、舊石器時代的遺址,見證著絲綢歷史的悠久。園區唯亭鎮草鞋山出土了六千年前的紡織品實物殘片;吳興錢山漾出土了四千七百年前的絲織品實物;吳江梅堰又出土了四千年前的大批紡輪和骨針,以及帶有絲絞紋和蠶紋的陶,這都說明了蘇州古代先輩很早就掌握了養蠶紡絲的技術。

絲綢導遊詞(通用7篇)

蘇州在上古時期屬九州中的揚州,夏禹時就有絲織品土貢“織貝”一類的彩色錦帛。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季扎到中原各國觀禮時,曾將吳國所產的縞帶贈給鄭相國子產。據《史記》載: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吳楚兩國因爭奪邊界桑田,曾發生大規模的“爭桑之戰”,說明蠶桑之利在當時經濟上的重要地位。吳國都城就在蘇州,至今還儲存著與絲綢遺址有關的織裡、錦帆涇等地名。

三國東吳時,絲帛之饒,衣復天下,蘇州絲綢已發展成為“瞻軍足國”的重要物資。南北朝時,有日本使者求吳織、縫織女工歸,《日本書紀》亦有相應的史實記載。

隋唐時,蘇州屬江南東道,絲綢貢品數量最多,土貢有絲葛、絲綿、八蠶絲、緋綾。韓愈曾說:“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千九。以今觀之,浙東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蘇、鬆、常、嘉、湖五郡又居兩浙十九也。”當時有“蜀桑萬畝,吳蠶萬機”的說法,形容長江流域蠶桑紡織業的發達。

兩宋時期,據《宋史紀事本末》:“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壬午春三月,命宦者童貫置局於蘇杭。”蘇州、杭州、成都為當時聞名全國的三大織錦院。蘇州的宋錦最為著名,緙絲名家沈子蕃、吳子潤亦出於蘇州。《吳門表隱》記載:元豐初(1078年)城內祥符寺巷即建有機聖廟(又名軒轅宮),還有新羅巷、孫織紗巷(今古市巷裝駕橋巷之間及嘉餘坊)等生產紗羅的地方。虎丘塔和瑞光塔分別出土了五代北宋時期的刺繡、絲織經袱和經卷絲織縹頭。

元代時,在至正年間(1341——1368年),建織造局於平橋南。當時有名的蘇杭五色緞,行銷國外。盤門張士誠母曹氏墓出土有大批隨葬錦、緞、綢、綾、絹等衣服。有儲存完好且工藝精美的織錦緞被、提花龍鳳衣帶、繡花鞋、正反緞、雲龍紋及各色花紋袍襖裙等絲織品。

明代蘇州絲織業的興盛超越前朝。明初,洪武元年(1368)即在蘇州設織染局,局址在天心橋東(今北局人民商場)。明代中央內府司禮監有蘇杭織造太監一員,專司蘇杭織造,派駐蘇州。萬曆年間,織造太監因一味營利,仗勢橫行,激起民變。在蘇州山塘街五人墓側,至今有明義士葛賢墓遺蹟。在定陵展覽館和故宮博物院,陳列的明代絲綢產品,每匹綢緞的段首都有封籤,上面印著織造年月、織品名稱、尺寸、委官及機織工匠的姓名,大部分來自蘇州,還有參加過當時反抗宦官稅吏鬥爭的工匠名字。北京慈因寺發現明代萬曆年間蘇州織造的四件錦緞等。虎丘新莊王錫爵墓出土有忠靖冠服、織銀錦帛、龍紋緙絲等。

明代蘇州絲織業極為繁盛,據張瀚《鬆窗夢話》載:“大都東南之利,其莫大於羅、綺、絹、紵,而三吳為最。既餘之先世亦以機杼起家,而今三吳之以機杼致富者尤眾。”顯然僅有官署的織造是不夠的,民間的機戶也生機勃勃。由於絲織業的興盛,新興了一批市鎮,如盛澤、震澤等。乾隆《吳江縣誌》稱:“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間倍之,以綾綢為業,始稱為市”。到明末,盛澤已經發展成為絲織手工業大市鎮,擁有人口五萬。在蘇州有盛澤綢莊所設的莊船專用船埠碼頭。舊址在閶門內水關橋臭弄口(今閶門飯店河埠),原址現稱為“盛澤碼頭”,遺蹟尚存。

清代時在順治三年(1646)設蘇州織造局,分為南北兩局:南局名總織局,在葑門內帶城橋東(局址在今市十中校址及孔付使巷內);北局名織染局,仍以明織染局址改建。官府織造的產品分為上用和官用兩種,除織造各式龍袍、莽袍、補子、緞匹、宮綢等以外,還有各種臨時差派,如皇帝大婚、皇太后萬壽貢、端午貢等。與官府織造發展的同時,蘇州民間絲織業也得到迅速發展。據乾隆《長洲縣誌》卷十六載:蘇州“織作在東城,比戶習織,專其業者不啻萬家”。又據記載:乾隆三十五到四十五年間(1770~1780),蘇州的民辦手工業織機已發展到一萬數千。如石恆茂英記、李啟泰、杭恆富祿記、李巨集興祥記等紗緞鋪,都是在乾隆前後開設的。清代蘇州絲織產品,除宋錦、緙絲、龍袍等類外,主要有漳緞、織金、閃緞、妝花緞、摹本緞、貢緞、天鵝絨、高麗紗、花素累緞、陀羅經被、百子被面等,工藝技術均有較高水平,暢銷國內外,外銷約佔60%,銷往朝鮮、安南、緬甸、印度等國家。

絲綢導遊詞 篇2

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具有5000多年悠久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絲綢一向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被譽為纖維皇后。5000多年前,勤勞智慧的中國勞動人民就用自然界的一種昆蟲——蠶,餵給其桑葉,蠶結成繭、繭繅成絲、絲織成綢、綢製成華麗的服飾。為全球人類豐富物質生活和增添美的享受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經過世界探險家和商人之手,美麗的中國絲綢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亞歐許多國家和地區,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古希臘和古羅馬人就稱中國是賽里斯,並稱賽里斯就是天堂。

絲綢不僅受到中國百姓的喜愛,同時也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公元前330年前後,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旅遊世界回國,帶回了大量的珍寶,他說其中最珍貴的就是中國的絲綢。這些中國絲綢光彩奪目、手感柔軟、質地輕盈,使其原來用的麻織品黯然失色,把西方許多國家的國王和貴族都深深的吸引住了。因此,許多西方國家開始派人通過絲綢之路紛紛來到中國議購這種珍寶般的絲綢。

19世紀初,拿破崙把中國絲綢作為高貴的禮物送給心愛的約瑟芬。據說他命令為他製造盔甲的工匠,把中國的絲綢做成一塊方圍巾,掛在胸口。並帶著一副他穿著盔甲的肖像圖畫送給了可愛的約瑟芬。這副絲綢圍巾的圖畫被約瑟芬視為珍寶,一日一親,並親自珍藏。現在也已經成為了寶貴的歷史文物。

《西線無戰爭》這一本著作中記述了歐洲一次長期處於進退僵持階段的戰爭。打仗的歐洲士兵既不能洗澡,又不能經常換衣服。所以身上開始長蝨子,渾身奇氧,打仗也力不從心。後來歐洲士兵穿上了蠶絲的襯衣,不僅身上不長蝨子,不需要瘙癢,還大大提高了戰鬥力。這麼多的事例也就充分說明了,早在一千多年前西方人民已經十分熱愛中國的絲綢了。

那世界各國人民之所以這麼喜歡中國的絲綢,到底因為什麼原因呢

第一、健康。蠶絲具有穿著舒適和維護身體健康的內在質量。穿著絲綢服裝不僅能維護身體健康,而且在人體散熱與外界空氣差異懸殊時,能起到相互調節的作用,如悶熱出汗時,能吸汗、散汗,使身體感到舒適。我國人民在製造舒服這個詞語的時候,就是由穿著絲綢服裝感到舒適而得來的,所以舒服最初的意思應該理解為舒適肌膚。

拒歷史記載,三國時的著名人物諸葛亮曾經用蠶絲錦緞醫治苗族婦女的面板病。現今許多的醫院臨床證明,穿著蠶絲內衣,對治療兒童痱子、老人全身面板瘙癢等病症的有效治療率高達95.5%。所以這麼多事實足以證明,蠶絲對人體確實有保健和醫療功能,為醫學界開拓了一條非藥物治療人體面板病的新途徑。

第二、美觀。蠶絲具有珠光寶氣的漂亮光澤,當外界光線照在蠶絲上,隨著光波的長短不同,有的從表面反射,有的從內層反射,有的與更深層的反射光線相互干擾。使絲綢的光澤不呈現極光,而呈現美麗、優雅、珠光寶氣的漂亮光澤,穿著起來非常的高貴典雅。

第三、質量上乘。蠶絲效能是各種紡織纖維共性品的佼佼者。根據實踐證明,從蠶絲與棉毛、麻、滌綸絲等絲織品的斷裂強度、相對溼強度、彈性恢復率、耐熱性、回潮率、耐黴、耐蟲蛀等效能相比較,蠶絲處於領先地位。所以現在市場上所銷售的蠶絲被是很多老百姓爭相購買的實用商品。由於蠶絲被輕便、保暖性好、容易存放、冬暖夏涼、四季皆宜。所以特別適合老年人和兒童使用,也是國家天然無公害綠色產品。

絲綢導遊詞 篇3

人們一直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但我想說:“中國絲綢甲天下,江南絲綢甲中國。”絲綢和陶瓷都是中國的土特產,我生活在江南水鄉,從小以來,就離不開江南的土特產——絲綢。

夏天,我穿上絲綢制的衣服到公園裡散步,儘管是在烈日炎炎之下,我也能感受到涼爽。秋冬季節,我們總是圍上一塊絲綢制的圍巾,這樣一來,就算我們穿著低領也不會覺得冷了。晚上回到家,我們蓋得是絲綢被,摸上去滑滑的,躺在被窩裡,既舒服又保暖。現在你知道我的生活有多麼離不開絲綢了吧。

蠶的幼蟲再變成蠶蛾之前,將自己保護在蠶繭裡,而每一個蠶繭可抽出20xx至4000米長的蠶絲,當蠶在繭裡吐絲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人們可以收穫了。收穫了蠶絲之後人們便可以製作絲綢了,在大型的絲綢製作廠裡,人們用機器加工蠶絲,不一會兒,一件完美的絲綢品便完工了。當然,隨著高科技的進步,人們可以培育出五彩的蠶,這些蠶吐出的絲也是這種蠶本身的顏色,就這樣,絲綢又為自己增添了一道美麗的色彩。

殘的生命雖然很短暫,但它卻為世界留下了一片光潔,現在,絲綢已經成為中國的重要標誌,絲綢也成了國際友人最喜愛的禮物!

絲綢導遊詞 篇4

“綢都”蘇州,素有錦繡之鄉之稱、乃積聚綾羅之地。唐宋時期,蘇州就是全國絲綢中心;明清時代,皇家高階絲綢織品也大多出自蘇州織工之手;而今,蘇州更是現存絲綢生產歷史遺蹟、絲綢樣本以及絲綢工藝檔案最豐富、最系統的城市之一。

以“絲綢之路”為建築主題的蘇州絲綢博物館,坐落在北寺塔風景區內,是中國第一所絲綢專業博物館。步入館內,絲綢古國的輝煌歷史,生動形象地展現在眼前。再現古代絲綢發展沿革過程及其科技成就的巨幅石刻壁畫,手捧蠶繭的蠶神雕像,珍貴的絲綢文物及模型、圖片,近代農家養蠶載桑的真實情景和桑園再造……將我們帶入“蠶、桑、絲、帛”的神奇世界。

跨進館內“織造坊”,猶如身臨明清時期蘇州絲綢業“東北半城,萬戶機聲”的繁榮境地。織工們正在進行各種型別的古代織機和傳統工藝的手工操作表演。天鵝絨織機、漳緞織機、雲錦織機、腳踏繅絲機、緙絲機,都在運轉操作,古代雲錦、彩經絨、緙絲等著名絲綢品種的織造過程,在這裡都得到充分演示。館內工作人員介紹說,這裡不僅是個博物館,同時還是一個活態保護基地,館內的能工巧匠們,為北京故宮博物館修復了很多件明清皇家珍稀絲織品。

走在蘇州大街小巷,不僅可以看到圍巾、連衣裙等真絲製品,圖案秀麗、色彩清雅、繡工細緻的蘇繡工藝品也極其吸引眼球。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又被稱為“絲繡”。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蘇繡,至今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繁榮昌盛的蠶桑,絢麗豐富的錦緞,五光十色的絲線,為蘇繡發展傳承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有“錦繡之冠”美譽的宋錦便在此誕生。明朝時期,蘇州已是“家家養蠶,戶戶刺繡”。

“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暱之態。”蘇繡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創作,所繡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淋漓盡致,被譽為“以針作畫”、“巧奪天工”。走進景德路上的蘇繡藝術博物館,立即被館內繡娘們飛針走線的刺繡表演所驚豔。現場一位蘇繡藝術家說,“蘇繡講究平、齊、和、光、順、勻。為了更好、更完整的表現一幅看似簡單的作品,繡工們往往需要千針萬線。僅以一隻小小的貓眼而言,就要按照瞳孔受光部位的不同,以二十多種色線來表達,這樣才能將貓眼繡‘活’。”“絲路”的文化起點,應是在蘇州的桑園、蠶坊、繅絲車、織綢機、刺繡架中。

絲綢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

大家好!大家都知道蘇州是絲綢的故鄉,太湖流域留存有新、舊石器時代的遺址,見證著絲綢歷史的悠久。園區唯亭鎮草鞋山出土了6000年前的紡織品實物殘片;吳興錢山漾出土了4000七百年前的絲織品實物;吳江梅堰又出土了4000年前的大批紡輪和骨針,以及帶有絲絞紋和蠶紋的陶,這都表明蘇州古代先輩很早就掌握了養蠶紡絲的技術。

蘇州在上古時期屬九州中的揚州,夏禹時就有絲織品土貢“織貝”一類的彩色錦帛。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季扎到中原各國觀禮時,曾將吳國所產的縞帶贈給鄭相國子產。據《史記》載: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吳楚兩國因爭奪邊界桑田,曾發生大規模的“爭桑之戰”,說明蠶桑之利在當時經濟上的重要地位。吳國都城就在蘇州,至今還儲存著與絲綢遺址相關的織裡、錦帆涇等地名。

三國東吳時,絲帛之饒,衣復天下,蘇州絲綢已發展成為“瞻軍足國”的重要物資。南北朝時,有日本使者求吳織、縫織女工歸,《日本書紀》亦有相應的史實記載。

隋唐時,蘇州屬江南東道,絲綢貢品數量最多,土貢有絲葛、絲綿、八蠶絲、緋綾。韓愈曾說:“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千九。以今觀之,浙東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蘇、鬆、常、嘉、湖五郡又居兩浙十九也。”當時有“蜀桑萬畝,吳蠶萬機”的說法,形容長江流域蠶桑紡織業的發達。

兩宋時期,據《宋史紀事本末》:“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壬午春三月,命宦者童貫置局於蘇杭。”蘇州、杭州、成都為當時聞名全國的三大織錦院。蘇州的宋錦最為著名,緙絲名家沈子蕃、吳子潤亦出於蘇州。《吳門表隱》記載:元豐初(1078年)城內祥符寺巷即建有機聖廟(又名軒轅宮),還有新羅巷、孫織紗巷(今古市巷裝駕橋巷之間及嘉餘坊)等生產紗羅的地方。虎丘塔和瑞光塔分別出土了五代北宋時期的刺繡、絲織經袱和經卷絲織縹頭。

元代時,在至正年間(1341——1368年),建織造局於平橋南。當時有名的蘇杭五色緞,行銷國外。盤門張士誠母曹氏墓出土有大批隨葬錦、緞、綢、綾、絹等衣服。有儲存完好且工藝精美的織錦緞被、提花龍鳳衣帶、繡花鞋、正反緞、雲龍紋及各色花紋袍襖裙等絲織品。

明代蘇州絲織業的興盛超越前朝。明初,洪武元年(1368)即在蘇州設織染局,局址在天心橋東(今北局人民商場)。明代中央內府司禮監有蘇杭織造太監一員,專司蘇杭織造,派駐蘇州。萬曆年間,織造太監因一味營利,仗勢橫行,激起民變。在蘇州山塘街五人墓側,至今有明義士葛賢墓遺蹟。在定陵展覽館和故宮博物院,陳列的明代絲綢產品,每匹綢緞的段首都有封籤,上面印著織造年月、織品名稱、尺寸、委官及機織工匠的姓名,大部分來自蘇州,還有參加過當時反抗宦官稅吏鬥爭的工匠名字。北京慈因寺發現明代萬曆年間蘇州織造的四件錦緞等。虎丘新莊王錫爵墓出土有忠靖冠服、織銀錦帛、龍紋緙絲等。

明代蘇州絲織業極為繁盛,據張瀚《鬆窗夢話》載:“大都東南之利,其莫大於羅、綺、絹、紵,而三吳為最。既餘之先世亦以機杼起家,而今三吳之以機杼致富者尤眾。”顯然僅有官署的織造是不夠的,民間的機戶也生機勃勃。由於絲織業的興盛,新興了一批市鎮,如盛澤、震澤等。乾隆《吳江縣誌》稱:“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間倍之,以綾綢為業,始稱為市”。到明末,盛澤已經發展成為絲織手工業大市鎮,擁有人口五萬。在蘇州有盛澤綢莊所設的莊船專用船埠碼頭。舊址在閶門內水關橋臭弄口(今閶門飯店河埠),原址現稱為“盛澤碼頭”,遺蹟尚存。

清代時在順治三年(1646)設蘇州織造局,分為南北兩局:南局名總織局,在葑門內帶城橋東(局址在今市十中校址及孔付使巷內);北局名織染局,仍以明織染局址改建。官府織造的產品分為上用和官用兩種,除織造各式龍袍、莽袍、補子、緞匹、宮綢等以外,還有各種臨時差派,如皇帝大婚、皇太后萬壽貢、端午貢等。與官府織造發展的同時,蘇州民間絲織業也得到迅速發展。據乾隆《長洲縣誌》卷十六載:蘇州“織作在東城,比戶習織,專其業者不啻萬家”。又據記載:乾隆三十五到四十五年間(1770~1780),蘇州的民辦手工業織機已發展到一萬數千。如石恆茂英記、李啟泰、杭恆富祿記、李巨集興祥記等紗緞鋪,都是在乾隆前後開設的。清代蘇州絲織產品,除宋錦、緙絲、龍袍等類外,主要有漳緞、織金、閃緞、妝花緞、摹本緞、貢緞、天鵝絨、高麗紗、花素累緞、陀羅經被、百子被面等,工藝技術均有較高水平,暢銷國內外,外銷約佔60%,銷往朝鮮、安南、緬甸、印度等國家。

1912年9月在閶門內下塘原清代寶蘇局內,創設江蘇省立第二工場,產品有江綢、提花絲光布等。1914年謝守祥等在齊門路首先創辦蘇經紡織廠,將木機改進為手拉鐵機工廠。1917年陸季皋等在倉街開辦振亞織物公司。同期又有延齡冠記、甡記、東吳、程裕源、廣豐、洽大等絲織廠相繼開設,到1921年共有綢廠十四家。1913年起蘇州開始使用進口人造絲,用於製造衣邊和織帶業原料。1922年起正式採用人絲原料,與真絲交織,生產軟緞、線綈等產品。織物品種逐步更新,織機裝置亦有所改進。1922年蘇經紡織廠首先以引擎傳動,試驗改進鐵木手拉機為電力織機。1925年振亞廠亦改裝電力機試製成功。織機改進的結果,使產量大增,效果顯著,各廠紛紛改機。從此蘇州絲織工業由手工業工場轉入了近代工業的發展道路。1九十三1年前後蘇州盛行廠絲和人絲交織的錦地縐等新產品。

1九十三7年抗戰前夕,蘇州有綢廠九十三家,紗緞莊77家;年產綢緞共28萬8千匹。主要產品有塔夫綢、古香緞、織錦緞、喬其絲絨、毛葛、雙管綃、博士呢、碧縐、錦地縐、軟緞、中華緞等一百餘種。蘇州淪陷期間,絲織業一度停頓後,先後恢復生產,但備受摧殘。在勝利前的1945年初,蘇州絲織業尚有九十七戶,另有紗緞莊25戶,產品主要有大偉呢、格子畢縐、金玉緞、九霞緞、大富貴織錦被面、花素累緞、陀羅經被等等。抗戰勝利後,蘇州絲綢業有所恢復,到1949年4月蘇州解放時,尚有綢廠九十九戶。

建國初期,外銷斷絕,內銷呆滯,絲織業困難重重。1951年我國對東歐國家展開以絲織品換鋼材的易貨貿易,促進了絲綢外銷。蘇州塔夫綢被譽為“塔王”。國內通過開展城鄉物資交流會,活躍了內銷渠道,促進了絲織工業的發展。到1951年底,生產規模已恢復到建國前舊觀。

1954年到1956年公私合營高潮中,蘇州市區原有六十四傢俬營絲織廠、三家公私合營廠和十八家漳絨廠先後合併,成為振亞、東吳、光明、新蘇等四家絲織廠和新光漳絨廠及二個漳絨合作社(後改東風絲絨廠)。此後絲綢業形成專業化生產體系,絲織機臺和經濟效益都有顯著提高。

1963年試織成功第一隻合纖和人絲交織新產品“爛花綃”;1965年經過鑑定,完成了機織滌綸長咳嗽煅艿難芯恐圃;光明廠製造成功自動接經機。1九十七0年後開始建立化纖原料生產。

1980年起改變原有單一的統購統銷,改為與自產自銷相結合。1980年東吳廠引進劍桿織機;1982年振亞廠引進噴水織機等新型無梭織機,加速了絲織工業的機械化、自動化和電子控制的程序,蘇州絲綢產品也不斷得到更新。1982年花色品種已增加到十九個大類,160多個品種,20__多隻花色,產品暢銷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

蘇州絲綢從建國後躍上一個新臺階,從繅絲、染絲、絲織、絲綢印染和絲綢機械等企業;建立蘇州絲綢科學研究所、絲綢工學院、絲綢檢驗所和絲綢職工大學等科研教育單位,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絲綢工業體系。

90年代末,蘇州工業進入產業調整轉型期,蘇州絲綢工業實行產業轉移,四大綢廠等也隨之完成了歷史使命。建立於1九十九1年的蘇州絲綢博物館,之所以能建館是有賴於各大綢廠的贊助。我們是不能忘記的,因此,我們不只是有責任、有義務,更是一種使命感,把蘇州歷史上傳統的絲綢產品來傳承下去。

可以說蘇州的歷史是與絲綢的歷史相始終。無論是新舊石器遺址,還是春秋吳王宮的織裡(這是中國最早的織造官署),都無不見證著絲綢歷史的悠久。蘇州的發展也隨著絲綢業的興盛而興盛,明清時期,蘇州能成為一方大都市,都與此息息相關。蘇州至今留存有很多與絲綢相關的各個時期的'歷史遺址,是蘇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們記載著曾經的輝煌和榮耀。建國以後,蘇州的絲綢工業也是當之無愧的利稅大戶,在對外貿易,出口創匯,為蘇州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如果說絲綢、瓷器是中國歷史上的兩張國家名片,那麼絲綢就如一位市長所說的,是蘇州的一張燙金的城市名片。

歷史上蘇州的絲綢產品一直綿延不絕,從春秋時期的吳縞,到三國兩晉時的吳綾;從隋唐時期的八蠶絲、緋綾到宋錦、緙絲;宋、元、明、清時期設定官府織造局,產品更是名目繁多:主要有漳緞、織金、閃緞、妝花緞、摹本緞、貢緞、天鵝絨、高麗紗、花素累緞等。

蘇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伴隨著歷史文化底蘊的傳統工藝產品,閃爍、繼承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光輝。這其實是前人給予的最豐厚的饋贈。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歷史文化遺產,使其發揚光大。雲錦、蘇繡、宋錦已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雲錦、蘇繡是比較成功的,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另一方面,是一些瀕臨失傳的傳統工藝產品亟待拯救,如何把歷史文化遺產轉化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商業產品,走向市場,並由市場需求而發展壯大,這正是我們所需努力的,做到這一點,我們就無愧於前人,無愧於我們的歷史文化。我的介紹就結束了,希望我的導遊詞能夠讓各位遊客對蘇州絲綢有一定的認識,也祝大家旅途愉快!

絲綢導遊詞 篇6

現在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浙江省十強企業之一的喜得寶集團公司,它的前身是杭州絲綢印染廠,他是一家有七十七年曆史的國營絲綢工廠。喜得寶,顧名思義,就是我要帶大家歡歡喜喜去獲得自己鍾情的寶貝。這家國營老廠歷年來得到了各屆國家領導和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他們都親臨視察參觀過工廠。就連國際服裝大師皮爾•卡丹也愛上了杭州的絲綢,並和喜得寶集團公司簽定了一系列製作服裝的合約,那麼我們現在也去參觀視察一下啦!尤其是工廠安排的服裝美女秀,更可能明亮我們的眼球。我們杭州的美女穿著絲綢服裝,邁著輕盈的臺步,即展現了絲綢服裝的飄逸亮麗,也展示了她們婀娜的身材。喜得寶時裝隊是中國最早成立的表演隊,還培養出國際名模呢。陳娟紅,聽說沒有?她是一位屢獲國際大獎的名模,她現在在杭州還開設了一家專門培訓模特的專業學校。所以等一下的參觀過程一定會讓你賞心悅目的。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還是出美女的地方,為什麼?其實是和我們江南的特有天氣環境有關。一年365天,有三分之一的天氣是陰陰水水霧霧,女孩子的面板因此滋潤光潔,面板吸收了大量的水份,更加具有彈性。所以顯得特別年輕;另外三分之一的時間在下雨;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強烈的陽光,冬天冷到零下五度,夏天會熱到40度以上。

說得好聽,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說得不好聽,就是夏天熱死,冬天冷死。而且我們這邊的冷還是溼冷,空氣裡含有大量的水份,水份雖然滋潤了女孩子臉上的面板,但是卻有80%以上的老年人因為這樣的氣候而得了一種病,大家猜是什麼病?關節炎,對了。關節炎是怎麼回事呢?就是在你睡覺的時候,全身放鬆,毛孔頓開,空氣中的水份進入了面板而聚集在身體的關節部位,每逢陰雨天氣就會讓人感到關節部位,痠痛難受,行動不便。嚴重的還會引起各種迸發症。以前窮的時候,我們沒有很好的辦法來對付關節炎,今天就不同了,現在我們會選擇輕盈秀氣,篷鬆柔軟的蠶絲被來作為床上用品。以前那種棉花被,新蓋的時候是三斤,過半個月以後會變成四斤重,誰知道多出來的一斤是什麼嗎?水份!對了,我們江南地區潮溼天氣多。以前只要一出太陽家家戶戶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晒被子,但是現在使用了蠶絲被以後就再也不用那麼麻煩了。其實被子呢,你們在座的每一位朋友家裡都有的,人蓋後感覺悶熱不透氣,時間長了被芯還很容易發黴,長蛀蟲、長蟎蟲。

我們杭州歷來被稱之為“絲綢之府,茶葉之鄉”古代的絲綢之路就是從杭州開始的,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之所以在杭州,就是方便把我們杭州的絲綢、茶葉、美女從水路運到北京供皇帝享受。早在二千五百年前,我們這裡叫做越國,曾和吳國打了一仗,越王勾*“臥薪嚐膽”的故事有沒有聽說過?當年的吳王看中了我們越國大片肥沃的土地,這些土地最初都是隨著地殼運動從海底湧出來的,因此土壤中含大量的有機礦物質和有機微生物體,我們在這些土地上種的桑樹,葉片肥美碩大,蠶寶寶吃了這些肥厚的桑葉,所結的繭最長可抽1500米的絲,成語“滄海桑田”也就是這樣來的,因此被國際上公認為綠色的“纖維皇帝”。更奇特的我們這邊的桑葉還培育出了個大、色白的“雙宮繭”,大家有沒有聽過“雙宮繭”呢?就好像雞蛋打開會有雙黃蛋一樣。

“雙宮繭”裡面同時有兩個蠶蛹,非常神奇。等一下去絲綢廠的時候各位都有機會親眼目睹“抽絲剝繭”的詳細過程。當年越王勾*被打敗了,只能做了吳王的俘虜,並且還把越國的美女西施獻給了吳王,大家知道吳王叫什麼名字嗎?西施很漂亮,但是嫁的老公很差勁,所以她的老公就叫“夫差”,各位一下子就記住了吳王的名字了,是嗎?越王勾*從吳國釋放回來以後,臥薪嚐膽,十年裡勵精圖治、發奮治理國家,終於打敗了吳王夫差,所以成語“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就是這樣來的。當年的越王勾*鼓勵老百姓要多生小孩,一旦生了一個男孩,國家獎勵一頭豬;一旦生了女孩,國家獎勵一頭牛。古時候的一頭牛,相當於家裡的一個壯勞力,從獎勵上看,反而重女輕男,其實越王勾*自有打算,因此女孩還會生小孩,那麼國家就有充足的人口去當兵,兵強馬壯了,自然會國富民強。得到國家獎勵的老百姓都很高興啊,生了男孩的人家會在門前種一棵櫸樹,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了可以中舉做官;生了女兒的人家,會在後門種一棵樟樹,還用糧食釀酒以示慶賀。喝不掉的酒暫時埋到地底下,等到女兒出嫁的時候,取出來在婚慶的喜宴上喝,後來慢慢形成了一種習俗。紹興酒“女兒紅”就是這麼來的。

嫁女兒的時候,媒婆是根據主人家屋後香樟樹的粗細來判別女孩兒的年齡:如果是大拇指粗的香樟樹,是一個剛出生的女嬰;如果是像腰一樣粗的香樟樹,那已經是一個嫁不出去的老太婆了。香樟樹要不粗不細,剛好和碗口一樣大小,那才是一個亭亭玉立的黃花少女。等到相親的時候,男女雙方家長會交換“八字”,看是否相合。女方的家長還會去男家看一看家境如何,如果屋子後面有幾畝桑田,就知道女兒嫁過去日子一定會過得很殷實,古語說“天下之利莫過於桑”,到今天都是這樣。

老百姓一個雙宮繭可以賣6分錢,收入比種稻米更強,大家都搶著去種桑養蠶,所以現在都已經提高了大米的體重為鼓勵老百姓種稻米,蠶繭的價格也馬上要提高。女孩子出嫁的以前,做父親的會把香樟樹砍掉,加工成樟木箱作為嫁妝一起嫁到夫家去。夫有錢人家要在樟木箱裡放八條蠶絲被,稱之為“八八大發”,或者是六條,稱之為“六六大順”;少一點的也要放四條,稱之為“事事如意”,再少也要放二條,稱之為“好事成雙”。以前的嫁妝都是用扁擔挑的。當第一挑進了夫家門,最後一挑還留在孃家,這樣出嫁的女兒,好有面子,嫁到老人家說話的聲音也會特別響。八條蠶絲被,大家想會太多了吧?其實兩條是新娘拿去孝敬公婆的,兩條是新婚夫妻自己用的,兩條是送給小姑子做見面禮的,另外兩條是給未出生的寶寶準備的。一條蓋,一條墊,自己就跟蠶寶寶一樣躺在中間享受。直到現在,我們這邊嫁女兒的習俗都仍然必須陪嫁蠶絲被,同時還要配上一光滑舒適的蠶絲被套,蠶絲被套柔軟耐用,可用幾十年,象徵了父母對女兒一輩子的呵護。

曾經有過樣的故事:因為嫁家家境差,嫁過去的女兒沒有那麼多的蠶絲被而受到小姑子的白眼相待。以前有這樣的習俗,嫁過去的新娘,要下廚去製作一種糕餅給夫家所有的親戚吃,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心靈手巧,因為陪嫁的蠶絲被不夠多,小姑子就在嫂子沒留意的時候,往麵粉裡面惡狠狠加了兩把鹽,結果卻沒想到,做出來的糕餅酥酥鹹鹹脆脆,口感特別好,夫家所有的親戚一致稱讚新娘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媳婦。其實只有新娘自己知道,是小姑在害她,但她非常聰明,跟親戚們解釋說:“是小姑心靈手巧,幫我在麵粉裡面加了佐料,所以我製作的糕餅才口感特佳”。小姑聽了非常慚愧,覺得應該善待嫂子,從此姑嫂兩人成了好朋友。江南有名的小吃“姑嫂餅”也就是這麼來的。

到了今天,我們這邊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絲綢集散中心,當年鄧小平南巡的時候,就在桑田集中的杭嘉湖平原題寫了八個字“日出萬匹,衣被天下”。杭嘉湖湖就是杭州、嘉興、湖州三地交界處的一片平原,也就是我們這裡每天都可以出產一萬匹的絲綢。我們這裡生產的蠶絲被、服裝可以讓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免受寒冷之苦。

人的三分之一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有好的享受才會有好的睡眠,在提高了生活品質的今天,神奇的蠶絲被給我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睡眠。蠶絲裡面含有十八種氨基酸,其中有一種非常神奇的成分,目前連科學家都沒有找到它的原因。因此它會定一個人的大腦神經,使你很快進入睡眠狀態,讓你擁有一個美好的睡眠環境,因此暫時把它命名為“睡眠因子”。這種睡眠因子連蠶屎裡面都有,我們把它製成枕頭,叫“蠶砂枕”,用來枕在人們頭後面的大動脈上,起到安神降壓的作用,確實非常的奇特吧!我的父母非常節約,就連當天晚上吃剩的菜湯都捨不得倒掉,把錢存著說是要留給我們做兒女的,其實錢財留給子女,花完了什麼都沒有。所以留給子女的,應該是教會他們生活的能力而不是金錢。因此在去年冬天的時候,我就買了一線蠶絲被給父母親,希望他們能有一個更好的睡眠環境,父母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兒女們最大的幸福。廣告詞上說“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兒女的生日,又有幾個兒女知道父母的生日呢?”我去年的禮物讓我的父母溫暖了整整一個冬天,真是蓋在身上暖在心頭。

大家跟我瀏覽了杭州的湖光山色,瞭解了杭州的歷史文化,現在再跟我選購一下自己喜歡的絲綢產品。絲綢產品以前都是皇帝或有錢人才用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條件比以前大為提高,就應該學會善待自己,也應該好好享受一下以前皇帝的待遇,去買一張冬暖夏涼、通風透氣的蠶絲被。一張三斤重的蠶絲*元,四斤重的蠶絲被*元,五斤重的*元,因為我們去的地方是國營工廠,產品質量絕對保證,沒有折扣可講,國家工廠不會把價錢定的高高的,讓我們去做無謂的討價還價。工廠的東西好、價錢便宜,他們還會幫我們打包或代辦郵寄託運,各種規格應有盡有,只是選購的人非常的多,等一下大家要跟緊工作人員不要走散。好了,工廠到了,大家跟著我下車~

絲綢導遊詞 篇7

參觀完寒山寺以後,我們又去了絲綢博物館。這讓我大開眼界,使我懂得了許多知識。

我今天看到了兩種不同的蛹,一種是裡面只有一個蠶的單蛹,一種是裡面有兩個蠶的夫妻蛹。單蛹適合來做薄如紙的衣服,夫妻蛹適合來做厚如牆的蠶絲被,在這裡我親眼目睹了只有十幾克重的蠶衣,夫妻蛹剝開以後會有兩個蠶和一堆黑黑的晶狀物體,那晶狀物體就是蠶寶寶的糞便,用拉開以後絕對不會拉爛好似一張結實的蜘蛛網。到底怎樣辨別這是不是真正的蠶絲呢?拿男士用的打火機,拉起幾根線用打火機來燒,一般纖維一燒就會冒黑煙,但蠶絲一燒就冒白煙,而且會留下一些黑粉末,但是纖維就不一樣了,會留下黑色晶狀體,這樣就容易辨認了。一般蠶絲被是不包裝的,各位買家也可以利用著這個來辨別蠶絲被的真假,最後祝大家買到真正的蠶絲被!